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神经系统疾病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及其结合肥胖指标与中老年人群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一项追踪1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缪莹, 汪宇, 晏丕军, 白雪, 陈攀, 万沁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6): 3232-32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37
摘要2101)   HTML67)    PDF(pc) (2162KB)(584)    收藏
背景 近几十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致死、致残的第2大原因;胰岛素抵抗及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肥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以及胰岛素抵抗在其中的作用,而反映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及其与肥胖指标结合后是否能用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目的 通过队列研究分析TyG及其结合肥胖指标与中老年人群10年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泸州地区(茜草社区、小市社区、龙马潭社区、宝来桥社区、大山坪社区、鱼塘社区)9 406例中老年人为研究队列。收集其基线资料,其中包括TyG及其肥胖结合指标〔TyG-腰围(WC)、TyG-腰围身高比(WtHR)、TyG-体质指数(BMI)、TyG-腰臀比(WHR)〕,并于2016年6—11月进行5年随访,2021年4—6月进行10年随访;截至随访结束,通过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泸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信息判断该研究队列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依据基线TyG四分位数将中老年人分为第1~4四分位组,各组例数依次为2 351、2 351、2 352、2 352例;依据基线TyG-WC四分位数将中老年人分为第1~4四分位组,各组例数依次为2 351、2 352、2 352、2 351例。依据基线TyG-WtHR四分位数将中老年人分为第1~4四分位组,各组例数依次为2 349、2 349、2 348、2 348例。依据基线TyG-BMI四分位数将中老年人分为第1~4四分位组,各组例数依次为2 351、2 352、2 352、2 351例。依据基线TyG-WHR四分位数将中老年人分为第1~4四分位组,各组例数依次为2 343、2 343、2 342、2 34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yG及TyG-WC、TyG-WtHR、TyG-BMI、TyG-WHR与老年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随访10年,9 406例中老年人中新发缺血性脑卒中527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6%。在调整了多项变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第4四分位组相较于第1四分位组是中老年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1.569,95%CI(1.007,2.437),P=0.046〕;TyG-WC第2、3、4四分位组相较于第1四分位组是中老年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TyG-WC第2四分位组:OR=1.467,95%CI(1.010,2.131),P=0.044;TyG-WC第3四分位组:OR=2.012,95%CI(1.270,3.187),P=0.003;TyG-WC第4四分位组:OR=2.132,95%CI(1.119,4.063),P=0.021〕;TyG-BMI第2、3、4四分位组相较于第1四分位组是中老年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TyG-BMI第2四分位组:OR=1.481,95%CI(1.071,2.048),P=0.018;TyG-BMI第3四分位组:OR=1.548,95%CI(1.066,2.247),P=0.022;TyG-BMI第4四分位组:OR=1.705,95%CI(1.054,2.759),P=0.030〕。结论 10年随访结果示,随着TyG-WC、TyG-BMI升高,泸州地区中老年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高。TyG-WC、TyG-BMI或可成为预测中老年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贝叶斯多变量联合模型的体检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因素的纵向研究
杨毅, 丛慧文, 王廉源, 杨丽萍, 包绮晗, 王浩桦, 李承圣, 周立雯, 丁子琛, 石福艳, 王素珍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2): 1437-14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95
摘要1730)   HTML47)    PDF(pc) (1646KB)(373)    收藏
背景 脑卒中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健康体检纵向数据累积了大量的健康信息,由于缺失数据多、样本量小等诸多问题,导致其利用率低、重要信息未能得到充分挖掘,进而对常见慢性病的有效防控等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目的 基于贝叶斯多变量联合模型,探讨体检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因素,为慢性病风险因素分析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使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健康医学中心2008—2015年的体检资料。随访情况:以首次发生脑卒中为结局事件,发生结局事件立即停止随访;若未发生,到2015年体检信息收集完成后结束随访;体检间隔时间为1年。依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纵向观察变量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指数(BMI)和收缩压(SBP)。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情况对脑卒中结局事件的影响;采用贝叶斯多变量联合模型,分析随访过程中TC、TG、LDL-C、HDL-C、BMI和SBP的纵向变化轨迹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4例研究对象,1 581条纵向随访记录,平均随访时间为(7.4±1.2)年,其中70例(29.9%)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脑卒中。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基线TC、TG、LDL-C、HDL-C、BMI、SBP对脑卒中发病均无影响(P>0.05)。贝叶斯多变量联合模型结果显示:TG每纵向升高1 mmol/L,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1.863倍[95%CI(1.018,3.294),P=0.042];LDL-C每纵向升高1 mmol/L,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1.347倍[95%CI(1.045,1.863),P=0.046]。结论TG、LDL-C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纵向升高是体检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贝叶斯多变量联合模型可用于体检人群的慢性病风险因素探讨研究中。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凤东, 张博强, 阎涵, 井丽, 于晓晨, 王丽, 刘云飞, 邢立莹, 田园梦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2): 175-1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23
摘要1121)   HTML81)    PDF(pc) (508KB)(436)    收藏
背景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复发、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现状,开展综合防控,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目的 了解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2018年,通过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6个县区28个行政村/社区≥40岁的9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分别为29.5%(289/980)、63.3%(183/289)、56.4%(163/289)和47.2%(77/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居住地为城市〔OR=1.818,95%CI(1.317,2.508),P<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OR=2.790,95%CI(1.922,4.050),P<0.001〕、高血压〔OR=1.813,95%CI(1.160,2.834),P=0.009〕、高三酰甘油〔OR=2.312,95%CI(1.631,3.277),P<0.001〕、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241,95%CI(1.300,3.865),P=0.004〕和超重或肥胖〔OR=1.562,95%CI(1.136,2.146),P=0.006〕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城市〔OR=1.865,95%CI(1.086,3.203),P=0.024〕、有糖尿病家族史〔OR=2.402,95%CI(1.306,4.416),P=0.005〕利于糖尿病的知晓,高总胆固醇〔OR=0.389,95%CI(0.215,0.705),P=0.002〕不利于糖尿病的知晓;年龄60~69岁〔OR=3.052,95%CI(1.523,6.115),P=0.002〕、居住地为城市〔OR=1.866,95%CI(1.104,3.155),P=0.020〕、有糖尿病家族史〔OR=2.303,95%CI(1.275,4.161),P=0.006〕利于糖尿病的治疗,高总胆固醇〔OR=0.387,95%CI(0.210,0.713),P=0.002〕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居住地为城市〔OR=1.916,95%CI(1.021,3.595),P=0.043〕利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结论 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仍处于较低水平。居住地、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有关,亟待开展相关综合防控。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城市地区40岁及以上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现状及其合并危险因素研究
焦诣珂, 井丽, 田园梦, 郝新斌, 王伟忠, 宋程光, 孙群, 石雷, 孙继绪, 安晓霞, 邢立莹, 杨佐森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244-224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25
摘要1075)   HTML22)    PDF(pc) (1919KB)(130)    收藏
背景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第3位死亡原因,城市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合并率较高。辽宁省是我国脑卒中高发地区,目前对北方城市地区的脑卒中患者复发情况及其合并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

