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营养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中美韩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韦葵葵, 巩浩雯, 刘玉秀, 王妍, 刘梦丹, 张曼婷, 虞茜惠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3): 375-3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56
摘要363)   HTML18)    PDF(pc) (2059KB)(172)    收藏

中美韩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均是针对本国国民健康与营养监测而形成的数据库,近年已成为数据挖掘的重要公共资源。本文对比分析了中美韩3个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历史追溯、抽样方法和调查内容,其主要区别在于研究设计的类型不同,我国采用的是队列研究,而美国和韩国均为系列横断面调查。随后对基于数据库发表文献的数量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美国的发文量上升趋势更为突出,且3个数据库的研究热点与健康、营养调查主题一致。最后对数据库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期望为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路径,更好地促进科学证据产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图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改善老年重度梗阻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
张明, 许静, 孙振华, 赵文浩, 马樱倩, 张建桥, 沈海萍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0): 3780-37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88
摘要306)   HTML5)    PDF(pc) (901KB)(124)    收藏
背景

食管癌是具有侵袭性的胃肠道癌症之一,晚期食管癌主要与吞咽困难有关。对于重度梗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因其多合并基础性疾病,不能耐受麻醉及有创治疗,而短期内吞咽困难无法改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预后。

目的

探索局部麻醉下图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IGPDT)短期改善老年重度梗阻食管癌患者梗阻及营养状况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进行IGPDT的24例老年重度梗阻食管癌患者。治疗前通过内镜确定病变上界并用金属组织夹标记,通过CT三维重建及造影确定病变下界,激光治疗光纤在X线透视引导下送达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评估患者Stooler吞咽困难评分。术前及术后2个月通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血红蛋白、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变化评估患者营养状态,采用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

结果

患者术后1个月疗效评价均达部分缓解(PR)。患者术后1周、1个月Stooler吞咽困难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01)。患者术后2个月BMI、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患者术后2个月SWAL-QOL心理负担、食欲、进食时间、进食恐惧、吞咽症状的评分及总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92%(22/24)的患者出现1~2级的轻度发热,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83%(20/24)的患者食管治疗部位在术后1~2 d出现1~2级疼痛但可自行缓解。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未发生食管瘘,也未发生3级及以上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IGPDT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短期内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作为内镜无法通过的重度梗阻性老年食管癌患者光动力治疗的新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家庭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薛珊, 李来有, 梁军利, 靳英辉, 魏淑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0): 2540-25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53
摘要346)   HTML10)    PDF(pc) (2172KB)(190)    收藏
背景

食管癌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国内外研究显示,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目前居家期间接受家庭肠内营养(HEN)的患者越来越多,但HEN对食管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明确。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HEN对食管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Scopus、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有关食管癌患者接受HEN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12月。试验组患者接受HEN支持〔肠内管饲(ETF)和口服营养补充(ONS)均可〕,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口服饮食。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oB 2.0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1 040例食管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体质量增长值、BMI增长值、血红蛋白增长值、血清总蛋白增长值、血清前白蛋白增长值、血清转铁蛋白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SMD=0.63,95%CI(0.40,0.85),P<0.000 01;SMD=0.60,95%CI(0.44,0.76),P<0.000 01;SMD=1.58,95%CI(1.37,1.79),P<0.000 01;SMD=1.19,95%CI(0.79,1.58),P<0.000 01;SMD=0.97,95%CI(0.79,1.14),P<0.000 01;SMD=1.12,95%CI(0.45,1.79),P=0.001〕。在ETF亚组和ONS亚组分析中,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SMD=1.25,95%CI(0.82,1.68),P<0.000 01;SMD=0.61,95%CI(0.26,0.97),P<0.000 01〕。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47,95%CI(0.33,0.67),P<0.000 1〕。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3,95%CI(1.00,1.77),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4.97,95%CI(0.06,9.87),P=0.05〕;试验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MD=6.67,95%CI(2.86,10.48),P=0.000 6〕,疲劳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MD=-7.31,95%CI(-11.85,-2.77),P=0.002〕。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结果稳定可靠。

结论

HEN能够改善食管癌术后出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躯体功能,并减轻患者的疲劳症状,且并未增加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暂未发现能够改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营养不良老年人非药物干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老年护理联盟,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中南大学湘雅泛海健康管理研究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李孟琦, 伍丽娜, 宁红婷, 冯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7): 2055-20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4
摘要828)   HTML37)    PDF(pc) (1574KB)(668)    收藏

老年人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营养不良与众多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老年人的营养不良至关重要,非药物干预是改善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然而,国内尚无专门针对营养不良老年人的非药物干预临床实践指南,因此,中国老年护理联盟、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营养专家,通过对老年人营养不良最新的国内外文献的全面检索与分析,采用推荐意见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分级体系制订了本指南,针对营养不良老年人非药物干预提出9条推荐意见,以期能够改善老年人营养不良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本指南侧重于可经口进食的营养不良老年人,聚焦于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内。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刘晓, 张巾英, 彭滟, 王黎, 陈晓梅, 刘佳, 邓梦惠, 杨燕妮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3): 1568-15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53
摘要621)   HTML19)    PDF(pc) (1459KB)(270)    收藏
背景

保持脑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的高阶目标,合理膳食营养被认为是有望降低痴呆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临床上缺乏具体化、全面性的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方案,导致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的相关健康指导缺失或不足。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开展旨在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2年3月,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NIA)网站、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NAO)网站、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医脉通等数据库和网站,获取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相关文献,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2017-01-01至2022-03-29。由2名接受过系统循证医学培训的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从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中提取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质量分级,总结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最佳证据。

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19篇系统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较高。从干预时机、膳食营养评估和筛查、膳食模式及成分、特定营养素、咖啡摄入、体质量管理、健康教育及指导7个方面共汇总23条最佳证据。

结论

合理膳食营养对居民保持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社区医务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居民膳食营养现状与选择偏好、最佳证据,为居民制定个体化、促进其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营养相关参数对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研究
商娜, 王娜, 刘慧珍, 刘芦姗, 王雅慧, 郭树彬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3): 2842-28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29
摘要786)   HTML22)    PDF(pc) (1214KB)(139)    收藏
背景

营养作为一种可干预的重要因素与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通过营养评价识别衰弱进而逆转其发生对于改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营养指标对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营养相关参数对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21年1—10月就诊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的年龄≥65岁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常规检查指标,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采用巴氏指数评定表(BI)评估患者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临床衰弱量表(CFS)评估患者衰弱严重程度。依据患者CFS评级,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CFS 1~4级,n=68)和衰弱组(CFS 5~9级,n=14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诊老年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营养参数对急诊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的预测价值,并采用DeLong非参数检验对比各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冠心病占比、血红蛋白(HGB)、清蛋白(ALB)、前白蛋白(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5羟维生素D〔25(OH)D〕、NRS2002评分、BI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OR=0.943,95%CI(0.891,0.998),P=0.041〕、25(OH)D〔OR=0.909,95%CI(0.844,0.979),P=0.012〕升高是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PA每增加100 mg/L,衰弱的患病风险下降44.6%;25(OH)D每增加10 μg/L,衰弱患病风险下降61.7%。NRS2002评分〔OR=1.701,95%CI(1.353,2.138),P<0.001〕升高是急诊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NRS2002评分每增加1分,衰弱的患病风险增加70.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A(χ2=6.120,P=0.634)、25(OH)D(χ2=5.386,P=0.716)和NRS2002评分(χ2=4.758,P=0.446)的拟合优度均较好。绘制营养相关参数预测急诊老年患者发生衰弱的ROC曲线,结果显示PA、25(OH)D和NRS2002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1.9 mg/L、7.06 μg/L、3分,AUC分别为0.749、0.670、0.835。DeLong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预测急诊老年患者发生衰弱的AUC大于PA(Z=2.241,P=0.025)和25(OH)D(Z=3.400,P<0.001)。

