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3, Vol. 26 ›› Issue (20): 2532-2539.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40
所属专题: 呼吸疾病文章合辑
收稿日期:
2022-07-26
修回日期:
2022-08-28
出版日期:
2023-07-15
发布日期:
2022-09-22
通讯作者:
肖臻
基金资助:
WANG Shumin, LI Xuejun, ZHANG Yixing, JIANG Zhiyan, XIAO Zhen*()
Received:
2022-07-26
Revised:
2022-08-28
Published:
2023-07-15
Online:
2022-09-22
Contact:
XIAO Zhen
摘要: 背景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即川崎病(KD),发病率逐年上升,KD所致的冠状动脉损伤(CAL)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KD发生CAL相关,但不同个体的原始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目的 系统评估MP感染与KD发生CAL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以便进行早期、及时、有效的干预,提高KD患儿的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有关KD的观察性研究,暴露组为KD合并MP感染(MP-IgM阳性),对照组为单纯KD,结局指标为发生CAL。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04-03。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信息,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使用Stata 15.0软件、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篇文献,包含6 131例研究对象。NOS质量评价平均得分为7分,总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高于对照组〔RR=1.65,95%CI(1.40,1.94),P<0.000 01〕。根据组间基线是否统一进行亚组分析,组间基线统一的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高于对照组〔RR=1.92,95%CI(1.71,2.16),P<0.000 01〕。组间基线不统一的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CAL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91,1.06),P=0.65〕。分别以IgM>1∶160、IgM定性、未描述作为MP诊断标准的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以依据年龄、根据比值、未描述作为CAL诊断标准的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Egger's和Begg's检验发表偏倚提示31篇文献存在发表偏倚(P<0.05)。但剪补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RR=1.32,95%CI(1.13,1.54),P<0.000 01〕与剪补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对比发现,剪补前后结果未发生逆转,说明本研究结果相对稳定。 结论 MP感染增加了KD患儿发生CAL的风险。早期检测MP,并在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步骤 | 检索式 |
---|---|
#1 | "Mycoplasma pneumoniae" [Mesh] Sort by:Most Recent |
#2 | (Mycoplasma pneumoniae) OR (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Infection) OR (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Infections) OR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OR (Mycoplasma dispar Infection) OR (Mycoplasma dispar Infections) |
#3 |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Mesh] Sort by:Most Recent |
#4 |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OR (Kawasaki Syndrome) OR (Lymph Node Syndrome,Mucocutaneous) OR (Kawasaki Disease) |
#5 | (#2) AND (#4) |
表1 PubMed检索策略
Table 1 Search strategy for observational studies on Kawasaki disease in PubMed
步骤 | 检索式 |
---|---|
#1 | "Mycoplasma pneumoniae" [Mesh] Sort by:Most Recent |
#2 | (Mycoplasma pneumoniae) OR (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Infection) OR (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Infections) OR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OR (Mycoplasma dispar Infection) OR (Mycoplasma dispar Infections) |
#3 |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Mesh] Sort by:Most Recent |
#4 |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OR (Kawasaki Syndrome) OR (Lymph Node Syndrome,Mucocutaneous) OR (Kawasaki Disease) |
#5 | (#2) AND (#4) |
第一作者 | 发表时间(年) | 研究来源 | 基线统一性 | 样本量(例) | 男/女 | 年龄(岁) | MP诊断标准 | CAL诊断标准 | CAL发生情况 | |
