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心力衰竭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2022年美国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郭艺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7): 2051-20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88
摘要1944)   HTML87)    PDF(pc) (1774KB)(1106)    收藏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联合颁布了2022年美国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该指南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对心力衰竭的预防、分期、分型、药物治疗以及器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其内容丰富,遵循证据,注重实践,可操作性好,对于我国临床实践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本文针对临床医生最为关心的心力衰竭分期、分型与药物治疗的更新要点进行介绍和简要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究竟该如何认识?
阮征, 黄建玉, 姜文才, 陈梅香, 秦长瑜, 徐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5): 522-5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16
摘要978)   HTML23)    PDF(pc) (1229KB)(350)    收藏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最终主战场,其危害巨大,可诱发各类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正式将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定义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40%~49%的心力衰竭,旨在细化心力衰竭的分类,加强临床工作者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的重视,促进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目前关于HFmrEF的病理生理学、治疗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治疗等方面分别阐述HFmrEF患者的特点,发现HFmrEF更像是介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过渡型,而不是一种独特的表型。4种心力衰竭领域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SGC)、心脏肌球蛋白激动剂(OM)〕以及房间隔分流器均在HFmrEF患者的治疗中展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关于HFmrEF的临床研究,如LVEF本身变化趋势的HFmrEF亚组研究,以加深临床医生对于HFmrEF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四种营养评估方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比较研究
黄华华, 田涛, 张冬梅, 刘红, 李旭波, 马文元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4): 3029-30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7
摘要964)   HTML10)    PDF(pc) (2499KB)(421)    收藏
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状态,患者多存在食欲不振、腹泻、腹胀、便秘等营养及代谢问题,营养及代谢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其预后,目前对于营养评估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的研究较少,且尚无公认的有效评估方法。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营养指标,同时比较其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老年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预后情况进行分组:按照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住院死亡组43例与住院存活组156例,按照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1年死亡组51例与1年存活组148例,按照半年内是否再入院分为半年再入院组69例与非半年再入院组130例。通过查阅病历、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体质指数(BMI)、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2002)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不同营养评估方法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其评估价值。

结果

住院死亡组与住院存活组年龄、ALB、GNRI、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死亡组与1年存活组年龄、身高、ALB、GNRI、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再入院组与非半年再入院组BMI、ALB、GNRI、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NRS2002评分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年龄、ALB、NRS2002评分是患者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NRS2002评分是患者半年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ALB、NRS2002评分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AUC分别为0.76〔95%CI(0.68,0.84),P<0.001〕、0.80〔95%CI(0.73,0.86),P<0.001〕;ALB、NRS2002评分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死亡的AUC分别为0.75〔95%CI(0.67,0.82),P<0.001〕、0.82〔95%CI(0.76,0.88),P<0.001〕;NRS2002评分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半年再入院的AUC为0.73〔95%CI(0.65,0.80),P<0.001〕。

结论

NRS2002评分在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1年死亡、半年再入院的发生风险时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首选方法,与BMI、血清ALB水平、GNRI相比更具优越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两种常用剂量托伐普坦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高燕, 梁堃, 栾明亚, 张舰心, 徐宁, 刘娜娜, 张晓苹, 尚葛础, 刘科卫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2): 233-2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79
摘要920)   HTML19)    PDF(pc) (2345KB)(365)    收藏
背景

托伐普坦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应用广泛,但不同剂量的托伐普坦对老年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7.5 mg/d和15.0 mg/d两种常用剂量的托伐普坦对高龄老年CHF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保健病房采用托伐普坦药物治疗CHF的高龄(年龄≥80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托伐普坦应用剂量分为7.5 mg/d组和15.0 mg/d组。以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出现或至随访结束为随访终点。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全因死亡与心血管死亡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两种剂量托伐普坦对老年CHF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高龄老年CHF患者212例,随访374.5(155.5,940.5)d,随访期间共124例(58.5%)患者发生全因死亡,54例(25.5%)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显示,托伐普坦15.0 mg/d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托伐普坦7.5 mg/d组(P=0.004 3,P=0.001 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慢性肾脏病(CKD)、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利尿剂、白蛋白(ALB)、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后,与7.5 mg/d组相比,15.0 mg/d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03倍〔HR=2.03,95%CI(1.34,2.99)〕和1.51倍〔HR=2.51,95%CI(1.40,4.50)〕。对eGFR、年龄、ALB、NT-proBNP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托伐普坦15.0 mg/d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仍增加。

结论

在高龄(年龄≥80岁)老年CHF患者中,托伐普坦15.0 mg/d组比托伐普坦7.5 mg/d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推荐使用7.5 mg/d托伐普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苏康康, 王岩, 王立立, 陈淑霞, 谷剑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5): 568-5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50
摘要859)   HTML11)    PDF(pc) (550KB)(504)    收藏
背景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常被用来对心力衰竭(HF)进行分型,但部分HF患者经治疗后射血分数会发生改善,因此产生了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HFimpEF)这一概念。然而目前HFimpEF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欧美国家,我国关于此类人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鲜有报道。

目的

分析我国HFimpEF患者临床特点、预后及预后的预测因素。

方法

纳入于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从电子病历中获取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和基线临床信息,根据基线及复查时的LVEF分为射血分数保留(HFpEF)组、射血分数中间值(HFmrEF)组、射血分数降低(HFrEF)组、射血分数改善(HFimpEF)组。自最后一次复查超声心动图开始,通过电子病历、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及全因再住院,随访时间截至2021-06-01。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VEF改善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全因死亡和全因住院的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全因死亡和全因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530例,HFpEF组245例(占46.2%),HFmrEF组55例(占10.4%),HFrEF组133例(占25.1%),HFimpEF组97例(占18.3%)。HFimpEF组死亡率低于HFpEF组(P=0.014)和HFrEF组(P<0.001)。HFimpEF组再住院率低于HFpEF组(P=0.011)和HFmrEF组(P=0.001)。基线时收缩压较高〔OR=1.036,95%CI(1.019,1.053),P<0.00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37 mm〔OR=0.245,95%CI(0.118,0.507),P<0.001〕、应用β-受体阻滞剂〔OR=2.868,95%CI(1.304,6.305),P=0.009〕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OR=2.691,95%CI(1.316,5.503),P=0.007〕是LVEF改善的影响因素。HFrEF、年龄较大、合并心脏瓣膜病、慢性肾脏病、贫血、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口服抗凝药是C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HFpEF、HFmrEF、慢性肾脏病是CHF患者全因再入院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合并心脏瓣膜病〔HR=6.499,95%CI(1.504,28.089),P=0.012〕、贫血〔HR=4.884,95%CI(1.242,19.208),P=0.023〕是HFimpEF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

