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中医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社区应用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9): 3587-36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37
摘要2203)   HTML54)    PDF(pc) (3845KB)(823)    收藏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的精神病性障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预防复发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也是决定患者预后和社会功能改善程度的核心因素。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简称长效针剂)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被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为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的方式之一。同时,社区作为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重要环境场所,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目前,国内多个管理政策及文件强调在社区精神分裂症管理中应用长效针剂,但是社区医生对长效针剂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效针剂在社区的应用,成为患者全面康复的瓶颈之一。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由13位精神科及全科医学专家组成本共识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我国社区的特征,解决社区长效针剂使用中面临的医学相关问题,以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效果研究现状及思考
陈敏, 谢欣, 石云舟, 郑晖, 吴巧凤, 周海燕, 李志刚, 余曙光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5): 1795-1800,F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08
摘要1327)   HTML86)    PDF(pc) (1871KB)(695)    收藏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该病患病率高且反复发作。IBS-D患者常共患焦虑症、抑郁症,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医疗负担。IBS-D临床治疗措施选择较多,中医药治疗方法丰富。各种中医药治疗方法之间何者更优,成为临床医生、患者和医疗决策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比较效果研究在中医药治疗IBS-D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概况,结合近5年比较效果研究的方法学创新点,探讨中医药治疗IBS-D的比较效果研究开展现状,进而思考中医药在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如何进行比较效果研究的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2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 杨丽虹, 苏佩玲, 包崑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6): 647-6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58
摘要1251)   HTML58)    PDF(pc) (1769KB)(754)    收藏

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我国肾小球疾病的24.9%,已跃居第二位且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药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中,然而目前尚无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本指南按照国际指南制订方法与步骤,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强度使用GRADE方法,通过访谈国医大师以及广东省名中医,确定指南范围、形成临床问题提纲;基于访谈结果和现有中西医肾病指南、权威教材以及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回顾的结果拟定临床问题、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及中医证型的调查清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家调查;然后针对临床问题检索到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并举行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关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聚焦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以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社区慢性颈肩痛人群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目标成就评量法
邱先桃, 任建萍, 贺梦妍, 任理仙, 曹庆春, 王锦晶, 王文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292-42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98
摘要1159)   HTML8)    PDF(pc) (2108KB)(330)    收藏
背景

颈肩痛的全球疾病经济总负担排名第21名,及时采取规范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治疗疾病,缓解患者的疼痛。运用目标成就评量法可以更加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效果评估。

目的

基于目标成就评量法分析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健康管理综合干预措施在慢性颈肩痛人群中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年8—9月,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62例慢性颈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长海痛尺表及基于目标成就评量法的调查表。将纳入的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131)和干预组(n=131)。对照组接受单纯针灸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中医健康管理措施,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2020年11月,进行干预效果评估调查。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失访9例,最终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22例颈肩痛患者。两组干预后GAS得分分别为(51.20±7.81)、(42.94±7.5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分别有92例(75.4%)、44例(36.1%)患者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情况、中医体质、自评健康状况的颈肩痛患者干预后G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体质、自评健康状况、饮酒情况是干预组颈肩痛患者综合干预后GAS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中医健康管理综合干预措施在慢性颈肩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提示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以健康管理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干预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大学生最佳睡眠时长的研究
马方晖, 朱燕波, 刘雯琼, 吴新瑞, 张千, 赵心源, 李玉琼, 龙利群, 陈皮皮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6): 718-7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01
摘要1044)   HTML15)    PDF(pc) (1963KB)(198)    收藏
背景

睡眠时长与大学生健康密切相关,但关于大学生最佳睡眠时长尚无定论,同时缺乏睡眠时长与中医体质的量效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大学生睡眠时长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大学生睡眠时长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1—6月,采用立意抽样结合滚雪球抽样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43所高校在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中医体质量表-41条目简短版(CCMQ-41)评估大学生中医体质状况,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测查大学生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和生活行为方式。以睡眠时长为自变量,中医体质得分为因变量,控制相关混杂变量,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中医体质状况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 003份,有效回收率为98.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气郁质得分呈负相关(r=-0.067,P=0.034)。控制混杂因素后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9种中医体质得分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平和质得分最高点、偏颇体质得分(特禀质除外)最低点的睡眠时长约为8 h;当睡眠时长>8.5 h时,平和质得分呈现降低趋势,气虚质、气郁质得分有增加趋势(P值均<0.05)。

结论

综合考虑体质整体健康状况,大学生每日最佳睡眠时长约为8 h;同时应控制睡眠时长不大于8.5 h,以防增加偏颇体质发生的可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近六年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田望望, 王至婉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7): 2071-20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4
摘要954)   HTML8)    PDF(pc) (3135KB)(542)    收藏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目前关于中医药治疗OSAH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评价指标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进一步探索OSAHS相关临床RCTs的评价指标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近6年文献中中医药治疗OSAHS临床RCTs的评价指标,为选择合适的中医药治疗OSAHS的临床RCTs结局指标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OSAHS的临床RCTs,检索时间为2015-01-01至2021-10-20。收集文献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作者、样本量、性别、年龄、病程、干预措施、中医证型、疗程、结局指标。按照评价指标的功能属性分为中医症状/体征、理化指标、生活质量、远期预后、安全事件、症状体征。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使用RevMan 5.4软件评价文献质量。

结果

共纳入41项RCTs,包括2 971例患者,涉及70个评价指标,总使用频次270次,归属于中医症状/体征、理化指标、安全事件、症状体征、生活质量,其中理化指标、症状体征较多,生存质量较少。2种组合指标14项,3种组合指标16项,4种组合指标7项。测量时点分布在7 d~6个月,测量时点最多为1个月(15项RCTs,占36.59%),其次是3个月(11项RCTs,占31.70%)。