目的

了解辽宁省城市地区≥40岁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现状及其合并危险因素特征,为制定有效的二级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根据经济和地区分布情况,采用随机、整群、分层的抽样方法,对辽宁省辽阳市、丹东市、本溪市和朝阳市的6 349例≥40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本研究共纳入其中488例存活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及其合并危险因素。

结果

488例存活脑卒中患者中,男244例、女244例;平均年龄(65.8±7.5)岁,以60~69岁患者为主(43.7%);初发脑卒中患者352例(72.1%),复发脑卒中患者136例(27.9%),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为27.9%。男、女性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9.5%(72例)和26.2%(64例)。不同性别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2,P=0.419)。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分别为4/11、23.4%(22/94)、25.4%(54/213)、35.9%(47/131)和23.1%(9/39),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复发患者现饮酒率低于脑卒中初发患者,高血压知晓率、血脂异常知晓率、血脂异常治疗率和血脂异常控制率均高于脑卒中初发患者(P<0.05)。

结论

辽宁省城市地区≥40岁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较高,复发患者吸烟、缺乏运动及超重或肥胖率较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且控制不佳,亟待针对性开展综合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以降低脑卒中患者再次复发、残障和死亡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改良太极功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态平衡及跌倒效能的影响研究
唐强, 王雪, 李炳瑶, 沙莎, 朱路文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5): 1857-18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43
摘要1069)   HTML28)    PDF(pc) (1587KB)(415)    收藏
背景

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普遍存在步态、平衡功能障碍和跌倒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疗法作为干预措施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但存在习练套路各异,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等现象,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观察改良太极功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态平衡及跌倒效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在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改良太极功法训练,1次/d,30 min/次,5 d/周,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的下肢部分(LE-FMA)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用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

结果

观察组脱落1例,共纳入33例,对照组无脱落,共纳入34例。治疗前,两组患者LE-FMA、BBS、MBI、MFES评分,6MWT步行距离,TUGT用时及步长、步频、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UGT用时、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FMA、BBS、MBI、MFES评分及步频、步速均高于对照组,6MWT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E-FMA、BBS、MBI、MFES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均高于治疗前,6MWT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TUGT用时短于治疗前(P<0.05)。

结论

改良太极功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步态、平衡功能以及跌倒效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五音调神"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郭琛琛, 鹿海峰, 庄贺, 李丽, 王从安, 丁懿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75-14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01
摘要929)   HTML16)    PDF(pc) (1711KB)(242)    收藏
背景

卒中后失眠(PSI)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度,甚至引起脑血管疾病的复发。而西药治疗常出现不良反应,传统中医外治法"五音调神"可减少药物的摄入,减轻对身体的危害,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目的

探究"五音调神"法对PSI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PS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内科基础治疗。试验组干预方法为:聆听五行音乐结合针刺百会、神庭、印堂;对照组干预方法为:睡前30 min口服阿普唑仑片,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和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定,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褪黑素(M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PSQI、SS-QOL、Fugl-Meyer评分以及血清5-HT、MT、N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NE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SS-QOL、Fugl-Meyer评分,血清5-HT、MT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S-QOL、Fugl-Meyer评分与PSQ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40,P=0.010;r=-0.350,P=0.008)。

结论

"五音调神"法可以有效治疗PSI,能够达到与口服阿普唑仑相近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与调节血清5-HT、MT、NE水平有关,且睡眠质量的改善程度与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存在直接线性关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2015—2019年江西省出血性脑卒中流行特征及住院费用分析
殷淑娟, 况杰, 陈积标, 张晓林, 韩梦琦, 吴一帆, 贾伟杰, 易应萍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3): 1582-15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4
摘要898)   HTML18)    PDF(pc) (2476KB)(135)    收藏
背景

我国尚缺乏大样本的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江西省脑血管病流行形势严峻。

目的

分析江西省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流行特征及住院费用情况,为出血性脑卒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管理系统,获取江西省2015—2019年出院主诊断为I60~I61〔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标准〕的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信息,对其流行特征及住院费用进行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江西省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总计128 788例,其中脑出血115 254例(89.49%),蛛网膜下腔出血13 534例(10.51%)。2015—2019年江西省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住院率由64.36/10万升高至86.05/10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 144.969,P<0.001);脑出血总住院率由58.96/10万升高至75.22/10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727.089,P<0.001);蛛网膜下腔出血总住院率由5.41/10万升高至10.83/10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59.513,P<0.001)。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及并发症前5顺位排序为高血压、肺部感染、脑梗死、其他脑血管病、糖尿病。2015—2019年,江西省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位住院时长为14(14)d;患者住院总费用由14 300.61元升高至15 982.47元,不同年份住院患者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34.590,P<0.001)。2017—2019年,药费在住院总费中占比最大,近3年均达35%以上,但3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323,P=0.190)。

结论

2015—2019年江西省出血性脑卒中及其亚型患者住院率持续增长,高血压、肺部感染为较常见的共病,住院费用负担仍较重,预防并发症、降低药费可能有助于减轻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经济负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付忠荣, 张振香, 林蓓蕾, 梅永霞, 王文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7): 846-8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013
摘要874)   HTML17)    PDF(pc) (955KB)(528)    收藏
背景

久坐行为是不良生活方式的一种,与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认识脑卒中患者的久坐行为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意义重大。

