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说明:最新录用的文章,内容和信息由原稿中提取,尚未经过编辑加工、校对,并非最终版本,请以印刷版为准。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计算机技术辅助分子生物学探究矢志方对高尿酸血症中尿酸转运相关蛋白的作用机制
    吴志远, 王传旭, 杨枫, 张栩铭, 周嘉宝, 高建东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10)      收藏
    目的:将计算机技术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相结合来探究矢志方对高尿酸血症尿酸相关转运蛋白的影响及ERK1/2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课题组前期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方法(UPLC-Q-TOF-MS)分析得到的矢志方药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后,和尿酸转运相关蛋白(URAT1、ABCG2、OAT1、OAT3)进行分子对接探讨其与尿酸各转运蛋白的关系。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造模给药后,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尿酸转运相关蛋白及ERK1/2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矢志方组、非布司他组和ERK1/2抑制剂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采用氧嗪酸钾(1500mg/kg)和腺嘌呤(50mg/kg)联合灌胃制备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同时矢志方组、非布司他组、抑制剂组分别予矢志方(6.75g/kg)、非布司他(3.6mg/kg)和抑制剂U0126(30mg/kg)连续灌胃4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六胺银染色观察尿酸盐结晶形成情况,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检测尿酸转运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共筛选出10个活性成分,分子对接小提琴图显示,相较于尿酸重吸收相关蛋白(URAT1),尿酸分泌相关蛋白(OAT1、OAT3)能够与矢志方更多活性成分形成稳定对接,ABCG2对接能量较低,但热图表明URAT1与矢志方活性成分对接的结合能相较于其他更高,结合最稳定。体内外实验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URA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ABCG2、OAT1、OAT3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URA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OAT1、OAT3蛋白表达升高,ABCG2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六胺银染色可见模型组尿酸盐结晶形成,而各给药组尿酸盐结晶明显减少。病理染色可见模型组出现肾脏损伤,各给药组损伤减轻。结论:矢志方能够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URAT1表达,并升高OAT1、OAT3表达来发挥治疗作用,该作用与ERK1/2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矢志方活性成分Deoxyadenosine、P-Hydroxybenzaldehyde、Sinapic acid可能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构建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赵稳稳, 李诺雅, 张雅丽, 张金佳, 张敏, 刘华雷, 席彪, 王荣英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10)      收藏
    背景 全科医学师资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全科医生的质量,影响着全科医学的发展。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整适用的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体系,全科医学师资的纳入、培训和考核标准严格,同时职业发展和支撑体系也较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此评价指标体系。目的 在应用德尔菲法及层析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8月,由10名研究者组成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综述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合并、分析,并从研究资料中提炼出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标准,通过专题小组讨论对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逐个、严格评价和分析,并总结出具体指标和标准,最终形成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然后从全国各地区选取专家39名,以 E-mail 或微信发放问卷的方式邀请专家参加专家咨询,最终进行了三轮专家咨询,逐步对初步设计的评价体系进行指标筛选、权重设计和评价标准修改。结果 经过3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教学条件、教学素养、医疗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18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在内的三级指标评价与认证指标体系,并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确定权重。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开发和完善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体系的方法、过程和经验。初步建立以教学能力为评价重点的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人工智能的胸腰椎骨密度测定系统及其校准研究
    熊鑫, 杨国庆, 李洋, 石峰, 杨连, 段维, 陈蓓, 李勇, 赵林伟, 付泉水, 范小萍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9)      收藏
    背景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渐增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逐渐攀升,成为了困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胸腰椎骨密度测定系统及其校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本文基于CT平扫图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别建立了胸椎和腰椎骨密度测定模型,并通过腰椎测定模型对胸椎的骨密度测定进行了校准,以期提高骨密度测定模型的准确率。方法 根据排除标准,收集2022年3月份至2023年6月份前后一年既行胸部CT检查又完成QCT检查的患者702例,其中532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训练集(80%)和验证集(20%),随机数种子设置为20,得到模型训练集426例,测试集106例。另外170例作为模型的外部验证集。通过对患者相关信息及检查图像进行收集分析、分类及后处理,运用相关公司的科研平台系统对收集到的图像进行脊柱分割及特征提取,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胸腰椎平扫CT图像中,使用决策树、逻辑回归、随机梯度下降及随机森林等方法构建了骨质疏松分类模型和骨密度回归模型,同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基于Bagging决策树(Bagging Decision Tree)方法分别构建胸椎、腰椎及胸腰椎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模型,并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精确率及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等指标评估模型诊断性能,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及决定系数R²等指标评价模型回归性能;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分析,将开发的模型预测的BMD测量值与QCT生成的真实值进行比较。以QCT的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结果 胸椎和腰椎的骨质疏松分类模型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948和0.968,骨密度回归模型MAE值分别为10.534和9.449,校准后的胸椎骨密度测定模型AUC和MAE值分别提高至0.967和10.511。基于人工智能的胸椎和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与QCT测定的骨密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及一致性,为胸部CT平扫在骨质疏松症的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的胸椎和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与QCT测定的骨密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及一致性,可有效诊断骨质疏松症。经校准后的胸椎骨密度测定模型也进一步提高了模型在诊断中的性能,为胸部CT平扫在骨质疏松症的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罕见病诊治及全过程管理:全科医师的作用不可或缺
    顾洁, 黄延焱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8)      收藏
    罕见病是发病率低且诊治和管理难度极大的一组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罕见病逐步开始受到关注。作为健康守门人和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者,很多国家的全科医生开始被纳入罕见病管理框架中。文章介绍了全科医生参与罕见病诊治和管理的现状,包括在管理流程中的角色,为之付出的努力和罕见病知识方便的不足。指出尽管全科医生在罕见病识别上还存在挑战,但大部分全科医生有意愿通过提高对罕见病的认识和改善培训,他们可以有效地参与罕见病患者的全程管理,在早期识别、协调治疗和提供综合服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影响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生化进展的因素探索
    彰金, 孙迪, 王昊, 石聪, 赵翊含, 潘逸缙, 慕转转, 丁治国, 林岩松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10)      收藏
    背景 晚期尤其是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istant metastatic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DM-PTC)的病情变化主要从血清学(甲状腺球蛋白,Tg)和影像学(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两方面进行监测。由于CT等影像学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如辐射、价格昂贵及转移病灶分布的复杂性,传统的影像学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version 1.1, RECIST 1.1) 常无法及时捕捉DM-PTC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整合了时间维度的Tg倍增时间(Tg Doubling-Time, TgDT)已显示其在灵敏监测PTC疾病变化中的作用。目的 以TgDT为结局变量,探索DM-PTC的生化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DM-PTC患者,利用末次131I治疗后2-3年内3次及以上抑制性Tg(TSH<0.1 mIU/L)检测结果计算TgDT。以TgDT 3年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3 y组(n=16例)和≥3 y组(n=4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临床病理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等多角度探索影响患者生化进展的因素。结果 与≥3 y组相比,<3 y组确诊年龄更大、末次131I治疗前局部手术次数更多、放射性碘难治(radioiodine refractory, RAIR)发生率更高、TERT突变及BRAF与TERT共同突变发生率更高、RET融合发生率更低、CD3+T细胞及CD8+T细胞百分比更低,NK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CD8+T细胞百分比(OR=0.879,95%CI(0.792,0.975),P<0.05)、BRAF与TERT共同突变(OR=7.044, 95%CI(1.368,36.265), P<0.05)是DM-PTC生化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CD8+T细胞比例的免疫状态、BRAF与TERT共同突变等多种因素可影响DM-PTC的生化进展,淋巴细胞亚群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对于DM-PTC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影响服用单片复方制剂药物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的相关性研究
