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3-02-15
    指南解读
    梁普照, 田振涛, 吴钰仪
    2023, 26(05):  519-5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9KB) ( )  

    妊娠期肾结石是妊娠期患者非产科因素住院的常见病因,容易出现疼痛、恶心、呕吐、肾功能下降、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处理不当会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美国医学中心多学科联合发布《妊娠期肾结石诊治-单中心多学科指南》,以规范妊娠期肾结石的诊治。本指南共形成10个指南推荐意见,其中4个用于指导诊断和影像学检查,6个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内指南相比,该指南提供了循证依据,证实了妊娠期使用低剂量CT平扫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可以在患者病情变化且诊断不明确时优先使用,本文就以上内容对该指南展开深度解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问道全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张海澄, 余新艳, 王红宇, 薛涛, 廖晓阳, 范咏梅, 张青宏
    2023, 26(05):  525-5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L00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36KB) ( )  

    我国心血管疾病(CVD)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持续增高,且近几年农村地区CVD死亡率持续超过城市地区。远程心电筛查有益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CVD筛查,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难点。本文就如何提高远程心电筛查的知晓度、可信度以及居民的获得感?如何调动基层医生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筛查的工作中?如何解决基层医生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不足,只能提供单一的筛查、沟通的服务?如何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中各级医院之间缺乏协同机制,没有持续运行的筛查团队+诊断团队+评估团队+治疗团队+随访管理团队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合理高效利用各方资源;落实分级诊疗、加强团队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护理和公共卫生团队的能力,制订不同筛查方案;加强上级医疗机构专家对基层医生的技术支持,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效益;在工作中进行人才培养,提升基层人员的专业水平;"互联网+基层医疗"赋能双向转诊;构建病例的大数据库;构建医疗健康集团,分工协作等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奕卿, 方继伟, 刘焕兵
    2023, 26(05):  532-5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91KB) (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肺功能检查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的筛查和诊断技术,但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什么要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肺功能检查:(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发病呈现高态势,预测至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其相关疾病的人数将超过540万人/年,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肺功能检查是"金标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肺功能检查,并通过早期强化治疗,可以延缓肺功能下降。那么全科医生团队进行肺功能检查的优势及可做工作有哪些呢?(1)全科医生团队扎根基层,给慢性病的长期随访管理带来了诸多便利,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有利于其对患者进行健康照顾;(2)全科医生可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增强居民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意识,从而提高居民进行肺功能检查的依从性;(3)全科医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辖区居民,特别是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肺功能筛查,把握最佳治疗时机而从降低疾病负担;(4)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为患者建立呼吸健康档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做到慢性病管理流程科学高效、随访及时到位、管理持续规范。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现状不容乐观,因此特邀专家对部分重点问题进行解答。陈燕教授指出对于有以下危险因素的慢阻肺患者要考虑进行肺功能检查:存在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史、反复发作的下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家族史或儿童时期因素(如低出生体质量、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有任意慢阻肺危险因素暴露史(如烟草烟雾、燃料燃烧和可吸入粉尘等)及年龄>40岁;对于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哮喘患者要考虑进行肺功能检查: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病、慢阻肺、支气管扩张、吸烟、接触过敏原等环境触发因素和肥胖等;此外还要关注支气管扩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宋元林、盖晓燕教授在如何评价和改善肺功能质控方面指出:肺功能检查操作过程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扰,凡是能影响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和气体流速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影响肺通气功能,而这些因素亦有可能来源于仪器设备、受试者或操作技术人员;并建议未来尽量采取智能化技术,内置定标和质控标准,以降低肺功能检查操作的复杂程度,使得基层医务人员能较快掌肺功能检查操作的要领。陈亚红教授对慢阻肺社区专病特色科室在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中如何发挥示范作用指出:基层呼吸规范化建设项目、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在推动基层呼吸疾病规范化防治、提升照护能力以及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仪配备数量、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期待本文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肺功能检查推进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胡华超, 陈娴雅, 谢思媛, 夏圳, 肖骅
    2023, 26(05):  541-5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52KB) ( )  
    背景

    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病率高,且易导致脑卒中,同时与心力衰竭互为因果。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治疗策略发生了变化,目前关于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调查较多,但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多中心调查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调查重庆地区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方法

