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2年 第25卷 第32期    刊出日期:2022-11-15
    述评与专论
    劳深, 何建行, 梁文华
    2022, 25(32):  3971-39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10KB) ( )  

    近年研究表明,周细胞(PCs)与肿瘤微环境(TME)内的各类细胞成分(如癌细胞、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可通过异常的旁分泌通路介导肿瘤偏好性的肿瘤血管新生及失能,形成免疫抑制性TME并促进肿瘤进展。结合最新的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本文就PCs在TME中的潜在功能与作用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靶向PCs的肿瘤抗血管治疗及肿瘤血管正常化治疗在重塑TME中的潜在价值,即通过靶向PCs肿瘤血管正常化而突破现阶段联合抗血管治疗实体瘤的困境,该理念或将成为改善化疗、小分子抑制剂靶向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联合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小玲, 黄凯伟, 万新贝, 吴莹, 李志军
    2022, 25(32):  3977-39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7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87KB) ( )  

    神经丝轻链蛋白(NfL)已被确定为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轴突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关于NfL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回顾了血清NfL(sNfL)与各种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等〕、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药物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轴突损伤的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的结论为:sNfL定量可作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监测疾病活动,评估疾病短期预后、长期预后,还可作为未来的临床试验和监测治疗反应的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指南·证据
    陈欢, 侯朝铭, 高静, 柏丁兮, 吴晨曦, 王浩, 游倩, 鲜圆圆
    2022, 25(32):  3984-39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6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32KB) ( )  
    背景

    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甲病,对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预防意义重大,但目前临床医务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甲病的认识普遍不足,而我国尚缺乏有关糖尿病患者甲病管理的循证依据。

    目的

    全面检索和分析糖尿病患者甲病管理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

    方法

    检索2021-12-06前在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美国国立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护士学会、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新西兰指南协作网、医脉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与糖尿病患者甲病管理相关的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预分级系统(2016版)进行证据分级,对最佳证据进行汇总。

    结果

    共纳入文献8篇,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3篇。1篇临床决策来自UpToDate直接纳入;4篇指南中2篇质量评价为B级,2篇为A级,均纳入;3篇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结果均为准予纳入。最终围绕评估内容、处理方式、健康教育3个方面共汇总9条最佳证据,其中5条证据为A级推荐,4条为B级推荐。

    结论

    本研究检索了糖尿病患者甲病管理相关的临床决策、指南及专家共识,通过分析总结了糖尿病患者甲病管理的最佳证据,涉及评估内容、处理方式、健康教育3个方面,证据等级为A级推荐和B级推荐,可为医务人员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甲病的早期评估与处理提供循证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罗怡欣, 杨川, 刘兴州, 麦梨芳, 韦小翠, 蒋竹奕
    2022, 25(32):  3990-39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8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66KB) ( )  
    背景

    创面处理是糖尿病足溃疡管理的重要内容,敷料是主要工具之一。目前对于糖尿病足的敷料选择并无对应的指南介绍,相关内容在各大综合指南中零散介绍,亟需综合。

    目的

    检索和查阅与糖尿病足管理相关的实践指南,提取其中与敷料选择或应用相关的条目进行证据综合,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糖尿病相关的指南网站和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1年11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公开发表的有关糖尿病足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指南中与敷料选取和应用相关的意见进行翻译、提取和证据综合。

    结果

    纳入2012—2020年发表的10篇指南总体质量较高,评价者间一致性较好。通过翻译和提取指南中与敷料选取和应用相关的意见,形成了糖尿病足敷料应用的推荐意见综合表。

    结论

    指南关于糖尿病足敷料选择原则的意见涉及创面特点、湿性愈合、保护周围皮肤、患者的偏好和成本等方面,其中创面特点是糖尿病足溃疡选择敷料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指南就此提出的推荐意见大多针对渗出液情况和有无感染,而对于基底组织类型尤其是合并坏疽的创面提出的推荐意见较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全科论坛
    奉典旭, 易春涛, 肖峰, 唐岚, 吴玉苗, 魏魏
    2022, 25(32):  3999-40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L00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66KB) ( )  

