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3-05-05
    专题研究·中国基层临床实践指南
    王平, 周奇, 赵俊贤, 吴守媛, 孙雅佳, 兰慧, 任梦娟, 苏仁凤, 王玲, 王琪, 李舍予, 黄艳丽, 王晓辉, 马艳芳, 马力, 许岩丽, 孙艳格, 史玲, 黄延焱, 侯天春, 葛龙, 杜兆辉, 郑艳玲, 尹朝霞, 李婷婷, 曾力楠, 张小龙, 任延平, 刘恩梅, 易春涛, 陈耀龙
    2023, 26(13):  1543-15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4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93KB) ( )  
    背景 临床实践指南基层版(简称基层指南)是指导基层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但存在质量偏低、报告不规范的问题。目的 基于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主文件,制定适合基层指南的报告规范。方法 按照提高卫生研究质量和透明度(EQUATOR)协作网推荐的制订方法,成立条目研发组和专家共识组,研发组采用内容分析、头脑风暴和主题分析法形成初始条目,对专家共识组开展2轮德尔菲问卷调查,以确定最终条目。结果 共形成13个基层指南初始条目(修改5个条目,新增8个条目),涵盖基层指南的标题、卫生问题、应用环境、推荐意见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5个主题。2022-12-02至2022-12-26,经2轮德尔菲问卷调查(22位专家,回复率均为100%)最终形成了15个条目的临床实践指南基层版报告规范。结论 基层指南报告规范清单为基层指南的制订者和撰写人员提供了详细指导,将进一步提高基层指南特别是中国基层指南的报告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平, 吴守媛, 孙雅佳, 兰慧, 任梦娟, 赵俊贤, 王玲, 苏仁凤, 周奇, 王子君, 王琪, 马力, 侯天春, 陈耀龙
    2023, 26(13):  1551-15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4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88KB) ( )  
    背景 临床实践指南基层版(简称基层指南)可提高基层医疗质量,但尚无研究系统地调查我国基层指南的现状和质量。目的 调查中国基层指南的现状和质量,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网(VIP),纳入已发表的中国基层指南,分析其基本特征,采用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评价其报告质量,采用中国临床指南评价体系(AGREE-China)评价其方法学质量。结果 共纳入150部基层指南,主要发表于2019—2021年,多数基层指南〔108(72.0%)〕关注疾病的诊疗,排名前三的专科为心血管病学〔40(26.7%)〕、消化病学〔31(20.7%)〕和临床药学〔27(18.0%)〕。制订机构主要为中华医学会及其分会〔123(82.0%)〕、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119(79.3%)〕和中华医学会杂志社〔116(77.3%)〕。报告质量方面,RIGHT平均报告率为23.6%(11.4%~42.9%);基本信息领域(59.8%)报告率较高,证据领域(0.3%)报告率最低。方法学质量方面,AGREE-China平均得分为23.4 (12.0~40.0)分;利益冲突(63.0%)和可用性/可行性领域(53.0%)报告率较高,经济性领域(7.0%)报告率最低。结论 中国基层指南近5年数量增长较快,对基层医疗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需要加速各专科和不同疾病基层指南的制订,同时加强中国基层指南制订和报告相关方法学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叶志康, 杨辉
    2023, 26(13):  1559-156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W00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45KB) ( )  

    循证医学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医疗服务水平及卫生监管水平的提升,但当前临床工作者对已发表文献的批判性利用尚存不足,而且循证医学前沿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也未惠及每一位中国临床工作者。本文对循证医学实践指南的制定进行通俗易懂的方法学说明,通过介绍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梳理指南的标准制定流程,以帮助中国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指南制定的理念。本文分别从"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临床医生如何运用临床指南"3个部分进行分析,即将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的和国际指南协作组织(GIN)与McMaster大学协作的两个指南制定标准简化、汇总成更为简洁、容易理解和操作的步骤,并用案例分析目前在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导临床医生应用指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脑健康专题研究
    刘晓, 张巾英, 彭滟, 王黎, 陈晓梅, 刘佳, 邓梦惠, 杨燕妮
    2023, 26(13):  1568-15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5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59KB) ( )  
    背景

    保持脑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的高阶目标,合理膳食营养被认为是有望降低痴呆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临床上缺乏具体化、全面性的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方案,导致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的相关健康指导缺失或不足。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开展旨在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2年3月,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NIA)网站、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NAO)网站、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医脉通等数据库和网站,获取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相关文献,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2017-01-01至2022-03-29。由2名接受过系统循证医学培训的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从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中提取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质量分级,总结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最佳证据。

