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3): 2819-28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04
摘要3090)   HTML308)    PDF(pc) (3778KB)(1281)    收藏

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随着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的增加,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未见较为全面的T2DM合并CKD患者的临床多重用药安全指南。本共识旨在针对T2DM合并CKD患者临床多重用药安全问题,为中国的临床药师与患者提供相关指导意见,并汇总用法用量、相关药学特点、特殊人群用药等信息,服务于临床医护人员规范化用药需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治疗2型糖尿病新靶点药物研究新进展
张鹏翔, 曾霖, 孟璐, 黄倩, 王高祥, 刘德亮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551-25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15
摘要2026)   HTML73)    PDF(pc) (2535KB)(1316)    收藏

目前的2型糖尿病(T2DM)临床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噻唑烷二酮类、磺酰脲类、双胍类及胰岛素等传统降糖药物的降糖机制与安全性存在差异。近年来各种关于治疗T2DM的新靶点药物层出不穷,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多重肠促胰岛素激动剂、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等新靶点药物通过不同机制逐渐满足临床个性化的治疗要求。本文对当前T2DM新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各类新靶点药物临床研究的优、劣势,以期为T2DM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及PR间期的影响研究
张东铭,崔婷婷,张锦,曹会芳,王莉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 280-2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31
摘要1702)      PDF(pc) (1065KB)(473)    收藏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相关并发症,代谢紊乱是其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PR间期延长是亚临床CVD的重要标志。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对T2DM患者代谢指标及PR间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A组和Li组,各40例。DA组患者口服达格列净片10 mg/d;Li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利格列汀5 mg/d;治疗周期为2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保持原有降压、调脂等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血尿酸(SUA)及PR间期,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A组、Li组最终各有3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SUA、PR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患者治疗后HbA1c低于Li组(P<0.05)。治疗后DA组患者体质量、HbA1c、FPG、TG、SUA低于同组治疗前,PR间期短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D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C、HDL-C、LDL-C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i组患者HbA1c、FPG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Li组患者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SUA、PR间期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结论 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均可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达格列净还能减轻T2DM患者的体质量,降低TG、SUA,缩短PR间期。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王莹, 周静威, 王珍, 杨迎霞, 王耀献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11-14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17
摘要1660)   HTML93)    PDF(pc) (1903KB)(1364)    收藏

糖尿病肾病(DKD)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公共卫生和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最近颁布的多项指南更新了有关DKD治疗与管理的建议,新型降糖药物为DK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医药干预DKD历史悠久,相关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增加,中医药干预DKD在缓解患者乏力、水肿、腰酸等症状,减少尿蛋白水平和保护肾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风险,改善疾病长期预后等方面的疗效逐渐被认可和重视。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有关DKD的治疗进展和优势进行总结及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缓解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委员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2): 4037-404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5
摘要1553)   HTML73)    PDF(pc) (1521KB)(1230)    收藏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一直被认为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代谢手术能够促进合并超重和肥胖的T2DM缓解,使患者在较长时间内免于使用降糖药物。T2DM缓解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患者依从健康生活方式的信心,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远期还可以延缓疾病进展速度,降低终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帮助我国临床医生规范开展在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中缓解T2DM相关的临床诊疗工作,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使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特制定《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不同剂量卡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陈玉英, 李晓冬, 汤云昭, 李代清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5): 1888-1896,190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73
摘要1511)   HTML43)    PDF(pc) (8320KB)(366)    收藏
背景

卡格列净(CANA)和二甲双胍(MET)均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但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的

评价CANA联合MET治疗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为T2DM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linical Trails.gov、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有关100 mg和/或300 mg的CANA联合MET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CANA联合MET组给予CANA联合MET,安慰剂对照组给予单用MET或者安慰剂联合MET/活性对照组给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ME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04-18,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经文献筛选、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篇RCTs,6 2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00 mg CANA联合MET组和300 mg CANA联合MET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水平均低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300 mg CANA联合MET组HbA1c、SBP均低于活性对照组,HOMA-β水平高于活性对照组(P<0.05)。100 mg CANA联合MET组和300 mg CANA联合MET组FPG、体质量、DBP、TG均低于活性对照组,LDL-C、HDL-C水平均高于活性对照组(P<0.05)。100 mg CANA联合MET组生殖系统感染(女性)发生率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300 mg CANA联合MET组生殖系统感染(女性)、渗透利尿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100 mg CANA联合MET组和300 mg CANA联合MET组生殖系统感染(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女性)、渗透利尿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活性对照组(P<0.05)。

结论

100 mg和300 mg CANA联合MET能有效降低T2DM患者HbA1c、FPG,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和TG水平,提高LDL-C、HDL-C水平。对于MET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可考虑与CANA联合使用,但要注意生殖系统的感染。后期仍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试验,以确认不同剂量的CANA联合MET的长期安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式改良DASH饮食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牟莉莎, 龚涛, 徐惠旎, 陈丹, 唐杰, 蔡舒文, 牟李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304-43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95
摘要1398)   HTML16)    PDF(pc) (2533KB)(609)    收藏
背景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糖尿病可以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并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二者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践行健康的膳食模式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明显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中式改良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ASH)饮食模式对改善社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健康状况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于2020年7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在重庆市四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61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中式改良DASH饮食干预,其中第1~2周为膳食指导阶段,第3~4周为集中供餐阶段,第5~8周为居家医养阶段。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24 h膳食回顾法评估受试对象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情况,并观察受试对象干预前后体成分(BMI、腰臀比)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以及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情况。

结果

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59例。与干预前相比,在膳食结构方面,干预后受试对象人均每日大豆及坚果、腌制品、油炸食品、盐摄入量减少,人均每日新鲜水果、鲜奶及其制品摄入量增加(P<0.05);营养素摄入情况方面,干预后受试对象人均每日脂肪、钠摄入量减少,人均每日膳食纤维、钙、钾、镁摄入量增加(P<0.05),且脂肪供能比例符合要求者增多(P<0.05);干预后受试对象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从干预第4周开始,受试人群随访时餐后2 h血糖控制率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达69.5%;除干预第2周外,干预期间受试人群随访时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达到67.8%。

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式改良DASH饮食干预,可帮助患者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而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梁珊珊, 周智华, 李成程, 陈慧靖, 周尚成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6): 2013-20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09
摘要1290)   HTML37)    PDF(pc) (1897KB)(678)    收藏
背景

中国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须耗费大量医疗资源。针对局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糖尿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疾病负担仍在加重。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发病情况,为评价和制定糖尿病相关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借鉴。

