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3, Vol. 26 ›› Issue (28): 3463-3470.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14
所属专题: 指南/共识最新文章合辑; 孕产妇健康研究最新文章合辑
• 指南·共识 • 下一篇
陈静1, 邹涛1,*(), 赵丹青2, 肖子文2, 吴献青3,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围产期精神障碍协作组
收稿日期:
2023-03-15
修回日期:
2023-06-18
出版日期:
2023-10-05
发布日期:
2023-06-26
通讯作者:
邹涛
执笔人:陈静,副主任医师/副教授;E-mail:494205690@qq.con
基金资助:
CHEN Jing1, ZOU Tao1,*(), ZHAO Danqing2, XIAO Ziwen2, WU Xianqing3,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Branch Perinatal Mental Disorders Collaborative Group
Received:
2023-03-15
Revised:
2023-06-18
Published:
2023-10-05
Online:
2023-06-26
Contact:
ZOU Tao
About author:
Writer:CHEN Jing,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Associate professor;E-mail:494205690@qq.con
摘要: 围产期精神障碍是妊娠期常见疾病之一,可能导致孕产妇及其子代出现不良结局。当前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孕产期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既往患有精神疾病的女性在妊娠期间也有复发风险。与此同时,针对围产期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又缺乏相应的临床指南,这使得临床医生面对更加严峻的工作挑战。本共识撰写组整合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前沿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共识内容涵盖围产期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评估、诊断、治疗及管理,可以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本共识主张综合、全程、分级、多学科协作诊疗,旨在帮助临床一线医生尽早地对围产期女性进行筛查、合理评估、临床诊断,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临床用药。
工具名称 | 评估方式 | 目的 | 条目数量(项) | 预计完成量表时间(min) |
---|---|---|---|---|
GAD-7 | 自评 | 焦虑筛查 | 7 | 5~8 |
HARS | 临床医生测评 | 评估焦虑的严重程度 | 14 | 10 |
EPDS | 临床医生测评 | 筛查和评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 10 | 10 |
PHQ-9 | 自评或由临床医生测评 | 筛查和评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 9 | 8~10 |
HDRS | 临床医生测评 | 评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 17(通用版本) | 20 |
YMRS | 临床医生测评 | 躁狂严重程度分级 | 10 | 10 |
PANSS | 临床医生测评 | 对精神病中阳性、阴性和一般精神病理学测量的严重程度进行评级 | 7(阳性分量表)+7(阴性分量表)+16(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 | 30 |
简要精神病评定量表 | 临床医生测评 | 评估精神疾病的精神病理学严重程度,包括躁狂症、急性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 | 18 | 20~30 |
母亲行为量表 | 临床医生测评 | 评估母亲行为障碍的严重程度 | 16(跨6个子域) | 10~15 |
PBQ | 自评或临床医生测评 | 筛查母婴结合障碍 | 25 | 15~20 |
MSSS | 临床医生测评 | 评估孕产妇的社会支持度 | 6 | 5 |
表1 围产期精神障碍常用临床筛查量表
Table 1 Common clinical screening scales for perinatal mental disorders
工具名称 | 评估方式 | 目的 | 条目数量(项) | 预计完成量表时间(min) |
---|---|---|---|---|
GAD-7 | 自评 | 焦虑筛查 | 7 | 5~8 |
HARS | 临床医生测评 | 评估焦虑的严重程度 | 14 | 10 |
EPDS | 临床医生测评 | 筛查和评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 10 | 10 |
PHQ-9 | 自评或由临床医生测评 | 筛查和评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 9 | 8~10 |
HDRS | 临床医生测评 | 评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 17(通用版本) | 20 |
YMRS | 临床医生测评 | 躁狂严重程度分级 | 10 | 10 |
PANSS | 临床医生测评 | 对精神病中阳性、阴性和一般精神病理学测量的严重程度进行评级 | 7(阳性分量表)+7(阴性分量表)+16(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 | 30 |
简要精神病评定量表 | 临床医生测评 | 评估精神疾病的精神病理学严重程度,包括躁狂症、急性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 | 18 | 20~30 |
母亲行为量表 | 临床医生测评 | 评估母亲行为障碍的严重程度 | 16(跨6个子域) | 10~15 |
PBQ | 自评或临床医生测评 | 筛查母婴结合障碍 | 25 | 15~20 |
MSSS | 临床医生测评 | 评估孕产妇的社会支持度 | 6 | 5 |
FDA类别 | 安全指示 | 此类别中的精神药物 |
---|---|---|
A | 对照研究未能证明妊娠头3个月或后续3个月对胎儿有风险 | 叶酸、甲状腺素 |
B | 动物研究未能证明对胎儿有伤害风险,但缺乏人体研究 | 唑吡坦、安非他酮、丁螺环酮 |
C | 动物研究中有胎儿风险的证据,但没有在人类中进行良好对照的研究 |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大多数抗抑郁药(帕罗西汀除外)、拉莫三嗪 |