结论

HFimpEF是一组独立的HF表型,此类患者临床表现较轻、心室重构程度较小、预后较好,收缩压较高、LVESD≤37 mm、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LVEF改善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合并心脏瓣膜疾病、贫血是HFimpEF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杨慧锋, 牛伟华, 施月仙, 张丽娟, 杨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3): 1642-16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53
摘要848)   HTML42)    PDF(pc) (3769KB)(202)    收藏
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常合并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且CHF合并CI者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及早识别影响CHF患者发生CI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有研究者对CHF患者发生CI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不同研究的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目的

系统评价CHF患者发生CI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1年8月,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Psych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有关CHF患者发生CI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量表对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后,对影响CHF患者发生CI的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调查样本量合计6 324例,其中CHF合并CI者1 753例。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14项研究共发现5种保护因素,22种危险因素;性别和收缩压水平对CHF患者发生CI的影响尚无定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OR=0.45,95%CI(0.30,0.70)〕、年龄〔OR=1.17,95%CI(1.10,1.24)〕、糖尿病〔OR=2.17,95%CI(1.17,4.01)〕、贫血〔OR=3.03,95%CI(1.80,5.10)〕、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1,95%CI(0.88,0.94)〕是CHF患者发生CI的影响因素。

结论

受教育程度高是CHF患者CI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增长、糖尿病、贫血、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是CHF患者C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陈莹, 郑辉, 何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3): 335-3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76
摘要836)   HTML30)    PDF(pc) (1849KB)(166)    收藏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60岁的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逐年增加,营养状况与老年患者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但有关老年HF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2019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西区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HFpEFⅡ~Ⅳ级合并冠心病患者379例,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患者出院1年内因HF再入院和HF全因死亡情况。以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将患者分为无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0~1分,n=42)、低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2~4分,n=181)、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5~12分,n=156),比较三组间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和1年内HF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ONUT评分、GNRI、PNI对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和1年内HF全因死亡的预后价值。

结果

三组年龄、高龄患者比例、性别、体质指数(BMI)、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尿素氮、肌酐、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型脑钠肽(BNP)、1年内HF全因死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营养不良风险组、低营养不良风险组年龄、高龄患者比例、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陈旧性心肌梗死、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NP、1年内HF全因死亡均低于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CONUT评分、GNRI和PNI是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及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NUT评分〔OR=1.567,95%CI(1.302,1.885),P<0.05〕是患者1年内HF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CONUT评分、GNRI、PNI预测患者1年内HF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95%CI(0.714,0.845)〕、0.695〔95%CI(0.604,0.786)〕、0.722〔95%CI(0.643,0.8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5分,89分,41分;灵敏度分别为0.723、0.532、0.723;特异度分别为0.722、0.833、0.654。

结论

CONUT评分可作为合并冠心病的老年HFpEF患者死亡风险评估的首选营养评估工具,未来营养干预可能成为降低死亡率的治疗靶点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TeamSTEPPS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用药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何芳, 王富兰, 谢莉玲, 凌舒娅, 肖明朝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0): 3768-37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14
摘要763)   HTML25)    PDF(pc) (2122KB)(316)    收藏
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周期长且依赖于药物治疗,院外用药风险重重,加强临床表现和医疗安全的团队策略与工具包(TeamSTEPPS)是在循证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患者安全工具,目前罕有研究将TeamSTEPPS应用于CHF患者院外用药管理中。

目的

探讨TeamSTEPPS在CHF患者院外用药安全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CHF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分为干预组(n=62)和对照组(n=61)。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管理,干预组采取基于TeamSTEPPS的用药管理。在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服药差错调查表评估患者服药差错情况;在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服药知信行量表评估患者服药知信行情况;在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心功能、呼吸困难、水肿症状进行评估;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收集患者再入院和全因死亡情况。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采用中文版安全态度量表(SAQ)对医务人员进行安全态度评分。

结果

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未关注处方、漏服、时间差错、剂量差错、无医嘱服药、擅自停药程度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医务人员干预后6个月团队协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度及压力认知方面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间对两组患者用药知识得分、用药信念得分、用药行为得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呼吸困难、水肿程度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两组患者用药知识得分、用药信念得分、用药行为得分、呼吸困难、水肿程度主效应显著(P<0.05);组间对两组患者用药知识得分、用药信念得分、用药行为得分、水肿程度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出院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用药知识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干预组患者用药信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用药行为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用药知识、用药信念得分均高于出院前(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照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用药行为得分均低于出院前(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用药知识得分均高于出院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用药知识得分均低于出院后1个月(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用药行为得分均低于出院后1个月(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呼吸困难得分低于出院前(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水肿程度得分均低于出院前及对照组(P<0.05)。

结论

TeamSTEPPS应用于CHF患者院外用药管理可提高CHF患者院外用药安全性,改善患者症状,提升医务人员团队安全文化意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健康合作者量表汉化及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研究
王晓楠, 江莹, 康晓凤, 季诗明, 张健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4): 497-5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19
摘要734)   HTML72)    PDF(pc) (1004KB)(391)    收藏
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慢性疾病。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健康合作者量表(PIH)是由澳大利亚Flinder大学研制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量表,主要用于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

目的

汉化PIH并检验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严谨测评工具。

方法

采用Brislin回译模式对PIH进行汉化,经专家小组评议及预试验调适条目,形成中文版PIH。2010年4—6月、2011年4—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4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PIH、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天花板效应"检验、"地板效应"检验及相关分析法进行项目分析,采用专家评定法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采用KMO检验、Bartlett's球形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单因素分析检验量表的已知族群效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量表信度。

结果

项目分析结果显示,仅条目3"遵医嘱服药的能力"存在"天花板效应",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24~0.761(P<0.001)。中文版PIH的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66,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00~1.000。中文版PIH得分与MLHFQ得分呈正相关(rs=0.200,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72,Bartlett's球形检验χ2=1 139.142,P<0.001,表明数据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根>1.000的标准可提取3个公因子〔知识(7个条目)、应对(3个条目)、依从性(2个条目)〕,3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514%,各条目在所属公因子上的载荷值为0.571~0.86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初始模型拟合指标不理想。根据指标提示添加误差变量e1和e2、e6和e7间的协方差相关关系后,修正模型各拟合指标处于可接受范围〔卡方自由度比(χ2/df)=2.393,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85 1,比较拟合指数(CFI)=0.968,基准化拟合指数(NFI)=0.953,非基准化拟合指数(NNFI)=0.963,拟合优度指数(GFI)=0.905,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854,相对拟合指数(RFI)=0.932,增值拟合指数(IFI)=0.966〕。已知族群效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来源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IH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文版PIH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0,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4(知识)、0.807(应对)、0.511(依从性)。