方法

于2022年8月,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描述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变化趋势。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

结果

2019年中国糖尿病粗发病率为265.45/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4.31/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63.12%、15.93%;粗死亡率为12.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9.44/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105.41%、2.61%。1990—2019年中国人群因糖尿病导致的YLL率由204.71/10万降至178.45/10万,YLD率由260.74/10万增至316.30/10万,DALY率由465.46/10万增至494.76/10万。2019年男性糖尿病DALY率相比于1990年增长21.08%,女性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6.68%;2019年YLL率、YLD率、DALY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标化发病率预计呈下降趋势,2030年男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11.45%,女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18.60%。

结论

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疾病负担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高,应关注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男性、中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应对该人群给予足够重视。虽然预测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在下降,但是患病人数仍在增加,因此不可放松防控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透明质酸寡糖通过影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
胡钟元, 张秀华, 李帅广, 邵华荣, 刘飞, 郭斌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6): 3281-32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17
摘要1221)   HTML14)    PDF(pc) (4399KB)(220)    收藏
背景

氧化应激水平过高、长期的炎症状态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创面愈合,目前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DCU)的药物有生物制剂、中药、干细胞疗法等,但由于其缺乏安全性、有效性的充足证据,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亟需发现新的药物。透明质酸寡糖(o-HA)具有抗氧化性和抗炎性,是治疗DCU的重要方法。

目的

观察o-HA对DCU创面愈合作用并探究其对氧化应激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实验时间为2021年4—12月,取6周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90只,留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其余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建模成功的60只糖尿病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糖尿病模型组(DM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阳性对照组(rhEGF组)、空白基质阴性对照组(matrix组)、低剂量o-HA治疗组(0.5% o-HA组)、中剂量o-HA治疗组(1% o-HA组)、高剂量o-HA治疗组(2% o-HA组)。所有小鼠利用全层皮肤切除环形夹板法建立创面模型,NC组和DM组小鼠创面不做任何处理,其他各组每日创面及创周常规消毒后,均匀涂抹各组相应药物于创面及创周,rhEGF组给药1次/d,0.5%、1%、2% o-HA组给药2次/d,连续给药14 d。治疗后第1、7、14天拍照记录DCU小鼠创面愈合情况,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给药14 d后小鼠创面肉芽组织形态变化、胶原纤维生成和新生血管,试剂盒检测给药14 d后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给药14 d后小鼠创面组织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给药第7天,rhEGF组、1% o-HA组创面愈合率高于DM组,0.5% o-HA组、2% o-HA组创面愈合率低于NC组、高于DM组;给药第14天,rhEGF组、0.5% o-HA组、1% o-HA组、2% o-HA组创面愈合率高于DM组(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o-HA软膏干预后创面肉芽组织、胶原纤维、新生血管密度明显增多。rhEGF组、0.5% o-HA组、1% o-HA组、2% o-HA组MDA水平低于DM组,SOD水平高于DM组;0.5% o-HA组、2% o-HA组MDA水平高于NC组(P<0.05)。rhEGF组、1% o-HA组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C组和DM组;0.5% o-HA组Nrf2、NQ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DM组,H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DM组;2% o-HA组H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DM组,NQ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DM组(P<0.05)。

结论

o-HA对DCU小鼠创面有潜在促愈合作用,以1% o-HA软膏愈合效果最好,可加速创面闭合、再上皮化,促进血管新生,影响Nrf2途径,加速创面愈合,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优势,在临床DCU创面修复方面极具潜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二甲双胍通过调控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发挥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研究
尚葛础, 王潇永, 高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291-22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39
摘要1218)   HTML17)    PDF(pc) (3382KB)(279)    收藏
背景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二甲双胍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于2021年7—10月将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二甲双胍组(M组)、二甲双胍+瑞舒伐他汀钙低剂量组(M+RL组)和二甲双胍+瑞舒伐他汀钙高剂量组(M+RH组),每组各10只。M组、M+RL组、M+RH组大鼠腹腔注射STZ,建立T2DM模型。各组药物灌胃:C组:10 mg·kg-1·d-1 0.9%氯化钠溶液;M组:二甲双胍(200 mg·kg-1·d-1);M+RL组:二甲双胍(200 mg·kg-1·d-1)混悬液+瑞舒伐他汀钙(0.42 mg·kg-1·d-1);M+RH组:二甲双胍(200 mg·kg-1·d-1)混悬液+瑞舒伐他汀钙(0.83 mg·kg-1·d-1)。干预6周后处死大鼠,并留取血液及肾脏组织标本。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高碘酸-无色品红(PAS)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损伤程度;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的表达情况;以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GLUT4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C组相比,M组、M+RL组、M+RH组大鼠肾小球结构均出现明显损伤,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M组、M+RL组、M+RH组大鼠肾脏组织GLUT4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C组,M组、M+RL组大鼠肾脏组织GLUT4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组,M+RL组、M+RH组大鼠肾脏组织GLUT4 mRNA、GLUT4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M组,M+RH组大鼠肾脏组织GLUT4 mRNA、GLUT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M+RL组(P<0.05)。

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二甲双胍可减轻T2DM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炎性细胞浸润,缓解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空泡变性及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增加GLUT4 mRNA与GLUT4蛋白表达,且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效果优于低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提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调控GLUT4 mRNA与蛋白的表达,实现对T2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其肾脏保护作用可随瑞舒伐他汀钙剂量增加而增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亚洲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贺婷, 袁丽, 杨小玲, 叶子溦, 李饶, 古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267-42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58
摘要1174)   HTML28)    PDF(pc) (3030KB)(575)    收藏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不断上升。2021年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中,有6个是亚洲国家。可靠的T2DM发病风险预测模型能够识别有患T2DM风险的个体,并可为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目的

系统分析、评价亚洲T2DM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T2DM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4月,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获取有关亚洲T2DM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04-01。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应用预测模型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模型的基本特征及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与适用性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共纳入31项亚洲T2DM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其中17项为前瞻性队列研究,14项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研究多采用Cox回归、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5项研究仅对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22项研究仅对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4项研究采用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2~0.92,包含预测因子数量为3~24个。纳入研究均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主要原因为对连续变量的处理不合理、对缺失数据的处理不合理、忽略了模型的过度拟合问题等。