结论

衰弱患者营养状态差,营养状态的评价有助于早期识别衰弱。PA、25(OH)D、NRS2002评分能有效预测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发生,其中NRS2002评分预测衰弱发生的能力较强。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都业铭, 张云巧, 王宗琦, 闵雪, 崔雅莲, 王彦芳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2): 1463-14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52
摘要654)   HTML16)    PDF(pc) (1651KB)(174)    收藏
背景

大量证据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但躯体易感性的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前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炎性因子水平比正常人高,而这是否与伴随的躯体症状有关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躯体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炎性因子的特征及其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部MDD患者59例与同期社区招募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将MDD患者分为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SD)组37例(SSS总分>36分)和不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NSD)组22例(SSS总分≤36分),3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HC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SSS评分、BDNF、ProBDNF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白介素23a(IL-23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的吸光度。采用SSS评估躯体化症状、HAMD-17评估抑郁障碍症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SSS中躯体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尿频尿急、心血管症状、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手脚发麻抽搐、憋闷叹气、视物模糊、咽部不适)得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因子(SSS-S)总分、HAMD-17总分与BDNF、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

SD组HAMD-17总分高于NSD组、HC组(P<0.001);NSD组HAMD-17总分高于HC组(P<0.001)。SD组SSS总分、SSS-S总分高于NSD组、HC组(P<0.001)。SD组BDNF高于NSD组(P<0.05)。SD组、NSD组的IFN-α低于HC组(P<0.001)。ProBDNF与肌肉酸痛呈负相关(rs=-0.262,P<0.05),CRP与手脚发麻抽搐呈负相关(rs=-0.386,P<0.01),IL-4与胃肠道症状呈负相关(rs=-0.336,P<0.01),IL-10与视物模糊(rs=0.286,P<0.05)呈正相关,BDNF与头晕头痛(rs=0.339,P<0.01)、心血管症状(rs=0.309,P<0.05)、胃肠道症状(rs=0.278,P<0.05)、肌肉酸痛(rs=0.419,P<0.01)、手脚发麻抽搐(rs=0.286,P<0.05)、憋闷叹气(rs=0.372,P<0.01)、咽部不适(rs=0.392,P<0.01)、SSS-S总分(rs=0.418,P<0.01)呈正相关。IL-6与心血管症状(rs=0.283,P<0.05)、憋闷叹气(rs=0.374,P<0.01)呈正相关。TNF-α与肌肉酸痛(rs=-0.299,P<0.05)呈负相关。IFN-α与视物模糊(rs=-0.267,P<0.05)呈负相关。

结论

MDD患者外周血IFN-α较正常人低,SD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比NSD患者高,SD患者BDNF比NSD患者高,多种炎性因子水平与躯体症状呈正相关,或许提示抑郁患者可出现躯体症状及不良转归,需尽早干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2022年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和欧洲肥胖研究学会《肌肉减少性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共识》解读及启示
刘妍慧, 陈树春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2): 1422-14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04
摘要797)   HTML15)    PDF(pc) (1200KB)(869)    收藏

近年来,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和欧洲肥胖研究学会(EASO)的专家组成员对肌肉减少性肥胖(SO)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地评价。2022年2月,ESPEN和EASO共同发布了《肌肉减少性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共识》,该共识对SO的定义和诊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就SO的定义和诊断达成共识,为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以推进SO预防和治疗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肌肉减少性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共识》中SO的定义,诊断流程包括筛查、诊断和分期标准,拟采用的方法和相关的参数等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旨在为国内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1990—2019年中国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病趋势及预测研究
王红心, 樊文龙, 杨晓雨, 陈东宇, 黄巧, 潘素跃, 王朴, 胡敏, 何玉清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5): 591-5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56
摘要664)   HTML11)    PDF(pc) (1706KB)(294)    收藏
背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随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们对营养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加,而PEM可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PEM发病趋势以及不同年龄的PEM发病状况,并预测2020—2029年PEM发病趋势。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从该数据库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不同年龄段的PEM发病和死亡指标,各标化率的计算均采用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将发病数据分为18个年龄组(<5岁,5~9岁,以此类推至80~84岁和85岁及以上)。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发病率的年度百分比变化(APC)和年度平均百分比变化(AAPC)以及95%置信区间(CI),并描述其变化趋势。利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预测中国2020—2029年PEM发病趋势。

结果

(1)2019年中国全人群PEM标化发病率为1 996.5/10万,男性PEM标化发病率(2 444.7/10万)高于女性(1 536.0/10万)。2019年中国全人群PEM标化发病率低于全球(2 099.4/10万),但男性PEM标化发病率高于全球男性(2 304.0/10万)。<5岁人群PEM发病率最高(4 402.5/10万),其次是80~84岁(2 417.7/10万)。5岁以后,无论男女PEM标化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且男性仍大于女性。(2)1999—2019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结果显示:标化发病率整体趋势呈现6个拐点,分别在1995年、2006年、2010年、2014年、2017年、2019年。1990—1995年和2010—2014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3%、-2.3%(P<0.05)。1995—2006年、2006—2010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9%、2.5%(P<0.05)。2017—2019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的增长趋势最明显,APC为8.9%(P<0.05)。1999—2019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以年平均变化0.7%的速度上升(AAPC=0.7%,P<0.05)。(3)1999—2019年中国PEM年龄别发病率结果显示:1999—2019年<5岁的人群以年平均变化2.1%的速度下降,其余各年龄段年均变化呈现整体平稳上升趋势(P<0.05)。75~84岁中的2个年龄段,PEM发病率在1999—2019年每个时间间隔均呈上升趋势(P<0.05)。(4)通过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0—2029年中国PEM发病率仍持续上升,2029年可达7 280.06/10万。

结论

2019年中国全人群PEM标化发病率(1 996.5/10万)低于全球(2 099.4/10万),但男性PEM标化发病率高于全球男性(2 304.0/10万)。1999—2019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以年平均变化0.7%的速度上升,且据预测,直到2029年PEM标化发病率仍会继续上升,可达7 280.06/10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王若冰, 王留根, 李和平, 曾西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6): 665-6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53
摘要766)   HTML29)    PDF(pc) (1378KB)(317)    收藏
背景

脑卒中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既往研究大多关注其入院时的营养状况,对住院期间及出院时营养状况的研究较少,若能动态观察并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则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目的