    纳入重庆市21家医院出院日期在2018年的4 011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从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心房颤动类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栓塞史、出血史、心脏彩超结果、心力衰竭类型以及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栓药物、节律/心室率控制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强心药等〕。计算纳入患者入院时的脑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和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确定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按年龄不同分为<65岁组、65~75岁组、>75岁组,按医院等级分为二级医院组、三级医院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是否为瓣膜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类型、NYHA分级、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终点事件(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类型、用药方案之间的差异。

    结果

    临床特点方面,4 011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74.0±10.6)岁,2 279例(56.8%)为女性,合并基础疾病前三位主要为冠心病2 610例(65.1%)、高血压2 047例(51.0%)和糖尿病700例(17.5%);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3 346例(83.4%),持续性心房颤动2 243例(55.9%),心功能分级为Ⅲ级、Ⅳ级患者3 059例(76.3%),发生栓塞事件患者531例(13.2%),发生出血事件患者176例(4.4%);心脏彩超结果方面,平均LAD为(44.12±9.21)mm,平均LVIDd为(48.45±10.06)mm,平均LVEF为(54.23±11.94)%;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2 656例(66.2%);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3.9±1.5)分,纳入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589,P<0.001),平均HAS-BLED评分为(1.7±1.0)分;血栓栓塞高危患者3 641例(90.8%),出血风险高危患者723例(18.0%)。治疗现状方面,患者总体抗凝率为47.1%,其中以华法林抗凝治疗为主(37.8%),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抗凝率仅为9.3%;抗血小板率为44.6%,其中以单抗血小板为主(13.2%);<65岁组、65~75岁组和>75组的抗凝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χ2 趋势=136.502,P<0.001),但抗血小板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χ2 趋势=135.730,P<0.001),并且二级医院总体抗凝率以及华法林和NOAC的使用率低于三级医院(P<0.001);3 162例(78.8%)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心室率控制,其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占总患者的61.6%,地高辛为17.6%,ACEI/ARB类药物总使用率为59.7%。

    结论

    重庆市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女性占比较高,HFpEF是心房颤动的主要类型,NYHA分级以Ⅲ级、Ⅳ级为主,大部分为血栓栓塞高危患者,而出血风险高危患者不足1/4,各年龄段、各级医院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仍不理想,改善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与指南推荐差距较大,各级医院医师应需进一步提高认识,规范诊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石伟娟, 王凤燕, 杨宇琼, 谢清秀, 李玉琪, 李时悦, 陈荣昌, 张冬莹, 郑劲平, 梁振宇
    2023, 26(05):  550-5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8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85KB) ( )  
    背景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旨在切断COVID-19传播链。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COVID-19流行期间,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的频率有所下降,但防疫措施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探究COVID-19疫情背景对未就诊和已就诊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阻肺随访队列,该队列从2016年初开始招募患者,每3个月访视1次,收集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选取队列中随访时间窗在2017年6—8月(Ⅰ组)、2018年6—8月(Ⅱ组)、2019年6—8月(Ⅲ组)、2020年6—8月(Ⅳ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收集Ⅰ组患者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Ⅱ组患者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Ⅲ组患者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Ⅳ组患者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的急性加重频率和性别、年龄、症状评分等基本临床资料。Ⅳ组患者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为COVID-19疫情前数据,2020年2—5月为COVID-19疫情后数据。分别比较Ⅳ组患者与Ⅰ~Ⅲ组患者同期急性加重频率的差异,分析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在COVID-19疫情前后的变化。

    结果

    慢阻肺患者Ⅰ组共162例、Ⅱ组共157例、Ⅲ组共167例、Ⅳ组共159例。Ⅰ组、Ⅱ组患者在2—5月急性加重频率比10月至次年1月高(P=0.013,P=0.016);Ⅳ组患者10月至次年1月急性加重频率高于2—5月(P=0.001);Ⅳ组患者10—12月的每月急性加重总频率与Ⅰ~Ⅲ组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2—4月的每月急性加重总频率低于Ⅰ~Ⅲ组(P<0.001)。Ⅳ组患者每月的急性加重未就诊频率与Ⅰ~Ⅲ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患者10—12月每月急性加重已就诊频率与Ⅰ~Ⅲ组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月每月急性加重已就诊频率低于Ⅰ~Ⅲ组(P<0.05)。