目的

调查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8—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外科门诊复查及3个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n=230),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国成人静态行为问卷、疲劳严重度量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均久坐行为时间为(7.10±2.75)h,179例(79.6%)患者每日久坐行为时间≥5 h。久坐与非久坐脑卒中患者年龄、常居住地、文化程度、并发症数、合并慢性病数和疲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并发症数、合并慢性病数及疲劳情况是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发生率较高,健康相关管理人员可结合相应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卒中溶栓药物精准治疗:真实世界研究
沈惠文, 林永忠, 陈淑良, 张立红, 马春野, 马得原, 张策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7): 2070-20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48
摘要846)   HTML33)    PDF(pc) (1895KB)(222)    收藏
背景 缺血性脑卒中(IS)起病急,治疗时间窗窄,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复杂,患者自身情况各异,因此治疗方式、给药种类、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均会影响患者的溶栓效果。既往研究常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溶栓效果的影响因素,人工智能算法在该方面的临床应用尚少见。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建立IS患者从一般特征、药物治疗方式到恢复效果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实现个体化溶栓药物精准治疗,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渡云科研大数据服务器系统提取本院确诊为IS患者(n=55 621)的临床信息,时间为2001-01-01至2021-12-31。依据纳入标准共筛选出信息完整的IS患者1 855例,依据每位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评价患者溶栓效果,并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改善组(差值≥4分,n=1 236)和对照组(差值<4分,n=619)。经3位神经内科高级职称专家背对背推荐,并结合查阅的IS诊治指南及文献,整理可能与IS发作后溶栓效果相关的影响因素,归类为患者一般特征、用药指标、检查指标、检验指标、治疗方式5类。首先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筛选,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因素做降维处理。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SVM)、C5.0决策树、分类回归树(CART)、深度神经网络(DNN)及Wide&Deep模型,进行模型对比评价,比较不同模型对IS患者溶栓效果的预测情况,确定最佳模型,进而寻找模型的最优参数。将1 855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分割处理,随机数为7和11,随机分为训练集(1 113例)、验证集(371例)、测试集(371例),其中训练集用来构建和训练模型以发现规律,验证集用来调整模型参数,测试集用来评价最终模型的泛化能力。应用特征工程构建简化模型并评估模型准确度。从大连市中心医院的医渡云科研大数据服务器系统中提取IS患者的临床信息(共提取3 925例),利用其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共纳入26个患者特征(即溶栓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模型构建。经主成分分析降维成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1%。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SVM、C5.0决策树、CART、DNN及Wide&Deep模型预测溶栓效果的价值,发现Wide&Deep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准确度为0.815,F指数为0.871。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3,测试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确定Wide&Deep模型的隐含层层数为7层,每层神经元个数为15个,以Sigmoid作为激活函数,模型参数最优。IS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影响因素的特征工程分析结果显示,用药种类、给药方式和用药剂量的重要性排序均在前列,重要性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是否有脑血管病史、用药种类、给药方式、单次剂量、动脉粥样硬化、溶栓时间窗、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等。模型自变量简化后得出,Wide&Deep模型准确度为0.819,模型自变量简化后外部验证的准确度为0.801。结论 Wide&Deep模型各项评价指标优异,影响溶栓效果的因素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是否有脑血管病史、用药种类、给药方式、单次剂量、动脉粥样硬化、溶栓时间窗、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等。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从影响因素和个体化给药方面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和有效的IS患者药物溶栓治疗方案,对减轻疾病社会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血糖变异性和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王铭, 奚志, 孟启哲,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18-14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33
摘要840)   HTML51)    PDF(pc) (1683KB)(584)    收藏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永久性神经缺陷、功能障碍有关,并且被认为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治疗。而END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探索血糖变异性(GV)、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4例)和非END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其GV相关指标〔血糖变异系数(CV)、血糖标准差(SD)、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葡萄糖T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

结果

END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VSD、MAGE、MODD均高于非END组,葡萄糖TIR低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VOR=1.194,95%CI(1.027,1.388),P=0.021〕、SDOR=11.040,95%CI(1.189,102.473),P=0.035〕、MAGE〔OR=3.063,95%CI(1.062,8.837),P=0.038〕、MODD〔OR=20.990,95%CI(1.420,201.206),P=0.027〕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葡萄糖TIR〔OR=0.877,95%CI(0.789,0.974),P=0.014〕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保护因素。基于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该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绘制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VSD、MAGE、MODD、葡萄糖TI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95%CI(0.765,0.929),P<0.01〕、0.812〔95%CI(0.723,0.901),P<0.01〕、0.850〔95%CI(0.772,0.928),P<0.01〕、0.803〔95%CI(0.710,0.896),P<0.01〕、0.825〔95%CI(0.747,0.903),P<0.01〕。

结论

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对EN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GV并增加葡萄糖TIR对预防END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水中运动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胡楠楠, 郭红, 林可可, 张傲, 陈闪闪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9): 2421-24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49
摘要791)   HTML11)    PDF(pc) (2958KB)(370)    收藏
背景

水中运动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物理治疗技术,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水中运动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康复效果尚不明确,且相关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尚不清楚。

目的

对水中运动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

方法

2021年6月,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脑卒中患者水中运动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06-15。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AMSTAR 2、PRISMA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GRADE分级系统对纳入文献的主要结局指标进行等级评价。

结果

共纳入9篇脑卒中患者水中运动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7篇。9篇文献中,1篇方法学质量为中等,1篇为低,7篇为极低;7篇报告质量相对完全,1篇存在一定缺陷,1篇存在严重的信息缺陷;共包括9种结局指标,49个证据体,证据质量等级均为低质量和极低质量。水中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和肌肉力量;使用水中运动联合陆地运动训练,被证实能够收获更好的康复效果。

结论

水中运动安全性尚佳,已被证实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肌肉力量,纳入系统评价的整体研究质量和结局指标证据质量普遍较低,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完善方案设计,深入探究水中运动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从而为脑卒中水中运动治疗的循证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短链脂肪酸对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环环, 李瑞青, 苏凯奇, 袁洁, 李琪, 冯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3): 380-3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69
摘要779)   HTML35)    PDF(pc) (1192KB)(648)    收藏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群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是肠-脑沟通的关键递质,对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短链脂肪酸对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以期为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等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其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刘凤, 张振香, 梅永霞, 郭云飞, 段艳丹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0): 1227-12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46
摘要771)   HTML11)    PDF(pc) (405KB)(109)    收藏
背景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卒中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无法快速重返工作岗位,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是重返工作的重要预测因素,评估患者的重返工作自我效能可为促进患者重返工作提供指导意义,但目前国内尚缺乏测量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度的量表。

目的

汉化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量表,并评价该量表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

采用正反双译法对量表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量表。于2020年8—10月选取130名患者作为样本1,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选取255名患者作为样本2,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与临界比法进行项目分析,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折半信度评价量表的信度,通过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评价量表效度。内容效度用量表和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表示;结构效度用因子分析进行评价,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结果

样本1发放1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1%;样本2发放25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1%。项目分析结果显示,量表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636~0.897,所有条目的临界比值>3(P<0.001)。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2,折半信度为0.94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5,条目水平内容效度为0.80~1.0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量表提取1个公因子,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628~0.90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91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

结论

汉化后的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量表是测量中国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的可靠且有效的工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王若冰, 王留根, 李和平, 曾西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6): 665-6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53
摘要767)   HTML29)    PDF(pc) (1378KB)(322)    收藏
背景

脑卒中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既往研究大多关注其入院时的营养状况,对住院期间及出院时营养状况的研究较少,若能动态观察并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则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目的

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177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况分为不同时间点的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后肺炎、卒中后焦虑抑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吸烟饮酒史、营养支持方式〔仅经口进食、仅鼻胃管(NGT)、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合并肠外营养(PN)〕。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脑卒中患者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9%(21/177)、32.2%(57/177)、19.8%(35/177),其中住院7 d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入院及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营养正常组(156例)和营养不良组(21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7 d时营养正常组(120例)和营养不良组(57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卒中后肺炎、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营养正常组(142例)和营养不良组(35例)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ST评分〔OR=2.118,95%CI(1.390,3.226),P<0.001〕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35,95%CI(1.001,1.070),P=0.028〕、营养支持方式中合并PN〔OR=19.206,95%CI(3.188,115.707),P=0.001〕及NIHSS评分〔OR=1.108,95%CI(1.029,1.194),P=0.007〕为脑卒中患者住院7 d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营养支持方式中仅NGT〔OR=13.518,95%CI(1.783,102.493),P=0.012〕、合并PN〔OR=18.445,95%CI(2.870,118.531),P=0.002〕为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论

