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5年 第28卷 第34期    刊出日期:2025-12-05
    指南·共识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
    2025, 28(34):  4249-42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21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46KB) ( )  

    肿瘤患者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90%,尤其在使用阿片类药物及晚期癌症患者中更常见。目前针对社区肿瘤患者便秘筛查与评估体系缺乏规范,未经管理的便秘可能导致肠梗阻、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肿瘤患者便秘筛查与评估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由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联合多学科专家组制定,总结了涵盖便秘定义、风险因素、筛查评估工具、特殊人群管理及转诊指征等8个核心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共提出12条推荐意见。旨在通过循证方法构建规范化评估工具,整合风险评估、自我监测及转诊策略,指导社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优化筛查与评估流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类型物理刺激方式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与机理研究》项目专家组, 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监测与调控康复专业委员会,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2025, 28(34):  4258-42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29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82KB) ( )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负担日益加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护理压力。非侵入性神经调控(NINM)作为潜在的解决方案,尽管在延缓功能衰退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但其效应和疗效评价仍缺乏科学、全面、标准化的体系。目前的评价方法多依赖主观量表,忽略了脑功能的动态变化,且安全性阈值模糊,难以全面评估技术的长期疗效和临床获益。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以及现有临床实践经验和技术管理规范,本共识针对老年失能失智人群制定了11项NINM干预共识意见。这些意见系统地涵盖了人群选择、干预策略、疗效与效应评估指标及安全监管等多个关键方面。本共识的制定旨在提升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老年失能失智人群的NINM干预提供规范化指导,确保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敖文华, 林春梅, 张艳春, 张丽芳, 李思思, 秦江梅
    2025, 28(34):  4282-42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50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51KB) ( )  
    背景

    已完成5年本科教育和3年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的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简称"5+3"定向全科医生)是农村基层高层次卫生人才的重要来源。我国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仍需提高,有必要针对我国"5+3"定向全科医生使用和激励相关政策进展进行分析。

    目的

    了解"5+3"定向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简称定向单位)使用和激励政策进展与实践。

    方法

    2024年8月,梳理2010年至今我国"5+3"定向全科医生使用与激励相关政策、各地典型做法;采用聚敛式混合方法设计,对中西部地区8个省9个县(市)"5+3"定向全科医生、定向单位院长和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

    结果

    2018年以前我国"5+3"定向全科医生使用与激励政策主要为导向性表述,2018年以后相关政策要求更加具体,主要聚焦在提高薪酬水平、聘用与编制、职业发展和履约管理等。现场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5年调研县(市)共培养"5+3"定向全科医生209名,履约率为90.0%(188/209),其中2010~2012级履约率为84.0%(63/75),2013~2015级履约率为93.3%(125/134);工作前履约率为91.4%(191/209),工作后履约率为98.4%(188/191);服务期满全科医生共有63名,61.9%(39/63)的服务期满后续约。被调查的142名在岗"5+3"定向全科医生规培期间年均税后工资为5.4万元,在定向单位年均税后工资为5.7万元,14.1%(20/142)的全科医生期满后愿意续约。

    结论

    "5+3"定向全科医生履约率逐年增高,实际续约率向好但续约意愿较低。存在全科医生培养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求有差距、定向单位的工作条件与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从基层实际需求出发,统筹安排"5+3"定向全科医生培养,全面落实薪酬、职称晋升等相关激励政策,研究制订服务期满后续约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鑫涛, 陈沫, 王俊羽, 张晨, 邓辉胜
    2025, 28(34):  4290-42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58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82KB) ( )  
    背景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简称定向医学生)的免费培养工作是缓解我国农村地区基层医生短缺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既往研究对我国各院校定向医学生教育研究的现状、方法及其效果评价的综合性分析不足。

