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29期    刊出日期:2023-10-15
    指南·共识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2023, 26(29):  3591-35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1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40KB) ( )  

    为规范眩晕症的科学用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特成立专家小组,在纳入现有医学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经反复讨论后形成《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组胺类药物的药理基础以及甲磺酸倍他司汀在常见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中的用药推荐等级、剂量、疗程、复查方法、特殊人群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旨在帮助医生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慢性病共病专题研究
    何莉, 张逸凡, 沈雪纯, 孙燕, 赵洋
    2023, 26(29):  3599-36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90KB) ( )  
    背景

    慢性病共病患病率的估计以及高风险人群的识别,直接影响了相应的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目的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全面描述了1998—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慢性病共病的患病趋势和人群特点。

    方法

    在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等数据库从建库截至2022-04-30收录的有关我国大陆地区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率的期刊文献,对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患病率,并按照调查时间(2004年以前、2004—2013年、2014年及以后)、性别、地区(城镇、农村)、地域(东、中、西、东北)、年龄(<40岁、40~<60岁、60~<80岁、≥80岁)、受教育水平(未受过教育、小学、中学及以上)、婚姻状况(已婚、其他)、慢病类型(生理类、身心共患类、未区分)、研究质量(低、中、高)对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进行亚组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元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共病患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共纳入123篇文献,总样本量7 714 313例。各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100.0%,P<0.001),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36.3%〔95%CI(32.8%,39.9%)〕。Meta线性回归模型显示1998—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呈非线性上升的趋势〔β=0.013,95%CI(0.006,0.01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及以后〔40.4%,95%CI(33.0%,47.8%)〕慢性病共病患病率高于2004年以前〔14.5%,95%CI(12.5%,16.5%)〕、2004—2013年〔35.2%,95%CI(32.2%,38.2%)〕(P<0.001);60~<80岁人群〔38.1%,95%CI(34.6%,41.5%)〕慢性病共病患病率高于≥80岁〔36.6%,95%CI(32.5%,40.8%)〕、40~<60岁〔27.7%,95%CI(24.4%,31.1%)〕、<40岁人群〔10.6%,95%CI(9.0%,12.3%)〕(P<0.001)。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地区、地域、慢病类型、研究质量的亚组分析,组间慢性病共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998—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36.3%,且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差异,需重视共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预防和控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潘晔, 刘志辉, 胡倩倩, 王留义
    2023, 26(29):  3608-36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11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寿命延长,慢性病的多病共存日益普遍。疾病种类多且病情复杂,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出挑战。共病模式作为研究的必要问题,国内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研究中国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多病共存模式,帮助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多病共存现状。

    方法

    选取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中60岁及以上被访者,选择人口特征学部分数据及健康状况的14种慢性病数据。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潜在类别分析4种方法对中国老年人的共病模式进行探索,并对比不同方法所得结果。

    结果

    最终共纳入10 800例被访者数据。4种方法所得模式有所差异,但存在一致性的共病模式:(1)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2)慢性肺部疾患和哮喘;(3)关节炎或风湿病、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4)中风、与记忆相关的疾病。

    结论

    不同方法得到的一致性的共病模式所包含的慢性病病因关系关联明显;4种方法得到的共病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包含的病因关系复杂,且方法的原理不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思静, 罗邦安, 曹慧, 张熙, 王东欣
    2023, 26(29):  3616-36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3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28KB) ( )  
    背景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痴呆患病数量逐年增加,且共病状态越发常见,但目前湖南省关于老年痴呆的广泛调查不足,疾病之间的共病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全面了解湖南省≥65岁居民老年痴呆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与常见11种慢性病的共病关系。

    方法

    于2021年4—5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湖南省30个区(县)、60个街道(乡镇)、180个居(村)委会随机调查≥65岁居民。以痴呆社区筛查量表(CSI-D)或8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8)为筛查工具,神经内科或精神科医生结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诊断痴呆。同时调查居民高血压、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椎间盘疾病、糖尿病、胃肠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结石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癌症的患病情况。