    陈丹翔, 谢舒, 汪丽, 张浩, 李雪琴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8)      收藏
    背景 高血压单片复方制剂(SPC)是一种能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与降压效率的强化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对于服用SPC药物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的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了解江苏淮安市使用SPC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及影响因素,探究自我效能和用药满意度对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的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2022年6月~2022年12月江苏淮安市387例服用SPC类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中文版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8条目(MMAS-8)、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评价表、药物治疗满意度量表第二版(TSQM-Ⅱ)中文版对纳入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患者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达标组(125例)和血压不达标组(2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率的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自我效能和用药满意度对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的作用。结果 387例服用SPC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32.30%。血压达标组未婚/离异/丧偶及超重或肥胖的比例明显低于血压未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收集调查问卷415份,有效问卷387份,问卷有效率为 93.2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血压达标组的用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药物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血压未达标组(6.45±1.10 vs 6.00±1.50,32.10±6.65 vs 30.65±6.66,52.45±8.83 vs 48.27±11.85,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OR=1.717,95%CI:1.058~2.787)、服药依从性(OR=1.461,95%CI:1.202~1.775)、自我效能(OR=1.052,95%CI:1.011~1.095)及药物满意度(OR=1.025,95%CI:1.000~1.051)为影响SPC药物使用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药物满意度两两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4,0.226,0.280,均P<0.05)。SEM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和药物满意度都与依从性呈正相关(路径系数为0.29,0.13,均P<0.05),依从性与血压控制率呈正相关(路径系数为0.15,P<0.05)。结论 江苏淮安市服用SPC药物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相对较低。患者超重或肥胖,用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药物满意度均可影响SPC药物使用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提高服用SPC药物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用药满意度,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血压控制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AECOPD患者并发肾功能受损的相关因素分析
    田颖, 潘殿柱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9)      收藏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国人身体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可以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肾脏因其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对缺氧及炎症反应敏感,故COPD患者容易发生肾功能不全,国内外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肾功能损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特征,明确相关因素,为临床AECOPD患者肾功能不全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7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92例,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92例)、轻度受损组(66例)、重度受损组(34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AECOPD患者并发肾功能受损的预测因素。结果 三组间分析,年龄、高血压、冠心病、BNP、肌钙蛋白、CRP、IL-6、Cr、尿酸、尿素、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PaO2、FEV1%、Hb、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C与PaO2、FEV1%呈负相关(P<0.01 r=-0.379,-0.254),与IL-6呈正相关(P<0.01 r=0.641)。eGFR与PaO2、FEV1%呈正相关(P<0.01 r=0.470,0.286),与IL-6呈负相关(P<0.01 r=-0.4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PaO2、IL-6、Cr、尿酸、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肾功能受损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PaO2、IL-6、Cr、尿酸、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肾功能受损的相关预测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大、小、重、慢”疾病定义与全科医生“4善”定位的探讨
    李敏, 王仲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11)      收藏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深度改革,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保健体系中的角色日益显著。全科医生不仅是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更是常见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健康教育的关键执行者。国家对全科医生提出了“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临床定位。本文通过分析“小、大、重、慢”疾病的分类与全科医生的“4善”定位,探讨了全科医生在新医改时代下的重要职能及其挑战。作者认为虽然分级诊疗制度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但在实践中仍面临“大、小、重、慢”疾病分类的模糊性和基层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等问题。全科医生在这个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综合的临床诊疗能力,并与专科医生共同制定临床判断标准和诊疗标准。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作用,迫切需要对全科医学教育和实践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优化,同时强化全科医生的角色定位,以确保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实现公平和可持续的健康保障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在血管内皮炎症中的调控作用
    陈伊静, 许琪, 刘忠典, 覃玲巧, 陈淑萍, 唐薇婷, 钟秋安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8)      收藏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病主要的病理基础,以血管内皮炎症为主要特征,因而靶向炎症相关机制是防治AS的关键。目的 研究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hexosamine biosynthesis pathway,HBP)对黏附分子的影响及其在血管内皮炎症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随机将24只SPF级C57BL/6雌性小鼠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6-重氮-5-氧代-L-正亮氨酸(6-diazo-5-oxo-L-norleucine,DON)组、高脂饮食(HFD)组、HFD+DON组。在给予小鼠高脂饮食和腹腔注射DON 15周后,收集小鼠的血清及主动脉组织。使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干预前后小鼠血清的血脂水平,采用HE染色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的病理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结果 干预15周后,与对照组相比,HFD组的LDL-C、TC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5);HFD组与HFD+DON组之间的血脂水平无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HFD组的血管内膜增厚,血管平滑肌形态异常,结构紊乱,排列散乱,并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HFD+DON组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泡沫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内膜细胞排列恢复,细胞间隙基本正常。免疫荧光染色、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均显示,与HFD组相比,HFD+DON组的ICAM-1、VCAM-1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抑制HBP可下调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发挥改善血管内皮炎症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我国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卫生信息化政策评价
    范天昊, 赵雪莲, 胡尚英, 赵方辉, 张勇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8)      收藏