结论

目前中医药治疗OSAHS临床RCTs的评价指标差异大、对中医证候评分关注相对不足,对生活质量指标关注度欠佳,评价指标无统一标准,测量时点跨度大,无远期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选用现状研究
彭思扬, 李少红, 田煜坤, 孟令昊, 方瑞英, 朱文增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1): 1340-13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38
摘要946)   HTML38)    PDF(pc) (929KB)(258)    收藏
背景 中药和针刺等中医药疗法在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原因之一是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中缺乏公认、统一的结局指标,进而导致在开展Meta分析等二次研究时由于指标不同而无法合并数据。构建中医药治疗MG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有助于临床研究设计与高质量循证证据积累。目的 描述中医药治疗MG的RCT中结局指标的选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推动构建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4-01,检索中医药治疗MG的所有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对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并统计使用频次,根据结局指标功能属性划分指标域,分析结局指标选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 共纳入186篇文献,涉及71个结局指标,各指标共计选用724次,全部结局指标大致可分为7个大类: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133次)、重症肌无力生活质量量表(20次)、中医证候积分(70次)、安全性指标(66次)、血生化指标(224次)、肌力变化(3次)与其他(208次)。根据结局指标的功能属性可归纳为7个指标域。单篇文献最少选用1项、最多选用12项结局指标,高频使用的指标包括有效率、重症肌无力绝对和相对评分法、中医证候积分等。纳入文献中仅2篇明确报告了主要结局指标与次要结局指标。单篇文献随访次数为2~7次,多数研究(83.33%,155次)选择随访3次,大部分研究(93.55%,174次)未报告是否在结局指标评价时使用盲法。结论 目前中医药治疗MG的RCT中结局指标选用存在较多问题,包括主次结局指标区分不明确、缺少国际公认指标、对安全性不够重视、结局指标数量与评价时间点差异大、评价存在偏倚、未纳入卫生经济学评价、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不规范等。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构建中医药治疗MG的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选择国际公认的结局指标与安全性指标并明确主次、选择合适的治疗周期与评价时间点、临床研究注册、实施盲法、规范报告等具体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韩思宇, 李多多, 蔡美玲, 于长禾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2): 210-2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1
摘要935)   HTML13)    PDF(pc) (2155KB)(308)    收藏
背景

正确有效地对膝骨关节炎(KOA)进行防治已成为目前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证据表明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医学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均具有临床疗效,但目前两者干预KOA的临床特点比较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比较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的差异,促进世界范围内手法医学的规范化、标准化。

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门诊招募符合要求的KOA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宫廷理筋术手法组(33例)与关节松动术手法组(34例),两组患者接受4周10次治疗,中途脱落4例,最终纳入63例患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定量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治疗前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个体访谈法,围绕两种手法治疗KOA的疗效、对推拿治疗的认知和对两种手法的评价等问题开展访谈,比较两种手法的异同,采用主题分析法构建主题框架。并通过并排比较与联合展示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混合研究的整合分析。

结果

疗效评价:定量研究显示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OMAC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定性研究显示4周治疗后,患者对两种手法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正、中、负向评价)无明显差异。认知评价:定性资料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对推拿认知感受的正、中、负向评价基本持平,经治疗后,患者对于推拿的认知感受向正向评价倾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疗效与既往是否于医院接受过推拿治疗无关,疗效与施盲的成功与否无关,施盲的成功与否与分组、既往推拿治疗情况之间无明显关联;患者对推拿的认知评价与本次治疗的疗效无关,且患者不论接受哪种手法治疗都不影响他们对推拿的认知。手法评价:第1次及4周治疗结束后,患者对于两种手法的力度大小、疼痛程度、手法特点、疗效的起效时间、自觉疗效最明显的次数等评价未见明显差别。

结论

定量与定性研究显示,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均安全有效,两者在疗效评价、认知评价、手法评价三个层面上均无明显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现状调研、分析与工作建议
闫雨蒙, 苏祥飞, 赵春霞, 冯雪, 段笑娇, 刘鹏伟, 李博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1): 1299-13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10
摘要868)   HTML31)    PDF(pc) (906KB)(181)    收藏
背景

2014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对中医13个专科领域的240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项目进行制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本部分工作。

目的

为了解中医领域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现状,从方法学角度对项目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本项目组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进行调研。

方法

2020年6—12月,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为调研对象,每个项目组人员填写一份问卷,汇集项目组整体意见。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文件的方式下发通知至各项目组进行调查,网络端收取调查结果。围绕调研主题,问卷内容包括5大方面: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认识、指南制修订程序和方法学应用、指南制修订工作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指南实施推广和应用情况、指南制修订工作情况整体调研。问卷为半结构化设计,共30个结构化问题、4个开放性问题。调研完成后对结果进行数据汇总与描述性分析。

结果

本调研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8份,调研结果提示,在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认识上,大多数项目组(94.45%,187/198)认为本领域内依然需要更多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依旧存在覆盖面不广、临床应用情况不佳等现状;指南制修订程序和方法学应用方面,99.49%(197/198)的项目组在指南制修订过程中遵照学会制修订技术方案,99.49%(197/198)的项目组有方法学专家全程参与;指南制修订工作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方面,项目组认为难点主要集中于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支持(89.39%,177/198)、缺乏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方法学工具(70.20%,139/198)、临床分型标准难以统一(66.16%,131/198)、方药选择与用量无固定标准(60.61%,119/198)方面;指南实施推广和应用情况方面,71.21%(141/198)的项目组认为推广应用情况符合预期,但也存在一些推广应用难点;指南制修订工作情况整体调研方面,绝大多数(96.97%,192/198)项目组表示在指南制修订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等资源。

结论

多数项目组认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指南制修订时注重循证方法学应用,同时,各项目组在制修订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建议应重视指南制修订工作,加大相关资金支持;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过程中,需要有方法学专家全程参与并把控质量;增加循证医学与临床诊疗指南制订相关培训;严格遵循最新技术方案与方法学流程;在指南制修订过程中注意体现中医药诊疗特色,以临床实用、适用为目标,以期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质量,促进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五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卢春键, 刘薇, 林少霞, 朱燕娴, 皮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3): 4106-41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36
摘要861)   HTML21)    PDF(pc) (3201KB)(353)    收藏
背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而以针刺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在治疗DPN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何种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的疗效较好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