    结果

    本次共抽样5 979人,共5 616人完成调查,785例(13.98%)检出痴呆。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吸烟史及有无慢性病者老年痴呆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收集到5 606份慢性病患病情况数据,排名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2 205(39.33%)〕、椎间盘疾病〔553(9.86%)〕、糖尿病〔526(9.38%)〕、脑血管病〔492(8.78%)〕、缺血性心脏病〔467(8.33%)〕。老年痴呆群体中排名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325(41.40%)〕、脑血管病〔111(14.14%)〕、缺血性心脏病〔91(11.59%)〕、类风湿关节炎〔89(11.33%)〕、椎间盘疾病〔81(10.31%)〕。0、1、2、≥3种不同慢性病患病数量群体的老年痴呆患病率依次为11.46%(214/1 867)、13.66%(309/2 262)、17.50%(176/1 006)、18.26%(86/471)。有无胃肠炎、类风湿关节炎、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者老年痴呆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OR=2.048,95%CI(1.655,2.536)〕、女性〔OR=1.388,95%CI(1.163,1.655)〕、年龄增大〔OR=1.348,95%CI(1.270,1.431)〕、患有慢性病〔OR=1.195,95%CI(1.101,1.297)〕是≥65岁居民发生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P<0.05)。老年痴呆患者按时服药情况:12.79%(99/774)表示有困难、6.59%(51/774)需要帮助、2.97%(23/774)根本无法独立完成。

    结论

    湖南省≥65岁居民老年痴呆患病率随慢性病患病数量增加而增加,且与多种疾病相关。共病背景下老年痴呆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家庭照护负担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此次大调查基本掌握了湖南省老年痴呆的患病情况及与慢性病共病情况,旨在为制订疾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萧冉, 张丹
    2023, 26(29):  3622-36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23KB) ( )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慢性病共病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目前尚缺乏关于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焦虑症状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病共病对我国老年人焦虑症状的影响,为改善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心理状况提供参考。

    方法

    2022年12月—2023年2月,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数据,选取年龄在65岁以上的6 854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老年人焦虑症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研究对象为慢性病共病,患有1种或无慢性病的研究对象为无慢性病共病。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将有慢性病共病与无慢性病共病的老年人进行匹配,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焦虑症状的关系。

    结果

    6 854名研究对象中,慢性病共病的发生率为38.04%(2 607/6 854),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10.53%(722/6 854)。无慢性病共病者4 247名(61.96%),其中无慢性病者2 102名(30.67%),患有1种慢性病者2 145例(31.29%)。PSM后,共匹配到无慢性病共病和慢性病共病老年人2 282对,共4 56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共病是老年人出现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OR=1.399,95%CI(1.166,1.679),P<0.001〕。此外,性别、日常行为能力、是否领取退休金也是老年人出现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对慢性病共病与仅患1种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PSM匹配,得到慢性病共病与患有1种慢性病老年人共522对、1 044例。结果显示,患有1种慢性病老年人焦虑症状发生率(64.76%,215/332)高于慢性病共病老年人(43.12%,307/712)(P<0.001)。

    结论

    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出现焦虑症状的风险高于非共病老年人,应加强对于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关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潘姚佳, 王为强, 易伟卓, 高兵, 傅方琳, 韩正, 孙梦, 董雅勤, 顾怀聪
    2023, 26(29):  3628-36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9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30KB) ( )  
    背景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是评价胰岛素抵抗(IR)和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指标,与发生心血管疾病(CVD)高危风险密切相关,但在不同性别的中年肥胖人群中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可能不同。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中年肥胖人群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关系,评估其在CVD防治中的作用。

    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安徽省开展的10个CVD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选择30 425名中年肥胖居民,采用国家心血管中心统一设计的初筛调查表和基本信息登记表,由经过统一培训并考察合格的调查员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等,并进行CVD高危风险评估。将研究对象分为男性组(n=11 566)和女性组(n=18 859),男性组根据TyG指数四分位数分组,分为T1(7.417~8.870)(n=2 892)、T2(8.871~9.204)(n=2 891)、T3(9.205~9.578)(n=2 892)、T4(9.579~11.435)(n=2 891)亚组;女性组分为F1(7.579~8.876)(n=4 715)、F2(8.877~9.183)(n=4 720)、F3(9.184~9.526)(n=4 710)、F4(9.527~11.647)(n=4 714)亚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关系,采用Z检验比较亚组间的效应值差异。

