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女性健康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体质指数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发生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洋, 王宇, 丛晶, 宫艺, 韩布威, 王凯悦, 朱梦一, 张蓓, 吴效科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6): 717-7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05
摘要165)   HTML9)    PDF(pc) (1761KB)(103)    收藏
背景

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的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密切。BMI正常的PCOS女性也有较高的脂质代谢水平,但目前对该类人群中血脂异常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BMI正常的PCOS女性发生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针刺和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活产率的影响(PCOSAct)"临床试验数据,选取基线较完整且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428例。判断高脂血症的评价标准:总胆固醇(TC)≥6.22 mmol/L和/或三酰甘油(TG)≥2.26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4.14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1.04 mmol/L,并据此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人体测量学、性激素、糖脂代谢以及心肌酶、肝功能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BMI正常的PCOS女性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BMI正常的PCOS女性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32.24%(138/428),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是HDL水平降低;单一表型异常率较高[21.73%(93/428)]。高脂血症组138例、无高脂血症组290例。高脂血症组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占比、体质量、腰围、BMI、腰臀比(WHR)较大,尝试妊娠时间较长,游离雄激素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DL、TC、TG、载脂蛋白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无高脂血症组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抗米勒管激素、HDL、载脂蛋白A、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较无高脂血症组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HOMA-IR、LDH是正常BMI的PCOS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70、1.348、1.172、1.009),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是独立保护因素(OR=0.979,P<0.05)。

结论

BMI正常的PCOS女性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为32.24%,年龄、BMI、HOMA-IR、LDH、SHBG均是PCOS女性发生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该根据各诱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及延缓PCOS女性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绝经还是年龄增长的影响?——一项针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杨慕坤, 贾潇湘, 任正洪, 顾蓓, 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3): 280-2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06
摘要535)   HTML13)    PDF(pc) (1482KB)(129)    收藏
背景 绝经将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远期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冠心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目的 探讨绝经状态改变以及年龄增长对中年女性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规律体检的45~54岁未绝经健康女性556名,根据相关标准剔除89名,最终纳入46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期间内是否绝经,将研究对象分为未绝经组(176名)和绝经组(291名),监测两组女性BMI、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随访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状态与年龄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CIMT增厚、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46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7.6±2.3)岁;与基线相比,研究对象3年后腰围、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空腹血糖(FBG)水平降低(P<0.05)。组间比较:3年后,两组女性腰围、BMI、TG、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女性UA、TC、LDL-C水平高于未绝经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女性3年后腰围较基线水平均增加(P<0.05)。未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水平高于基线(P<0.05)。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LDL-C水平均高于基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是中年女性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OR=2.475,95%CI=1.049~5.838,P=0.038)。结论 中年女性腰围和TG的变化主要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LDL-C的变化主要受到绝经状态的影响,TC和UA的变化同时受到绝经状态和年龄增长的影响。中年女性年龄≥50岁是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绝经后UA、TC、LDL-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先于CIMT的变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关联: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周静, 贾建国, 林艺鑫, 吴爽, 戴世龙, 王明君, 张青松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2): 150-1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07
摘要402)   HTML19)    PDF(pc) (1451KB)(132)    收藏
背景 早期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然而,有研究发现单纯分析超重/肥胖与女性乳腺癌的关联可能并不科学,因为超重/肥胖可分为不同代谢表型。目前关于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乳腺癌关联的结论并不一致。目的 通过队列研究分析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度和2008年度在开滦总医院及其附属共11家医院首次参与健康体检的女性开滦职工为研究对象(n=23 406),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代谢综合征和BMI的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代谢正常体质量正常(MHNW)组(n=12 739)、代谢异常体质量正常(MUNW)组(n=1 060)、代谢正常超重/肥胖(MHO)组(n=6 394)和代谢异常超重/肥胖(MUO)组(n=3 213)。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以首次参加体检为随访起点,以新发乳腺癌、死亡或随访时间结束(2020-12-31)为随访终点。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代谢表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3.26±1.85)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为353例,总人群发病密度为11.38例/万人年。MHNW组、MUNW组、MHO组、MUO组发病例数分别为154、21、113、65例,发病密度依次为9.08、15.37、13.27、15.49例/万人年,乳腺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2%、2.01%、1.67%、1.9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MHNW组相比,MHO组、MUO组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2%(HR=1.42,95%CI=1.11~1.82)、59%(HR=1.59,95%CI=1.17~2.17)。按照绝经状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前,与MHNW组相比,MUO组发病风险增加69%(HR=1.69,95%CI=1.01~2.83);绝经后,与MHNW组相比,MUNW组、MHO组和MUO组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85%(HR=1.85,95%CI=1.09~3.14)、50%(HR=1.50,95%CI=1.06~2.13)、55%(HR=1.55,95%CI=1.05~2.28)。结论 超重/肥胖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合并代谢异常者乳腺癌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绝经后,体质量正常但代谢异常者乳腺癌发病风险也增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妊娠女性不同时期非稳态负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袁德慧, 李玉红, 熊敏, 俞敏, 马瑞亮, 杨方方, 俞巧稚, 王明欢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2): 4057-40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58
摘要293)   HTML8)    PDF(pc) (828KB)(191)    收藏
背景

非稳态负荷(AL)作为评价慢性压力的客观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目前,纵向研究分析妊娠女性AL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妊娠女性不同时期AL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和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档的152例妊娠早期(≤14周)、中期(23~27周)和晚期(30~34周)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妊娠期抑郁情绪。参考既往研究,采用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的相关评估指标计算AL总分,并将AL总分≥3分作为妊娠女性不同时期高AL的判定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AL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152例妊娠女性中,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女性平均AL总分分别为(2.06±1.68)、(2.07±1.84)、(2.07±1.68)分。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有52例(34.2%)、54例(35.5%)和50例(32.9%)处于高AL状态(AL总分≥3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商业服务业员工〔OR=0.229,95%CI(0.062,0.845),P=0.027〕、办事人员〔OR=0.164,95%CI(0.051,0.528),P=0.002〕、专业技术人员〔OR=0.278,95%CI(0.099,0.784),P=0.015〕}、失业〔OR=5.516,95%CI(1.044,29.144),P=0.044〕、抑郁情绪〔OR=6.241,95%CI(1.403,27.757),P=0.016〕是妊娠早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98,95%CI(1.002,1.202),P=0.045〕和妊娠早期AL〔OR=9.965,95%CI(4.402,22.561),P<0.001〕是妊娠中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妊娠晚期夜间睡眠时长〔≥9 h/d:OR=0.176,95%CI(0.044,0.703),P=0.014〕、妊娠早期AL〔OR=4.697,95%CI(1.852,11.908),P<0.001〕和妊娠中期AL〔OR=9.426,95%CI(3.728,23.834),P<0.001〕是妊娠晚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

结论

超过30%的女性在妊娠不同阶段处于高AL水平,且其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职业、失业情况、抑郁情绪是妊娠早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妊娠早期AL状况是妊娠中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妊娠晚期夜间睡眠时长、孕早/中期AL状况是妊娠晚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妊娠晚期女性非稳态负荷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王明欢, 李玉红, 俞敏, 王友刚, 俞巧稚, 杨方方, 袁德慧, 张柳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2): 4064-40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59
摘要169)   HTML5)    PDF(pc) (819KB)(199)    收藏
背景

