最新录用

    说明:以下列出经编委会审查通过,被本刊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尚未确定具体刊出日期, 其个别内容、版式可能与最后的发表版本稍有差异, 请以最后发表为准。本刊已经为这些文章分配了文章唯一和持久的doi,您可以使用doi直接引用本文。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山东省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
    陈彤, 秘玉清, 寇儒欣 , 邢家润, 陈倩, 王梦雪, 罗盛, 李伟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03
    录用日期: 2023-01-30

    摘要321)      PDF for PC (1016KB)(65)    收藏
    背景 慢性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其发病率的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虽有研究者对慢性病发病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较少针对老年人自身管理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 了解山东省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抽取2650名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敏感性维度下,社区老年人的个人特征、职业类型、经济状况等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应对能力维度下,自我监测、自我认知力、自我约束力等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系统脆弱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开展包括加强社区健康宣教活动,转变老年人自身健康观念;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营造良好护老氛围;提升社区自身服务能力,提供更准确的卫生服务等针对性措施来降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系统脆弱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四川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组织特征及居家医疗服务开展现状调查
    周录玲, 刘素珍, 李航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18
    录用日期: 2023-01-30

    摘要311)      PDF for PC (874KB)(45)    收藏
    背景 在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人就医需求多样化以及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使得居家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居家医疗服务,四川省作为老年医疗居家护理服务的试点地区,当前开展主体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主,探讨其组织特征及服务开展现状十分必要。目的 调查四川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特征和居家医疗服务开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居家医疗的规范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7个市辖区、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该机构的一般资料、人力资源、居家医疗开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结果 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职医务人员规模差异较大,其数量在10-316人之间,中位数为40(26,66);医务人员数量占全职员工数的百分比平均为84.9%±11.3%;在所有职称中,初级及以下职称医生占比的中位数为45.5%(32.3%,56.5%),初级及以下职称护士占比的中位数为71.9%(50.7%,84.9%);医护比在0.43-2.63之间,平均为1.44±0.5。不同所在地和服务区域的机构组织特征进行比较,是否参与等级医院评审、有兼职医护人员、有住院床位、医务人员占比、医护比、医护职称占比等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51所(82.3%)机构已开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开展慢病管理是开展居家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P<0.05)。26所(50.9%)机构开展时长<3年,31所(60.8%)机构服务最多的对象为≥60岁的老年慢病患者,35所(68.7%)工作量≤1-2天/周,服务形式以家庭医生签约为主(98.0%)。开展居家医疗服务阻碍因素排名前三的是人力资源不足、无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和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不到位。结论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特征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区域有所差别。居家医疗服务在四川省开展较广泛,但在服务形式、服务时间、工作量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建议各机构根据自身情况重视目前开展面临的问题,完善居家医疗服务相关标准和规范,重视慢病管理和机构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居家护理的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医保等行政管理数据确定慢性病洗脱期最佳策略的系统综述
    杨文怡 , 王敬鑫, 艾丽梅, 万霞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05
    录用日期: 2023-01-30

    摘要170)      PDF for PC (860KB)(38)    收藏
    当使用医疗保险等行政管理数据时,为正确确定反复就医的慢性病新发病时点,研究者尝试使用洗脱期为基础确定新发病例。本文系统地检索了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发表的所有利用行政管理数据探究慢性疾病发病、患病的相关文献,筛选并提取相关信息,总结洗脱期时长的确定方法。 截止2022年10月1日,共纳入26篇有效文献,结果显示,文献来源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行政管理数据完整丰富的国家,研究疾病包括糖尿病、肿瘤、精神分裂等多种慢性疾病。研究认为,设定合适的洗脱期是准确识别发病病例的基础。目前文献中确定洗脱期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包括经验确定法、一致性检验法和逆向生存函数法。三种方法均有相应的优势和局限性,方法的选择、判断标准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中国全科医生的糖尿病沟通技能培训设计与开发
    姚弥, 林恺, 樊洁婷, 纪欣鑫, 王颖, 董爱梅, 韩晓宁, 齐建光, 迟春花, Shamil Haroon, Dawn Jackson, KK Cheng, Richard Lehman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900
    录用日期: 2023-01-30

