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5, Vol. 28 ›› Issue (26): 3217-3228.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125
• 指南·共识 • 下一篇
智从从1, 李雪2, 程一乘1, 王孝龙2, 郑丽华1,*()
收稿日期:
2025-04-20
修回日期:
2025-06-08
出版日期:
2025-09-15
发布日期:
2025-07-22
通讯作者:
郑丽华
基金资助:
ZHI Congcong1, LI Xue2, CHENG Yicheng1, WANG Xiaolong2, ZHENG Lihua1,*()
Received:
2025-04-20
Revised:
2025-06-08
Published:
2025-09-15
Online:
2025-07-22
Contact:
ZHENG Lihua
摘要: 痔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发病率居肛肠疾病之首。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病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临床证据。为更好地指导中西医结合诊疗痔病的临床实践,本工作组在《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的基础上,开展指南更新必要性评估与临床问题遴选,确定了需要更新的19个临床问题与8个结局指标,并以《痔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申请立项。参考最新的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基于研究证据的系统检索与客观评价,结合我国中西医临床专家的经验,经过工作组的充分讨论及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汇总13条临床问题,形成17条推荐意见。本指南的制订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病的规范化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序号 | 推荐意见 | 证据等级 | 推荐强度 |
---|---|---|---|
1 | 痔病的诊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对危险因素进行鉴别,对诊断明确的痔病进行分期诊断;对于伴有便血的痔病患者,应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危险因素及家族史等因素后进行鉴别,应建议患者完善结肠镜检查 | 中 | 强 |
2 | 所有肛肠科就诊患者应进行肛门指诊及肛门镜检查,不可耐受者如疼痛剧烈、肛门狭窄等应酌情慎重考虑;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能有助于疾病诊断、分期及留存病史资料 | 中 | 强 |
3 | 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素和液体摄入可改善痔症状;避免久蹲久坐及限制如厕时间 | 中 | 强 |
4 | 治疗痔病的药物应遵循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以缓解症状并降低不良反应 | 中 | 强 |
5 | 外剥内扎术适用于Ⅲ期、Ⅳ期内痔及伴有外痔患者,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但术后疼痛明显 | 中 | 强 |
6 | 痔注射疗法适用于Ⅰ~Ⅱ期出血性痔病,症状改善和复发率控制良好,Ⅲ~Ⅳ期需权衡利弊 | 中 | 强(Ⅰ~Ⅱ期)弱(Ⅲ~Ⅳ期) |
7 | 痔套扎术(RPH)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但需注意操作要点,避免并发症 | 中 | 强 |
8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适用于Ⅲ期、Ⅳ期内痔及黏膜脱垂患者,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中 | 弱 |
9 | 高悬低切术适用于伴有脱垂的重度痔病,治愈率和术后恢复优势显著,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 中 | 强 |
10 |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适用于轻中度痔疮,操作简便、创伤小,但长期效果有限 | 中 | 弱 |
11 |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THD)适用于需快速恢复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优势显著 | 中 | 弱 |
12 | 射频消融术在治愈率上优于传统术式,但手术时间与愈合时间较长 | 低 | 弱 |
13 | 术后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出血、疼痛、便秘等) | 中 | 强 |
14 | 术后少量渗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需积极处理 | 中 | 强 |
15 | 术后疼痛管理推荐多模式联合镇痛(静脉、口服、局部用药结合) | 中 | 强 |
16 | 术后便秘需通过高纤维饮食、缓泻剂及润肠中药预防,避免长期依赖 | 中 | 强 |
17 | 术后随访应结合多学科协作与智能化管理平台,优化康复干预 | 中 | 强 |
表1 推荐意见概要表
Table 1 Recommendations summary
序号 | 推荐意见 | 证据等级 | 推荐强度 |
---|---|---|---|
1 | 痔病的诊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对危险因素进行鉴别,对诊断明确的痔病进行分期诊断;对于伴有便血的痔病患者,应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危险因素及家族史等因素后进行鉴别,应建议患者完善结肠镜检查 | 中 | 强 |
2 | 所有肛肠科就诊患者应进行肛门指诊及肛门镜检查,不可耐受者如疼痛剧烈、肛门狭窄等应酌情慎重考虑;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能有助于疾病诊断、分期及留存病史资料 | 中 | 强 |
3 | 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素和液体摄入可改善痔症状;避免久蹲久坐及限制如厕时间 | 中 | 强 |
4 | 治疗痔病的药物应遵循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以缓解症状并降低不良反应 | 中 | 强 |
5 | 外剥内扎术适用于Ⅲ期、Ⅳ期内痔及伴有外痔患者,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但术后疼痛明显 | 中 | 强 |
