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30期    刊出日期:2023-10-20
    指南解读
    程经纬, 乔军军, 尹振, 胡俊鹏, 王庆贺, 柳杨青, 汪艳芳
    2023, 26(30):  3719-37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2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28KB) ( )  

    身体活动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因其血糖变化的复杂性需要更精准的运动处方指导,但此类人群的运动指南相对较少。随着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不断研究探索,2022年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ISPAD)更新了关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运动的指南。本指南将服务人群更精准地面向1型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患儿,从运动类型、运动时机、运动时血糖波动、胰岛素调整及营养补充等角度全面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对《2022 ISPAD临床实践共识指南: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运动》指南的主要内容及重点更新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国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提供更科学的运动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专题研究
    卫梦雨, 王佳佳, 张莹莹, 李春阳, 李建生
    2023, 26(30):  3725-37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35KB)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与睡眠相关的呼吸障碍疾病,易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常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不同程度下降。患者报告结局(PRO)测评工具可为患者生存质量评估及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有效途径。现有的OSA-PRO测评工具数量较多,多为国外研制,主要涉及症状、日常活动、社会活动、心理情感等领域,条目数为1~84个,应答尺度多采用Likert形式,其研制与评价采用经典测量理论。建议未来可开展OSA-PRO测评工具测量学特性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研究;联合经典测量理论与现代测量理论研制、修订及评价OSA-PRO测评工具;加强OSA-PRO测评工具最小临床重要差值研究;研制凸显中医临床疗效特点的OSA-PRO测评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瞿慧, 李缓, 唐若涵, 杜宇征, 赵琦
    2023, 26(30):  3734-37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0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37KB) ( )  
    背景

    针刺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非药物方法之一,目前已发表的针刺治疗OSAHS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局指标存在一定缺陷,限制了研究证据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分析针刺治疗OSAHS RCT的结局指标具有参考价值。

    目的

    分析近10年针刺治疗OSAHS RCT的结局指标,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Clinical Trials.gov中针刺治疗OSAHS的RCT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01-01—2022-11-18,检索方式为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后梳理结局指标。

    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相关文献共2 085篇,通过剔重、多重筛选后纳入文献12篇,结局指标可分为9类:中医病证指标、临床症状指标、临床疗效指标、神经影像学指标、多导睡眠图指标、其他检查指标、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安全性指标。结局指标报告频次最高的是多导睡眠图指标,其次是临床症状指标。

    结论

    针刺治疗OSAHS RCT的结局指标存在主次不分、临床症状指标多样、血清学指标应用不足、安全性评价有限、缺乏中医特色辨证指标规范和远期疗效及经济学评价等问题。建议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强中医辨证论治特色指标和现代科技化指标与临床研究的联系,统一OSAHS辨证规范,强化开展经济、安全的临床研究意识,建立针刺治疗OSAHS的核心指标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温雯, 张凯楠, 陈玉岚, 李瑜, 张向阳
    2023, 26(30):  3740-37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6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73KB) ( )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患病率很高,目前OSA已被证实是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要加强对OSA高危人群的筛查。OSA患者易合并脂代谢异常,而作为能评估代谢异常的指标——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内脏肥胖指数(VAI)、脂类积聚产物(LAP)、心脏代谢指数(CMI)以及中国人内脏肥胖指数(CVAI)是否能用于预测OSA,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代谢指数与OSA的相关性,并评估各代谢指数对OSA的预测效能。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完善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疑似OSA且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共2 968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 850例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OSA组(AHI≥5次/h)2 193例和非OSA组(AHI<5次/h)657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IP、VAI、LAP、CMI、CVAI与OSA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代谢指数预测患者发生OSA的效能。对人群进行性别分层分析以探究代谢指数在不同人群中与OSA的关系。