    摘要210)      PDF for PC (579KB)(70)    收藏
    全科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在基层糖尿病慢性疾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慢病管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和改善患者健康结局,这需要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互相协作。全科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与糖尿病患者建立长期的照护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本文总结了研究团队以多种理论框架指导下的全科医生糖尿病沟通技能培训的设计和开发:基于系统综述发现的循证依据,通过定性研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患者与全科医生的沟通体验和想法,以及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理念获取全科医学对于医患沟通培训内容的优先排序。旨在为高质量基层糖尿病管理提供解决思路,也为基于证据和医学教育框架设计全科医生相关培训项目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不同支持模式下体外膜氧合期间血小板变化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何有宽, 曹勇, 林飞, 欧媛媛, 李科文, 邓丽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903
    录用日期: 2023-01-28

    摘要288)      PDF for PC (477KB)(92)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支持模式下成人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期间血小板计数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使用ECMO支持的40例成人患者,根据应用场景分为心脏术后ECMO支持组(手术组,n=17)和非心脏手术ECMO支持组(非手术组,n=23),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式的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独立变量与血小板跨时间变化的回归模型。结果 在两组患者中血小板计数变化呈曲线、双时间模式,在ECMO启动后第2~3 d开始下降,至3~4 d达到谷底,随后血小板曲线回升并呈现不同的预后转归曲线变化,即成活组较死亡组有着相对高的血小板数值和较稳定的数值回升曲线。所有患者平均输血小板量为(1.60±2.00)U,而首次输入后有近六成(59.09%)患者的血小板达到有效升高。结论 ECMO支持下的血小板变化呈曲线、双时间模式,通常于第3~4 d达到最低值,患者预后转归与血小板的回升存在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半结构化访谈法的卫生体系视角下我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实施现状、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王尧, 秦廷廷, 谷明宇, 白欣苑, 乔昆, 杨宇彤, 李星明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86
    录用日期: 2023-01-03

    摘要229)      PDF for PC (634KB)(79)    收藏
    背景 高血压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层作为高血压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关口,其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现阶段我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运作现状和共性规律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 了解我国基层高血压管理现状,梳理典型经验,为我国高血压管理优化提供建议。方法 2021年11-12月,对我国五省市29位高血压管理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体系理论为指导,从领导治理、服务提供、卫生人力、卫生筹资、药物和设备可及性以及卫生信息系统等六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 在领导治理层面,基层高血压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与多部门协同管理;在服务提供层面,提供全专融合服务以满足患者个性化医疗需求;在卫生人力层面,社区全科医生是基层高血压管理工作开展的主力,通过绩效考核按劳分配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卫生筹资方面,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就诊可获得医保报销倾斜性政策支持;在药物可及性方面,基本医疗设备及高血压基本用药在基层均有配备;在卫生信息系统方面,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可实现签约患者健康信息共享与服务协同。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对高血压患者长期随访管理的工作,可通过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综合治理能力与基层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基层卫生人员能力建设,完善医保报销与支付方式制度,改善基层高血压治疗的药物和设备条件,并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赋能基层高血压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高血压管理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的网状meta分析
    谷明宇, 秦廷廷, 乔昆, 白欣苑, 王尧, 杨宇彤, 李星明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72
    录用日期: 2023-01-03

    摘要195)      PDF for PC (1139KB)(51)    收藏
    背景 高血压(hypertension)作为危险因素能够显著的增加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目的 全面收集我国不同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评价方面的文献,评价不同模式的管理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高血压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tataSE-64,以血压控制率为评价指标,对纳入的18篇高血压管理模式文献涉及医院-社区联合管理、常规社区管理、常规医院治疗管理、一般管理、“互联网+”管理五种模式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相对于作为空白对照的一般管理模式,医院-社区联合管理、常规社区管理、常规医院管理、“互联网+”管理四种模式对高血压控制都具有一定效果。总体效果排序为医院-社区联合管理≈“互联网+”管理>常规医院治疗管理>常规社区管理>空白对照。其中医院-社区联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控制效果显著;医院-社区联合管理模式与“互联网+”管理模式效果相近;常规医院管理比常规社区管理效果好。结论 为完善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应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建设,引导慢性病管理模式与“互联网+医疗”模式结合,加强慢性病全生命全周期管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 数据元及定义
    杨丽红, 张超, 李泽芳, 杨趁, 王飞, 杜宇征, 史慧妍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39
    录用日期: 2022-12-20