    结果

    男性组中发生CVD高危风险比例为28.4%(3 280/11 566),女性组中为26.0%(4 909/18 85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组(女性组)TyG指数T2(F2)、T3(F3)、T4(F4)与CVD高危风险相关(P<0.05),且随着TyG指数的逐渐增大,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也逐渐增加。男性组,与T1亚组相比,T4亚组发生CVD高危的风险为OR(95%CI)=1.827(1.622,2.058);女性组,与F1亚组相比,F4亚组发生CVD高危的风险为OR(95%CI)=1.552(1.410,1.708)。男、女两组中T4亚组、F4亚组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进一步调整了总胆固醇等指标后(模型2),T2(F2)、T3(F3)、T4(F4)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有所减弱,但在男性和女性两组TyG指数中,T2(F2)、T3(F3)、T4(F4)均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存在相关性(P<0.05),且随着TyG指数水平的逐渐增大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逐渐增加。与T1亚组相比,男性组T4亚组中发生CVD高危的风险为OR(95%CI)=1.804(1.584,2.055);与F1亚组相比,女性组F4亚组发生CVD高危风险为OR(95%CI)=1.496(1.345,1.665);男、女两组中T4亚组、F4亚组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水平TyG指数的中年肥胖男性更易发生CVD高危风险,应重点关注该群体的TyG指数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何应梅, 贾雪, 朱国军, 刘冰
    2023, 26(29):  3636-36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5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00KB) ( )  
    背景

    高血清尿酸(SUA)水平可能与高三酰甘油血症相关,但仍缺乏SUA纵向轨迹变化对新发高三酰甘油血症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SUA纵向变化轨迹与新发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5—2020年在十堰市铁建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建筑职工3 871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资料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构建群组轨迹模型(GBTM)对研究对象尿酸轨迹进行分组,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检测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病密度随SUA分层的线性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GEE)分析各指标与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关系。

    结果

    GBTM分组第1组轨迹呈现低位SUA波动水平(250~350 μmol/L),第2组轨迹呈现中位SUA波动水平(>350~450 μmol/L),第3组轨迹呈现高位SUA波动水平(>450 μmol/L),根据轨迹特征将3组依次命名为低位波动组(n=1 103)、中位波动组(n=2 141)、高位波动组(n=627)。线性趋势χ2检验结果发现,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病密度随尿酸波动水平的上升而升高(χ2趋势=146.728,P<0.001)。三组受试者年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SUA、肌酐(C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E分析结果显示,TC、Cr、SBP、DBP、空腹血糖、BMI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以低位波动组为参照,中位波动组〔RR=2.294,95%CI(1.834,2.868)〕、高位波动组〔RR=3.012,95%CI(2.295,3.953)〕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风险升高(P<0.05)。

    结论

    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病密度随着SUA轨迹的升高而增加,SUA轨迹升高是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SUA在参考范围波动将可能有助于降低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丹, 张琪涵, 宋歌, 王晴, 李瑀, 吉训明, 王媛
    2023, 26(29):  3640-36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09KB) ( )  
    背景

    急进高原会引起急性低氧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有些可能发展成急性重症高原反应。然而目前防治方法有限,缺乏安全有效的预防及减轻其严重程度的方法。

    目的

    通过模拟4 400 m海拔低氧环境,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IH)预防急性低氧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于2022-08-01—10-31在北京小汤山医院采用公开募集的方式招募受试者40名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IH组(试验组,n=20)和假训练组(对照组,n=20)。试验组接受10 min低氧(氧浓度13%,模拟海拔3 800 m)间隔5 min常氧(氧浓度21%),共4个循环,总持续时间为55 min的IH暴露干预,2次/d,连续干预5 d。对照组接受同时长的常压常氧干预。IH干预训练结束后的第1天,受试者进入模拟高原低氧环境6 h,设置氧浓度为12%(相当于海拔4 400 m)。采用路易斯湖评分(LLS)评估受试者急性高原病(AMS)的严重程度。收集受试者基线、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脑组织氧饱和度(ScO2)和颅内压(ICP)。