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价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经预调查后确定常用的DPN中医外治法有5种,分别为针刺、中药足浴、穴位按摩、穴位注射、艾灸。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12-29,筛选关于上述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运用RevMan 5.3、Stata 15.0、ADDIS 1.16.6软件完成绘图及数据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44项RCTs,包含3 471例DPN患者。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针刺效果最佳〔OR=0.20,95%CI(0.11,0.36)〕;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率(M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中药穴位注射效果最佳〔MD=-4.50,95%CI(-5.91,-3.11)〕;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S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艾灸效果最佳〔MD=-9.03,95%CI(-12.59,-5.47)〕;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M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艾灸效果最佳〔MD=-6.34,95%CI(-9.31,-3.30)〕;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S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针刺效果最佳〔MD=-5.70,95%CI(-8.03,-3.31)〕。

结论

基于现有文献证据优先推荐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尤其是在提高总有效率和改善腓总神经SNCV方面,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研究
冯天笑, 李康健, 于大伟, 孙婉钰, 符碧峰, 冯敏山, 王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525-25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01
摘要854)   HTML13)    PDF(pc) (3160KB)(545)    收藏
背景

中医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

目的

评价近十年中医手法治疗CSR的RCT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为手法治疗CSR核心结局指标集的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计算机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手法治疗CSR的RCT,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至2021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描述纳入研究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

结果

共纳入66项RCT,按照报告的结局指标的功能属性分为7类:生活质量95次(41.48%)、症状体征64次(27.95%)、理化检查39次(17.03%)、安全性事件12次(5.24%)、经济学评估12次(5.24%)、远期预后5次(2.18%)、中医症状/证候2次(0.87%)。应用频次前5位的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及症状体征积分,指标测量范围从治疗后1 d~随访6个月,共涉及17个测量时点,以上结局指标分别以测量时点为治疗后14 d(27.08%)、治疗后14 d(26.67%)、治疗后14 d(29.17%)、治疗后28 d(28.57%)及治疗后14 d(33.33%)为主。27项RCT同时应用4个及以上的结局指标,14项RCT同时应用3个结局指标,20项RCT同时应用2个结局指标,5项RCT究应用1个结局指标。48项RCT报告了总有效率指标。

结论

目前中医手法治疗CSR的RCT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未区分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更多关注替代指标,轻视终点结局指标;忽视主观结局指标应用时的设盲;结局指标数量及组合选择异质性大;多使用复合结局指标评价结局;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不统一等。未来研究中应当做好充分的顶层设计与前期研究,积极开展手法治疗CSR核心结局指标集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阳虚质影响因素研究
孙传睿, 章轶立, 齐保玉, 方圣杰, 韩涛, 谢雁鸣,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201-22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6
摘要846)   HTML25)    PDF(pc) (1947KB)(408)    收藏
背景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体质学说对于防治PMOP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阳虚质是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研究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可以为防治PMOP提供个性化参考思路。

目的

梳理社区PMOP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随机选取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的10个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筛选PMOP患者;采用问答形式获取研究对象基本资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绝经年龄、民族、是否退休、曾经主要从事工作类型(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以脑力劳动为主、两者兼有)、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握力体重指数、骨折史、跌倒史、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夜间睡眠时间、食用剩菜习惯、饮食荤素类型(包括以荤为主、以素为主、荤素搭配);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PMOP患者432例,其中4例《中医体质量表》数据缺失,最终纳入428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频次以平和质较多(175例),偏颇体质以阳虚质较多(10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BMI)<18.5 kg/m2、经常食用剩菜、饮食以荤为主是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基于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PMOP患者偏颇体质以阳虚质居多,BMI<18.5 kg/m2、经常食用剩菜、饮食以荤为主是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活血散风针刺法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干预效果的真实世界研究
贺秋霞, 杜宇征, 孟祥刚, 石学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5): 577-5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18
摘要831)   HTML10)    PDF(pc) (1141KB)(424)    收藏
背景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及血管事件的主要高危因素,既往研究发现针刺具有降压作用,但目前缺乏真实世界研究的针刺降压证据。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0 78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分为基础治疗组(n=10 424)和活血散风组(n=357),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新样本,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新样本活血散风组与基础治疗组患者住院的日均血压和清晨血压,以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控制血压的效果。

结果

PSM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心房颤动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素(Ur)水平高于活血散风组(P<0.05)。PSM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心房颤动及HCY、TC、TG、HDL、LDL、Cr、U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活血散风组平均收缩压低于基础治疗组(P=0.002);活血散风组舒张压平均水平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治疗方式与入院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532,P=0.775)。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活血散风组清晨收缩压低于基础治疗组(P=0.012);活血散风组清晨舒张压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治疗方式与入院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974,P=0.985)。

结论

活血散风针刺法可进一步控制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日均收缩压及清晨收缩压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伴恶性高血压的原发性IgA肾病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柯江华, 段姝伟, 刘林昌, 李爽, 柯雨景, 曲逸伦, 姚进, 陈香美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7): 3395-34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1
摘要802)   HTML11)    PDF(pc) (2985KB)(164)    收藏
背景

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同时也是引起肾实质恶性高血压(MHT)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认为伴MHT的IgAN临床病情和肾脏病变程度均比无MHT的IgAN严重,但尚不清楚IgAN患者发生MHT的中医证候特点。

目的

分析原发性IgAN患者发生MHT的中西医相关因素,探索其中医证候特点。

方法

纳入2013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518例原发性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ASS 15.0软件中的变量相关性检验进行样本量估算,最终纳入伴MHT的IgAN患者17例作为IgAN-MHT组,按照1∶5比例随机抽取同时期85例无MHT的IgAN患者作为IgAN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对93个中医证候信息进行筛选降维,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伴MHT的IgAN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

结果

IgAN-MHT组首发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或恶心呕吐比例,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比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无机磷、血镁、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慢性肾脏病(CKD) 3~5期的比例、血瘀证比例,气虚证中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胫酸腿软、头目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的比例,阴虚证中视物模糊、飞蚊症症状的比例,血瘀证中爪甲青紫、舌色紫暗症状的比例,肾内动脉硬化比例高于IgAN组;而首发临床表现为尿检异常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比例、血IgM、血IgG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低于IgAN组(P<0.05)。两组伴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病变(T病变)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MHT组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IgAN-MHT和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IgAN-MHT患者男性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和气虚证呈正相关(P<0.05),无机磷、血钾和阴虚证呈负相关(P<0.05),IgAN-MHT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血瘀证呈正相关(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OR=7.895,95%CI(1.643,37.935),P=0.010〕、视物模糊〔OR=5.499,95%CI(1.207,25.053),P=0.028〕、口干喜饮〔OR=10.079,95%CI(2.289,44.373),P=0.002〕、爪甲青紫〔OR=18.312,95%CI(2.179,153.884),P=0.007〕是伴MHT的原发性IgAN的影响因素。

