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艳1,黄豪1,石建伟2,宋玮1,祝墡珠3,唐岚4*
摘要: 目的 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慢性病医防融合业务模式的关键实现机制,为各地基层医疗机构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医防融合式慢病管理服务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总结医防融合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然后借鉴彩虹模型的4个层面、7个条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A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慢性病医防融合业务的14个案例进行良好慢性病医防融合效果的实现机制探索,进而对结果展开专家的半结构访谈提出优化意见。 结果 共有4条组态路径能有效提升基层社区慢性病医防融合效果,组态路径1中微观整合型、组态路径2微观及支持要素层整合型、组态路径3多层面整合型和组态路径4全层面整合型,4条组态路径的组合覆盖率0.857,能够解释大多数案例中的良好医防融合效果,组合一致性1.000能够很好地解释良好医防融合效果的产生路径。服务整合和功能整合是实现良好医防融合效果的核心基础,分别强调连续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的重要性,而系统整合则凸显了政策支持的关键作用。不同组态在核心条件、整合层面和支持要素上的差异表明,医防融合的实现路径可因地区资源和政策条件的不同而灵活调整,并非单一模式。 结论 为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业务的可持续良好发展,需要从宏观层面加强政策支持和系统整合,中观层面促进多层面协作和资源下沉,微观层面强化服务整合、注重团队人员整合确保连续性健康管理,支持要素方面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和绩效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