    结果

    OSA组患者年龄、性别(男性占比)、颈围、身高、总胆固醇、三酰甘油、AHI、AIP、VAI、LAP、CMI、CVAI均高于非OSA组,HDL-C、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非OSA组(P<0.05)。将5个代谢指数按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Q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P〔OR=2.241,95%CI(1.689,2.972),P<0.001〕、VAI〔OR=2.517,95%CI(1.919,3.301),P<0.001〕、LAP〔OR=2.313,95%CI(1.761,3.038),P<0.001〕、CMI〔OR=2.732,95%CI(2.054,3.633),P<0.001〕、CVAI〔OR=6.060,95%CI(4.411,8.324),P<0.001〕与OSA发生风险相关(P<0.05);进一步将患者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患者中AIP、VAI、LAP、CMI、CVAI与OSA发生风险相关(P<0.05),男性患者中CMI、LAP、VAI与OSA发生风险无相关性(P>0.05),AIP、CVAI与OSA发生风险相关(P<0.05)。AIP、VAI、LAP、CMI、CVAI预测发生OS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3,95%CI(0.568,0.618)〕〔0.607,95%CI(0.583,0.632)〕〔0.594,95%CI(0.569,0.619)〕〔0.616,95%CI(0.591,0.640)〕〔0.728,95%CI(0.706,0.751)〕。为明确5个代谢指数预测OSA的效能,进一步将患者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在女性人群中5个代谢指数预测OSA的AUC均较总人群增加,男性人群中5个代谢指数的AUC均低于总人群。无论在总人群还是在男女亚组人群中,CVAI指数的AUC均高于其他指数(总人群AUC=0.728,女性AUC=0.764,男性AUC=0.681)。

    结论

    随着AIP、VAI、LAP、CMI、CVAI的四分位数分组增高,发生OSA的风险增加。CVAI对OSA的预测效能优于其他指数,因此CVAI或可成为OSA高危人群筛查的预测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佳玉, 任丽珏, 靳欢欢, 孙婷婷, 靳美娜, 周雪利, 魏翠英
    2023, 26(30):  3748-37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1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792KB) ( )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体内存在严重的多系统代谢紊乱,OSAS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共患病率高且预后差,脂肪因子Metrnl是新发现的调节脂质、糖脂代谢的靶点,Metrnl与OSAS及其所致代谢紊乱的关系鲜见报道。

    目的

    观察OSAS患者体内脂肪因子Metrnl差异,探讨其与OSAS所致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1—2022年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和体检的研究对象119例,依据标准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为轻度OSAS组31例,中重度OSAS组26例,对照组62例。收集3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测定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Metrnl、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IL-4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

    结果

    中重度OSAS组BMI高于对照组、轻度OSAS组(P<0.05);中重度OSAS组FINS高于轻度OSAS组、对照组,轻度OSAS组FINS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OSAS组Metrnl水平低于轻度OSAS组、对照组,轻度OSAS组Metrn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轻度OSAS组和中重度OSAS组NF-κB、TNF-α、IL-6、HOMA-IR高于对照组,中重度OSAS组TNF-α、HOMA-IR高于轻度OSAS组、对照组,轻度OSAS组TNF-α、HOMA-IR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OSAS组和中重度OSAS组IL-10低于对照组(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etrnl水平与NF-κB(r=-0.30)、IL-6(r=-0.40)、TNF-α(r=-0.37)、HOMA-IR(r=-0.36)、FBG(r=-0.32)、HbA1cr=-0.33)、AHI(r=-0.51)呈负相关,与IL-10(r=0.27)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IL-6、TNF-α、HOMA-IR是Metrnl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OSAS患者的Metrnl水平降低,并与OSAS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HOMA-IR、IL-6、TNF-α是OSAS患者Metrnl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邓晶晶, 李夏, 薛倩, 邓利华, 王晶桐
    2023, 26(30):  3753-37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5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42KB) ( )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ER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均是临床常见疾病,且患病率逐年上升。持续正压通气(CPAP)能否在改善OSA的同时改善GERD目前仍存在争议。

    目的

    探究CPAP对于OSA合并GERD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3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及呼吸内科的OSA合并GERD患者16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定期随访,随访终点为GERD缓解或治疗8周,排除无治疗依从性者。按是否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将患者分为无PPI者与有PPI者,再按照是否进行CPAP治疗将无PPI者分为CPAP组(n=43)与无治疗组(n=53),有PPI者分为CPAP+PPI组(n=32)与PPI组(n=4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CPAP组与无治疗组、CPAP+PPI组与PPI组GERD缓解率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其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CPAP对OSA合并GERD患者GERD缓解的影响。