结论

中文版PIH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普适性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测评工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安东, 李树仁, 罗飞, 郝潇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1): 2680-26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67
摘要716)   HTML31)    PDF(pc) (2338KB)(394)    收藏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即SGLT2抑制剂,最初是作为降糖药而开发的,现已被证明其可降低伴/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力衰竭住院(HFH)和心血管死亡风险。EMPEROR-Preserved实验研究评估了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其临床效果可进一步扩大到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中。虽然SGLT2抑制剂使降低心力衰竭发病率和预防心力衰竭恶化进入到新时代,但仍应继续寻找SGLT2抑制剂改善症状的关键机制,以保护患者免受心力衰竭致命进展的影响。本文就HFmrEF患者应用SGLT2抑制剂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HFmrEF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的多中心研究
胡华超, 陈娴雅, 谢思媛, 夏圳, 肖骅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5): 541-5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49
摘要710)   HTML12)    PDF(pc) (1452KB)(266)    收藏
背景

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病率高,且易导致脑卒中,同时与心力衰竭互为因果。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治疗策略发生了变化,目前关于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调查较多,但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多中心调查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调查重庆地区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方法

纳入重庆市21家医院出院日期在2018年的4 011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从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心房颤动类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栓塞史、出血史、心脏彩超结果、心力衰竭类型以及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栓药物、节律/心室率控制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强心药等〕。计算纳入患者入院时的脑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和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确定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按年龄不同分为<65岁组、65~75岁组、>75岁组,按医院等级分为二级医院组、三级医院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是否为瓣膜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类型、NYHA分级、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终点事件(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类型、用药方案之间的差异。

结果

临床特点方面,4 011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74.0±10.6)岁,2 279例(56.8%)为女性,合并基础疾病前三位主要为冠心病2 610例(65.1%)、高血压2 047例(51.0%)和糖尿病700例(17.5%);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3 346例(83.4%),持续性心房颤动2 243例(55.9%),心功能分级为Ⅲ级、Ⅳ级患者3 059例(76.3%),发生栓塞事件患者531例(13.2%),发生出血事件患者176例(4.4%);心脏彩超结果方面,平均LAD为(44.12±9.21)mm,平均LVIDd为(48.45±10.06)mm,平均LVEF为(54.23±11.94)%;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2 656例(66.2%);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3.9±1.5)分,纳入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589,P<0.001),平均HAS-BLED评分为(1.7±1.0)分;血栓栓塞高危患者3 641例(90.8%),出血风险高危患者723例(18.0%)。治疗现状方面,患者总体抗凝率为47.1%,其中以华法林抗凝治疗为主(37.8%),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抗凝率仅为9.3%;抗血小板率为44.6%,其中以单抗血小板为主(13.2%);<65岁组、65~75岁组和>75组的抗凝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χ2 趋势=136.502,P<0.001),但抗血小板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χ2 趋势=135.730,P<0.001),并且二级医院总体抗凝率以及华法林和NOAC的使用率低于三级医院(P<0.001);3 162例(78.8%)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心室率控制,其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占总患者的61.6%,地高辛为17.6%,ACEI/ARB类药物总使用率为59.7%。

结论

重庆市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女性占比较高,HFpEF是心房颤动的主要类型,NYHA分级以Ⅲ级、Ⅳ级为主,大部分为血栓栓塞高危患者,而出血风险高危患者不足1/4,各年龄段、各级医院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仍不理想,改善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与指南推荐差距较大,各级医院医师应需进一步提高认识,规范诊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王天园, 王彦博, 冯硕, 胡晶, 张会娜, 王宏, 李博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2): 236-2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402
摘要630)   HTML10)    PDF(pc) (1914KB)(239)    收藏
背景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抗冠状动脉硬化、抗心力衰竭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关键,目前关于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综合评价分析较少。

目的

系统评价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等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06-07。筛选出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分组,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疗法为试验组,常规、西医疗法为对照组。主要结局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一氧化碳(CO)、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次要结局指标: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1 0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改善心功能指标LVEF〔MD=-8.63,95%CI(-12.33,-4.93),P<0.05〕、LVEDD〔MD=5.71,95%CI(4.82,6.61),P<0.05〕、LAEDD〔MD=6.62,95%CI(5.36,7.88),P<0.05〕、LVESD〔MD=3.15,95%CI(1.84,4.46),P<0.05〕、CO〔MD=-0.44,95%CI(-0.62,-0.25),P<0.05〕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改善NT-proBNP效果优于对照组〔SMD=2.87,95%CI(1.77,3.97),P<0.05〕。试验组改善内皮功能指标ET-1〔MD=28.32,95%CI(23.95,32.68),P<0.05〕、NO〔MD=-16.74,95%CI(-20.13,-13.35),P<0.05〕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5,95%CI(1.18,1.32),P<0.05〕。

结论

试验组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能改善心功能、心力衰竭标志物、内皮功能指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现有临床研究数量较少,质量偏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临床治疗进展
刘先玲, 洪牮, 王凯, 钱丽君, 孙燕, 马文杰, 李钟鸣, 许迪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3): 4196-42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15
摘要592)   HTML16)    PDF(pc) (2782KB)(256)    收藏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心力衰竭(HF)的一种常见类型,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不同,以往将针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治疗方法应用于HFpEF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以致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抑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抑郁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伤、自杀行为。随着对HFpEF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抑郁已成为HFpEF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且两者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目前有关HFpEF合并抑郁的研究表明,部分药物可改善此类患者短期症状及临床预后。本文通过总结、归纳HFpEF合并抑郁的共病机制、研究现况及相关治疗的最新进展,发现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他汀类药物在治疗HF及精神心理领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及其预后,还具有抗抑郁的效果,能为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微小RNA-423-5p的调控作用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陈瑞敏, 刘放, 谈红, 韩淑芳, 陈英剑, 苏丛丛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4): 1733-17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40
摘要573)   HTML11)    PDF(pc) (1519KB)(220)    收藏
背景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数量庞大,达格列净作为新型降糖药物,目前已被指南推荐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明确。目的 研究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微小RNA-423-5p(miRNA-423-5p)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04-01至2021-11-30就诊于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的T2DM合并CHF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达格列净组(n=25)和对照组(n=25),达格列净组给予达格列净10 mg/d,对照组给予其他降糖药物,余治疗原则相同,治疗6个月。另纳入同一时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为健康人群组(n=25)。通过数字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血压水平、体质指数(BMI)、血脂、血糖、肌酐(Cr)、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合并用药情况,并留取血液标本进行miRNA-423-5p的检测。治疗4周进行门诊随访,收集患者心功能指标及miRNA-423-5p的结果。治疗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收集患者心功能指标、血压水平、ALT、AST、C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miRNA-423-5p表达水平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干预6个月达格列净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干预6个月LVEDD较同组干预前降低,LVEF、SV、LVFS较同组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4周达格列净组NT-proBNP、miRNA-423-5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T-proBNP、miRNA-423-5p水平较同组干预前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4周血浆miRNA-423-5p表达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s=0.609,P<0.05),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406,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改善T2DM合并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BNP及LVEDD,提高LVEF、SV、LVFS,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浆miRNA-423-5p表达水平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刘蔚,尉然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 253-2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03
摘要566)      PDF(pc) (1353KB)(626)    收藏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约占心力衰竭总数的50%,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及致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结合HFpEF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权威指南/共识的推荐,分析和介绍了HFpEF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以期对我国基层医生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同时,本文提出目前在该领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HFpEF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临床试验结果呈阴性等,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为HFpEF患者提供治疗依据,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慢性心力衰竭与抑郁症共同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杨荣军, 史钰芳, 王庆海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5): 625-6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34
摘要566)   HTML16)    PDF(pc) (984KB)(444)    收藏