6 | 痔注射疗法适用于Ⅰ~Ⅱ期出血性痔病,症状改善和复发率控制良好,Ⅲ~Ⅳ期需权衡利弊 | 中 | 强(Ⅰ~Ⅱ期)弱(Ⅲ~Ⅳ期) |
7 | 痔套扎术(RPH)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但需注意操作要点,避免并发症 | 中 | 强 |
8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适用于Ⅲ期、Ⅳ期内痔及黏膜脱垂患者,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中 | 弱 |
9 | 高悬低切术适用于伴有脱垂的重度痔病,治愈率和术后恢复优势显著,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 中 | 强 |
10 |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适用于轻中度痔疮,操作简便、创伤小,但长期效果有限 | 中 | 弱 |
11 |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THD)适用于需快速恢复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优势显著 | 中 | 弱 |
12 | 射频消融术在治愈率上优于传统术式,但手术时间与愈合时间较长 | 低 | 弱 |
13 | 术后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出血、疼痛、便秘等) | 中 | 强 |
14 | 术后少量渗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需积极处理 | 中 | 强 |
15 | 术后疼痛管理推荐多模式联合镇痛(静脉、口服、局部用药结合) | 中 | 强 |
16 | 术后便秘需通过高纤维饮食、缓泻剂及润肠中药预防,避免长期依赖 | 中 | 强 |
17 | 术后随访应结合多学科协作与智能化管理平台,优化康复干预 | 中 | 强 |
[4] |
陈耀龙,杨克虎,王小钦,等. 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10):697-703.
|
[5]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
[6] |
|
[7] |
|
[8] |
|
[9] |
李国栋. 中西医临床肛肠病学[M]. 2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380.
|
[10] |
荣文舟. 现代中医肛肠病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
[11]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
[12] |
李玉林,吴锋,朱岳奇,等. 痔中医病因病机及论治辨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22):63-66.
|
[13] |
王东,周如乐,王慧,等. 肛泰栓联合复方荆芥熏洗剂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临床研究[J]. 中草药,2025,56(5):1682-1686.
|
[14] | |
[15] |
许智荣,张娟,张小元. 自动痔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52例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4,44(3):16-18.
|
[16] |
陈广浩. 混合痔患者应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保留齿状线术的效果[J]. 保健文汇,2024,25(24):21-24.
|
[17] |
雷新益,张志云,吉祖进,等. RPH联合外剥内扎术与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比较[J]. 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2):2049-20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8.12.032.
|
[18] | |
[1] |
|
[2]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5):519-533.
|
[3] |
|
[19] |
罗威,陈焕忠,易志勇. 探讨中度混合痔给予弹力线套扎剥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 智慧健康,2024,10(9):144-147. 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4.09.036.
|
[20] |
宋伟. 自动痔疮套扎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研究[J]. 大健康,2024(2):130-132.
|
[21] |
田炳森. 自动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应用有效性研究[J].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2024(3):60-62.
|
[22] |
袁琴,徐小平,冯娟丽.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剥离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疗效[J]. 浙江实用医学,2024,29(2):131-134. DOI:10.16794/j.cnki.cn33-1207/r.2024.02.002.
|
[23] |
张英,袁东辉,左云领. PPH双荷包缝合法与RPH串联套扎法治疗老年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4,44(8):36-38.
|
[24] |
张玉,高宏平,郑娇,等.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适形缝合术治疗重度脱垂性痔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24,62(4):11-14.
|
[25] |
赵杭勇. 自动痔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对混合痔患者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17):88-90.
|
[26] |
杨永峰,王德高,常周洋,等. 自动胶圈套扎术联合外切口近端浅层缝合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观察[J]. 新疆中医药,2022,40(6):20-22.
|
[27] |
杜进波,谢敏,商群献,等. 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例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3,43(9):13-15.