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177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况分为不同时间点的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后肺炎、卒中后焦虑抑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吸烟饮酒史、营养支持方式〔仅经口进食、仅鼻胃管(NGT)、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合并肠外营养(PN)〕。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脑卒中患者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9%(21/177)、32.2%(57/177)、19.8%(35/177),其中住院7 d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入院及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营养正常组(156例)和营养不良组(21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7 d时营养正常组(120例)和营养不良组(57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卒中后肺炎、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营养正常组(142例)和营养不良组(35例)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ST评分〔OR=2.118,95%CI(1.390,3.226),P<0.001〕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35,95%CI(1.001,1.070),P=0.028〕、营养支持方式中合并PN〔OR=19.206,95%CI(3.188,115.707),P=0.001〕及NIHSS评分〔OR=1.108,95%CI(1.029,1.194),P=0.007〕为脑卒中患者住院7 d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营养支持方式中仅NGT〔OR=13.518,95%CI(1.783,102.493),P=0.012〕、合并PN〔OR=18.445,95%CI(2.870,118.531),P=0.002〕为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论

脑卒中患者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均较高。WST评分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年龄、营养支持方式中合并PN、NIHSS评分为脑卒中患者住院7 d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营养支持方式中仅NGT及合并PN为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中式改良DASH饮食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牟莉莎, 龚涛, 徐惠旎, 陈丹, 唐杰, 蔡舒文, 牟李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304-43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95
摘要1393)   HTML16)    PDF(pc) (2533KB)(601)    收藏
背景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糖尿病可以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并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二者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践行健康的膳食模式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明显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中式改良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ASH)饮食模式对改善社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健康状况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于2020年7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在重庆市四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61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中式改良DASH饮食干预,其中第1~2周为膳食指导阶段,第3~4周为集中供餐阶段,第5~8周为居家医养阶段。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24 h膳食回顾法评估受试对象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情况,并观察受试对象干预前后体成分(BMI、腰臀比)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以及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情况。

结果

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59例。与干预前相比,在膳食结构方面,干预后受试对象人均每日大豆及坚果、腌制品、油炸食品、盐摄入量减少,人均每日新鲜水果、鲜奶及其制品摄入量增加(P<0.05);营养素摄入情况方面,干预后受试对象人均每日脂肪、钠摄入量减少,人均每日膳食纤维、钙、钾、镁摄入量增加(P<0.05),且脂肪供能比例符合要求者增多(P<0.05);干预后受试对象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从干预第4周开始,受试人群随访时餐后2 h血糖控制率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达69.5%;除干预第2周外,干预期间受试人群随访时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达到67.8%。

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式改良DASH饮食干预,可帮助患者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而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陈莹, 郑辉, 何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3): 335-3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76
摘要827)   HTML30)    PDF(pc) (1849KB)(159)    收藏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60岁的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逐年增加,营养状况与老年患者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但有关老年HF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2019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西区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HFpEFⅡ~Ⅳ级合并冠心病患者379例,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患者出院1年内因HF再入院和HF全因死亡情况。以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将患者分为无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0~1分,n=42)、低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2~4分,n=181)、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5~12分,n=156),比较三组间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和1年内HF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ONUT评分、GNRI、PNI对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和1年内HF全因死亡的预后价值。

结果

三组年龄、高龄患者比例、性别、体质指数(BMI)、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尿素氮、肌酐、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型脑钠肽(BNP)、1年内HF全因死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营养不良风险组、低营养不良风险组年龄、高龄患者比例、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陈旧性心肌梗死、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NP、1年内HF全因死亡均低于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CONUT评分、GNRI和PNI是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及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NUT评分〔OR=1.567,95%CI(1.302,1.885),P<0.05〕是患者1年内HF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CONUT评分、GNRI、PNI预测患者1年内HF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95%CI(0.714,0.845)〕、0.695〔95%CI(0.604,0.786)〕、0.722〔95%CI(0.643,0.8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5分,89分,41分;灵敏度分别为0.723、0.532、0.723;特异度分别为0.722、0.833、0.654。

结论

CONUT评分可作为合并冠心病的老年HFpEF患者死亡风险评估的首选营养评估工具,未来营养干预可能成为降低死亡率的治疗靶点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线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
吴文霞, 陈桂珊, 刘兴州, 尤丽丽, 刘丹, 严励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6): 4496-45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70
摘要837)   HTML29)    PDF(pc) (2214KB)(402)    收藏
背景

目前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预后较差。利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GNRI评估的基线营养不良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管腔内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2年。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即GNRI将95例患者分为三组:营养正常组(43例)、轻度营养不良组(31例)、中-重度营养不良组(21例)。收集患者的基线GNRI和其他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指数(BMI)、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分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临床结局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大截肢。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95例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营养不良52例(54.7%)。三组患者BM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血红蛋白、TG、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内16例患者死亡,其中10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5例患者接受了大截肢手术治疗。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92.1%、75.6%、50.1%;三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10.812,P=0.0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NRI≤98是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937,95%CI(1.070,13.942),P=0.037〕。

结论

营养正常(GNRI>98)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营养不良(GNRI≤98)患者;基于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可能是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和调节此类患者营养状态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四种营养评估方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比较研究
黄华华, 田涛, 张冬梅, 刘红, 李旭波, 马文元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4): 3029-30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7
摘要963)   HTML10)    PDF(pc) (2499KB)(412)    收藏
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状态,患者多存在食欲不振、腹泻、腹胀、便秘等营养及代谢问题,营养及代谢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其预后,目前对于营养评估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的研究较少,且尚无公认的有效评估方法。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营养指标,同时比较其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老年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预后情况进行分组:按照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住院死亡组43例与住院存活组156例,按照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1年死亡组51例与1年存活组148例,按照半年内是否再入院分为半年再入院组69例与非半年再入院组130例。通过查阅病历、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体质指数(BMI)、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2002)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不同营养评估方法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其评估价值。

结果

住院死亡组与住院存活组年龄、ALB、GNRI、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死亡组与1年存活组年龄、身高、ALB、GNRI、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再入院组与非半年再入院组BMI、ALB、GNRI、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NRS2002评分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年龄、ALB、NRS2002评分是患者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NRS2002评分是患者半年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ALB、NRS2002评分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AUC分别为0.76〔95%CI(0.68,0.84),P<0.001〕、0.80〔95%CI(0.73,0.86),P<0.001〕;ALB、NRS2002评分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死亡的AUC分别为0.75〔95%CI(0.67,0.82),P<0.001〕、0.82〔95%CI(0.76,0.88),P<0.001〕;NRS2002评分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半年再入院的AUC为0.73〔95%CI(0.65,0.80),P<0.001〕。

结论

NRS2002评分在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1年死亡、半年再入院的发生风险时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首选方法,与BMI、血清ALB水平、GNRI相比更具优越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术前控制营养状况评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预测价值研究
孟衍蓉, 刘利民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3): 2874-28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34
摘要1276)   HTML7)    PDF(pc) (2286KB)(351)    收藏
背景

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普及,髋部骨折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基础疾病多、预后差,术后1年病死率可高达15%~25%。若使用预测工具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并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合适的客观指标预测患者术后1年死亡情况。