结论

纳入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帮助医务人员早期识别T2DM发病高风险人群。未来,应对数据建模及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开发性能优良、偏倚风险低的预测模型,注重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和重新校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2022版《ADA/KDIGO共识报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要点解读
姚慧娟, 杨宇, 徐阿晶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2): 1415-14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15
摘要1136)   HTML39)    PDF(pc) (1252KB)(842)    收藏

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是肾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过早死亡的高危人群。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成立联合专家小组,根据ADA 2022年发布的糖尿病管理标准和KDIGO 2022年发布的《KDIGO临床实践指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中基于证据的CKD患者糖尿病管理建议进行整合,形成了2022版《ADA/KDIGO共识报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简称共识)。该共识不仅重新强调了已发布指南更新的CKD筛查和诊断、血糖监测、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目标和药物管理内容,还特别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上的药物治疗综合管理的重要性。该共识声明了7项核心建议,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提供了具体指导,为改善糖尿病合并CKD患者临床结局的管理提供了明确方向。本文对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简洁、实用的指导,改善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凤东, 张博强, 阎涵, 井丽, 于晓晨, 王丽, 刘云飞, 邢立莹, 田园梦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2): 175-1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23
摘要1121)   HTML81)    PDF(pc) (508KB)(436)    收藏
背景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复发、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现状,开展综合防控,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目的 了解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2018年,通过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6个县区28个行政村/社区≥40岁的9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分别为29.5%(289/980)、63.3%(183/289)、56.4%(163/289)和47.2%(77/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居住地为城市〔OR=1.818,95%CI(1.317,2.508),P<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OR=2.790,95%CI(1.922,4.050),P<0.001〕、高血压〔OR=1.813,95%CI(1.160,2.834),P=0.009〕、高三酰甘油〔OR=2.312,95%CI(1.631,3.277),P<0.001〕、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241,95%CI(1.300,3.865),P=0.004〕和超重或肥胖〔OR=1.562,95%CI(1.136,2.146),P=0.006〕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城市〔OR=1.865,95%CI(1.086,3.203),P=0.024〕、有糖尿病家族史〔OR=2.402,95%CI(1.306,4.416),P=0.005〕利于糖尿病的知晓,高总胆固醇〔OR=0.389,95%CI(0.215,0.705),P=0.002〕不利于糖尿病的知晓;年龄60~69岁〔OR=3.052,95%CI(1.523,6.115),P=0.002〕、居住地为城市〔OR=1.866,95%CI(1.104,3.155),P=0.020〕、有糖尿病家族史〔OR=2.303,95%CI(1.275,4.161),P=0.006〕利于糖尿病的治疗,高总胆固醇〔OR=0.387,95%CI(0.210,0.713),P=0.002〕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居住地为城市〔OR=1.916,95%CI(1.021,3.595),P=0.043〕利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结论 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仍处于较低水平。居住地、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有关,亟待开展相关综合防控。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
郑汝杰, 王越, 江耀辉, 张金盈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5): 542-5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24
摘要1113)   HTML21)    PDF(pc) (980KB)(325)    收藏
背景

新发心房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20%。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死亡风险和卒中风险显著增加。糖尿病是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在疾病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达格列净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其降糖效果确切,然而鲜有研究报道其对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64例,根据是否存在新发心房颤动将研究对象分为新发心房颤动组188例和无心房颤动组57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和实验室检验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新发心房颤动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糖化血红蛋白、左心房内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无心房颤动组,而收缩压、胰岛素比例、达格列净比例、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无心房颤动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达格列净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风险降低相关,达格列净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34%的新发心房颤动风险(OR=0.66,P=0.008)。

结论

达格列净的使用与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低风险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2022年美国运动医学会《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身体活动指南》解读及启示
胥祉涵, 王世强, 李丹, 王一杰, 王少堃, 郭凯林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5): 3083-30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53
摘要1108)   HTML46)    PDF(pc) (1730KB)(946)    收藏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相关指南的不断更新,T2DM患者的身体活动建议日趋完善,但在日常活动过程中仍有难点有待解决。2022年2月,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2010年《运动和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针对不同年龄段T2DM患者的身体活动、最佳活动时机、医疗干预与身体活动的有效性、身体活动和饮食注意事项等方面提供了新的临床指导建议。本文对2022年指南的主要内容及重点更新内容进行解读,并提出对我国临床工作者开展T2DM患者运动/身体活动干预的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体医融合背景下的糖尿病防治:美国经验及启示
高原, 寇现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5): 3089-30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22
摘要1107)   HTML59)    PDF(pc) (2034KB)(473)    收藏

体医融合推动了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蓬勃发展,但我国的体医融合起步较晚,目前尚存在诸多不足,探索适合我国的体医融合背景下的糖尿病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体医融合背景下糖尿病防治体系,对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介绍了美国糖尿病预防项目(DPP)的提出与实施过程,归纳了美国糖尿病防治中医疗保险福利体制、转诊合作创新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医疗和体育数据共享的体系构架,并结合我国的糖尿病防治开展现状和不足,给出了体医融合背景下我国开展糖尿病防治的建议,包括:加快DPP的发展,普及体医融合观念;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医疗保险条例的矛盾/冲突;推动体医融合模式创新,改善转诊服务的运行;填补复合型人才培养空缺,凸显人力资源竞争优势;搭建医疗和体育数据共享的"桥梁",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与管理效果的关系研究
刘美岑, 杨凌鹤, 陈新月, 刘远立, 尤莉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1): 43-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6
摘要1069)   HTML35)    PDF(pc) (1107KB)(798)    收藏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至今已开展10余年,是我国迄今为止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的最大范围的人群干预实践,了解这一人群干预实践的利用情况及其管理效果非常重要。

目的

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管理效果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方法