|
[28] |
于相浩. 内痔套扎外痔剥切缝合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6,35(11):106-107.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1.106.
|
[29] |
敖翔,陈方林. 痔疮自动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3):364-365.
|
[30] |
包燕君,何艳萍,黄朝旭. 内扎外剥联合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J].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1):108-111.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33.
|
[31] | |
[32] |
刘任通,魏旭,焦战,等. 自动痔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Ⅱ度和Ⅲ度内痔的临床研究[J]. 临床外科杂志,2023,31(10):959-961.
|
[33] | |
[34] |
郭宏伟. 改良TST术联合硬化注射疗法治疗Ⅲ、Ⅳ度脱垂性痔病的治疗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22,32(19):94-96.
|
[35] |
黄春英,李建军,周福源,等.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及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J]. 江西医药,2022,57(1):66-68. DOI:10.3969/j.issn.1006-2181.2022.01.018.
|
[36] |
范文涛,王卫东. 痔疮内痔硬化剂注射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3):141-142. DOI:10.14022/j.cnki.1004-5724.2021.03.027.
|
[37] |
宋昱霖. 用三联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19-20.
|
[38] |
魏建前. 内镜下套扎术、内镜下硬化剂注射疗法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老年Ⅱ~Ⅲ度内痔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21):122-124. DOI:10.15971/j.cnki.cmdi.2023.21.042.
|
[39] |
熊勤涛. 88例老年人痔疮治疗体会[J]. 北方药学,2014,11(10):149.
|
[40] |
张永安,张旗,翟敏,等. 柱状缝扎固定加注射术治疗脱垂性内痔的临床研究[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7,37(7):18-20. DOI:10.3969/j.issn.1000-1174.2017.07.006.
|
[41] |
袁宝珍. 中医外科注射固脱法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2):137-138,153. 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22.02.042.
|
[42] |
苏其玲.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对比[J]. 吉林医学,2022,43(2):346-347.
|
[43] |
崔洁琼,任鑫虎.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疼痛及预后的影响[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3,31(3):29-31. DOI:10.3969/j.issn.1005-1457.2023.03.010.
|
[44] |
党文.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2022,40(23):47-49.
|
[45] |
晁储平,孟健. 痔疮自动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对环状脱垂性混合痔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肛门功能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22):105-108.
|
[46] |
范华忠. 弹力线痔疮套扎器套扎与外痔切除术联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J]. 健康之友,2023(18):148-150.
|
[47] |
冯涛,裴一奭. 痔弹力线自动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92例临床分析[J]. 人人健康,2022(15):84-86.
|
[48] |
郭昌,吕智豪,赵文韬,等. 外剥内套法联合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2020,42(20):2646-2649. 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0.20.08.
|
[49] |
顾俊,杜燕红,马静怡,等. 微创弹力线套扎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42例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2,42(10):43-45.
|
[50] |
何文涛,成志峰,伍毅,等.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保留齿状线术对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4,21(12):22-26.
|
[51] |
胡尊朋,徐会聪.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吻合器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东方药膳,2022(12):99-100.
|
[52] |
金磊,吴炯,王振宜,等. 痔激光消融术与胶圈套扎术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3,29(3):274-279. DOI: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3.03.013.
|
[53] |
李路. 自动痔疮套扎术与传统痔疮手术治疗痔疮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9):44-46.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23.19.010.
|
[54] |
李乾国,张正勇,代剑波,等. PPH双荷包缝合法与RPH串联套扎法在老年Ⅲ~Ⅳ度脱垂性痔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3,29(1):67-72. DOI: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3.01.012.
|
[55] |
谌和权. 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3):120-122.
|
[56] |
赖奋飞,李锦良. 探讨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114-116.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68.
|
[57] |
徐烨,黄震,陈文泉. PPH联合闭合式外剥内扎手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J]. 健康必读,2018(17):48-49.
|
[58] |
吕小红,司志伟. 外剥内扎术联合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9,17(22):1429-1432.
|
[59] | |
[60] |
李延言,陈志强. 痔上黏膜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在高龄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2023,20(11):44-48.
|
[61] |
刘文奇. PPH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对比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6,36(3):16-18.
|
[62] |
卢本银. PPH治疗混合痔150例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5,35(3):31-32.