    本文整理和分析了2022-07-22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办的"第二届海上全科医师论坛"亮点内容,主要体现在通过不同措施和途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奉典旭报告,通过系统完善3方面的工作,加强全科临床质量控制管理。易春涛报告,学科建设能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为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优质平台,是不断促进社区卫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肖锋报告,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随年龄急剧上升,而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尚未形成,通过依托"三个平台"、加强"三个建设"、完善"三个流程",疏通基层对专病的影响。唐岚报告,通过分级诊疗,加强全专结合,提升基层社区专科护士专业护理能力。吴玉苗报告,通过"两个满足""三个阶段""五个完成"构建标准的安宁疗护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魏魏报告,通过打造居民"家门口"康复智能服务平台,提供多种形式的综合型、智能化、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杨卉, 崔云婧, 张少景, 王丽军, 王青
    2022, 25(32):  4010-40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5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07KB) ( )  
    背景

    步速和握力是反映身体机能的简单测量指标,均与老年人不良结局相关。目前将步速和握力联合预测住院老年患者不良结局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步速和握力与住院老年患者不良结局的关系。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老年科住院的年龄≥65岁患者,采用6米步行试验计算步速,电子读表式握力计测量握力。依据步速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T1、T2、T3组,其中T1组步速≤0.6 m/s,T2组步速>0.6~0.8 m/s,T3组步速>0.8 m/s。依据握力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L1、L2、L3组,其中L1组握力:男性≤21.6 kg、女性≤14.6 kg,L2组握力:21.6 kg<男性≤28.2 kg、14.6 kg<女性≤19.4 kg,L3组:男性>28.2 kg、女性>19.4 kg。以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每3个月开展1次,1年后每半年开展1次。随访截至2019-12-31。记录患者全因死亡及跌倒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探究步速与握力对患者全因死亡及跌倒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步速和握力单独及联合对老年患者全因死亡及跌倒的预测效果。

    结果

    685例患者中失访29例(4.2%),最终收集完整资料共656例。随访期间共130例(19.8%)患者发生全因死亡,147例(22.4%)患者发生跌倒。T1、T2、T3组分别有222、225、209例患者,L1、L2、L3组分别有215、229、212例患者。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T1、T2、T3组全因死亡、跌倒累积发生率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1、L2、L3组全因死亡、跌倒累积发生率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T3组、L3组组合患者相比,T1组、L1组组合与T1组、L2组组合患者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增加〔HR=3.29,95%CI(1.13,9.55);HR=3.09,95%CI(1.08,8.85);P均<0.05〕,T1组、L1组组合患者跌倒发生风险增加〔HR=1.92,95%CI(1.13,4.27),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步速、握力联合诊断模型预测概率,并绘制ROC曲线,步速联合握力预测住院老年患者全因死亡、跌倒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6〔95%CI(0.710,0.801)〕、0.700〔95%CI(0.659,0.741)〕。

    结论

    在住院老年患者中,步速和握力联合较步速和握力单独能够更好地预测全因死亡及跌倒发生风险,有助于优化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金轶, 梁桂琤, 王世荣, 李树湖, 柯红红
    2022, 25(32):  4018-40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9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42KB) ( )  
    背景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容易合并脑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研究房颤血栓形成的具体机制并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是目前房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的

    探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与血栓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开胸心脏手术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29例和冠心病患者10例,依据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15例和房颤组24例。房颤组的24例患者再依据血栓情况分为无左心耳血栓和有左心耳血栓两个亚组,分别为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和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各1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抽取左心房血液标本检测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水平,并检测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血栓面积。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LAD、LVEF、炎性因子水平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水平与左心耳血栓面积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窦性心律组、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与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LA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和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LA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AKT、NF-κB、IL-8、ET-1、ICAM-1、VCAM-1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NO水平低于窦性心律组(P<0.05)。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AKT、hs-CRP水平高于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NO水平低于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P<0.05);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和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NF-κB、IL-6、IL-8、TNF-α、ET-1、vWF、ICAM-1、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血栓面积最大为4.8 cm2,最小为1.67 cm2,平均为(3.48±0.83)cm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LAD、LVEF、AKT、NF-κB、hs-CRP、IL-6、IL-8、TNF-α、ET-1、NO、vWF、ICAM-1、VCAM-1与血栓面积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

    结论

    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液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且合并左心房血栓时上述指标更高。检测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水平有助于评估房颤患者的血栓状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琴飞, 龚黎燕
    2022, 25(32):  4023-40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23KB) ( )  
    背景

    美沙酮属于强阿片类药物,在难治性癌痛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美沙酮具有t1/2长、易引起药物蓄积等特性,个体差异大,因此其剂量的把握及转换较为复杂,且在需要较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应用经验更为有限。

