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3-05-15
    指南·共识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23, 26(14):  1671-16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415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影像学组,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
    2023, 26(14):  1692-17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8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69KB) (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已被证实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很常见。为帮助临床医师合理诊治COVID-19相关心血管问题,共识组建议:(1)对于因COVID-19住院或伴有心脏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常规检测心肌肌钙蛋白,以评估心肌损伤,判断有无心脏并发症;非心脏原因所致心肌损伤的患者预后较差;(2)COVID-19相关急性心肌炎较为罕见,对怀疑心肌炎的患者应根据危险分层进行诊治;(3)COVID-19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所有感染者应更加严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接受规范的心血管疾病一级或二级预防;(4)COVID-19后3个月时有持续心脏相关症状或新发相关症状,且至少持续2个月,但心血管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可考虑为"COVID-19后状态",此类患者应以康复治疗为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马万瑞, 马乾凤, 吴竞捷, 王立群, 王志忠
    2023, 26(14):  1703-17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5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3KB) ( )  
    背景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CRFC)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描述,有关CRFC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为开展≥55岁人群社区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1年9—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和银川市5个社区的1 046名≥5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和CRFC评价〔纳入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共计9项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后,控制一般情况变量,通过构建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各个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β,以回归系数β为权重将所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评分相加得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按照四分位数分为三组:<P50组,P50~P75组,>P75组;分别于2017年,2019年和2021年通过面访和死因监测系统搜索的方式完成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50组,P50~P75组,>P75组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一般情况、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分组、年龄组分层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66.4±6.6)岁。共观察到106例死亡案例,10年累计死亡率为10.13%。随着危险评分的增加,个体预期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75组累积生存率低于P50~P75组和<P50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独居、文化程度可能是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控制一般情况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是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HR=3.04,95%CI(1.55,5.97),P=0.001〕,且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越高死亡风险亦越高,>P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50组〔HR=2.02,95%CI(1.16,3.50),P=0.013〕;以年龄组分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岁年龄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关联〔HR=2.79,95%CI(1.36,5.74),P=0.005〕;>P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50组〔HR=1.83,95%CI(1.02,3.28),P=0.042〕。结论 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关联,其聚集程度越高全因死亡风险越高,提示早期评价CRFC并给予干预可能对提高社区≥55岁人群保健效果、降低死亡风险具有一定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润霖, 何土凤, 陶俐均, 覃玲巧, 张大成, 章一帆, 赵敏, 钟秋安
    2023, 26(14):  1709-17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5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75KB) ( )  
    背景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预防CIMT增厚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目前尚不清楚相关危险因素对CIMT增厚的影响程度。

    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优势分析以获得相应的贡献顺位,为确定心血管疾病(CVD)的早期防控重心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202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73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采集空腹血样、尿样检测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研究对象的CIMT和颈总动脉内径。依据CIMT是否增厚,将患者分为CIMT正常组(CIMT<1 mm,n=693)和CIMT增厚组(CIMT≥1 mm,n=45),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颈部彩超结果。以CIMT增厚情况为因变量,采用Adaptive Lasso-logit回归分析筛选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分析CIMT增厚情况的影响因素,运用优势分析法估计各影响因素的贡献顺位。以经自然对数转换后的CIMT作为因变量,通过Adaptive Lasso linear回归分析筛选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分析CIMT的影响因素,并估计各影响因素的贡献顺位。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民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情况、颈总动脉内径、总胆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脂蛋白A(LPA)、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ApoA/ApoB)、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ALB)、体力活动水平(PHYME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ptive Lasso-logit回归分析筛选出颈总动脉内径、SBP、TC、超重肥胖、ACR、PHYMET、CRP、LPA、肾功能、VCAM-1、ApoA/ApoB 11个预测变量;Adaptive Lasso linear回归分析筛选出颈总动脉内径、SBP、TC、PHYMET、ACR、吸烟、饮酒、CRP、LPA、ApoA/ApoB、空腹血糖(GLU)、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12个预测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SBP〔OR=1.032,95%CI(1.013,1.050)〕、TC〔OR=1.558,95%CI(1.049,2.315)〕、PHYMET〔OR=2.226,95%CI(1.289,3.844)〕、CRP〔OR=1.462,95%CI(1.043,2.050)〕是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P<0.05),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各相关变量的贡献顺位依次为SBP(63.7%)、CRP(16.1%)、TC(12.4%)、PHYMET(7.8%)。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SBP(β=0.017,P<0.001)、当前吸烟(β=0.076,P=0.021)、TC(β=0.020,P=0.021)、PHYMET(β=0.022,P=0.034)是CIMT的影响因素(P<0.05),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各相关变量的贡献顺位依次为SBP(68.7%)、当前吸烟(19.9%)、TC(8.8%)、PHYMET(2.6%)。

