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述评栏目最新文章合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中国全科医学行业十年发展:机会和挑战并存
杨辉, 韩建军, 许岩丽, 高晓欢, 汪洋, 杨允利, 曹新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1): 1-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37
摘要4107)      PDF(pc) (1508KB)(1624)    收藏
目的

以近10年(2010—2020年)为阶段,梳理我国全科医学行业的自身优势和不足,以及其发展面临的环境机会和挑战。

方法

以Donabedian的概念模型为框架,检验和评估中国全科医学基本医疗服务系统的质量特征;以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为框架,分析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数据来源于2010—2020年全科医学发展相关的统计报告、期刊论文、政策与工作指南等。

结果

(1)全科行业的结构质量:近10年来我国全科医学发展政策是以往相关政策的承袭和发展,并在全科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分级诊疗、区域医共体等方面继续加强,全科的财政政策和管理政策仍有提升空间。全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飞速发展,不过人力资源倒置问题未彻底解决,需要采用全职等量的算法来计划和评估人力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呈现稳定增长,但仍低于医院的增长速度。全科医学服务的卫生经济学数据尚需补充。(2)全科行业的过程质量:2020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诊疗的人次数为20.45亿人次,即我国平均每人每年访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1.5次,高于2010年每人每年平均1次的访问频率,但仍低于患者对医院门诊的访问频率(平均每人每年2.7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2020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服务有明显影响,门诊诊疗人次数下降约20%。全科医学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医学、社区、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期待随着学科发展,全科研究可以在创新和评判思维、对临床服务的循证支持、对服务质量和患者结果改善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3)全科医学服务的结果:全科医学服务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数据不足。从居民和患者的体验和观点来看,已获得全科服务或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有较好的体验和较高的满意度,不过尚缺乏普遍社区居民对全科医学服务感知和观点的数据。全科医生自身对行业工作的体验和看法存在较大差异,性别、年龄、职称、城乡、地理位置等影响医生的体验和满意度。全科人力资源存在不稳定性,收入、工作和时间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4)中国全科医学的主要优势在于有力的政策推动和政府领导,集中化体制表现出的卓越资源动员能力,能快速启动和发展全科医生队伍;中国拥有已经成熟起来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以及临床医学服务的中坚力量,并显示出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传统和有机结合。(5)中国全科医学存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共性问题,其自身特点包括学科发展较晚、人才队伍质量有待提高、工作压力大且职业倦怠显现,全科医生代沟对教育和实践的影响。全-专之间关系处于脱离依附和走向融合的交界点。全科师资特别是社区临床带教的教育胜任力不足。全科团队建设和管理需要从形成期向激荡期和绩效期推进。(6)健康中国和全面小康的国家战略,全球通过《阿斯塔纳宣言》重申的初级保健在可持续发展和全民健康覆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和健康素养的提升,是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机会。(7)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疾病负担改变和社会经济变化,加上全科人力资源的老化和动态过程、城乡二元化和地区差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倒置三角等,是中国全科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加强全科医学倡导功能,建立广泛社区的协作网络,发展全科医学职业组织等。

结论

中国的全科医学事业发展处于上升期。人力数量上有飞速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性强,在基本医疗可及性上有快速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增加。作为知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科业内和社会期望较高,同时存在明显压力,人力存在不稳定因素,全科医生的自我身份认同仍有提升空间。对全科医学的经济投入仍需明朗。当前,中国全科医学处于前所未有的促进环境中,医学界和全科同仁务必抓住机会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化挑战为机会",为全民健康赢得更好结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研究
吴俣, 刘珏, 刘民,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1): 14-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48
摘要2430)   HTML136)    PDF(pc) (1421KB)(2665)    收藏

Omicron(B.1.1.529)变异株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从南非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Omicron感染病例。目前Omicron变异株在部分非洲国家已成为主导毒株,且传播速度快。尽管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多数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但病例数量的快速增长可能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沉重压力。此外,Omicron变异株的变异来源、传播特征、疫苗抗性等尚不明确,给各国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来源、传播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流行现状、疫苗对其保护效果、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Omicron变异株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饮食调整和膳食纤维补充治疗慢性便秘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建议
孙松朋, 龙俊红, 倪红, 梁隆雨, 霍兴霄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179-21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12
摘要2221)   HTML103)    PDF(pc) (2562KB)(2401)    收藏