    目的

    探讨2010—2023年针对我国五年制本科定向医学生的医学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质量和未来趋势,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共7个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0—2023年收录的关于定向医学生培养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利用医学教育研究质量评价表(MERSQI)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教育版(NOS-E)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综合分析,采用描述分析法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37篇,其中中文36篇,英文1篇。研究设计中,对照前测-后测的研究设计占比最大(46%,17/37),单组后测和随机对照后测各占比22%(8/37,8/37),单组前测-后测占比8%(3/37)。97%的研究是围绕本科院校教育阶段开展的(36/37)。研究关注的内容依次是课程调整类(89%,33/37)、教学方法调整类(81%,30/37)、培养模式构建类(8%,3/37),其中,3项(8%,3/37)培养模式构建类研究和7项(19%,7/37)课程调整类研究开设专门针对农村、基层或全科的课程。结局评估主要针对学生对教学的评价(70%,26/37)和教学后的知识和技能提升(86%,32/37),较少涵盖实际行为改变(3%,1/37)及患者和医疗机构的获益(3%,1/37)。总体研究质量不高,MERSQI总分(10.4±2.4)分,最高分14.0分,其中样本机构数、评价工具效度、结局指标是影响低分的主要条目;NOS-E总分(2.5±1.5)分,最高分5.0分,其中对照组可比性、盲法是影响低分的主要条目。

    结论

    定向医学生的教育培训研究关注度增加,但存在研究质量普遍不高、跨机构跨地区研究不足、研究内容和评价指标缺乏订单定向特色、对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关注不足等问题。建议未来应加强多机构合作和国际交流,提高研究设计和方法的质量加强多机构合作研究及国际交流,提高研究设计与方法质量,并建立具有订单定向特色的统一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农村及全科相关的订单定向特色课程设计,关注包含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的连续性一体化教学设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中国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
    李明月, 汤皓晴, 郑汇娴, 张笑天, 刘晓云
    2025, 28(34):  4300-43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59KB) ( )  

    质量作为全民健康覆盖的重要维度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确理解基本卫生保健质量的概念是其进行测量、评价和改善的前提。目前,我国对基本卫生保健质量的概念界定不清晰,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化的概念和评价体系,基本卫生保健质量的研究和相关政策制定均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文献数据库以及国内外官方网站,提取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经过筛选,最终纳入涵盖中低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的31篇研究/报告。本研究将目前关于基本卫生保健质量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三类:(1)以基本卫生保健内容为导向界定的质量,(2)以基本卫生保健目标为导向界定的质量,(3)以基本卫生保健特征为导向界定的质量。基本卫生保健内容包括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改进;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包括安全、有效、及时、高效、公平、适宜、使患者满意、以患者为中心;基本卫生保健的特征包括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以家庭/社区为单位、整合。我国应结合基本卫生保健的内容、目标及特征,界定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质量概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何柳华, 金花, 郭爱珍, 于德华
    2025, 28(34):  4311-43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41KB) ( )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如何进行慢性病的有效管理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慢性病管理中,不仅需要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科学的医疗方案,也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并获得各种社会支持和资源实施主动性健康管理。针对我国目前患者层面健康素养水平不高、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主动健康意识缺乏以及社区层面社会组织参与度不足、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局限性等问题,本文从主动健康管理角度,结合社区赋能的内涵及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在主动健康导向下社区赋能对基层慢性病管理实施策略,旨在为我国慢性病管理的模式提供探讨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振邦, 欧晏辰, 谢月英, 张鑫, 赵越, 陈丹, 左延莉
    2025, 28(34):  4318-43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3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15KB) ( )  
    背景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稳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已有6年,但目前对于签约服务变化情况的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了解广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为签约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分别于2018年7月、2022年10月,采用立意抽样法,按照广西14个地级市的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展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样本,均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和居民发放问卷。2018年共发放居民问卷1 560份,回收有效问卷1 285份,问卷有效率82.37%,共发放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问卷627份,回收有效问卷595份,问卷有效率94.90%。2022年共发放居民问卷1 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740份,问卷有效率96.67%,共发放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问卷780份,回收有效问卷775份,问卷有效率99.36%。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结合广西实际情况设计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与满意度调查问卷以及家庭医生工作情况与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供方视角:2022年认为工作内容增加、工作方式发生改变、工作时间增加的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占比与2018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作日每日增加工作时间>2 h、周末增加工作时间>4 h的医务人员比例分别由30.5%增至40.0%、25.2%增至32.0%;增加的工作时间主要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2年月平均收入<4 000元的医务人员占比低于2018年,4 000~6 000元和>6 000元的医务人员占比高于2018年(P<0.05)。2022年与2018年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情况均为"一般"。需方视角:2022年居民首选看病的医疗机构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比例高于2018年(P<0.05),由69.3%提高至78.3%。2022年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民占比与2018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2年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了解基础服务包及其免费提供服务项目内容、了解个性化服务包及其相应收费标准的居民占比均高于2018年(P<0.05),分别由35.3%、35.6%和26.9%提高至54.0%、53.6%和49.2%。目前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渠道主要以线下活动为主,线上形式极少。2022年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个性化服务包的居民占比高于2018年(P<0.05),分别由80.5%提高至91.0%、67.4%提高至73.0%。其中,2022年与2018年均有70%左右居民愿意签约100元以下的个性化服务包。2022年有较多居民享受到了健康问题咨询、家庭巡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有94.7%的签约居民健康管理意识发生积极改变。2022年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信任度、技术能力满意度、诊疗过程及结果满意度均高于2018年(P<0.05),达到"满意"状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是否了解个性化服务包及其相应收费标准、是否信任家庭医生是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负担较重,需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扩充团队人员;应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居民基层就医意愿增强,对签约服务的信任度和认知不断提高,未来应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和提高服务能力;居民个性化服务签约意愿增强,需因地制宜健全配套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慢性病共病专题研究
    尹佳佳, 姚丽, 周梓涵, 李钦钦, 王庭瑞, 刘焱
    2025, 28(34):  4326-43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06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68KB) ( )  
    背景