    结果

    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试验组AMS发生率及LL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试验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在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的SpO2及ScO2均较基线及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下降(P<0.05),试验组的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较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SpO2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9.30±4.31)%与(13.10±6.66)%,P=0.039〕。对照组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ICP较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升高(P<0.05)。

    结论

    IH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有效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小琦, 刘新会, 张微, 李长风, 严亚琼
    2023, 26(29):  3645-36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30KB) ( )  
    背景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肝酶指标,但目前对于肝酶指标和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病间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血清ALT、AST/ALT与T2DM、MS在社区体检老年人中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在武汉市6个区共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体检的≥65岁30 06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资料。根据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LT≤11 U/L,n=8 116)、Q2组(11 U/L<ALT≤14 U/L,n=7 008)、Q3组(14 U/L<ALT≤19 U/L,n=7 438)、Q4组(ALT>19 U/L,n=7 498);又根据AST/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ST/ALT≤1.06,n=7 386)、q2组(1.06<AST/ALT≤1.31,n=7 698)、q3组(1.31<AST/ALT≤1.62,n=7 529)、q4组(AST/ALT>1.62,n=7 447)。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三酰甘油(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和AST/ALT变化的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不同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的相关性。

    结果

    30 060例受试者年龄65~99岁,平均年龄(71.7±5.6)岁,其中男13 381例,女16 679例;T2DM患病率为18.26%(5 488/30 060),MS患病率为29.73%(8 938/30 060)。T2DM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G、空腹血糖(FPG)高于非T2DM受试者,吸烟、饮酒比例、AST、AST/ALT、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非T2DM受试者(P<0.01)。MS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C、TG、FPG高于非MS受试者,男性、吸烟、饮酒比例、AST/ALT、HDL-C、LDL-C低于非MS受试者(P<0.01)。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糖、TG升高、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水平升高而升高,随AST/ALT水平升高而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增加(P<0.01);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降低(P<0.01)。

    结论

    血清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均存在相关性,ALT的升高和AST/ALT的降低可能增加T2DM和MS患病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珍, 申国旗, 李亚南, 朱英华, 仇航, 郑迪, 徐通达, 李文华
    2023, 26(29):  3650-36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1KB) ( )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再灌注治疗是降低AMI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再灌注治疗的方式之一,PCI术后出现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已成为急性肾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

    目的

    探讨A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关于CI-AK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

    方法

    连续收集2019—2021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诊为AMI并行PCI的1 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间顺序按约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2019年1月—2021年3月,900例)和验证组(2021年4—12月,374例);并根据CI-AKI的诊断标准将训练组患者分为CI-AKI组(109例)和non-CI-AKI组(791例)。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Lasso回归、交叉验证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CI-AKI风险列线图,通过计算C-统计量、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其鉴别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训练组900例患者中,109例(12.1%)在接受PCI后发生CI-AKI;验证组374例患者中,27例(7.2%)发生CI-AK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OR=0.903,95%CI(0.873,0.934)〕、血小板分布宽度〔OR=1.158,95%CI(1.053,1.274)〕、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PVLR)〔OR=1.047,95%CI(1.016,1.079)〕、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NHR)〔OR=1.072,95%CI(1.021,1.124)〕、血肌酐(Scr)〔OR=1.006,95%CI(1.002,1.011)〕、利尿剂〔OR=2.321,95%CI(1.452,3.709)〕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建立包含LVEF、血小板分布宽度、MPVLR、NHR、Scr、利尿剂6个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并绘制CI-AKI风险列线图。训练组的C-统计量为0.794〔95%CI(0.766,0.820)〕,验证组的C-统计量为0.799〔95%CI(0.774,0.855)〕,校准图显示,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结论