于2019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5个市10个区/县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的1 527例≥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获取其一般资料、国家基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健康管理效果。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自报的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0.34%(1 375/1 522),随时查看居民健康档案率为52.80%(725/1 373),规范血糖检测率为83.69%(1 262/1 508),规范随访率为90.18%(1 377/1 527),最近1次随访中入户随访和就诊时随访比例分别为29.24%(443/1 515)和61.06%(925/1 515)。管理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居家自测血糖率为53.57%(818/1 527),最近6个月规范服药率为89.26%(1 363/1 527),最近1次随访时血糖控制满意率为65.23%(996/1 527),总体服务满意度为95.15%(1 453/1 527)。在年龄≥65岁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中医药服务接受情况患者的过去1年自测血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过去1年随访次数患者的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随时查看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中医药服务接受情况、过去1年血糖检测次数及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的总体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35~64岁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随时查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接受中医药服务情况、过去1年血糖检测次数及过去1年随访次数的患者过去1年自测血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随时查看健康档案情况患者的血糖控制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和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的总体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影响了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社区的健康管理活动,其规范实施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和总体服务满意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及其衍生指数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葛旭红, 胡洁怡, 白云瑞, 王露, 冷松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2): 1456-14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37
摘要1044)   HTML59)    PDF(pc) (1571KB)(373)    收藏
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替代标志物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及其衍生指数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但现有研究以单独横断面研究或纵向研究居多,在我国东北地区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TyG及其衍生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指数(TyG-BMI)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TyG、TyG-BMI预测2型糖尿病的能力,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6 84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检基线资料。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随访期间209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期随访中未新发2型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者中,按照性别相同、年龄±2岁,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2匹配,选取418例设为对照组。依据基线资料计算TyG、TyG-BMI。采用Cox回归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TyG-BMI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水平TyG、TyG-BMI与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yG、TyG-BMI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BMI、腹围(A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yG、TyG-BMI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基线TyG四分位数Q1组:TyG<8.46,157例;Q2组:8.46≤TyG<8.83,157例;Q3组:8.83≤TyG<9.19,156例;Q4组:TyG≥9.19,157例。基线TyG-BMI四分位Q1组:TyG-BMI<205.15,157例;Q2组:205.15≤TyG-BMI<228.88,157例;Q3组:228.88≤TyG-BMI<279.44,251例;Q4组:TyG-BMI≥279.44,62例。基线TyG四分位数Q2组、Q3组、Q4组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度分别为Q1组的1.57倍[95%CI(0.92,2.70)]、2.07倍[95%CI(1.21,3.53)]、3.18倍[95%CI(1.76,5.75)](P趋势<0.001);基线TyG-BMI四分位数Q2组、Q3组、Q4组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度分别为Q1组的2.21倍[95%CI(1.25,3.94)]、2.92倍[95%CI(1.58,5.37)]、5.34倍[95%CI(2.39,11.95)](P趋势<0.001)。TyG、TyG-BMI连续变化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呈线性量效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剂量反应关系呈递增形状,当TyG、TyG-BMI分别高于8.838、229.364时,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逐渐升高。TyG、TyG-BMI预测2型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6[95%CI(0.658,0.732)]、0.725[95%CI(0.688,0.76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650、224.859。结论TyG、TyG-BMI的高水平状态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2型糖尿病呈线性量效关系,二者对2型糖尿病均具有预测价值。若综合考虑风险关联强度、AUC、筛查结果的临床影响等方面,TyG-BMI或许是较优的预测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关系研究
马艺琳, 柯蒋风, 王俊薇, 李连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457-24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89
摘要1040)   HTML27)    PDF(pc) (1753KB)(228)    收藏
背景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T2DM)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患者中肥胖和蛋白尿关系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肥胖和蛋白尿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连续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T2DM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是否肥胖将患者分为T2DM肥胖组〔体质指数(BMI)≥25 kg/m2〕和T2DM无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BMI将肥胖患者分为轻度肥胖亚组(25 kg/m2≤BMI<30 kg/m2)、中度肥胖亚组(30 kg/m2≤BMI<35 kg/m2)和重度肥胖亚组(BMI≥35 kg/m2)。蛋白尿诊断标准:24 h尿白蛋白定量≥30 mg/24 h。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肥胖与蛋白尿的关系。

结果

3 023例T2DM患者中,T2DM肥胖组1 414例,T2DM无肥胖组1 609例。1 414例肥胖患者中,轻度肥胖亚组1 196例、中度肥胖亚组206例和重度肥胖亚组12例。T2DM肥胖组患者中有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降压药用药史者所占比例,收缩压、舒张压、腰臀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肌酐(Scr)、空腹C肽、餐后2 hC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酸高于T2DM无肥胖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T2DM无肥胖组(P<0.05)。T2DM肥胖组患者24 h尿白蛋白定量为13.7(7.6,42.6)mg/24 h,高于T2DM无肥胖组患者的9.7(6.0,22.3)mg/24 h(P<0.05)。T2DM肥胖组患者蛋白尿发生率为30.0%(424/1 414),高于T2DM无肥胖组患者的20.2%(325/1 609)(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是T2DM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OR=1.266,95%CI(1.013,1.582),P<0.05〕。

结论

肥胖是T2DM患者发生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肥胖对降低T2DM发生蛋白尿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蒋媛, 蒋灵俊, 刘素珍, 李航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1): 70-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2
摘要1011)   HTML17)    PDF(pc) (1132KB)(460)    收藏
背景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根本原因。尽早规律、持续地监测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各类慢性并发症,是降低糖尿病不良后果的根本,也是社区糖尿病管理务必重视的内容。

目的

了解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状况,分析糖尿病患病及监测相关情况与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水平的关系。

方法

于2019年5—11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参与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的7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般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和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问卷(自我观测和专项筛查)的调查。

结果

785例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中,103例(13.1%)没有罹患任何慢性并发症,435例(55.4%)同时罹患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慢性并发症自我观测行为总均分为(2.58±0.86)分,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行为得分仅为(1.33±0.67)分;患者慢性并发症专项筛查行为总均分为(2.77±0.57)分,其中视网膜检查、周围神经病变检查、下肢血管病变检查行为得分分别为(1.88±0.99)、(1.46±0.84)、(1.47±0.84)分。614例(78.2%)患者在医生建议下进行专项筛查,主动定期筛查者仅有78例(9.9%);分别有139例(17.7%)和385例(49.0%)患者对自我观测异常和专项筛查结果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确诊时间、慢性并发症罹患情况、对自我观测异常情况的处理是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自我观测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糖尿病确诊时间、最近一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慢性并发症罹患情况、参加专项筛查的原因、对专项筛查结果的处理情况是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专项筛查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水平不高,且受患者糖尿病确诊时间、罹患慢性并发症情况、最近一次检测的HbA1c水平、参加专项筛查的原因及对监测结果的处理方式影响。在社区管理中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相关情况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患者主动、规律地对慢性并发症进行自我观测和专项筛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早诊断与早治疗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的开发及初步实践
罗丹, 徐晶晶, 王玉冰, 李明子, FORBES Angus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7): 3423-34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07
摘要1009)   HTML44)    PDF(pc) (1033KB)(465)    收藏
背景 我国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不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国内糖尿病教育主要面向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针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支持项目。目的 开发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并验证其在我国青少年1型糖尿病群体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20年1—5月,以心理韧性模型为切入点,通过文献分析和访谈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借鉴现有1型糖尿病结构化教育模式,开发心理韧性导向的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并通过专家会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采用门诊张贴海报和打电话的方式招募潜在参与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预试验,从招募应答率、真实性和可接受性3个方面评价课程可行性。结果 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终稿涵盖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个领域,12项认知领域目标、14项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及17项情感领域目标,共43项教学目标。课程采用小组式教学法,每组5~8名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6次课为1个课程周期。共招募8例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的可行性评价,其中6例患者完成了所有课程。患者表示该课程内容全面、贴近生活、氛围轻松,参与后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对疾病接受度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改善。结论 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内容系统可行性高,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王岗, 岳仁宋, 龚光明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5): 1857-18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88
摘要1001)   HTML14)    PDF(pc) (1431KB)(335)    收藏
背景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愈合后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尚缺乏系统的循证研究。