    背景 我国卫生信息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政策支持对卫生信息水平的快速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关于卫生信息化政策量化评价研究较少,需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政策提升以推动卫生信息化高效高质发展。目的 对我国卫生信息化政策进行梳理和量化评价,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策略与思路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筛选获取2014-2023年政府出台的卫生信息化相关政策,运用ROST内容挖掘系统(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ROST CM)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挖掘,构建政策建模一致性(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PMC)指数模型评价相应政策,并通过设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对卫生信息化政策的基本情况和政策整体性进行量化评估分析。结果 共检索筛选出11份政策文件。通过PMC建模方法及多源流理论确立PMC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在选取的11项政策样本中,PMC平均分数(6.77)处在良好水平,在一级指标中政策工具(0.39)和政策级别(0.56)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二级指标中政策性质的预期变量(0.55)和政策实施的技术支持变量(0.09)有较大提升空间。结论 卫生信息化政策需要更多关注供给型政策和需求型政策、积极形成效力高的正式标准规范文件提升政策级别,同时提出合理可操作的目标方便未来衡量预期目标,注重考核评估与技术支持助力政策实施。通过科学的政策体系推动卫生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左然然, 孙素真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4)      收藏
    背景 目前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resistant epilepsy,DRE)的比例仍维持在30%左右,且常合并精神发育迟滞,影响生活质量,因此DRE的诊疗仍然是神经病学的重大挑战 目的 分析儿童DRE的遗传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进行基因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且完善基因检测的95例DRE患儿,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基因突变阳性组(44例)和基因突变阴性组(51例),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5例DRE患儿中,男女比例1.375:1,起病年龄中位数0.5(1,4)岁,用药数量3(2,4)种;临床发作类型多样,最常见的为两种及以上发作类型,占52.6%,其次为单一局灶性发作,占33.7%;38例(40%)患儿确诊为癫痫综合征,其中76.3%在新生儿或婴儿期起病;43例(45.3%)患儿起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其中79%为全面性发育迟缓;44例患儿检出变异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6.3%,其中以离子通道类变异为主,SCN1A为最常见的单基因突变;90例(94.7%)患儿视频脑电图存在异常,以癫痫样放电为主;37例(38.9%)患儿头颅MRI显示异常,常见的异常为髓鞘化不良/延迟、颅内多发异常信号、海马区异常信号。两组在性别、癫痫家族史、用药数量、发作类型、头颅MRI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突变阳性组起病年龄小于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确诊癫痫综合征的比例高于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整体发育情况较基因突变阴性组差(P<0.05),视频脑电图高峰失律发生率高于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结论 遗传因素为儿童DRE的重要病因,起病年龄小,发育出现倒退提示与遗传性病因有关,应积极早期完善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并精准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高血压患者TyG-BMI指数与夜间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王志军, 张士博, 刘杰, 李东琦, 郑美佳, 周建芝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6)      收藏
    背景 TyG-BMI指数是反映胰岛素抵抗的一种新型指标,已被证实与高血压存在关联,但目前缺乏TyG-BMI指数与夜间动态血压参数及夜间高血压的研究。目的 探讨TyG-BMI指数与夜间动态血压参数及夜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6-2023.10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动态血压监测且病历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6例,以TyG-BMI指数按四分位数分组为Q1(≤168.96,n=99)、Q2(168.97~193.39,n=99)、Q3(193.40~213.98,n=99)、Q4(>213.98,n=99)。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对TyG-BMI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联程度进行趋势性检验,进一步分析不同四分位数组研究对象的TyG-BMI指数与夜间血压参数的相关关系,并根据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病情况进行分层分析验证所得结论,绘制ROC曲线探讨其对夜间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TyG-BMI四分位数分组,研究对象的年龄、BMI、甘油三酯、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服用RASS抑制剂及降脂药的占比、脑卒中、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病人数占比、24hABPM血压参数、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 <0.05)。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教育程度、失眠、焦虑、打鼾、规律服用降压药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低TyG-BMI四分位数组为对照,高TyG-BMI四分位数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分别增加了6.623、4.553mmHg(均P <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无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中,以低TyG-BMI四分位数组为对照,高TyG-BMI四分位数组nDBP增加了8.462 mmHg(P <0.05),低TyG-BMI四分位数组与高TyG-BMI四分位数组的nSBP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G/HDL-C、TyG、TyG-BMI指数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夜间高血压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0(95%CI 0.513~0.627)、0.559(95%CI 0.502~0.616)、0.618(95%CI 0.563~0.67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394、8.0471、202.0863;在合并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中,TG/HDL-C、TyG-BMI指数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夜间高血压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8(95%CI 0.504~0.651)、0.627(95%CI 0.557~0.69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394、202.0863;TyG-BMI预测夜间高血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TG/HDL-C、TyG。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TyG-BMI指数与夜间平均舒张压水平存在正相关。TyG-BMI指数对夜间高血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开滦研究人群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陶锦涛, 吴寿岭, 赵晓红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6)      收藏
    背景 房室传导阻滞与预后不良有关,而中国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相对缺乏,因此应查找并消除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以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目的 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开滦研究中参加2018-2020年健康体检且心电图资料完整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80 859名观察对象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7%,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1%,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年龄每增加10岁 OR=1.43,95%CI 1.35~1.51 P<0.01)、男性(OR=1.65,95%CI 1.33~2.06 P<0.01)、高BMI(BMI每增加5 kg/m² OR=1.16,95%CI 1.05~1.28 P<0.01)、高血压(OR=1.28,95%CI 1.10~1.49 P<0.01)、糖尿病(OR=1.44,95%CI 1.21~1.72 P<0.01)、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OR=1.40,95%CI 1.12~1.74 P<0.01)、高尿酸血症(OR=1.52,95%CI 1.28~1.80 P<0.01)及饮酒(OR=1.47,95%CI 1.21~1.77 P<0.01)是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高心率(每增加10 bpm OR=0.79,95%CI 0.74~0.84 P<0.01)是房室传导阻滞的保护因素。 结论 开滦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7%,高龄、男性、高BMI、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尿酸血症及饮酒为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高心率为房室传导阻滞的保护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有效性分析
    贾高鹏, 陈秋雨, 曲泽, 李桂梅, 皇甫卫忠, 赵子豪, 闫爽, 张越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8)      收藏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属医院老年医学中心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患者12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DCB组、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组和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vascular scaffold,BVS)组。比较各组基线资料,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比较三组患者术前靶血管参考直径(Reference vessel diameter ,RVD),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最小管腔直径(Minimum lumen diameter ,MLD),直径狭窄程度(Diameter stenosis ,DS)、即刻管腔获益(Acute gain ,AG)、残余直径狭窄程度(Residual diameter stenosis,RDS)晚期管腔丢失(Late lumen loss ,LLL)等指标。比较各组MACE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三组基线资料和冠脉病变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MLD、RDS及A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参数MLD和RDS中,DCB组与DES和BV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数AG中,DCB组与DES和BV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ES组与BV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复查造影,三组参数MLD和L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数R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DCB组和DE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数478(425,538)天内的MACE事件随访结果显示,三组MACE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so-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和介入治疗史是本研究所有患者 MACE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结论 DCB是治疗老年患者冠脉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方式,LDL-C升高和介入治疗史是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驱动指标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剧烈下降的相关性研究