    摘要215)      PDF for PC (981KB)(58)    收藏
    中风病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独特优势日益突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2018》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研究数据可以保证临床研究的数据质量,为数据的整理和挖掘提供保障。病例注册登记属于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元素的一致性是保证计划实施、数据质量高效、临床研究证据可信的必备要素之一。因此,课题组基于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制定了本课题的数据元及定义,以期优化针灸防治中风病临床研究范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我国订单定向医学生履约、留任意愿率的 Meta 分析
    孔燕 左延莉 刘江华 吴华贝 陈恩然 韦思羽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89
    录用日期: 2022-11-23

    摘要206)      PDF for PC (1215KB)(61)    收藏
    背景 为改变基层全科医生短缺的问题,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当前我国五年制本科订单定向医学生整体的履约意愿、履约情况、留任意愿仍然不清楚,需要更高级的证据支持,以了解订单定向医学生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层卫生政策提供依据。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本科订单定向医学生履约意愿率、履约率、留任意愿率,分析它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收集我国订单定向医学生履约、留任意愿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 2010-01-01 2021-12-01。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及提取数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 RevMan5.4软件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8篇文献,调查时间范围 20102021年,包括22480例订单定向医学生,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履约意愿率为62%[95%CI0.540.69],履约率为95%[95%CI93%96%],基层留任意愿率16%[95%CI:0.13-0.19]。根据地区、发表时间、学生状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发表时间(即研究年份)、学生状态是影响学生履约意愿和留任意愿的因素(P0.05;地区、发表时间是影响实际履约的因素(P0.05)。结论 我国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实际履约率高,但履约意愿率和留任意愿率低,地区、时间、学生状态是影响意愿的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深度访谈在全科医学研究中的设计与应用
    徐志杰, 汪洋, 钱熠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8
    录用日期: 2022-11-23

    摘要273)      PDF for PC (1002KB)(189)    收藏
    深度访谈是通过与被调查者深入交谈来了解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探讨特定现象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深度访谈已经被广泛用于研究全科医学研究,了解其基本理念和掌握设计与应用的过程是掌握该方法的关键。本文按照实施深度访谈研究的前、中、后3个阶段对全面阐述其研究过程。在正式开展深度访谈研究前,研究者需要了解深度访谈有关研究目的和过程的基本理念、特点和局限性,并且明确该方法适用于哪些研究。在深度访谈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重点从访谈对象的招募、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完善、访谈资料的收集,以及访谈资料的分析4个阶段掌握研究的主要步骤。在完成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参照定性研究常用的报告规范撰写研究论文,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研究过程的透明性。此外,本文推荐了5个在全科医学研究中适用于深度访谈的方向,并介绍了可供研究者掌握深度访谈方法的学习资源。通过对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介绍,本文旨在帮助全科医学和基本保健领域的研究者掌握一种适合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为提升我国该领域定性研究的质量提供方法学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一个严谨的基层卫生服务管理案例研究是如何产生的?
    孙振宇, 陈建平, 孙伟, 钱东福, 兰青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7
    录用日期: 2022-11-23

    摘要211)      PDF for PC (1036KB)(88)    收藏
    本文旨在帮助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的案例研究初学者明确案例研究的标准操作步骤,理解案例研究的“严谨性”源于对标准实施程序的严格遵守。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案例研究的发展过程,概述案例研究内涵、历史背景和适用的问题。接着逐一讲解案例研究的标准操作步骤,并辅以具体实例,阐明案例研究在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6个步骤。步骤1:计划启动,确定是否进行案例研究。步骤2:方案设计,选择合适的案例及案例研究类型。步骤3:工作准备,开展培训与试验性研究。步骤4:资料收集,多来源获取资料。步骤5:资料分析,据实证得出结论。步骤6:报告撰写,与读者对话。案例研究适合解决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关于“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初级保健领域内量表的设计与开发:实用步骤与统计方法
    王飞 , 汤靖琪, 孙小楠, 孙昕霙, 黎俊, 孟星星, 吴一波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9
    录用日期: 2022-11-23