    结论

    COVID-19防控措施对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率起着积极的作用,提示慢阻肺患者即使疫情过后也应减少聚集活动,保持社交距离,外出戴口罩,勤洗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姚卉卉, 舒琳, 姚林利, 李莎, 杨晓童, 李云春
    2023, 26(05):  557-5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8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54KB) ( )  
    背景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尿酸(SU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结局有关,但SUA对AIS患者是否具有正面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SUA水平与不同性别首次发生AIS的患者2年内复发及全因死亡情况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01-01至2019-12-31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生AIS的患者。根据基线SUA水平的四分位数将AIS患者分为Q1组(n=129)、Q2组(n=129)、Q3组(n=128)、Q4组(n=127),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信息、生化指标及2年内不良结局情况(复发和全因死亡),随访截至2021-12-3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基线SUA水平与AIS患者2年内不良结局的关系。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史、慢性肾功能不全史、空腹血糖及三酰甘油水平高是男性AIS患者2年内复发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高龄、糖尿病史是女性AIS患者2年内复发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各种因素后,男性Q4组出现复发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低于Q1组〔OR=0.187,95%CI(0.035,0.990),P<0.05〕。

    结论

    相较于较低水平SUA,较高水平的SUA与男性首次发生AIS患者2年内复发及全因死亡率低有关,中间水平SUA与男性首次发生AIS患者2年内复发及全因死亡率低无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舒玲, 龚波, 王婧, 粟艳林
    2023, 26(05):  563-5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9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8KB) ( )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在全球普遍流行,在中国GDM发生率高达14.8%,妊娠期高血糖严重威胁母婴健康。

    目的

    探讨GDM孕妇采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的干预效果。

    方法

    2021年3—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长沙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64例GDM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饮食宣教、运动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采用8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炎性因子、丝氨酸蛋白抑制剂(vaspin)水平,随访新生儿结局指标(出生体质量、随机血糖)。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vasp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vaspin低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GDM孕妇分娩时体质量、分娩时体质指数、妊娠期增重、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随机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GDM孕妇给予8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可降低其体质指数,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炎性因子及脂肪因子水平,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科凯, 杨焱麟, 周彦妮, 肖瑾, 谢欣, 吴芹萍, 陈敏
    2023, 26(05):  569-5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1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52KB) ( )  
    背景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使用痛泻要方治疗确有疗效,但分析方剂中主要显效药物的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拆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海马体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物质(SP)表达的影响。

    方法

    于2020年7月选取6周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共32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芍防风组(B-F组)和陈皮白术组(C-B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使用结直肠扩张+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内脏敏感型IBS-D大鼠模型。造模后B-F组采用白芍防风中药浸膏(4 ml/kg)灌胃治疗,C-B组采用陈皮白术中药浸膏(4 ml/kg)灌胃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蒸馏水灌胃,治疗周期为14 d。比较造模后、治疗后四组大鼠体质量及增长情况、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评分、不同压力梯度下腹部撤退反射(AWR)、结肠及海马体组织中BDNF和SP表达水平的差异。

    结果

    建立IBS-D模型大鼠成功,所有大鼠存活。B-F组、C-B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增长量小于空白组,治疗后体质量增长量大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治疗后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评分高于空白组(P<0.05);B-F组和C-B组大鼠治疗后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在气囊压力为60 mm Hg时: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均高于空白组(P<0.05)。治疗后在气囊压力为60、80 mm Hg时:B-F组大鼠AWR评分低于模型组、C-B组(P<0.05)。模型组、C-B组大鼠治疗后结肠组织BDNF、SP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B-F组大鼠治疗后结肠组织BDNF、SP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和C-B组(P<0.05)。模型组大鼠治疗后海马组织BDNF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C-B组大鼠治疗后海马组织SP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B-F组大鼠治疗后海马组织BDNF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SP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