    荆晨晨, 王艳如, 王淑娟, 徐辉辉, 刑卿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5)      收藏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呼吸驱动指标(ROX指数与VOX指数)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2)剧烈下降的相关性及呼吸驱动指标对吸痰时机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描述性研究,对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监护室进行治疗的140例行无创正压通气的AECOPD患者进行调查,于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24h内及吸痰时监测并计算患者的ROX指数和VOX指数,评估患者吸痰后SPO2剧烈下降(>10%)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分析ROX指数、VOX指数与吸痰后SPO2剧烈下降的相关性,并确定ROX指数、VOX指数预测吸痰后SPO2剧烈下降发生的临界值。结果:患者吸痰后SPO2剧烈下降(>10%)的发生率为70.0%,其中持续时间16 s-30 s和>30 s分别占53.6%和7.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OX指数与吸痰后SPO2剧烈下降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ROX指数与吸痰后SPO2剧烈下降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基线VOX指数的ROC曲线面积为0.970(95%CI:0.939~0.967),吸痰前1 h的VOX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95%CI:0.826~0.959)。结论:当行无创通气1 h后VOX指数≥0.0074,吸痰前1 h内VOX指数≥0.0087时,应警惕患者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剧烈下降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失眠的在线简版行为疗法对失眠障碍的干预效果
    陈鹏飞, 刘雅茜, 王途之, 张桂梅, 蔡艺娴, 潘集阳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5)      收藏
    背景 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但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的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和线上招募的失眠障碍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两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结果显示,与基线期相比,干预组的ISI得分和DBAS-16得分均显著降低了(P<0.05),而对照组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ISI前后测变化的交互作用显著,eBBT-I对干预组的ISI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DBAS-16前后测变化的交互作用不显著,eBBT-I对干预组DBAS-16的改善程度并不明显(P>0.05)。这说明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 结论 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它能够以更加经济和高效的手段为医患双方提供便利,为失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也为数字化工具在睡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预测价值
    陈汝满, 白亚飞, 王春莉, 安娜, 徐明芝, 贺纪清, 祁永慧, 王利恒, 李洪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7)      收藏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比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为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75例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进行分析。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根据ROC曲线确定NLR、CAR截断值,将患者分为NLR≦4.93和NLR>4.93组,CAR≦0.795和CAR>0.795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采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CAR及NLR联合CAR在MHD患者全因死亡中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累计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MHD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①与NLR≦4.93组相比,NLR>4.93组患者死亡率偏高,既往有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病史比例高,透析龄偏小,年龄较大,白细胞(WBC)、NLR、CAR明显偏高,铁蛋白(Fer)、25-(OH)VD3、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CAR≦0.795组相比,CAR>0.795组患者死亡率偏高,既往有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病史比例高,透析龄偏小,年龄较大,糖尿病肾病比例增多,校正钙、碱性磷酸酶(ALP)、WBC、NLR、CAR明显偏高,Fer、25-(OH)VD3、HB、TG、TC、UA、血磷(P5+)、血钾(K1+)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0.743(95%CI=0.669~0.817,P<0.001);CA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0.710(95%CI=0.627~0.794,P<0.001);NLR联合CA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0.799(95%CI=0.732~0.867,P<0.001)。④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至随访终点,NLR>4.93组随访期间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与NLR≦4.9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2.753,P<0.001);CAR>0.795组随访期间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与CAR≦0.795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091,P<0.001)。⑤ Cox多因素分析提示透析龄增加及Fer、25-(OH)VD3、TG的升高是MHD患者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高NLR及CAR均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R值分别为2.071、1.903。 结论 NLR、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同时NLR及CAR升高均是MHD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社区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人群用药习惯的价值观与偏好:一项探索式混合方法研究
    李胜含, 杜和越, 安康, 何龙韬, 李静, 李舍予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7)      收藏
    背景 药物治疗是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基石,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价值观及偏好尚不清楚。目的 以成都地区为例,了解这类患者用药价值观及偏好,有助于明确治疗方案带来的个体化负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实践。方法 本研究为探索性序列设计混合方法研究。首先于成都市三甲医院及社区医院招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心血管疾病一级及二级预防患者,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收集定性数据,了解受访者用药相关的行为、价值观与偏好。应用并MXAQDA 2020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一步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完成定性研究后,结合访谈归纳的主题,再设计定量问卷,进一步就受访者用药相关的价值观与偏好的量化情况做出分析。结果 定性研究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①对药物的认知及行为、②用药的阻碍因素、③用药的促进因素、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定量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93.5%),结果提示漏服药的行为普遍存在,并进一步证实定量研究中社会污名化和用药负担的存在。尽管用药的偏好具有高度异质性,调查对象普遍更倾向于更少的服药种类和频率,同时不倾向于使用注射制剂。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可考虑增加复方制剂的使用,以及将药物治疗方案与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整合,以减少用药负担。同时还应积极干预患者对疾病及药物的错误认知及行为,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水平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研究
    王洁, 孙国珍, 王琴, 鲍志鹏, 高敏, 王琳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5)      收藏
    背景 虽然运动康复已被证明对心血管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依从性并不乐观。运动是否产生持续的益处与依从性密切相关,但目前的研究未能描述运动依从性与射频消融患者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目的 探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11月在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射频消融手术的246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程参与五期调查的151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集运动康复依从性(包括强度-时间依从性和频率依从性)、患者积极度、心脏康复需求及一般资料等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探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有23例患者复发。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BMI、吸烟、房颤类型、积极度、过程焦虑、结果焦虑和强度-时间依从性是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逐期改变,建议临床医务人员重视运动强度的指导和监督,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过程焦虑和结果焦虑,以期更加有效地通过运动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溶血磷脂类代谢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前瞻性队列研究