目的

探讨DFU愈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DFU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01-01至2019-02-01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首次诊断为DFU的患者作为源人群,按愈合后3年内是否复发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糖尿病相关信息、DFU相关信息,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DFU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DFU复发与危险因素数量和时间的关系。

结果

首次诊断为DFU的患者共256例,其中溃疡愈合210例,剔除12例失访、8例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190例DFU愈合患者。DFU愈合后3年内总复发率为45.3%(86/190)。86例DFU愈合后复发患者纳入病例组,104例未复发患者纳入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270,95%CI(1.335,8.005),P=0.010〕、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OR=2.691,95%CI(1.242,7.687),P=0.045〕、外周动脉基本(PAD)〔OR=2.241,95%CI(1.185,5.101),P=0.044〕、骨髓炎〔OR=3.256,95%CI(1.369,7.744),P=0.008〕、胼胝〔OR=2.068,95%CI(1.262,4.446),P=0.043〕、踝肱指数(ABI)<0.9〔OR=3.616,95%CI(1.436,9.102),P=0.006〕、足底部溃疡〔OR=2.192,95%CI(1.061,4.998),P=0.042〕、Wagner分级≥3级〔OR=5.522,95%CI(2.484,12.273),P<0.001〕是DFU复发的危险因素。病例组患者合并危险因素的个数集中在5~9个,而对照组中大部分患者合并2~5个危险因素。病例组第1年复发35例、第2年28例、第3年23例,累积复发率第1年18.4%(35/190)、第2年33.2%(63/190)、第3年45.3%(86/190)。

结论

DFU的复发率较高,可能与年龄>60岁、HbA1c>7.5%、PAD、骨髓炎、胼胝、ABI<0.9、足底部溃疡、Wagner分级≥3级等危险因素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研究
李永生, 张学良, 李丞, 封志炜, 王凯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6): 675-6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18
摘要992)   HTML25)    PDF(pc) (1530KB)(526)    收藏
背景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率高、危害性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DPN的危险因素,旨在建立并验证一种辅助临床预测DPN患者的可视化评价工具。

方法

收集2010—2019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 0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3∶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 =11 265)和验证组(n=3 755)。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资料。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由验证组评估DPN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的鉴别能力、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

结果

15 020例T2DM患者中,无DPN患者8 887例,DPN患者6 133例。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4,95%CI(1.031,1.03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OR=11.881,95%CI(10.756,13.135)〕、糖尿病病程〔OR=1.070,95%CI(1.061,1.078)〕、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237,95%CI(1.209,1.266)〕、高密度脂蛋白(HDL)〔OR=0.894,95%CI(0.877,0.901)〕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P<0.05)。利用上述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组中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DPN发生的AUC为0.858〔95%CI(0.851,0.865)〕,验证组中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DPN发生的AUC为0.852〔95%CI(0.840,0.86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05)。DCA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0.9,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DPN风险的净收益更高。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并验证一种高精度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变量包括年龄、DR、糖尿病病程、HbA1c、HDL),有助于提高DPN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和筛选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熊丹, 刘丽君, 贺佩祥, 彭韦霞, 彭可, 钟雅琴, 李菊香, 徐雪辉, 丁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6): 682-6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20
摘要986)   HTML17)    PDF(pc) (987KB)(440)    收藏
背景

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但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含量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同期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益阳市南县麻河口镇、南洲镇、乌嘴乡、茅草街镇非糖尿病者202例为对照,均于益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使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股骨颈、总髋骨密度;使用欧姆龙内脏脂肪检测仪测量皮下、内脏脂肪面积。采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问卷)评估未来10年主要部位及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若为糖尿病人群,不纳入糖尿病作为骨质疏松风险因素所得结果用FRAX1表示;纳入糖尿病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因素则将所得结果用FRAX2表示。

结果

2型糖尿病男性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高于非糖尿病男性,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大于非糖尿病男性,FRAX1(主要部位)低于非糖尿病男性(P<0.05)。2型糖尿病女性年龄、内脏脂肪面积大于非糖尿病女性,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女性,FRAX1(髋部)、FRAX2(主要部位)、FRAX2(髋部)高于非糖尿病女性(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后,2型糖尿病女性总髋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女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腰椎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体质量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与FRAX1(髋部)、FRAX2(髋部)呈正相关(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有较高的体质量、BMI及内脏脂肪面积。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较低,其未来10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较高。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及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且随着内脏脂肪面积增加绝经后女性未来10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于循证指南的糖尿病足敷料选择和应用建议
罗怡欣, 杨川, 刘兴州, 麦梨芳, 韦小翠, 蒋竹奕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2): 3990-39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89
摘要977)   HTML29)    PDF(pc) (2266KB)(424)    收藏
背景

创面处理是糖尿病足溃疡管理的重要内容,敷料是主要工具之一。目前对于糖尿病足的敷料选择并无对应的指南介绍,相关内容在各大综合指南中零散介绍,亟需综合。

目的

检索和查阅与糖尿病足管理相关的实践指南,提取其中与敷料选择或应用相关的条目进行证据综合,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糖尿病相关的指南网站和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1年11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公开发表的有关糖尿病足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指南中与敷料选取和应用相关的意见进行翻译、提取和证据综合。

结果

纳入2012—2020年发表的10篇指南总体质量较高,评价者间一致性较好。通过翻译和提取指南中与敷料选取和应用相关的意见,形成了糖尿病足敷料应用的推荐意见综合表。