    结论

    SBP、TC、PHYMET、CRP是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贡献顺位依次为SBP、CRP、TC、PHYMET;SBP、当前吸烟、TC、PHYMET是CIMT的影响因素,贡献顺位依次为SBP、当前吸烟、TC、PHYMET。提示临床医师应根据各可控影响因素及其贡献顺位更有针对性的制订CVD的早期防控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一佳, 戚圣香, 杜金玲, 王琛琛, 周海茸, 叶青, 秦真真, 苏健, 武鸣, 洪忻
    2023, 26(14):  1716-17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5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33KB) ( )  
    背景

    心脏代谢指数(CMI)是一种衡量血脂的简易指标,与糖尿病、脑卒中密切相关。体质量正常代谢异常(MONW)表型个体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更高,正确识别MONW表型个体对代谢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但CMI对MONW表型预测价值如何,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CMI与MONW表型的关系,并评估CMI对MONW表型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南京市≥18岁的常住居民,调查时间为2017-01-01至2018-06-30。收集患者基本资料,采用多因素稳健Poisson回归模型评价CMI对MONW表型的RR值及其95%C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MONW表型的预测能力,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指标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进一步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分层CMI预测MONW表型的价值。

    结果

    共纳入30 408例研究对象,其中男13 213例,女17 195例;体质量正常代谢正常(MHNW)表型23 691例,MONW表型6 717例。MHNW表型和MONW表型研究对象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静态行为时间、高红肉摄入、疾病史、用药史、身高、腰围(WC)、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TG/HDL-C、腰高比(WHtR)和C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MHNW表型研究对象和MONW表型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吸烟、饮酒、静态行为时间、高红肉摄入、疾病史、用药史、身高、WC、BMI、TC、TG、HDL-C、LDL-C、SBP、DBP、FPG、TG/HDL-C、WHtR和C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MHNW表型研究对象和MONW表型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静态行为时间、疾病史、用药史、身高、WC、BMI、TC、TG、HDL-C、LDL-C、SBP、DBP、FPG、TG/HDL-C、WHtR和C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Q1~Q4组例数分别为7 739、7 940、7 904、6 825例,CMI范围分别为≤0.253、0.254~0.382、0.383~0.539、≥0.540。男性研究对象Q1~Q4组例数分别为2 697、3 410、3 661、3 445例,CMI范围分别为≤0.281、0.282~0.407、0.408~0.569、≥0.570。女性研究对象Q1~Q4组例数分别为5 042、4 530、4 243、3 380例,CMI范围分别为≤0.235、0.236~0.361、0.362~0.516、≥0.517。校正各项混杂因素后,CMI四分位数分组是所有研究对象、男性研究对象和女性研究对象代谢表型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稳健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MI每增加1个SD,总人群、男性和女性MONW表型发生的风险分别增加68%、55%、81%。男性研究对象中CMI对MONW表型的预测能力高于WHtR(Z=18.97,P<0.001)、TG/HDL-C(Z=12.53,P<0.001)、WC(Z=23.85,P<0.001)和BMI(Z=24.13,P<0.001);女性研究对象中CMI对MONW表型的预测能力高于WHtR(Z=27.38,P<0.001)、TG/HDL-C(Z=15.27,P<0.001)、WC(Z=30.83,P<0.001)和BMI(Z=30.84,P<0.001)。女性研究对象CMI预测MONW表型的AUC大于男性(Z=-6.10,P<0.001)。在男性研究对象中,18~34岁CMI预测MONW表型的AUC为0.835〔95%CI(0.818,0.852)〕,高于35~44岁(Z=1.55,P=0.04)、45~54岁(Z=6.92,P<0.001)、55~64岁(Z=4.95,P<0.001)、≥65岁(Z=7.92,P<0.001);在女性研究对象中,18~34岁CMI预测MONW表型的AUC为0.832〔95%CI(0.817,0.847)〕,高于35~44岁(Z=1.95,P=0.03)、45~54岁(Z=2.56,P=0.02)、55~64岁(Z=3.79,P<0.001)、≥65岁(Z=5.71,P<0.001)。