    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19篇系统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较高。从干预时机、膳食营养评估和筛查、膳食模式及成分、特定营养素、咖啡摄入、体质量管理、健康教育及指导7个方面共汇总23条最佳证据。

    结论

    合理膳食营养对居民保持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社区医务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居民膳食营养现状与选择偏好、最佳证据,为居民制定个体化、促进其脑健康的膳食营养管理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巾英, 彭滟, 刘晓, 王黎, 李洁, 杨燕妮
    2023, 26(13):  1577-15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43KB) ( )  
    背景

    生活方式因素是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发生的重要可调控性影响因素,了解社区中老年人坚持有益于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现状和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痴呆一级预防干预措施的基础,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了解社区中老年人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1年1—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5个社区中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的506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量表(DRRLS)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社区中老年人DRRLS得分水平,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中老年人DRRLS得分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506例中老年人DRRLS平均得分为(88.00±13.27)分,脑力活动和健脑运动维度中位条目水平得分处于低水平(≤2.00分)。不同性别、年龄、个人月收入、痴呆相关健康教育接受情况的社区中老年人DRRLS得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痴呆相关健康教育是社区中老年人DRRLS得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中老年人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应重点强调脑力活动和健脑运动在痴呆一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应重点关注男性、文化程度低及未接受过痴呆相关健康教育的中老年人,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促使中老年人采纳有益于降低痴呆风险和促进脑健康的生活方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华, 张巾英, 王黎, 杨甜甜, 杨燕妮
    2023, 26(13):  1584-15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5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78KB) ( )  
    背景

    我国痴呆发病率逐渐升高,生活方式因素是痴呆发生的重要可调控因素,而健康信念模式可广泛用于解释和预测健康相关行为。

    目的

    分析成年人痴呆预防信念对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为制定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痴呆预防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调查法。于2020年2—3月,抽取我国1 202例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设电子问卷〔包含一般资料调查表、痴呆预防知识问卷、中文版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以降低痴呆风险动机(MCLHB-DRR)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修订版(HPLP-Ⅱ R)〕对其进行调查,收集其一般资料,评估其痴呆预防知识、痴呆预防信念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成年人痴呆预防信念各维度及其他潜在候选因素对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20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92%。1 201例调查对象痴呆预防知识问卷平均总得分为(7.46±2.85)分,得分率为67.82%;中文版MCLHB-DRR量表平均总得分为(92.67±12.68)分,平均条目水平得分为(3.43±0.47)分;HPLP-Ⅱ R平均总得分为(100.00±15.8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MCLHB-DRR量表易感性感知维度得分、益处感知维度得分、障碍感知维度得分、自我效能维度得分和总体健康动机维度得分,以及痴呆预防知识问卷总得分、居住地、文化程度、有无痴呆接触史会对成年人HPLP-Ⅱ R总得分产生影响(P<0.05)。

    结论

    成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与其痴呆预防信念部分维度水平及部分人口学因素等有关,未来可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与行为的关系特点对人群实施痴呆预防干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晓, 彭滟, 张巾英, 邓梦惠, 龚德, 陈晓梅, 李洁, 杨燕妮
    2023, 26(13):  1590-15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2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55KB) ( )  
    背景

    保持脑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的高阶目标,运动作为备受关注的促进脑健康和降低认知障碍风险的重要干预措施,在2019年WHO发布的《认知衰退与痴呆风险防控指南》(简称《指南》)中受到强烈推荐。但由于《指南》鲜少就运动类型、运动量和干预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指导,难以在社区内被付诸实践。

    目的

    构建促进我国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运动干预方案。

    方法

    于2021年12月,系统检索国内外有关运动促进脑健康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提取及汇总证据,经课题组讨论初步形成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运动干预方案。于2022年2—3月,采用专家函询法对13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通过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以及各级指标的权重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最终确定运动干预方案。

    结果

    共检索到8 943篇文献,最终纳入26篇文献,汇总得到涉及干预对象及运动原则、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及时间、运动效果及其评价、运动注意事项5个方面的27条证据。经课题组讨论初步构建的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运动干预方案由6项一级指标、32项二级指标构成。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0和0.925,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57(χ2=123.386,P<0.001)和0.275(χ2=139.548,P<0.001)。最终形成的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运动干预方案包括一级指标7项(干预对象及运动原则、干预前评估、干预形式、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及时间、运动效果及其评价、运动注意事项)、二级指标33项。7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13、0.213、0.213、0.066、0.116、0.116、0.066,各层级指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均<0.100 0。