近年来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已知慢性压力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非稳态负荷(AL)作为衡量慢性应激的综合生理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尚未明确。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女性AL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招募符合研究要求的妊娠晚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资料和产科资料等基本资料;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生物学指标,并参考AL相关文献计算研究对象的AL得分;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获得妊娠结局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L对妊娠晚期女性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妊娠晚期女性354例,平均年龄(29.3±4.1)岁,AL总分的上四分位数为3分。本研究以研究对象AL总分的上四分位数为高风险临界值,将其按照AL得分分为低水平AL(AL<3分)和高水平AL(AL≥3分)。高水平AL孕妇占32.8%(116/354),低水平AL孕妇占67.2%(238/354)。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5%(55/354),其中巨大儿发生率为9.9%(35/354),其次为早产〔5.4%(19/354)〕、低出生体质量〔2.3%(8/354)〕。高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6.7%,31/116)高于低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10.1%,24/238)(P<0.05);高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早产发生率(10.3%,12/116)、娩出巨大儿率(15.5%,18/116)高于低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2.9%,7/238;7.1%,17/2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比低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增加2.465倍〔95%CI(1.315,4.622),P<0.05〕。与低水平AL相比,高水平AL是妊娠晚期女性早产〔OR=4.832,95%CI(1.545,15.114)〕、娩出巨大儿〔OR=2.868,95%CI(1.392,5.909)〕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妊娠晚期女性高水平AL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尤其易发生早产和娩出巨大儿,应加强对妊娠期女性AL的关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中国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贾钰, 周紫彤, 曹学华, 胡婉琴, 向凤, 熊浪宇, 王晓霞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2): 4080-40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03
摘要496)   HTML16)    PDF(pc) (1014KB)(317)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自我健康保健意识显著提升,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围绝经期女性人群逐渐庞大,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也变得愈发重要。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见于40~65岁女性群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40~65岁女性人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网,收集有关中国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间设置为建库至2023-02-01。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62篇横断面研究,总样本量为82 3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40~65岁女性人群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1.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40~45岁、>45~50岁、>50~55岁、>55~60岁、>60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2.6%、53.8%、64.6%、59.7%、56.1%;月经状态为正常、紊乱、绝经的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3.6%、56.9%、61.3%;患慢性病、未患慢性病的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85.9%、68.3%;西南地区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最高,为71.3%,华北、华东、华南、西北、东北、华中地区的发生率分别为57.4%、57.9%、50.5%、59.2%、69.5%、68.6%;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的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54.1%、55.7%、49.6%。汉族、少数民族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62.1%、64.7%。

结论

我国40~65岁女性人群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高,其中>50~55岁、绝经、患慢性病、西南地区、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少数民族围绝经期综合发生率较高,应重视相关人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筛查和干预工作,为女性老年期健康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国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璐, 宗占红, 易莹莹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5): 3091-30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30
摘要476)   HTML31)    PDF(pc) (1207KB)(285)    收藏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与城市女性相比,农村女性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教育水平较低、居住条件较为落后,故更易患心理疾病,但其面临的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较低。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中老年女性的抑郁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于2021年5—7月,提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2018年随访数据,选取其中45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女性为研究对象(n=6 736)。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简化版得分判定农村中老年女性的抑郁症状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的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健康行为、社会参与及医疗健康服务利用4个维度的因素)。

结果

6 736例农村中老年女性的CES-D简化版得分为(20.0±6.9)分,42.46%(2 860/6 736)有抑郁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自身健康满意〔OR(95%CI)=0.402(0.356,0.453)〕、睡眠时长≥6 h〔OR(95%CI)=0.48(0.43,0.54)〕、使用互联网〔OR(95%CI)=0.63(0.50,0.80)〕、对生活满意〔OR(95%CI)=0.25(0.21,0.30)〕的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较低,有躯体残疾〔OR(95%CI)=1.41(1.16,1.71)〕、患慢性病〔OR(95%CI)=1.35(1.21,1.50)〕、过去1个月利用过门诊服务〔OR(95%CI)=1.25(1.09,1.43)〕、过去1年利用过住院服务〔OR(95%CI)=1.31(1.13,1.52)〕的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发生风险率较高。

结论

依据本研究结果,我国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状况较为严重,个体特征、健康行为、社会参与、医疗健康服务利用等方面对中国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的发生均有影响。建议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农村中老年女性的心理状况,特别是从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服务质量和信息获取的可及性等多维度进行干预和防控,以推动我国"健康乡村"及"健康老龄化"进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新医改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卫生服务利用变迁及其公平性研究
高保锴, 虎昭言, 王文龙, 陈可心, 乔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2): 2748-27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41
摘要210)   HTML4)    PDF(pc) (1822KB)(171)    收藏
背景

将健康政策切实转化为民生福祉是我国医改的初心和使命。对于医改成效的考量作为研究热点之一,国内主要集中在横截面数据的现况研究,基于不同时点的纵向面板数据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探索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在医改十年间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变迁,并剖析产生不公平的主导因素。

方法

基于"农村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2009年基线数据和2019年随访数据,采用直接标准化法对比分析新医改前后样本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变化,通过对集中指数(CI)的计算和分解来衡量公平性情况及各因素对不公平性的贡献度。

结果

2009年共纳入已婚育龄妇女4 935例,2019年共纳入已婚育龄妇女3 509例。新医改前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两周患病就诊率稍有增加,增幅为1.29%;慢性病患病就诊率明显降低,降幅为18.77%;需住院者住院率、妇科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明显提高,其增幅分别为10.44%、8.53%、24.05%、36.52%、23.62%。2009年产后访视率CI为-0.034 5,2019年两周患病就诊率CI为-0.016 9,其他指标在两次调查中CI均为正数。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家庭规模及年龄是不公平产生的主要因素。

结论

新医改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全面改善且更趋于公平,但仍略偏向于高收入群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体成分与情绪的影响研究
尹聪, 刁翯, 盛威, 曹燕, 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4): 2992-29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69
摘要499)   HTML17)    PDF(pc) (996KB)(244)    收藏
背景 超重/肥胖女性呈逐年增多趋势,抑郁及焦虑状态、心理异常也有较高的发病率。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有效应对,减重效果堪忧。目前国内外对这一人群的减重效果及情绪关注较少。目的 探讨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干预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体成分与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年10—12月采用志愿招募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海淀区92例超重/肥胖伴轻中度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个体化指导科学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质量;试验组由专人在线监督患者每日自我称重并将体质量数据上报课题组,对照组每月监测患者体质量并由课题组收集数据,共干预3个月。两组于基线和干预3个月后测量体成分、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成分各指标及量表评分。结果 92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了问卷及随访。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低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干预可有效减脂、减重,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等不良心理状态,是一种简便、有效和安全的干预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妊娠早期女性非稳态负荷水平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王明欢, 李玉红, 袁德慧, 俞敏, 韩保良, 俞巧稚, 杨方方, 张芹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1): 2609-26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17
摘要411)   HTML10)    PDF(pc) (1399KB)(200)    收藏
背景

已知慢性应激与抑郁发生相关,非稳态负荷(AL)作为评估机体慢性应激反应的综合生理指标可能在抑郁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女性AL水平与抑郁的关系。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产检的630例妊娠早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抑郁分为抑郁组(n=162)和非抑郁组(n=468)。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妊娠相关焦虑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AL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早期女性AL与抑郁的相关性。