    痛泻要方中白芍防风药对、陈皮白术药对均能明显增加IBS-D大鼠体质量、改善腹泻情况。相较于陈皮白术药对,白芍防风药对可明显缓解IBS-D大鼠肠道高敏感,更好地下调海马组织SP和结肠组织BDNF、SP的表达,上调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调节相关脑肠肽的平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佳琪, 刘薇, 唐娜, 王腊梅, 屈媛媛, 席冬梅, 钟华, 何芳
    2023, 26(05):  576-5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46KB) ( )  
    背景

    临床中对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主要以全身降压辅以局部用药治疗为主,但因各组织对药物的反应不同甚至相斥,治疗效果不佳。现已关注到钙敏感受体(CaSR)与高血压的关系,然而其在高血压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仍缺乏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CaSR在高血压视网膜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与高血压心肌重塑、视网膜血管改变的关系。

    方法

    2021年5—12月选取10只8周龄健康正常血压大鼠(WKY)作为WKY组,20只同周龄同源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SHR组及抑制剂(SHR+NPS2143)组。SHR+NPS2143组腹腔注射CaSR抑制剂NPS2143,WKY组和SHR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共注射16周。干预0周、16周通过无创血压仪监测大鼠血压;干预0周、16周分别选取5只大鼠处死,通过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胶原沉积,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视网膜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观察CaS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视网膜的分布和表达。

    结果

    SHR组干预0周、16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高于WKY组(P<0.05);SHR组干预16周SBP、DBP、MAP均低于SHR+NPS2143组(P<0.05);SHR组、SHR+NPS2143组干预16周SBP、DBP、MAP均高于干预0周(P<0.05)。SHR组干预16周心脏/体质量(HW/BW%)和左心室/体质量(LVW/BW%)、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高于WKY组,低于SHR+NPS2143组(P<0.05);SHR组、SHR+NPS2143组干预16周HW/BW%、LVW/BW%、CVF高于干预0周(P<0.05)。SHR组干预0周、16周视网膜总厚度、内丛状层厚度高于WKY组(P<0.05);SHR组干预16周视网膜总厚度、内丛状层厚度低于SHR+NPS2143组(P<0.05);SHR组干预16周视网膜内核层厚度高于WKY组、低于SHR+NPS2143组(P<0.05)。干预16周SHR组视网膜中CaSR低于WKY组、高于SHR+NPS2143组(P<0.05);SHR组视网膜中VEGFA高于WKY组、低于SHR+NPS2143组(P<0.05)。

    结论

    应用CaSR抑制剂,可减少CaSR活化,促进视网膜中VEGFA表达增加,加剧高血压引起的心肌重塑与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明扬, 周乾宇, 王荣荣, 王宗熹, 何雯倩, 张文森, 张恒榛, 田卓旸, 吴柯, 王碧瑶, 孙长青
    2023, 26(05):  583-5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5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4472KB) ( )  
    背景

    现有针对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是独立的时间或空间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

    目的

    探索中国肺结核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并分析肺结核发病情况与气象和空气质量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关系,为制订相应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使用2016—2018年全国分地区肺结核分月统计数据,将肺结核发病率作为因变量,将气象和空气质量因素作为自变量,在预先进行多重共线性和空间自相关检验后,分别构建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评估并比较模型优度,选取最优模型以描述肺结核发病情况。分别绘制各变量拟合系数的核密度分布图和时空分布图,以描述拟合系数的时空特异性。

    结果

    我国肺结核总发病率在逐年下降,且空间分布较为集中。GTWR模型的R2值均比OLS和GWR模型要高,同时GTWR模型的修正后的赤池信息量(AICc)值均比OLS和GWR模型要小,表明GTWR模型能更好地解释自变量对肺结核发病情况的影响。各变量核密度图结果显示,风速的增加对大多数城市的肺结核发病呈现显著的保护作用;湿度及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将显著增加肺结核发病率,且在不同城市的影响程度不同。