脑卒中患者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均较高。WST评分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年龄、营养支持方式中合并PN、NIHSS评分为脑卒中患者住院7 d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营养支持方式中仅NGT及合并PN为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针灸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陈安, 曹霄, 张慧林, 练剑锋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3): 331-3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98
摘要763)   HTML15)    PDF(pc) (1040KB)(222)    收藏
背景

针灸治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但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尚未明确。

目的

探究针灸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海安市中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药物(尿激酶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治疗中(治疗第2周)及治疗后(治疗结束)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水平。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DL、NIHSS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24例,其中对照组162例,针灸组16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高血压发生率、合并糖尿病发生率、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TNF-α、IL-1β、IL-6、IL-8水平及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中、治疗后CRP、TNF-α、IL-1β、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1.36%(148/162)〕高于对照组〔79.01%(128/162)〕(χ2=9.783,P=0.002)。

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艾灸督脉对肾精亏虚型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中医症状的临床疗效研究
王岩, 白艳杰, 张铭, 李晓晓, 张雍闯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87-1492,F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13
摘要755)   HTML12)    PDF(pc) (1830KB)(158)    收藏
背景

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PSMCI)是卒中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同时也给其家庭带来了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压力。

目的

观察艾灸督脉对肾精亏虚型PSMCI患者认知功能及中医症状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PSM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常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艾灸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艾灸督脉治疗,1次/d,5次/周,持续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中肾精亏虚型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并评定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艾灸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MoCA、SDSVD、SS-QOL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灸督脉可以改善PS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中医症状,临床疗效佳,且安全性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
皇甫晓娟, 李小娟, 陈敏, 刘吉红, 翟蕊, 蔡志鹏, 李俐涛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3): 348-3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80
摘要751)   HTML26)    PDF(pc) (2466KB)(253)    收藏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球范围蔓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有研究报道COVID-19可导致血栓性疾病,而脑卒中与血栓事件密切相关。

目的

评估COVID-19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从而为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的科学防治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关于COVID-19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影响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Meta分析评价COVID-19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采用漏斗图评价文献发表偏倚。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12篇文献质量为高质量,6篇文献质量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未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RR=4.16,95%CI(2.82,6.13),P<0.000 01;MD=0.78,95%CI(0.35,1.20),P=0.000 3;MD=1.34,95%CI(0.83,1.84),P<0.000 01;MD=6.66,95%CI(4.54,8.79),P<0.000 01〕,年龄低于未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MD=-2.04,95%CI(-3.48,-0.61),P=0.005〕。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和未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51,95%CI(-2.69,7.71),P=0.34〕。对合并COVID-19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绘制漏斗图,结果显示两侧基本对称分布。

结论

COVID-19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病死率,PT、D-二聚体等凝血系统指标的改变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预后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等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研究
秦凤银, 谭益冰, 黄旭乾, 张绮珊, 孙兴兰, 王芬, 黄浠婷, 黄君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533-15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15
摘要749)   HTML20)    PDF(pc) (2128KB)(189)    收藏
背景

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社区脑卒中高危筛查项目,居民的参与意向是影响项目成效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缺乏可靠的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

目的

编制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并评价其信效度,为评估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提供可靠的工具。

方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走访和头脑风暴,形成量表条目池。2021年7—8月,遴选5名脑卒中相关研究或精通量表编制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评价,形成初始版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包含3个维度,28个条目)。2021年8—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北省襄阳市、武汉市、荆门市,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深圳市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初始版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

结果

共发放问卷535份,有效问卷524份,有效回收率为98%。最终形成4个维度25个条目的量表,分为积极态度、消极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4,重测信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10。各条目内容效度(I-CVI)为0.8~1.0,量表的全体一致内容效度(S-CVI/UA)为0.93,平均内容效度(S-CVI/Ave)为0.99。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945%,各条目因子载荷量为0.482~0.828。验证性因子显示拟合优度χ2=361.040,df=267,χ2/df=1.35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38,拟合优度指数(GFI)=0.897,比较拟合指数(CFI)=0.958,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875,增值拟合指数(IFI)=0.959,非规准适配指数(TLI)=0.953,规范拟合指数(NFI)=0.859。

结论

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的工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信息框架对居民脑卒中就医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王芬, 张绮珊, 孙兴兰, 秦凤银, 黄奕敏, 韩郭茵, 赖锦佳, 张小培, 谭益冰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1): 64-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08
摘要742)   HTML26)    PDF(pc) (1858KB)(195)    收藏
背景

信息框架(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理论在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在公众脑卒中认知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基于"中风120"的收益与损失框架信息对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影响的差异。

方法

2021年1—9月,通过脚本撰写、视频制作、视频评价3个步骤,形成基于"中风120"的收益框架视频和损失框架视频。于2021年10—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1例广东省广州市35~8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n=40)和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n=41),邀请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收益框架视频,邀请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损失框架视频。在观看视频前后,采用脑卒中先兆症状识别和应对调查问卷、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量表(SPDBI)对居民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居民干预前后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与应对情况,以及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

结果

最终共纳入75例居民,其中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37例,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38例。干预前,两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BI总得分及除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除口角歪斜外的其他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应对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的SPDBI总得分及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症状归因、习惯反应样式维度得分低于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倡导居民出现卒中先兆症状后及时就医方面,损失框架的信息比收益框架的信息更具有说服力,更有助于降低其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由此,可重点采用损失框架作为脑卒中院前延迟健康教育信息的表达方式,重点突出脑卒中先兆症状与触发急救系统的关系,着重阐述快速就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上肢功能测试量表的汉化及其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张晓雪, 王睿月, 樊虹玉, 王金芝, 窦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8): 1022-10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91
摘要737)   HTML11)    PDF(pc) (1704KB)(543)    收藏
背景

功能评估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可协助临床制订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率。目前用于脑卒中后上肢功能评估的量表较少且维度单一。

目的

汉化上肢功能测试量表(TEMPA),并评价该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

遵循Brislin原则,按照直译、回译、审查、文化调试、预试验的程序对英文版TEMPA进行翻译及修订,形成中文版TEMPA。于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招募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康复科就诊的40例脑卒中患者,评价者分别用中文版TEMPA、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法(FMA-UE)、简易上肢功能评定量表(STEF)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并于首次评估后1周内,使用TEMPA进行第2次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TEMPA各维度的评估者内信度和评估者间信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检验TEMPA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对患者的中文版TEMPA各维度总分和各条目得分分别与FMA-UE、STEF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TEMPA的效标效度。