    结论

    CMI与MONW表型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且CMI具有较强的预测效能,可作为识别体质量正常人群中MONW表型的有效工具,尤其适用于18~34岁人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颖, 王子涵, 薛崇祥, 陶诗怡, 孙梓宜, 黄力
    2023, 26(14):  1726-17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17KB) ( )  
    背景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证候分布以血瘀证最为多见,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血瘀证的发生率更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行拓展,首次运用动脉弹性和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联合载脂蛋白比值诊断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旨在为早期发现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提供新思路,也可为优化补充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血管舒张功能(FMD)联合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与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中青年(<50岁)冠心病患者,并根据《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收集患者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前的ABI、baPWV、FMD和apoB/apoA-1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价值评价。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青年冠心病患者206例,其中血瘀证组127例,非血瘀证组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I、baPWV、FMD、apoB/apoA-1是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模型方程P=1/[1+e-(5.519-0.599×ABI+0.297×baPWV -0.515×FMD+0.172×apoB/apoA-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I、baPWV、FMD、apoB/apoA-1和预测模型预测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7、0.676、0.680、0.606和0.807(P<0.001),且预测模型预测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的灵敏度为0.740,特异度为0.734。

    结论

    ABI、baPWV、FMD和apoB/apoA-1是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预测模型预测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早期识别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患者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瑞敏, 刘放, 谈红, 韩淑芳, 陈英剑, 苏丛丛
    2023, 26(14):  1733-17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4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19KB) ( )  
    背景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数量庞大,达格列净作为新型降糖药物,目前已被指南推荐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明确。

    目的

    研究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微小RNA-423-5p(miRNA-423-5p)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21-04-01至2021-11-30就诊于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的T2DM合并CHF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达格列净组(n=25)和对照组(n=25),达格列净组给予达格列净10 mg/d,对照组给予其他降糖药物,余治疗原则相同,治疗6个月。另纳入同一时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为健康人群组(n=25)。通过数字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血压水平、体质指数(BMI)、血脂、血糖、肌酐(Cr)、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合并用药情况,并留取血液标本进行miRNA-423-5p的检测。治疗4周进行门诊随访,收集患者心功能指标及miRNA-423-5p的结果。治疗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收集患者心功能指标、血压水平、ALT、AST、C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miRNA-423-5p表达水平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干预6个月达格列净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干预6个月LVEDD较同组干预前降低,LVEF、SV、LVFS较同组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4周达格列净组NT-proBNP、miRNA-423-5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T-proBNP、miRNA-423-5p水平较同组干预前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4周血浆miRNA-423-5p表达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s=0.609,P<0.05),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406,P<0.05)。