结果

630例妊娠早期女性抑郁发生率为25.7%(162/630)。低水平AL(AL<3分)孕妇427例(67.8%),高水平AL(AL≥3分)孕妇203例(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AL是妊娠早期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OR=1.651,95%CI(1.096,2.489),P<0.05〕。

结论

妊娠早期女性AL与抑郁存在正向关联,高水平AL会增加抑郁的发生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围绝经期体检女性肌肉和脂肪组织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
许海娜, 安苗苗, 朱焱, 吴春艳, 冉利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1): 2626-26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78
摘要649)   HTML15)    PDF(pc) (1568KB)(264)    收藏
背景

围绝经期女性肌肉和脂肪组织与各部位骨密度(BMD)间的关系已有研究,但存在部位分布差异,导致肌肉和脂肪组织对BMD的影响及作用部位仍未明确。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BMD与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关系,为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防治骨质疏松症(OP)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2 355例40~60岁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绝经将体检女性分为绝经前女性(n=1 261)和绝经后女性(n=1 094),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仪(BIA)测量体检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和脂肪、肌肉组织。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脂肪和肌肉组织与体检女性各部位BMD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四肢骨骼肌肉量(ALM)对绝经后女性OP的预测价值。

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脂肪量、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和ALM与绝经前、绝经后、总体检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是总体检女性股骨颈BMD的影响因素(β=-0.051,0.099;P<0.05);ALM是总体检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的影响因素(β=0.244,0.199,0.199;P<0.05);全身肌肉量是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全髋BMD的影响因素(β=-0.125,-0.075;P<0.05);躯干肌肉量是绝经后女性股骨颈BMD的影响因素(β=0.150,P<0.05);ALM是绝经后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的影响因素(β=0.226,0.216,0.18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LM预测绝经后女性全髋O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95%CI(0.742,0.908)〕,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76.59%,最佳截断值为16.24 kg;ALM预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OP的AUC为0.760〔95%CI(0.692,0.829)〕,灵敏度为75.61%,特异度为61.89%,最佳截断值为16.68 kg;ALM预测绝经后女性腰椎OP的AUC为0.641〔95%CI(0.603,0.679)〕,灵敏度为60.85%,特异度为60.17%,最佳截断值为17.20 kg,其中ALM预测绝经后女性OP的最佳部位是全髋(Z股骨颈=-9.89,P<0.05)。

结论

ALM与绝经后女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BMD呈正相关;ALM可预测绝经后女性各部位OP的发生,ALM预测绝经后女性OP最佳部位是全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短期高强度间歇训练减少隐性肥胖女大学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堆积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
蔡明, 王丽岩, 杨若愚, 梁雷超, 杨媛媛, 贾世豪, 陈睿怡, 任瑜, 刘千乐, 胡静芸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2): 1472-14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03
摘要612)   HTML25)    PDF(pc) (1562KB)(247)    收藏
背景

隐性肥胖(NWO)人群在中老年阶段易发生心血管疾病,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被证明可提高心血管健康,但目前HIIT对NWO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效果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究短期HIIT对NWO女大学生机体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2020年11—12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招募137名女大学生,根据亚洲女性NWO标准筛选出40名NWO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HIIT干预组(n=20)。HIIT干预组在进行1周的适应性训练后,完成为期4周、5 d/周的HIIT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运动训练。观察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比(BF%)、内脏脂肪等级(VFL)、内脏脂肪面积(VFA)、腰围、血脂四项、心血管疾病风险(应用China-PAR模型评估)、AGEs、空腹血糖,并分析AGEs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10名受试者在干预期间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其中对照组7例,HIIT组3例)。干预后,HIIT干预组BMI、BF%、VFA、VFL、腰围、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HDL、三酰甘油(TG)/HDL、AGEs、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于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适用于20岁及以上受试者,因此对HIIT干预组中9例受试者进行了评估。干预前对照组和HIIT干预组受试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为(11.82±0.47)%、(9.79±0.57)%,干预后分别为(14.13±0.97)%、(6.93±1.17)%。干预后HIIT干预组心血管疾病风险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GEs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相关关系(rs=-0.006,P=0.979)。

结论

短期(4周)HIIT可减少NWO女大学生的体脂,降低AGEs和空腹血糖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新病症: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及专家共识解读
张允旭, 王婷婷, 魏俊伶, 邢燕云, 苏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3): 2830-28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5
摘要1509)   HTML14)    PDF(pc) (1095KB)(592)    收藏

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PGAD)和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GPD)二者合称为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综合征(PGAD/GPD),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以自发或继发出现持续性性兴奋状态和/或生殖器官及骨盆其他区域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特殊病症。此病主要累及女性,因其症状特殊性,常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大多数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甚至有自杀倾向。PGAD/GPD已引起国外医疗界的重视,并将其纳入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目前国内对这一新发现病症普遍认识不足。本文总结了PGAD/GPD的国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学会(ISSWSH)最新专家共识对PGAD/GPD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了介绍,初步探讨了PGAD/GPD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国内医学界应采取的应对思路,以期引起国内广大医学工作者对此病的关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睡眠时间对女性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研究
杜诗虹, 洪秀琴, 杨一, 谢容, 张妍楠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1): 58-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13
摘要860)   HTML25)    PDF(pc) (1525KB)(236)    收藏
背景

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但睡眠时间对女性人群H型高血压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中睡眠时间对H型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和老年科住院的女性高血压患者1 70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H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H型高血压组〔高血压且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和非H型高血压组。按照患者自述的近1个月内的平均睡眠时长将患者分为睡眠时间<7、7~8、>8 h三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间对女性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并进一步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人群睡眠时间对H型高血压患病的影响。

结果

1 709例研究对象中,901例(52.72%)每日睡眠时间<7 h,697例(40.78%)每日睡眠时间为7~8 h,111例(6.50%)每日睡眠时间>8 h。不同睡眠时间女性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709例研究对象中,H型高血压患者973例(56.93%),非H型高血压患者736例(43.07%)。H型高血压患者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婚姻状况、BMI、运动情况、饮酒情况、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婚姻状况、体质指数、运动情况等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间<7 h的女性H型高血压的风险是睡眠时间7~8 h者的1.291倍〔95%CI为(1.032,1.615),P<0.05〕。进一步按年龄分层后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在>60岁女性人群中,每日睡眠时间<7 h是H型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OR(95%CI)=1.421(1.021,1.978),P<0.05〕。

结论

在年龄>60岁的女性人群中,睡眠时间<7 h是H型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提示老年女性可多关注睡眠健康,以改善血压状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刘雪薇, 王媛, 韦丹梅, 芦文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1): 34-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19
摘要1476)   HTML40)    PDF(pc) (2133KB)(845)    收藏
背景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癌因死亡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15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应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中国1990—201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拟合,进一步估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中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从14.14/10万升至52.81/10万,粗死亡率从7.22/10万升至13.40/10万。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7.07/10万,2019年为35.61/10万),标化死亡率呈平稳略减趋势(1990年为9.16/10万,2019年为8.98/10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年龄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净漂移值为2.58%〔95%CI(2.34%,2.83%)〕,局部漂移值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为3.46%〔95%CI(3.11%,3.80%)〕;死亡率净漂移值为-0.75%〔95%CI(-1.09%,-0.41%)〕,局部漂移值在15~44岁呈平稳趋势,且约60岁之后局部漂移值>0;年龄效应中乳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2000—2004年为参考时期,发病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RR值为0.79~1.47),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RR值为1.08~0.90);以1955—1959年为对照组,乳腺癌发病风险的队列效应总体上有所升高(RR值为0.27~2.48),乳腺癌死亡风险的队列效应呈先增(RR值为0.78~1.06)后降趋势(RR值为1.06~0.44)。结论 中国女性1990—2019年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乳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占主导地位。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马佳慧, 刘国莲, 郑连花, 白亚茹, 买娟娟, 姚文莲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8): 3515-35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77
摘要750)   HTML21)    PDF(pc) (2538KB)(276)    收藏
背景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提高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是改变社区女性健康结局的重要手段,但个体行为存在异质性,如何有效提高其防治行为有待探索。