慢性心力衰竭(CHF)和抑郁症的共病率为10%~79%,二者的发病机制均涉及免疫炎症系统激活、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失调等方面,而其机制的调节亦是双向的、复杂的。现有的诊疗指南及临床实践中尚缺乏对二者同时有效的药物,但有近期报道部分药物如沙库巴曲缬沙坦、新型抗抑郁药、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肠道菌群调节剂等对二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将对二者的共同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CHF和抑郁症共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丁立群,刘超,范洁,张进,张曦,高田,刘锐,郭嘉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7): 832-8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07
摘要556)      PDF(pc) (1073KB)(252)    收藏
背景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约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的50%,其死亡率与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相差无几。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没有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目的 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否能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6-09-01至2018-04-30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满足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患者入组后在已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 mg,持续4周(有5例患者在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1周内有不能耐受的头疼,故退出该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及4周随访期结束时行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观察指标:峰值氧耗量(Peak VO2)、无氧阈氧耗量(VO2AT)、最大运动功率及最大运动时间〕、6 min步行试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WHFQ)评估、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和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NYHA分级、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比(E/e')、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Peak VO2、VO2AT、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6 min步行距离、MLWHFQ评分及NT-proBNP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日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30 mg未能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石芳娥,朱继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5): 526-5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05
摘要545)      PDF(pc) (1125KB)(527)    收藏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既往研究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心力衰竭分为两种类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而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指南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心力衰竭分为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及HFpEF。本文通过对HFrEF、HFmrEF及HFpEF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预后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发现HFmrEF可能是HFrEF及HFpEF的中间和过渡型。目前在HFmrEF诊疗策略的多个方面仍有待进一步验证,比如更积极地抗心肌缺血治疗及射血分数动态监测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价值;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合并症的筛查协助认识HFmrEF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价值;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 HFmrEF 病理生理学改变的诊断价值;C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cFGF23)和冠状窦神经肽Y(NPY)水平在HFmrEF中的风险预测和临床转归上的作用价值。更深入地探索与研究会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HFmrEF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的理解,利于制定更有效的诊疗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综合管理
王宇成,陈治伟,陈瑞珍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2): 4049-40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8
摘要532)   HTML5)    PDF(pc) (1447KB)(155)    收藏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常作为指南对心力衰竭分类的依据。随着心力衰竭诊疗技术的进展,更多心力衰竭患者出现LVEF的改善。2021年多国心力衰竭学会联合报告,对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HFimpEF)作了统一名称和定义,但目前仍缺乏权威指南讨论HFimpEF的诊疗。故本文将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对HFimpEF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讨论HFimpEF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朱明娜,张丽华,蒋友旭,马晓英,熊海燕,栗媛,朱丽娜,黄鑫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0): 2568-25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29
摘要500)   HTML5)    PDF(pc) (1334KB)(187)    收藏
背景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心室重构所引起的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是不仅与动脉硬化有关,还与左心室重构有着密切联系的临床常见指标。但目前有关AASI与HFpEF的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AASI在高血压伴HFpEF患者中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AASI与心功能及心室结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入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伴有HFpEF分为HFpEF组112例、非HFpEF组98例,HFpEF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亚组(Ⅰ~Ⅱ级)63例、B亚组(Ⅲ~Ⅳ级)49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舒张压(SBP)和收缩压(DBP)、心率(HR)及服药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利尿剂〕,并于入院后空腹采血送检获得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酸(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房内径(LA),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AAS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AASI与心功能及心室结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FpEF组患者年龄、Scr、BUN、利尿剂服用比例、NT-proBNP、LVMI、LVDd、AASI均高于非HFpEF组,而LVEF低于非HFpEF组(P<0.05)。A亚组NT-proBNP、LVDd、LVMI、AASI低于B亚组,LVEF高于B亚组(P<0.05)。高血压伴HFpEF患者的AASI与NT-proBNP(r=0.434,P<0.001)、LVDd(r=0.470,P<0.001)、LVMI(r=0.417,P<0.001)呈正相关,与LVEF(r=-0.410,P<0.001)呈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伴HFpEF患者的AASI较高,且与心功能变化及心室重构程度相关,可能与HFpEF的发生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最新证据
高曼,白文楼,成思瑶,齐晓勇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3): 2967-29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87
摘要494)   HTML4)    PDF(pc) (1412KB)(188)    收藏
心力衰竭作为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发病率约占所有心力衰竭的50%,但其临床诊断率低,合并症多,住院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在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方面效果显著,已被作为指南的Ⅰ类推荐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在HFpEF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就ARNI在HFpEF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最新证据进行综述,阐述了ARNI在HFpEF患者中改善心、肾功能和逆转心室重构方面的优势,以期为HFpEF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温阳利水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王梦玺,曹培华,吴晨洁,陈晓虎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9): 3734-37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01
摘要479)   HTML3)    PDF(pc) (3180KB)(160)    收藏
背景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药物,但部分长期应用利尿剂的患者对利尿剂的敏感性逐渐减低,导致利尿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临床中将这种现象称为利尿剂抵抗。利尿剂抵抗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存在独立相关性,目前西医对此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采用温阳利水法治疗此类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的 系统评价温阳利水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月。筛选出应用温阳利水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24 h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次要结局指标: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临床症状有效率,心功能改善率。安全性指标:血钾,肌酐。采用Cochrane Handbook评价标准和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4篇,9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24 h尿量〔MD=499.41,95%CI(287.26,711.55),P<0.000 01〕、LVEF〔MD=5.25,95%CI(3.28,7.22),P<0.000 01〕、临床症状有效率〔RR=1.26,95%CI(1.16,1.37),P<0.000 01〕、心功能改善率〔RR=1.25,95%CI(1.14,1.38),P<0.000 01〕、血钾〔MD=0.19,95%CI(0.14,0.24),P<0.000 01〕高于对照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MD=-594.14,95%CI(-796.95,-391.33),P<0.000 01〕。对LVEF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样本量大于80或小于80,观察组LVEF均高于对照组〔MD=2.04,95%CI(0.64,3.44),P=0.004〕、〔MD=6.61,95%CI(5.17,8.04),P<0.000 01〕。结论 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用温阳利水中药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我国心力衰竭住院诊疗中B型利钠肽检测在医院水平的应用分析研究
柴琳,白雪珂,苏萌,田蕾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5): 553-5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48
摘要460)      PDF(pc) (1084KB)(274)    收藏
背景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B型利钠肽作为心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被国内外指南一致作为Ⅰ类推荐。然而,我国B型利钠肽检测在心衰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情况未见报道。目的 研究分析2015年我国心衰住院诊疗中在医院水平应用B型利钠肽检测的可及性和检测率。方法 2015年“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回顾性病历登记研究”(简称China PEACE心衰回顾性病历登记研究)采用分层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第一阶段,将全国按经济区域划分为5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研究的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从每家协作医院抽取2015年出院诊断为心衰的住院患者病历。收集协作医院的基本信息,提取心衰患者住院病历信息,分析医院水平B型利钠肽检测的可及性和检测率,规定B型利钠肽检测率≥60%为B型利钠肽医院应用及格。结果 最终纳入188家医院共计15 163份心衰病历。2015年B型利钠肽检测的整体可及性为85.1%(160/188),各经济地域医院的B型利钠肽检测的整体可及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独立心内科〔OR=6.40,95%CI(1.78,23.05)〕、医院床位数>300张〔OR=4.45,95%CI(1.24,15.95)〕是医院水平B型利钠肽检测可及性的影响因素(P<0.05),同时B型利钠肽在西部农村地区的检测可及性低于东部城市地区〔OR=0.37,95%CI(0.14,0.96),P<0.05〕。159家研究的可及医院中B型利钠肽的整体检测率为63.5%(40.0%,82.3%)。各经济地域医院的B型利钠肽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1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独立心内科〔OR=4.91,95%CI(1.53,15.77)〕是B型利钠肽医院应用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15年B型利钠肽检测在全国医院水平已基本普及,但就有检测能力的医院而言,在心衰住院患者临床诊疗的检测率有待提高。因此,需要继续推广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特别重视对西部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研究
任莉霞,贾旭,王志浩,张薇,钟明,马骁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4): 1769-17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74
摘要459)   HTML6)    PDF(pc) (1041KB)(447)    收藏
背景 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治疗转归受多种因素影响。既往研究多集中在省市级医院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面,而涉及基层医院心力衰竭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8年7月入住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3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治疗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320例)和恶化组(19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诱发因素、病史、诊断、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生化检查、用药情况、治疗转归等信息,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治疗转归情况的因素。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情况将患者分为≤100 mm Hg组(41例)、100 mm Hg<收缩压<130 mm Hg组(132例)、≥130 mm Hg组(166例),并比较3组CHF患者的临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恶化组中肺部感染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水平、谷氨酰胺转移酶水平、尿素氮水平、NT-proBNP水平、多巴酚丁胺的应用比例高于好转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清蛋白水平、血钠水平、血氯水平、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比例、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例低于好转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OR=0.977,95%CI(0.972,0.981),P<0.001〕、肺部感染情况〔OR=4.799,95%CI(1.156,19.919),P=0.03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OR=1.003,95%CI(1.000,1.006),P=0.039〕、清蛋白水平〔OR=0.910,95%CI(0.891,0.928),P<0.001〕、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OR=0.202,95%CI(0.046,0.898),P=0.036〕、螺内酯应用情况〔OR=0.125,95%CI(0.066,0.235),P<0.001〕、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OR=0.307,95%CI(0.121,0.779),P=0.013〕、多巴酚丁胺应用情况〔OR=9.173,95%CI(1.351,62.272),P=0.023〕是CHF患者临床治疗转归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100 mm Hg组中恶化7例(17.1%)、好转34例(82.9%),100 mm Hg<收缩压<130 mm Hg组中恶化5例(3.8%)、好转127例(96.2%),≥130 mm Hg组中恶化7例(4.2%)、好转159例(95.8%)。3组CHF患者临床治疗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9,P=0.015);其中≤100 mm Hg组CHF患者临床治疗恶化比例高于100 mm Hg<收缩压<130 mm Hg组、≥130 mm Hg组(χ2=6.619、6.700,P=0.010、0.010)。结论 基层医院CHF临床治疗转归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发肺部感染、入院时收缩压≤100 mm Hg、低清蛋白水平、肝功能受损、应用多巴酚丁胺均可导致CHF临床治疗转归不良,而应用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和他汀类药物是CHF临床治疗转归的保护性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苯乙酰谷氨酰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张振东, 蔡斌, 王宏伟, 乔增勇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9): 3665-36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66
摘要443)   HTML6)    PDF(pc) (1310KB)(170)    收藏
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末期阶段,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产物紊乱可导致细菌移位、释放介质、炎性反应等,进而加重CHF病情。