结果

TEMPA功能评级总分的评估者内信度ICC=0.992,TEMPA功能评级总分的评估者间信度ICC=0.982。TEMPA任务分析总分的评估者内信度ICC=0.998,TEMPA任务分析总分的评估者间信度ICC=0.999。TEMPA功能评级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8。TEMPA 9项任务在执行速度维度得分与STEF患侧得分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85~-0.460。TEMPA功能评级维度总分、任务分析维度总分与FMA-UE、FMA-UE腕手部分分数、STEF患侧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

结论

中文版TEMPA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量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脑卒中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及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宁夏地区19万例患者数据
赵媛, 刘尚红, 张延芳, 马立旭, 李红, 李小花, 田园, 郭忠琴, 梁沛枫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8): 915-9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95
摘要729)   HTML6)    PDF(pc) (1718KB)(82)    收藏
背景 脑卒中是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导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复发率较高,宁夏地区相关研究多为脑卒中临床相关分析,缺乏对近年宁夏地区脑卒中住院情况的变化趋势分析。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脑卒中住院患者疾病流行特征及分布情况,为制定脑卒中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共55家中医及西医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筛选出2013—2019年出院且主要诊断为脑卒中[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I60~I63]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SPSS 24.0软件采用χ2检验对性别及年龄进行差异性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宁夏地区2013—2019年脑卒中住院率数据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0 634例脑卒中患者数据。2013—2019年宁夏地区脑卒中住院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住院率分别为24.302/10 000、30.045/10 000、34.949/10 000、39.397/10 000、44.049/10 000、47.617/10 000、52.944/10 000,χ2趋势=5.982,P=0.014),且在每年的寒冷季节住院率较高,每年3月份有1个明显的高峰,之后稍有下降。2013—2019年宁夏地区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167 194例,出血性脑卒中23 440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33、7 518.543,P<0.05);且从数据上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男性、≥60岁住院患者所占比例均超过50%。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2018年和2019年脑卒中住院率存在空间聚集性(P<0.05)。空间分布图显示,宁夏地区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主要集中在宁夏中北部。结论 2013—2019年宁夏地区脑卒中患者住院率表现为不断上升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聚集性,住院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宁夏中北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脑卒中后发生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饶艳, 姚梅琪, 江大为, 毛翠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3): 2885-28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46
摘要727)   HTML12)    PDF(pc) (2429KB)(337)    收藏
背景

急性肾损伤(AKI)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与患者不良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探索特异性的AKI筛查工具,以便早期识别AKI的高危人群。

目的

构建并验证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并编制简易风险评分量表。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760例脑卒中患者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AKI将其分为AKI亚组和非AKI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构建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果。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12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10例作为模型外部验证组,其中AKI者53例、非AKI者257例。将预测模型在验证组人群进行验证,并编制脑卒中后发生AKI简易风险评分量表。

结果

建模组76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AKI 140例,AKI发生率为18.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高血压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袢利尿剂用药史、机械取栓史、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sCysC)是脑卒中后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y=1/(1+e-a),其中a=-4.047+1.222×男性+1.386×高血压史+1.716×NIHSS评分+1.098×袢利尿剂用药史+0.830×机械取栓史+1.739×β2-MG+1.202×尿素氮+2.160×sCysC。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拟合效果,χ2=6.523,P=0.367。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在建模组中预测脑卒中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95%CI(0.891,0.940)〕,最佳截断值为12.8%,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32,约登指数为0.689。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在验证组中预测脑卒中患者发生AKI的AUC为0.906〔95%CI(0.853,0.960)〕。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的变量的系数四舍五入到最近整数,赋分后编制量表,最终建立了总分值为11分、截断值为4分、AUC为0.900〔95%CI(0.843,0.957),P<0.001〕的脑卒中后发生AKI简易风险评分量表,实际应用的正确率为88.39%。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脑卒中后AKI发生风险,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且据此编制的脑卒中后发生AKI简易风险评分量表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客观、量化高危患者的评估工具,为医护人员早期及时对不同AKI发生风险的脑卒中患者采取预防性治疗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P-选择素和血栓素B2表达水平对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孟灿灿, 程燕, 焦丽艳, 张志伟, 刘卫刚, 杨直堂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4): 1736-17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20
摘要719)   HTML8)    PDF(pc) (1875KB)(232)    收藏
背景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绝大多数,不同部位的梗死治疗效果及预后有所差异,血小板活化在其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的

探讨P-选择素(CD62P)和血栓素B2(TXB2)表达水平对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例,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n=23)和后循环脑梗死组(n=21),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检测血常规指标。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3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D62P、TXB2水平。治疗第3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结果

治疗前,前循环脑梗死组和后循环脑梗死组CD62P、TXB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30天,后循环脑梗死组NIHSS评分、CD62P、TXB2水平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前循环脑梗死组治疗第30天mRS评分低于后循环脑梗死组(P=0.001)。

结论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CD62P、TXB2水平高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且疗效、预后较差,提示血小板活化水平可能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中起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改变及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祁杰, 张磊, 邓丽君, 段晓迪, 董彬彬, 隋汝波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9): 1123-11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79
摘要717)   HTML22)    PDF(pc) (1438KB)(445)    收藏
背景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增加卒中患者致残率、病死率,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目的

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观察PS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改变并分析其与抑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根据PSD发生情况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每组20例;选取同期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行DTT检查,比较三组受试者感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神经纤维数量;PSD组患者各ROI病灶侧FA、神经纤维数量与24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PSD组患者下额枕束、皮质脊髓束、额桥束、扣带束、钩束病灶侧FA低于非PSD组、正常对照组及病灶对侧,下额枕束、皮质脊髓束、额桥束病灶侧神经纤维数量少于非PSD组、正常对照组及病灶对侧(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SD患者下额枕束、皮质脊髓束、额桥束、扣带束、钩束病灶侧FA与HAMD-24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9、-0.769、-0.728、-0.801、-0.839,P<0.05);PSD患者下额枕束、皮质脊髓束、额桥束病灶侧神经纤维数量与HAMD-24评分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58、-0.806、-0.694,P<0.01)。

结论

PSD患者病灶侧下额枕束、皮质脊髓束、额桥束、扣带束及钩束白质结构存在损伤且与抑郁程度相关,大脑部分白质纤维束改变可能在PSD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脑胶质淋巴系统——脑卒中病理机制的新探索
易婷, 金硕果, 尹海燕, 高萍, 朱天民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9): 1136-11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07
摘要713)   HTML13)    PDF(pc) (1408KB)(660)    收藏

胶质淋巴系统是一个由星形胶质细胞上水通道蛋白4(AQP4)介导的促进脑脊液(CSF)-组织液(ISF)交换流动的系统,起到维持CSF-ISF平衡及清除脑内代谢废物等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胶质淋巴系统与脑卒中病理改变及转归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胶质淋巴系统对脑卒中后CSF循环及脑水肿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不同类型的脑卒中的病理改变也有影响。本文就胶质淋巴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不同类型脑卒中病理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远程康复应用于卒中后功能康复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李琪, 李瑞青, 高静, 苏凯奇, 冯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3): 1659-16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56
摘要712)   HTML32)    PDF(pc) (3003KB)(187)    收藏
背景