    结果

    CPAP组中位缓解时间为6周,无治疗组为7.5周,CPAP组累积GERD缓解率高于无治疗组(χ2=4.182,P=0.041);CPAP+PPI组中位缓解时间为3.9周,PPI组为6.1周,CPAP+PPI组累积GERD缓解率高于PPI组(χ2=14.333,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PAP是未使用PPI的OSA合并GERD患者GERD缓解的影响因素〔HR=2.360,95%CI(1.044,5.338),P<0.05〕;CPAP是使用PPI的OSA合并GERD患者GERD缓解的影响因素〔HR=6.123,95%CI(2.562,14.635),P<0.05〕。

    结论

    CPAP治疗可改善OSA合并GERD患者的GERD症状,CPAP+PPI治疗GERD效果优于单纯使用PPI。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食管癌专题研究
    李吉磊, 李洪霖, 许彦超, 刘亚南, 陈梦利, 邵帅, 马纯政
    2023, 26(30):  3759-37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8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798KB) ( )  
    背景

    食管癌病因复杂,愈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的

    观察消痰化瘀通噎颗粒配合通道开结丸联合CF方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Ⅲ~Ⅳ期痰瘀互结型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安阳市肿瘤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的Ⅲ~Ⅳ期辨证为痰瘀互结型食管鳞癌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每组均为33例。对照组给予CF方案治疗,治疗Ⅰ组给予消痰化瘀通噎颗粒联合CF方案,治疗Ⅱ组给予消痰化瘀通噎颗粒配合通道开结丸联合CF方案,21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在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功能状态(KPS)评分、病灶缓解率、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及毒副作用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咯吐黏液、呕吐物评分及总积分均降低,对照组和治疗Ⅱ组吞咽困难、食少、大便干燥评分均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KPS评分均升高,CEA、SCC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Ⅱ组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食少、大便干燥评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和治疗Ⅰ组,咯吐黏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Ⅱ组患者KPS评分高于治疗Ⅰ组,治疗Ⅱ组CEA、SCC水平低于治疗Ⅰ组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病灶缓解率、各项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痰化瘀通噎颗粒配合通道开结丸联合CF方案治疗Ⅲ~Ⅳ期痰瘀互结型食管鳞癌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郑玉玲, 张亚玲, 刘怀民, 许彦超, 贾晓琳, 李军赛, 贺文龙, 仝新朵, 秦善文, 张丽涵
    2023, 26(30):  3765-37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7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473KB) ( )  
    背景

    中医药已成为不能手术、放疗、化疗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重要选择,本研究旨在探讨丁香管食通含化丸单用及联合附桂管食通颗粒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为食管癌的中医治疗提供疗效确切的方案。

    目的

    评价丁香管食通含化丸单用及联合附桂管食通颗粒对食管癌患者治疗6周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州市中医院、郏县中医院等9个中心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区组随机法将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当归补血汤合桂枝人参汤颗粒;试验1组给予丁香管食通含化丸联合附桂管食通颗粒;试验2组给予丁香管食通含化丸,疗程6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生存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体力状况(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呕吐黏液、食欲减退、神疲乏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

    治疗6周后,对照组生存率为72.7%,试验1组生存率为88.6%,试验2组生存率为86.8%,三组患者治疗6周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36,P=0.133)。组别和时间对QOL评分、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5),组别在QOL评分、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组间>0.05),时间在QOL评分、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上主效应显著(P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对呕吐黏液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5);且治疗6周后试验2组患者食欲减退、呕吐黏液评分均低于试验1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包括腹泻、发热、口干、咽痛、不能进食、肺部感染等,均无严重相关并发症;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0.969)。

    结论

    三种治疗方案均可缓解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单用丁香管食通含化丸对食欲减退、呕吐黏液的疗效优于当归补血汤合桂枝人参汤颗粒及丁香管食通含化丸联合附桂管食通颗粒。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闫可, 魏菀怡, 李曙光, 么伟楠, 董静, 王晓斌, 张雪原, 杨洁, 沈文斌, 祝淑钗
    2023, 26(30):  3772-37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85KB) ( )  
    背景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行巩固化疗能否改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存在较大争议。临床中缺乏能够稳定、准确判断食管癌患者生存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目的