慢性便秘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针灸按摩、运动、手术治疗等,饮食调整或膳食纤维补充治疗常被推荐用于药物治疗之前应用或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但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应用规范。本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分析饮食调整对预防和治疗慢性便秘的重要地位以及膳食纤维补充剂、天然水果或食品原材料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提出在临床实践中饮食调整、膳食纤维补充的应用原则和具体方法,旨在为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慢性便秘患者在治疗上提供有益的帮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王莹, 周静威, 王珍, 杨迎霞, 王耀献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2): 1411-14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17
摘要1977)   HTML103)    PDF(pc) (1903KB)(2900)    收藏

糖尿病肾病(DKD)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公共卫生和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最近颁布的多项指南更新了有关DKD治疗与管理的建议,新型降糖药物为DK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医药干预DKD历史悠久,相关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增加,中医药干预DKD在缓解患者乏力、水肿、腰酸等症状,减少尿蛋白水平和保护肾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风险,改善疾病长期预后等方面的疗效逐渐被认可和重视。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有关DKD的治疗进展和优势进行总结及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积极管理肥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郭雨阳, 曾庆春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6): 643-6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16
摘要1828)   HTML92)    PDF(pc) (1294KB)(1093)    收藏

2021-04-22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一项关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声明,总结了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以及心房颤动诊断、临床管理以及预后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临床的实际情况对该声明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WHO和25个国家(地区)应对失智症行动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王丹, 刘跃华, 朱学敏, 杨昊鹏, 索靖东, 申贤磊,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5): 3075-30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15
摘要1814)   HTML83)    PDF(pc) (3030KB)(3209)    收藏

失智症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本文介绍了WHO"2017—2025年公共卫生领域应对失智症全球行动计划"(简称"全球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并系统阐述了"全球行动计划"的7个优先行动领域,分别为:将失智症作为公共卫生重点、友好意识、控制危险因素、诊疗与护理、人员支持、建设信息系统、研究与创新。本文检索的2009年至今25个国家(地区)发布的国家(地区)层面的应对失智症行动计划,分别从预防、干预、研究、支持、实施、立法和评估等方面进行了优先行动领域的部署。目前,我国尚缺乏国家层面的失智症行动计划,结合WHO和25个国家(地区)的优先事项和具体措施,建议我国在制定失智症国家行动计划时,应充分考虑WHO成员国在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减少危险因素、制定长期护理保险、营造友善社会氛围、建设国家监测系统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宫颈癌治疗的现状及问题:从临床指南到真实世界研究
张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3): 259-2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05
摘要1698)   HTML112)    PDF(pc) (1280KB)(1496)    收藏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关于宫颈浸润癌的治疗,需要术前规范地分期和评估,早期宫颈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重视国内外指南更新,选择合适的手术范围和入路;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以放化疗为主,宫颈癌的治疗和临床研究中存在诸多挑战和争议。本文主要就宫颈癌的诊断及治疗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以更好地应用临床指南指导真实世界的诊疗。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全科医学相关指南的开发、实施及应用效果
杨辉, 许岩丽, 叶志康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1): 1-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W0004
摘要1594)   HTML75)    PDF(pc) (1502KB)(1861)    收藏
背景 循证临床服务指南是促进全科医学提供高质和有效服务的重要资源。目前,对全科医学相关指南研发、实施和评价的研究尚不足。目的 了解国际上全科医学相关指南的研发和使用情况,为我国全科医学相关指南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于2022年8—9月,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以获取与全科相关指南开发、实施及应用相关的文献。文献语种限定为英文,发表时间限定为2012-01-01至2022-09-07。提取纳入文献的作者信息、期刊信息、研究问题等,对全科医学相关指南的开发、分发和实施的影响因素、应用效果3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1)针对全科医学相关指南的研究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包括定量研究、质性研究、文献分析、理论探讨等。(2)全科医生组织和全科研究者主持/参与指南研发,可以提高指南的被接受度和背景化程度,并有利于将医生经验、患者偏好等信息融入指南。全科共识是一种适宜的指南形式,转诊建议是指南的关键内容之一。指南分析和改编可用于全科医生培养。(3)全科医学相关指南的实施受到比专科指南更多因素的影响。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符合自导学习的指南培训,对指南遵从率有积极影响。临床审计和循证医学俱乐部是常用且有效的促进指南实施的做法,全科医生对指南的反馈有助于指南的持续改进。(4)全科医学相关指南对医生诊疗行为的影响是可以观察到的,指南对患者健康结果的影响则需要更缜密和复杂的研究设计。结论 全科医生参与指南的开发、实施和评价,是全科循证医学的发展方向。全科医生的经验和人文精神、患者偏好和期望、影响指南实施的全科领域内和领域外因素,都需要通过与方法学专家合作被纳入全科临床指南的研发、实施和评价中。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2021年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非药物管理策略
李正欢, 张晓云, 陈杨, 宋雪利, 刘昕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2): 131-1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10
摘要1489)   HTML57)    PDF(pc) (1398KB)(1551)    收藏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第三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但面对这个可防、可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临床诊疗仍存在诸多如健康教育不足、随访缺失、临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上均可能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致使后期治疗效果欠佳、难度增大,以及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等。故加快促进临床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诊疗精度和效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2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结合我国临床诊疗现状和疾病研究进展,针对COPD稳定期非药物管理策略进行解析,包括肺功能测定和评估、减少危险因素暴露、肺康复、氧疗、无创通气和外科治疗,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师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优化临床疗效。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中国"失智症防治行动"任务清单的建议:基于WHO全球行动视角
杨昊鹏, 索靖东, 申贤磊, 王丹, 朱学敏, 刘跃华,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7): 775-7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44
摘要1452)   HTML65)    PDF(pc) (1753KB)(1888)    收藏