结论

(1)伴MHT的原发性IgAN患者肾功能更差,肾脏病理损伤更重。(2)伴MHT的原发性IgAN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3)伴MHT的原发性IgAN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与中医气虚证、阴虚证和血瘀证具有一定相关性。(4)中医证候中头痛、视物模糊、口干喜饮、爪甲青紫是伴MHT的原发性IgAN相关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关注并改善患者的气虚、阴虚、血瘀相关症状,有可能减少IgAN患者伴MHT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研究
崔光辉,李少杰,尹永田,陈莉军,刘馨谣,于佩琳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9): 1082-10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20
摘要791)      PDF(pc) (1152KB)(578)    收藏
背景 体病相关理论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而由此推断,其在老年人衰弱的发生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随机选取6个社区、10个行政村的1 13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医体质量表(CCM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睡眠质量及中医体质类型与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关联强度和交互作用。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1 091例老年人中无睡眠障碍905例(83.0%),存在睡眠障碍186例(17.0%);中医体质:平和质448例(41.1%),偏颇体质643例(58.9%);衰弱373例(34.2%),非衰弱718例(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OR=2.718,95%CI(1.891,3.905)〕、偏颇体质〔OR=4.782,95%CI(3.410,6.704)〕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相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且为偏颇体质的老年人发生衰弱的风险为无睡眠障碍且为平和质老年人的12.960倍〔95%CI(8.207,20.465)〕,超额危险度(RERI)=6.101〔95%CI(0.579,11.623)〕,归因比(AP)=0.471〔95%CI(0.181,0.761)〕,交互作用指数(S)=2.041〔95%CI(1.092,3.817)〕,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存在睡眠障碍与偏颇体质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且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中医预测模型构建及应用评估研究
王中瑞, 符宇, 赵瑞霞, 余海滨, 邵明义, 燕树勋, 韩景辉, 刘会娟, 朱蓉, 远佳瑶, 李蕾蕾, 崔伟锋, 王娴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450-24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85
摘要771)   HTML97)    PDF(pc) (2169KB)(503)    收藏
背景

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T2DM-SAP)致残、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治疗对延缓T2DM-SAP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构建融合中医元素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防治T2DM-SAP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提供可靠依据。

目的

探究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构建并评估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2—2019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74例T2DM-SAP住院患者,依据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的电子病历和随访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资料、结局指标(MACCE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n=190)和非MACCE组(n=48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ACCE风险预测模型,并构建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index、Calibration plot、Hosmer-Lemeshow检验及临床决策曲线(DCA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3,95%CI(1.014,1.052)〕、脑血管病史〔OR=3.799,95%CI(2.529,5.750)〕、血肌酐〔OR=1.005,95%CI(1.002,1.008)〕、暗紫舌〔OR=2.756,95%CI(1.285,5.935)〕、少苔〔OR=2.083,95%CI(1.025,4.166)〕、细弱脉〔OR=5.822,95%CI(1.867,20.359)〕、风痰阻络〔OR=2.525,95%CI(1.466,4.387)〕是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筛选出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显示出中等预测能力,C-index为0.769〔95%CI(0.729,0.809)〕,灵敏度为69.47%,特异度为75.00%,区分度良好;Calibration plot显示预测不良结局风险与实际不良结局风险平均绝对误差为0.011,校正拟合偏倚后的C-index为0.76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校准度良好(χ2=6.004,P=0.647);DCA结果显示,阈值概率>30%,预测模型在临床上是有益的。

结论

年龄、脑血管病史、血肌酐、暗紫舌、少苔、细弱脉、风痰阻络是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了临床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临床有效性,能为防治T2DM-SAP患者发生MACCE提供科学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针灸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陈安, 曹霄, 张慧林, 练剑锋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3): 331-3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98
摘要763)   HTML15)    PDF(pc) (1040KB)(222)    收藏
背景

针灸治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但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尚未明确。

目的

探究针灸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海安市中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药物(尿激酶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治疗中(治疗第2周)及治疗后(治疗结束)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水平。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DL、NIHSS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24例,其中对照组162例,针灸组16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高血压发生率、合并糖尿病发生率、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TNF-α、IL-1β、IL-6、IL-8水平及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中、治疗后CRP、TNF-α、IL-1β、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1.36%(148/162)〕高于对照组〔79.01%(128/162)〕(χ2=9.783,P=0.002)。

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艾灸督脉对肾精亏虚型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中医症状的临床疗效研究
王岩, 白艳杰, 张铭, 李晓晓, 张雍闯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87-1492,F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13
摘要755)   HTML12)    PDF(pc) (1830KB)(158)    收藏
背景

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PSMCI)是卒中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同时也给其家庭带来了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压力。