结论

指南关于糖尿病足敷料选择原则的意见涉及创面特点、湿性愈合、保护周围皮肤、患者的偏好和成本等方面,其中创面特点是糖尿病足溃疡选择敷料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指南就此提出的推荐意见大多针对渗出液情况和有无感染,而对于基底组织类型尤其是合并坏疽的创面提出的推荐意见较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OTO模式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影响
王雪, 聂恒卓, 刘海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1): 74-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17
摘要959)   HTML26)    PDF(pc) (2001KB)(376)    收藏
背景

近年来,信息化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作为国内外常见的"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的OTO(online-to-offline)模式已由治疗向预防转移,且已被证明可为慢性病管理提供有效支撑。目前国内鲜有OTO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OTO模式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影响。

方法

于2020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从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转介至本市5家社区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干预组(n=55),对其进行为期12个月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干预,干预组给予OTO模式健康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6个月和12个月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文版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

结果

最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共105例,其中干预组53例,对照组52例。干预前两组患者FBG、2 h-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对FBG、2 h-PBG、HbA1c水平有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FBG、2 h-PBG、HbA1c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第6个月和12个月的FBG、2 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第6个月和12个月的FBG、2 h-PBG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第12个月的FBG、2 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第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第12个月的2 h-PBG水平低于干预第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第6个月和12个月FBG、2 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D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SD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OTO模式健康管理有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有利于实现对糖尿病的长期有效管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2010—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及早死概率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陈亦晨, 陈华, 孙良红, 曲晓滨, 李小攀, 陈涵一, 杨琛, 周弋, 徐望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6): 729-7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76
摘要934)   HTML20)    PDF(pc) (2787KB)(204)    收藏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糖尿病城乡分布的研究依然较少。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与早死概率现状的空间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区域内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5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库为基础,从中筛选2010—2020年报告的糖尿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浦东新区各街道、镇居民糖尿病死亡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年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浦东新区糖尿病死亡现状与变化趋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糖尿病死亡的空间分布图并分别开展趋势面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为37.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90/10万,早死概率为0.52%。2010—2020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粗死亡率=5.59%,Z=13.887,P=0.001;APC标化死亡率=2.06%,Z=4.547,P=0.001;APC早死概率=1.50%,Z=2.476,P=0.035)。趋势面分析结果显示,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由北向南逐步降低,早死概率在南北方向上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的APC由北向南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在东西方向上,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均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APC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均呈空间正相关(P粗死亡率<0.001,P标化死亡率<0.001,P早死概率=0.003)。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的高-高聚集区域为浦东新区西部,均包含6个街道与1个镇且存在部分地理重叠;标化死亡率低-低聚集区为浦东新区中部的川沙新镇与宣桥镇;浦东新区西部包含3个街道及2个镇的区域为早死概率的高-高聚集区。

结论

2010—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并呈上升趋势,浦东新区西部城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较高,中部城郊结合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上升速度较快,应引起关注。

该文的微信推文内容及相关研究报告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用药特点分析
陈晓敏, 张丽娜, 李友佳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0): 1271-12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36
摘要906)   HTML11)    PDF(pc) (1853KB)(322)    收藏
背景

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迅速增加。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将有助于降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目的

了解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药物上的(多重)用药特点及规律,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20-04-01至2022-03-3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40例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住院期间药品使用情况、出院用药方案,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患者出院后的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

结果

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出院诊断个数为(13.93±3.12)个,住院期间平均用药种数为(16.48±5.41)种,出院后平均长期用药种数为(8.21±2.46)种,出院后多重用药率达89.2%(214/240)。出院后,90.0%(216/240)的患者接受了降糖药物治疗,其中44.9%(97/216)的患者采用单一用药方案,58.3%(126/216)的患者使用了胰岛素;76.2%(183/240)的患者接受了降压药物治疗,其中44.3%(81/183)的患者采用单一用药方案,79.2%(145/183)的患者使用了钙通道阻滞剂;77.9%(187/240)的患者接受了调脂药物治疗,其中83.4%(156/187)的患者使用了阿托伐他汀;48.7%(117/240)的患者使用了抗血小板药物,其中使用阿司匹林者占77.8%(91/117)。35.0%(84/240)的患者同时接受了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结论

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常同时使用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药物,这从侧面反映出医务人员对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评估、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率较高,但部分药物的不合理选择与联用可能会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基于国内外最新指南的慢性病个体化、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分析及我国发展前景——以糖尿病为例
曾志童,王朝昕,王慧,于德华,黄蛟灵,俞文雅,周良,吕奕鹏,金花,石建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9): 1037-10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58
摘要898)      PDF(pc) (1365KB)(1266)    收藏
慢性病发病周期长、病因复杂、合并症多,防治效果常取决于个体化、精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在发达国家,慢性病个体化、精细化管理已被列入医疗机构重点服务清单,而我国尚缺乏慢性病个体化、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且缺少完备的体系和成熟的技术。本文以糖尿病为例,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分析了慢性病个体化、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情况及我国发展现状,以期为推动我国个体化、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研究
倪会芳, 李隽, 丁源, 付群, 吴文迅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207-22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21
摘要897)   HTML39)    PDF(pc) (2603KB)(277)    收藏
背景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风险较大,尤其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炎症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科住院的216例绝经后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常规、血脂等生化指标,计算得到NLR和MHR;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患者腰椎L1~4、左股骨颈及左髋骨密度(BMD)。根据BMD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51例、骨量减少组78例、OP组87例,另外根据NLR四分位数(A1~A4组)和MHR四分位数(B1~B4组)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4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NLR和MHR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价值。

结果

骨量减少组NLR、MHR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OP组NLR、MHR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A3组L1~4 、左股骨颈、左髋BMD均低于A1组(P<0.05);A4组左股骨颈BMD低于A1组,L1~4 、左髋BMD低于A1组和A2组(P<0.05)。B2、B3组L1~4 、左股骨颈、左髋BMD均低于B1组(P<0.05);B4组L1~4 BMD低于B1组、B2组和B3组,左股骨颈、左髋BMD均低于B1组和B2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LR、MHR均分别与L1~4 、左股骨颈、左髋BMD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限长〔OR=1.092,95%CI(1.005,1.186)〕、NLR水平升高〔OR=2.341,95%CI(1.453,3.770)〕和MHR水平升高〔OR=329.250,95%CI(21.421,5 060.810)〕是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质指数(BMI)升高〔OR=0.806,95%CI(0.718,0.903)〕是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709、0.787,灵敏度分别为65.5%、52.9%、81.6%,特异度分别为72.1%、79.8%、67.4%;两者联合预测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高于NLR、MHR(Z=2.418,P<0.05;Z=2.893,P<0.05)。