|
[63] |
彭樱花,吴锦萍,王振杰,等. 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治疗内痔并脱垂的临床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2023,8(17):125-128. DOI:10.19368/j.cnki.2096-1782.2023.17.125.
|
[64] |
朱文浪,王鼐超,雷庆军. RPH联合外痔切除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23,42(36):45-48.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3.36.045.
|
[65] |
何聪安,凌泽文,温中扬. 改良M-M术与PPH术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其成本效果分析[J]. 海南医学,2021,32(7):860-863.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1.07.011.
|
[66] |
陈泰鑫,黄陈海,喻逢春. RPH与PPH分别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高龄患者的疗效对比[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0):21-23. DOI:10.19435/j.1672-1721.2022.10.007.
|
[67] |
赵丽君. 对比分析自动痔疮套扎术(RPH)、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中重度非环状混合痔的效果[J]. 健康必读,2022(13):47-49.
|
[68] |
钟振宇,周敏,罗金辉,等.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复杂性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比:RPH联合外剥内扎术与PPH术[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2,28(6):613-616. DOI: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2.06.014.
|
[69] |
钟志强,袁志强. 重度混合痔应用P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5):144-146. DOI:10.3969/j.issn.1006-6586.2022.15.044.
|
[70] |
周志远. 经肛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J]. 医药卫生,2022,14(3):118-120.
|
[71] |
宋俊. RPH联合外剥内扎术对混合痔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17):62-64,75.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2.17.018.
|
[72] |
熊燕萍. PPH术及R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疗效[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4):529-530. DOI:10.3969/j.issn.1004-4337.2019.04.027.
|
[73] |
邓先义. 高悬低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医疗装备,2020,33(1):10-11.
|
[74] |
杜中文. 高悬低切术式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9,25(31):175-177.
|
[75] |
曹敏,张启锋,秦小雯. 高悬低切术治疗混合痔40例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1):18-19.
|
[76] |
贾小强,李东冰,闫凌,等. 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临床研究[C]//第十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萃. 济南,2012:101-105.
|
[77] |
袁国强,刘钦志. 改良高悬低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8):101-102.
|
[78] |
徐春艳. 基于中医传统结扎法的高悬低切术式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
|
[79] |
邱光明. 混合痔术式的选择与远期疗效的分析[J]. 中外医疗,2014,33(2):26-27.
|
[80] |
龚捷. 内套外剥齿状线保留术治疗Ⅲ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4):2269-2270.
|
[81] |
曾锦涛,伍秀卿,梁小沙,等. RPH与PPH、M-M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1):90-91. DOI:10.16281/j.cnki.jocml.2020.41.082.
|
[82] |
曾绍兵,毛常青,李俊. RPH与PPH在重度混合痔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6):38-40.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6.016.
|
[83] |
权隆芳,贾小强,赵卫兵,等. 高悬低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6):570-575. DOI: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18.06.010.
|
[84] |
傅跃权,梁竞丹,甘宝三. RPH联合高悬低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J]. 安徽医专学报,2024,23(1):26-28. DOI:10.20072/j.cnki.issn2097-0196.2024.01.009.
|
[85] |
李斌,张琼,赵文鹏. 高位悬吊联合胶圈套扎术在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6):51-54.
|
[86] |
徐龙. 高位悬吊联合胶圈套扎术在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健康之友,2023(18):29-31.
|
[87] |
布艳军,曾航,张跃. 外痔切除缝合加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30例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2020,20(61):66-67.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20.61.033.
|
[88] |
李丹,王万民,徐诚,等. 铜离子微创技术在痔手术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9,25(14):18-21.
|
[89] |
梁波,王翠霞,李翔飞.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配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200例临床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3):18-19.
|
[90] |
徐春艳,贾小强,王栋,等. 高悬低切术式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1):1340-1343.
|
[91] |
杨波武,柳迁乔,王瑞. 铜离子电化学治疗仪治疗痔疮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64-765.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4.07.037.
|
[92] |
赵雪松,李晋.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治疗青年混合痔50例[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2,42(9):14-16.
|
[93] |
陈颉,郝旭飞,郑卫强,等. 痔动脉结扎术联合RPH术治疗Ⅱ~Ⅳ期痔病的临床效果[J]. 浙江创伤外科,2021,26(3):537-538.