失智症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早期识别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和针对风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失智症和延缓疾病进展。中国老年失智症患者数量的快速增长给防治体系、健康促进、社会支持及研究创新等工作带来挑战,制定"失智症防治行动"任务清单具有必要性,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WHO发起的"2017—2025年失智症公共卫生应对全球行动计划",从WHO全球行动视角,结合中国政策及实践现状,从失智症防治风险因素干预、"以人为本"的照护、社会支持、信息系统建设、创新研究与科技转化等方面提出中国"失智症防治行动"任务清单,将中国当前的失智症防治重点及现实资源结合起来,以供相关失智症防治决策及实践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向"前"发展
白亚虎, 高胜寒, 纪思禹, 尚金钰, 董延春, 宁康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3): 268-2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21
摘要1440)   HTML61)    PDF(pc) (1182KB)(2620)    收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类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全世界公认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慢性疾病之一。作为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一般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及早预防和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随着国际学术界对COPD认识地逐渐加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2版报告首次提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pre-COPD)的概念。本文回顾了pre-COPD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定义及诊断标准,并对早期识别pre-COPD患者的意义进行了总结。pre-COPD是对现有COPD防治理念的拓展和延伸,充分认识与理解这个概念,不仅有助于指导相关发病机制和基础研究方向,更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提高COPD的一级预防意识,进而降低COP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靶向周细胞肿瘤血管正常化:重塑肿瘤微环境的新策略
劳深, 何建行, 梁文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2): 3971-39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64
摘要1360)   HTML33)    PDF(pc) (2310KB)(1758)    收藏

近年研究表明,周细胞(PCs)与肿瘤微环境(TME)内的各类细胞成分(如癌细胞、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可通过异常的旁分泌通路介导肿瘤偏好性的肿瘤血管新生及失能,形成免疫抑制性TME并促进肿瘤进展。结合最新的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本文就PCs在TME中的潜在功能与作用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靶向PCs的肿瘤抗血管治疗及肿瘤血管正常化治疗在重塑TME中的潜在价值,即通过靶向PCs肿瘤血管正常化而突破现阶段联合抗血管治疗实体瘤的困境,该理念或将成为改善化疗、小分子抑制剂靶向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联合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四国全科医生薪酬制度对比研究
赵敏捷, 毛阿燕, 王坤, 孟月莉, 严晓玲, 邱五七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1): 3850-38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58
摘要1255)   HTML25)    PDF(pc) (2037KB)(648)    收藏