    探讨巩固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22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采用的放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纯同步放化疗组(87例)和联合巩固化疗组(136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肿瘤部位、肿瘤长度、TNM分期、放疗剂量、照射方式、化疗方案等。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患者放化疗前营养状况进行评分。患者同步放化疗结束1个月内进行疗效评价,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患者通过电话(本院随访中心完成)及门诊复查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RFS)及无远转生存期(DMFS)情况,随访截至2022-09-30。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OS、LRRFS、DMFS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和联合巩固化疗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转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42、0.743、1.272,P=0.163、0.389、0.259)。治疗前NRS 2002评分<3分患者172例,NRS 2002评分≥3分患者51例,两组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转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5、4.858、7.814,P=0.010、0.028、0.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NRS 2002评分为患者OS、DMFS的影响因素(P<0.05),照射方式为患者LRRFS、DMFS的影响因素(P<0.05),临床疗效为患者OS、LRRFS、DMFS的影响因素(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TNM分期Ⅱ期及临床疗效CR的患者中,联合巩固化疗组(74例、33例)总生存率高于单纯同步放化疗组(43例、28例)(χ2=4.811、3.932,P=0.028、0.047)。

    结论

    巩固化疗并未改善临床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的预后生存,但对于临床分期偏早、病变缓解良好、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巩固化疗可能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NRS 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的长期生存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明, 许静, 孙振华, 赵文浩, 马樱倩, 张建桥, 沈海萍
    2023, 26(30):  3780-37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8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01KB) ( )  
    背景

    食管癌是具有侵袭性的胃肠道癌症之一,晚期食管癌主要与吞咽困难有关。对于重度梗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因其多合并基础性疾病,不能耐受麻醉及有创治疗,而短期内吞咽困难无法改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预后。

    目的

    探索局部麻醉下图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IGPDT)短期改善老年重度梗阻食管癌患者梗阻及营养状况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进行IGPDT的24例老年重度梗阻食管癌患者。治疗前通过内镜确定病变上界并用金属组织夹标记,通过CT三维重建及造影确定病变下界,激光治疗光纤在X线透视引导下送达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评估患者Stooler吞咽困难评分。术前及术后2个月通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血红蛋白、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变化评估患者营养状态,采用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

    结果

    患者术后1个月疗效评价均达部分缓解(PR)。患者术后1周、1个月Stooler吞咽困难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01)。患者术后2个月BMI、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患者术后2个月SWAL-QOL心理负担、食欲、进食时间、进食恐惧、吞咽症状的评分及总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92%(22/24)的患者出现1~2级的轻度发热,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83%(20/24)的患者食管治疗部位在术后1~2 d出现1~2级疼痛但可自行缓解。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未发生食管瘘,也未发生3级及以上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IGPDT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短期内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作为内镜无法通过的重度梗阻性老年食管癌患者光动力治疗的新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闫可, 魏菀怡, 邓文钊, 沈文斌, 李曙光, 杜星语, 张雪原, 杨洁, 祝淑钗
    2023, 26(30):  3785-37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4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32KB) ( )  
    背景

    颈胸上段食管鳞癌发病率相对较低,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模式存在争议,缺乏便捷、准确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总体预后欠佳。

    目的

    探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模式下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美国东部协作肿瘤组(ECOG)评分、肿瘤部位、肿瘤长度、TNM分期、放疗剂量、照射方式、化疗方案、毒副作用等,计算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dNLR)。依据患者dNLR,将患者分为dNLR<2.15组(64例)和dNLR≥2.15组(42例)。对患者进行随访,放疗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1年复查1次,计算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RFS)、无远转生存期(DMF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OS、LRRFS、DMFS的生存曲线,OS、PFS、LRRFS、DMFS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探讨患者OS、PFS、LRRFS、DMFS的影响因素。

    结果

    截至末次随访,患者3、5、7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7%、43.0%、37.8%,中位OS为47.5〔95%CI(29.4,65.6)〕个月;3、5、7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3%、37.7%、31.1%,中位PFS为30.7〔95%CI(21.1,40.3)〕个月;3、5、7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50.9%、41.4%、33.5%,中位LRRFS为43.5〔95%CI(21.6,65.4)〕个月;3、5、7年无远转生存率49.1%、38.6%、34.4%,中位DMFS 34.7〔95%CI(20.7,48.7)〕个月。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照射方式为患者OS、PFS、LRRFS及DMFS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为LRRFS的影响因素(P<0.05),dNLR为PFS及DMFS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10例、25例、32例、9例、11例。