目的

分析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在CHF患者中的变化,探讨肠道微生物在心力衰竭中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58例为CHF组,另选取具有相同CHF危险因素但没有CHF临床症状表现及既往病史的患者46例为Control组。绘制脑钠肽(BNP)和PAGln诊断CH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进行分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两组标本血浆中的PAGln水平。

结果

CHF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NP、PAGln均高于Control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Control组(P<0.05)。BNP和PAGln水平诊断CHF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5、0.913。Venn图表明,CHF组特有OTUs数目少于Control组。α多样性分析表明,CHF组Chao1指数低于Control组(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组的肠道菌群总体结构存在差异。属水平上,CHF组埃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相对丰度高于Control组(P<0.05),单胞菌属(Solimonas)和多尔菌属(Dorea)相对丰度低于Control组(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华杆菌科(Solimonadaceae)、SolimonasDorea、伯克菌科(Burkholderiaceae)在Control组中升高(P<0.05),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埃希菌属(Escherichia)、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Klebsiella、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另枝菌属(Alistipes)、Parabacteroides、盲肠坦纳菌科(Tannerellaceae)在CHF组升高(P<0.05)。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BNP、PAGln、LVEDD、LVESD与CHF组菌群显著相关,其中BNP对群落变化影响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Escherichia-Shigella与BNP和PAGln呈正相关(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与BNP呈负相关(P<0.05);Romboutsia、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内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与BNP和PAGln呈负相关(P<0.05)。