目的

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价值,并分析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治疗的一侧髋部(包括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9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生化指标及凝血指标等,并计算术前CONUT评分、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患者行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1年,并根据术后1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CONUT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价值。

结果

399例患者中,死亡组47例,存活组35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3,95%CI(1.040,1.148)〕、陈旧性脑梗死〔OR=0.353,95%CI(0.169,0.737)〕、肌酐〔OR=1.006,95%CI(1.002,1.010)〕、术前CONUT评分〔OR=1.261,95%CI(1.005,1.583)〕、NLR〔OR=1.049,95%CI(1.003,1.098)〕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CONUT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95%CI(0.590,0.771)〕,临界值为4.5分,灵敏度为48.9%,特异度为83.5%;N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1〔95%CI(0.523,0.699)〕,临界值为7.055 μg/L,灵敏度为47.8%,特异度为75.9%。

结论

年龄、陈旧性脑梗死、肌酐、术前CONUT评分、NLR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术前CONUT评分≥5分时,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更差,死亡风险升高,可用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风险评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入院24小时内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
王倩倩, 周健, 江志伟, 龚冠闻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4): 3057-30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77
摘要527)   HTML10)    PDF(pc) (3882KB)(234)    收藏
背景

肠内营养是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最佳启动时机尚存在争议。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入院24 h内肠内营养治疗SAP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筛选关于入院24 h内肠内营养治疗SAP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7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入院24 h后进行肠内营养或经口饮食,或入院后直接进行肠外营养。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3项RCT,包含1 1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病死率〔RR=0.61,95%CI(0.39,0.95),P=0.0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RR=0.56,95%CI(0.36,0.86),P=0.009〕、胰腺感染发生率〔RR=0.55,95%CI(0.33,0.91),P=0.02〕、治疗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MD=-2.18,95%CI(-2.55,-1.80),P<0.000 01〕低于对照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干预措施为入院后直接进行肠外营养时,试验组患者病死率〔RR=0.28,95%CI(0.11,0.73),P=0.009〕、MODS发生率〔RR=0.40,95%CI(0.20,0.79),P=0.009〕、胰腺感染发生率〔RR=0.50,95%CI(0.25,0.98),P=0.04〕低于对照组。

结论

当前研究证据表明入院24 h内肠内营养治疗SAP疗效较好,入院24 h内启动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是有益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1991—2021年肝硬化营养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陈冉, 杨皓然, 史会连, 刘琼, 汤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2): 4091-40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47
摘要728)   HTML16)    PDF(pc) (4149KB)(392)    收藏
背景

肝硬化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对患者身体机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逐渐被学术界重视。定期回顾全球肝硬化营养领域研究热点,有助于推进我国肝硬化营养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与总结1991—2021年肝硬化营养领域相关研究并做可视化分析,探究该领域的发展情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肝硬化营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检索1991—2021年肝硬化营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中合作网络和共现网络两个功能,对肝硬化营养研究的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突现关键词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

结果

1991—2021年肝硬化营养研究的文献共1 520篇,发文量呈波浪式上升,2020年及2021年发文量均突破100篇。美国是发文量(424篇)和中介中心性(0.32)均位居第一的国家。机构分布:梅奥诊所(美国)发文量(25篇)及中介中心性(0.08)位居第一,其次是岐阜大学(日本)、克利夫兰诊所(美国)、奥尔胡斯大学附属医院(丹麦)等。机构间形成以美国梅奥诊所、克利夫兰诊所为中心的美洲合作网络和以德国柏林查理特医科大学、瑞典卡罗斯卡学院为中心的欧洲合作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共纳入891位作者,以TANDON P、KAWAGUCHI T为代表;高频关键词包括营养状况、肝移植、身体成分等,关键词突现分析中肌肉减少症的突现程度最高(突现强度26.170 9)。

结论

有关营养评估、肝移植和身体成分等内容的研究是肝硬化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肝硬化伴肌肉减少症患者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对此类患者的营养管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系统免疫炎症营养指数与非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谢剑华, 刘苗苗, 彭丽丽, 张荣三, 张洪珍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7): 2082-20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2
摘要726)   HTML17)    PDF(pc) (1676KB)(281)    收藏
背景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数量居于我国肺癌患者数量的首位,其中大多数老年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该类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存率将会降低整体肺癌患者的死亡率。探索识别接受非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作用,并为后续根据分层采取不同诊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营养指数(SIINI)与非手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01至2018-06-30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初治的、年龄≥65岁的231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基础疾病、体质指数(BMI)、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根据治疗前血常规、血清白蛋白、BMI计算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后营养指数(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和SIINI〔基于临床回顾性数据探索发现,将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BMI以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BMI×血清白蛋白水平)的计算方式得出〕。绘制各指标判断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价值,若AUC<0.5,则根据中位数取临界值,根据各指标临界值分为高、低水平。治疗结束后通过门诊复查、电话或短信等形式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20-02-01。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并采用Graphpad 8.0.2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NLR、dNLR、PLR、PNI、SII、ALI和SIINI的临界值分别为3.30、2.51、179.99、273.65、736.54、46.05和102.89。不同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NLR、dNLR、PLR、ALI、SII、PNI、SIINI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70岁与≥76岁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中分化患者与高分化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生存曲线与Ⅰ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6岁(P<0.001)、高分化(P<0.001)、临床分期Ⅲ期(P=0.012)、临床分期Ⅳ期(P<0.001)和SIINI(P=0.001)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不同NLR、dNLR、PLR、ALI、SII、PNI、SIINI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临床回顾性数据探索发现综合免疫、炎症、营养等形成的新指标SIINI是预测非手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相较于NLR、dNLR、PLR、PNI、SII、ALI,其在预后判断方面可能更具有应用价值及深层次的研究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总结
郭文超, 秦寒枝, 滕娇, 金魁, 孙建, 王忠丽, 蒋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5): 1825-18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55
摘要969)   HTML31)    PDF(pc) (1824KB)(321)    收藏
背景

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但国内外相关文献缺乏针对此类患者的系统的营养管理方案,少见肠内营养支持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

检索并总结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为临床中该类患者的营养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美国国立指南库(NGC)、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RNAO)、医脉通、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SPEN)、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与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2011年4月至2021年4月。采用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和JBI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对证据进行描述及汇总。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5篇,证据总结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5篇。纳入文献总体质量高,并从营养筛查、营养评估、启动肠内营养时机、能量及蛋白质需求量、肠内营养成分、喂养途径、输注方式及并发症管理8个方面最终形成了25条最佳证据。

结论

在给予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时,医护人员需要依据最佳证据实施,同时也应结合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及具体治疗目标来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高营养支持效果,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营养因素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的影响
万会娜, 张国玉, 万红, 符宇, 王泽瑾, 燕树勋, 王颖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7): 2152-21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419
摘要593)   HTML12)    PDF(pc) (2560KB)(478)    收藏