远程康复(TR)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服务提供模式,其基于通信、远程感知与控制、虚拟现实/增强和计算机技术实现跨越地区的康复医疗服务,但目前TR运用于卒中后功能康复的有效性尚不明确,且相关研究方法学质量良莠不齐,较少有研究者对其进行系统性地评价。

目的

对关于TR应用于卒中后功能康复有效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

方法

于2021年8月,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有关TR应用于卒中后功能康复有效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AMSTAR 2量表对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GRADE系统对纳入文献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TR应用于卒中后功能康复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项系统评价/Meta分析,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2项研究方法学质量为高,3项研究方法学质量为低,5项研究方法学质量为极低。未报告前期研究方案、排除研究清单与理由、原始研究发表偏倚及其资金来源等是导致研究方法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0项系统评价/Meta分析涉及的7种结局指标、41个证据体中,8个GRADE分级为中级,23个GRADE分级为低级,10个GRADE分级为极低级。TR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抑郁症状、言语功能等的改善,与"面对面"的康复治疗或常规护理具有同等疗效,甚至部分TR疗法的干预效果优于传统康复疗法。

结论

TR可促进卒中患者功能康复,但考虑到目前关于TR应用于卒中后功能康复有效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结局指标可靠程度大多偏低,仍需严格、规范、全面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提供证据支持。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TR研究的选题、设计及成果报告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心肺适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钱贞, 卢同波, 何俊, 阮秋香, 汪超兰, 王鑫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468-24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30
摘要711)   HTML16)    PDF(pc) (2152KB)(358)    收藏
背景

脑卒中患者的心肺问题常在临床康复治疗中被忽视,其会引起一系列危害;此外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也常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

观察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心肺适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2例。患者进入康复训练前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之后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CPET客观定量评估的结果制定精准化运动处方,患者进行12周有氧训练。比较康复训练前后CPET主要评估指标、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呼吸困难、腿部劳累)及睡眠质量。

结果

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12周后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O2peak%pred)、峰值代谢当量(METpeak)、峰值心率(HRpeak)、峰值负荷(负荷peak)、无氧阈(AT)高于对照组,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呼吸困难)、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腿部劳累)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训练12周后试验组患者VO2peak、VO2peak%pred、METpeak、HRpeak、负荷peak、AT高于组内康复训练前,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呼吸困难)、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腿部劳累)低于组内康复训练前(P<0.05)。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12周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训练12周后试验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组内康复训练前(P<0.05)。

结论

通过CPET制定的精准化运动处方,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心肺适能、运动强度、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降低运动疲劳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日均气温对社区居民脑卒中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陈亦晨, 陈华, 曲晓滨, 孙良红, 陈涵一, 李小攀, 彭丽, 徐望红, 周弋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5): 1838-18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17
摘要708)   HTML19)    PDF(pc) (2177KB)(209)    收藏
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温对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正愈发受到关注。

目的

分析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5—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资料(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死亡资料)、气象资料(包括气温、相对湿度、大气压)及大气污染物资料〔包括大气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与二氧化氮(NO2)〕。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的影响以及效应的累积性与滞后性。根据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开展分层分析,探究敏感人群。

结果

2005—2019年,浦东新区累计报告居民脑卒中死亡30 337人,其中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分别为11 221、15 308人,分别占脑卒中死亡总数的36.99%、50.46%。研究期间浦东新区居民每日脑卒中死亡5.54人,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分别为2.05、2.79人;气温、相对湿度、大气压的日均值分别为17.25 ℃、73.75%、1 015.83 hPa,PM10、SO2、NO2浓度日均值分别为68.87、28.82、44.68 μg/m3。浦东新区以日均温度的中位数(P50=18.2 ℃)为参照,低温(P5=3.0 ℃)对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效应在滞后0~14 d(Lag 0~14 d)达到最大〔脑卒中:相对危险度(RR)=1.34,95%CI(1.15,1.56);出血性脑卒中:RR=1.61,95%CI(1.25,2.08)〕,低温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性与滞后性,缺血性脑卒中对低温的影响不敏感;高温(P95=30.1 ℃)对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效应在Lag 0~1 d达到最大〔脑卒中:RR=1.26,95%CI(1.12,1.41);缺血性脑卒中:RR=1.64,95%CI(1.39,1.93)〕,高温作用较为短促,出血性脑卒中对高温的影响不敏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低温对<75岁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75岁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在Lag 0~14 d达到最大;低温对小学及以下、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分别在Lag 0~21 d、Lag 0~14 d达到最大。高温对<75岁、中学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75岁、小学及以下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均在Lag 0~1 d达到最大。在Lag 0~3 d,高温对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高于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人群(P<0.05)。

结论

低温与高温均导致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风险上升,低温与高温分别增加居民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风险,而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人群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发生脑卒中死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脑卒中伴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患者的睡眠结构研究
胡娅娅, 朱宁, 薛孟周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5): 4389-43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68
摘要689)   HTML22)    PDF(pc) (1705KB)(146)    收藏
背景

睡眠障碍为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以睡眠期间反复刻板的肢体运动为表现的称之为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PLMS发病机制及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仍处在探索阶段,临床资料较少,国内外鲜有PLMS对脑卒中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究脑卒中伴PLMS患者的睡眠结构。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伴睡眠障碍且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脑卒中患者81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PSG监测数据后,依据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I)将患者分为非PLMS患者(对照组,PLMI<15次/h)和PLMS患者(试验组,PLMI≥15次/h)。比较两组清醒期PLMI、睡眠效率、N1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N2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N3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REM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眠潜伏期、觉醒指数、周期性肢体运动觉醒指数情况,分析PLMS与睡眠结构及相关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对照组42例,试验组39例。试验组清醒期PLMI、N1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N2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觉醒指数、周期性肢体运动觉醒指数高于对照组,睡眠效率、N3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睡眠潜伏期、AHI、REM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MS与清醒期PLMI、N2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睡眠潜伏期、觉醒指数、周期性肢体运动觉醒指数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619、0.250、0.271、0.312、0.828,P值分别为<0.001、0.024、0.014、0.005、<0.001),与睡眠效率(rs=-0.345,P=0.002)呈负相关。