D | 对人类胎儿有危害风险的证据,但如果益处超过危害,这些药物可以用于个别患者 | 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帕罗西汀和大多数苯二氮 |
X | 对胎儿造成重大危害且风险大于收益 | 苯二氮 |
表2 FDA药物类别、安全提示及药物清单
Table 2 FDA categories of drugs,safety instructions and medicines list
FDA类别 | 安全指示 | 此类别中的精神药物 |
---|---|---|
A | 对照研究未能证明妊娠头3个月或后续3个月对胎儿有风险 | 叶酸、甲状腺素 |
B | 动物研究未能证明对胎儿有伤害风险,但缺乏人体研究 | 唑吡坦、安非他酮、丁螺环酮 |
C | 动物研究中有胎儿风险的证据,但没有在人类中进行良好对照的研究 |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大多数抗抑郁药(帕罗西汀除外)、拉莫三嗪 |
D | 对人类胎儿有危害风险的证据,但如果益处超过危害,这些药物可以用于个别患者 | 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帕罗西汀和大多数苯二氮 |
X | 对胎儿造成重大危害且风险大于收益 | 苯二氮 |
药物 | 出现潜在并发症风险 | 妊娠建议 | 哺乳建议 |
---|---|---|---|
抗抑郁药 | 没有增加先天畸形的风险,自然流产、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的风险可能增加,子代出生时APGAR评分低、出生体质量低、有潜在抑郁症风险 | 见个别药物类 | 如果RID<10%,则认为是安全的 |
SSRI | 妊娠第1个月使用可出现心脏中隔缺损(大多数为使用帕罗西汀)。SSRI可能会略增加产后出血风险,但整倍体风险没有增加 | 舍曲林胎盘暴露最少,避免帕罗西汀 | 首选舍曲林,氟西汀可能的RID(1.6%~14.6%),婴儿可能需要监护 |
MAO抑制剂 | 易出现先天性畸形/高血压危象 | 妊娠期间避免 | 很少或没有数据 |
SGA: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 | 产妇体质量增加,增加母体妊娠糖尿病风险,增加子代出生体质量,使用氯氮平可能会导致婴儿发生软弱症 | 监测母亲体质量,OGTT、USG监测胎儿生长情况,使用氯氮平需监测粒细胞缺乏症 | 禁用氯氮平 |
FGA:氟哌啶醇、氯丙嗪、三氟拉嗪、氟奋乃静 | 无重大先天性畸形,但有低出生体质量、早产的风险,妊娠晚期使用易出现锥体外系和戒断症状 | 慎用 | 相对安全 |
锂盐 | 婴儿Ebstein综合征(儿童心脏瓣膜病)(1/1 000) | 如果获益超过风险,可以使用 | 避免母乳喂养,或者如果母乳喂养,进行胎儿血液水平监测(RID 12%~30%) |
丙戊酸盐 | 主要容易出现神经发育异常、神经管缺陷(6%~9%)、儿童智力障碍 | 慎用 | RID 1.5%,适合母乳喂养 |
卡马西平 | 畸形风险增加 | 慎用 | RID 1%~7%,与母乳喂养兼容 |
拉莫三嗪 | 没有增加重大先天性畸形的风险 | 需要治疗药物监测 | RID 9.2%~18.3%,被认为是安全的,有监控 |
抗焦虑药:苯二氮 | 可能诱发围产期毒性及子代APGAR评分低、肌张力减退、喂养不良 | 考虑逐渐减少苯二氮 | 可能引起镇静,需要时首选短效药物-劳拉西泮(RID 2.5%~3.0%) |
非苯二氮 | 没有增加重大先天性畸形的风险,进入母乳的排泄量极少 | 可在产后小剂量使用,需要治疗药物监测 | 相对安全 |
表3 围产期常用精神药物风险及提示
Table 3 Risks and instructions of commonly used psychotropic drugs in the perinatal period
药物 | 出现潜在并发症风险 | 妊娠建议 | 哺乳建议 |
---|---|---|---|
抗抑郁药 | 没有增加先天畸形的风险,自然流产、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的风险可能增加,子代出生时APGAR评分低、出生体质量低、有潜在抑郁症风险 | 见个别药物类 | 如果RID<10%,则认为是安全的 |
SSRI | 妊娠第1个月使用可出现心脏中隔缺损(大多数为使用帕罗西汀)。SSRI可能会略增加产后出血风险,但整倍体风险没有增加 | 舍曲林胎盘暴露最少,避免帕罗西汀 | 首选舍曲林,氟西汀可能的RID(1.6%~14.6%),婴儿可能需要监护 |
MAO抑制剂 | 易出现先天性畸形/高血压危象 | 妊娠期间避免 | 很少或没有数据 |
SGA: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 | 产妇体质量增加,增加母体妊娠糖尿病风险,增加子代出生体质量,使用氯氮平可能会导致婴儿发生软弱症 | 监测母亲体质量,OGTT、USG监测胎儿生长情况,使用氯氮平需监测粒细胞缺乏症 | 禁用氯氮平 |
FGA:氟哌啶醇、氯丙嗪、三氟拉嗪、氟奋乃静 | 无重大先天性畸形,但有低出生体质量、早产的风险,妊娠晚期使用易出现锥体外系和戒断症状 | 慎用 | 相对安全 |
锂盐 | 婴儿Ebstein综合征(儿童心脏瓣膜病)(1/1 000) | 如果获益超过风险,可以使用 | 避免母乳喂养,或者如果母乳喂养,进行胎儿血液水平监测(RID 12%~30%) |
丙戊酸盐 | 主要容易出现神经发育异常、神经管缺陷(6%~9%)、儿童智力障碍 | 慎用 | RID 1.5%,适合母乳喂养 |
卡马西平 | 畸形风险增加 | 慎用 | RID 1%~7%,与母乳喂养兼容 |
拉莫三嗪 | 没有增加重大先天性畸形的风险 | 需要治疗药物监测 | RID 9.2%~18.3%,被认为是安全的,有监控 |
抗焦虑药:苯二氮 | 可能诱发围产期毒性及子代APGAR评分低、肌张力减退、喂养不良 | 考虑逐渐减少苯二氮 | 可能引起镇静,需要时首选短效药物-劳拉西泮(RID 2.5%~3.0%) |
非苯二氮 | 没有增加重大先天性畸形的风险,进入母乳的排泄量极少 | 可在产后小剂量使用,需要治疗药物监测 | 相对安全 |
[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 for integration of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ervices[R].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2.
|
[2]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ental health report: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 for all[R].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2.
|
[3] |
NICE.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number 192:antenatal and postnatal mental health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guidance updated edition[EB/OL]. (2020-01-11)[2023-01-05].