结论

CHF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与具有相同合并疾病但没有CHF临床症状表现及既往病史的患者明显不同,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肠道致病菌丰度明显升高,这可能导致CHF患者体内PAGln水平上升,参与CHF的发生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吸烟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研究
王琦,林珍,周艳辉,马添翼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 161-1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95
摘要428)      PDF(pc) (1132KB)(454)    收藏
背景 吸烟是发生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证实吸烟是HFpEF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然而,在HFpEF患者中,吸烟与心力衰竭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检验。目的 探讨吸烟与HFpEF患者心力衰竭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2018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全科医学科诊断的HFpEF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既往病史、药物治疗数据等信息。根据吸烟状况分为目前吸烟、既往吸烟和从未吸烟三组,并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检验分析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未校准的累积发病率、生存概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同吸烟状况患者发生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死亡和心源性死亡风险。结果 最终入组1 717例HFpEF患者,年龄58~87岁,平均年龄(72.2±10.3)岁,目前吸烟116例(6.7%)、既往吸烟872例(50.8%)、从未吸烟729例(42.5%)。中位随访时间为2.9年,387例(22.5%)患者出现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374例(21.8%)死亡,218例(12.7%)心源性死亡。不同吸烟状况HFpEF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未校准的累积发病率、生存概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3、0.04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吸烟是HFpEF患者发生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HR=1.680,95%CI(1.083,2.606)〕、死亡〔HR=1.820,95%CI(1.195,2.773)〕、心源性死亡〔HR=1.850,95%CI(1.092,3.133)〕的影响因素(P<0.005)。结论 目前吸烟与HFpEF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戒烟策略可能有助于降低HFpEF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服用托伐普坦治疗引起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刘静,李家富,邹立力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 151-1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10
摘要423)      PDF(pc) (1126KB)(660)    收藏
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住院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对于传统利尿剂,托伐普坦对电解质平衡影响较小,进而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亦有血浆渗透压升高的风险。目的 探讨服用托伐普坦治疗引起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需服用托伐普坦治疗的CHF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均根据病情服用托伐普坦治疗,自规范化治疗即日起进行为期1年的门诊随访,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服用托伐普坦治疗的CH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83例患者参与随访,失访6例,余77例患者完成随访。依据有无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25例和预后良好52例。服用托伐普坦治疗的CHF患者2个月生存率为93.8%,4个月生存率为84.2%,6个月生存率为77.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肌钙蛋白T(cTnT)〔RR=1.373,95%CI(1.005,1.876)〕、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RR=1.463,95%CI(1.036,2.06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RR=1.051,95%CI(1.015,1.166)〕、血浆渗透压〔RR=1.638,95%CI(1.206,2.224)〕为服用托伐普坦治疗的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TnT、LVEF、NT-proBNP、血浆渗透压预测服用托伐普坦治疗的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67、0.80、0.83。NT-proBNP联合血浆渗透压预测服用托伐普坦治疗的CHF患者预后的AUC为0.87,高于NT-proBNP(Z=2.706,P=0.048)及血浆渗透压(Z=3.124,P=0.032)的AUC。结论 cTnT、LVEF、NT-proBNP、血浆渗透压为服用托伐普坦治疗的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NT-proBNP联合血浆渗透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慢性心力衰竭“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及开展现状研究
戴慧敏,卜军,张芳,朱敏,唐岚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7): 779-7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91
摘要422)      PDF(pc) (1031KB)(311)    收藏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为例,建立慢性心衰“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的“仁济-潍坊”慢性心衰专病工作室为载体,从心功能分级、体质量监测改变、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三方面共同制定慢性心衰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转诊流程,同时实现药品和实验室检查的同质化,本文主要介绍其开展模式和初步实施效果。通过“全科-专科”共同管理,一方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适当下沉,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便于简单有效识别疾病严重程度;另一方面设立专职助理员规范患者体质量监测和连续性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从而有助于形成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地高辛治疗脓毒症致心肌顿抑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许春奇1,2*,尚亚东2,程仁力2,尤家聪1,王为强1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17): 2131-213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7.018
摘要421)      PDF(pc) (686KB)(338)    收藏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地高辛治疗脓毒症致心肌顿抑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急诊科和全科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致心肌顿抑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环磷腺苷葡胺180 mg+胰岛素4 U,静脉滴注;地高辛0.125 mg,口服,1次/d。对照组加用地高辛0.125 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抽静脉血和/或动脉血查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床旁彩超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cTn-I、BNP、CRP、Lac、PCT水平、APACHEⅡ评分、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Tn-I、BNP、CRP、Lac、PCT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8%(13/29)与51.7%(15/29),χ2=0.276,P=0.599〕;两组2周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5%(10/29)与10.3%(3/29),χ2=4.858,P=0.028〕。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地高辛治疗脓毒症致心肌顿抑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及全身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射血分数与低剂量螺内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康锐,陈珂,谢秀乐,徐杰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 281-2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38
摘要414)      PDF(pc) (1249KB)(467)    收藏
背景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一类多系统参与的高度异质性疾病,其症状较轻,但其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且传统药物效果不佳,目前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螺内酯常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保钾利尿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在抗心室重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能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目的 探究射血分数与低剂量螺内酯治疗HFpEF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HFpEF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二科住院的HFpEF患者187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根据患者LVEF将其分为LVEF 45%~49%组(36例)、LVEF 50%~54%组(42例)、LVEF 55%~59%组(49例)、LVEF≥60%组(60例)。研究开始后,患者在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服用25 mg螺内酯治疗1周,如果患者未发生高钾血症,继续以25 mg、1次/d的剂量给药,维持180 d。停药后3个月检测患者疗效。对患者进行为期30个月的随访,统计各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心力衰竭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全因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2016年12月时LVEF 50%~54%组有1例患者因工作原因失访,2017年6月时LVEF≥60%组有1例患者因无效联系失访。LVEF 50%~54%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小于LVEF 45%~49%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利尿剂使用率大于LVEF 45%~49%组(P<0.05);LVEF 55%~59%组女性所占比例、年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利尿剂使用率大于LVEF 45%~49%组,舒张压、心肌梗死发生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使用率小于LVEF 45%~49%组(P<0.05);LVEF 55%~59%组女性所占比例、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大于LVEF 50%~54%组,舒张压、心肌梗死发生率、ACEI/ARB使用率、利尿剂使用率小于LVEF 50%~54%组(P<0.05);LVEF≥60%组女性所占比例、年龄、BMI、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大于LVEF 45%~49%组、LVEF 50%~54%组,舒张压、心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年内心力衰竭住院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ACEI/ARB使用率小于LVEF 45%~49%组、LVEF 50%~54%组(P<0.05);LVEF≥60%组利尿剂使用率大于LVEF 45%~49%组(P<0.05);LVEF≥60%组女性所占比例、年龄、糖尿病发生率大于LVEF 55%~59%组,心率、1年内心力衰竭住院发生率、ACEI/ARB使用率小于LVEF 55%~59%组(P<0.05)。LVEF 45%~49%组疗效优于LVEF 55%~59%组、LVEF≥60%组(P<0.05)。疗效随着LVEF的增大而变差(χ2趋势=9.049,P=0.003)。LVEF与疗效呈负相关(rs=-0.222,P=0.002)。LVEF 55%~59%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大于LVEF 45%~49%组、LVEF 50%~54%组(P<0.05);LVEF≥60%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大于LVEF 45%~49%组、LVEF 50%~54%组、LVEF 55%~59%组(P<0.05)。LVEF 55%~59%组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大于LVEF 45%~49%组、LVEF 50%~54%组(P<0.05);LVEF≥60%组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大于LVEF 45%~49%组、LVEF 50%~54%组、LVEF 55%~59%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LVEF、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是HFpEF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LVEF、年龄、eGFR、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HFpEF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VEF较低(≤54%)的HFpEF患者服用低剂量螺内酯的疗效更佳,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治疗率更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2019年欧洲心力衰竭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诊断》解读