---|---|---|---|---|---|---|---|---|---|---|
暴露组 | 对照组 | |||||||||
寇志军[ | 2021 |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 | 统一 | 120 | 81/39 | 2~10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冠状动脉损害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等。冠状动脉扩张诊断标准:5岁以下患儿的冠状动脉主干直径>3 mm,5岁及以上患儿的冠状动脉主干直径>4 mm;或者与邻近处相比,冠状动脉内径明显扩大(≥1.5倍)。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标准: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冠状动脉出现内径缩小、管壁回声不规则等 | 18/43 | 16/77 |
邓建[ | 2021 | 河源市人民医院 | 统一 | 66 | 36/30 | 0~10 | 血清MP-IgM滴度≥1∶40 | 冠状动脉扩张诊断标准为:心脏彩超显示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0.16;冠状动脉管壁回声不均匀,管壁内膜不规则增厚,与管壁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5/20 | 5/46 |
林翊君[ | 2020 |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 不统一 | 496 | 315/181 | 0~13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冠状动脉损伤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川崎病冠状动脉的损伤标准 | 126/193 | 192/303 |
李金玲[ | 2020 | 沧州市中心医院 | 统一 | 60 | 39/21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未描述 | 12/30 | 8/30 | |
李金玲[ | 2020 | 沧州市中心医院 | 统一 | 102 | 67/35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的诊断参考《川崎病专题讨论会专家共识》和《川崎病诊断指南(第5版)》具体标准为,(1)CAD诊断标准:冠状动脉内径超过相邻节段内径的1.5倍;(2)CAA诊断标准:冠状动脉扩张段的内径超过相邻段内径的1.5倍且内径超过4 mm;(3)冠状动脉狭窄、栓塞诊断标准:冠状动脉出现内径缩小、管壁回声不规则、出现连续无回声区或中断 | 15/36 | 14/66 | |
马思萌[ | 2019 | 无锡市儿童医院心内科 | 统一 | 95 | 50/45 | 0~6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冠状动脉损伤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川崎病冠状动脉的损伤标准 | 17/38 | 6/57 |
张春丽[ | 2019 | 杭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 | 统一 | 213 | 127/86 | 1~13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未描述 | 74/85 | 58/128 |
林翊君[ | 2019 |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 不统一 | 506 | 320/186 | 0~13 | 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滴度≥1∶160为阳性或直接法荧光抗体检测MP-IgM抗体阳性 | 冠状动脉损伤标准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冠状动脉扩张:(1)3岁以下,管腔内径≥2.5 mm;(2)3~9岁,管腔内径≥3.0 mm;(3)9~14岁,管腔内径≥3.5 mm。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形状不规则冠状动脉内径>4 mm,或局部内径增大超过或等于临节段的1.5倍。冠状动脉内膜回声增强 | 131/200 | 194/306 |
蔡薇[ | 2019 | 南山区人民医院儿科 | 统一 | 50 | 30/20 | 2~8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3岁以下其冠状动脉内径超过2.5 mm;3~9岁其内径直径超过3.0 mm;9岁及以上其内径直径超过4.0 mm | 5/24 | 1/26 |
袁辉[ | 2018 | 中部战区总医院儿科 | 统一 | 74 | 45/29 | 0~10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CAL的诊断标准,(1)0~3岁冠状动脉内径≥2.5 mm,3~9岁冠状动脉内径≥3.0 mm,9~14岁冠状动脉内径≥3.5 mm;或(2)冠状动脉局部内径较邻近处明显扩大(≥1.5倍);或(3)冠状动脉内径Z值≥2.0;或(4)CAA:不同形态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内径>4 mm | 20/27 | 16/47 |
王晓华[ | 2018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统一 | 128 | 76/52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CAL诊断标准,<3岁:冠脉内径≥ 2.5 mm;3~9岁:冠脉内径≥3.0 mm;>9岁:冠脉内径≥3.5 mm | 6/42 | 3/86 | |
仲辉[ | 2018 | 潍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 统一 | 99 | 66/33 | 0~9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诊断标准,<3岁:冠脉内径≥2.5 mm;3~9岁:冠脉内径≥3.0 mm;>9岁:冠脉内径≥3.5 mm | 13/23 | 25/76 |
郭玮[ | 2017 |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 统一 | 130 | 68/62 | 0~11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判断标准,(1)超声所见冠状内膜回声增强,冠状动脉扩张,≤3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2.5 mm;3~9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2)冠状动脉瘤:存在不同形状的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内径4.0~7.0 mm。(3)巨大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内径≥8.0 mm | 30/54 | 22/76 |