    目的

    探讨盐酸美沙酮片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的100例难治性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沙酮快速转换或3天转换法进行美沙酮转换,统计转换后1周及2周美沙酮剂量,同时记录美沙酮转换前后日平均疼痛强度〔以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评价〕、爆发痛次数及不良反应等,对难治性癌痛患者美沙酮转换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结果

    吗啡与美沙酮存在动态转换比关系,吗啡日剂量越大,与美沙酮之间的转换比也越大。100例难治性癌痛患者中有96例患者最终完成美沙酮转换,与转换前相比,96例患者美沙酮转换后1周、2周平均NRS评分、爆发痛次数均降低(P<0.05)。96例患者美沙酮转换后1周,最严重疼痛强度和平均疼痛强度的有效缓解率分别为68.8%和75.0%;转换后2周,最严重疼痛强度和平均疼痛强度的有效缓解率分别为69.8%和77.1%。美沙酮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和冷汗等;与转换前相比,转换后1周、2周恶心(χ2配对=7.005、8.233)、呕吐(χ2配对=5.581、10.907)发生率均降低(P<0.05)。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临床实践证实美沙酮可降低难治性癌痛患者的平均NRS评分、爆发痛次数,对患者的疼痛强度有一定缓解作用,并能降低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闫家富, 郑恪扬, 刘茹菲, 曾荣, 刘傲亚, 程文立
    2022, 25(32):  4029-40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77KB) ( )  
    背景

    臂间收缩压差(IASBPD)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有关,这一关系可能由动脉硬化介导。

    目的

    探讨IASBP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6 8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IASBPD将患者分为三组,以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数值为动脉硬化判定标准,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ASBPD对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根据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和其交互作用对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

    结果

    根据IASBPD将患者分为IASBPD<5 mm Hg(n=4 248)、5 mm Hg≤IASBPD<10 mm Hg(n=1 806)和IASBPD≥10 mm Hg(n=780)三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位baPWV为1 572(1 392,1 702)cm/s,按照baPWV>1 800 cm/s的标准,动脉硬化患者共1 043例(15.26%)。多元线性回归分结果析显示,IASBPD是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因素,IASBPD每增加1 mm Hg,baPWV增加4.31 cm/s〔B=4.31,95%CI(3.29,5.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SBPD≥10 mm Hg是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OR=2.28,95%CI(1.76,2.94),P<0.05〕。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的患者中,IASBPD≥10 mm Hg与动脉硬化风险增加的关系更显著(P=0.021)。

    结论

    IASBPD≥10 mm Hg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在LDL-C≥3.4 mmol/L的患者中更显著。IASBPD可作为一个简单、有效的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沈北兰, 高怡, 陈德晖, 郑劲平
    2022, 25(32):  4035-40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66KB) ( )  
    背景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诊治及病情严重度评估的重要手段,鼻塞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合并症,严重的鼻塞可影响肺功能检查结果。

    目的

    观察鼻塞对喘息婴幼儿潮气呼吸功能和气道阻力的影响,并评估0.9%氯化钠溶液滴鼻对缓解鼻塞及改善肺功能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以喘息为主诉的55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潮气呼吸法、单次阻断法、体积描记法对喘息患儿进行检测,根据鼻塞症状评分进行分组,0分者纳入喘息不伴鼻塞组,1~2分者纳入喘息伴鼻塞组。3分者不纳入研究。并对比喘息不伴鼻塞组和喘息伴鼻塞组通鼻处理前及喘息伴鼻塞组通鼻处理前后患儿的肺功能差异。

    结果

    共纳入55例喘息患儿,其中喘息伴鼻塞组25例,喘息不伴鼻塞组30例。喘息伴鼻塞组患儿特殊有效气道阻力(sReff)和有效气道阻力(Reff)较喘息不伴鼻塞组患儿高(P<0.05)。通鼻处理后患儿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分别为(24.58±6.15)%、(26.38±5.19)%,较通鼻处理前的(21.12±4.16)%、(22.98±3.75)%改善(P<0.05)。喘息伴鼻塞组通鼻处理后呼吸阻力(RrsSO)、sReff、Reff较通鼻处理前下降(P<0.05)。