    CI-AKI风险预测模型包括LVEF、血小板分布宽度、MPVLR、NHR、Scr、利尿剂,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可以直观、独立地筛选高危人群,对AMI患者PCI后CI-AKI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文京, 赏石丽, 杨倩, 冯悦荣, 李俊
    2023, 26(29):  3657-36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1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84KB) ( )  
    背景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IgAN)是一种涉及多因素、多基因的慢性炎症疾病,血小板/白蛋白比值(PAR)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但PAR与IgAN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

    探究PAR与IgAN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评价PAR在IgAN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210例IgA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指标〔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病程〕,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单核细胞绝对值(AMC)、血小板计数(PLT)、血清白蛋白(ALB)、血尿酸(S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补体C3、血清补体C4、尿红细胞数(URBC)、24 h尿蛋白总量(24 h-MTP)、24 h微量白蛋白总量(24 h-mALB)〕,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PAR、免疫球蛋白A/补体C3比值(IgA/C3)、免疫球蛋白G/补体C3比值(IgG/C3)、补体C3/补体C4比值(C3/C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PAR百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Q1组(PAR≤5.626 5)、Q2组(5.626 5<PAR≤6.984 3)、Q3组(PAR>6.984 3),每组70例,比较三组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AR与IgAN临床和病理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AR对病理指标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WBC、ANC、PLT、PLR、PAR、URBC、ALB、IgG/C3、24 h-mALB、24 h-MTP、M病变、Lee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AR与PLT、WBC、ANC、PLR、URBC、24 h-mALB、24 h-MTP以及M、E病变、Lee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ALB、IgG/C3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R〔OR=2.688,95%CI(1.178,6.135)〕、ALB〔OR=0.736,95%CI(0.587,0.923)〕是IgAN患者M1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LB〔OR=0.896,95%CI(0.824,0.973)〕是IgAN患者E1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AR预测IgAN患者M1、E1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599。

    结论

    PAR与IgAN的临床表现及M、E病变程度存在显著相关,对评估IgAN活动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高PAR值的IgAN患者可予以更积极的治疗方案,抑制活动性病变,以改善肾脏结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振东, 蔡斌, 王宏伟, 乔增勇
    2023, 26(29):  3665-36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6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10KB) ( )  
    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末期阶段,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产物紊乱可导致细菌移位、释放介质、炎性反应等,进而加重CHF病情。

    目的

    分析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在CHF患者中的变化,探讨肠道微生物在心力衰竭中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58例为CHF组,另选取具有相同CHF危险因素但没有CHF临床症状表现及既往病史的患者46例为Control组。绘制脑钠肽(BNP)和PAGln诊断CH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进行分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两组标本血浆中的PAGln水平。

    结果

    CHF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NP、PAGln均高于Control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Control组(P<0.05)。BNP和PAGln水平诊断CHF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5、0.913。Venn图表明,CHF组特有OTUs数目少于Control组。α多样性分析表明,CHF组Chao1指数低于Control组(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组的肠道菌群总体结构存在差异。属水平上,CHF组埃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相对丰度高于Control组(P<0.05),单胞菌属(Solimonas)和多尔菌属(Dorea)相对丰度低于Control组(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华杆菌科(Solimonadaceae)、SolimonasDorea、伯克菌科(Burkholderiaceae)在Control组中升高(P<0.05),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埃希菌属(Escherichia)、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Klebsiella、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另枝菌属(Alistipes)、Parabacteroides、盲肠坦纳菌科(Tannerellaceae)在CHF组升高(P<0.05)。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BNP、PAGln、LVEDD、LVESD与CHF组菌群显著相关,其中BNP对群落变化影响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Escherichia-Shigella与BNP和PAGln呈正相关(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与BNP呈负相关(P<0.05);Romboutsia、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内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与BNP和PAGln呈负相关(P<0.05)。

    结论

    CHF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与具有相同合并疾病但没有CHF临床症状表现及既往病史的患者明显不同,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肠道致病菌丰度明显升高,这可能导致CHF患者体内PAGln水平上升,参与CHF的发生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韦雨柔, 田佳庆, 肖方骏, 何宪顺, 詹芝玮, 魏腾飞, 林天烨, 何敏聪, 魏秋实
    2023, 26(29):  3674-36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09KB) ( )  
    背景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是一种常见且致残性高的疾病,活血通络胶囊已被多次证明在防治股骨头坏死上疗效显著,但是治疗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目前少见研究。

