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3, Vol. 26 ›› Issue (05): 629-634.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24
所属专题: 心血管最新文章合辑; 运动相关研究最新文章合辑
收稿日期:2022-04-17
									
				
											修回日期:2022-08-20
									
				
									
				
											出版日期:2023-02-15
									
				
											发布日期:2022-08-25
									
			通讯作者:
					彭云珠
							基金资助:
        
                   
            WU  Changyong, BAO  Suli, XU  Fei, PENG  Yunzhu*(
)
			  
			
			
			
                
        
    
Received:2022-04-17
									
				
											Revised:2022-08-20
									
				
									
				
											Published:2023-02-15
									
				
											Online:2022-08-25
									
			Contact:
					PENG  Yunzhu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新陈代谢途径,其中溶酶体降解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并循环利用,对心血管稳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但过度或不足的自噬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运动是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方法。运动调节自噬是双向和动态的过程。对于自噬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运动可恢复自噬水平及功能,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改善心室重构。本文综述了自噬的主要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以及运动调节自噬有益于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作用,得出运动对心血管疾病自噬的调节机制有益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但其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机制仍未充分阐述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1 自噬过程概述及主要的信号通路机制注:AMP=一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腺苷,AMPK=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TG、AMBRA1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为自噬相关蛋白,BCL2=B细胞淋巴瘤2,FIP200=FAK家族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00 kDa,LC3=微管相关蛋白3,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磷酸,PI3P=3-磷酸磷脂酰肌醇,P62=自噬相关蛋白,ULK1=Unc-51如自噬激活激酶1,VPS15=夜泡蛋白分选15。在自噬过程中ULK1激酶复合物包括ATG13、ATG10、FIP200,PI3K复合物包括VPS34、ATG6/Beclin-1、ATG14和p150;LC3-Ⅱ和LC3-Ⅱ/LC3-Ⅰ比值可作为自噬含量及通量的标志物,LC3-Ⅱ升高标志自噬体含量增加从而诱导自噬,相反,LC3-Ⅱ减少可能是自噬通量增加导致其在溶酶体中被降解的结果;另外P62、Beclin1蛋白作也可作为自噬的标志物
Figure 1 Overview of the autophagic process and main signaling pathway mechanisms
																													图2 运动诱导自噬的分子递质有益于心血管疾病注:FOXO=叉头转录因子;运动通过FOXO和TEEB调控ATG家族的转录增加自噬能力,其中FOXO是通过AKT/AMPK介导调节运动应答中自噬成分的转录,包括LC3和BNIP3等。AMPK和MTOR分别是运动诱导自噬的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与ROS共同调节自噬通量,且AMPK可抑制MTOR。运动诱导自噬的有益作用包括降解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提高线粒体氧化能力,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炎性反应及心肌纤维化形成,改善心脏纤维化及心功能
Figure 2 Molecular mediators used in the inducing of autophagy by exercise are beneficial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mprovement
| [1] |  
											  | 
										
| [2]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6):521-545.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6.001. 
											 											 | 
										
| [3] |  
											  | 
										
| [4] |  
											  | 
										
| [5] |  
											  | 
										
| [6] |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2022,37(2):108-121.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2.02.002.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20] |  
											  | 
										
| [21] |  
											  | 
										
| [22] |  
											  | 
										
| [23] |  
											  | 
										
| [24] |  
											  | 
										
| [25] |  
											  | 
										
| [26] |  
											  | 
										
| [27] |  
											  | 
										
| [28] |  
											  | 
										
| [29] |  
											  | 
										
| [30] |  
											  | 
										
| [31] |  
											  | 
										
| [32] |  
											  | 
										
| [33] |  
											  | 
										
| [34] |  
											  | 
										
| [35] |  
											  | 
										
| [36] |  
											  | 
										
| [37] |  
											  | 
										
| [38] |  
											  | 
										
| [39] |  
											  | 
										
| [40] |  
											  | 
										
| [41] |  
											  | 
										
| [42] |  
											  | 
										
| [43] |  
											  | 
										
| [44] |  
											  | 
										
| [45] |  
											  | 
										
| [46] |  
											  | 
										
| [47] |  
											  | 
										
| [48] |  
											  | 
										
| [49] |  
											  | 
										
| [50] |  
											  | 
										
| [51] |  
											  | 
										
| [52] |  
											  | 
										
| [53] |  
											  | 
										
| [54] |  
											  | 
										
| [55] |  
											  | 
										
| [1] | 王婷婷, 唐勇, 张文轲, 李志刚. 高尿酸血症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841-3846. | 
| [2] | 贾高鹏, 陈秋雨.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和验证:基于CYP2C19相关基因检测[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79-3786. | 
| [3] | 周晟, 邓长生, 邹冠炀, 宋健平. 疟疾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7): 3466-3472. | 
| [4] | 赵玉晴, 王伟, 陈立沅, 油惠娟, 魏莹, 王清路, 杨风英. 肝脏巨噬细胞极化:运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靶向[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7): 3456-3465. | 
| [5] | 全家霖, 朱琳, 苏煜, 陈泽恺, 陈梓淇, 张卓凡. 运动方式对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改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7): 3422-3431. | 
| [6] | 黄雨琳, 王浩云, 李燕梅, 萧雪英. 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的范围综述[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6): 3338-3344. | 
| [7] | 向心月, 张冰青, 欧阳煜钦, 汤文娟, 冯文焕. 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6): 3229-3239. | 
| [8] | 刘银银, 隋鸿平, 李婷婷, 姜桐桐, 史铁英, 夏云龙. 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3072-3078. | 
| [9] | 王汝朋, 南京, 胡奕然, 杨升华, 金泽宁. 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2985-2992. | 
| [10] | 李苗秀, 朱博文, 孔令军, 房敏. 青少年脊柱侧弯保守治疗临床评估工具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3079-3088. | 
| [11] | 魏云鸿, 杨莉, 王玉路, 叶秋芳, 代安妮, 何燕.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运动阶段心肺功能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2972-2978. | 
| [12] | 肖瑶, 万钧. 直接口服抗凝药在静脉血栓栓塞特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3066-3071. | 
| [13] | 阮万百, 李俊峰, 尹艳梅, 彭磊, 朱克祥. 胰腺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950-2960. | 
| [14] | 周连鹏, 李伟峰, 董新刚, 王晓元. 铜稳态调节机制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探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941-2949. | 
| [15] | 王久格, 湛武逸, 何安霞.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878-2884.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