目的

了解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银川市、中卫市的5个县(区)内15个乡镇/街道的1 355例社区女性为调查对象。本研究所用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和"宁夏地区妇女'两癌’防治知信行现况调查问卷"中的乳腺癌防治行为部分。基于调查结果对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进行潜在类别分析,进而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类别的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327份(97.93%)。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显示,1 327例社区女性根据乳腺癌防治行为可分为防治行为积极组522例(39.34%)、高危行为-就医积极组449例(33.83%)、高危行为-就医消极组229例(17.26%)、防治行为一般组127例(9.57%)4个类别。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总中位得分为9.00(7.00,11.00)分。其中防治行为积极组中位得分为11.00(11.00,12.00)分,高危行为-就医积极组中位得分为9.00(8.00,10.00)分,高危行为-就医消极组中位得分为6.00(5.00,6.00)分,防治行为一般组中位得分为8.00(6.00,9.00)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 008.493,P<0.001)。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防治行为积极组与防治行为一般组相比,所在市为中卫市、已生育者更容易归为防治行为积极组,医保类型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自费及其他,已接受过激素替代治疗者更容易归为防治行为一般组(P<0.05);高危行为-就医积极组与防治行为一般组相比,已生育者更容易归为高危行为-就医积极组,医保类型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已接受过激素替代治疗者更容易归为防治行为一般组(P<0.05);高危行为-就医消极组与防治一般组相比,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 000~2 999元者更容易归为高危行为-就医消极组,医保类型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者更容易归为防治行为一般组(P<0.05)。

结论

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其防治行为处于中等水平,社区应重点关注高危行为-就医消极组人群,对防治行为积极组、高危行为-就医积极组以及防治行为一般组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提高宁夏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趋势研究
沈定毅, 李小攀, 孟凡萍, 陆静珏, 周一心, 吕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2): 4072-40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90-1
摘要628)   HTML11)    PDF(pc) (2467KB)(196)    收藏
背景

我国居民精神障碍死亡相关流行病学分析较少,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健康信息化较为完善,能够为深层次分析居民更小分类的疾病特征和死亡原因提供数据支撑,且分析上海市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趋势有助于了解当地女性精神障碍疾病负担。

目的

分析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居民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其趋势。

方法

整理2005—2021年浦东新区全人口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当地女性居民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并采用Joinpo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1 165例,占同期总死亡人数的0.32%,粗死亡率为4.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5/10万。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粗死亡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3.05%,P=0.002),2012—2021年呈上升趋势(APC=7.66%,P=0.012);标化死亡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6.79%,P<0.001),2005—2021年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4.93%,P=0.009);减寿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3.79%,P<0.001),2012—2021年呈上升趋势(APC=6.93%,P=0.011)。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年龄为50.8~105.8岁,死亡年龄分布以≥80岁为主(79.48%),且≥80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0.98%,P=0.027);70~79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为16.57%,其死亡比例(AAPC=-5.13%,P=0.026)、粗死亡率(AAPC=-7.20%,P=0.003)和减寿率(AAPC=-6.89%,P=0.005)整体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高龄(≥80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高龄女性居民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值得当地重点关注,促进高龄女性精神健康有益于提高当地女性健康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女性致密性骨炎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变化研究
刘辰婧, 宋慧, 李宏超, 过哲, 满斯亮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9): 3635-36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74
摘要837)   HTML9)    PDF(pc) (1741KB)(268)    收藏
背景

致密性骨炎(OCI)和其他疾病有时难以鉴别,探讨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为OCI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

探索女性OCI患者的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OCI的61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15~50岁,平均(33.8±6.6)岁,病程2周~15年。选择同期61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5~48岁,平均(35.6±7.6)岁。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并对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血清白蛋白(45.4±2.9)g/L低于对照组(46.5±2.8)g/L(t=2.190,P<0.05)。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28(0.23,0.37)μg/L〕、N-端骨钙素(OC)〔13.1(11.2,16.2)μg/L〕、25-羟维生素D3〔25-(OH)VD3〕〔(14.1±5.1)μg/L〕低于对照组〔0.36(0.29,0.48)μg/L,15.6(13.7,17.3)μg/L,(17.5±6.6)μg/L〕(Z=-2.983、-3.255,t=3.081,P<0.05)。长病程亚组OC水平〔14.6(12.4,18.5)μg/L〕高于短病程亚组〔11.7(10.2,14.0)μg/L〕(Z=-2.407,P<0.05)。多孕亚组β-CTX〔0.25(0.22,0.32)μg/L〕、OC水平〔12.2(10.3,15.0)μg/L〕低于非多孕亚组〔0.33(0.26,0.44)μg/L、13.4(12.0,18.8)μg/L〕(Z=-2.486、-1.89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76、-0.298,P<0.05),OC与体质指数(BM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妊娠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84、-0.374、-0.360,P<0.05),25-(OH)VD3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s=0.275,P<0.05)。

结论

女性OCI患者血清OC、β-CTX水平明显降低,可为鉴别其他疾病提供依据;血清OC水平可以反映OCI患者的严重程度,同时OC水平与患者妊娠次数相关;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绝经后女性退变性膝骨关节炎疼痛与性激素水平及关节液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牟利民, 张文豪, 张思平, 覃祺, 韩明展, 陈万吉, 冉建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9): 3652-36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35
摘要717)   HTML16)    PDF(pc) (2006KB)(182)    收藏
背景

绝经后女性退变性膝骨关节炎(KOA)疼痛患者较为多见。绝经后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体内性激素水平及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是否会影响膝关节疼痛,目前缺乏临床实践证据。

目的

探讨绝经后退变性KOA疼痛与患者血液中性激素〔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孕酮(P)〕水平、膝关节液炎性因子〔白介素(IL)-1、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中雌激素治疗退变性KOA疼痛提供新的诊疗依据。

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因退变性KOA疼痛住院的女性绝经患者90例,患者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后分为轻度疼痛组30例(VAS评分≤3分)、中度疼痛组30例(VAS评分4~6分)及重度疼痛组30例(VAS评分7~10分);对照组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同期体检的绝经后膝关节积液女性30例。所有受试者检测性激素和膝关节液中炎性因子。

结果

四组患者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轻度疼痛组BMI低于重度疼痛组(P<0.05)。四组患者的E2及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重度疼痛组E2、T均低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组E2与重度疼痛组T均低于轻度疼痛组(P<0.05)。对照组及轻、中、重度疼痛组退变性KOA患者的PRL、LH、FSH及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IL-1、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疼痛组IL-1,中、重度疼痛组IL-1、IL-6、IL-10、TNF-α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组IL-6、IL-10、TNF-α均高于轻度疼痛组(P<0.05)。E2和T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呈负相关(rs=-0.686、-0.454,P<0.05),IL-1、IL-6及TNF-α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呈正相关(rs=0.517、0.665、0.319,P<0.05),IL-10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之间无相关关系(rs=0.162,P>0.05)。