    结论

    达格列净可改善T2DM合并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BNP及LVEDD,提高LVEF、SV、LVFS,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浆miRNA-423-5p表达水平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岳博成, 侯旗旗, 韩全乐, 杨波, 吴铮, 吴建美, 陈朔华, 吴寿岭, 李康博
    2023, 26(14):  1739-17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3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17KB) ( )  
    背景

    全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2.8亿,心房颤动患者约5 970万例。高血压极大增加了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将高于60%。同时心房颤动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及痴呆的发病风险。对于庞大的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目前研究尚少,且其风险是否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

    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罹患心房颤动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

    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职工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总医院健康查体人群中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12-31,终点事件为患者新发心肌梗死。最终42 833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基线心电资料是否诊断为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n=270)和非心房颤动组(n=42 563)。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心肌梗死事件的累积发病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新发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对新发心肌梗死的影响。

    结果

    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高于非心房颤动组,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进行分层,≤60岁患者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2.89,95%CI(1.74,4.82),P<0.01〕,≤60岁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4.72,95%CI(2.11,10.56),P<0.01〕。

    结论

    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0岁高血压人群,积极控制血压、治疗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重要防治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喻雪珂, 黎孟玲, 彭思远, 申月明, 梁纶熙, 曾亚
    2023, 26(14):  1745-17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98KB) ( )  
    背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常见且凶险的并发症之一,而EGVB能否影响肝硬化患者1年的死亡结局尚不完全清楚。目的 探讨EGVB对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为肝硬化患者的随访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有无合并EGVB分为EGVB组和未出血组,并对患者进行常规随访,随访终点为患者因肝硬化死亡或1年随访时间结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结局的影响因素,通过1∶2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均衡混杂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GVB组和未出血组1年死亡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肝硬化患者812例,其中EGVB组158例(19.5%),1年死亡率为13.3%(21/158);未出血组654例(80.5%),1年死亡率为13.9%(91/654),两组患者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钠〔OR=0.95,95%CI(0.90,0.99)〕、白蛋白〔OR=0.95,95%CI(0.91,0.99)〕水平升高是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增高〔OR=1.04,95%CI(1.02,1.06)〕、肝性脑病(3~4期)〔OR=3.72,95%CI(1.21,11.37)〕是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PSM后获得EGVB组145例及未出血组290例,两组1年死亡率均为12.4%(18/145、36/290),两组患者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尿素氮水平升高〔OR=1.15,95%CI(1.02,1.29)〕是EGVB组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增高〔OR=1.09,95%CI(1.04,1.14)〕、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水平升高〔OR=1.09,95%CI(1.00,1.18)〕是未出血组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GVB事件发生与否对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率无显著影响,但两组患者1年死亡结局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EGVB组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尿素氮水平升高,而未出血组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增高和NLR水平升高,这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随访提供了新的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庄飞, 李平, 何兴, 师昱姗, 孙丽萍
    2023, 26(14):  1753-17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6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15KB) ( )  
    背景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出现与脑梗死、脑出血或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而眼底血管病变已被证实与上述病变关系密切,但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PVS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眼底动静脉交叉征、眼底渗出等改变与EPVS的关系尚缺乏相关报道。

    目的

    探讨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EPVS的影响因素及与眼底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2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EPVS分为继发EPVS组(114例)和未继发EPVS组(152例)。收集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EPVS严重程度和数量与眼底血管病变间的相关性。

    结果

    266例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178例、女88例,平均年龄(67.8±12.9)岁;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史、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视网膜动静脉比值、血管瘤、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OR=3.127,95%CI(1.514,6.457),P=0.002〕和眼底动脉硬化程度〔OR=3.077,95%CI(2.289,4.137),P<0.001〕是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PVS严重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程度(rs=0.751,P<0.001)、血管瘤(rs=0.644,P<0.001)、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rs=0.589,P<0.001)呈正相关,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rs=-0.342,P<0.001)、视网膜动静脉比值(rs=-0.463,P=0.012)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PVS数量与眼底动脉硬化程度〔B=0.586,95%CI(0.345,0.827),P=0.016〕和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B=0.472,95%CI(0.291,0.653),P=0.010〕呈正相关,与视网膜动静脉比值〔B=-3.974,95%CI(-5.548,-2.400),P=0.012〕呈负相关。