结论

NLR和MHR均可单独作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预测指标,且两者联合检测时预测效能及灵敏度更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泄浊消癥法治疗晚期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研究
杨涵雯, 王耀献, 吴巧茹, 张佳乐, 闫润泽, 王晓娜, 王珍, 孙卫卫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6): 3252-32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93
摘要886)   HTML9)    PDF(pc) (2045KB)(335)    收藏
背景

糖尿病肾脏病(DK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世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然而DKD起病隐匿,进入临床蛋白尿期后进展迅速,当肾功能明显受损后,常规治疗难以延缓疾病进展。因此,探究能够延缓晚期DKD疾病进展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王耀献教授针对DKD晚期浊毒与癥瘕为主的病机特点,提出泄浊消癥法治疗晚期DKD,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目的

以"伏热"理论和"肾络癥瘕"理论为基础,探讨泄浊消癥法治疗晚期DKD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基于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2016—2020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就诊并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DK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泄浊消癥法作为暴露因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泄浊消癥法治疗。观察周期为24周,分别于0、4、12、24周时检测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UTP)、总胆固醇(TC),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中医症状积分;于0、12、24周时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记录试验期间记录不良事件,评价安全性。

结果

本研究共5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23例。时间对两组受试者eGFR、Scr、BUN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组间与时间对两组受试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内比较发现,相较于0周,对照组在24周时Scr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升高,在12周和24周时BUN水平升高(P<0.05);相较于0周,试验组在4周时eGFR水平升高(P<0.05)。组间比较发现,24周时试验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Scr、BUN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4%(5/23),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3/36),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14)。

结论

在晚期DKD治疗中,泄浊消癥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在延缓eGFR降低,减缓Scr、BUN水平升高,保护肾脏功能,降低热证积分,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不同运动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钟鑫, 黄秋红, 覃尹, 曾雅畅, 覃桂荣, 陈青云, 徐明, 韦晓, 马翠, 黄燕凤, 戴霞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6): 699-70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72
摘要874)   HTML28)    PDF(pc) (974KB)(321)    收藏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间常见疾病,可导致早产、巨大儿、剖宫产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GDM患者代谢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GDM患者提供更适宜的运动方式。

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AT)组70例、抗阻运动(RT)组70例、RT+AT组70例。AT组患者进行中等强度步行运动,RT组患者采用坐位举重哑铃,RT+AT组采用中等强度步行+坐位哑铃联合方式。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及分娩时检测孕妇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观察妊娠结局。

结果

AT组、RT组、RT+AT组最终有65例、64例、62例完成试验。各组干预1、3个月FBG、2 hPBG、SBP、DBP水平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RT组和RT+AT组干预3个月时HbA1c水平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RT组和RT+AT组干预3个月时DBP水平均低于同组干预1个月时(P<0.05)。干预3个月后,RT+AT组2 hPBG、HbA1c水平均低于AT组和RT组(P<0.05)。三组胎龄、早产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胰岛素使用人数、孕晚期体质量增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AT组剖宫产发生率低于AT组和RT组,RT组和RT+AT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AT组(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身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AT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AT组(P<0.05)。

结论

AT、RT、RT+AT均能改善GDM患者的代谢指标,RT+AT更适宜;RT+AT改善GDM患者母婴结局优于AT、RT。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付子康, 李海英, 李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93-14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24
摘要867)   HTML27)    PDF(pc) (1721KB)(772)    收藏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疾病进展中互为因果。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新型口服药物,通过阻断肾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进而增加尿葡萄糖排泄,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证实SGLT2抑制剂除发挥降糖作用外,还可在冠心病治疗中获益。本文主要对SGLT2抑制剂治疗T2DM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五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卢春键, 刘薇, 林少霞, 朱燕娴, 皮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3): 4106-41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36
摘要861)   HTML21)    PDF(pc) (3201KB)(353)    收藏
背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而以针刺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在治疗DPN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何种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的疗效较好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

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价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经预调查后确定常用的DPN中医外治法有5种,分别为针刺、中药足浴、穴位按摩、穴位注射、艾灸。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12-29,筛选关于上述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运用RevMan 5.3、Stata 15.0、ADDIS 1.16.6软件完成绘图及数据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44项RCTs,包含3 471例DPN患者。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针刺效果最佳〔OR=0.20,95%CI(0.11,0.36)〕;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率(M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中药穴位注射效果最佳〔MD=-4.50,95%CI(-5.91,-3.11)〕;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S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艾灸效果最佳〔MD=-9.03,95%CI(-12.59,-5.47)〕;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M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艾灸效果最佳〔MD=-6.34,95%CI(-9.31,-3.30)〕;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S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针刺效果最佳〔MD=-5.70,95%CI(-8.03,-3.31)〕。

结论

基于现有文献证据优先推荐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尤其是在提高总有效率和改善腓总神经SNCV方面,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队列研究
宋华隆, 高鹰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5): 1831-18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85
摘要861)   HTML26)    PDF(pc) (1562KB)(225)    收藏
背景

近年来血尿酸(SUA)升高导致的高尿酸血症(HUA)高发,已成为我国继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之后的第四高疾病,继糖尿病之后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已有证据表明,SUA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有显著关联,但目前缺少国人数据及HUA合并不良生活方式或慢性病人群的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基线SUA水平及HUA合并不良生活方式与慢性病时T2DM的发病风险。

方法

选取2017—2020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至少有2次健康体检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7 62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随访期间发生T2DM则随访截止,或至随访结束(2020-12-31),收集研究对象T2DM的发病日期及临床就诊信息。计算总体人群及亚组人群T2DM的累积发病率和总体人群发病密度。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SUA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关联,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层分析不同亚组HUA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年龄为38.2(31.9,49.6)岁,基线SUA水平为304.50(248.00,374.00)μmol/L,HUA总患病率为13.12%。累积随访54 633人年,中位随访时间为3.10年,T2DM新发479例,发病密度为8.77〔95%CI(8.00,9.59)〕/1 000人年,累积发病率为2.72%〔95%CI(2.48%,2.97%)〕。年龄≥60岁、男性、目前吸烟、目前饮酒、BMI≥28.0 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及HUA亚组人群中T2DM累积发病率更高。多因素调整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UA人群新发T2DM的HR为1.32〔95%CI(1.04,1.67),P=0.023〕;SUA每升高10 μmol/L,T2DM的发病风险增加3%〔HR=1.03,95%CI(1.01,1.04),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6.78,95%CI(4.16,11.03),P<0.001〕、女性〔HR=2.31,95%CI(1.54,3.45),P<0.001〕、目前吸烟〔HR=1.79,95%CI(1.23,2.60),P=0.002〕、目前饮酒〔HR=1.61,95%CI(1.23,2.10),P<0.001〕、BMI≥28.0 kg/m2HR=1.69,95%CI(1.07,2.68),P=0.026〕、高血压〔HR=2.89,95%CI(2.15,3.89),P<0.001〕、血脂异常〔HR=2.39,95%CI(1.80,3.16),P<0.001〕亚组人群中伴HUA时T2DM发病风险更高。