结论

绝经后退变性KOA疼痛患者体内E2及T水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不同疼痛程度退变性KOA患者的PRL、LH、FSH及P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绝经后退变性KOA患者膝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降低关节内IL-1、IL-6及TNF-α水平可提高机体对膝关节疼痛的耐受,为临床上治疗退变性膝关节疼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乌鲁木齐育龄期健康女性AMH参考范围的建立及AMH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加孜热亚·再依拿提, 张凯迪, 马福慧, 杜丹阳, 董玲玲, 衡燕, 马晓媛, 郭艳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740-27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0
摘要1206)   HTML12)    PDF(pc) (2102KB)(344)    收藏
背景

在"三孩"政策开放和晚婚晚育成常态的社会现状下,女性生殖与健康话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AMH作为女性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与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风险指标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

目的

建立乌鲁木齐地区育龄期健康女性抗苗勒管激素(AMH)参考范围,并探讨AMH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8年5—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从乌鲁木齐市4个所住居民为常住居民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自然人群中筛选19~50岁符合纳排标准的健康女性,检测调查对象血清AMH、空腹血糖、促甲状腺激素(TS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水平,测量身高、体质量、腹围、臀围、血压等指标,分析AMH与上述心血管风险因素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855例育龄期健康女性中位AMH为1.58(0.01,8.78) μg/L。建立了本地区育龄期健康女性AMH参考范围,即19~24、25~29、30~34、35~39、40~44、45~50岁AMH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89~10.94、0.66~11.77、0.27~8.25、0.01~6.87、0.01~3.98、<0.01~1.87 μg/L。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MH与年龄、体质指数(BMI)、腹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TSH、TC、LDL-C呈负相关(P<0.05),与空腹血糖、TG、HDL-C、尿酸不相关(P>0.05)。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乌鲁木齐育龄期健康女性血清AMH的参考范围,为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提供了依据。育龄期女性低AMH水平与年龄升高、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对铁路超重/肥胖女职工减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尹聪, 盛威, 曹燕, 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746-27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24
摘要693)   HTML32)    PDF(pc) (2269KB)(157)    收藏
背景

铁路女职工是肥胖的高风险人群,信息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超重/肥胖人群的减重干预中,每日自我称重是基于认知干预的体质量自我监控策略,目前其对改善超重/肥胖人群体质量的效果尚存争议。

目的

探讨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对北京铁路局超重/肥胖女职工减重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06-01至2019-09-01,采用招募志愿者的方式,选取北京铁路局超重/肥胖女职工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减重干预。在按个体化饮食、运动建议控制体质量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对照组每月测量1次体质量并接受1次随访。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体成分〔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体脂率、脂肪含量、腰围、臀围、腰臀比〕和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北京铁路局超重/肥胖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减轻≥5%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71例研究对象完成了随访,其中试验组35例,对照组36例。干预前,两组人群体成分和血脂指标水平、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人群除腰臀比外的其他体成分指标、除HDL-C外的其他血脂指标水平较干预前下降,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群体成分和血脂指标水平、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人群除腰臀比外的其他体成分指标、除HDL-C外的其他血脂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PLP-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31.0%)研究对象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其中16例(72.7%)来自试验组,6例(27.3%)来自对照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干预组别和基线营养状况是北京铁路局超重/肥胖女职工体质量较基线降低≥5%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基于在线互动的每日称重干预有助于减轻北京铁路局超重/肥胖女职工的体质量,促进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改善其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抗生素对首次种植失败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女性再次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研究
魏珑珑, 张翠莲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1): 2605-26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80
摘要718)   HTML11)    PDF(pc) (1950KB)(378)    收藏
背景

慢性子宫内膜炎(CE)是指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近年研究发现,CE与不孕症、复发性流产及反复种植失败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首次种植失败患者中CE的发生情况及抗生素治疗后该类患者再次助孕结局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过程中首次种植失败女性CE的发生率及抗生素治疗对其下一次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IVF-ET助孕后首次种植失败的3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宫腔镜及内膜组织病理结果排除CE的患者归为非CE组(n=333),根据抗生素治疗后CE患者转归情况将CE患者分为CE转阴组(n=37)及CE持续阳性组(n=11),比较非CE组、CE转阴组、CE持续阳性组三组人群临床资料和再次助孕的妊娠结局。

结果

三组年龄、BMI、移植日内膜厚度、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不孕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CE组、CE转阴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CE持续阳性组(P<0.05)。三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确诊为CE的患者应采用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未治愈的CE将对再次冻融胚胎移植的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建议首次种植失败患者积极进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寻找可能病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孕晚期女性伴侣低头行为对产前抑郁的影响:婚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
田云, 李玉红, 赵晶晶, 张玉东, 张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541-25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72
摘要748)   HTML19)    PDF(pc) (2271KB)(485)    收藏
背景

抑郁症的防治是全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其中孕产妇是抑郁症防治的重点人群。如何在孕妇产前抑郁发生率高、危害大且易被忽视的时代背景下降低产前抑郁发生率?探究孕妇产前抑郁心理社会学危险因素(如婚姻满意度、伴侣支持等)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干预这些可控的危险因素显得至关重要。

目的

探讨孕晚期女性的伴侣低头行为、婚姻满意度和产前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婚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为母婴保健人员进行孕妇产前抑郁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检的孕晚期女性。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产科资料,采用伴侣低头量表(PPS)、婚姻质量指数量表(QMI)、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分别调查研究对象的伴侣低头行为水平、婚姻满意度和产前抑郁水平。采用Mplus 8.3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

结果

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7.00%。本研究孕晚期女性产前抑郁发生率为40.89%(119/291),PPS得分为(25.6±6.3)分,QMI得分为(37.9±6.0)分,EPDS得分为(8.0±3.5)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女性的伴侣低头行为与婚姻满意度呈负相关(r=-0.292,P<0.01),与产前抑郁呈正相关(r=0.350,P<0.01);婚姻满意度与产前抑郁呈负相关(r=-0.338,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孕晚期女性伴侣低头行为对产前抑郁的直接效应为0.214,占总效应的82.63%;婚姻满意度在伴侣低头行为与产前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45,占总效应的17.37%。

结论

孕晚期女性的伴侣低头行为可正向预测产前抑郁,婚姻满意度在伴侣低头行为和产前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母婴保健人员可在产前干预孕妇的伴侣低头行为,调节其婚姻关系,从而降低其产前抑郁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2005—2016年中国女性卵巢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研究
黄海涛, 陈姝玉, 耿旭, 万晓, 贾瑞英, 梁丹丹, 陈超然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8): 990-9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606
摘要1172)   HTML37)    PDF(pc) (2357KB)(776)    收藏
背景

卵巢癌对女性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缺乏针对我国卵巢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的研究。

目的

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卵巢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和分析该时期我国女性卵巢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为我国卵巢癌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整理2005—2016年卵巢癌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每年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和年龄别死亡率。运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我国卵巢癌发病与死亡随时间(年度)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AAPC=7.25%,P<0.05),历年城市的卵巢癌标化发病率均高于农村,35~岁年龄组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出现在55~岁年龄组。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死亡率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AAPC=6.06%,P<0.05),历年城市卵巢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35~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快速上升,75~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逐渐下降。