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服务提供者,承担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可助力我国医疗服务模式转型,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当前我国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而薪酬水平是影响其从业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让全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是我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检索文献、浏览相关国家官方网站,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4个国家全科医生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薪资支付方式、薪资构成、绩效考核等方面主要特点进行梳理与归纳,旨在为我国全科医生薪酬制度的完善提供决策支持。经研究发现,四国均建立了全科医生薪酬制度及用于考核全科医生服务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四国均采用混合方式向全科医生支付薪酬,以经济手段激励全科医生提升服务质量。另外,美国和中国探索下放医保基金管理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自主将结余基金进行再分配,提高了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澳大利亚通过设置"差异系数"和奖学金/补助金、免费对偏远地区全科医生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等方式,增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置信职业行为在全科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杜妍蓉, 陈彦桦, 王培成, 李晗歌, 安朝阳, 朱纪明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9): 2307-23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35
摘要1214)   HTML22)    PDF(pc) (2196KB)(1194)    收藏

为增强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CBME)在临床实践环境中的可操作性,荷兰医学教育家于2005年提出置信职业行为(EPAs)概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EPAs在各国的多个医学专业培训与评估中取得长足进展,并逐渐在全科医学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学者开发了全科EPAs清单,并将EPAs应用于对学员的监督和评估,以及对监督者的置信决策等方面。但我国对EPAs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科医学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研究重点梳理了EPAs在全科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EPAs在全科医学领域应用的潜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中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纳米颗粒和外泌体靶向载药系统诊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遇与挑战
刘滔滔, 李天容, 王雪, 陈家蒙, 帅芝琴, 李利生, 徐尚福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8): 903-9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95
摘要1194)   HTML45)    PDF(pc) (1182KB)(2004)    收藏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粥样斑块慢性聚集并沉积于大中型动脉内膜,导致严重的狭窄和血运障碍,引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纳米药物相对于传统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广泛受到关注。本文重点综述几种纳米靶向颗粒(系统)和外泌体靶向载药系统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简述代表性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对其靶向性进行分析,并概述纳米药物的益处和内在挑战。尽管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和完善的挑战,但是纳米颗粒和外泌体靶向载药治疗的前景广阔,并有望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究竟该如何认识?
阮征, 黄建玉, 姜文才, 陈梅香, 秦长瑜, 徐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5): 522-5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16
摘要1187)   HTML24)    PDF(pc) (1229KB)(1095)    收藏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最终主战场,其危害巨大,可诱发各类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正式将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定义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40%~49%的心力衰竭,旨在细化心力衰竭的分类,加强临床工作者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的重视,促进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目前关于HFmrEF的病理生理学、治疗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治疗等方面分别阐述HFmrEF患者的特点,发现HFmrEF更像是介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过渡型,而不是一种独特的表型。4种心力衰竭领域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SGC)、心脏肌球蛋白激动剂(OM)〕以及房间隔分流器均在HFmrEF患者的治疗中展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关于HFmrEF的临床研究,如LVEF本身变化趋势的HFmrEF亚组研究,以加深临床医生对于HFmrEF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地理分级标准的偏远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优化:澳大利亚改良版蒙纳士模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干颖滢, 王书平, 吴晓凡, 闫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1): 3843-38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85
摘要1107)   HTML37)    PDF(pc) (2230KB)(933)    收藏

澳大利亚28%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或偏远地区,因为地理条件问题,该类人群在卫生服务利用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健康状况普遍劣于沿海大都市区居民。为解决该类地区的医疗服务难题,澳大利亚卫生部自1994年起使用基于地理分级的人力资源分类系统以改进医疗服务,并定时更新地理分级系统以适应新的社会人口情况与医疗服务状况,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卫生政策来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2018年起,澳大利亚卫生部开始启用新的分级标准,即改良版蒙纳士模型(MMM)。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澳大利亚的做法并认为:为更好地为我国医疗资源薄弱地区提供优质、可及的医疗服务,我国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相关经验,适时推进并分阶段细化医疗服务的地理分级系统,系统化制定相应资源优化政策,并发挥现代化与高新科学技术的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机制与管理
孙瑞, 潘熠, 谭爱华, 王建新, 王璇, 张立晶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3): 274-2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87
摘要1103)   HTML19)    PDF(pc) (1201KB)(736)    收藏