    老年群体中多重慢性病共病现象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深入探究老年群体共病相关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老年群体共病患病率及其患病影响因素,以期更好管理和干预不同地区老年群体的共病发展和预后。

    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有关老年人共病患病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数据提取并交叉核对,出现分歧时请第3名研究者进行判定。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来自南北方的文献各有10篇,样本量分别为2 342 507例和75 871例。南北方老年患者共病患病率分别为34%(95%CI=29%~38%,P<0.001)和36%(95%CI=22%~50%,P<0.001)。其中,南方老年共病患者的影响因素有年龄(OR=1.92,95%CI=1.26~2.94,P=0.003)、性别(OR=1.51,95%CI=1.03~2.21,P=0.034)、家庭人均月收入(OR=1.62,95%CI=1.03~2.54,P=0.036)、文化程度(OR=1.47,95%CI=1.25~1.73,P<0.001)、BMI(OR=1.72,95%CI=1.52~1.96,P<0.001)、吸烟(OR=1.53,95%CI=1.11~2.11,P=0.009)、饮酒(OR=1.39,95%CI=1.26~1.54,P<0.001)、经常进行体育锻炼(OR=0.67,95%CI=0.55~0.80,P<0.001);北方老年共病患者的影响因素有年龄(OR=1.67,95%CI=1.00~2.79,P=0.048)、BMI(OR=2.39,95%CI=1.80~3.18,P<0.001)、饮酒(OR=1.63,95%CI=1.32~2.02,P<0.001)、经常进行体育锻炼(OR=0.84,95%CI=0.71~0.99,P<0.037)。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Egger's检验(老年人共病患病率P=0.826、老年人共病影响因素P=0.841)提示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风险不显著。

    结论

    南北方老年人共病率均较高。年龄在70岁及以上、BMI达到超重或肥胖水平、饮酒是南北方老年人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南北方老年人共病患病的保护因素;性别为男性、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上、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下、吸烟仅为南方老年人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这种差异可能与饮食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节奏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区域间医疗资源的协调与共享,以促进健康公平性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从而提升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同时,医务或社区工作者应根据老年共病患者的影响因素,定制个性化干预方案,精准优化多重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管理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燚然, 苏银霞, 殷峰, 武云, 古丽加衣娜·艾肯, 卢耀勤
    2025, 28(34):  4337-43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8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70KB) ( )  
    背景