    结论

    促进社区居民脑健康的运动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社区医护人员开展促进脑健康的运动干预工作提供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慢性病共病专题研究
    朱玉琴, 金花, 于德华
    2023, 26(13):  1598-16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5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8KB) ( )  
    背景

    近年来,国内针对多病共存患者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研究较少,研究多病共存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行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的

    以分级诊疗为视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就医机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研究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06-01至2020-01-01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定海、延吉、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多病共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收集多病共存患者的一般资料,了解其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实际遵守情况、在不同疾病控制状况下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意愿,以及其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时考虑的因素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此次因病就医是否选择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发放1 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0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45%。1 072例多病共存患者中,老年(≥60岁)多病共存患者占85.07%(912/1 072)。624例(58.21%)患者表示知晓分级诊疗制度;940例(87.69%)患者表示愿意遵循分级诊疗制度所提倡的就医理念;368例(34.33%)患者表示对"1+1+1"组合签约模式非常了解;964例(89.93%)患者表示已经参加了"1+1+1"组合签约项目,但其中44例(4.56%)患者此次因病就医过程中选择至非签约医疗机构就诊;愿意在疾病稳定期或者疾病轻度控制不佳时选择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患者分别占86.57%(928/1 072)和85.82%(920/1 072)。多病共存患者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时考虑的因素按平均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医疗可及性(5.50分)、医疗技术水平(5.13分)、就医满意度(3.74分)、医疗保障情况(3.60分)、医疗费用支出(2.93分)和其他因素(2.24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医疗保障情况是多病共存患者此次因病就医是否选择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老年人是多病共存的高发群体,也是选择基层首诊的主要人群。相较于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及性高,这也是实现多病共存患者基层首诊的有利因素。因此,加快医疗联合体建设步伐,推动各项优质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及能力,有利于实现分级诊疗制度所倡导的基层首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罗娅婵, 孔令娜, 吕琼, 姚海燕
    2023, 26(13):  1605-16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8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07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多病共存和多重用药现象明显增加,易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潜在不适当用药与不良健康结局相关。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社区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旨在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2年6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获取有关中国社区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2篇文献质量为高,22篇文献质量中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区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为34.8%〔95%CI(31.3%,38.3%)〕,其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相关因素有年龄≥75岁〔OR(95%CI)=1.261(1.074,1.481)〕、合并多病(≥5种)〔OR(95%CI)=3.287(1.405,7.691)〕、用药数量≥5种〔OR(95%CI)=1.800(1.305,2.481)〕和用药数量≥10种〔OR(95%CI)=4.380(2.612,7.347)〕。

    结论

    中国社区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较高,高龄、合并多病、用药数量多是社区老年人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危险因素,应重视对具有上述特征的社区老年人群潜在不适当用药的预防和干预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柏丁兮, 高静, 杨直, 吴晨曦
    2023, 26(13):  1613-16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6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56KB) ( )  
    背景

    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重,准确、有效评估患者治疗负担可为个性化干预方案制定、干预效果评价提供至关重要的评估工具,但目前尚无本土化的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量表。

    目的

    研制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科学评价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合适的评估工具。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和患者访谈构建量表的条目池,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形成初始量表。通过预测试,对初始量表条目的语义、最佳表达方式等做出修改。于2021年9—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老年慢病共存患者294名,使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初始量表进行条目筛选,形成测试版量表。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老年慢病共存患者316名,使用信度、效度、可行性对测试版量表进行科学性考评,最终形成正式版量表。

    结果

    正式版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量表包括33个条目、7个维度,7个维度分别为经济负担、自我管理负担、获得医疗服务负担、药物管理负担、药物不良反应负担、社交负担、心理负担。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1.506,比较拟合指数(CFI)=0.933,非规准适配指数(TLI)=0.925,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0.054,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40。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5,分半信度为0.938,重测信度为0.939(P<0.01)。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3~1.0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39,量表条目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22~0.897(P<0.01)。可行性测试结果显示,量表回收率为95.8%,完成率为100.0%,完成时间为10~15 min。