许顶立,张昊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1): 1327-13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55
摘要408)      PDF(pc) (1399KB)(413)    收藏
目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占心力衰竭患者50%以上,并且缺乏有效改善预后的药物疗法。2019年欧洲心力衰竭协会(HF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制定了新的专家共识——4步HFA-PEFF诊断算法,包括第一步“初始评估”,第二步“基于超声心动图和脑钠肽”,第三步“功能评估”,第四步“病因诊断”。本文在对4步诊断法详细介绍的同时,也对HFpEF的合并症以及心力衰竭的社区管理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糖原蛋白125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汪雅婷,姚杰,管世鹤,程诚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3): 2962-29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94
摘要401)   HTML1)    PDF(pc) (1433KB)(490)    收藏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临床上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一般患者发生AMI极易导致心肌受损从而导致急性心力衰竭(AHF)的发生,早期诊断AMI患者发生AHF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AHF的主要诊断依据为脑钠肽(BNP),但影响BNP的相关因素较多,且达到有诊断意义的值时AHF已经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情况,故需要更为准确的诊断方式在AMI发生早期对AHF进行预测。目的 探讨糖原蛋白125(CA-125)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预测老年AMI患者发生AHF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44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CA-125和BDNF水平,根据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后1周内是否发生AHF分为心力衰竭组(42例)和对照组(10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发生A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125联合BDNF对老年AMI患者AHF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力衰竭组患者肌钙蛋白(cTnI)、BNP、CA-125、BDNF高于对照组,病变支数多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OR=1.015,95%CI (1.003,1.026)〕、CA-125〔OR=23.228,95%CI(4.095,131.748)〕、BDNF〔OR=1.455,95%CI(1.148,1.845)〕水平升高是导致AMI患者发生A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A-125联合BDNF预测AMI患者发生AHF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CA-125和BDNF单独预测(P<0.05),其诊断AHF的灵敏度为78.57%,特异度为89.22%。结论 通过监测血清CA-125和BDNF水平能够有效预测老年AMI患者发生AHF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韩坤元,郑扬,朱材忠,周晓莉,林儒峥,谢屏东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8): 2266-22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35
摘要399)      PDF(pc) (1105KB)(498)    收藏
背景 血清前白蛋白是营养和炎性状态的标志物,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低与冠心病预后不良有关。然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预后价值尚未确定。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内AHF患者长期预后之间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7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的AHF患者186例,入院后24 h内检测其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再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2月。根据血清前白蛋白参考值,将患者分为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119例)和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全因死亡、复合终点(由AHF发作引起的全因死亡或再入院)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的生存曲线,分析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患者全因死亡、复合终点发生率高于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组(P<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前白蛋白≤14.0 mg/dl与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有关(P=0.002、<0.001)。结论 检测入院时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护环境下AHF患者的风险分层,且较低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能与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AHF患者的长期不良预后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预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研究
李文静,李树仁,孙明超,申泽雪,罗飞,郝潇,荀丽颖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3): 2955-29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41
摘要398)   HTML7)    PDF(pc) (1680KB)(640)    收藏
背景 目前客观营养状态评估工具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较少,且尚无公认的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方法。目的 利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价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93例,根据GNRI评估的营养状态分为有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1组(n=100)和无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2组(n=193)。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患者心率及血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04-25,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体质指数(BMI)、清蛋白分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GNRI对患者的生存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GNR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是509(253)d。GNRI〔ROC曲线下面积(AUC)=0.702,95%CI(0.633,0.772),最佳截断值为97.87〕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能力优于清蛋白〔AUC=0.657,95%CI(0.586,0.728),最佳截断值为35.65 g/L〕及BMI〔AUC=0.645,95%CI(0.572,0.718),最佳截断值为22.88 kg/m2〕。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GNRI 2组生存率高于GNRI 1组(P<0.001)。对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有可能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风险比(HR)=1.048,95%CI(1.026,1.071)〕、GNRI分组〔HR=3.283,95%CI(2.085,5.171)〕、糖尿病史〔HR=1.955,95%CI(1.245,3.071)〕、陈旧性脑梗死史〔HR=1.779,95%CI(1.131,2.80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HR=0.470,95%CI(0.300,0.763)〕、住院时间〔HR=1.036,95%CI(1.018,1.054)〕、舒张压〔HR=0.984,95%CI(0.969,0.999)〕、NYHA分级〔HR=1.546,95%CI(1.066,2.240)〕、血红蛋白〔HR=0.987,95%CI(0.979,0.995)〕、肌酐〔HR=1.003,95%CI(1.001,1.005)〕、肾小球滤过率(GFR)〔HR=0.985,95%CI(0.975,0.99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30,95%CI(1.006,1.054)〕、GNRI分组〔HR=2.821,95%CI(1.727,4.616)〕、糖尿病史〔HR=2.031,95%CI(1.261,3.273)〕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营养不良是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GNRI评估营养状态有助于预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且其预测价值优于清蛋白、BMI。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益心泰有效组分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兔心肌组织CaN、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
李雅,魏佳明,李玉莹,郭志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2): 4086-40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6
摘要396)   HTML2)    PDF(pc) (2070KB)(152)    收藏
背景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益心泰具有较好的抗心力衰竭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 探讨益心泰有效组分(ECYXT)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兔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肌浆网钙泵(SERCA2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采用阿霉素耳缘静脉注射+丙基硫氧嘧啶混悬液灌胃复制兔心力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模型兔分为心力衰竭模型组(17只)、ECYXT低剂量组(17只)、ECYXT中剂量组(17只)、ECYXT高剂量组(17只)和氯沙坦钾组(16只),另设正常对照组(20只)。ECYXT各剂量组分别予以浓度2.1 g/kg、4.2 g/kg、8.4 g/kg的ECYXT进行灌胃处理,氯沙坦钾组予以2.75 mg/kg氯沙坦钾悬液进行灌胃处理,心力衰竭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予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6组灌胃量均为每次10 ml/kg,1次/d,连续4周。比较各组兔心肌组织形态学,血清心钠肽(ANP)、脑钠肽(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E峰与A峰的比值(E/A比值)等心功能情况,心肌细胞[Ca2+]i浓度,心肌组织CaN、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模型组心肌细胞出现水肿、坏死,胞核皱缩,间质变宽,少许炎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部分断裂。ECYXT各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均较心力衰竭模型组有所减轻,以ECYXT中剂量组、ECYXT高剂量组、氯沙坦钾组较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模型组血清ANP、BNP水平升高(P<0.01),LVEF、LVFS、E/A比值降低(P<0.01),心肌细胞[Ca2+]i浓度及心肌组织CaN mR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心肌组织SERCA2a mR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心力衰竭模型组比较,ECYXT各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血清ANP、BNP水平降低(P<0.01),LVEF、LVFS和E/A比值升高(P<0.01),心肌细胞[Ca2+]i浓度及心肌组织CaN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心肌组织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ECYXT低剂量组比较,ECYXT中剂量组、ECYXT高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血清ANP、BNP水平降低(P<0.01),LVEF、LVFS和E/A比值升高(P<0.01),心肌细胞[Ca2+]i浓度及心肌组织CaN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心肌组织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ECYXT高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与ECYXT中剂量组比较,心肌组织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YXT高剂量组与氯沙坦钾组比较,以上各指标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YXT可提高心肌组织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心肌细胞[Ca2+]i浓度,抑制心肌组织CaN mRNA及蛋白表达,提高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研究
马艳艳, 任付先, 王宇, 高登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0): 3791-37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98
摘要393)   HTML21)    PDF(pc) (862KB)(113)    收藏
背景