蓝莹[ | 2017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 | 统一 | 683 | 409/274 | 1~11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未描述 | 26/30 | 280/653 |
陈妙月[ | 2017 | 杭州市儿童医院 | 统一 | 192 | 116/76 | 0~5 | 血清MP-IgM>1.10为阳性,0.80~1.10为可疑,<0.80为阴性。恢复期和急性期MP-IgM水平呈1.5倍或以上增高,诊断为MP急性感染,可同时有咽拭子或痰MP核酸阳性 | 未描述 | 4/25 | 8/167 |
陈璐[ | 2017 |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 统一 | 180 | 114/66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D标准为:(1)心超检查时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0.16。(2)或者体表面积<0.5 m2者,冠状动脉内径>2.5 mm;体表面积在0.5~1.0 m2者,冠状动脉内径>3.0 mm。(3)冠状动脉管壁回声不均匀,内膜不规则增厚,与管壁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17/73 | 11/107 | |
孟庆祝[ | 2016 | 廊坊市广阳区妇幼保健院 | 统一 | 40 | 24/16 | 0~9 | 未描述 | 未描述 | 14/16 | 11/24 |
朱美君[ | 2014 |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统一 | 71 | 40/31 | 0~10 | 未描述 | 未描述 | 8/14 | 15/57 |
李萌[ | 2013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童医疗中心 | 统一 | 34 | 21/13 | 2~8 | 血清MP-IgM滴度≥1∶160或在2周内检测2次均下降或增高4倍为阳性 | 采用日本厚生1984年颁布的KD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4.0 mm,或任意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动脉瘤内径<5 mm为小型动脉瘤,5~8 mm为中型动脉瘤,>8 mm为巨大型动脉瘤 | 12/16 | 7/18 |
罗宇元[ | 2013 |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 | 统一 | 76 | 45/31 | 0~10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诊断标准:(1)冠状动脉扩张;(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z积分≥2.5;(3)符合以下3条或3条以上:a冠状动脉回声增强;b左心室功能下降;c左房室瓣反流;d心包积液;e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z积分2~2.5分 | 5/18 | 32/58 |
李玉华[ | 2012 | 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 | 统一 | 107 | 73/34 | 0~11 | 血清MP-IgM混合抗体滴度,<1∶40为阴性,≥1∶40为阳性 | 未描述 | 21/36 | 19/71 |
周益平[ | 2016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统一 | 62 | 30/32 | 0~8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CAD的诊断标准为心脏彩超检查提示:(1)小于5岁儿童冠状动脉主干直径>3 mm,5岁及5岁以上儿童>4 mm;或(2)冠状动脉局部内径较邻近处明显扩大(≥1.5倍);或(3)冠状动脉内径z值≥2.0 | 7/18 | 6/44 |
范秋红[ | 2010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 | 统一 | 198 | 126/72 | 0~9 | 血清MP-IgG>10 U/mL,MP-IgM>13 U/mL为阳性 | CAD标准为:(1)心超检查时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0.16。(2)体表面积<0.5 m2者,冠状动脉内径>2.5 mm;体表面积在0.5~1.0 m2者,冠状动脉内径>3.0 mm。(3)冠状动脉管壁回声不均匀,内膜不规则增厚,与管壁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19/80 | 12/118 |
刘利叶[ | 2019 | 邯郸市妇幼保健院 | 统一 | 44 | 32/12 | 0~8 | 未描述 | 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内径比≥0.16,冠状动脉内径≥2.5 mm | 10/18 | 6/26 |
王运玉[ | 2014 |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 统一 | 78 | 45/33 | 0~9 | 血清MP-IgM抗体滴度>1∶40为阳性 | CAD标准为:(1)心超检查时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0.16。(2)或者体表面积<0.5 m2者,冠状动脉内径>2.5 mm;体表面积在0.5~1.0 m2者,冠状动脉内径>3.0 mm。(3)冠状动脉管壁回声不均匀,内膜不规则增厚,与管壁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7/20 | 6/58 |
王运玉[ | 2013 |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 统一 | 81 | 48/33 | 0~9 | 血清MP-IgM抗体滴度>1∶40为阳性 | CAD标准为:(1)心超检查时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0.16。(2)或者体表面积<0.5 m2者,冠状动脉内径>2.5 mm;体表面积在0.5~1.0 m2者,冠状动脉内径>3.0 mm。(3)冠状动脉管壁回声不均匀,内膜不规则增厚,与管壁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6/20 | 16/61 |