    目的

    建立SONFH大鼠模型并采用活血通络胶囊进行干预,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筛选出SONFH特异性改变的菌属并观察活血通络胶囊对肠道菌群的作用。

    方法

    2022年4—10月选取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8)、模型组(n=8)、活血通络组(n=8),建造SONFH模型,活血通络组造模第3~28天给予0.63 g·kg-1·d-1活血通络胶囊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药物干预结束后收集大鼠股骨进行HE染色、Micro-CT分析。收集大鼠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评估物种组间和组内群落的多样性及差异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EfSe)比较三组大鼠肠道菌群差异。采用COG功能预测三组大鼠肠道菌群功能。

    结果

    模型组空骨陷窝率高于空白组、活血通络组(P<0.05)。模型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低于空白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高于空白组(P<0.05);活血通络组BV/TV、Tb.N、Tb.Th高于模型组,Tb.Sp低于模型组(P<0.05)。三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肠道菌群ASV数目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络组肠道菌群ASV数目减少。模型组Shannon指数高于空白组(P<0.05)。β多样性分析主坐标分析(PCoA)图显示,三组样本存在部分重叠,但是能区分三组的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 062,P=0.01)。LEfSe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Hafnia-Obesumbacterium、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升高,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雷沃氏菌属_UCG-001丰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络组草酸杆菌属(Oxalobacteraceae)、扭链胃球菌属(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丰度升高,理研菌属(Rekenella)、Kineothrix菌属丰度降低(P<0.05)。三组大鼠COG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菌群COG功能主要集中于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氨基酸转运和代谢、脂质转运和代谢、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络组功能集中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且复制、重组和修复、转录、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分裂、细胞运动功能水平升高。

    结论

    SONFH大鼠菌群多样性较正常大鼠增加,增加的菌属主要是致病菌属,而相应有益菌属则出现减少。活血通络胶囊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及调控Oxalobacteraceae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等菌属丰度而实现治疗SONFH的目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睿方, 徐方兴, 刘同库, 周玉杰, 吴小凡
    2023, 26(29):  3683-36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63KB) ( )  
    背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球囊不能跨过CTO病变。

    目的

    评估"Crowbar Effect"技术促进球囊穿过冠状动脉高阻力CTO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通CTO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新技术和提高CTO开通的成功率。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应用前向技术治疗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648例,其中导丝通过了病变,而球囊不能跨过的高阻力CTO病变84例(12.96%),对其应用"Crowbar Effect"技术促使小球囊通过CTO病变,完成PCI。观察PCI成功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结果

    84例CTO病变的J-score评分为(1.63±0.90)分。在第1条导丝成功穿过CTO病变后,由于使用了"Crowbar Effect"技术,小球囊穿透CTO病变的成功率为91.67%(77/84)。仍有7例(8.33%)失败,其中2例因360°严重钙化病变和5例冠状动脉穿孔而失败。84例患者未发生围术期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结论

    "Crowbar Effect"技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技术,可使小型球囊穿过普通球囊不可穿透的CTO病变。应用这种简单的技术开通CTO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宇, 汪美霞, 张静, 王飞, 李中磊, 张艳云, 蒋真真
    2023, 26(29):  3689-36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509KB) ( )  
    背景

    Wilson病(WD)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引起铜排泄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肝脏和/或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但随着受累器官和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多元化,铜在全身各器官及系统中均有蓄积,导致出现其他(通常较轻)临床症状,包括Kayser-fleischer环(K-F)、溶血性疾病、肾功能受损、骨代谢异常、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器官和系统损伤。近年来,随着对WD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可能引起不同程度心脏损伤,甚至可带来致命性心脏疾病。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未将评估WD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情况纳入其常规检测项目之中。因此,早期重视和干预WD患者的亚临床心脏病变,对WD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深远意义。