高血压和支气管哮喘分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病。基因易感性、炎症机制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均可增加高血压和哮喘的发病风险。近年来高血压合并哮喘在发病机制、疾病管理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分析了高血压和哮喘相互作用的机制,认为高血压和哮喘共病与共同的遗传失调、系统性炎症、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总结了高血压合并哮喘时患者的管理方法,推荐药物治疗时首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分析和总结旨在为高血压合并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科学管理提供研究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非内分泌病房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陈向阳, 李舍予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5): 1799-18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93
摘要901)   HTML42)    PDF(pc) (1052KB)(1037)    收藏
糖尿病是我国住院患者中的常见疾病,良好的血糖控制则可能改善患者住院结局、缩短住院时长、提高医疗效率、节约医疗资源。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不同血糖管理模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为临床血糖管理和研究提供参考。目前临床常见的血糖管理模式包括科间会诊、全院血糖管理项目和智能血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3种,每种血糖管理模式均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同的血糖管理模式将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贯彻"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确保实现健康预期寿命目标
陈育德,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391-3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36
摘要889)   HTML33)    PDF(pc) (1180KB)(933)    收藏

对健康的测量已从关注死亡率发展成关注生命长度的期望寿命,如今世界各国已经把关注点再次深化到反映生命质量的健康预期寿命。针对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提高的发展目标,本文参考健康预期寿命的各种测量选项,借鉴国际组织和某些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统计信息制度的发展状况,提出将总体活动受限指数(GALI)作为健康预期寿命测量方法,并建议了目标设定值,包括健康预期寿命在预期寿命的占比及健康预期寿命的提高值,并提出实现健康预期寿命目标的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不同体液标本活检在肺癌微小残留疾病监测中的应用最新进展
闫星, 刘山梅, 刘长宏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3): 280-2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41
摘要854)   HTML14)    PDF(pc) (1268KB)(774)    收藏

肺癌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后复发是其难以攻克的主要原因。微小残留疾病(MRD)作为实体瘤复发的"桥头堡",被描述为治疗原发肿瘤后,在没有任何癌症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患者的生物液体中仍然存在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衍生物。2021年中国达成了首个"肺癌MRD的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旨在通过液体活检监测以评估肺癌患者MRD状态,进而完善其术后个体化治疗。本文综述了几种热点液体(外周血、尿液、唾液、痰液、胸腔积液)标本在肺癌MRD检测中的进展,并探讨其指导肺癌MRD精准治疗的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神经丝轻链蛋白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孙小玲, 黄凯伟, 万新贝, 吴莹, 李志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2): 3977-39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71
摘要842)   HTML18)    PDF(pc) (2087KB)(479)    收藏

神经丝轻链蛋白(NfL)已被确定为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轴突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关于NfL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回顾了血清NfL(sNfL)与各种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等〕、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药物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轴突损伤的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的结论为:sNfL定量可作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监测疾病活动,评估疾病短期预后、长期预后,还可作为未来的临床试验和监测治疗反应的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未被指南涵盖的心肌梗死后猝死高风险人群的预测及管理
黄宝涛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5): 515-5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17
摘要802)   HTML20)    PDF(pc) (1331KB)(604)    收藏

目前关于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主要依赖于左心室射血分数,但是这一单一指标在区分真正的猝死高风险人群中存在不足。本文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临床证据,讨论利用左心室射血分数对猝死风险进行分层存在的缺陷、心肌梗死后早期对猝死高风险人群进行干预、对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重新进行猝死危险分层、识别射血分数保留或轻度降低患者中的猝死高风险人群等问题,以及新型临床评分系统、心脏磁共振、无创心电学及侵入性电生理检查在猝死预测及管理中的作用,以期为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精准管理和风险预警提供参考。