TANG[ | 2016 | 苏州大学儿童医院 | 不统一 | 450 | 293/157 | 0~11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诊断标准:<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4.0 mm,或任意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动脉瘤内径<5 mm为小型动脉瘤,5~8 mm为中型动脉瘤,>8 mm为巨大型动脉瘤 | 15/62 | 93/388 |
LAN[ | 2020 | 浙江大学 | 不统一 | 210 | 133/77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诊断标准:<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4.0 mm,或任意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动脉瘤内径<5 mm为小型动脉瘤,5~8 mm为中型动脉瘤,>8 mm为巨大型动脉瘤 | 19/97 | 27/113 | |
TANG[ | 2016 | 苏州大学儿童医院 | 统一 | 1 004 | 645/359 | 0~11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诊断标准:<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4.0 mm,或任意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动脉瘤内径<5 mm为小型动脉瘤,5~8 mm为中型动脉瘤,>8 mm为巨大型动脉瘤 | 82/269 | 158/735 |
WANG[ | 2020 | 福建省妇幼医院 | 不统一 | 330 | 201/129 | 0~13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小CAA定义为z-score 2.5~<5,中等CAA定义为z-score 5~<10,巨型CAA定义为z-score≥10 | 100/159 | 123/171 |
PARK[ | 2017 | 庆熙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 不统一 | 152 | 92/60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未描述 | 5/37 | 16/115 |
表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Table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第一作者 | 发表时间(年) | 研究来源 | 基线统一性 | 样本量(例) | 男/女 | 年龄(岁) | MP诊断标准 | CAL诊断标准 | CAL发生情况 | |
---|---|---|---|---|---|---|---|---|---|---|
暴露组 | 对照组 | |||||||||
寇志军[ | 2021 |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 | 统一 | 120 | 81/39 | 2~10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冠状动脉损害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等。冠状动脉扩张诊断标准:5岁以下患儿的冠状动脉主干直径>3 mm,5岁及以上患儿的冠状动脉主干直径>4 mm;或者与邻近处相比,冠状动脉内径明显扩大(≥1.5倍)。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标准: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冠状动脉出现内径缩小、管壁回声不规则等 | 18/43 | 16/77 |
邓建[ | 2021 | 河源市人民医院 | 统一 | 66 | 36/30 | 0~10 | 血清MP-IgM滴度≥1∶40 | 冠状动脉扩张诊断标准为:心脏彩超显示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0.16;冠状动脉管壁回声不均匀,管壁内膜不规则增厚,与管壁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5/20 | 5/46 |
林翊君[ | 2020 |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 不统一 | 496 | 315/181 | 0~13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冠状动脉损伤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川崎病冠状动脉的损伤标准 | 126/193 | 192/303 |
李金玲[ | 2020 | 沧州市中心医院 | 统一 | 60 | 39/21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未描述 | 12/30 | 8/30 | |
李金玲[ | 2020 | 沧州市中心医院 | 统一 | 102 | 67/35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的诊断参考《川崎病专题讨论会专家共识》和《川崎病诊断指南(第5版)》具体标准为,(1)CAD诊断标准:冠状动脉内径超过相邻节段内径的1.5倍;(2)CAA诊断标准:冠状动脉扩张段的内径超过相邻段内径的1.5倍且内径超过4 mm;(3)冠状动脉狭窄、栓塞诊断标准:冠状动脉出现内径缩小、管壁回声不规则、出现连续无回声区或中断 | 15/36 | 14/66 | |
马思萌[ | 2019 | 无锡市儿童医院心内科 | 统一 | 95 | 50/45 | 0~6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冠状动脉损伤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川崎病冠状动脉的损伤标准 | 17/38 | 6/57 |
张春丽[ | 2019 | 杭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 | 统一 | 213 | 127/86 | 1~13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未描述 | 74/85 | 58/128 |