    摘要204)      PDF for PC (958KB)(58)    收藏

    本研究概述了在初级卫生保健领域内设计和开发有效可靠问卷的统计方法和实用步骤。回顾了一系列关于问卷编制和量表设计的研究,并制定了一套在初级保健领域内量表设计的标准流程。该流程涉及量表设计过程中关键的实用步骤以及统计学方法,并通过以往该领域内的相关研究案例加以说明。我们建议初级卫生保健问卷的七步编制方法如下:(1)定义测量的构想;(2)生成条目池;(3)选择评分系统和回答格式;(4)预测试(评估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等);5)通过项目分析剔除条目;(6)量表的初次评价,包括量表的信效度评价,以及因素分析或Rasch分析;(7)量表的再次评价,重新检验量表的性质,包括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总的来说,量表设计类研究应严格按照量表编制的标准步骤,综合使用Rasch模型和因素分析的方法,将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加客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门诊经验沟通与GLTC沟通对医生情绪状态影响的比较研究
    邵建文, 谭港锐, 王梦婷, 商卫红, 王锦帆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69
    录用日期: 2022-11-14

    摘要199)      PDF for PC (770KB)(34)    收藏
    背景 门诊医生是医院诊疗活动主要提供者,医生情绪则是优质医疗服务的保证,医患沟通方式尤为重要。目标 从医生情绪反馈角度,比较门诊医生经验性沟通与GLTC沟通效果(Goodwill医方示善—Listening医方倾听—Talking医患交流—Cooperation医患合作),了解影响医生情绪的主要沟通细节,为今后提高医生沟通技巧、改善医生情绪状态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1月,对江苏省内4家三级综合医院共计24个科室开展门诊GLTC沟通方案试验研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结果 门诊经验沟通后,医生疲劳情绪明显增加(P<0.05);门诊GLTC沟通后,医生前后情绪无明显差异(P>0.05);沟通后,经验组医生情绪疲劳、困惑分值高于GLTC组;单位时间内,GLTC组相关沟通细节完成率大部分明显高于经验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微笑、起身、通俗讲解等沟通细节是影响医生总体情绪的主要因素。结论 门诊GLTC沟通更能缓解医生疲劳,医生的微笑、态度友善等是今后门诊中青年医生需要重视的沟通细节,同时这些细节完成率有待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的汉化与信效度检验
    李航, 刘素珍, 倪云霞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4
    录用日期: 2022-10-17

    摘要61)      PDF for PC (666KB)(58)    收藏
    背景在国家大力推进针对高龄、慢病和失能患者开展居家医疗服务的背景下,采用适应居家环境的患者健康状况程度和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程度的专业评估工具是精准对接患者居家医疗护理需求的重要依据。目的汉化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并在社区老年慢病患者人群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遵循Brislin模型的翻译、回译、文化调适过程,形成中文版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应用该量表评估244名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判定其居家医疗护理需求程度,从而评价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验证其实用性。结果专家咨询结果显示,中文版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CHIRS)的S-CVI/ave为0.98,I-CVI在0.71-1.00之间;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884,四个维度Cronbach’α系数范围在0.593-0.787之间,预测效度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评级结果分别与患者自评健康状况、自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程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11(P<0.001)和0.584(P<0.001)。结论中文版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和参考价值,对优化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和指导构建本土化社区老年慢病患者健康状况及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程度评估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华杰, 王皓翔, 陈运聪, 梁旭东, 王家骥, 黄翔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73
    录用日期: 2022-10-17

    摘要72)      PDF for PC (747KB)(18)    收藏
    背景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身处防控一线的社区医务人员,面临着直接接触病毒的风险,以及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因此探究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内在联系,对精准实施心理健康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力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于2021年12月对296名中山市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多阶段随机抽样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中山市社区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高感知压力的检出率为10.14%;轻微及以上程度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31.42%和34.79%,中度及以上程度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7.09%和9.46%;性别(女性)、有抑郁情绪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高感知工作压力是医务人员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疫情期间从事日常诊疗工作、从事三人小组上门排查工作、有焦虑情绪问题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高感知工作压力等是医务人员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有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是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政府应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特点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长效投入和发展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样本构成的异质性对基层慢性病管理质量调查结果影响的多重对应分析
    喻国, 谌金花, 伍悦蕾, 刘述益, 杜文, 肖竹, 王意君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2
    录用日期: 2022-10-17