结论

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在年龄和城乡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制订卵巢癌防治策略,降低卵巢癌的危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2015—2019年广东省户籍妇女宫颈癌患病率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徐碧霞, 林小丹, 姚卫光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6): 735-7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84
摘要804)   HTML21)    PDF(pc) (3759KB)(364)    收藏
背景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因此,加强对宫颈癌流行趋势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十分必要。

目的

探究2015—2019年广东省户籍妇女宫颈癌患病率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1年5月,选取2015—2019年广东省及各地市户籍妇女(20~64周岁)宫颈癌患病率为研究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年均增长率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ArcGIS 10.6软件进行空间可视化、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etis-Ord冷热点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广东省户籍妇女宫颈癌患病率由50.28/10万下降至49.84/10万,宫颈癌患病率年均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市分别是梅州市(76.05%)与潮州市(-52.81%)。2019年户籍妇女宫颈癌患病率最高的是揭阳市(210.40/10万),其次是茂名市(127.34/10万)和阳江市(108.05/10万)。2018年各地市户籍妇女宫颈癌患病率存在全局空间相关性(全局Moran's I值=0.364,P<0.05),即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结果显示,2015—2019年广州市始终呈现低值-低值集聚的局部特征,而且具有低值-低值集聚局部特征的地市范围整体上有所扩大。揭阳市和潮州市在2015年、2018年、2019年均是广东省户籍妇女宫颈癌患病率的热点地区。

结论

2015—2019年广东省户籍妇女宫颈癌患病率有所下降,但2019年的宫颈癌患病率水平仍高于全国(43.3/10万);相对而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户籍妇女宫颈癌患病率整体上低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宫颈癌患病率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粤东地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中老年女性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叶海春, 闫雅洁, 王全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6): 4574-45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53
摘要811)      PDF(pc) (985KB)(321)    收藏
背景 抑郁是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心理疾病之一,然而目前聚焦国内中老年女性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大型研究少见。目的 调查中国中老年女性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状况和探讨有效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3月提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将7 963例≥45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中老年女性的人口学特征、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学及经济学特征、生活满意度、地区分布资料,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10条目简易量表测量中老年女性抑郁状况,并将CES-D 10条目简易量表评分≥10分记为有抑郁症状。采用稳健OLS回归、稳健Tobit回归、稳健Logit回归分析中老年女性产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7 963例中老年女性CES-D 10条目简易量表评分为8(4,14)分,无抑郁症状4 490例(56.39%),有抑郁症状3 473例(43.61%),其中45~59岁有抑郁症状1 715例(41.52%)、60岁及以上有抑郁症状1 758例(45.88%)。综合3个回归模型结果,中老年女性产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及其二次项(OR值分别为1.099、0.999)、受教育水平(OR=0.897)、居住地点(OR=0.731)、自评健康状况(OR=1.245)、残疾情况(OR=1.332)、慢性病情况(OR=1.172)、因疼痛而难受情况(OR=1.579)、躯体生活自理能力(BADL)受损(OR=1.734)、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OR=1.967)、有无配偶或同居者同住(OR=0.763)、子女数量(OR=1.074)、是否上网(OR=0.773)、需要时是否有人照顾(OR=1.509)、现有负债(OR=1.017)、生活满意度(OR=2.150)、地区分布(OR=1.275)(P值均<0.05)。结论 依据CHARLS 2018年调查数据分析,我国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状较为严重(有抑郁症状者占40%以上),而防控抑郁症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提高中老年女性受教育水平、促进城市化、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增加信息获取途径和社会支持力度、减少负债消费、提高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入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女性桥本甲状腺炎红外热成像人体代谢热值特点研究
杨茜, 陆华, 刘芊辰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255-22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21
摘要566)   HTML10)    PDF(pc) (2885KB)(435)    收藏
背景

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该病起病隐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常因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早期筛查及提高诊断效能对HT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HT辅助诊断工具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索女性HT红外热成像人体代谢热值特点。

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HT女性患者100例作为HT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调查问卷,检测甲状腺相关指标〔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进行红外热成像全身扫描(测量甲状腺左叶和右叶、子宫、神阙及督脉区位热值)。比较两组受试者中医体质、甲状腺相关指标及各区位热值差异性;分析HT组9种中医体质患者的5个区位热值差异性,以及5个区位热值与甲状腺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区位热值与HT合并不孕症的关系。