林翊君[ | 2019 |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 不统一 | 506 | 320/186 | 0~13 | 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滴度≥1∶160为阳性或直接法荧光抗体检测MP-IgM抗体阳性 | 冠状动脉损伤标准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冠状动脉扩张:(1)3岁以下,管腔内径≥2.5 mm;(2)3~9岁,管腔内径≥3.0 mm;(3)9~14岁,管腔内径≥3.5 mm。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形状不规则冠状动脉内径>4 mm,或局部内径增大超过或等于临节段的1.5倍。冠状动脉内膜回声增强 | 131/200 | 194/306 |
蔡薇[ | 2019 | 南山区人民医院儿科 | 统一 | 50 | 30/20 | 2~8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3岁以下其冠状动脉内径超过2.5 mm;3~9岁其内径直径超过3.0 mm;9岁及以上其内径直径超过4.0 mm | 5/24 | 1/26 |
袁辉[ | 2018 | 中部战区总医院儿科 | 统一 | 74 | 45/29 | 0~10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CAL的诊断标准,(1)0~3岁冠状动脉内径≥2.5 mm,3~9岁冠状动脉内径≥3.0 mm,9~14岁冠状动脉内径≥3.5 mm;或(2)冠状动脉局部内径较邻近处明显扩大(≥1.5倍);或(3)冠状动脉内径Z值≥2.0;或(4)CAA:不同形态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内径>4 mm | 20/27 | 16/47 |
王晓华[ | 2018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统一 | 128 | 76/52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CAL诊断标准,<3岁:冠脉内径≥ 2.5 mm;3~9岁:冠脉内径≥3.0 mm;>9岁:冠脉内径≥3.5 mm | 6/42 | 3/86 | |
仲辉[ | 2018 | 潍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 统一 | 99 | 66/33 | 0~9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诊断标准,<3岁:冠脉内径≥2.5 mm;3~9岁:冠脉内径≥3.0 mm;>9岁:冠脉内径≥3.5 mm | 13/23 | 25/76 |
郭玮[ | 2017 |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 统一 | 130 | 68/62 | 0~11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判断标准,(1)超声所见冠状内膜回声增强,冠状动脉扩张,≤3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2.5 mm;3~9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2)冠状动脉瘤:存在不同形状的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内径4.0~7.0 mm。(3)巨大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内径≥8.0 mm | 30/54 | 22/76 |
蓝莹[ | 2017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 | 统一 | 683 | 409/274 | 1~11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未描述 | 26/30 | 280/653 |
陈妙月[ | 2017 | 杭州市儿童医院 | 统一 | 192 | 116/76 | 0~5 | 血清MP-IgM>1.10为阳性,0.80~1.10为可疑,<0.80为阴性。恢复期和急性期MP-IgM水平呈1.5倍或以上增高,诊断为MP急性感染,可同时有咽拭子或痰MP核酸阳性 | 未描述 | 4/25 | 8/167 |
陈璐[ | 2017 |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 统一 | 180 | 114/66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D标准为:(1)心超检查时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0.16。(2)或者体表面积<0.5 m2者,冠状动脉内径>2.5 mm;体表面积在0.5~1.0 m2者,冠状动脉内径>3.0 mm。(3)冠状动脉管壁回声不均匀,内膜不规则增厚,与管壁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17/73 | 11/107 | |
孟庆祝[ | 2016 | 廊坊市广阳区妇幼保健院 | 统一 | 40 | 24/16 | 0~9 | 未描述 | 未描述 | 14/16 | 11/24 |
朱美君[ | 2014 |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统一 | 71 | 40/31 | 0~10 | 未描述 | 未描述 | 8/14 | 15/57 |
李萌[ | 2013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童医疗中心 | 统一 | 34 | 21/13 | 2~8 | 血清MP-IgM滴度≥1∶160或在2周内检测2次均下降或增高4倍为阳性 | 采用日本厚生1984年颁布的KD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4.0 mm,或任意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动脉瘤内径<5 mm为小型动脉瘤,5~8 mm为中型动脉瘤,>8 mm为巨大型动脉瘤 | 12/16 | 7/18 |
罗宇元[ | 2013 |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 | 统一 | 76 | 45/31 | 0~10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诊断标准:(1)冠状动脉扩张;(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z积分≥2.5;(3)符合以下3条或3条以上:a冠状动脉回声增强;b左心室功能下降;c左房室瓣反流;d心包积液;e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z积分2~2.5分 | 5/18 | 32/58 |
李玉华[ | 2012 | 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 | 统一 | 107 | 73/34 | 0~11 | 血清MP-IgM混合抗体滴度,<1∶40为阴性,≥1∶40为阳性 | 未描述 | 21/36 | 19/71 |