结论

伴PLMS的脑卒中患者客观存在睡眠紊乱,睡眠效率降低,其可能是脑卒中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我国中老年人抑郁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
连至炜,祝春素,刘远立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7): 842-8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05
摘要679)      PDF(pc) (1001KB)(384)    收藏
背景 当前脑卒中已经是我国的首要致死病因,而抑郁是否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尚存争议,研究抑郁是否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很有必要性。目的 研究我国中老年人基线抑郁症状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3—12月,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3、2015年3年随访数据,从中选取12 645例≥45岁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抑郁和随访期间脑卒中患病情况。根据有无抑郁状态分为无抑郁组和抑郁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011年基线抑郁状态与随访期间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基线时共有4 675例(36.97%)有抑郁症状,随访期内共有174例(1.38%)有脑卒中发作,其中无抑郁组97例(1.22%),抑郁组有77例(1.65%)。控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后,抑郁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OR(95%CI)=1.489(1.084,2.046),P=0.014〕;进一步调整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高血压、血脂异常后,抑郁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OR(95%CI)=1.444(1.009,2.065),P=0.044〕。调整所有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无/低抑郁风险相比,中、重度抑郁风险不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OR(95%CI)=1.374(0.938,2.011),OR(95%CI)=1.834(0.994,3.833),P>0.0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关注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鼓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抑郁症状筛查,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理情行为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及情绪的影响研究
朱宁, 段燕燕, 王娜, 薛孟周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81-14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56
摘要656)   HTML11)    PDF(pc) (1565KB)(286)    收藏
背景

卒中后抑郁为卒中后常见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

探究理情行为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及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的71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对照组35例、联合治疗组36例。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片(第1周25 mg/d,第2周起50 mg/d,连续4周),联合治疗组患者在药物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理情行为疗法(30 min/次,3次/周,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失眠程度、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SI、HAMD-17项评分低于药物对照组,MBI评分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ISI、HAMD-17项、HAMA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MBI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改善情况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

结论

理情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较单独药物治疗能更好地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失眠程度,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熊丹, 谢海花, 李浩, 张泓, 谭洁, 赵宁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8): 997-10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35
摘要655)   HTML9)    PDF(pc) (2782KB)(187)    收藏
背景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对不同rTMS干预模式的选择仍缺乏循证依据。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rTMS的4种模式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有关r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追溯Meta分析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方式进行。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7篇文献,790例患者,共涉及6种干预措施:高频rTMS(HF-rTMS)、低频rTMS(LF-rTMS)、间断性theta节律刺激(iTBS)、连续性theta节律刺激(cTBS)、假刺激、常规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HF-rTMS、LF-rTM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均高于假刺激、常规疗法(P<0.05),cTB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FMA-UE评分高于常规疗法(P<0.05),LF-rTM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改良Barther指数(MBI)和Barther指数(BI)评分均高于假刺激、常规疗法(P<0.05),HF-rTMS、LF-rTMS缩短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高于假刺激(P<0.05)。不同措施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FMA-UE评分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LF-rTMS(79.9%)>cTBS(75.3%)>HF-rTMS(71.1%)>iTBS(45.8%)>假刺激(20.2%)>常规疗法(7.7%),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iTBS(77.0%)>LF-rTMS(64.1%)>cTBS(61.0%)>HF-rTMS(38.0%)>假刺激(30.6%)>常规疗法(29.2%),提高MBI和BI评分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LF-rTMS(96.4)>iTBS(74.9%)>HF-rTMS(38.6%)>假刺激(30.7%)>常规疗法(9.4%),缩短MEP潜伏期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HF-rTMS(80.0%)>LF-rTMS(78.9%)>常规疗法(58.8%)>iTBS(24.9%)>假刺激(7.5%)。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在假刺激及常规疗法对照的基础上,LF-rTMS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效果优于HF-rTMS和iTBS、cTBS;iTBS对上肢肌张力的降低具有明显优势;HF-rTMS对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干预效果更佳。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Stroop色词测验在早期识别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
张君芳,姜帅,赵晓玲,王蕾,方升,朱曦,何柳,辜蕊,李立,刘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5): 1896-19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46
摘要654)   HTML2)    PDF(pc) (702KB)(332)    收藏
背景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作为急性脑梗死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目前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量表存在耗时长、灵敏度有限、患者配合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操作更方便快捷、灵敏度更高的评估工具。目的 探究Stroop色词测验在早期识别PSCI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PSCI组)、非认知障碍组(NPSCI组)。采用Stroop色词测验评估两组患者执行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执行功能,并进一步分析Stroop色词测验指标与MoCA总分及其各认知域评分的相关性。绘制Stroop色词测验指标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PSC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依据MoCA评估结果,PSCI组130例,平均MoCA总分为(18.2±4.2)分;NPSCI组44例,平均MoCA总分为(25.3±2.2)分;急性脑梗死患者PSCI发生率为74.7%(130/174)。PSCI组患者年龄大于NPSCI组(P<0.05)。PSCI组患者卡片A、B、C耗时和Stroop色词测验干扰量(SIE)耗时、SIE正确数、正确数递减率、卡片A耗时/正确数、卡片B耗时/正确数、卡片C耗时/正确数高于NPSCI组,卡片B、C正确数低于NPSCI组(P<0.05)。卡片A耗时、卡片B耗时、卡片C耗时、SIE正确数、正确数递减率、卡片A耗时/正确数、卡片B耗时/正确数、卡片C耗时/正确数均与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呈负相关(P<0.05),卡片B、C正确数与之呈正相关(P<0.05);SIE耗时与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卡片C耗时、SIE正确数、正确数递减率、卡片C耗时/正确数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PSCI的灵敏度分别为87.7%、76.2%、76.2%、76.9%,特异度分别为56.8%、77.3%、77.3%、72.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5.89 s、1.5、3.02%、2.36;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95%CI(0.663,0.836)〕、0.802〔95%CI(0.730,0.874)〕、0.796〔95%CI(0.721,0.872)〕、0.796〔95%CI(0.718,0.874)〕,且均P<0.01;约登指数分别为0.445、0.535、0.535、0.496。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PSCI发生率较高,PSCI患者执行功能较差,多数Stroop色词测验指标与MoCA各认知域评分存在相关性。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利用Stroop色词测验诊断PSC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早期快速识别PSCI患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脑卒中后继发昼间嗜睡的影响因素与治疗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文熠,陈光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2): 1570-15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57
摘要622)   HTML3)    PDF(pc) (1025KB)(406)    收藏
昼间嗜睡(ED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障碍,近年来因其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联系而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EDS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且会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认知功能,对脑卒中康复和预后有重要影响,但在临床上相较于其他脑卒中并发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故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脑卒中后继发EDS的影响因素与治疗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利于临床医生、患者和家属深入全面地了解、妥善应对ED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广东省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兴兰, 黄奕敏, 王芬, 秦凤银, 张绮珊, 韩郭茵, 赖锦佳, 谭益冰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3): 1612-1617,16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49
摘要622)   HTML17)    PDF(pc) (2366KB)(384)    收藏
背景

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社会、患者家庭及个人带来沉重负担。尽管国家大力推进卒中防治工作,然而我国卒中院前延迟现状仍不容乐观。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一定程度上能预测患者卒中院前延迟的可能性,但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少见报道。