    目的

    本研究基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联合心电图(ECG)、心肌损伤标志物等临床常用血清学指标观察WD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变化,旨在为评估WD早期心脏受累提供客观化影像学和血清学依据,以便及时干预WD患者早期亚临床心脏损害。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就诊的WD患者60例(WD组),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WD患者根据其主要症状分为脑型WD(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和肝型WD(以肝脏症状为主)。记录两组ECG、RT-3DE相关参数及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

    结果

    (1)WD患者中有37例心电图结果显示至少存在一处异常,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仅有14例异常,两组ECG结果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WD组心率(HR)、QRS、QT、校正后的QT(QTc)间期提高,而P-R缩短(P<0.01)。(2)WD患者RT-3DE结果异常有23例,而健康对照组有10例异常;两组RT-3DE结果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D组左心房前后径(LAD)、E/E'、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肺动脉压力(PAP)增加,E'、射血分数(EF)、每分钟搏出量值(SV)降低(P<0.01);(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WD组血清学指标中Hcy、TBIL、CysC、cTnI指标升高(P<0.01)。(4)与肝型WD患者相比,脑型WD患者QRS、QT、QTc指标升高(P<0.05),脑型WD患者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内径(LVD)、ESV、EDV参数升高,而SV降低(P<0.05),脑型WD患者Hcy、CysC、cTnI参数升高(P<0.01)。

    结论

    WD患者中没有发现任何严重结构性心脏病的特征,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WD患者更易出现亚临床心脏损害;特别是与肝型WD组相比,脑型WD发生亚临床心脏功能障碍、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风险更高。RT-3DE技术评估WD患者心脏功能价值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蒲瑜, 张吉翔, 董卫国
    2023, 26(29):  3698-37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9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24KB) ( )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基因易感性、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反应相关。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铁依赖的脂质氢过氧化物累积所致的细胞死亡,受到包括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脂质修复系统的严密调控。研究表明,IBD患者受损的肠道可表现出铁沉积、GSH耗竭、GPx4失活和脂质过氧化(LPO)等铁死亡的基本特征。此外,操纵铁死亡的关键基因可以改变IBD的进展、严重程度甚至发病率。本文概述了铁死亡的基本机制,并就近年来铁死亡的相关信号通路在IBD中的研究展望予以综述,总结出铁死亡可通过外源性(转运蛋白依赖途径)和内源性(酶调控途径)途径启动,从而调控IBD,为未来临床IBD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肖礼其, 杨莉, 崔赛仙, 张娅袁, 王玉路, 何燕
    2023, 26(29):  3704-37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31KB) ( )  

    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盐摄入过量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盐敏感性血压(SSBP)是指高盐摄入所呈现的一种血压升高反应,是部分群体存在的一种血压对盐的个体易感性。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与血压、盐摄入量之间存在显著联系,肠道菌群在SSBP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综述通过探讨膳食盐、肠道菌群和SSBP之间的关系,发现肠道菌群在高盐诱导的炎症和高血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阐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紊乱和炎症免疫参与SSBP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稳态及与之相关的炎症免疫途径来防治SSBP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煜, 岳婷, 杨东宇, 赵中亭, 杨吉勃, 朱田田
    2023, 26(29):  3710-37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08KB) (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慢性、系统性的特点,但是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自噬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及细胞稳态的代谢过程,自噬失调与RA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等数据库,查阅RA发病与自噬相关的文献,从维持滑膜炎症(提高滑膜细胞的抗凋亡率、调控滑膜细胞表型转化)、促进骨破坏(参与破骨细胞生成、调控软骨细胞凋亡)、破坏免疫系统稳态(调节免疫细胞活化及成熟、参与瓜氨酸化蛋白呈递、诱导蛋白质氨基甲酰化)三方面归纳、总结自噬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RA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典型病例研究
    赵晓华, 杜林, 高胜男, 蒋子云
    2023, 26(29):  3715-37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0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07KB) ( )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是急性感染的高发人群。脓肿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从而危及生命。糖尿病合并脓肿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内脏脓肿,常见有肝脓肿、肺脓肿等,而关于多发肌肉内脓肿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发肌肉深部脓肿患者的诊疗过程,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其发病特点,为后续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