周益平[ | 2016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统一 | 62 | 30/32 | 0~8 | 血清MP-IgM滴度≥1∶160 | CAD的诊断标准为心脏彩超检查提示:(1)小于5岁儿童冠状动脉主干直径>3 mm,5岁及5岁以上儿童>4 mm;或(2)冠状动脉局部内径较邻近处明显扩大(≥1.5倍);或(3)冠状动脉内径z值≥2.0 | 7/18 | 6/44 |
范秋红[ | 2010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 | 统一 | 198 | 126/72 | 0~9 | 血清MP-IgG>10 U/mL,MP-IgM>13 U/mL为阳性 | CAD标准为:(1)心超检查时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0.16。(2)体表面积<0.5 m2者,冠状动脉内径>2.5 mm;体表面积在0.5~1.0 m2者,冠状动脉内径>3.0 mm。(3)冠状动脉管壁回声不均匀,内膜不规则增厚,与管壁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19/80 | 12/118 |
刘利叶[ | 2019 | 邯郸市妇幼保健院 | 统一 | 44 | 32/12 | 0~8 | 未描述 | 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内径比≥0.16,冠状动脉内径≥2.5 mm | 10/18 | 6/26 |
王运玉[ | 2014 |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 统一 | 78 | 45/33 | 0~9 | 血清MP-IgM抗体滴度>1∶40为阳性 | CAD标准为:(1)心超检查时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0.16。(2)或者体表面积<0.5 m2者,冠状动脉内径>2.5 mm;体表面积在0.5~1.0 m2者,冠状动脉内径>3.0 mm。(3)冠状动脉管壁回声不均匀,内膜不规则增厚,与管壁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7/20 | 6/58 |
王运玉[ | 2013 |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 统一 | 81 | 48/33 | 0~9 | 血清MP-IgM抗体滴度>1∶40为阳性 | CAD标准为:(1)心超检查时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0.16。(2)或者体表面积<0.5 m2者,冠状动脉内径>2.5 mm;体表面积在0.5~1.0 m2者,冠状动脉内径>3.0 mm。(3)冠状动脉管壁回声不均匀,内膜不规则增厚,与管壁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6/20 | 16/61 |
TANG[ | 2016 | 苏州大学儿童医院 | 不统一 | 450 | 293/157 | 0~11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诊断标准:<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4.0 mm,或任意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动脉瘤内径<5 mm为小型动脉瘤,5~8 mm为中型动脉瘤,>8 mm为巨大型动脉瘤 | 15/62 | 93/388 |
LAN[ | 2020 | 浙江大学 | 不统一 | 210 | 133/77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诊断标准:<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4.0 mm,或任意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动脉瘤内径<5 mm为小型动脉瘤,5~8 mm为中型动脉瘤,>8 mm为巨大型动脉瘤 | 19/97 | 27/113 | |
TANG[ | 2016 | 苏州大学儿童医院 | 统一 | 1 004 | 645/359 | 0~11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CAL诊断标准:<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4.0 mm,或任意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动脉瘤内径<5 mm为小型动脉瘤,5~8 mm为中型动脉瘤,>8 mm为巨大型动脉瘤 | 82/269 | 158/735 |
WANG[ | 2020 | 福建省妇幼医院 | 不统一 | 330 | 201/129 | 0~13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小CAA定义为z-score 2.5~<5,中等CAA定义为z-score 5~<10,巨型CAA定义为z-score≥10 | 100/159 | 123/171 |
PARK[ | 2017 | 庆熙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 不统一 | 152 | 92/60 | 血清MP-IgM抗体阳性 | 未描述 | 5/37 | 16/115 |
第一作者 | 研究人群选择 | 组间可比性 | 结果测量 | 总分 | 第一作者 | 研究人群选择 | 组间可比性 | 结果测量 | 总分 |
---|---|---|---|---|---|---|---|---|---|
寇志军[ | 4 | 2 | 2 | 8 | 孟庆祝[ | 4 | 2 | 1 | 7 |
邓建[ | 4 | 2 | 2 | 8 | 朱美君[ | 4 | 0 | 3 | 7 |
林翊君[ | 4 | 0 | 2 | 6 | 李萌[ | 4 | 0 | 3 | 7 |
李金玲[ | 4 | 2 | 2 | 8 | 罗宇元[ | 4 | 0 | 2 | 6 |
李金玲[ | 4 | 2 | 2 | 8 | 李玉华[ | 4 | 0 | 2 | 6 |
马思萌[ | 4 | 2 | 2 | 8 | 周益平[ | 4 | 2 | 2 | 8 |
张春丽[ | 4 | 2 | 1 | 7 | 范秋红[ | 4 | 2 | 2 | 8 |
林翊君[ | 4 | 0 | 2 | 6 | 刘利叶[ | 3 | 0 | 2 | 5 |
蔡薇[ | 4 | 2 | 3 | 9 | 王运玉[ | 4 | 2 | 2 | 8 |
袁辉[ | 4 | 2 | 2 | 8 | 王运玉[ | 4 | 2 | 2 | 8 |
王晓华[ | 4 | 2 | 3 | 9 | TANG[ | 4 | 0 | 2 | 6 |
仲辉[ | 4 | 2 | 2 | 8 | LAN[ | 4 | 0 | 3 | 7 |
郭玮[ | 4 | 2 | 2 | 8 | TANG[ | 4 | 2 | 3 | 9 |