    孙雪纯, 杜智勇, 于华惠, 吕倩雯, 焦晓璐, 王钰, 秦彦文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6)      收藏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有部分患者再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作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溶血磷脂酰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等溶血磷脂类脂质代谢物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但目前溶血磷脂类脂质代谢物是否能用于ACS患者PCI治疗后再发MACE事件的预测,目前尚不明确。目的:利用靶向代谢组学和机器学习模型,探究磷脂及溶血磷脂类代谢小分子在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术后发生MACE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于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并接受PCI手术的ACS患者,并于患者入组后1、3、6、9和12月以及其后6个月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事件分为MACE组(n=29)和非MACE 组(n=183),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患者PCI术前血清样本中的溶血磷脂类代谢物水平,利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PLS-DA)和多变量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的机器学习模型,筛选和构建与MACE事件发生相关的差异磷脂代谢小分子和预警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随访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率为13.68%。主成分分析得分图显示,MACE组与非MACE组患者术前血清溶血磷脂及溶血磷脂谱差异显著;通过基于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图(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分析发现,多种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酸、溶血磷脂酰胆碱乙醇胺类代谢物在两组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进一步利用多变量RF模型,构建了由13个溶血磷脂类代谢小分子组成的预警模型,该预警模型对MACE事件预测效能达到89.7%,准确度为85.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C-ROC)达到0.934(P<0.05)。结论 接受PCI手术的ACS患者术前血清中多种溶血磷脂代谢小分子的异常表达与再发MACE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在预测ACS患者PCI术后MACE事件中具有显著的预警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医联体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亚琳, 刘力滴, 陈正勇, 刘长明, 杨梓钰, 曹毅, 廖晓阳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6)      收藏
    背景 随着医联体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服务的重心逐渐由三级医院转向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建设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建设情况和服务能力 ,并探究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2月对成都市381个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普查。? 以在岗职工数、注册全科医生数、门急诊人次、床位数、入院人数、病床使用率6个指标衡量服务能力,利用秩和比分析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并将其分为3档。采用单因素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探究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381个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了医联体 。在联合机构方面:联合综合医院的有328个(86.1%);在分工协作机制方面:有明确和统一的双向转诊标准和流程的有344个(90.3%)、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协作事宜的有296个(77.7%);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方面:开展教学查房、讲座、进修学习、远程读片的机构分别的有282个(74.0%)、313个(82.2%)、291个(76.4%)和226个(59.3%);在保障机制方面: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医保政策扶持的机构分别有122个(32.0%)、109个(28.6%)。 依据秩和比,综合医疗服务能力为好、中、差的机构分别有61个、260个、60个。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建筑面积、教学查房、远程读片是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分档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联合的机构较为单一,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健全,资源整合欠佳,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机构建筑面积及医联体帮扶方式中的教学查房、远程读片能显著影响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 彭素芳, 何欠欠, 刘强, 陈妍, 张岚, 李雪霓, 乔慧芬, 孔庆梅, 匡桂芳, 陈涵, 虞阳, 蒋晶晶, 刘兰英, 张大荣, 栗克清, 王振, 陈珏
    录用日期: 2024-04-16
    摘要8)      收藏
    暴食障碍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暴食障碍患者存在反复发作的、冲动性、失控性的暴食行为,可导致胃肠道疾病、高血压、肥胖及由此引起的代谢和各系统功能紊乱等躯体问题;也常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需引起重视。然而,国内对暴食障碍的认识较晚,目前难以做到早期识别和诊治,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15名精神科专家及循证医学专家,2名内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等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精神科专业人员、内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对暴食障碍的识别和诊治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电子健康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陈科君, 杨怡菲, 宫静, 杨滨旭, 周静
    录用日期: 2024-04-12
    摘要11)      收藏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危害全球居民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慢性、迁延性的病程特点,以居家为核心的有效管理是控制症状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电子健康(e-health)技术是心衰居家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具有突破时间、空间壁垒的优势,能够实现居家患者健康状态连续监测、智能评估、动态管理。本文对心衰患者居家管理e-health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探讨其在心衰患者药物管理、运动康复、风险评估、症状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对e-health系统数字包容性欠佳、运转体系不完善、数据安全存在风险等局限进行分析及展望,旨在为创新心衰患者居家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国内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BMI、膳食宝塔知识与静坐时长的现状调查
    景涛, 戴永梅, 罗健英, 罗维, 季烨林凡, 彭驰, 张翠军, 曹彦俊, 郑清, 黄玉, 沈鹤军
    录用日期: 2024-04-08
    摘要12)      收藏
    背景 国内有关高中阶段人群的膳食知识掌握水平、每天平均静坐时长及BMI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的多中心全国样本量的研究成果较为少见。在当前普遍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国内高中生人群的BMI、膳食知识掌握水平及静坐时长的现状有何改变,是值得探究的。目的 调查分析国内七区城乡高中生的BMI、膳食宝塔知识水平及静坐时长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为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实证参考。方法 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运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6213例在读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BMI、膳食宝塔知识水平(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静坐时长现状,并用非参数检验法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MI、膳食宝塔得分、静坐时长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 (1)“BMI”在不同省市、地区、家庭人口、父亲学历、就读年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膳食宝塔知识得分”在不同省市、地区、家庭人口与年收入、父母亲学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宝塔知识得分”与BMI呈负相关,与静坐时长、父亲学历、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均呈正相关。标准化系数β比较:静坐时长(0.07)>父亲学历(0.05)=家庭年收入(0.05)=BMI(-0.05)>家庭人口(0.03)。(3)“静坐时长”在不同省市、地区、城乡、年龄、家庭人口与年收入、父母亲学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静坐时长”与膳食宝塔知识得分、父亲学历呈正相关,与家庭人口数呈负相关。标准化系数β比较:膳食宝塔知识得分(0.07)>父亲学历(0.04)>家庭人口(-0.03)。结论 国内七大地区城、乡高中生的BMI中位数水平整体在正常范围,但膳食宝塔知识得分整体较低,且“静坐时长整体较长”的问题突出。膳食宝塔知识得分与静坐时长互为最大影响因素,且父亲学历是影响膳食宝塔知识得分及静坐时长的主要社会因素,家庭人口数次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于血常规炎性因子构建衰弱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
    石小天, 王珊, 杨华昱, 杨一帆, 李旭, 窦国泽, 马清
    录用日期: 2024-04-08
    摘要12)      收藏