    结论

    合并高血压和眼底动脉硬化的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出现EPVS;且EPVS病变严重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血管瘤、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呈正相关,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视网膜动静脉比值呈负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辉, 任珍, 郭治国
    2023, 26(14):  1758-17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9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99KB) ( )  
    背景

    钙通道阻滞剂(CCBs)是我国最常用的一类降压药物,严重CCBs中毒死亡率高,但目前关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报道少。

    目的

    通过总结11例急性CCBs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结果,分析急性CCBs中毒的临床特点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因CCBs急性中毒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的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评分、治疗经过及预后。

    结果

    11例CCBs急性中毒患者中女3例,男8例;平均年龄(39.8±18.0)岁;服药至就诊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25(6.58)h;来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休克9例(9/11),恶心、呕吐5例(5/11),头晕4例(4/11),乏力3例(3/11),心率增快3例(3/11),心率减慢2例(2/11),晕厥1例(1/11),昏睡1例(1/11)。10例(10/11)患者到达急诊时意识清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5分〕。除了常规治疗,其中6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2例、血液灌流联合CVVH 2例、单独血液灌流2例。此6例中4例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接受首次血液净化治疗后复查CCBs血药浓度均有下降,硝苯地平下降比例(40.00%~63.64%)高于氨氯地平和维拉帕米(9.09%~26.67%)。11例患者出院时存活9例(9/11)。入院24 h中位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为10(25)分。入院时中位中毒严重度评分(PSS)为3(1)分。入院时PSS评分为3分的8例患者中死亡2例(2/8),入院时APACHEⅡ评分≥15分的5例患者中死亡2例(2/5)。

    结论

    休克早期意识清晰是急性CCBs中毒较常见表现。在降低血药浓度方面,血液灌流在急性硝苯地平中毒中的作用可能优于在急性氨氯地平和维拉帕米中毒中的作用。APACHEⅡ评分在预测CCBs急性中毒的死亡预后方面可能优于PSS评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章雨桐, 王秋琴, 徐语晨, 翁恒, 梁咏琪, 汪露露, 王庆, 徐桂华
    2023, 26(14):  1766-17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8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122KB) ( )  
    背景

    疼痛是帕金森病(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且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学者对PD患者发生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目的

    系统评价PD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有关PD患者疼痛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4-12。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研究机构(AHRQ)编制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分别对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对所有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PD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总样本量为2 855例,共涉及24种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结果可知有2项保护因素和22项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可知:女性〔OR=3.73,95%CI(1.75,7.96),P=0.000 7〕、病程长〔OR=1.35,95%CI(1.15,1.60),P=0.000 3〕、抑郁情绪〔OR=1.14,95%CI(1.07,1.22),P<0.000 01〕、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高〔OR=1.07,95%CI(1.03,1.11),P=0.000 2〕、Hoehn-Yahr分级高〔OR=2.28,95%CI(1.28,4.04),P=0.005〕、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评分高〔OR=1.68,95%CI(1.46,1.93),P<0.000 01〕是PD患者发生疼痛的危险因素。GRADE分级结果显示性别、NMSS评分是中等质量证据,病程、抑郁情绪、UPDRSⅢ评分是低质量证据,Hoehn-Yahr分级是极低质量证据。