    结论

    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长期预后较为满意,且耐受良好。局部复发为主要失败模式,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可予以临床推广,dNLR对患者长期生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马艳艳, 任付先, 王宇, 高登峰
    2023, 26(30):  3791-37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9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62KB) ( )  
    背景

    心力衰竭(HF)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是心血管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探寻最佳的风险评估方法是目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是HF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多种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HF转归的重要方法,探究简便易行、综合性能最佳的炎性预测指标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MLR)对HF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9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住院的HF患者583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住院死亡分为生存组(n=564)与死亡组(n=1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合并症、HF原发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HF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确定NMLR与HF患者住院死亡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NMLR对HF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NMLR水平患者的生存曲线。

    结果

    死亡组入院时NMLR〔8.36(3.15,9.55)〕高于生存组〔5.00(3.23,8.72)〕(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LR是HF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HR=1.003,95%CI(1.001,1.005),P<0.05〕。NMLR预测HF患者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52,0.757)〕,最佳截断值为7.93。RCS显示NMLR与HF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呈非线性正相关(P<0.05)。NMLR≥7.93者的住院生存率低于NMLR<7.93者(χ2=111.843,P<0.001)。

    结论

    入院时NMLR升高可能是HF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爱, 孙丽娜, 任佳琪, 常春, 陈亚红, 孙永昌
    2023, 26(30):  3797-38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3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05KB) ( )  
    背景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烟曲霉致敏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由于患病率较低、病例报道较少、诊断标准存在争议,早期常被误诊、漏诊,导致治疗不当、病情加重。既往研究表明ABPA是支气管扩张(以下简称支扩)的病因之一,但其具体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还有待研究。

    目的

    分析支扩患者中ABPA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支扩,同时检测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血清总IgE、烟曲霉特异性IgE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哮喘/喘息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烟曲霉特异性IgE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G)、胸部CT(支扩类型、受累肺叶数)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采用Smith评分评估支扩的病变范围、Bhalla评分评估支扩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是否为ABPA将患者分为ABPA组10例和非ABPA组149例,并分析患者血清总IgE>60 U/mL、血清总IgE>500 U/mL、血清总IgE>1 000 U/mL、烟曲霉特异性IgE>0.35 U/mL、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0.5×109/L的情况。

    结果

    159例支扩患者中ABPA 10例,7例有发作性喘息症状;作为诊断ABPA的必要条件,10例患者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水平均升高(>0.35 U/mL);9例血清总IgE>1 000 U/mL,1例血清总IgE<1 000 U/mL的患者同时满足3个其他条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0.5×109/L、影像学支扩、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G阳性);9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绝对值>0.5×109/L。10例患者中5例检测了烟曲霉特异性IgG,其中4例阳性。10例ABPA患者中有6例胸部CT符合中央型支扩,4例为非中央型支扩;均表现为囊状支扩。ABPA组受累肺叶数目、Smith评分和Bhalla评分均高于非ABPA组(P<0.05)。