    背景 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目前评估主要依赖于各种量表,缺乏统一金标准。慢性炎症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血常规中炎性因子简单易获得,关于其和衰弱之间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体检老年人血常规炎性指标和衰弱的相关性,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衰弱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一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554例,采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采用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Homst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合并校准曲线图、临床决策曲线图分别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 结果 共纳入554例老年人,平均年龄是74.4±9.5岁,衰弱213例(3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CI(OR=1.42,95%CI 1.21-1.66)、MNA.SF(OR=0.71,95%CI 0.61-0.83)、HRR(OR=0.44,95%CI 0.23-0.86)及多重用药(OR=0.54,95%CI 0.36-0.81是老年人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衰弱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后,列线图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校准曲线图显示, 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发生率的相关性良好;临床决策曲线图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年龄、共病、多重用药、营养不良及HRR是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一致性与临床实用性,可为衰弱早期筛查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使用降钙素原轨迹识别脓毒症亚表型及风险分层
    张少通, 王博, 张明瑞, 马桂燕, 柳少光
    录用日期: 2024-04-08
    摘要25)      收藏
    背景 脓毒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识别脓毒症亚表型有助于优化脓毒症管理。目的 利用降钙素原轨迹识别脓毒症亚表型并进行风险分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住的800例及甘肃省人民医院202例脓毒症成年患者(年龄>18岁)。随机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597例患者纳入开发队列(60%),另外202例及甘肃省人民医院203例共405例患者纳入验证队列(40%)。首先,将开发队列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不同时间降钙素原测量值对脓毒症的预后价值,并绘制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然后,基于降钙素原重复测量进行组基轨迹建模(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GBTM)以识别脓毒症亚表型,根据降钙素原变化趋势及临床特征对亚表型进行特征分析,并进行生存分析与风险分层;最后,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死亡组PCT d3、PCT d5、PCT d7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PCT d7预测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开发队列组基轨迹建模确定了四种脓毒症亚表型:“中起点快速上升型”的特征是呼吸功能障碍;“低起点缓慢下降型”并发症及危重症评分均最低,视为为基线组;“高起点快速下降型”特征是合并症及评分均较高;“高起点缓慢下降型”的特征是多器官功能障碍,危重症评分值最高,视为入院时最严重组。通过对四种亚表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起点快速上升型”死亡率最高,定义为高危组;其次为“高起点缓慢下降型”,定义为中危组;“低起点缓慢下降型”和“高起点快速下降型”死亡率最低,定义为低危组。验证队列与开发队列降钙素原轨迹和合并症的相对分布基本一致。结论 利用降钙素原轨迹可以识别脓毒症亚表型,结合降钙素原数值与变化轨迹可以实现对脓毒症的风险分层,为临床医师利用降钙素原变化轨迹评估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可解释性分析
    卢静, 孙国珍, 王洁, 高敏, 于甜栖, 孙姝怡, 王琴, 温高芹
    录用日期: 2024-04-08
    摘要11)      收藏
    背景 心衰合并衰弱的综合管理对衰弱评估提出了多维需求,然而作为心衰患者不良健康结局的增量预测因子,衰弱的社会维度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9月-2023年7月,选取南京市某三甲医院213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ALFT量表、孤独感量表、双向社会支持量表、掌控感量表、抑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支持向量机-特征递归消除进行特征筛选,构建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引入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值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中社会衰弱前期及社会衰弱人数占比分别为46%,17.8%,支持向量机-特征递归消除模型性能最佳时,采用最优特征子集构建分类模型后进行SHAP可解释性分析,模型预测准确率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0.73和0.63,此时特征重要性排序及影响方向从高到低为无运动习惯(+)、掌控感(-)、疾病经济负担重(+)、双向社会支持(-)、抑郁(+)、孤独感(+)、无业(+)。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衰弱问题严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予以重视,关注患者缺失的社会资源属性及其上游因素,通过强化外部支持系统、培养患者内在信念、克服负性情绪体验,统筹制定管理方案,整合医疗资源实施干预延缓或逆转患者社会衰弱进程,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基于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的肺癌患者一级亲属筛查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张佳, 王海蓉, 赵婧, 苏怡帆
    录用日期: 2024-04-08
    摘要14)      收藏
    背景 肺癌是导致中国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是发现肺癌,改善预后最有效关键的方法。目前对于肺癌患者一级亲属这一集中高危群体的筛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少有报道。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分析肺癌患者一级亲属的肺癌早期筛查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月—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与胸外科正在住医院治疗的310名肺癌患者一级亲属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肺癌知识问卷、中文版肺癌筛查健康信念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并比较2种模型的差异性。结果 肺癌患者一级亲属接受过肺癌筛查率为23.9%(74/310);总体肺癌知识知晓率为75.2%(4 662/6 200);56.5%(175/310)愿意接受肺癌筛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医疗保险类型、是否获得过肺癌筛查建议、筛查的意愿、感知障碍、感知效益、感知风险是肺癌患者一级亲属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P<0. 05);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感知障碍和年龄是一级亲属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肺癌患者一级亲属的整体肺癌认知水平较高但对筛查手段的认知较低,健康信念及筛查意愿处于中等水平,肺癌筛查率偏低。医务人员可联合应用2种模型,采取措施使一级亲属建立正确的筛查认知与健康信念,以期促进一级亲属的筛查行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与新诊断的II期结节病患者肺功能相关性的性别差异
    王殊琪, 马俊, 吴韵琳, 陈凤芳, 陈娴秋, 杨文兰, 李秋红, 黄劲, 冯永红
    录用日期: 2024-04-08
    摘要11)      收藏
    背景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男性和女性II期结节病患者中的临床相关性尚未完全明确。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未经治疗的II期结节病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进展和相关标志物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男性和196例女性新诊断的II期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入院检测的sACE活性将患者分为3组。由影像学医师评估浸润肺野数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分析 59 项实验室参数与肺部浸润范围、肺功能(PFT)和动脉血气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男性和女性患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ACE活性增加与肺部浸润加剧、淋巴结肿大、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相关。在sACE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中,男性患者主动脉下淋巴结肿大的比例高于女性患者。相关性分析中,sACE活性和sIL-2R水平在男、女性中均与肺部浸润范围成正相关。但是,肺功能指标分析中,sACE活性主要与男性患者与FEV1 % pred、DLCO% pred、TLC% pred、FEV1*30% pred呈正相关,sIL-2R主要与女性患者FEV1/FVC% pred、FEV1*30% pred、PEF% pred、MEF50% pred呈正相关。结论 未经治疗的男性和女性II期结节病患者可能存在疾病进展的差异。男性患者的sACE和女性患者的sIL-2R是肺功能下降的性别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研究
    张冰青, 胡馨云, 欧阳煜钦, 向心月, 汤文娟, 冯文焕
    录用日期: 2024-04-08
    摘要9)      收藏
    背景 肌肉量减少增加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糖及肌少症风险,中国成人T2DM以非肥胖者为主,这些患者较肥胖者更容易伴发肌肉量减少。目的 建立个体化预测非肥胖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风险因素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收治非肥胖T2DM患者905例,以简单随机抽样法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633例)和验证集(272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训练集肌肉量减少风险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价值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非肥胖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患病率为42.3%。训练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7,95%CI 1.009~1.067,P=0.010)、男性(OR=3.464,95%CI 2.185~5.490,P<0.001)、体重指数<23.5 kg/m2(OR=18.583,95%CI 10.865~31.783,P<0.001)、糖化血红蛋白(OR=1.172,95%CI 1.063~1.292,P=0.001)、内脏脂肪面积(OR=1.021,95%CI 1.011~1.032,P<0.001)是非肥胖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非肥胖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风险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95%CI 0.793~0.856,P<0.001)和0.806(95%CI 0.753~0.859,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拟合度较好(训练集:χ2=11.822,P=0.159;验证集:χ2=8.189,P=0.415)。Bootstrap法绘制模型校准图显示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良好。DCA曲线显示当患者阈值概率为0.06~0.94时,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T2DM患者发生肌肉量减少风险更有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个体化预测非肥胖T2DM患者伴发肌肉量减少风险,便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利于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前期62例的随机对照研究
    郭鑫, 周明娟, 范斐婷, 肖晶旻, 池逸和, 吴蕾, 林琳, 陈远彬
    录用日期: 2024-04-08
    摘要10)      收藏