    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共病数目不断攀升,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但关于复杂共病的研究较为有限,亟须通过大量研究来获取证据,以制定综合、协调的策略来控制共病及复杂共病的持续影响。

    目的

    探讨2016—2022年乌鲁木齐市慢性病患者的共病和复杂共病流行情况及共病模式。

    方法

    于2023年6月,通过乌鲁木齐市公共卫生监测数据库和电子病历信息库收集2016—2022年27种慢性病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和慢性病患病信息。分析慢性病患者共病(患≥2种慢性病)和复杂共病(患≥3种慢性病)的流行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共病和复杂共病的影响因素,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分析慢性病共病和复杂共病的常见模式。

    结果

    7年间共纳入慢性病患者45 150例次,包括单一慢性病患者12 969例次(28.72%)、2种慢性病共病患者27 992例次(62.00%)、复杂共病患者4 189例次(9.28%),患者平均累积患病数由2016年的(1.73±0.86)种增至2022年的(2.56±1.15)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男性、城市人口是慢性病患者发生共病及复杂共病的危险因素(P<0.05)。纳入的27种慢性病中,患病率居于前3位的分别为高血压33 675例次(74.58%)、血脂异常32 942例次(72.96%)、糖尿病12 408例次(27.48%)。常见二元共病模式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常见三元共病模式为"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肾囊肿+高血压",冠心病在具有方向性的关联规则中均作为前项疾病出现。循环系统是最常见的共现系统,多条指向循环系统的关联规则中,前项均涉及内分泌系统。

    结论

    乌鲁木齐市慢性病共病及复杂共病发生率逐年上升且与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密切相关;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是常见的共病因子,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是常见的共病系统,心脏代谢性疾病为常见的聚集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念, 王子云, 滕小艳, 陈云, 孙正勇
    2025, 28(34):  4344-43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54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26KB) ( )  
    背景

    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控制率较低,又是老年人共病的基础性疾病。然而,既往研究主要是关于老年人共病研究,较少考虑以高血压为基础来研究其共病情况,因此,了解城乡老年人高血压共病情况对基层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安顺市城乡老年高血压患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完善城乡老年高血压患者共病管理策略。

    方法

    选取2023年于安顺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完成变量筛选与转化、缺失值、异常值处理后最终纳入分析样本44 571例。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信息中选取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从体检数据中收集行为习惯及现存主要健康问题。采用Apriori算法挖掘常见共病模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有效样本44 571例,城镇19 270例(43.23%),农村25 301例(56.77%)。城乡、不同性别、年龄组、锻炼情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服药情况、服药依从性、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病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安顺市老年高血压患者共病率70.44%(31 397例),其中城镇共病率74.45%(14 346例),农村共病率67.39%(17 051例)。城乡男性、女性共病模式主要是"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其中城镇"肥胖+高血压"支持度远高于农村,而城镇"贫血+高血压"支持度却低于农村;城乡男性中存在"肾脏疾病+高血压"强关联规则。城乡中男性服药情况、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城乡中女性的服药情况均与共存1种疾病有关(P<0.05);城乡中女性年龄、锻炼情况和城乡中男性的服药情况、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共存2种疾病有关(P<0.05);城镇男性、城乡女性中年龄、锻炼情况、服药情况和城乡中男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均与共存3种及以上疾病有关(P<0.05)。

    结论

    安顺市老年高血压患者共病率城镇高于农村;主要共病模式为"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服药情况、锻炼情况、文化程度是老年高血压共病数量的影响因素。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监测,强化患者对共病的认知,实施城乡差异化共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升共病防治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王瓅珠, 李思涵, 王心怡, 冒孙汐, 邱杨, 王中华
    2025, 28(34):  4351-43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40KB) ( )  
    背景

    由于老年人口多、卫生服务不足,中国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低,死亡风险更高。提高糖尿病知识掌握度有助于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效能,增强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和自我效能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目的