蓝莹[ | 4 | 2 | 1 | 7 | WANG[ | 4 | 0 | 2 | 6 |
陈妙月[ | 4 | 2 | 2 | 8 | PARK[ | 4 | 0 | 1 | 5 |
陈璐[ | 4 | 2 | 2 | 8 |
表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分)
Table 3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studies
第一作者 | 研究人群选择 | 组间可比性 | 结果测量 | 总分 | 第一作者 | 研究人群选择 | 组间可比性 | 结果测量 | 总分 |
---|---|---|---|---|---|---|---|---|---|
寇志军[ | 4 | 2 | 2 | 8 | 孟庆祝[ | 4 | 2 | 1 | 7 |
邓建[ | 4 | 2 | 2 | 8 | 朱美君[ | 4 | 0 | 3 | 7 |
林翊君[ | 4 | 0 | 2 | 6 | 李萌[ | 4 | 0 | 3 | 7 |
李金玲[ | 4 | 2 | 2 | 8 | 罗宇元[ | 4 | 0 | 2 | 6 |
李金玲[ | 4 | 2 | 2 | 8 | 李玉华[ | 4 | 0 | 2 | 6 |
马思萌[ | 4 | 2 | 2 | 8 | 周益平[ | 4 | 2 | 2 | 8 |
张春丽[ | 4 | 2 | 1 | 7 | 范秋红[ | 4 | 2 | 2 | 8 |
林翊君[ | 4 | 0 | 2 | 6 | 刘利叶[ | 3 | 0 | 2 | 5 |
蔡薇[ | 4 | 2 | 3 | 9 | 王运玉[ | 4 | 2 | 2 | 8 |
袁辉[ | 4 | 2 | 2 | 8 | 王运玉[ | 4 | 2 | 2 | 8 |
王晓华[ | 4 | 2 | 3 | 9 | TANG[ | 4 | 0 | 2 | 6 |
仲辉[ | 4 | 2 | 2 | 8 | LAN[ | 4 | 0 | 3 | 7 |
郭玮[ | 4 | 2 | 2 | 8 | TANG[ | 4 | 2 | 3 | 9 |
蓝莹[ | 4 | 2 | 1 | 7 | WANG[ | 4 | 0 | 2 | 6 |
陈妙月[ | 4 | 2 | 2 | 8 | PARK[ | 4 | 0 | 1 | 5 |
陈璐[ | 4 | 2 | 2 | 8 |
类别 | 纳入文献数量(篇) | 异质性 | 效应模型 | Meta分析结果 | ||
---|---|---|---|---|---|---|
P值 | I2值(%) | RR(95%CI) | P值 | |||
MP诊断标准 | ||||||
IgM>1∶160 | 8[ | <0.1 | 76 | 随机效应模型 | 1.56(1.18,2.05) | <0.05 |
IgM定性 | 20[ | <0.1 | 81 | 随机效应模型 | 1.60(1.28,1.99) | <0.05 |
未描述 | 3[ | 0.87 | 0 | 固定效应模型 | 2.11(1.48,3.01) | <0.05 |
CAL诊断标准 | ||||||
依据年龄 | 14[ | <0.1 | 75 | 随机效应模型 | 1.53(1.02,2.50) | <0.05 |
根据比值 | 9[ | <0.1 | 79 | 随机效应模型 | 1.59(1.04,2.68) | <0.05 |
未描述 | 8[ | 0.75 | 0 | 固定效应模型 | 1.92(1.67,2.19) | <0.05 |
表4 亚组Meta分析结果
Table 4 Results of subgroup meta-analysis
类别 | 纳入文献数量(篇) | 异质性 | 效应模型 | Meta分析结果 | ||
---|---|---|---|---|---|---|
P值 | I2值(%) | RR(95%CI) | P值 | |||
MP诊断标准 | ||||||
IgM>1∶160 | 8[ | <0.1 | 76 | 随机效应模型 | 1.56(1.18,2.05) | <0.05 |
IgM定性 | 20[ | <0.1 | 81 | 随机效应模型 | 1.60(1.28,1.99) | <0.05 |
未描述 | 3[ | 0.87 | 0 | 固定效应模型 | 2.11(1.48,3.01) | <0.05 |
CAL诊断标准 | ||||||
依据年龄 | 14[ | <0.1 | 75 | 随机效应模型 | 1.53(1.02,2.50) | <0.05 |
根据比值 | 9[ | <0.1 | 79 | 随机效应模型 | 1.59(1.04,2.68) | <0.05 |
未描述 | 8[ | 0.75 | 0 | 固定效应模型 | 1.92(1.67,2.19) | <0.05 |
[1] |
|
[2] |
|
[3] |
李久莹,陈丽清. 预测川崎病并发冠脉损害高危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177-180. DOI:10.14033/j.cnki.cfmr.2022.01.050.
|
[4] |
|
[5] |
黄国日.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治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5):761-763. 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2.05.012.
|
[6] |
|
[7] |
曾宪涛,刘慧,陈曦,等. Meta分析系列之四: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4):297-299. DOI:10.3969/j.1674-4055.2012.04.004.
|
[8] |
寇志军,李娜.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8):49-53.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28.012.
|
[9] |
邓健,王超,李宗远. 肺炎支原体抗体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的相关性[J]. 黑龙江医药,2021,34(2):262-265. DOI:10.14035/j.cnki.hljyy.2021.02.005.
|
[10] |
林翊君,林杉,王程毅,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2):1413-1418. DOI:10.13381/j.cnki.cjm.202012010.
|
[11] | |
[12] |
李金玲,骆盼,司朝辉. 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1):69-72. DOI:10.3969/j.issn.1005-3697.2020.01.018.
|
[13] |
马思萌,钱炜,李红. 肺炎支原体、脂蛋白磷脂酶A2与川崎病患儿心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 贵州医药,2019,43(12):1910-1913. DOI:10.3969/j.issn.1000-744X.2019.12.024.