    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我国老年慢病共存患者的治疗负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核算专题研究
    赵丽颖, 娄翠迪, 李媛, 程薇
    2023, 26(13):  1621-16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8KB) ( )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无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方法。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相比,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核算存在服务功能定位范围更广泛、服务量较难统计、新增服务成本测算需求大、信息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因此需要探索区别于公立医院的适宜方法。文章基于文献梳理了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核算发展历程,系统分析、对比了4种常见方法(比例系数法、作业成本法、当量法、标化工作量法)及其在社区成本核算工作中的适用性。发现当量法和标化工作量法因具有采用"时间"为核算的主要参数、方法较简单、能够快速测算新增服务项目成本等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更为广泛;同时,两类方法均提供了统一"标尺",能够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管理、财政补偿和人员补充等提供依据。因此,当量法和标化工作量法可以为"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提供绩效和成本基础,是目前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较为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建议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标准及规范,提升机构的自身管理能力,助推社区卫生服务整体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丽颖, 王卫, 李媛, 娄翠迪, 程薇
    2023, 26(13):  1627-16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2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16KB) ( )  
    背景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进"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合理确定保障水平、科学评定绩效是目前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难点。

    目的

    在利用当量法测算社区成本消耗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机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尝试建立成本与绩效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与管理模式,通过当量法成本核算为社区各项资源精准、科学投入提供依据,通过效率评价为不同特点社区进行绩效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以2019—2020年1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和人员等真实数据为原型,基于各机构卫生财务报表,以及医院信息系统(HIS)、妇幼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系统导出数据,结合焦点小组访谈,获取相关资料。利用当量法对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全成本核算,利用超效率DEA对14家样本机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及分析。

    结果

    以1次标准的全科门诊服务(15 min)为1个标准服务当量,2019年和2020年14家机构的每当量成本平均为67.64元和69.80元。基本医疗服务的每当量成本高于公共卫生服务(2019年分别为167.14元和18.86元,2020年分别为215.43元和19.78元),且机构间差异性更大。不同机构的特点不同:S1以基本医疗为主,基本医疗服务总量和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社区;S9则注重公共卫生服务,且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最佳。2020年,14家机构共提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相关服务13.48万当量,成本消耗为103.78万元。2019年和2020年,14家机构中均只有2家机构达到了综合效率相对有效,≥50.0%的机构能够达到纯技术效率有效,综合效率无效的机构主要由规模效率无效导致,且主要为规模效益递增。

    结论

    当量法可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尺",实现不同类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效率的标准化,为卫生行政部门分类补偿提供"抓手",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特色、高水平发展。无论是基本医疗服务,还是公共卫生服务,多呈规模效益递增状态,提示可通过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财/物投入、精准补偿来提升服务产出效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娄翠迪, 赵丽颖, 程薇, 李媛, 安垿钊, 徐训航
    2023, 26(13):  1634-16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0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80KB) ( )  
    背景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行财政补偿机制的"短板"逐渐暴露,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生动力"不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故补偿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的

    基于当量法,建立一种基于服务产出的、更加简便易行、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测算模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从而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偿提供借鉴。

    方法

    以当量法成本测算为基础,采用政策分析和文献回顾法梳理财政补偿政策,经专家咨询确定模型重要参数,构建财政补偿测算模型和财政补偿预算模型;通过对2019—2021年北京市1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财政补偿测算,评价模型的应用效果,所需数据来源于各机构的卫生财务报表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妇幼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系统。

    结果

    构建的财政补偿测算模型主要由财政待补偿的服务当量(D)、每当量补偿标准(PG)和调节系数(T)三部分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财政补偿预算模型。以14家机构为例进行财政补偿测算,2021年平均每家机构的财政补偿测算额为4 596.10万元,实际补助收入为4 454.68万元,实际值略低于测算值。2022年14家机构平均预算服务当量为113.99万当量,平均预算财政补偿为5 023.43万元。

    结论

    基于当量法构建的财政补偿测算模型数据来源规范且易获得,便于推广使用。建议探索财政补偿新模式,灵活运用调整系数,使财政补偿模型更好地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佳玙, 颜骅, 方军波, 王海琴, 郭佩, 沈福来, 王形松
    2023, 26(13):  1641-16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02KB) ( )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工作内容条理不清、分工不合理和"高能低用"等问题,制约了家庭医生团队的整体发展。

    目的

    基于标化工作量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团队工作开展现状进行分析,了解阻碍家庭医生团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模式改进提供指导。

    方法

    于2021年7—11月,以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为研究对象,收集该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于2019年8—9月和2021年8—9月所开展的服务项目、各项目标化工作量相关参数、各项目发生数量。一是根据服务项目的性质,将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计算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标化工作总量和总时间;二是根据医防融合的思路,将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拆分为社区动员、社区筛查、社区诊断、社区干预、社区随访5个环节,计算各工作环节的标化工作总量和总时间;三是运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家庭医生社区动员、社区筛查、社区随访环节的所有服务项目的价值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2021年8月和9月家庭医生团队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化工作总量分别为16 961和18 089,2019年的同期数据分别为11 486和10 433,平均涨幅为59.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医生团队的基本医疗服务标化工作总量与公共卫生服务标化工作总量无相关关系(r=-0.72,P=0.27)。家庭医生团队在各环节的标化工作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社区诊断、社区随访、社区干预、社区筛查、社区动员。社区动员、社区筛查、社区随访环节的标化工作量/总时间相对较低。根据TOPSIS评价结果,更新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签约居民信息维护等13个项目可考虑外包或降低执行人力成本。