目的

观察艾灸督脉对肾精亏虚型PSMCI患者认知功能及中医症状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PSM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常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艾灸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艾灸督脉治疗,1次/d,5次/周,持续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中肾精亏虚型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并评定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艾灸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MoCA、SDSVD、SS-QOL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灸督脉可以改善PS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中医症状,临床疗效佳,且安全性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针刺疗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的Meta分析
杨雪圆, 刘喆雯, 涂雅玲, 刘德果, 陈其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6): 3316-33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99
摘要741)   HTML24)    PDF(pc) (4616KB)(435)    收藏
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问题,目前西医多以手术及口服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而临床应用毫针针刺治疗BPH疗效显著,但缺乏循证依据。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疗法治疗BPH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针刺疗法治疗BP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为针刺疗法,配合或不配合对照组所用药物;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10-01。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1 5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最大尿流率(Qmax)高于对照组〔OR=3.21,95%CI(2.25,4.57),P<0.000 01;MD=2.48,95%CI(1.26,3.70),P<0.000 01〕;试验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PV)、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低于对照组〔MD=-2.39,95%CI(-3.84,-0.94),P=0.001;MD=-10.59,95%CI(-15.20,-5.98),P<0.000 01;MD=-3.50,95%CI(-5.07,-1.93),P<0.000 1;MD=-0.68,95%CI(-0.99,-0.37),P<0.000 1〕。单纯针刺疗法治疗BPH的临床有效率、Qmax高于常规西药治疗〔OR=3.53,95%CI(2.20,5.68),P<0.000 01;MD=2.75,95%CI(1.62,3.88),P<0.000 01〕;单纯针刺疗法治疗BPH的PVR、PV、QOL低于常规西药治疗〔MD=-9.41,95%CI(-15.87,-2.94),P=0.004;MD=-2.99,95%CI(-4.86,-1.12),P=0.002;MD=-0.74,95%CI(-1.33,-0.15),P=0.01〕。针刺疗法+常规西药治疗BPH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治疗〔OR=2.84,95%CI(1.67,4.82),P=0.000 1〕;针刺疗法+常规西药治疗BPH的IPSS、PVR、PV、QOL低于常规西药治疗〔MD=-2.88,95%CI(-3.43,-2.32),P<0.000 01;MD=-12.25,95%CI(-16.92,-7.57),P<0.000 01;MD=-4.41,95%CI(-8.03,-0.79),P=0.02;MD=-0.59,95%CI(-1.03,-0.15),P=0.008〕。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IPSS、Qmax、PVR、PV、QOL 5个结局指标分别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改变效应模型对合并结果影响不明显。对临床有效率、IPSS、Qmax、PVR、QOL的RCT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率的漏斗图双侧基本对称;IPSS、Qmax、PVR、QOL的漏斗图较为分散,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基于当前临床证据,针刺疗法治疗BPH的临床有效率和Qmax高于对照组,IPSS、PVR、PV、QOL低于对照组。因IPSS、Qmax、PVR、QOL的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本研究的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关键问题及研究策略
魏戌, 韩涛, 孙凯, 陈忻, 银河,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5): 4421-44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32
摘要709)   HTML17)    PDF(pc) (1188KB)(184)    收藏

以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膝骨关节炎为代表的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是骨伤科临床治疗优势病种。中药、手法、针灸、传统功能锻炼等是中医常用的特色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预防疾病复发。目前,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存在临床疗效评价欠规范、临床生物样本库应用不够、中医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不足、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匮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中医药防治该类疾病应遵循“证据为重、中西共识”的原则开展临床研究,规范中医诊疗信息采集并构建临床生物样本库,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中医关键技术装备,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协同攻关组织模式,完善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证据,进一步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无症可辨”的中医辨证策略
丁建文,刘宝厚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 259-2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75
摘要694)      PDF(pc) (1334KB)(266)    收藏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趋于基本控制,但在全球多地COVID-19疫情仍持续蔓延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ACIC),且具有传染性。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ACIC给疫情防控及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分析了ACIC的分类、病机、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及论治原则,总结认为ACIC虽在宏观上“无症可辨”,基层医务工作者仍可通过微观辨证、辨病、辨体质及“治未病”等进行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研究
冯天笑, 李康健, 于大伟, 何海龙, 张君涛, 冯敏山, 王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9): 3664-36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20
摘要691)   HTML20)    PDF(pc) (2466KB)(315)    收藏
背景

中医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

目的

评价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临床试验报告标准(CONSORT)声明2010版及附加指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

结果

共纳入81篇文献,其中2006—2014年共发表文献28篇,年平均发表3.11篇;2015—2021年共发表文献53篇,年平均发表7.57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PEDro量表总分≥7分的高质量文献仅7篇(8.6%)。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显示,高偏倚风险文献所占比例最少,低偏倚风险文献次之,大部分条目因为报告信息不全,评分偏倚风险不确定。CONSORT声明2010版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的文题和摘要、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部分报告率不足。附加指标中采用多中心、伦理审批、干预措施质量控制、志谢报告率低。

结论

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建议今后研究者参照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NSORT声明对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规范性报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研究
林蕙泽, 闫文茜, 张萍萍, 费静雯, 申江红, 柳兰萍, 王翔, 朱可欣, 杨涛, 于金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9): 1053-10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11
摘要679)   HTML21)    PDF(pc) (1460KB)(439)    收藏
背景

针灸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针灸治疗C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由于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

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CNSLBP RCT选用的结局指标情况,为针灸治疗CNSLBP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7-01-01至2022-03-15发布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以及自建库以来至2022-03-15发表的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核心结局指标集(COS)。对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对文献的临床结局指标进行归类,对文献中的结局指标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NSLBP研究的COS现状,比较其与现有针灸治疗CNSLBP文献结局指标的异同。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49篇文献均为RCT,共包含4篇英文文献和45篇中文文献。共包含4 27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 049例、对照组2 223例,年龄为18~69岁。38篇文献报告了病程。纳入的文献共包含33个结局指标,分为疼痛类指标、功能障碍指标、复合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安全性指标、患者满意度指标、疾病认知指标、心理状态指标、其他指标。单篇文献的结局指标数量为1~8个。42篇文献的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为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时点。仅有2篇文献报告了安全性指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效率"指标的使用率为77.55%(38/49)。11篇NSLBP研究的COS的指标域涵盖了疼痛类指标、功能障碍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心理状态指标、社会功能指标和患者满意度指标等,其中3篇文献对指标域重要性进行了分级,4篇文献涵盖了患者满意度指标,5篇文献涵盖了心理状态指标,9篇文献针对不同的指标域选择了不同的测量工具;1篇文献为中医治疗NSLBP研究的COS。