心力衰竭(HF)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是心血管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探寻最佳的风险评估方法是目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是HF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多种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HF转归的重要方法,探究简便易行、综合性能最佳的炎性预测指标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MLR)对HF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9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住院的HF患者583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住院死亡分为生存组(n=564)与死亡组(n=1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合并症、HF原发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HF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确定NMLR与HF患者住院死亡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NMLR对HF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NMLR水平患者的生存曲线。

结果

死亡组入院时NMLR〔8.36(3.15,9.55)〕高于生存组〔5.00(3.23,8.72)〕(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LR是HF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HR=1.003,95%CI(1.001,1.005),P<0.05〕。NMLR预测HF患者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52,0.757)〕,最佳截断值为7.93。RCS显示NMLR与HF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呈非线性正相关(P<0.05)。NMLR≥7.93者的住院生存率低于NMLR<7.93者(χ2=111.843,P<0.001)。

结论

入院时NMLR升高可能是HF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肺功能异常特征研究
陈浩然,麦妙美,李格丽,欧阳瑞萍,何洁华,米荟颍,招秋航,郑庚凤,陈珏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4): 447-4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57
摘要384)      PDF(pc) (1046KB)(235)    收藏
背景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门诊最常见的心力衰竭(心衰)形式,但该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药物治疗不能改善预后。因为气短是HFpEF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主诉,笔者假设由于HFpEF直接效应和/或共存的其他危险因素,这些患者肺功能常常异常。目的 探讨HFpEF患者肺功能异常发生率、类型及严重程度。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广东同江医院心内科门诊初诊为HFpEF的患者138例,进行用力肺量计检查、静态肺容量和肺弥散量测定,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30例(94.2%)患者存在至少1项肺功能异常,80.8%(105/130)的肺功能异常患者未诊断、未治疗。81例(58.7%)用力肺量计检查异常,轻、中、重度分别为23.2%(32/138)、26.8%(37/138)、8.7%(12/138);115例(83.3%)肺弥散量异常,轻、中、重度分别为47.8%(66/138)、29.0%(40/138)、6.5%(9/138);84例(60.9%)有动脉低血氧,轻、中、重度分别为34.8%(48/138)、21.0%(29/138)、5.1%(7/138)。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级患者的肺量计检查异常发生率、肺弥散量异常发生率高于NYHA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结论 HFpEF患者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用力肺量计检查异常、肺弥散量异常及动脉低血氧常见,应加以关注;临床医生对此的更好理解,或许有助于改善患者管理和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中国西南地区心力衰竭发病情况回顾性研究分析
马里兰,杨瑛,陈章荣,吴新华,陈安琪,刘宏,刘权仪,杨伟,张健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4): 1678-16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25
摘要382)      PDF(pc) (1076KB)(330)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5年病死率达半数以上,是心血管领域尚未攻克的“堡垒”,防治心力衰竭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对其防治有深远意义。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地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为本地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0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力衰竭入院的3 674例患者,剔除资料不全、缺失或错误的病例,共3 516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病因分布、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BNP)、电解质、甲状腺素水平、贫血、总胆红素、尿酸水平等临床特征。结果 3 516例患者中心功能Ⅱ级893例(25.40%),Ⅲ级1 465例(41.67%),Ⅳ级1 158例(32.93%);病因中以冠心病1 142例(32.45%),高血压684例(19.45%),心肌病457例(13.00%)为主;3 516例患者中777例无心脏彩超结果,2 739例患者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733例(26.76%),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335例(12.23%),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1 671例(61.01%)。心功能越差,HFrEF、HFmrEF发病率越高,HFpEF发病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越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越大,BNP水平越高(P<0.05)。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6.21%(481/2 967),高钾血症发生率为1.38%(41/2 967)。心功能越差,低钾血症发病率越高(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Ⅳ级患者血钠水平低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P<0.05)。3 516例患者中677例患者无血钙数据,2 839例患者中低钙血症发病率为66.43%(1 886/2 839),高钙血症发病率为2.40%(68/2 839)。心功能越差,血钙水平越低(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发病率升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下降(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贫血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贫血发病率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1)。心功能越差,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越高,总胆红素水平越高(P<0.05)。心功能越差,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越高,尿酸水平越高(P<0.05)。结论 西南地区心力衰竭患者以年轻老年人为主,冠心病为主要病因,以HFpEF为主。血钾、钠、钙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关,ESS、贫血、高胆红素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与心功能分级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心力衰竭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5年全因死亡的关系研究
罗发新,叶自亮,朱继金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34): 4213-42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32
摘要377)      PDF(pc) (1036KB)(453)    收藏
背景 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且国内外关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5年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成年症状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4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电话随访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全因死亡情况。根据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分为4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为55.3%(231/4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尿素、肌酐、胱抑素C、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心功能分级、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而体质量高、三酰甘油水平高、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女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发生风险低于男性(P<0.05)。在校正了多种混杂因素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仍然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越高,风险越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琦琦,孙颖,邢云利,张艳阳,罗智,王玉波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1): 1354-13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11
摘要377)   HTML3)    PDF(pc) (1073KB)(195)    收藏
背景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衰弱患病率高,衰弱会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早期识别衰弱,及早进行干预可能会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合并衰弱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因各种病因于2017年4月—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年龄≥65岁的HFpEF患者95例,均处于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患者的衰弱状况并分组,分数<3分为非衰弱组(包括衰弱前期和无衰弱)(n=64),分数≥3分为衰弱组(n=31)。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吸烟史(>20支/年即认为有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卒中、外周血管疾病)以及多重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铁、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右心室内径、E/A〕,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估营养风险,同时服用5种及以上药物者定义为多重用药,采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公式计算患者的共病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HFp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衰弱组年龄、多重用药比例、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高于非衰弱组,ADL评分、IADL评分、清蛋白水平低于非衰弱组,左心房内径大于非衰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多重用药是老年HFp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HFpEF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为32.6%,年龄、多重用药是老年HFp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