桥本甲状腺炎(HT)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也是导致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最主要因素,甲减会增加患者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甚至会诱发黏液性水肿、昏迷,但有关HT的临床疗法研究目前较少。由于HT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机体会分泌甲状腺自身抗体,因此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控制营养元素的摄入(如补硒、适碘)对治疗HT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然而临床对营养因素能否影响HT的治疗尚存争议。本文通过回顾治疗HT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不同营养因素在HT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在治疗HT时,对硒、碘、铁及维生素D等营养因素的调控及干预不仅可发挥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的作用,更利于提高治疗HT的效果,能为未来临床治疗HT提供更多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基于预测模型的养老机构简版老年人营养筛查工具构建与信效度验证
朱丹, 谢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4): 489-4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33
摘要555)   HTML13)    PDF(pc) (1060KB)(292)    收藏
背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行业标准《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WS/T 552-2017)在养老机构老年人应用中信效度不理想,部分条目不适用于养老机构,造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识别缺乏统一工具。

目的

构建可靠、应用性强且适于养老机构使用的简版老年人营养筛查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对6城市12家养老机构中1 411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量表,经项目分析初筛变量后代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代入决策树模型,分析老年人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优选最佳模型,构建简版老年人营养筛查工具,采用ROC曲线进行临界值划分。通过Cronbach's α系数、探索性因子分析、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Kappa系数评价工具信效度。

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营养良好、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的AUC分别为0.962、0.942、0.989,决策树模型分别为0.914、0.868、0.968。Logistic回归模型为最优模型,形成的简版老年人营养筛查工具由BMI、近3个月体质量变化、活动能力、牙齿状况、神经精神疾病、疾病种数、药物种数、户外独立活动时间、进食能力、小腿围10个条目组成,总分0~14.5分,评分0~3.0分表示营养良好,3.5~7.5分表示有营养不良风险,8.0~14.5分表示营养不良。工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463,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5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9.9%。判断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的灵敏度为0.799、0.809,特异度为0.870、0.953,约登指数为0.670、0.761,AUC为0.902、0.976,Kappa系数为0.627。使用最终版简版老年人营养筛查工具对1 411例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634例(44.93%)老年人营养状况良好,639例(45.29%)有营养不良风险,138例(9.78%)营养不良。

结论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的简版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筛查工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有效识别有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的老年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营养不良和25羟维生素D及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研究
戴靖榕, 李婕, 何旭, 李杨, 李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2): 189-1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503
摘要824)   HTML26)    PDF(pc) (1019KB)(330)    收藏
背景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临床干预以药物控制肺部症状为主,而关于COPD肺外相关因素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目的

分析营养不良、25羟维生素D〔25(OH)D〕及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新入院患者305例,根据COPD发生情况分为非COPD组216例和COPD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老年综合评估项目;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25(OH)D、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当前吸烟率、营养状况、认知功能、焦虑状态发生率、抑郁状态发生率、失能发生率、睡眠状况、衰弱状况、多重用药比例、用药种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甲状腺素、25(OH)D、雌二醇、睾酮、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白介素6、白介素1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吸烟〔OR=2.351,95%CI(1.053,5.249)〕、潜在营养不良〔OR=2.429,95%CI(1.118,5.276)〕、营养不良〔OR=3.936,95%CI(1.355,11.439)〕、失眠〔OR=2.584,95%CI(1.094,6.102)〕、C反应蛋白〔OR=0.988,95%CI(0.978,0.999)〕、25(OH)D〔OR=0.929,95%CI(0.880,0.981)〕、白介素1β〔OR=1.025,95%CI(1.003,1.047)〕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营养不良(rs=0.280,P<0.001)、白介素1β(rs=0.145,P=0.011)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25(OH)D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负相关(rs=-0.264,P<0.001)。