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基线SUA水平升高与T2DM的高发病风险相关,且高龄、女性、目前吸烟及饮酒、肥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人群伴HUA时T2DM发病风险更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杨斯曼, 张曦, 周梦萍, 刘世兴, 谢昱婷, 匡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1): 62-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31
摘要844)   HTML40)    PDF(pc) (1714KB)(425)    收藏
背景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疾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全科医疗综合、连续等特点与糖尿病治疗的特点较为契合,但目前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与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

目的

探究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首诊/第一线照护、连续性、可及性、综合性、协调性及以患者为中心)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我监测和定期复查)的影响,为今后通过强化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来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更加精确的方向。

方法

于2019年8—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患者一般信息调查表、中文版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量表(ASPC)、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治疗依从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24份。2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得分为(80.57±11.27)分,ASPC总得分为(72.95±11.40)分。不同性别、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ASPC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总得分、定期复查依从性得分(P<0.10);2型糖尿病患者ASPC服务可及性、协调性服务维度得分对其药物治疗依从性得分有影响(P<0.10);2型糖尿病患者ASPC协调性服务维度得分可影响其饮食治疗依从性得分(P<0.10);2型糖尿病患者ASPC总得分及除协调性服务维度外的其他各维度得分对其自我监测依从性得分有影响(P<0.10)。

结论

强化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各维度均有助于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治疗依从性、定期复查依从性。可通过强化可及性、协调性维度,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可通过强化协调性维度,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可通过强化首诊/第一线照护、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及以患者为中心维度,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尚未发现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依从性之间的联系。未来,可能需要从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运动相关的资源、环境支持等方面寻找切入点,进而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依从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血糖变异性和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王铭, 奚志, 孟启哲,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18-14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33
摘要840)   HTML51)    PDF(pc) (1683KB)(584)    收藏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永久性神经缺陷、功能障碍有关,并且被认为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治疗。而END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探索血糖变异性(GV)、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4例)和非END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其GV相关指标〔血糖变异系数(CV)、血糖标准差(SD)、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葡萄糖T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

结果

END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VSD、MAGE、MODD均高于非END组,葡萄糖TIR低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VOR=1.194,95%CI(1.027,1.388),P=0.021〕、SDOR=11.040,95%CI(1.189,102.473),P=0.035〕、MAGE〔OR=3.063,95%CI(1.062,8.837),P=0.038〕、MODD〔OR=20.990,95%CI(1.420,201.206),P=0.027〕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葡萄糖TIR〔OR=0.877,95%CI(0.789,0.974),P=0.014〕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保护因素。基于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该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绘制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VSD、MAGE、MODD、葡萄糖TI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95%CI(0.765,0.929),P<0.01〕、0.812〔95%CI(0.723,0.901),P<0.01〕、0.850〔95%CI(0.772,0.928),P<0.01〕、0.803〔95%CI(0.710,0.896),P<0.01〕、0.825〔95%CI(0.747,0.903),P<0.01〕。

结论

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对EN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GV并增加葡萄糖TIR对预防END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基线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
吴文霞, 陈桂珊, 刘兴州, 尤丽丽, 刘丹, 严励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6): 4496-45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70
摘要840)   HTML29)    PDF(pc) (2214KB)(407)    收藏
背景

目前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预后较差。利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GNRI评估的基线营养不良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管腔内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2年。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即GNRI将95例患者分为三组:营养正常组(43例)、轻度营养不良组(31例)、中-重度营养不良组(21例)。收集患者的基线GNRI和其他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指数(BMI)、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分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临床结局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大截肢。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95例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营养不良52例(54.7%)。三组患者BM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血红蛋白、TG、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内16例患者死亡,其中10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5例患者接受了大截肢手术治疗。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92.1%、75.6%、50.1%;三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10.812,P=0.0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NRI≤98是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937,95%CI(1.070,13.942),P=0.037〕。

结论

营养正常(GNRI>98)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营养不良(GNRI≤98)患者;基于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可能是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和调节此类患者营养状态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就诊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褚海琳, 任永霞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70-14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78
摘要839)   HTML22)    PDF(pc) (1454KB)(289)    收藏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可造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玻璃体积血甚至失明,但目前关于DR患者就诊延迟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

分析DR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就诊时间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天津市眼科医院2018年1—5月收治的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其就诊时间及就诊延迟情况(就诊时间>5年定义为就诊延迟);DR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法)。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5%。最终纳入的120例DR患者中就诊时间<1年者9例,1~2年者11例,3~5年者17例,>5年者83例,就诊延迟率为69.1%(83/120)。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地、糖尿病病程、视力、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分级、血糖监测情况及有无高血压的DR患者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OR=3.395,95%CI(1.362,7.053)〕、视力〔OR=1.526,95%CI(1.086,2.775)〕、高血压发生情况〔OR=1.307,95%CI(1.002,5.376)〕、DME分级〔OR=5.537,95%CI(1.897,9.534)〕、血糖监测情况〔OR=2.582,95%CI(1.271,6.882)〕是DR患者就诊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DR患者就诊延迟率较高,而居住地、视力、高血压发生情况、DME分级、血糖监测情况是DR患者就诊时间的影响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情况和足部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何大平, 朱琴, 张会容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60-1463,14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95
摘要826)   HTML22)    PDF(pc) (1454KB)(193)    收藏
背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关于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情况和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

分析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情况和足部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50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其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及获取途径、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行为;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0%。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率为53.2%(266/500),平均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20.1±6.2)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及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病程及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242)、文化程度(β=0.417)、婚姻状况(β=-0.175)、家庭人均月收入(β=-0.075)、糖尿病病程(β=0.175)、糖尿病健康教育(β=-0.173)是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相关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为家庭医生或社区护士(62.2%)、网络(33.2%)、电视/广播(30.6%)等。

结论

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率较低,平均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健康教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