|
[14] |
张春丽,吴克义.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指标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2):5219-5221.
|
[15] |
林翊君.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探究[D].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9.
|
[16] |
蔡薇.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5):751-752.
|
[17] |
袁辉,聂国明. 儿童川崎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5):7-8,10.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105.004.
|
[18] |
王晓华,赵建美.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12):69-73.
|
[19] |
仲辉,薛秀娟,刘晓东.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特征研究[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8,40(1):45-47. DOI:10.16846/j.issn.1004-3101.2018.01.013.
|
[20] |
郭玮.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99-100.
|
[21] |
蓝莹,陈洋,熊越华,等. 川崎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4):3311-3314.
|
[22] |
陈妙月,汤卫红,吴素玲. 5岁以下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2017,23(4):22-25. DOI:10.13407/j.cnki.jpp.1672-108X.2017.04.008.
|
[23] |
陈璐,黄文红,叶红,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川崎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 临床荟萃,2017,32(1):71-73.
|
[24] |
孟庆祝,沈英鹏.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临床军医杂志,2016,44(6):605-607. DOI:10.16680/j.1671-3826.2016.06.15.
|
[25] |
朱美君,宋磊.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征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4):2152-2153.
|
[26] |
李萌,王玉珍,刘莉莉,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川崎病患儿预后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13,53(38):36-38.
|
[27] |
罗宇元,刘德强,李敏,等. 76例川崎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征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599-1601.
|
[28] |
李玉华,吴本清,黄若谷,等.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特征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49-2651.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2.08.053.
|
[29] |
周益平,符辰璐.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6,26(1):95-97.
|
[30] |
范秋红,严文华,王波,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2):284-285,311.
|
[31] |
刘利叶.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分析[J]. 家庭保健,2019,35(34):91-92.
|
[32] |
王运玉,马占敏.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川崎病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2):57-58.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4.22.034.
|
[33] |
王运玉,张长军.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川崎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523-352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7.087.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齐双辉,魏兵. 川崎病抗冠状动脉血栓中西药物的应用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1,13(4):311-316.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21.04.008.
|
[40] |
周雪晴,罗亚玲,周天津,等. 实验室指标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关联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3):195-199.
|
[41] |
李瑞燕,李晓辉,吴泰相. 川崎病与病原微生物关系的meta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3,31(1):69-72.
|
[42] |
赵丽丽,王一彪,索琳. 中国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6):459-467.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1.06.015.
|
[1] | 许佳兰, 阎红, 文君, 周紫彤, 王思宇. 老年癌症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815-3822. |
[2] | 张天宇, 于海搏, 陈飞, 李新, 张佳佳, 詹晓凯, 申曼, 汤然, 范斯斌, 赵凤仪, 黄仲夏. POEMS综合征全身系统性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7): 3447-3455. |
[3] | 全家霖, 朱琳, 苏煜, 陈泽恺, 陈梓淇, 张卓凡. 运动方式对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改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7): 3422-3431. |
[4] | 蒋世华, 朱政, 任盈盈, 朱垚磊, 王越, 高希彬.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3043-3052. |
[5] | 李浩, 李江涛, 刘丹, 王建军. 贝利尤单抗和阿尼鲁单抗及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924-2933. |
[6] | 王笑林, 李秋月, 周彦君, 张金辉, 梁涛.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呋喹替尼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发生率和风险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934-2940. |
[7] | 马盼盼, 王思静, 游娜, 丁大法, 鲁一兵. Danuglipron与Orforglipron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1): 2679-2685. |
[8] | 胡婉琴, 余深艳, 曹学华, 向凤, 贾钰. 中国儿童性早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1): 2661-2671. |
[9] | 阿迪力·吐尔孙, 程刚. 非奈利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1): 2686-2691. |
[10] | 郭盛滕, 张芬芬, 万迪, 于冬梅, 王庆华.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0): 2546-2554. |
[11] | 王碧晴, 张萍, 杨红霞, 王倩, 鞠春晓, 赵俊男, 梅俊, 张颖, 徐凤芹. 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及发展趋势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186-2192. |
[12] | 樊宇, 李蓉, 龚双英, 杨小娟, 李蕊. 中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179-2185. |
[13] | 何芸, 范焕芳, 马盼, 许绍青, 杨柳, 金明哲, 张明蕊, 陈佳琪. 不同针灸治疗方式干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4): 1788-1794. |
[14] | 朱胜杰, 刁华琼, 杭晓屹, 孙文军. 不同中成药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4): 1795-1808. |
[15] | 王晓雨, 冯贞贞, 王军, 郭小川, 李建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2): 1527-153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