    结论

    气象和空气质量因素对肺结核发病情况具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存在时空特异性,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影响因素,应制订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红心, 樊文龙, 杨晓雨, 陈东宇, 黄巧, 潘素跃, 王朴, 胡敏, 何玉清
    2023, 26(05):  591-5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5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06KB) ( )  
    背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随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们对营养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加,而PEM可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PEM发病趋势以及不同年龄的PEM发病状况,并预测2020—2029年PEM发病趋势。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从该数据库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不同年龄段的PEM发病和死亡指标,各标化率的计算均采用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将发病数据分为18个年龄组(<5岁,5~9岁,以此类推至80~84岁和85岁及以上)。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发病率的年度百分比变化(APC)和年度平均百分比变化(AAPC)以及95%置信区间(CI),并描述其变化趋势。利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预测中国2020—2029年PEM发病趋势。

    结果

    (1)2019年中国全人群PEM标化发病率为1 996.5/10万,男性PEM标化发病率(2 444.7/10万)高于女性(1 536.0/10万)。2019年中国全人群PEM标化发病率低于全球(2 099.4/10万),但男性PEM标化发病率高于全球男性(2 304.0/10万)。<5岁人群PEM发病率最高(4 402.5/10万),其次是80~84岁(2 417.7/10万)。5岁以后,无论男女PEM标化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且男性仍大于女性。(2)1999—2019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结果显示:标化发病率整体趋势呈现6个拐点,分别在1995年、2006年、2010年、2014年、2017年、2019年。1990—1995年和2010—2014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3%、-2.3%(P<0.05)。1995—2006年、2006—2010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9%、2.5%(P<0.05)。2017—2019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的增长趋势最明显,APC为8.9%(P<0.05)。1999—2019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以年平均变化0.7%的速度上升(AAPC=0.7%,P<0.05)。(3)1999—2019年中国PEM年龄别发病率结果显示:1999—2019年<5岁的人群以年平均变化2.1%的速度下降,其余各年龄段年均变化呈现整体平稳上升趋势(P<0.05)。75~84岁中的2个年龄段,PEM发病率在1999—2019年每个时间间隔均呈上升趋势(P<0.05)。(4)通过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0—2029年中国PEM发病率仍持续上升,2029年可达7 280.06/10万。

    结论

    2019年中国全人群PEM标化发病率(1 996.5/10万)低于全球(2 099.4/10万),但男性PEM标化发病率高于全球男性(2 304.0/10万)。1999—2019年中国PEM标化发病率以年平均变化0.7%的速度上升,且据预测,直到2029年PEM标化发病率仍会继续上升,可达7 280.06/10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医学循证
    陈涛, 范清泽, 孙雪梅, 喻永琪, 罗宏丽
    2023, 26(05):  598-6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512KB) ( )  
    背景

    二线抗结核药物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耐多药结核病(MDR-TB),目前有多篇网状Meta分析对其进行研究,但治疗效果并不是令人十分满意。

    目的

    系统评价5种抗结核药物化疗方案治疗MDR-TB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关于抗结核药物化疗方案治疗MDR-TB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试验组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联用莫西沙星(Mfx)、左氧氟沙星(Lfx)、利奈唑胺(Lzd)、氯法齐明(Cfz)、贝达喹啉(Bdq),对照组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联用安慰剂、Lfx。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后,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GeMTC 0.14.3软件和StataSE 15.0软件对痰培养转阴率、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39项RCT,共计3 860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Bdq、Cfz、Lfx、Lzd、Mfx的痰培养转阴率均高于安慰剂〔OR=3.49,95%CI(2.11,5.73);OR=2.85,95%CI(1.93,4.23);OR=2.93,95%CI(1.45,6.94);OR=6.37,95%CI(3.67,11.31);OR=8.15,95%CI(3.97,18.47)〕(P<0.05),Cfz和Lfx的痰培养转阴率低于Mfx〔OR=0.34,95%CI(0.14,0.80);OR=0.36,95%CI(0.24,0.55)〕(P<0.05),Cfz的痰培养转阴率低于Lzd〔OR=0.44,95%CI(0.23,0.91)〕(P<0.05),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显示:Mfx(94.3%)>Lzd(82.1%)>Bdq(50.2%)>Lfx(37.5%)>Cfz(35.9%)>安慰剂(0.1%)。Bdq、Cfz、Lfx、Lzd、Mfx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安慰剂〔OR=2.80,95%CI(1.74,4.46);OR=2.02,95%CI(1.33,3.08);OR=4.93,95%CI(2.13,11.50);OR=5.72,95%CI(3.44,10.08);OR=3.20,95%CI(1.16,9.21)〕(P<0.05),Bdq、Cfz和Lfx的临床有效率低于Mfx〔OR=0.27,95%CI(0.08,0.77);OR=0.19,95%CI(0.07,0.53);OR=0.47,95%CI(0.29,0.74)〕(P<0.05),Bdq和Cfz的临床有效率低于Lzd〔OR=0.49,95%CI(0.23,0.97);OR=0.35,95%CI(0.17,0.68)〕(P<0.05),SUCRA排序显示:Mfx(87.4%)>Lzd(86.2%)>Lfx(54.6%)>Bdq(47.3%)>Cfz(24.3%)>安慰剂(0.1%)。5种抗结核药物与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Mfx和Lzd治疗MDR-TB相对于其他药物的疗效更优,因纳入研究与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炜宗, 袁红, 孙金栋, 於华敏, 史明娟, 胡海强, 何海英, 叶利, 章慧慧, 白幸华, 沈超峰, 屠思佳, 汪洋, 王刚, 赵晓峰, 余涛, 李彩荣, 张志, 周栋徕, 蔡梦阳, 宁乐
    2023, 26(05):  607-6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686KB) ( )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世界大规模流行,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的灾难性公共卫生危机;目前关于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的结论尚不统一。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搜索已发表的关于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10-01。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Meta回归探索可能的异质性来源。