    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医防融合,导致公共卫生服务中非必须家庭医生执行环节浪费过多人力资源,并进而影响了家庭医生的基本医疗工作开展。下一步,应加强家庭医生团队社区干预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加相关设施设备;优化家庭医生团队各工作环节的人力资源配置,主要降低社区动员、社区筛查和社区随访的执行人力成本。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
    王飞跃, 路孝琴, 金光辉
    2023, 26(13):  1648-16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7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87KB) ( )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全科医疗服务质量的改进对提升基层医疗慢性病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全科医疗慢性病管理质量进行评价,进而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实现持续质量改进的重要途径。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国家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全科医疗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全科医疗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与改进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挑战:第一,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主要集中在高血压和糖尿病两种疾病,对于其他慢性病的临床管理质量关注不足,且在临床指标细化程度上与国外相比仍须进一步加强;第二,在评价全科医疗慢性病管理实践过程方面存在局限,多数研究仅关注服务规范框架内的绩效考核指标,可借鉴国外经验,细化以循证为基础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体系,具体化监测指标;第三,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仍存在很大改进空间,信息"碎片化"和信息缺失严重阻碍了慢性病管理质量的有效评价,应尽快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第四,质量评价结果侧重于在行政体系内反馈,卫生服务提供者缺乏对自身服务质量的认知,应探索更为公平、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促进慢性病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敏婕, 吴申慧, 严玉茹
    2023, 26(13):  1655-16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9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99KB) ( )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急剧攀升,由此造成养老成本持续增加,养老照护负担持续加重。衰弱是老年群体失去自理能力、产生养老问题的重要原因,其不仅意味着生理功能的下降,还与心理、社会经济等多领域能力衰退相关,被认为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评估(CGA)是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多层面、多学科的评估干预过程或模式,作为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其采用多维度、多学科综合的方法评估老年人的躯体情况、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状况等,并据此制定治疗计划以维持和改善老年人功能状态,最大限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国内外对CGA的应用并不完全一致。由此,本文回顾了现有的国内外文献,探讨目前老年衰弱现状,分析CGA技术在老年衰弱患者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发现国内外对于衰弱患者的干预逐渐重视,国内对于衰弱的干预研究处于起步状态,多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且多应用于住院慢性病患者,国外对于衰弱的干预性研究开展较为广泛,研究者除了将CGA技术应用于慢性病衰弱患者及社区衰弱老年人,还应用于肿瘤患者及围术期患者。CGA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评估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并基于此进行干预以延缓或阻止老年衰弱的进展,但该技术总体耗费时间较长,在研究对象的管理上存在诸多困难。未来希望能推进CGA在临床上的应用,或基于CGA技术,研发更快速、更综合、更权威的老年人衰弱评估技术,通过标准化评估为存在衰弱的老年人群提供全面且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佳敏, 戴付敏, 赵亚莎, 韩琳
    2023, 26(13):  1661-16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6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50KB) ( )  

    全球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听力损失会限制老年人监测和感知空间方位的听觉线索能力,导致方向混乱,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本研究介绍了听力损失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阐述了其发生机制,包括神经病理学机制、感官剥夺机制、物理学机制,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性质、步态表现、助听设备的使用等,最后,提出听力损失老年人跌倒的防治对策。本研究发现,听力损失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占比增高,听力损失程度、年龄增长、老年女性激素水平改变、平衡能力下降、负性情绪等是听力损失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建议从助听设备使用和听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平衡能力评估和身体锻炼、心理干预4个方面对听力损失老年人跌倒进行防治,从而降低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全科医生诊室
    姜岳, 李杰
    2023, 26(13):  1667-16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5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08KB) ( )  

    家庭医学系统理论是全科医学的特色理论,该理论认为全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除了考虑患者生理问题,还须关注患者家庭中各种因素对患者患病、治疗、康复的影响。本文介绍全科医生接诊1例抑郁状态的患者,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全科医学理念分析患者的家庭问题,并进行家庭治疗,以期提高家庭医生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疾病管理的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