结论

营养不良、25(OH)D、白介素1β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营养不良、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25(OH)D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负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不同性别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和身体成分及平衡状况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许晓辉, 田俊梅, 蔡卫卫, 赵永飞, 王裕鹏, 刘超, 段智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6): 4607-46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60
摘要490)      PDF(pc) (1010KB)(396)    收藏
背景 营养不良作为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营养不良、肌肉减少、平衡障碍有可能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的骨折风险,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身体成分、平衡状况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的6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预测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MOF)风险、髋部骨折(HF)风险,利用帕金森统一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运动(UPDRSⅢ)、简易营养评价量表(MNA)、Berg平衡量表(BBS)、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进行调查,并进行股骨颈骨密度T值、身体成分测定。分析骨折风险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并在控制年龄、性别、股骨颈骨密度T值后对骨折风险和各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男性帕金森病患者未来10年MOF风险、UPDRS Ⅲ评分、体脂率(BFR)、三头肌皮褶厚度低于女性,股骨颈骨密度T值、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高于女性(P<0.05)。男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未来10年MOF风险、未来10年HF风险与MNA评分、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股骨颈骨密度T值与双下肢肌肉量呈正相关(P<0.05),与BFR呈负相关(P<0.05)。女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未来10年MOF风险、未来10年HF风险与UPDRS 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未来10年MOF风险与MNA评分、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未来10年HF风险与MNA评分、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P<0.05);股骨颈骨密度T值与双下肢肌肉量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WHR呈负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未来10年MOF风险、未来10年HF风险与MNA评分、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P<0.05),未来10年MOF风险与UPDRS 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男性、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身体成分、股骨颈骨密度T值有所不同。营养不良、下肢肌肉量的减少、平衡能力下降、病情严重程度是预测帕金森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重要因素,重视帕金森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肌肉量,尤其关注高龄女性,对帕金森病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大鼠脊髓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修复作用研究
唐彬,银河,杨博文,金哲峰,秦晓宽,刘志伟,魏戌,孙凯,齐宝玉,陈忻,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5): 4447-44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33
摘要464)   HTML6)    PDF(pc) (1927KB)(158)    收藏
背景 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压迫脊髓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脊髓急性损伤在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方面存在差异,中医药治疗退行性CSM有着独特优势,临床应用广泛,但脊髓慢性压迫相关的治疗机制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益肾养髓方对脊髓慢性压迫大鼠脊髓(C5~7)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mRNA表达水平影响及NGF的蛋白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益肾养髓方促进CSM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9年1月选取SPF级雌性SD大鼠96只,其中72只大鼠采用吸水膨胀材料聚乙烯醇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水凝胶(由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提供)压迫脊髓的方法进行造模,余24只大鼠假手术(假手术组)。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4)、中药高浓度组(n=16)、中药中浓度组(n=16)、中药低浓度组(n=16)。中药灌胃的各组按照对应浓度进行灌胃(大鼠灌胃给药剂量采用体表面积系数换算系数6.3计算,高浓度为16.74 g•kg-1•d-1、中浓度为8.37 g•kg-1•d-1、低浓度为4.19 g•kg-1•d-1),药液浓缩后以1 ml/100 g体积灌胃给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服等量(1 ml/100 g)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分别于术后2、4、6、8、10周时,评价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指数评分(BBB评分);术后2、6、10周时,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的尼氏体分布,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 法检测大鼠脊髓营养因子NGF、NT3、GDNF的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GF脊髓前角区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1)术后2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4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6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术后8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术后10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中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2)术后2周,假手术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正常,可见大量虎斑状尼氏体,丰富饱满;模型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细小,形态为圆形,分布稀疏,胞内尼氏体溶解减少甚至消失;在术后6、10周时,中药高、中浓度组神经元虽有一定程度损伤,但细胞形态丰满、可见细胞内虎斑状尼氏体;中药低浓度组可见少量空泡,神经元细胞分布略稀疏,单个细胞内尼氏体数目比中药高、中浓度组含量少。术后2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P<0.05)。术后6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少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10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少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3)术后6周,中药高浓度组NG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NT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GDN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4)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中脊髓前角的神经元细胞NGF染色程度较浅,分布稀疏,中药高、中浓度组大鼠的脊髓前角神经元NGF染色较明显,细胞形态完整。术后6周,中药高浓度组NG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益肾养髓方可能通过增加脊髓中NGF、NT3、GDNF的mRNA表达水平,改善CSM大鼠的四肢运动功能,保护脊髓前角中正常运动神经元,从而达到促进神经修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中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Meta分析
苏晶莹,陈先睿,林刚曦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2): 4126-41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11
摘要522)   HTML6)    PDF(pc) (2927KB)(218)    收藏
背景 近几年来全球维生素D营养状况备受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能存在差异,我国关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营养状况。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地区(南/北)、样本量、性别、年龄、结局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血清25(OH)D水平缺乏(<20 μg/L)率}等信息,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4-08。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2以及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133 441例健康儿童青少年,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9.62±12.45)μg/L。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95%CI(17.5%,25.4%)〕,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17.5%〔95%CI(13.1%,22.0%)〕,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9.0%〔95%CI(19.4%,38.6%)〕。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OR=0.99,95%CI(0.95,1.03),P=0.71〕、血清25(OH)D水平〔SMD=0.01,95%CI(-0.24,0.26),P=0.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0.16,95%CI(0.06,0.27),P=0.002〕、学龄前组〔SMD=0.77,95%CI(0.55,1.00),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0 1〕,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51,95%CI(0.31,2.72),P=0.01〕、学龄前组〔SMD=6.22,95%CI(3.97,8.47),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80,95%CI(2.95,10.65),P<0.000 5〕,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23,95%CI(0.33,2.12),P=0.007〕、学龄前组〔SMD=8.41,95%CI(2.04,14.79),P=0.01〕。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0.61,95%CI(0.43,0.80),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1〕,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5.53,95%CI(3.57,7.49),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07,95%CI(3.04,9.10),P<0.000 1〕,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6.56,95%CI(1.19,11.92),P=0.02〕。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33,95%CI(0.15,0.51),P=0.000 4〕,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1.89,95%CI(0.58,3.21),P<0.005〕,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4.94,95%CI(1.51,8.38),P=0.005〕。结论 中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仍较严峻,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年龄密切相关,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预后营养指数在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研究
迪丽奴尔·艾尔肯,张华,阿布都沙塔尔·卡地尔,卡丽比奴尔·艾尔肯,玛依努尔·艾力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0): 3863-38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19
摘要440)   HTML5)    PDF(pc) (1890KB)(162)    收藏
背景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营养状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预后营养指数(PNI)纳入肿瘤的预后研究中,并通过PNI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目的 探讨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45例胃癌肺转移患者的住院病历及检测报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肺转移类型、肺转移时间、化疗情况、肿瘤直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胸腔积液发生情况、脉管癌栓发生情况、原发灶手术情况和术前1周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并计算PNI。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分析PNI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NI预测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结局的最佳截断值为46.1〔依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NI值组(n=114)和高PNI值组(n=131)〕,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123,95%CI(1.201,3.752)〕、T分期高〔OR=2.104,95%CI(1.336,3.313)〕、N分期高〔OR=1.876,95%CI(1.286,2.735)〕、肿瘤直径>5 cm〔OR=1.839,95%CI(1.054,3.208)〕是导致胃癌肺转移患者PNI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癌肺转移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15.1%、4.3%。低PNI值组3年生存率为1.0%,低于高PNI值组的11.6%(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HR=1.414,95%CI(1.059,1.887)〕、肺转移类型〔HR=1.647,95%CI(1.213,2.237)〕、化疗〔HR=0.740,95%CI(0.559,0.981)〕、原发灶手术〔HR=0.649,95%CI(0.475,0.886)〕、PNI〔HR=0.733,95%CI(0.550,0.978)〕为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胃癌肺转移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进行预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5。结论 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利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预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研究