    摘要39)      PDF for PC (682KB)(18)    收藏
    目的 调查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质量,探讨样本构成的异质性对量表评价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从成都市23个地级市、区(县)46家基层医疗单位选取889名医务人员作为样本,使用汉化版慢性病保健评估量表(ACIC)获得医疗单位的慢性病管理质量评分,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探索性别、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岗位构成不同带来的样本异质性对评分的影响。结果 慢性病管理能力总评分与学历、职称的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分的6个维度中决策支持维度评分与工作年限,信息系统维度评分与工作年限、学历的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对应分析提示总体上学历越高,慢性病管理的总评分越低;中级职称倾向于给予最高的评分。决策支持评分中工作年限越长的人员倾向于给予越高的评分。信息系统评分中工作年限越短的人员倾向于给予越高的评分;大专/本科学历倾向于给予最高的评分。结论 样本构成的异质性对基层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量表的结果会产生确切的影响,这意味着评价会发生偏差,特别是不利于机构间的公正比较,以上提示量表的制订需要严格规范适用范围,其信效度检验及推广使用中需要重视样本的构成情况,保证其同质性,以确保基层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CIPP模型的全科基层实践基地指导医师门诊教学能力提升项目的评价研究
    吴玲燕, 徐志杰, 童钰铃, 俞莹莹, 毛玲娜, 李博涵, 孙雪, 郭谊, 宋震亚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66
    录用日期: 2022-10-08

    摘要97)      PDF for PC (924KB)(37)    收藏
    背景基层实践基地指导医师的门诊教学能力是关系到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多个地区开展了社区全科师资培训项目,但尚无研究采用综合的方法评价项目的实施情况。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的实施现状与阻碍因素,为制定问题导向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和策略支持。方法 本研究基于CIPP模型,使用内容分析法、专家会议法、深度访谈法、专家评分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4个方面对“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政策文件分析和文献回顾结果表明,社区师资培训是受到国家卫生政策大力支持的医疗人才培养计划,且目前在国内已有广泛的实践基础。浙大二院制定的培训制度基本涵盖了社区全科师资培训的内容和过程规范,基层实践基地所制定的考核和激励制度缺乏实施细则。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10名基层指导医师共完成了57人次社区教学门诊,每人参加4~7次,人均门诊教学能力评价得分从第1轮的(78.6±5.7)分提升至第7轮次的(87.8±4.5)分。基层指导医师和全科住院医师对“教学场地与设备”、“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得到的满意度均超过90%,但基层指导医师对“教学激励制度”的满意率仅为20%。参与项目培训的受访者反映目前存在的主要阻碍因素是“教学相关激励制度不健全”、“教学门诊患者招募困难”与“培训内容适用性不足”。结论 “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初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下一阶段的培训中需要结合基层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持续地改进培训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老年护理机构本土化安宁疗护模式的构建
    王华萍, 朱华杰, 祝春满, 潘丹红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1
    录用日期: 2022-10-08

    摘要210)      PDF for PC (1024KB)(55)    收藏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慢病共病、失能失智患者日益增加的同时,安宁疗护的推行模式值得探讨研究。目的 建立科学、规范、可行的老年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模式。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建立老年护理机构本土化安宁疗护模式函询问卷,选取上海市安宁疗护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及社工等领域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邀请资深安宁疗护专家进行团体访谈。结果 通过2轮专家函询及团体访谈,确定了老年护理机构本土化安宁疗护模式的构建,包括需具备的资源和条件、内容和流程、考核指标等3个一级条目及36个二级条目。结论 老年护理机构本土化安宁疗护模式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好,为老年患者的生命末期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患者报告结局——中国临床研究中新的机遇与挑战
    陈庭佳, 刘铭睿, 周慧, 李洪敏, 元刚, 姚弥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66
    录用日期: 2022-08-23

    摘要329)      PDF for PC (373KB)(251)    收藏
    患者报告结局(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作为临床结局的一种形式,能够直观且全面反映患者的真实感受。一项新发表的研究回顾了2010年至2020年在中国开展的临床研究注册信息以了解PROs的使用情况,呼吁中国的临床研究重视PROs应用。本文对中国PROs应用的现况进行描述,同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国内PROs在临床研究中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规培出站后再培训”对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效果分析
    李一鸣, 黄蛟灵, 袁晓燕, 郭东风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63
    录用日期: 2022-08-01