结论

针灸治疗CNSLBP RCT的结局指标与NSLBP研究的COS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的结局指标有所关注,但在指标域的选择上存在种类、关注方向和测量工具的差异。针灸治疗CNSLBP RCT的结局指标的现状存在主次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不明确,指标数量的选择异质性大,指标应用不规范,重视疗效指标、轻视安全性指标等问题,建议今后的针灸研究在设计结局指标时,参照目前已有的NSLBP研究的COS及常用的测量工具,同时结合研究本身的特点扩展相应的公认的结局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中医脉诊系统与家庭医生平台应用示范
杨国玉,雷春红,李禹廷,高文艳,林一帆,胡文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33): 4128-41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68
摘要675)      PDF(pc) (2660KB)(1039)    收藏
依托现代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构建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中医智能脉诊系统与移动家庭医生平台,开展远程移动复诊,是帮助患者实现跨地域中医辨证施治、复诊调方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的中医智能脉诊系统与家庭医生平台,实现了中医脉象准确的智能分析、远程传输,结合舌像拍照与病史资料同步上传,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地获得远程问诊、复诊、处方调理、药物快递到家或就近取药的服务,通过远程中医智能脉诊系统与移动家庭医生平台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给中医反复复诊调理处方带来的障碍;同时也是落实中医领域远程复诊、家庭医生模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的实践与策略
李建生, 冯贞贞, 谢洋, 王佳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513-25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59
摘要655)   HTML12)    PDF(pc) (2343KB)(627)    收藏

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可为客观评价中医证候疗效提供依据,丰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目前尚缺乏统一、规范的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方法。借鉴国际量表研制规范及中医量表研究思路,依据中医证候特点,基于已研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疗效评价量表(COPD-STES),初步提出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基本流程及关键技术,包括7个主要环节(成立研究小组、预设量表基本特征、构建理论框架及条目池、筛选条目、初步形成量表、确定条目权重及量表的考核)、3项关键技术(基于关联规则及隐结构分析的数据挖掘技术,基于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的条目筛选方法,基于随机森林法、因子分析法及百分权重法的条目赋权法),可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针刺为主导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桑博默, 李波漩, 邓士哲, 赵晓峰, 孟智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6): 3308-33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97
摘要637)   HTML7)    PDF(pc) (2751KB)(304)    收藏
背景

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缺血性卒中后失语症发生率为30%。目前指南推荐疗法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诸多研究表明,针刺联合疗法可增加患者获益。

目的

对针刺为主导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集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AMSTAR 2工具、PRISMA声明、GRADE分级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1篇方法学质量为中质量,5篇为低质量,6篇为极低质量,主要由于研究者在系统评价/Meta分析中未对前期设计方案进行说明,该项关键条目缺失导致多数研究为低质量或极低质量。12篇文献PRISMA得分为17~25分,其中20~25分有7篇,报告相对完整;17~19分有5篇,报告存在一定缺陷。GRADE分级结果显示,12个为中级证据,24个为低级证据,18个为极低级证据。

结论

针刺联合语言康复等疗法与单纯语言康复等疗法相比,在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严重程度、听语理解、复述及阅读能力方面,以及以针刺为主导疗法在提高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临床有效率方面,证据质量均为中级,推荐临床使用。在其他方面,今后仍有必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原始研究,严格证据形成过程,为卒中后失语症的针刺康复提供更有力的循证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社区养老场所中医治未病服务需求调研
严正, 蒋海弦, 李芸佳, 李勤, 李天舒, 沈福来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0): 1218-12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45
摘要629)   HTML10)    PDF(pc) (1441KB)(153)    收藏
背景

中医治未病服务理论体系和干预技术成熟,应对不同健康状态下的健康需求均具备一定经济和文化优势,在离居民更近的社区养老场所内提供治未病服务,既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亦可提升老年人享受健康服务的体验。

目的

探索供需双方对在社区养老场所开展治未病服务的认知、态度和需求,以明确在社区养老场所内提供治未病服务时应主推的服务内容与需配套的运行条件。

方法

于2020-07-31至2020-08-10,采取目的抽样法,在上海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的、各日均服务人次最多的社区养老场所,使用项目组成员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对提供健康服务的医护人员(供方)和享受服务的老年人(需方)进行调查。供方问卷主要调查在社区养老场所开展治未病服务的观点和建议,由医护人员自行填写;需方问卷主要调查老年人健康需求、对治未病服务及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治未病服务的接受程度,由前述医护人员采用对老年人进行问询后代为填写。

结果

供方调查结果显示,81.6%(93/114)的受访者表示听说或了解治未病概念,41.2%(47/114)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过健康服务项目,91.2%(104/114)认为社区养老场所适合提供健康服务。需方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常见主诉和病症为高血压(57.0%,138/242)、糖尿病(40.1%,97/242)、腰背痛(30.2%,73/242)等健康问题;56.2%(136/242)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接受过中医健康服务,其中52.5%(71/136)表示满意;74.8%(181/242)被调查者没听说过或不太了解治未病,50.4%(122/242)对在社区养老场所接受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有兴趣。对供需两方的调查结果均显示适合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的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排名前5者为中医四诊、运动保健、起居调摄、饮食调养和情志调理。