李文静,李树仁,孙明超,申泽雪,罗飞,郝潇,荀丽颖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3): 2955-29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41
摘要396)   HTML7)    PDF(pc) (1680KB)(623)    收藏
背景 目前客观营养状态评估工具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较少,且尚无公认的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方法。目的 利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价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93例,根据GNRI评估的营养状态分为有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1组(n=100)和无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2组(n=193)。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患者心率及血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04-25,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体质指数(BMI)、清蛋白分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GNRI对患者的生存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GNR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是509(253)d。GNRI〔ROC曲线下面积(AUC)=0.702,95%CI(0.633,0.772),最佳截断值为97.87〕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能力优于清蛋白〔AUC=0.657,95%CI(0.586,0.728),最佳截断值为35.65 g/L〕及BMI〔AUC=0.645,95%CI(0.572,0.718),最佳截断值为22.88 kg/m2〕。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GNRI 2组生存率高于GNRI 1组(P<0.001)。对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有可能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风险比(HR)=1.048,95%CI(1.026,1.071)〕、GNRI分组〔HR=3.283,95%CI(2.085,5.171)〕、糖尿病史〔HR=1.955,95%CI(1.245,3.071)〕、陈旧性脑梗死史〔HR=1.779,95%CI(1.131,2.80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HR=0.470,95%CI(0.300,0.763)〕、住院时间〔HR=1.036,95%CI(1.018,1.054)〕、舒张压〔HR=0.984,95%CI(0.969,0.999)〕、NYHA分级〔HR=1.546,95%CI(1.066,2.240)〕、血红蛋白〔HR=0.987,95%CI(0.979,0.995)〕、肌酐〔HR=1.003,95%CI(1.001,1.005)〕、肾小球滤过率(GFR)〔HR=0.985,95%CI(0.975,0.99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30,95%CI(1.006,1.054)〕、GNRI分组〔HR=2.821,95%CI(1.727,4.616)〕、糖尿病史〔HR=2.031,95%CI(1.261,3.273)〕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营养不良是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GNRI评估营养状态有助于预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且其预测价值优于清蛋白、BMI。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糖原蛋白125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汪雅婷,姚杰,管世鹤,程诚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3): 2962-29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94
摘要401)   HTML1)    PDF(pc) (1433KB)(483)    收藏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临床上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一般患者发生AMI极易导致心肌受损从而导致急性心力衰竭(AHF)的发生,早期诊断AMI患者发生AHF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AHF的主要诊断依据为脑钠肽(BNP),但影响BNP的相关因素较多,且达到有诊断意义的值时AHF已经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情况,故需要更为准确的诊断方式在AMI发生早期对AHF进行预测。目的 探讨糖原蛋白125(CA-125)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预测老年AMI患者发生AHF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44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CA-125和BDNF水平,根据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后1周内是否发生AHF分为心力衰竭组(42例)和对照组(10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发生A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125联合BDNF对老年AMI患者AHF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力衰竭组患者肌钙蛋白(cTnI)、BNP、CA-125、BDNF高于对照组,病变支数多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OR=1.015,95%CI (1.003,1.026)〕、CA-125〔OR=23.228,95%CI(4.095,131.748)〕、BDNF〔OR=1.455,95%CI(1.148,1.845)〕水平升高是导致AMI患者发生A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A-125联合BDNF预测AMI患者发生AHF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CA-125和BDNF单独预测(P<0.05),其诊断AHF的灵敏度为78.57%,特异度为89.22%。结论 通过监测血清CA-125和BDNF水平能够有效预测老年AMI患者发生AHF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远程饮食记录法与纸质3 d饮食记录法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管理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张显龙,刘旭生,傅立哲,唐芳,张鼎君,王凌澜,夏冰清,董陈娣,吴一帆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5): 1909-19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05
摘要460)   HTML2)    PDF(pc) (1039KB)(341)    收藏
背景 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证据表明营养管理是CKD的良好辅助治疗手段,但患者的依从性是管理难点,远程管理或可提高依从性,但其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比较远程饮食记录法与纸质3 d饮食记录法对CKD患者营养管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11-01至2018-12-31于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CKD 3~5期非透析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远程组和纸质组,其中远程组43例,纸质组48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及营养管理,远程组应用远程系统随访并记录3 d饮食;纸质组采用面对面随访,纸质作业记录3 d饮食。观察时间48周,每4周随访1次,共12个随访时间点。对比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的依从性指标,包括基于饮食作业计算的蛋白摄入量(饮食作业-DPI)、基于总氮排出量蛋白相当量(nPNA)计算的蛋白摄入量(nPNA-DPI)、基于饮食作业计算的热量摄入量(饮食作业-DEI)。结果 混合线性模型结果显示,分组情况、随访时间点是饮食作业-DPI及nPNA-DPI的影响因素(饮食作业-DPI:F分组=58.046,P<0.001;F随访时间=22.236,P<0.001;nPNA-DPI:F分组=95.096,P<0.001;F随访时间=14.420,P<0.001);分组情况是饮食作业-DEI的影响因素(F分组=234.715,P<0.001)。远程组第9、12随访时间点nPNA-DPI低于纸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P=0.035;t=-2.191,P=0.031);远程组第6随访时间点饮食作业-DPI合格率高于纸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9,P=0.024);远程组第3、6、12随访时间点nPNA-DPI合格率高于纸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7,P=0.038;χ2=6.889,P=0.009;χ2=6.920,P=0.009);两组第12随访时间点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腰臀比、身体总水分、去脂体质量、上臂围、上臂肌围及血红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远程或纸质3 d饮食记录法均可以优化CKD患者蛋白质及热量的摄入;一些随访时间点,远程随访优于纸质记录及线下随访,提示结合目前移动医疗的新进展进行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医学营养策略
李海霞,李向培,赵宵帝,王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3): 1702-17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33
摘要452)   HTML6)    PDF(pc) (944KB)(320)    收藏
医学营养治疗是除了药物之外又一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6种营养策略包括选择适量和合适的碳水化合物、食用特定的蛋白质、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按时用餐及加强餐后运动。这一系列的营养策略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选择,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血糖控制的最佳水平。本综述对这些策略进行介绍,并对其机制及研究中矛盾的地方进行分析和讨论,为2型糖尿病营养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KDOQI慢性肾脏病营养临床实践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
程改平,秦伟,刘婧,柳园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1): 1325-13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66
摘要1122)   HTML26)    PDF(pc) (1411KB)(849)    收藏
2020年9月,国家肾脏基金会肾病预后质量倡议(KDOQI)发布《KDOQI慢性肾病营养临床实践指南2020更新版》。20年前KDOQI发布首个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指南,20年来营养管理的新证据不断出现。更新指南不仅包括终末期肾病或晚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还包括未接受透析的1~5期CKD患者和肾移植患者。更新指南内容涵盖6个领域:营养评估、医学营养治疗、膳食蛋白质和能量摄入、营养补充剂、微量营养素和电解质。主要包括饮食管理,而不是所有可能的营养干预。本文对其中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芳霞,胡颖,宋亚楠,程宇,向云凤,金红娇,雷丽,苟恩进,李青,王旭芹,罗利梅,林勇,瞿廷念,黄波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1): 1406-14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37
摘要458)   HTML7)    PDF(pc) (1040KB)(407)    收藏
背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仅在认知发育,还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蛋白质-能量营养对0~1岁儿童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不可恢复的。因此,研究分析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的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预防留守儿童的PEM及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遵义市农村留守儿童(≤1岁)的具体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与健康问题还没有详细的资料。目的 分析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进行PEM筛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儿童性别、月龄、看护人文化程度、吸收情况、饮食结构、父母平均身高、家庭人均年收入等情况,并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9%。650例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患病率为32.5%(211/650)。不同月龄、看护人文化程度、吸收情况、饮食结构、父母平均身高、家庭人均年收入的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龄〔OR=9.562,95%CI(4.737,19.299)〕、看护人文化程度〔OR=0.482,95%CI(0.330,0.704)〕、吸收情况〔OR=2.508,95%CI(1.678,3.747)〕、饮食结构〔OR=0.298,95%CI(0.196,0.453)〕、父母平均身高〔OR=0.317,95%CI(0.208,0.481)〕、家庭人均年收入〔OR=0.367,95%CI(0.240,0.561)〕是PE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患病率较高,月龄、看护人文化程度、吸收情况、饮食结构、父母平均身高、家庭人均年收入是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营养对衰弱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湾湾,李园园,石小天,马清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6): 673-6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27