    摘要97)      PDF for PC (851KB)(72)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培训有较高临床技能的全科医生显得尤为迫切,如何持续不断提高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已成为分级诊疗、中国医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的 研究实施“规培出站后再培训”对全科医师岗位胜任能力提高的效果。方法  选择已通过“上海市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出站的全科医生24人,进行全科专业临床技能再培训,分析培训实施前、后全科住院医师对全科综合临床技能的提高效果。结果 24名全科医生参加再培训后,其综合考核中“基本急救技能”、“医患沟通”、“病例分析”、“综合知识”、“心电图、X线读片”5方面,明显优于培训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实施“规培出站后再培训”对全科医师临床技能的提高有显著效果,增强岗位胜任力,提高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社区规范管理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杨玲, 杜雪平, 董建琴, 董玉明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68
    录用日期: 2022-06-10

    摘要274)      PDF for PC (458KB)(45)    收藏
    背景 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狭窄、斑块破裂易破裂形成血栓的风险高,再发心血管事件几率高,是反复住院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通过运动康复为主的心脏康复使得本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再入院率明显下降,降低医疗费用。目的 调查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管理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社区心脏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月,通过目的性抽样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IS系统(医生工作站)搜索规范管理、75岁以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80例。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冠心病类型、合并症、服药情况、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是否规律运动、运动频次、是否接受过专业运动指导等。采用特定活动问卷(VSAQ )评估患者运动耐量(mets值)。全科医生对各自签约的、规范管理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纸质问卷调查。每例调查时间<20分钟。收集的纸质问卷由专人录入Epidata3.1软件,双录入并核查。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因素。结果 一般情况:980例SCAD患者中男性535例(54.6%)、女性445例(45.4%)、<65岁348例(35.5%)、≥65岁632例(64.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81例(18.5%)。SC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792例(80.8%)、合并糖尿病453例(46.2%)、合并高尿酸血症56例(5.7%)、血压达标(908,92.7%)。运动情况:低运动强度634例(87.2%);有运动指导396例(40.4%),其中全科医生指导为主363例(37.0%);接受过专业运动风险评估8例(0.8%);接受过专业运动能力评价4例(0.4%);接受过专业运动指导6例(0.6%);运动耐量>7.0METs者108例(11.0%)、5.0-7.0 METs者619例(63.2%)、<5.0 METs者253例(25.8%)。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年龄≥65岁、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血压达标、是否规律运动、运动强度是SCAD患者运动耐量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规律运动是保护因素。结论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有运动意识,但以低强度运动为主(运动耐量≤7.0METs),缺乏专业运动评估与指导,建议通过运动康复,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慢性病叙事下的中风康复家庭研究——基于河北省T市中医院康复大厅的田野调查
    梁天一 刘鹏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73
    录用日期: 2022-06-10

    摘要257)      PDF for PC (389KB)(87)    收藏
    背景 在中风加剧家庭与社会负担的背景下,基于医院田野经验的康复家庭研究尚有欠缺。目的 从病患、家属、家庭和医者四种叙事视角,分析医院康复大厅中存在的社会文化氛围。方法 本研究使用参与观察与访谈的方法。结论 中风康复患者在自身与集体的共同进步中感受到“创伤后成长”的正向体验;家属在互相交流中自发建构起俱乐部文化,并在陪伴中起到了“医患桥梁”等作用;作为整体的中风康复家庭承受两方面张力,即家庭经济负担的外部张力和家属患者之间难以互相理解的内部张力;医生能更加理性看待中风康复家庭,通过医生—患者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对比,阐明医生在与患者相处时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教师的角色。指出中风防治面临防治重心难以下沉和部分患者难以就医的困难。医学人文研究尤其是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建构积极的医患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基于PRECEDE模式的居民减盐行为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
    张幸, 董静, 郭怡, 徐建伟, 白雅敏, 刘敏, 张晓畅, 郭晓雷, 马吉祥, 孙昕霙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56
    录用日期: 2022-06-02

