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邓洁1,齐祺1,吴欣雨1,韩全乐1*,李雷1,蒋越2,郁静2,吴若洁3,吴寿岭4,李康博5
DENG Jie1,QI Qi1,WU Xinyu1,HAN Quanle1*,LI Lei1,JIANG Yue2,YU Jing2,WU Ruojie3,WU Shouling4,LI Kangbo5
摘要: 背景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 探讨AIP对新发心力衰竭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开滦研究健康体检的99 755例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作为观察人群,根据基线AIP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随访期间每年记录一次心力衰竭的发病情况。计算四组的心力衰竭发病密度,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四组心力衰竭的累积发病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IP对新发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14.07(13.79,14.24)年期间,共新发心力衰竭3 337例(3.35%),Q1组-Q4组分别发生675例、734例、940例和988例,发病密度依次为1.95/千人年、2.13/千人年、2.73/千人年和2.87/千人年。随着AIP水平升高,Q1-Q4组中新发心力衰竭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7%、2.68%、3.48%和3.63%。经log-rank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年龄、性别及心力衰竭传统危险因素后,与Q1组相比,Q3-Q4新发心力衰竭的HR(95% CI)分别为1.16(1.05-1.28)和1.20(1.08-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IP是新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IP水平增高,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亦随着增高。通过AIP可实现对心力衰竭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