    目的 评价广东省中医院医院制剂“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前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形成哮喘前期的中医治未病外治方案。方法 123例哮喘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对照组61例。试验组给予天灸散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支气管激发/舒张转阴率、支气管激发/舒张阳性率、中医症状积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肺功能FEV1和小气道功能指标、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水平(EOS%)、总免疫球蛋白IgE的变化,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第12周、24周、48周试验组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66.1%,64.5%,58.1%)高于对照组(47.5%,44.3%,36.1%)(P<0.05);第12周、24周试验组呼气峰值流量(PEF)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第48周试验组SF-36量表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第12周、24周、48周试验组支气管激发/舒张阳性率、可疑阳性率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第24周两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血清总Ig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灸散穴位贴敷有效提高哮喘前期患者的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增加PEF,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为哮喘早期防控策略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基于cAMP/PKA/P-RyR1与胞内钙离子探讨按法干预大鼠肌筋膜触发点的机制
    蒋全睿, 冯祥, 刘丹, 李桃, 杨舟, 李江山, 刘小卫, 李武
    录用日期: 2024-04-08
    摘要9)      收藏
    背景:按法干预触发点是公认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这体现了中医推拿的舒筋止痛作用,但是目前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按法对肌筋膜触发点的作用是否与cAMP/PKA/RyR1对胞内Ca2+的调节有关。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其中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不参与造模,其余50只大鼠采用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方式,在左侧大腿内侧肌的位置建立慢性触发点模型。符合模型评价标准的大鼠再随机分入模型组、按法组、按法+激动剂组和按压+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不予干预,其余三组以自制按压刺激器,分别以按法对触发点局部进行干预,隔天一次,共计7次。在每次干预前,按法+激动剂组通过腹腔注射PKA激动剂8-Bromo-cAMP溶液,按法+溶剂组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在干预前后分别以电生理仪、软组织张力测定仪和机械痛阈测定仪检测触发点局部肌电图、软组织张力和机械痛阈值。检测完成后空白组大鼠取左侧大腿内侧肌组织,其余组大鼠取触发点组织。以免疫组化检测P-RyR1表达情况,以ELISA检测cAMP含量,以WB检测PKA、P-RyR1、FKBP12含量,以荧光染色法检测胞内Ca2+浓度。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的软组织张力升高,机械痛阈值降低,自发电活动振幅频率升高,cAMP、PKA、P-RyR1含量升高,FKBP12含量降低,Ca2+染色平均荧光强度升高(P<0.05);(2)与模型组相比较,按法组的软组织张力降低,机械痛阈值升高,自发电活动的振幅频率降低,cAMP、PKA、P-RyR1含量降低,FKBP12含量升高,Ca2+平均荧光强度降低(P<0.05);(3)与按法组相比较,按法+激动剂组的软组织张力升高,机械痛阈值降低,自发电活动的振幅频率升高,cAMP、PKA和P-RyR1含量升高,FKBP12含量降低,Ca2+染色平均荧光强度升高(P<0.05)。结论:触发点局部按法干预可能通过抑制cAMP/PKA/P-RyR1,促使胞内Ca2+浓度下降,从而舒展异常收缩肌节缓解疼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尿NGAL、TIM-1、VCAM-1和激活素 A 升高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意义
    陈飞, 王金英, 于海搏, 黄仲夏
    录用日期: 2024-03-22
    摘要14)      收藏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易发生于老年人的恶性浆细胞病,其常见临床表现为血钙增高(C)、肾损害(R)、贫血(A)、骨损害(B)等CRAB症状,又称为活动性或症状性骨髓瘤(Active MM)。近半数MM患者在就诊时存在肾损害。MGUS(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或肾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均可以进展为症状性MM。近年来,由于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等新的肿瘤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使MM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但疾病终末阶段或伴严重肾损害仍然与较差的生存相关。为了保护肾功能,MGRS一旦确诊既需要进行相应的靶向治疗。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也称为 (LCN-2)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细胞侵袭和转移和急性肾损伤相关。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 1(TIM-1),也称为肾损伤因子-1(KIM-1),与T淋巴细胞激活免疫反应和近端肾小管损伤有关。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有助于调节炎症相关的血管粘附和白细胞迁移,MM肾损害患者中表达升高[7]。激活素A是转化生长因子(TGF)超家族成员,参与MM病情进展、肾损害、贫血和骨病等病理过程。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尿中新的生物标志物在MM肾损害、病情演变、分期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 1 月— 2022 年 2月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血液与肿瘤科收治的70例MM住院患者,包括62例新诊断MM(NDMM)、8例冒烟型MM(SMM),此外选取12例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7例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HC)纳入本研究,收集尿液及血液样本用于分析。根据疾病状态,分为MGUS、MGRS、NDMM和HC四组;根据是否存在骨髓瘤患者是否合并肾损害分为肾损害(KI)组40例及非肾损害(NKI) 组30例2组。对20例合并肾损害MM患者进行动态研究,分为NDMM、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PR)以上(>PR,20例)和疾病复发 (Relapsed MM,11例)三组。应用 ELISA 法检测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AGL)、T 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结构域 1 /肾损伤因子1(TIM-1/KI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激活素A(Activin A)浓度。结果 尿液NGAL、TIM-1、VCAM-1、激活素A以及血清TIM-1水平在NDMM组高于MGUS组及HC组;MGRS高于 MGUS患者;在KI组高于NKI组,NDMM 组、Relapsed MM组高于>PR组(均P <0.05)。 尿液NGAL、TIM-1、VCAM-1、激活素A以及血清TIM-1与血肌酐、β2-微球蛋白、ISS分期呈正相关。根据 ROC 曲线得出诊断MM肾损害的尿液NGAL、尿液TIM-1、尿液VCAM-1、尿液激活素A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774 ng/ml、1.978 ng/ml、144.400 ng/ml、33.730 pg/ml。大于此截断值的MM患者可能生存较差。回归分析发现尿液NGAL的升高是MM肾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尿液NGAL和RISS分期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关联(P <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尿液NGAL、TIM-1、VCAM-1、激活素A可能与MM病情进展和肾损害有关,MM 患者肾损害特别是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敏感生物标志物,有利于其早期诊治。这些生物标志物与RISS分期、尿轻链等肿瘤负荷指标和MM患者总体生存相关。尿NGAL是MM肾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RISS分期一起与MM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相关。上述因子水平与MM的病情演变阶段及病情进展相一致,提示可能参与了MM肿瘤微环境形成的病理过程。这些因子特别是尿NGAL、尿或血TIM-1不仅作为除了血肌酐外临床中新型肾损害生物标志物的有效补充,且可能有希望成为未来新型的抗MM治疗靶点,进一步改善MM患者的生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病例队列设计下乳腺癌患者雌二醇水平及其生存数据的联合建模
    吴梦娟, 张涛, 高春洁, 赵婷, 王蕾
    录用日期: 2024-03-22
    摘要13)      收藏
    背景 乳腺癌是一种性激素受体依赖的恶性肿瘤,雌二醇(E2)的动态变化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典病例队列设计完全忽略未选入样本的信息,容易产生估计偏倚。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E2水平动态变化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评估改良病例队列设计的优良性。方法 基于经典病例队列设计,通过纳入病例队列样本外患者的生存数据改良病例队列设计。在经典及改良病例队列设计下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拟合乳腺癌患者的纵向数据(纵向子模型)和生存数据(生存子模型),并建立纵向与时间-事件数据的联合模型;进一步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算法对联合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此外,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以及预测误差(PE)比较经典及改良病例队列设计下联合模型的区分度与校准度。结果 经典和改良病例队列设计下的联合模型结果均显示E2水平动态变化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lg(E2)纵向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的死亡风险将分别增加约23%(HR=1.23,R ̂=1.015)和8%(HR=1.08,R ̂=1.020)。此外,改良病例队列设计下的联合模型展现出更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AUC:[0.706,0.962],PE:[0.001 2,0.010 8])。结论 乳腺癌患者E2水平纵向升高可能会导致患者生存概率降低。病例队列设计下联合模型能够对纵向与生存数据同时进行分析,且改良病例队列设计优于经典病例队列设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二甲双胍通过炎症小体通路双向调节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研究
    田珂, 冷秋枫, 吕晶, 苗国英, 王新慧, 谢辉, 刘渠, 姚春霞
    录用日期: 2024-03-22