结果

HT患者偏颇体质分布由多至少依次为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及痰湿质,9种中医体质间的督脉与神阙区位热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HT组TGAb、TPOAb水平及TSH水平升高(P<0.05)。两组受试者FT3、FT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甲状腺左、右叶区位热值均高于对照组,其子宫、督脉及神阙区位热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HT组甲状腺左、右叶区位热值与TGAb呈正相关(rs=0.260,rs=0.198,P<0.05),子宫区位热值与TSH呈负相关(rs=-0.313,P<0.05)。子宫〔OR=0.413,95%CI(0.180,0.945)〕、督脉〔OR=0.270,95%CI(0.075,0.971)〕、神阙〔OR=0.264,95%CI(0.073,0.954)〕区位热值是HT合并不孕症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HT患者好发的中医体质为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及痰湿质,其代谢热值变化具有甲状腺左、右叶区位热值偏高,子宫、督脉及神阙区位热值偏低的特点,该特点也为HT引发不孕症提供了新的临床理论依据。同时甲状腺左、右叶区位热值可作为HT早期诊断及筛查的指标之一,因此可将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以提高HT的诊断效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女性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樊娜,高鹰,魏玮,李书,陶凤然,蒋云雯,张卿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0): 3799-380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03
摘要796)   HTML13)    PDF(pc) (549KB)(602)    收藏
背景 近年来良性乳腺结节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但目前关于超声测量良性乳腺结节(BI-RADS分级2级或3级)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探究女性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年度乳腺超声筛查并首次检出良性乳腺结节的1 399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分析基线和随访期间良性乳腺结节的位置、数量、大小、回声、成分、边缘、形态、钙化、血流、导管扩张情况、对侧乳腺有无结节等超声成像特征。研究截止时间为随访测量结节有增长的时间或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1 399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7±9.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08年。截至研究截止时间,654例(46.7%)患者超声测量良性乳腺结节直径有增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HR=1.25,95%CI(1.05,1.50)〕、血小板计数>252×109/L〔HR=1.19,95%CI(1.01,1.40)〕、结节最大径<8 mm〔HR=1.62,95%CI(1.35,1.95)〕及多发结节〔HR=1.23,95%CI(1.03,1.47)〕为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良性乳腺结节患者中,年轻女性伴有血小板计数升高、初次超声测量乳腺结节最大径较小及为多发结节时,乳腺结节增长的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应重视对存在上述特征的女性进行乳腺结节监测,并缩短随访间期,以实现结节的及时控制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循证视角下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风险的Rothman-Keller模型构建研究
薄小杰,马乐,杨森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0): 3893-38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84
摘要481)   HTML1)    PDF(pc) (1907KB)(145)    收藏
背景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最常见的女性尿失禁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成年女性SUI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SUI不会造成生命威胁,但会严重影响女性的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目的 基于循证视角,对成年女性SUI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预测,从而有效识别出SUI高危人群,及早进行健康干预。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限定为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筛选关于成年女性发生SUI的观察性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Rothman-Keller模型原理构建成年女性SUI发病风险评估模型,再通过模拟数据集确定风险评估等级划分界值,最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准确度验证。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得到的12项成年女性SUI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50岁)、体质指数(BMI)(≥24 kg/m2)、绝经、泌尿系统感染、阴道分娩、盆腔脱垂、盆腔手术史、分娩次数(≥3次)、便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根据12项危险因素的二项分布函数模拟生成20 000例数据,代入到构建的Rothman-Keller模型。绘制Rothman-Keller模型预测成年女性SUI发病风险曲线,根据其变化趋势分别选择发病风险为0.285 5、0.429 4作为成年女性SUI的低危、中危、高危划分界值。通过模拟数据集生成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成年女性SUI发病风险曲线,根据其变化趋势分别选择发病风险为0.261 2、0.547 4作为成年女性SUI的低危、中危、高危划分界值。1例60岁女性发病风险预测验证结果:根据Rothman-Keller模型预测该个体SUI发病风险P=0.485 6(>0.429 4),属于高危人群;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该个体SUI发病风险P=0.878 6(>0.547 4),属于高危人群,与Rothman-Keller模型个体风险评估等级划分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成年女性SUI发病风险Rothman-Keller模型具备较强的准确性及预测性,同时为其他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提供了借鉴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中国女性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张浩,刘锐芮,朱琳,柏丁兮,钟懿珠,梁芸,高静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6): 3349-33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06
摘要874)   HTML4)    PDF(pc) (3761KB)(498)    收藏
背景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评价。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女性BCRL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INAHL、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样本量、水肿测量方式、水肿程度、随访时间、BCRL相关影响因素(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情况、淋巴结转移阳性情况、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愈合并发症情况、化疗情况、放疗情况)〕、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BCRL患者共2 618例,文献质量整体在中等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9,95%CI(1.95,3.45),P<0.000 01〕、体质指数〔OR=2.33,95%CI(1.91,2.85),P<0.000 01〕、高血压情况〔OR=4.76,95%CI(2.53,8.94),P<0.000 01〕、淋巴结转移阳性情况〔OR=1.22,95%CI(1.06,1.39),P=0.005〕、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OR=2.30,95%CI(1.88,2.81),P<0.000 01〕、腋窝淋巴结清扫术〔OR=8.29,95%CI(2.32,29.60),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OR=1.12,95%CI(1.06,1.19),P<0.000 1〕、术后愈合并发症情况〔OR=4.11,95%CI(3.26,5.17),P<0.000 01〕、化疗情况〔OR=3.17,95%CI(2.16,4.63),P<0.000 01〕、放疗情况〔OR=2.69,95%CI(2.32,3.13),P<0.000 01〕是BCRL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40岁、体质指数≥24 kg/m2、高血压、淋巴结转移阳性、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术后愈合并发症、化疗、放疗是BCRL的危险因素。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云南省育龄妇女围孕期服用叶酸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吴俣,袁彦玲,孔彩,马秋月,景文展,叶汉风,刘珏,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5): 3221-32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43
摘要364)   HTML1)    PDF(pc) (1512KB)(109)    收藏
背景 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是预防神经管缺陷的有效干预措施之一,并且预防效果受到叶酸服用量和服用时间的影响。2019年我国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目的 了解我国云南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增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叶酸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云南省16个市(自治州)2018年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妇女数据,对完成了孕早期随访且叶酸服用状况完整的33 173例育龄妇女的叶酸服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云南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为93.81%〔95%CI(93.55%,94.07%)〕,叶酸规范服用率为47.16%〔95%CI(46.62%,47.70%)〕。不同市(自治州)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和叶酸规范服用率差异较大,多数市(自治州)的叶酸服用率在85%以上,但叶酸规范服用率相对较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规范服用率最低,仅为27.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区是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分娩史、流产史、居住地区是育龄妇女叶酸规范服用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云南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状况良好,但叶酸规范服用率相对较低,各市(自治州)差异较大。因此,要关注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为农民、有分娩史及流产史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状况,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和规范服用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基层版)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北京妇产学会社区与基层分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1): 1317-13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02
摘要1246)   HTML40)    PDF(pc) (1409KB)(859)    收藏
为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工作,对更年期相关问题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减少更年期相关健康问题,为老年期健康奠定基础。北京妇产学会社区与基层分会组织专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基层医疗机构现状、绝经管理相关指南等,制定了《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基层版)》。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康档案、系统健康教育、定期健康检查、一般保健指导和药物治疗等。本共识的发布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女性生殖道菌群改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毕庆庆,朱婕,张磊,牟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9): 1102-11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42
摘要530)      PDF(pc) (2005KB)(419)    收藏
背景 在宫颈癌的临床诊疗中,早期区分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和一过性感染是重要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为宫颈癌的早期干预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殖道菌群改变可诱发炎性微环境和持续的慢性炎症,或与HPV持续感染相关。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菌群改变与HPV持续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妇科体检或诊治的女性15例,根据HPV感染情况共分为HPV持续感染组6例、HPV一过性感染组4例、HPV阴性组5例。收集其生殖道样本,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后,基于有效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物种丰度、Alpha多样性计算分析,探究不同样本或组别间菌群结构差异;随后采用t检验、LEfSe对不同分组样本的菌种组成和菌群结构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 HPV阴性组和HPV一过性感染组的生殖道菌群结构相对单一,厚壁菌门占据主要地位;而HPV持续感染组的生殖道菌群结构呈现复杂化趋势,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较高。HPV持续感染组和HPV一过性感染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菌属包括不动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等。结论 HPV持续感染患者生殖道菌群结构复杂,且不动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等与HPV持续感染相关。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甲状腺疾病现况及特征研究