结论

社区养老场所人群健康需求与社区疾病谱一致,该场所人群对治未病服务有需求和兴趣;社区家庭医生作为供方对在此场所开展服务同样有兴趣和意愿。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技术可行性,但是需要强化宣传、明确收费、便捷服务提供方式,并配套地选好服务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率和对血尿酸及疼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张金焕,陈伊镕,兰凯,胡梨雨,于海波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8): 1001-10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47
摘要623)      PDF(pc) (1115KB)(700)    收藏
背景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是痛风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长期西药治疗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针灸疗法作为补充替代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但在不同针灸疗法中何种针灸疗法更能有效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仍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5种针灸疗法与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关于5种针灸疗法(电针、针刺、刺血、温针灸、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09-20。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23项RCT,共1 68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针〔OR=1.18,95%CI(1.01,1.39),P<0.05〕、温针灸〔OR=1.17,95%CI(1.03,1.32),P<0.05〕、火针〔OR=1.13,95%CI(1.03,1.24),P<0.05〕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电针总有效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刺血、火针、温针灸、针刺和西药。在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电针〔标准化均数差(SMD)=-144.46,95%CI(-248.77,-40.14),P<0.05〕、针刺〔SMD=-98.83,95%CI(-159.51,-38.15),P<0.05〕均优于西药; SUCRA排序结果显示电针降低血尿酸水平效果最优,其余依次为针刺、刺血、温针灸、火针和西药。在降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方面,火针优于西药〔SMD=-1.40,95%CI(-2.12,-0.68),P<0.05〕;SUCRA排序结果显示火针降低VAS评分效果最优,其余依次为刺血、针刺和西药。结论 电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提高总有效率和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具有最好的疗效,火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受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多中心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予以验证本结论。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杨喜兵,杨帆,陈忠强,罗开涛,钱立锋,钱华,顾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1): 3983-39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95
摘要617)      PDF(pc) (1045KB)(321)    收藏
背景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为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夯实基础。方法 2018年6—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n=25)采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观察组(n=25)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对患者FMA评分、MBI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6.153,P<0.001;F交互=34.226,P<0.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评分、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期间两组不同时间的症状改善程度不同,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确切、效果更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针刺治疗轻度焦虑症临床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
崔伟锋,范军铭,叶静,庆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 341-3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67
摘要601)   HTML4)    PDF(pc) (1079KB)(414)    收藏
背景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刺治疗焦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尚缺乏真实世界研究证据。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针刺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轻度焦虑症患者276例,先根据住院期间针刺治疗情况分为针刺组149例和非针刺组127例,再根据倾向性评分值及1∶1匹配原则进行配对,最终75对病例匹配成功。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8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结果 匹配前针刺组、非针刺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1%(136/149)、82%(104/127),匹配后针刺组、非针刺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75)、87%(65/75);匹配前、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匹配前、后HAMA评分及PSQI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匹配前、后HAMA评分及PSQI总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匹配前、后针刺组患者治疗8周HAMA评分及治疗6、8周PSQI总分均低于非针刺组(P<0.05)。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证据表明针刺治疗轻度焦虑症有效,可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可行。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无偿献血人群的中医体质状况研究
史会梅1,朱燕波2*,张笑梅2,王鸿捷3,张伟东3,虞晓含1,鹿佳2,索艳风2,李桐2,李彦妮2,严辉2,王乐融2,史穆然2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14): 1729-173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4.016
摘要586)      PDF(pc) (734KB)(388)    收藏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对中医体质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7-11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小屋和采血车上的无偿献血者和非献血者。调查其一般资料和献血信息,并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其中医体质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749份,回收725份,有效681份,有效回收率为90.92%。其中献血0次者167例、献血1~4次者296例、献血5~9次者102例、献血≥10次者116例。不同献血次数者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献血1~4次者气虚质得分低于献血0次者;献血5~9次和≥10次者平和质得分高于献血0次者,气虚质、阳虚质得分低于献血0次者;献血≥10次者血瘀质、气郁质得分低于献血0次者和献血1~4次者(P<0.05)。男性不同献血次数者气郁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献血≥10次者气郁质得分低于献血0次者(P<0.05)。女性不同献血次数者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献血5~9次者平和质得分高于献血0次者和献血1~4次者,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得分均低于献血0次者和献血1~4次者,气郁质得分低于献血0次者;献血≥10次者平和质得分高于献血0次者,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得分低于献血0次者,痰湿质、气郁质得分低于献血1~4次者(P<0.05)。结论  无偿献血者体质得分状况优于非献血者,且献血次数较多者体质状况更好。另外,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女性体质状况较男性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5-羟色胺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及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苏海霞, 付兆媛, 高永泽, 尉戎戎, 钟建春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1): 2678-26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60
摘要581)   HTML14)    PDF(pc) (2053KB)(483)    收藏

5-羟色胺是影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道功能活动的重要脑肠肽。近年来研究发现5-羟色胺的合成、释放、与受体结合及重摄取等信号传导过程中,任一环节发生异常均有可能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发现中医药通过调节5-羟色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因此,本文对5-羟色胺的现代医学认识、5-羟色胺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5-羟色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探索5-羟色胺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潜在治疗价值,同时也为中医药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理论参考及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电针神庭穴和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研究
闫晓, LEE JAEMYUNG, 张铭, 李瑞青, 高静, 冯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3): 2892-28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08
摘要575)   HTML12)    PDF(pc) (2319KB)(282)    收藏
背景

自由基代谢异常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而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

方法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SPSS 22.0软件将18只雄性、SPF级SD大鼠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只)和电针组(6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颈部皮肤,分离颈部动脉;造模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造模大鼠完全清醒后,按照Zea-Longa法筛选分值为1~3分的大鼠随机纳入模型组和电针组。于造模后1 d对电针组大鼠的神庭、百会穴施以疏密波,1 Hz/20 Hz、1次/d、30 min/次,共连续2周的电针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只固定时间抓取,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色法测试盒(WST-1法)检测脑组织SOD活性,丙二醛比色法测试盒(TBA法)检测脑组织MDA含量。

结果

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均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第13天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穿越平台次数少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大鼠第13天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SOD活性低于假手术组,MD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大鼠SOD活性高于模型组,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

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组织抗氧化酶SOD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蓄积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张晨曦, 关胜男, 谢凯, 张康, 王海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1): 2640-26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79
摘要575)   HTML19)    PDF(pc) (2181KB)(213)    收藏
背景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病情进展迅速,具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经济负担重等问题,尽管临床诊疗方案不断优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不下,目前中医药治疗SCAP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诊疗方案,缺乏对SCAP的临床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目的

研究SCAP的临床中医症状特征,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S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汇总其症状、体征,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6例患者,其中男119例,女47例,男女比例2.53∶1;平均年龄(70.1±15.8)岁,整理病例后得出13种不同的证型,痰热壅肺证所占比例较高为34.33%(57/166),咳嗽、咳痰症状涵盖了50%以上患者。对症状和体征进行因子分析共选取出1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2.842%。通过聚类分析将公因子聚为4类,分别是痰热壅肺证、邪陷正脱证、气阴两虚证、痰湿阻肺证4个主要的SCAP临床分型。

结论

SCAP患者男性比例较大,临床证型以痰热壅肺证、邪陷正脱证、气阴两虚证、痰湿阻肺证4个证型为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运动针法可有效提高急性非特异性腰痛有效性:一项Meta分析
费静雯, 林蕙泽, 张萍萍, 柳兰萍, 王翔, 申江红, 朱可欣, 杨涛, 于金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9): 1044-10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09
摘要572)   HTML15)    PDF(pc) (2621KB)(249)    收藏
背景