    结论

    本研究诊断为支扩的患者中,部分病例符合ABPA诊断标准,提示对于中央型支扩或支扩程度较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患者,应进行血清总IgE和烟曲霉特异性IgE检测,以利于ABPA的早期诊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施晓琦, 罗南都, 黄娇娇, 杜作晨, 黄佩, 曹秀丽, 陈艳, 何志旭
    2023, 26(30):  3801-38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7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65KB) ( )  
    背景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AST/ALT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而儿童HLH尚未见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HLH患儿AST/ALT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并诊断儿童HLH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LH的1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将患儿按AST/ALT三分位数分为3组:T1组(AST/ALT≤1.57,n=43),T2组(1.57<AST/ALT<3.22,n=42),T3组(AST/ALT≥3.22,n=43)。采取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形式对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开始时间为患儿出院时间,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截至2022-06-01,终止事件为患儿死亡或失访。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AST/ALT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绘制实验室指标预测HLH患儿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AST/ALT分组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HLH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3组患儿性别、进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情况、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呼吸衰竭、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患儿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铁蛋白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T1、T2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T1、T2组(P<0.05);T2、T3组Na+水平低于T1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T1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T/ALT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rs=0.182,P=0.040)、C反应蛋白(rs=0.419,P<0.001)、总胆红素(rs=0.182,P=0.040)、肌酸激酶同工酶(rs=0.310,P<0.001)、乳酸脱氢酶(rs=0.474,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rs=0.316,P<0.001)、血清铁蛋白(rs=0.311,P<0.001)呈正相关,与白蛋白(rs=-0.352,P<0.001)、纤维蛋白原(rs=-0.179,P=0.043)、Ca2+rs=-0.259,P=0.003)、Na+rs=-0.244,P=0.006)呈负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清铁蛋白、纤维蛋白原预测患儿死亡的AUC分别为0.560〔95%CI(0.451,0.669)〕、0.666〔95%CI(0.560,0.772)〕、0.605〔95%CI(0.499,0.710)〕、0.724〔95%CI(0.626,0.822)〕、0.648〔95%CI(0.551,0.745)〕、0.715〔95%CI(0.624,0.80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2.08 mg/L、40.5 U/L、927.5 U/L、53.95 s、1 897 μg/L、1.45 g/L。随访过程中T1、T2、T3组患儿死亡率分别为14.0%(6/43)、33.3%(14/42)、44.2%(1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8,P=0.00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休克〔HR=4.24,95%CI(2.09,8.61),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3.95 s〔HR=2.44,95%CI(1.24,4.81),P=0.010〕、血清铁蛋白≥1 897 μg/L〔HR=3.05,95%CI(1.02,9.09),P=0.046〕是HLH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论

    HLH患儿的AST/ALT更高,其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更高,且其总生存期更短,患儿预后更差,早期关注AST/ALT变化对HLH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泰帅, 池艳, 何萍, 黄国兰, 左延莉
    2023, 26(30):  3809-38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7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37KB) ( )  
    背景

    辅助生殖领域越来越多地把患者的助孕成本作为制订治疗方案时的重要依据,而国内关于拮抗剂方案与短效长方案在鲜胚移植中应用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相对少见。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拮抗剂方案与短效长方案在鲜胚移植中应用的临床结局行成本-效果分析。

    方法

    选择2016—201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患者1 971例,共进行了2 117个周期的治疗,依据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分为拮抗剂方案组422例患者、共432个周期,短效长方案组1 549例患者、共1 685个周期。在电子病历系统中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含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BMI、初潮年龄、妊娠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雌二醇(E2)、基础黄体生成素(LH)、基础孕酮、窦卵泡数(AFC)等〕、治疗指标〔包含COH方案、使用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扳机日E2、扳机日LH、扳机日孕酮、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方式、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等〕及临床结局(包含未孕、流产、异位妊娠、活产)。应用R 4.1.1软件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卡钳值设定为0.2。对匹配后的两组行成本-效果分析,应用敏感性分析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结果

    PSM前两组女方年龄、BMI、基础FSH、基础LH、AF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两组各390个周期,两组女方年龄、BMI、基础FSH、基础LH、A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指标:PSM后拮抗剂方案组的Gn天数、Gn总量、扳机日E2、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均小于短效长方案组,扳机日LH高于短效长方案组(P<0.05)。临床结局:PSM后拮抗剂方案组临床妊娠率(43.08%比54.62%,P=0.001)、种植率(29.15%比37.01%,P=0.001)、活产率(33.59%比44.10%,P=0.003)低于短效长方案组。PSM后拮抗剂方案组的每周期促排卵药物费用、每周期总费用低于短效长方案组(P<0.05)。以活产率作为本研究的终点指标,成本-效果分析表明,拮抗剂方案组每获得1例活产的成本为66 397.92元,短效长方案组为54 226.33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5 325.88元,小于1倍2018年中国人均GDP(64 644元)。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在鲜胚移植周期使用短效长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结局和经济性均优于拮抗剂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张懂理, 沈冲, 张卫川, 陈海滨, 赵建军
    2023, 26(30):  3815-38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8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57KB) ( )  
    背景