该文的微信推文内容及相关研究报告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呼出气冷凝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徐百川, 李艺婷, 赵虎雷, 张彭, 谢洋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2): 139-1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408
摘要770)   HTML18)    PDF(pc) (1245KB)(560)    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越发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其复杂多变的病征给医疗领域带来一系列挑战,许多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已不足以应对该局面,临床亟需更加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为诊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呼出气冷凝液(EBC)是以无创方式获得的呼吸道内衬液,是呼吸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的一种新的重要来源,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基于EBC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能有效反映患者病情变化,优化治疗方案。该方法以其操作简单、安全无创、重复性高、依从性好等优点,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系统分析了EBC中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断、监测、疗效评价及预后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收集、检测规范及临床应用等提出相应问题,为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进食障碍诊疗新进展及其对全科医生的启示
陈珏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8): 873-8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47
摘要744)      PDF(pc) (1354KB)(1991)    收藏
我国近年来进食障碍正在迅速蔓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年轻女性的身心健康。本文从专业角度对进食障碍的分类和概念、流行病学、诊断、预后及转归、影响因素、治疗等方面的国内外新进展给予述评,最后对全科医生提出建议,旨在为国内进食障碍的诊治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老年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进展
王丽娜,姜春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9): 999-10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71
摘要710)      PDF(pc) (1344KB)(2173)    收藏
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其医疗照护一直是社会和医务界关注的重点。大多数老年患者存在躯体功能、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医疗需求,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是满足其医疗照护需求、为其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的关键。老年综合评估(CGA)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从医疗、躯体功能、认知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多角度检测评估老年人健康功能水平的一种诊疗方式,既包含对老年患者的整体评估又包括相应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倡导多学科合作,充分体现整体健康功能的现代医学理念。CGA在临床上的早期应用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入院率及病死率,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医疗照护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文对CGA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CGA在不同诊疗场所及疾病中的评估内容、应用方法、适用范围及使用限制,以协助医务人员在临床中应用CG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纪念《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周年:全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经验及中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徐国平,郑家麟,韩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4): 375-3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4.002
摘要698)      PDF(pc) (1393KB)(1780)    收藏
《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PHC)概念的提出为发展现代高质量的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体系奠定了基础。中国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BD-RCMS)的开展经验在PHC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阿拉木图宣言》发表后的40多年里,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古巴等建立了较为成熟的PHC体系,但多数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开展成效并不理想。中国大陆自2009年开始实行新医改,已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但目前的PHC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回顾并分析了《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多年里,全球发展PHC的现状及经验。认为中国PHC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包括:未在战略上充分重视高质量的医学教育和专业培训、尚未建立起一支有活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高质量PHC体系的双中心(双轮)驱动模式,即同时建设以居民为中心的PHC体制体系和以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希望这一模式的提出可以为中国新医改以及PHC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从《阿拉木图宣言》到《阿斯塔纳宣言》:全科医学发展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重中之重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 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1.001
摘要695)      PDF(pc) (1244KB)(2233)    收藏
在2018-10-25召开的全球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WHO)197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阿斯塔纳宣言》,该宣言重申了《阿拉木图宣言》,并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出了行动方向。《阿拉木图宣言》和《阿斯塔纳宣言》的核心思想均为公正、公平、团结,均明确指出人人健康是最重要的社会目标,并认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人人健康的重要途径。全科医学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人人健康理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当前的初级卫生保健开展现状,结合《阿斯塔纳宣言》中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发展全科医学的做法,以期为全科医学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2018版加拿大抑郁和焦虑治疗网络/国际双相障碍学会双相障碍管理指南》的更新重点解读
陈俊,方贻儒,徐一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 123-1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08
摘要694)      PDF(pc) (1352KB)(2383)    收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精神卫生的重视,双相障碍对患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如何做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每个临床医生所面对的重大难题。本文对《2018版加拿大抑郁和焦虑治疗网络/国际双相障碍学会双相障碍管理指南》重点内容进行分析解读,主要内容包括指南总体亮点、疾病管理基础、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的作用和推荐,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指导方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儿童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建议(2018—2019年)》解读