    结果

    最终纳入80篇文献,共405 157例患者,其中存活组349 923例(86.37%),死亡组55 234例(13.63%)。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均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49,95%CI(1.41,1.57),P<0.001〕、年龄大〔WMD=10.44,95%CI(9.79,11.09),P<0.001〕、呼吸困难〔OR=2.09,95%CI(1.80,2.43),P<0.001〕、疲劳〔OR=1.49,95%CI(1.31,1.69),P<0.001〕、肥胖〔OR=1.46,95%CI(1.43,1.50),P<0.001〕、吸烟〔OR=1.18,95%CI(1.14,1.23),P<0.001〕、脑卒中〔OR=2.26,95%CI(1.41,3.62),P<0.001〕、肾脏疾病〔OR=3.62,95%CI(3.26,4.03),P<0.001〕、心血管疾病〔OR=2.34,95%CI(2.21,2.47),P<0.001〕、高血压〔OR=2.23,95%CI(2.10,2.37),P<0.001〕、糖尿病〔OR=1.84,95%CI(1.74,1.94),P<0.001〕、肿瘤〔OR=1.86,95%CI(1.69,2.05),P<0.001〕、肺部疾病〔OR=2.38,95%CI(2.19,2.58),P<0.001〕、肝脏疾病〔OR=1.65,95%CI(1.36,2.01),P<0.001〕、白细胞计数升高〔WMD=2.03,95%CI(1.74,2.32),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WMD=1.77,95%CI(1.49,2.05),P<0.001〕、总胆红素升高〔WMD=3.19,95%CI(1.96,4.42),P<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WMD=13.02,95%CI(11.70,14.34),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WMD=2.76,95%CI(1.68,3.85),P<0.001〕、乳酸脱氢酶升高〔WMD=166.91,95%CI(150.17,183.64),P<0.001〕、尿素氮升高〔WMD=3.11,95%CI(2.61,3.60),P<0.001〕、肌酐升高〔WMD=22.06,95%CI(19.41,24.72),P<0.001〕、C反应蛋白升高〔WMD=76.45,95%CI(71.33,81.56),P<0.001〕、白介素6升高〔WMD=28.21,95%CI(14.98,41.44),P<0.001〕、红细胞沉降率升高〔WMD=8.48,95%CI(5.79,11.17),P<0.001〕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肌痛〔OR=0.73,95%CI(0.62,0.85),P<0.001〕、咳嗽〔OR=0.87,95%CI(0.78,0.97),P=0.013〕、呕吐〔OR=0.73,95%CI(0.54,0.98),P=0.030〕、腹泻〔OR=0.79,95%CI(0.69,0.92),P=0.001〕、头痛〔OR=0.55,95%CI(0.45,0.68),P<0.001〕、哮喘〔OR=0.73,95%CI(0.69,0.78),P<0.001〕、体质指数降低〔WMD=-0.58,95%CI(-1.10,-0.06),P=0.029〕、淋巴细胞计数降低〔WMD=-0.36,95%CI(-0.39,-0.32),P<0.001〕、血小板计数降低〔WMD=-38.26,95%CI(-44.37,-32.15),P<0.001〕、D-二聚体升高〔WMD=0.79,95%CI(0.63,0.95),P<0.001〕、凝血酶原时间升高〔WMD=0.78,95%CI(0.61,0.94),P<0.001〕、白蛋白降低〔WMD=-1.88,95%CI(-2.35,-1.40),P<0.001〕、降钙素原升高〔WMD=0.27,95%CI(0.24,0.31),P<0.001〕、肌钙蛋白升高〔WMD=0.04,95%CI(0.03,0.04),P<0.001〕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Meta回归结果显示,国家对性别、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哮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尿素氮的异质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男性、年龄大、呼吸困难、疲劳、肥胖、吸烟、脑卒中、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白介素6、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可能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肌痛、呕吐、腹泻、头痛、哮喘、体质指数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D-二聚体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升高、白蛋白降低、降钙素原升高、肌钙蛋白升高可能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真实世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玲, 侯黎莉, 陈卫宏, 翁夕媚, 罗莎莎, 夏佳琳
    2023, 26(05):  621-6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0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509KB) ( )  
    背景