|
[94] |
龚建安,吴跃锐. PPH术联合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对预防内痔术中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4):107-109.
|
[95] |
金育雯.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微创结扎术与吻合器痔切除术治疗Ⅲ度痔患者的疗效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2017,34(2):345-347. DOI:10.3969/j.issn.1671-7171.2017.02.044.
|
[96] |
刘斌,刘峰林,徐茜.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50例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6):21-22.
|
[97] |
秦澎湃,黄斌,王业皇,等.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病的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107-2109.
|
[98] |
戎放,叶能红,陈旭东,等. 多普勒引导下改良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6,36(10):13-15.
|
[99] |
孙优昶,戎放,缪萍. 超声引导痔动脉结扎术在痔手术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2):1647-1648.
|
[100] |
王林泉,赵旭东,张允东,等. 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与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5):48-50.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015019.
|
[101] | |
[102] |
杨建新.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肝硬化并发痔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3):630-631.
|
[103] |
于淑君. 观察多普勒引导下结扎痔动脉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J]. 健康必读,2020(23):52-53.
|
[104] |
于伟刚,王志刚.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2018,42(9):1073-1074.
|
[105] |
袁和学,曾宪东,殷志韬.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联合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病[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28):102-105.
|
[106] |
袁泉良,张庆东. 超声多普勒痔动脉结扎术与吻合器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比较[J]. 安徽医学,2018,39(12):1475-1478.
|
[107] |
朱志红,曹莫寒,王志民,等. 射频消融术改善内痔出血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3,29(6):592-596. DOI: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3.06.009.
|
[108] |
曹莫寒,王志民,武国亮,等. 射频消融术治疗出血性痔的临床研究[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3,43(8):30-32.
|
[109] |
郭述娟,王艳芝,刘永玲,等. "互联网+"联合多维度护理模式在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4,38(6):376-377.
|
[110] |
|
[111] |
李相云. 痔病术后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J]. 大医生,2024,9(18):122-125.
|
[112] |
孙松朋,曹俏蓉,张志云,等. 基于BSFS探讨大便性状对痔病患者的影响[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4,30(6):699-706. DOI: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4.06.009.
|
[113] |
余汉辉,梅锋,俞金龙. PPH术联合外痔切除一期缝合辅助痔疮洗液熏蒸治疗混合痔的效果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4):3822-3825.
|
[1] | 王亚静, 段晓阳, 侯冉, 黄娅婕, 史健.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靶向联合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6): 3328-3337. |
[2] | 王汝朋, 南京, 胡奕然, 杨升华, 金泽宁. 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2985-2992. |
[3] | 李苗秀, 朱博文, 孔令军, 房敏. 青少年脊柱侧弯保守治疗临床评估工具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3079-3088. |
[4] |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 江西省结核病重点实验室.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治疗专家共识[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2961-2967. |
[5] | 阮万百, 李俊峰, 尹艳梅, 彭磊, 朱克祥. 胰腺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950-2960. |
[6] | 王久格, 湛武逸, 何安霞.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878-2884. |
[7] | 马盼盼, 王思静, 游娜, 丁大法, 鲁一兵. Danuglipron与Orforglipron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1): 2679-2685. |
[8]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浙江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全科未分化疾病专家协作组. 消瘦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2025)[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1): 2577-2594. |
[9] | 杨江, 李建生, 陈耀龙, 刘辉国, 王建新, 喻佳洁, 李慧茹, 肖琼华, 谢洋, 李素云, 王明航. 中成药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0): 2464-2480. |
[10] | 罗云昭, 蒋宏传, 徐峰.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辅助穿刺病理图像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9): 2407-2413. |
[11] | 邓雅倩, 曹春莉, 马金梅, 李文肖, 徐泽林, 成静, 李军. S-Detect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149-2155. |
[12] | 谭文彬, 李佳, 刘明玉, 路永欣, 程雅欣. 神经系统疾病及相关治疗药物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092-2100. |
[13] | 曹沁涵, 卓肖, 夏雨菡, 车杨曦, 陈敏. 2024年V1/V2版《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要点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070-2074. |
[14] | 贺婷, 李佳, 谭文彬. 循环系统疾病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101-2112. |
[15] | 陈钡钡, 李佳, 谭文彬.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082-209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