孙树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6): 621-6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10
摘要658)      PDF(pc) (1318KB)(896)    收藏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在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5岁以下儿童流感相关住院率最高,重症和死亡病例常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美国儿科学会(AAP)已连续数年修订了《儿童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建议》方案,重点针对流感预防、疫苗使用、抗病毒药物应用提出建议,并指出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佳预防措施。本文通过解读AAP感染性疾病委员会制定的《儿童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建议(2018—2019年)》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更新的三价(包含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系)或四价(增加乙型流感病毒中的Yamagata系)灭活疫苗(IIV)作为2018—2019年流感流行季节儿童疫苗接种的首选;抗病毒药物对控制流感很重要,其可作为流感预防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不能替代流感疫苗的接种;流感患儿或有高危因素的疑似流感儿童建议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旨在指导全科医生、其他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流感流行季节到来之前以及流感流行期间儿童疫苗的接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与慢性病管理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7): 780-7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W0005
摘要634)   HTML35)    PDF(pc) (1347KB)(695)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各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常规医疗服务减少情况,慢性病管理工作也相应受到影响。2022年12月,中国调整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方案,医疗卫生系统面临挑战,基层医疗压力增加。在此情况下,本文基于其他国家经验,建议中国基层医疗应注重开展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并为复杂和高需求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主动服务,加强对远程医疗的应用与研究,强化基层服务的社区连接,重点完善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从指南看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管理的现状
温文慧,匡泽民,王绿娅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5): 494-5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30
摘要594)      PDF(pc) (2592KB)(1390)    收藏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严重危害心血管健康的脂代谢显性遗传疾病,本文介绍了FH的病因、常用诊断标准和现有的诊断率以及国际上针对FH发布的最新指南,同时概述了我国在FH方面发布的指南及制定的诊断标准,总结了目前FH主要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FH治疗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得到的启示,以期能早期发现FH患者并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首尔宣言》解读:行重于言,但始于言
Amanda Howe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4): 371-3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4.001
摘要534)      PDF(pc) (1324KB)(348)    收藏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在2018年举行的全球会议上发布了《首尔宣言》。本文简要介绍《首尔宣言》的内容及发布原因,并对其以及类似的倡导性声明的制定依据进行评价,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成员国为纪念《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周年而一致通过的《阿斯塔纳宣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老年医学会立场声明:老年人处方》解读
方力争,徐志杰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7): 747-7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7.001
摘要511)      PDF(pc) (1330KB)(1530)    收藏
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其他人群更高,但为老年人开具处方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作。老年人的器官老化和功能衰退,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发生改变,且容易罹患多系统疾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因而在全球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何促进老年人群的合理用药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老年医学会(ANZSGM)于2018年8月发布关于老年人处方的立场声明,指出了为老年人开具处方的多方面挑战与不合理用药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解释了其中涉及的医学伦理,并提出了提升老年人处方质量的策略。本文在对该立场声明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老年人处方的完善思路,以期为我国解决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心肾间交互作用与急性心力衰竭时肾功能恶化的关系
骆雷鸣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9): 1019-102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9.001
摘要508)      PDF(pc) (808KB)(702)    收藏
在生理过程中,心脏和肾脏协同工作、相互补充和代偿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是维持循环系统稳定性最重要的两个器官。此时,两个器官中任何一个功能改变,势必影响另一个器官。这种稳定性的维持十分复杂,涉及对心肾功能间的精细调节和神经内分泌活性的控制,包括利钠肽家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或疾病可以引发、加重或直接参与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和疾病进程,并形成恶性循环(互害)。另外,心肾间的相互作用还受到一些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老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共病)。仅以动脉硬化为例,老化的机械应力引起的大动脉硬化本身就可以独立参与两个器官功能损害和疾病发生。然而,在进展期肾病中,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明显增加,心肾损伤的风险增大。与此同时,一些药物的清除和代谢也受到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对心肾疾病的共存埋下隐患,老年人尤为明显。当两类疾病共存时,病理损害效应显著放大,预示着不良预后,药物治疗需谨慎。因此,心肾疾病预防及诊疗一体化的理念,需要广泛地推广和普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3)
36.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多学科(分层)管理
张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3): 247-2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81
摘要501)      PDF(pc) (1333KB)(576)    收藏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妊娠妇女既往有心脏病史或妊娠期间新发心脏病,其发病率为0.5%~3.0%,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合并心脏病一直居于孕产妇死亡原因非产科因素的首位,因此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及管理水平在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改善母婴结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病因非常复杂,并伴随妊娠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凝血机制变化、妊娠并发症等会加重原有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涉及妇产科、心内科、心外科、麻醉、重症等诸多临床学科的专业领域,各学科之间如何沟通、有效合作是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诊治的关键。此外,并非所有心脏病患者的妊娠属于极高危妊娠,分层管理的概念是这类患者最基本的管理理念,基层、社区保健及大多数有妇幼保健单元的机构应在孕前、孕早期进行识别、诊断和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