    了解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路径。

    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于2022年8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江苏省滨海县抽取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2 193例。采用糖尿病患者知识量表(ADKnowl)、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CD6)、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对纳入患者进行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 010份(91.66%)。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综合理论(ITHBC)构建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ADKnowl、SECD6得分对SDSCA、DSQL得分的影响路径。

    结果

    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ADKnowl、SECD6、SDSCA、DSQL得分分别为(52.5±16.5)、(6.4±1.2)、(37.9±6.9)、(48.3±8.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Knowl得分对SDSCA得分的直接效应为0.156(P<0.05),SECD6得分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为0.012(P<0.05),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1%;ADKnowl得分对DSQL得分的直接效应为-0.048(P<0.05),SECD6得分和SDSCA得分在其中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041和-0.012(P<0.05),分别占总效应的40.6%和11.9%。此外,ADKnowl中足部护理(β=0.352)和饮食(β=0.161)维度得分对SDSCA得分有正向影响(P<0.05),减少并发症的危险(β=-0.213)、运动(β=-0.117)、饮食(β=-0.197)维度得分对DSQL得分有负向影响(P<0.05);SECD6中症状管理自我效能(β=-0.115)、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β=-0.397)维度得分对DSQL得分有负向影响(P<0.05)。

    结论

    糖尿病知识可以改善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水平,且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存在积极的中介效应。此外,饮食、锻炼、足部护理等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获取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水平。建议多部门协同,长期开展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并提供社会支持资源,增强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的重视,切实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余新艳, 杨建云, 姜清茹, 陈涛, 苏鹏, 王思洋, 罗占武, 张海澄
    2025, 28(34):  4359-43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5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728KB) ( )  
    背景

    高血压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主要慢性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引起血压调控失衡,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借助高效便携的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探索老年高血压患者与自主神经之间关系,可为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和心血管疾病防控提供简单、高效、低成本且可持续的适宜方法和客观依据。

    目的

    基于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探索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采集并上传至云平台的2 137例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72 h心电图资料及云平台收集的患者基本信息、心理健康及生活方式等资料。自主神经损害依据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结果分为正常组(SDNN>100 ms)470例及异常组(SDNN≤100 ms)1 667例。通过1∶1比例行倾向评分匹配校正混杂因素,卡钳值为0.02,以逆概率处理加权法作为参考,验证倾向评分匹配的匹配效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病程与自主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验证倾向评分匹配的效果,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基于高血压病程和自主神经损伤,行匹配前和匹配后敏感性亚组分析,同时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RCS)分析来检验高血压病程与自主神经损害是否存在非线性关联及反应效应。

    结果

    共收集1级高血压479例,2级高血压1 658例;病程<5年者1 203例、5~<10年者753例、10~<15年者110例、15~<20年者41例、20~<30年者26例、≥30年者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匹配前后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损害与病程呈正相关(P<0.001)。亚组分析显示,匹配前后80岁以下、较低的教育程度、无共病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女性、共病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OSA)的高血压患者病程与自主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CS分析显示匹配前后高血压患者病程与自主神经损害无非线性关系。

    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与自主神经损害呈正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延缓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损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姚世华, 黄锐波, 符土平, 吴仲平, 陈树冰, 谢燕清, 沈北兰, 钟丽萍, 安嘉颖, 王旭东, 刘文婷, 虞欣欣, 郑劲平, 高怡
    2025, 28(34):  4371-43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65KB) ( )  
    背景

    肺弥散功能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辅助诊断和定量评价间质性肺疾病(间质肺病)、鉴别肺气肿、评估其他肺部疾病是否合并肺弥散功能障碍等。近几年,一些新型的国产肺弥散功能测试仪器陆续开发和注册上市,但其临床使用可靠性仍有待验证。