加孜热亚·再依拿提,邢淑清,热那姑丽·艾克拜尔,张凯迪,张玉媛,邢蓓,王新玲,郭艳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 310-3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19
摘要554)      PDF(pc) (1081KB)(387)    收藏
背景 甲状腺疾病作为内分泌代谢系统第二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但目前国内尚无大型研究报道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及特点。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并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甲状腺功能筛查的意义。方法 2017年5—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乌鲁木齐城区随机抽取两个社区,纳入社区常住的符合研究标准的40~60岁女性(n=620)为研究对象。检测研究对象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记录研究对象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比较不同月经状态(月经规律、围绝经期、绝经后)、不同年龄段(40~44岁、45~49岁、50~54岁、55~60岁)女性TSH、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疾病患病率。结果 620例女性中月经规律284例(45.8%)、围绝经期117例(18.9%)、绝经后219例(35.3%);40~44岁173例(27.9%)、45~49岁185例(29.8%)、50~54岁115例(18.6%)、55~60岁147例(23.7%)。乌鲁木齐地区40~60岁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7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例)患病率分别为2.7%、23.9%、0.4%、1.0%,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为35.0%(217/620),单纯TGAb阳性率22.6%(140/620),单纯TPOAb阳性率为27.6%(171/620),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2.4%(201/620)。不同月经状态女性TPOAb水平、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单纯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经状态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及单纯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及单纯TPOAb阳性率、单纯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40~60岁女性群体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高于当地总人群水平;且不同月经状态、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不同,不同月经状态女性单纯TPOAb阳性率不同。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高三酰甘油腰围表型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柳怡莹,程筱玲,邓偲婕,郝鑫琳,蒋玥芾,万沁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3): 4172-41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06
摘要343)      PDF(pc) (1163KB)(321)    收藏
背景 高三酰甘油腰围表型(HTGW)是测量内脏肥胖的新型指标,与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但目前国内外有关HTGW与甲状腺激素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HTGW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308例,以腰围<80 cm及三酰甘油(TG)<1.7 mmol/L为参考范围,将患者分为A组(腰围及TG均在参考范围,n=55)、B组(腰围在参考范围、TG不在参考范围,n=47)、C组(腰围不在参考范围、TG在参考范围,n=87)、D组(腰围及TG均不在参考范围,n=119);同时根据内脏脂肪面积,将患者分为Ⅰ组(内脏脂肪面积<100 cm2,n=236)、Ⅱ组(内脏脂肪面积≥100 cm2,n=72)。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观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腰围、TG、HTGW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HTGW的影响因素。结果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围83.0(13.0)cm,TG 1.80(1.32)m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2.09(2.07)m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23(0.27)m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37(0.48)mmol/L;HTGW患者119例,非HTGW患者189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TSH与腰围(rs=0.13,P=0.03)、HTGW(rs=0.14,P=0.01)呈正相关;FT4与HTGW(rs=-0.17,P=0.02)呈负相关;FT3与腰围(rs=0.13,P=0.02)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OR=1.236,95%CI(1.139,1.343)〕、TG〔OR=2.501,95%CI(1.365,3.082)〕、低密度脂蛋白(LDL)〔OR=3.045,95%CI(1.342,6.906)〕、FT4〔OR=0.226,95%CI(0.066,0.782)〕是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HTGW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HTGW与FT4呈负相关,与TSH呈正相关,且FT4是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HTGW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膳食与女性生育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邱洁,赵梅,丁佩佩,王婕妤,涂友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1): 4018-40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39
摘要474)      PDF(pc) (1423KB)(434)    收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后女性第三大疾病。女性生育力受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卵巢储备功能是指卵巢皮质区的卵泡生长发育成可受精的卵母细胞的能力,受遗传、免疫、环境、生活方式、年龄、疾病、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膳食作为一种可控因素,不同食物和饮食结构对女性生育能力的正、负面影响已有初步定论。本文从膳食成分角度出发,阐述了膳食中的各种成分对于女性生育力的影响,目的在于对育龄期女性健康膳食提供指导,通过改善膳食质量,保护其生殖功能,预防生殖方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老年女性体质指数变化与高糖血症关系的五年随访研究
刘秀,张爱军,科宇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0): 3781-37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95
摘要374)      PDF(pc) (1101KB)(166)    收藏
背景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相关研究发现高体质量人群常存在空腹血糖升高,但高体质量是否与高糖血症存在关系鲜有研究。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体质指数(BMI)变化与高糖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于武汉市武昌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65~76岁绝经女性300例。依据入组时空腹血糖将受试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5.0 mmol/L,n=200)和预期血糖增高组(空腹血糖>5.0~<5.6 mmol/L,n=100),随访5年(截至2018年1月)。随访终点事件为高糖血症。本研究高糖血症定义为空腹血糖≥5.6 mmol/L(≥100 mg/L)或前驱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0%。比较两组基线和随访截止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探究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基线吸烟率、基线饮酒率、基线舒张压、基线低密度脂蛋白、基线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血糖增高组基线BMI、基线收缩压、基线空腹血糖、基线三酰甘油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两组随访截止时吸烟率、饮酒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血糖增高组随访截止时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随访截止时,共32例受试者发生高糖血症。最大似然估计结果显示,BMI变化、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女性BMI变化是其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超重和肥胖的老年女性降低体质量能有效降低其高糖血症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贵阳市中老年女性人群睡眠行为与糖尿病患病的关联性分析
王子云,杨敬源,关菡,胡瑾,汪俊华,刘海燕,杨婷婷,蒋芝月,刘丽,洪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9): 3706-37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804
摘要416)      PDF(pc) (1110KB)(245)    收藏
背景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慢性病发病风险上升,而睡眠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近年糖尿病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 调查贵阳市中老年(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睡眠特征及糖尿病现患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6—10月,在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支持下,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选择贵阳市云岩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四个区县进行入户调查,收集其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民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运动频率、三餐规律饮食情况、生育史、绝经状况、高血压患病、体质量情况、中心性肥胖、午睡、午睡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质量等情况,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2 758例40岁及以上中老年女性进行分析。其中,自我报告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150例,自我报告患病率为5.4%。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对较大,且非在婚、汉族、运动频率≥1 d/周、三餐规律饮食、已绝经、高血压患病、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午睡、夜间睡眠质量差所占比例高于非糖尿病人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626,95%CI(2.463,5.337),P<0.001〕、中心性肥胖〔OR=1.782,95%CI(1.111,2.858),P=0.017〕、午睡情况〔OR=1.727,95%CI(1.161,2.569),P=0.00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682,95%CI(1.140,2.482),P=0.009〕是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糖尿病患病的相关因素。非高血压患者午睡〔OR=1.888,95%CI(1.038,3.435),P=0.03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993,95%CI(1.115,3.563),P=0.020〕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而中心性肥胖者的午睡情况〔OR=1.588,95%CI(1.033,2.442),P=0.035〕也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超重或肥胖与夜间睡眠质量差〔OR=1.759,95%CI(1.098,2.820),P=0.019〕、中心性肥胖与午睡〔OR=1.186,95%CI(1.254,2.628),P=0.002〕两项交互项均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结论 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夜间睡眠质量差、午睡行为可能是其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肥胖可能在睡眠特征与糖尿病的关联中发挥修饰作用,糖尿病防制策略的完善应注意综合考虑睡眠障碍、肥胖、高血压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女性生殖相关因素对脑卒中影响的研究进展
白雪洁,周宏珍,李牧玲,胡瑞丹,侯佳坤,刘杨杨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9): 2472-24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19
摘要293)      PDF(pc) (1243KB)(375)    收藏
脑卒中在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研究证实女性一生中经历的不可逆事件如妊娠、分娩等生殖因素会对女性终生的脑卒中发病风险产生较大影响,国外已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提出将对女性脑卒中风险的干预提前到妊娠期,相比较而言国内临床对此关注偏少。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女性生殖相关因素与脑卒中的研究,旨在完善医务人员对女性特有危险因素的病史采集,加强生殖相关因素的筛查、治疗及健康宣教,从而降低其终生脑卒中风险;同时或将弥补女性在此方面的防治知识空白,赋予女性及其家属更多的理解及应对自身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农村地区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黄静,杨湘红,刘爱,周雯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3): 1680-16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09
摘要791)      PDF(pc) (997KB)(1247)    收藏
宫颈癌与乳腺癌是我国妇女高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妇女健康。为降低宫颈癌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从2009年开始积极实施与推广“两癌筛查”项目,并于2016年全面铺开。本文基于对湖南省某市农村地区2016—2017年“两癌筛查”项目实施情况的实地调研,总结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为:部分农村妇女缺乏“两癌”知识和社会支持,地理交通因素、筛查时间场所安排、对医疗机构的不信任影响妇女参与筛查,部分地区缺乏筛查氛围。提出采取村医参与发动、多重手段反复宣传刺激、当场告知筛查结果和及时回报后续结果、避免推荐非必要的后续服务等对策,以期为该项工作的开展发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