    口腔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大多数口腔癌是由口腔潜在恶性疾患造成,口腔白斑是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口腔白斑恶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受到样本量、地区差异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口腔白斑患者恶变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不一。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口腔白斑的恶变率。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获取有关中国人群口腔白斑恶变率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30篇队列研究,包括109 0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口腔白斑患者恶变率为9.0%〔95%CI(7.0%,11.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口腔白斑恶变率为7.6%〔95%CI(5.1%,10.6%)〕,女性患者口腔白斑恶变率为13.2%〔95%CI(9.5%,17.4%)〕;<60岁患者口腔白斑恶变率为12.3%〔95%CI(9.2%,15.7%)〕,≥60岁患者口腔白斑恶变率为17.9%〔95%CI(13.8%,22.5%)〕;舌部口腔白斑患者的恶变率为16.2%〔95%CI(11.0%,22.2%)〕,其他部位口腔白斑患者的恶变率为6.1%〔95%CI(3.2%,9.6%)〕。

    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中国人群口腔白斑的恶变率较高,女性、年龄≥60岁、舌部口腔白斑恶变率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吴长勇, 保苏丽, 徐菲, 彭云珠
    2023, 26(05):  629-6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2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05KB) ( )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新陈代谢途径,其中溶酶体降解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并循环利用,对心血管稳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但过度或不足的自噬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运动是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方法。运动调节自噬是双向和动态的过程。对于自噬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运动可恢复自噬水平及功能,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改善心室重构。本文综述了自噬的主要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以及运动调节自噬有益于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作用,得出运动对心血管疾病自噬的调节机制有益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但其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机制仍未充分阐述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雅萌, 阳晓丽, 张彩虹
    2023, 26(05):  635-6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8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85KB) (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衰弱作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与衰弱常共存于老年人,导致出现多种不良健康结局。本文分析了老年高血压相关性衰弱的流行现状及发病机制,包括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及激素代谢紊乱等,总结了运动干预改善高血压相关性衰弱的可能作用途径,并发现目前关于高血压相关性衰弱的运动作用机制类研究仍然缺乏,而且不同类型的运动干预形式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的运动干预形式对高血压相关性衰弱的作用靶点及干预效果的不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典型病例研究
    何小莉, 梁淑恒, 李妙遐, 孔晋亮, 单庆文
    2023, 26(05):  641-6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3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20KB) ( )  

    遗传性胰腺炎(HP)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表现为胰腺炎反复发作,常并发3c型糖尿病(T3cDM),甚至导致胰腺癌的发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本文报道了1例由丝氨酸蛋白酶1(PRSS1)基因p.Val39Ala(V39A)突变导致的HP患儿,同时对其家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诊治HP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