摘要529)      PDF(pc) (1057KB)(402)    收藏
衰弱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健康事件。营养作为衰弱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衰弱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就营养对衰弱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及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可能增加衰弱风险,而健康的膳食模式能降低衰弱风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王湾湾,李园园,石小天,马清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6): 678-6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94
摘要530)      PDF(pc) (1095KB)(676)    收藏
背景 衰弱和营养不良是老年比较常见的问题。近年来营养不良作为衰弱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若能及早识别并干预营养不良,有可能延缓甚至逆转衰弱。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究其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以期为衰弱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科住院的36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由专业人员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GA),并分别应用FRAIL量表和简版迷你营养评估量表(MNA-SF)评估患者的衰弱和营养状况。统计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老年住院患者衰弱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362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衰弱91例(25.1%),衰弱前期172例(47.5%),无衰弱99例(27.4%);营养不良27例(7.5%),有营养不良的风险125例(34.5%),营养状况正常210例(5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844,95%CI(1.309,6.178)〕、营养不良〔OR=6.055,95%CI(1.580,23.200)〕、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评分〔OR=0.603,95%CI(0.523,0.695)〕、血红蛋白(HGB)〔OR=0.981,95%CI(0.964,0.99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017,95%CI(1.004,1.030)〕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老年住院患者FRAIL评分与体质指数(BMI)(rs=-0.244)、MNA-SF评分(rs=-0.585)、HGB(rs=-0.360)、白蛋白(Alb)(rs=-0.420)、总胆固醇(TC)(rs=-0.164)、三酰甘油(TG)(rs=-0.11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s=-0.12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s=-0.151)呈负相关,与年龄(rs=0.537)、尿素氮(BUN)(rs=0.172)、肌酐(Cr)(rs=0.168)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衰弱前期患者约占老年住院患者的一半,值得重视;糖尿病、营养不良、日常生活能力、HGB、hs-CRP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且其衰弱和营养状况明显相关,临床医生应当重视老年住院患者功能状态的评估和共病的管理。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衰弱发病机制及营养干预的研究进展
陶阳,郭洪花,张彩虹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6): 684-6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14
摘要526)      PDF(pc) (1078KB)(605)    收藏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衰弱作为一种老年综合征,近年来受到老年医学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衰弱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衰弱也成为许多研究探讨的热点。但是众多研究主要致力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衰弱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以及对两者相关性的探讨,对于其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论述较为分散,综述类文献相对缺乏。而且,深入研究此类患者的发病机制和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又极其必要,因此,本文结合有关的研究近况对其发病机制进行阐述,并对相关的营养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制定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衰弱人群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人体组成评定在肿瘤患者营养评定中的研究进展
花红霞,许勤,徐欣怡,陆金玲,朱涵菲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5): 4519-45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807
摘要301)      PDF(pc) (1036KB)(436)    收藏
我国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80%,但针对肿瘤患者的营养评定工具缺乏统一的金标准,目前人体组成评定越来越受关注,在患者营养评定中有一定作用,但人体组成评定的指标、表达术语和测量工具较多,易致混淆。因此,本文基于1992年WANG等提出的5水平模式综述常用的人体组成评定指标在肿瘤患者营养评定中的应用,包括营养状况评定、营养干预效果评价及探讨各营养评定工具诊断营养不良的一致性等内容,以期为临床上应用人体组成评定进行肿瘤患者营养评定提供一定的支持。另外,本文还指出未来应进一步筛选出准确客观的人体组成评定指标,并探讨其诊断营养不良的截断值,以及应如何与其他指标相结合以全方位地进行营养评定,此外还需明确人体组成评定应如何具体地指导营养干预方案的制定,以满足临床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膳食营养素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王玮琪,林平,王旖旎,刘国杰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4): 4349-43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77
摘要429)      PDF(pc) (1012KB)(466)    收藏
背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病,合理摄入各类膳食营养素对其防治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在CAD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膳食营养素是否通过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进而导致CAD,目前尚不清楚。目的 了解CAD患者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并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3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食物营养计算器软件V2.7.3精确计算患者平均每日22类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分析其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情况。结果 CAD患者的膳食纤维、叶酸、维生素C及钠摄入量分别为(17.21±6.59)g/d、(94.07±50.88)μg/d、(142.54±62.39)mg/d、(4.00±1.16)g/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C是脂质斑块〔OR=0.994,95%CI(0.990,0.998),P=0.003〕、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OR=0.988,95%CI(0.981,0.994),P<0.001〕及血栓〔OR=0.988,95%CI(0.983,0.994),P<0.001〕的保护因素;膳食纤维是巨噬细胞浸润〔OR=0.955,95%CI(0.920,0.992),P=0.016〕及TCFA〔OR=0.934,95%CI(0.900,0.970),P<0.001〕的保护因素;叶酸是TCFA〔OR=0.986,95%CI(0.978,0.993),P<0.001〕及斑块破裂〔OR=0.991,95%CI(0.985,0.997),P=0.005〕的保护因素;而钠是脂质斑块〔OR=1.597,95%CI(1.243,2.052),P<0.001〕、TCFA〔OR=1.617,95%CI(1.258,2.079),P<0.001〕、斑块破裂〔OR=1.359,95%CI(1.082,1.708),P=0.008〕及血栓〔OR=1.476,95%CI(1.077,2.022),P=0.015〕的危险因素。结论 CAD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不佳,膳食纤维及维生素摄入不足,而钠摄入量严重超标。维生素C、膳食纤维、叶酸及钠摄入量是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对CAD患者进行膳食营养指导有助于预防不稳定斑块的产生,改善疾病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肠外营养相关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
胡静,李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7): 3488-34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42
摘要441)      PDF(pc) (1127KB)(248)    收藏
长期接受肠外营养患者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与骨骼营养元素缺乏、维生素D缺乏、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换失衡、基础疾病等多重因素相关。由于大多数患者早期缺乏代谢性临床表现,定期监测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至关重要。对于有代谢性骨病高危风险的患者,应早期预防,去除危险因素,加强营养,必要时予以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营养素养评价工具的汉化及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基于CTT和Rasch模型的分析
陈圆圆,杨春军,王冬梅,宋颖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6): 3342-33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09
摘要459)      PDF(pc) (1039KB)(606)    收藏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营养相关的慢性病,患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因此患者对营养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即营养素养)对预防和控制疾病至关重要,但国内目前尚未见有效评价工具。目的 基于经典测量理论(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RT)的Rasch分析对英文版营养素养评价工具(NLit)进行汉化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2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翻译、修订形成的中文版营养素养评价工具(CHI-NLit)进行问卷调查。结合CTT和Rasch模型分析两种测量方法对问卷进行维度划分以及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评价。结果 残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HI-NLit并非单维测验,6个分量表满足单维标准,因此保留原量表的6个维度。经Rasch模型拟合度和难度分析后,删除不达标的条目26、29、31、32,共保留38个条目形成CHI-NLit。总量表的项目信度、样本信度分别为0.919和0.838,分量表的项目信度/样本信度分别为0.928/0.681、0.902/0.690、0.948/0.679、0.932/0.651、0.960/0.601、0.928/0.683;总量表的库理信度(KR-21)为0.860,分量表的KR-21分别为0.702、0.718、0.719、0.694、0.688、0.721;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36,分量表重测信度分别为0.895、0.915、0.906、0.931、0.923、0.904。就效度而言,总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05,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1.0;各条目拟合符合Rasch模型,难度适中,结构效度较好,效标效度的Pearsen相关系数为0.784,CHI-NLit各维度得分与NVS得分呈线性正相关,绘制CHI-NLit量表预测营养素养水平的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0.846,0.924)〕;当截断值为21.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623。结论 CHI-NLit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为糖尿病患者营养素养的测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袁敏1,2,黄雅芳3,郝立晓4*,贾建国2,5*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4): 3075-30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18
摘要430)      PDF(pc) (1104KB)(247)    收藏
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之下,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营养不合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目的 通过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科医师营养教育及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7家养老机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老年人抑郁量表(GD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258例老年人中,存在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老年人共计75例(29.1%)。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2.349(1.070,5.156)〕、BMI〔OR(95%CI)=0.092(0.036,0.23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95%CI)=0.208(0.083,0.522)〕、日常活动能力〔OR(95%CI)=10.214(3.099,33.669)〕、患病种数〔OR(95%CI)=2.682(1.248,5.763)〕及精神状态〔OR(95%CI)=4.822(2.005,11.600)〕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健康威胁,高龄、低BMI、抑郁、合并多种疾病、日常活动能力低下及无医保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老年人加强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营养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