近年陆续出现了多项运动针法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但尚缺乏新的关于运动针法治疗ANSLB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运动针法治疗ANSL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PubMed、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筛选运动针法治疗ANSLB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RCTs、交叉研究、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1-03-25。采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的17篇文献研究类型均为RCTs,共涉及1 22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610例,采用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616例,采用阳性对照或空白对照/安慰针/假针。Meta分析结果:(1)运动针法对照西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D=-1.54,95%CI(-2.43,-0.65),P=0.000 7〕、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MD=-3.08,95%CI(-4.92,-1.24),P=0.001〕低于对照组,腰椎关节活动度(ROM)大于对照组〔MD=-1.42,95%CI(-1.62,-1.22),P<0.000 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7,95%CI(1.19,1.35),P<0.000 01〕,但两组患者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11,95%CI(-19.12,8.91),P=0.48〕;(2)运动针法对照假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MD=-1.70,95%CI(-2.05,-1.35),P<0.000 01〕、RMDQ评分〔MD=-3.06,95%CI(-4.50,-2.70),P<0.000 01〕低于对照组;(3)运动针法对照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MD=-1.60,95%CI(-2.06,-1.14),P<0.000 01〕、RMDQ评分〔MD=-3.00,95%CI(-4.31,-1.69),P<0.000 01〕低于对照组;(4)运动针法对照推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D=-1.50,95%CI(-1.65,-1.35),P<0.000 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9,95%CI(1.09,1.30),P=0.000 1〕。1篇文献报道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4/30)。

结论

现有文献证据表明运动针法能有效减轻ANSLBP患者疼痛、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腰椎ROM及总有效率,且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RCTs进一步证实。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药临床诊治分析
曾奕斐, 张董晓, 东浩, 付娜, 张红凯, 冯硕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15): 1893-18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45
摘要570)   HTML3)    PDF(pc) (1805KB)(305)    收藏
背景

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临床多易发生误诊、漏诊,为其早期诊治带来极大挑战。

目的

探讨副乳腺PCM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5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中医药临床诊疗资料,对15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本文共纳入15例女性副乳腺PCM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妊娠后2~5年内发病,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发病特点与乳腺部位的PCM相类似,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5例患者经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联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局部病灶消失,且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副乳腺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副乳腺PCM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电话随访的方法学应对与思考
王天园,孙星,胡晶,冯硕,张会娜,王宏,李博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 248-2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33
摘要564)      PDF(pc) (1104KB)(269)    收藏
电话随访作为结局评价的一种,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十分重要。但随访结果质量偏低,存在随访信息不全、失访率高等问题。现探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电话随访方法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电话随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方法学建议。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结局评价十分重要,而结局评价的电话随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标准化,需要建立方法学以规范流程。本研究聚焦电话随访流程的难点问题,通过中医药临床试验实际调研和总结归纳,从实际出发,提出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电话随访的方法学建议:(1)合理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设计随访部分;(2)建立和完善随访岗位制度;(3)完善随访员培训后上岗机制;(4)提高患者对疾病与随访的认识;(5)优化随访机制。(6)聘请专业的随访团队进行定期规律的随访。未来可探索建立随访数据共享管理平台,全方位快速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方法与实践
崔伟锋,王素花,王会丽,刘振威,范军铭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13): 1586-159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3.025
摘要557)      PDF(pc) (747KB)(854)    收藏
本文论述了临床研究方法从理想世界到真实世界的转变,介绍了中医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并对中医真实世界研究(RWS)的实践进行回顾,通过分析RWS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优势,进而得出RWS与随机对照试验(RCT)相比更适合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实际。RWS为中医复杂干预、体现中医治疗慢性病优势的结局评价提供了解决方案。将RWS应用到中医药临床科研为经验医学与偱证医学的结合提供了契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11)
39. 简短版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设置与考评
朱燕波1*,虞晓含2,王琦2,史会梅2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7): 879-88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7.023
摘要555)      PDF(pc) (760KB)(1276)    收藏
目的  设置简短版中医体质量表,并进行初步考评。方法  本研究总样本量为4 940例,由6部分方便抽样法获得数据组成,分别为:2007年9月-2008年5月选取的河南省开封市体检人员1 632例,2012年7-10月选取的江西省瑞金市体检人员466例,2012年9月-2013年8月选取的安徽省合肥市体检人员519例,2013年2月-2014年1月选取的广东省珠海市体检人员595例,2015年1-12月选取的北京市体检人员1 044例,2015年7-12月选取的北京市无偿献血人员6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3样本量为训练组(n=3 293),余1/3样本量为考核组(n=1 647)。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调查,基于训练组对原量表条目进行分析和筛选,基于考核组对简短版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考评。结果  最终形成的简短版中医体质量表包含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9个亚量表,共41个条目,与原量表相比条目数减少了约1/3。其中,28个条目的标准差>1.000,40个条目的相关系数≥0.300,各亚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均>0.600;各条目区分度参数均>0.80,21个条目的难度参数为-3.00~3.00。结论  41条目简短版中医体质量表的考核结果较好,有利于提高中医体质辨识效率、促进中医体质辨识推广。后续工作应围绕量表的试用、调适及评价展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绝经还是年龄增长的影响?——一项针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杨慕坤, 贾潇湘, 任正洪, 顾蓓, 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3): 280-2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06
摘要554)   HTML13)    PDF(pc) (1482KB)(135)    收藏
背景 绝经将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远期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冠心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目的 探讨绝经状态改变以及年龄增长对中年女性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规律体检的45~54岁未绝经健康女性556名,根据相关标准剔除89名,最终纳入46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期间内是否绝经,将研究对象分为未绝经组(176名)和绝经组(291名),监测两组女性BMI、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随访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状态与年龄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CIMT增厚、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46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7.6±2.3)岁;与基线相比,研究对象3年后腰围、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空腹血糖(FBG)水平降低(P<0.05)。组间比较:3年后,两组女性腰围、BMI、TG、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女性UA、TC、LDL-C水平高于未绝经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女性3年后腰围较基线水平均增加(P<0.05)。未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水平高于基线(P<0.05)。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LDL-C水平均高于基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是中年女性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OR=2.475,95%CI=1.049~5.838,P=0.038)。结论 中年女性腰围和TG的变化主要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LDL-C的变化主要受到绝经状态的影响,TC和UA的变化同时受到绝经状态和年龄增长的影响。中年女性年龄≥50岁是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绝经后UA、TC、LDL-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先于CIMT的变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