|
[4] |
|
[5] |
|
[6] |
丰有吉,沈铿. 妇产科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
[7] |
|
[8] |
|
[9] |
|
[10] |
|
[11]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围产期抑郁症筛查与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8):521-527.
|
[12] |
龙翔云,陆峥. 围产期妇女常见精神卫生问题评估与干预[J]. 精神医学杂志,2015,28(4):317-320.
|
[13] |
孙诗雨,乐涛,鲍慈青,等. 围产期抑郁与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0,46(4):234-239. DOI:10.3969/j.issn.1002-0152.2020.04.009.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张迪,许超. 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现状[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5):846-849.
|
[21] |
彭娅,赵海平.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7,31(3):274-276.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马云,李占江,徐子燕,等.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455-457.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3.03.041.
|
[32] |
刘晓宇,徐继红,孙琛,等. 社会支持与围产期抑郁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2):318-320.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陈李霞. 家庭治疗对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健康及睡眠的影响[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2,13(2):57-60.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郝伟,于欣. 精神病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李凌江,于欣. 创伤后应激障碍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1] | 周启保, 罗潇, 陈玲, 曹俊达, 李菊香, 徐劲松, 苏海. 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正常RR间期标准差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60-3765. |
[2] | 郑博月, 付积艺, 吴佳霏, 王珺, 李慧. 卡非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806-3814. |
[3] | 贾高鹏, 陈秋雨.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和验证:基于CYP2C19相关基因检测[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79-3786. |
[4] | 徐百川, 王艳, 张彭, 李艺婷, 刘飞来, 谢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病肺癌筛查工具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847-3852. |
[5] | 李玲, 李雅萍, 钱时兴, 聂婧, 陆春华, 李霞. 社区中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73-3778. |
[6] | 张鹏, 刘力滴, 张颖, 杨梓钰, 刘长明, 唐以俊, 廖晓阳, 贾禹. 2024意大利《成人超重、肥胖和代谢合并症行为治疗抵抗的管理指南》解读与启示[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47-3752. |
[7] | 李淏, 李沛瑾, 刘婷婷, 崔译元, 李思聪, 刘丽星, 冯利, 癌性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工作组. 癌性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29-3740. |
[8] | 张天宇, 于海搏, 陈飞, 李新, 张佳佳, 詹晓凯, 申曼, 汤然, 范斯斌, 赵凤仪, 黄仲夏. POEMS综合征全身系统性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7): 3447-3455. |
[9] | 王亚静, 段晓阳, 侯冉, 黄娅婕, 史健.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靶向联合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6): 3328-3337. |
[10] | 智从从, 李雪, 程一乘, 王孝龙, 郑丽华. 痔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6): 3217-3228. |
[11] | 王汝朋, 南京, 胡奕然, 杨升华, 金泽宁. 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2985-2992. |
[12] | 李苗秀, 朱博文, 孔令军, 房敏. 青少年脊柱侧弯保守治疗临床评估工具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3079-3088. |
[13] |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 江西省结核病重点实验室.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治疗专家共识[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2961-2967. |
[14] | 阮万百, 李俊峰, 尹艳梅, 彭磊, 朱克祥. 胰腺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950-2960. |
[15] | 王久格, 湛武逸, 何安霞.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878-288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