    目的

    评价国产新型MeHow MeAir 9000肺功能仪的肺弥散功能测量结果在临床使用中的可靠性。

    方法

    2023-06-15—09-01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功能室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取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和间质肺病的受试者各68例,分为间质肺病组和慢阻肺病组。采用交叉设计方法,让受试者随机分别使用实验组(MeHow MeAir 9000肺功能仪)和对照组(Jaeger MasterScreen Diffusion肺功能仪)两种肺弥散功能测试仪器,由肺功能检查专业人员按照2017欧洲呼吸协会/美国胸科协会(ERS/ATS)的《2017 ERS/ATS肺弥散功能检查技术标准》指南流程和质控标准对受试者进行肺弥散功能、肺活量检查,采集指标包括: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吸气量(IVC)、肺泡通气量(VA)、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泡通气量比值(DLCO/VA)、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并对两组仪器所得的测量值及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分级两方面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

    结果

    两组仪器的DLCO、IVC、VA、DLCO/VA、FVC、FEV1测量值一致性统计分析对比:间质肺病组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81 6、0.944 9、0.916 8、0.969 8、0.984 4、0.982 4,慢阻肺病组的ICC分别为0.990 7、0.917 9、0.920 9、0.960 2、0.979 8、0.989 7,两组分析结果显示一致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仪器的DLCO、IVC、VA、DLCO/VA、FVC、FEV1测量值的Bland-Altman散点图中,间质肺病组落在95%CI之内的数据点比例分别为95.5%、94.0%、94.0%、95.5%、92.5%、94.0%,慢阻肺病组落在95%CI之内的数据点比例分别为:92.4%、93.9%、93.9%、95.5%、97.0%、95.5%,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仪器的弥散功能测量值一致性佳。在两组仪器关于两组疾病的弥散障碍程度分级(按DLCO%pred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对比方面,间质肺病组和慢阻肺病组的ICC分别为0.939 7、0.975 0,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Cohen's加权kappa一致性强度检验的加权kappa值分别为:0.896 9、0.837 2,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仪器在评估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分级方面一致性良好。

    结论

    国产新型MeHow MeAir 9000肺功能仪的肺弥散功能检查在慢性呼吸道疾病方面的测量准确度高,评价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可靠性佳,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舒怡, 李允, 叶培韬, 谭论芳, 谢燕清, 高怡, 郑劲平
    2025, 28(34):  4378-43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96KB) ( )  
    背景

    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是验证气道高反应性(AHR)常用的方法,也是哮喘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除呼吸内科外的其他科室对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大样本支气管激发试验数据,对医院内不同科室BPT的开展情况、检查阳性率以及AHR分级等临床测量指标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2022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功能室的BPT报告,排除儿童(<18岁)和缺失重要指标的报告。统计各临床科室的BPT申请数量、阳性率及临床诊断分类,将BPT阳性数据分为乙酰甲胆碱吸入前阳性和乙酰甲胆碱吸入后阳性,前者为极重度组,后者根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的累积乙酰甲胆碱剂量(PD20)分为极轻度、轻度、中度、重度组,比较各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及基础肺功能指标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PT阳性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24 034例患者的BPT报告,其中,阳性、阴性、可疑阳性的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7.91%、67.83%和4.22%,8例未完成试验。就诊于内、外科的报告发生率分别为86.50%、3.07%,阳性率分别为28.30%、18.70%,妇科患者仅有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1例阳性。BPT阳性的各组年龄、体重、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呼气容积(FVC)、FEV1/FVC、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pr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EV1、FEV1%pred、FEV1/FVC、FEV1/FVC%pred均随着AHR等级增高而逐渐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女性、BMI≥24、临床诊断哮喘、FEV1%pred<80%、FEV1/FVC%pred<92%是BPT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BPT的不良反应事件共51例(0.21%),其中8例因不能耐受而终止试验。不良反应均为极轻度或轻度。

    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辅助临床快速诊断气道高反应性的"金标准",对临床指导价值重大,除呼吸科常用外,其他内科和外科的疑似存在AHR患者激发试验阳性检出率也较高,应加强对BPT的重视程度。对于基础FEV1、FEV1/FVC等偏低的患者,尤其是女性、40岁以上和高BMI人群,要警惕AHR可能。BPT总体上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在进行激发试验时,也应密切关注FEV1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