    摘要229)      PDF for PC (609KB)(107)    收藏
    目的探索山东居民减盐行为的倾向因素、强化因素和促成因素,为后续减盐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定量数据来源于2016年山东省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终末调查鲁东、鲁中南地区的问卷数据,共纳入居民6697名,定性访谈114名居民。结果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口味、对低盐饮食的态度及知识水平因素是影响居民减盐行为的倾向因素;医生的劝诫和家人的提醒能帮助居民开始减盐,也能强化居民减盐行为,属于强化因素;减盐相关政策、大众传播为居民减盐创造了社会氛围,减盐相关产品则提供了现实条件,属于促成因素。结论在减盐工作中政策支持和健康教育是重点,可以根据PRECEDE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高敏, 孙国珍, 王倩怡, 王洁, 黄杨曦, 于甜栖, 刘沈馨雨, 温高芹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81
    录用日期: 2022-02-21

    摘要368)      PDF for PC (757KB)(154)    收藏
    目的编制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量表,为快速便捷地评估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提供科学适宜的工具。方法在前期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结合课题组意见,形成初始条目池;根据小样本预调查、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临床测试版量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2月在江苏省3所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发放有效量表274份,结合项目反应理论和经典测量理论对量表的条目进行筛选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正式版量表;第二阶段发放有效量表282份,对正式版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形成最终版量表。结果正式量表包括2个维度11个条目。各条目的难度合理,且均未出现逆反阈值,条目区分度、项目信息量及项目特征曲线均较优。量表总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05,其中“处方依从”维度0.895,“监测依从”维度0.910。总折半信度为0.724、重测信度为0.918。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个因子能解释总变异的70.231%,进一步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模型各参数较优,拟合较好。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量表的条目难度、区分度合理,项目信息量较好,同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的评估工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150例临床特点与肺间质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李兴珺, 李双蓉, 王楠, 王湘宇, 崔若玫, 徐健, 郭雨龙, 刘爽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03
    录用日期: 2022-02-14

    摘要326)      PDF for PC (560KB)(74)    收藏
    目的:探讨特发性炎性肌病不同临床亚型的特点与其发生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及整理我院诊断为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坏死性肌炎(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sitis,IMNM)和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4组临床亚型,分析比较4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及高分辨胸部CT之间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150例患者中MDA5阳性DM组30例,占20%,MDA5阴性DM组58例,占38.7%,IMNM组14例,占9.3%,ASS组48例,占32.0%。MDA5阳性DM组和ASS组的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发生率均高于MDA5阴性DM组和IMNM组(P<0.05),DM组患者的向阳疹、披肩征和Gottron疹/征发生率高于IMNM组和ASS组(P<0.05),MDA5阳性DM关节痛发生率高于MDA5阴性DM组(P<0.05),IMNM组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MDA5阳性DM组(P<0.05)。WBC、ALT、AST、血肌酐、LDH、CK、C4、IgA、IgM、铁蛋白、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等实验室检查在四组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DA5阳性、抗合成酶抗体阳性、铁蛋白>405μg/L、CRP>20.35mg/L均是IIM发生ILD的危险因素。
    结论:基于肌炎特异性抗体(myositis-specific antibodies,MSAs)分型的4组临床亚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显著差异,抗MDA5抗体阳性、抗合成酶抗体阳性、铁蛋白>405μg/L及CRP>20.35mg/L是IIM发生ILD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纬度、维生素D与传染病的感染以及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陈小元, 李强翔, 刘振华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41
    录用日期: 2022-01-22

    摘要191)      PDF for PC (1104KB)(80)    收藏
    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最近发现的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这项研究旨在调查纬度(即阳光下的维生素D)与美国新冠病毒-19病例和相关死亡之间的关系。根据2020年5月底大多数州重新开放前的数据,采用一般回归和卡方检验检验纬度和新冠病毒(COVID-19)病例死亡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纬度与病例(p=0.0792)和死亡(p=0.0599)之间的关系不大,每增加一个纬度单位,美国大陆的病例总数增加2491例,死亡人数增加189例。当这些州被分为高纬度(>N370)和低纬度(<N370度)两组时,两类之间的病例(702例对255例/10万人口)和死亡(43例对11例死亡/10万人口)都有显著差异(p<0.001)。结果表明,以纬度为指标的阳光和维生素D可能会降低新冠病毒(COVID-19)的病例和死亡的风险。这些发现迫切需要进行大规模队列、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以评估维生素D对预防新冠病毒-19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