    结论

    女性、病程长、抑郁情绪、运动障碍、Hoehn-Yahr分级高以及其他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疲劳)程度重是PD患者疼痛的危险因素,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袁德慧, 李玉红, 董袁圆, 王明欢
    2023, 26(14):  1775-17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792KB) ( )  
    背景 产后抑郁和人格问题对母婴健康有不良影响,目前对不同人格特质和产后抑郁关系的研究结果尚存争议,且国内缺乏系统评价。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人格特质与产后抑郁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host、Embase、PsycInfo(Proques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检索自建库至2021-06-04有关不同人格特质与产后抑郁关系的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后,提取相关数据。运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对神经质与产后抑郁的关系进行亚组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使用翻转效应模型对不同人格特质和产后抑郁的关系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篇文献和9类人格特质进行Meta分析,包括神经质(14篇)、外向性(6篇)、宜人性(5篇)、开放性(4篇)、责任心(4篇)、易感人格(3篇)、强迫性人格障碍(2篇)、回避性(2篇)和依赖性(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OR=1.30,95%CI(1.20,1.40)〕、易感性〔OR=1.39,95%CI(1.10,1.76)〕、回避性〔OR=6.27,95%CI(2.55,15.40)〕和依赖性〔OR=7.11,95%CI(1.62,31.14)〕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外向性〔OR=0.86,95%CI(0.77,0.97)〕、开放性〔OR=0.94,95%CI(0.90,0.98)〕是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的临界值不同(EPDS≥12分:OR=1.71,EPDS≥9分:OR=1.14;P=0.028)以及产后抑郁的调查时间不同(<产后1周:OR=1.13,产后2~12周:OR=1.33,≥产后13周:OR=2.22;P=0.008)是合并结果的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强迫性人格外,其他人格特质的合并结果可靠。结论 人格特质类型对产后抑郁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易感性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和开放性是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神经质个性的产妇的产后抑郁可能更严重,且更可能在产后13周以后发生产后抑郁。因国内外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未来还需进一步探讨回避性、依赖性和强迫性人格障碍和产后抑郁的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
    陆金玲, 许勤, 侯慧, 胡洁蔓, 李维颖, 徐欣怡, 杨春静, 陈丽
    2023, 26(14):  1783-17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7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49KB) ( )  

    癌症幸存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普遍不佳,而久坐行为在癌症幸存者中高发,且与患者多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亟需关注。本研究综述了癌症幸存者久坐行为的相关理论、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干预效果,并指出久坐行为已经成为影响癌症幸存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单一的体力活动干预及久坐行为和体力活动的联合干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癌症幸存者久坐行为;癌症幸存者久坐行为管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未来应积极开展国内研究,以改善患者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禹蓉, 董卫国, 田山, 王婷
    2023, 26(14):  1790-17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2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78KB) ( )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肿瘤之一,结直肠息肉是指高出肠黏膜的局部隆起性病变,约90%的CRC由息肉演变而来。传统观念认为,CRC的发生、发展大多是通过"腺瘤-癌"序列,但研究发现,锯齿状息肉中也形成了形态和基因不同的亚类,并与微卫星不稳定性CRC有密切联系,15%~30%的CRC是通过"锯齿状息肉-癌"途径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结直肠腺瘤、锯齿状息肉以及炎症后息肉的临床特点,通过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在癌变进展中的发生率以及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监测时间表,更好地为结直肠息肉患者随访监测和癌前病变的早筛、早治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典型病例
    邓煜璇, 何立, 宋志旺, 江妍霞
    2023, 26(14):  1794-17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14KB) (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的一种,临床通常表现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嗜铬细胞瘤(PHEO)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研究表明MEN2A由10号染色体RET基因突变导致。本文报道了一例由RET基因C634Y突变导致的MEN2A患者,并对其家族成员进行了基因检测,绘制系谱图。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同胞及同胞的子女存在C634Y突变。通过本病例诊疗结合文献复习,提示临床当患者出现内分泌腺体肿瘤时,需引起警惕,应对患者其他内分泌腺体进行进一步检查,并进行RET基因检测,以防出现误诊、漏诊,实现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MEN2A患者亲属也应进行RET基因检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