目的

调查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7—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三下乡"服务点接受义诊服务的居民700例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量表调查广东省居民的基本特征、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45份(92.1%)。645例调查对象中,312例(48.4%)对卒中一无所知,262例(40.6%)听说过"中风120"口诀。广东省社区居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得分为(71.3±18.7)分,其症状警觉维度得分高于常模,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维度、症状归因维度、习惯反应样式维度、急救系统使用维度的得分及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总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与伴侣同住、"中风120"口诀知晓情况、开放性人格得分、情绪稳定性人格得分、社会支持得分和消极应对得分是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广东省居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较差,对卒中症状认知不足,社区应加强"中风120"的宣教力度,针对居民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多元化卒中教育模式,以有效提高居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降低卒中诊治延迟发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的相关因素研究
朱明锦,眭淑彦,罗方,李波,曹玉林,张永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6): 732-7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11
摘要594)      PDF(pc) (1105KB)(533)    收藏
背景 认知障碍和失眠障碍均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两者常以共病形式出现且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卒中发生后,患者的激素水平及脑血流会发生改变,这可能与卒中并发症存在相关性。目的 分析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伴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2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卒中患者55例,将PSCI伴失眠患者作为观察组(n=40),卒中后不伴有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者作为对照组(n=15)。记录两组一般资料,相关临床量表评分,血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促肾上腺激素(ACTH)、皮质醇(CORT)〕、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序列(ASL)测定患者脑血流量(CBF),对两组感兴趣区(RO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Barthel指数低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SH、FT3、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CTH、COR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侧额叶CBF值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与年龄、NIHSS评分、血清NSE水平呈负相关(rs=-0.321,P=0.043;rs=-0.478,P=0.002;rs=-0.433,P=0.005),与Barthel指数、右顶叶、左顶叶、右侧额叶、左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左侧枕叶、右侧丘脑CBF值呈正相关(rs=0.486,P=0.001;rs=0.639,P=0.003;rs=0.285,P=0.003;rs=0.723,P<0.001;rs=0.530,P=0.020;rs=688,P=0.001;rs=0.705,P=0.009;rs=0.582,P=0.009;rs=0.576,P=0.010);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与HAMD评分、HAMA评分、血清CORT水平、右侧枕叶CBF值呈正相关(rs=0.603,P<0.001;rs=0.591,P<0.001;rs=0.635,P<0.001;rs=0.593,P=0.007)。结论 PSCI伴失眠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较高,HPA轴相对亢进,血清NSE水平偏高,相关性分析提示PSCI伴失眠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与血清CORT水平、HAMD及HAMA评分、右侧枕叶CBF值呈正相关;认知功能与年龄、NIHSS评分、血清NSE水平呈负相关,与Barthel指数和大部分脑区CBF值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现状及共病模式分析:基于河南省三甲医院数据
胡倩倩, 周统, 刘志辉, 潘晔, 王留义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2): 201-2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9
摘要590)   HTML18)    PDF(pc) (1759KB)(209)    收藏
背景 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且这种共病状态对患者的健康生活水平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有关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现状及共病模式的研究尚少。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现状,并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共病之间的关联性,为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的管理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2022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5岁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慢性病患病情况,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缺血性脑卒中的共病情况,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中老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共病模式。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685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90.0%(1 516/1 685)患者至少共患1种慢性病;13.6%(230/1 685)共患2种慢性病,26.9%(454/1 685)共患3种慢性病,49.4%(832/1 685)共患4种及以上慢性病。共患病中患病率高的慢性病为高血压1 047例(62.1%)、血脂异常755例(44.8%)。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与男性相比,女性共病患病率较高(χ2=14.516,P<0.05);随着年龄增加,共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48.889,P<0.001);随着受教育程度升高,共病患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0.890,P<0.001)。聚类分析得出4种共病模式,分别为心血管代谢模式(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发作和糖尿病)、以肝-肺-胃肠道-泌尿疾病为特征模式(慢性肺部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精神-退行性疾病模式(神经或精神问题、关节炎或风湿病、与记忆相关的疾病)、癌症。结论 河南省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中共病患病率较高,其共病模式包括心血管代谢模式、以肝-肺-胃肠道-泌尿疾病为特征模式、精神-退行性疾病模式、癌症,其中心血管代谢模式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较大,应加强对其筛查与预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五音调神法”治疗轻中度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和血清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研究
刘丽,丁懿,王健,李建飞,张天钰,李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0): 3882-38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25
摘要589)   HTML6)    PDF(pc) (1594KB)(375)    收藏
背景 “五音调神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较好,但尚缺乏针对肝郁脾虚型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目的 探讨“五音调神法”治疗轻中度肝郁脾虚型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和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和门诊收治的轻中度肝郁脾虚型PSD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五音调神”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分、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肠道菌群数量、血清5-HT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HAMD-17评分、GSRS评分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少于对照组,血清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五音调神法”能够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可在有效减轻轻中度肝郁脾虚型PSD患者抑郁程度与胃肠道症状的同时调节肠道菌群、血清5-HT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张振香,任娟娟,林蓓蕾,平智广,王文娜,郭云飞,栾文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2): 2860-28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07
摘要581)   HTML15)    PDF(pc) (1538KB)(339)    收藏
背景 既往研究发现,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问题突出,健康行为及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有证据提示心理健康因素与健康行为改变关系密切,但针对该人群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行为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健康行为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2020年7—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60岁脑卒中住院患者265例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MHL)、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HBS-SP)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65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问卷回收率93.2%。不同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老年脑卒中患者MH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病程脑卒中患者HBS-SP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总分为(10.27±5.04)分,健康行为总分为(62.68±8.58)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呈中度正相关(rs=0.525,P<0.01)。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行为均有待提高,心理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水平呈正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加强关注,制定个性化护理路径方案,可融入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积极信念培养强化、健康资源创新宣传、健康行为监测管理等,以心理健康促进健康行为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汤爱洁, 戴秀娟, 胡鑫淼, 汪夏云, 吴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4): 3049-30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08
摘要580)   HTML13)    PDF(pc) (3821KB)(176)    收藏
背景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明确指出,需在卒中后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以最终确定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生,但关于PSCI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存在争议,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为PSCI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7篇文献,包含8 677例患者,其中PSCI患者4 322例,非PSCI患者4 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95%CI(1.06,1.14),P<0.000 01〕、受教育程度〔OR=0.82,95%CI(0.78,0.85),P<0.000 01〕、高血压〔OR=2.69,95%CI(1.90,3.81),P<0.000 01〕、糖尿病〔OR=1.95,95%CI(1.58,2.39),P<0.000 01〕、心房颤动〔OR=2.92,95%CI(1.92,4.45),P<0.000 01〕、卒中史〔OR=2.68,95%CI(1.95,3.68),P<0.000 01〕、Fazakas评分〔OR=1.86,95%CI(1.57,2.21),P<0.000 01〕、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44,95%CI(1.17,1.77),P=0.000 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08,95%CI(1.02,1.14),P=0.006〕、饮酒〔OR=2.85,95%CI(2.00,4.04),P<0.000 01〕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论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史、Fazaka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以减少PSCI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