    摘要14)      收藏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胍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ELISA法和Caspase-1活性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处理HaCaT细胞后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活化产物。最后皮肤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二甲双胍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皮炎的抗炎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抑制HaCaT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且该效应随二甲双胍浓度增大而增加。二甲双胍处理HaCaT细胞后,产生与脂多糖LPS相似的致炎作用,促进NLRP3炎症小体通路蛋白的表达,并显著提高Caspase-1的活性以及IL-1β和IL-18的分泌,但是LPS刺激HaCaT细胞后,再给予二甲双胍处理,则抑制了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Caspase-1的活性以及IL-1β和IL-18的分泌。而且二甲双胍能够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皮肤损害。结论: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双向调节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一项上海市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郭志超, 崔丹, 包嘉珺, 施渭青, 韦康, 杨兴堂, 俞文雅
    录用日期: 2024-03-22
    摘要12)      PDF for PC (247KB)(10)    收藏
    背景 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率高、早期识别率低,对儿童其他维度的早期发展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认知环境是影响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关键因素。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从家庭认知环境的社区干预角度,为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促进提供理论证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某社区儿童保健门诊的4307名儿童采用上海市小儿发育筛查量表Ⅱ行发育筛查,将语言发育能区筛查异常的172名儿童作为观察组,以年龄作为配对因素,按照1:3的比例纳入516名语言能区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出生基本特征、父母人口学特征、母亲孕期及分娩特征、以及家庭认知环境特征信息。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或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在过去3年的随访中,儿童早期语言发育异常率为3.99%,其中,2岁儿童的早期语言发育异常率最高(2.14%)。语言发育异常组儿童的家庭认知环境不良比例达到23.84%,在家庭认知环境的各个方面都弱于语言发育正常组的儿童(p < 0.05)。儿童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低(高中以下)、家庭认知环境不良是儿童早期语言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2岁前进行语言发育干预是有效降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率的关键。社区儿童保健医生通过指导优化家庭养育环境、协助建立良好亲子沟通和交流互动是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有效策略,尤其要关注出生胎龄小和母亲文化程度低的家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和亲子沟通方面的干预和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韩雪梅, 赵春善, 梅春丽, 陈丹
    录用日期: 2024-03-22
    摘要16)      PDF for PC (968KB)(5)    收藏
    背景 饮酒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摄入过多可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了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但在具体摄入剂量与发病风险方面仍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酒精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MP17.0软件进行剂量反应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548 595例研究对象,暴露人数13 8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相关(RR=1.20,95%CI=1.04~1.39,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每天酒精摄入<20 g,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8%(RR=0.92,95%CI=0.82~1.03,P<0.05 );每天酒精摄入>40 g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增加46%(RR=1.46,95%CI=1.15~1.85,P<0.05)。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表明,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呈J型非线性关系(非线性P值为0.000 2),与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者平均每天酒精摄入量<20 g表现为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结论 酒精摄入量与脑卒中风险间具有J型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适量酒精摄入与脑卒中风险呈负相关,平均每天酒精摄入7~11 g时脑卒中风险最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赣南地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
    郑传雷, 丁睿聪, 王琪, 郭逸星, 李剑, 黄争春, 董明华, 罗晓婷, 吴清锋
    录用日期: 2024-03-22
    摘要14)      收藏
    背景 我国血脂水平逐渐升高,造成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饮食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传统的营养流行病学关注单一的食物或食物类别,然而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消耗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这使得区分个别饮食成分对血脂异常的影响变得更加困难。目的 分析赣南地区居民膳食模式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关联,为制定防治血脂异常营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于2020年7-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赣南地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选取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了解居民的基本情况,并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采用食物频率问卷简表进行膳食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将每类膳食模式按照因子得分的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Q1、Q2、Q3、Q4四个亚组,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四类膳食模式对血脂异常患病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赣南地区35岁以上居民1 508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6.07%(544人)。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赣南地区四种膳食模式,分别为碳水-蔬菜-水产品类、粗粮-水果-奶类、禽畜肉-腌制品类、蛋类-豆制品类,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发现,蛋类-豆制品类膳食模式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Q2:OR=0.648,95%CI:0.478~0.879;Q3:OR=0.616,95%CI:0.454~0.836)。其它膳食模式尚未表现出对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论 赣南地区居民的血脂异常流行率较高,应倡导赣南地区居民合理膳食,适当增加蛋类和豆制品的消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新型抗凝药——XI因子抑制剂监测方法及逆转策略的研究进展
    陈越秀, 姚媛媛, 孙大伟, 王颖, 吴超敏, 赵麟茜, 唐志峰, 张冯江
    录用日期: 2024-03-22
    摘要9)      收藏
    XI因子(FXI)在血栓形成中扮演关键角色,而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较为有限。这种作用差异为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即靶向FXI作为一种可能更为安全的抗凝策略。目前,越来越多的FXI抑制剂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尽管这些抑制剂展现出巨大的临床潜力,但它们的监测和逆转策略尚未明确,这为实验室监测和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FXI的生理功能和FXI抑制剂在研药物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FXI抑制剂的实验室检测抗凝活性证据,结合遗传性XI因子缺乏患者的治疗方案总结了FXI因子抑制剂的逆转方法,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及逆转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误诊为肺炎的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吕广瑜, 孙宛君, 周倩倩, 陈先梦, 刘雪晗, 胡晓文
    录用日期: 2024-03-22
    摘要8)      收藏
    背景 尽管近年来肺血栓栓塞症继发肺梗死的病例不断见诸报道,,但该病的误诊仍较普遍,其中最常被误诊为肺炎。尤其是存在中高危风险患者,由于延迟诊断未能及时接受治疗会影响预后。目的 总结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误诊为肺炎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诊断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的肺栓塞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被误诊为肺炎的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患者的资料。比较误诊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延迟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肺梗死误诊为肺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值。结果 101例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病例中有70例(69.3%)曾误诊为肺炎。相较于对照组,误诊组患者年龄较大,发热、胸痛发生比例更高,常不伴有呼吸困难。2017年至2023年误诊为肺炎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依次为100.0%,83.3%,74.1%,71.4%,63.2%,66.7%和50.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8.271,95%CI(4.373,76.339),P<0.001]、发热[OR=16.073,95%CI(3.510,73.786),P<0.001]、胸痛[OR=6.660,95%CI(1.571,28.233),P=0.010]和不伴有呼吸困难[OR=9.027,95%CI(2.049,30.249),P=0.003]是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被误诊为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多变量联合模型=-6.624+0.095x年龄+2.510x发热+2.683x不伴有呼吸困难,曲线下面积AUC=0.880[95%CI(0.802,0.959),P<0.001],最佳截断值0.854,灵敏度0.871,特异性0.806。预测价值优于单因素指标年龄(Z=2.771,P=0.006)、发热(Z=4.653,P<0.001)及不伴有呼吸困难(Z=4.014,P<0.001)。结论 尽管近年来肺梗死误诊为肺炎比例有所降低,但当老年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并且不伴有呼吸困难时,临床医生应注意肺梗死与肺炎鉴别诊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