    肾细胞癌因起病隐匿,缺乏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或已到晚期,根治性肾细胞癌切除术疗效较差。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但由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因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缺乏循证依据。

    目的

    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英文数据库和手动检索以收集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为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对照组为接受常规治疗或安慰剂。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9-30。由2位研究员独立提取和整理资料,依据Cochrane 5.3手册标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研究对象7 895例,试验组3 936例,对照组3 9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对照组〔HR=0.87,95%CI(0.84,0.90),P<0.000 01;HR=0.85,95%CI(0.78,0.92),P<0.000 1〕;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部分缓解率(PR)、完全缓解率(CR)、基本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RR=1.72,95%CI(1.39,2.12),P<0.000 01;RR=1.56,95%CI(1.20,2.01),P=0.000 7;RR=3.05,95%CI(2.39,3.09),P<0.000 01;RR=1.12,95%CI(1.05,1.20),P=0.000 5〕;试验组疾病稳定率(SD)低于对照组〔RR=0.66,95%CI(0.62,0.72),P<0.000 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疾病进展率(PD)、总不良反应发生率(AEs)、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Ⅲ~Ⅴ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53,0.99),P=0.05;RR=1.01,95%CI(0.89,1.04),P=0.60;RR=1.02,95%CI(0.88,1.17),P=0.82;RR=1.02,95%CI(0.88,1.19),P=0.80〕。Egger's检验结果均为P>0.05,表明各研究间发表偏倚不显著。

    结论

    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可显著改善和提高患者的OS、PFS、ORR、PR、CR和DCR,其安全性较好,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证实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在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琳, 郭闫葵, 高琛, 陈学志, 王法帅
    2023, 26(30):  3823-38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0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78KB) ( )  
    背景

    卒中后失眠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进程。临床研究表明单纯西药、单纯中成药及两者联合治疗卒中后失眠均有明确的疗效。目前尚无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三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单纯西药、中成药及其联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有效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涉及单纯西药、单纯中成药及两者联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由2位研究人员对纳入文献独立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StataMP 14、R 4.2.3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41篇文献(41项双臂RCT研究),包含3 91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 959例,对照组1 957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有效率方面,联合治疗优于单纯中成药治疗、单纯西药治疗(P<0.05);短期治疗(疗程≤4周)时,联合治疗与单纯中成药治疗的有效率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长期治疗(疗程≥8周)时,联合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或单纯中成药治疗(P<0.05)。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联合治疗优于单纯中成药治疗、单纯西药治疗(P<0.05);在安全性方面,中成药的使用能够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有效率排序结果为(括号内为等级概率值):联合治疗(0.999)>单纯中成药治疗(0.889)>单纯西药治疗(0.890);短期治疗有效率排序结果为:联合治疗(0.535)>单纯中成药治疗(0.526)>单纯西药治疗(0.991);长期治疗有效率排序结果为:联合治疗(0.989)>单纯中成药治疗(0.529)>单纯西药治疗(0.537);改善PSQI评分排序结果为:联合治疗(0.982)>单纯中成药治疗(0.975)>单纯西药治疗(0.992)。

    结论

    3种干预措施治疗卒中后失眠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PSQI评分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联合治疗的效果最显著,但结论仍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研究予以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肖雨倩, 白艳杰, 王岩, 陈淑颖, 陈丽敏, 孙可心, 万俊
    2023, 26(30):  3833-38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6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66KB) ( )  

    脑卒中常导致持续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等方面的障碍。目前,PSCI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健康线粒体对神经元存活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间线粒体转移可通过增加神经元活力、增强线粒体代谢、调控神经炎症等过程与脑卒中联系,从而改善认知障碍。本文概述了线粒体转移的机制以及细胞间线粒体转移在PSCI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线粒体移植作为PSCI的新型治疗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苑喜微, 南月敏
    2023, 26(30):  3841-38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12KB) ( )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功能受损可引起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寻找精准有效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为线粒体外膜上的跨膜动力蛋白,不仅能调控线粒体融合,还在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线粒体内质网连接、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自噬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fn2表达异常或功能缺失可致线粒体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多种肝脏疾病。本文通过对Mfn2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综述,发现Mfn2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调控Mfn2过表达可改善肝功能,进一步减缓或逆转疾病进展。本文旨在为Mfn2与肝脏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