    结论

    鼻塞可增加患儿气道阻力(sReff和Reff),检查前清理鼻腔是婴幼儿肺功能检查的质控要点之一,少量0.9%氯化钠溶液滴鼻后进行鼻腔分泌物清除可有效缓解因分泌物堵塞引起的鼻塞。鼻塞缓解后,喘息儿童的潮气呼吸肺功能(TPTEF/TE、VPEF/VE)和气道阻力(RrsSO、sReff、Reff)均有所改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楠, 姜天, 张一, 章秋
    2022, 25(32):  4041-40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9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75KB) ( )  
    背景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进而引发2型糖尿病(T2DM),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鸢尾素(irisin)是一种新发现的肌肉和脂肪因子,在代谢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的血清irisin水平会出现何种变化值得研究。

    目的

    观察T2DM超重肥胖患者血清irisin水平情况,并探讨血清irisin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19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糖尿病超重肥胖组(n=78)和糖尿病体质量正常组(n=41)。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BMI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组(n=52)。比较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血清irisin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清irisin水平与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血清irisin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三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体质量正常组血清irisin水平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超重肥胖组血清irisin水平低于对照组、糖尿病体质量正常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HDL-C呈正相关(rs=0.304,P<0.05),与SBP、DBP、BMI、TG、HbA1c、FBG、FINS、HOMA-IR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271、-0.420、-0.372、-0.164、-0.418、-0.348、-0.293、-0.34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b=-0.049,P=0.011〕、HbA1cb=-0.156,P=0.009〕、FINS〔b=-0.21,P=0.038〕是血清irisin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论

    T2DM患者血清irisin水平较健康者明显降低,尤其是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且血清irisin水平与血压、BMI、血脂、血糖及IR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翁瑞文, 刘义, 张蔚, 刘恒炜
    2022, 25(32):  4046-405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3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27KB) ( )  
    背景

    高雄激素血症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雄激素与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尚不深入,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尚未形成统一的科学结论。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PCOS患者雄激素水平变化,及雄激素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954例PCOS患者雄激素、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果,计算体质指数(BMI)、游离雄激素指数(FAI)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依据葡萄糖耐量状态将患者分为正常葡萄糖耐量组(NGT组)、糖尿病前期组(IGT组)和2型糖尿病组(T2DM组)。依据FAI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将PCOS患者分为Q1~Q4亚组,依据BMI将PCOS患者分为正常体质量(BMI<24.0 kg/m2)、超重(24.0 kg/m2≤BMI<28.0 kg/m2)和肥胖(BMI≥28.0 kg/m2)。比较不同葡萄糖耐量状态下的PCOS患者雄激素变化及雄激素对糖代谢指标的影响;分析雄激素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结果

    NGT组490例,IGT组369例,T2DM组95例,三组患者BMI、游离睾酮(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游离雄激素指数(FA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睾酮(T)是口服75 g葡萄糖后0.5 h血糖(Glu 30 min)(β=0.068,P=0.037)、胰岛素(β=0.098,P=0.002)、HOMA-IR(β=0.086,P=0.008)的影响因素,SHBG、FAI是口服75 g葡萄糖前后血糖(Glu 0 min、Glu 30 min、Glu 60 min、Glu 120 min、Glu 180 m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0.187、0.277,P<0.001)、胰岛素(β=-0.226、0.371,P<0.001)、HOMA-IR(β=-0.224、0.377,P<0.001)的影响因素。与Q4亚组相比,Q1~Q3亚组的Ins 0 min、Ins 30 min、Ins 60 min、Ins 120 min、Ins 180 min、HOMA-IR较低(P<0.05)。正常体质量者的FT(β=0.119,P=0.031)和SHBG(β=-0.155,P=0.005)是HOMA-IR的影响因素,超重者SHBG(β=-0.199,P<0.001)和FAI(β=0.249,P<0.001)是HOMA-IR的影响因素,肥胖者的T(β=0.154,P=0.012)、雄烯二酮(A)(β=0.132,P=0.031)、FT(β=0.291,P<0.001)、SHBG(β=-0.176,P=0.004)、FAI(β=0.390,P<0.001)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HOMA-IR。

    结论

    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包括T、SHBG、FAI,其中FAI对多项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FAI过高也会增加胰岛素分泌,对于不同体质量的PCOS患者,影响HOMA-IR水平的雄激素不尽相同。临床应根据这些因素为PCOS患者提供个性化降糖、降雄激素方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熊斌, 周云, 王华, 张全兵, 刘奕, 李凯, 郑浩然, 王婧, 王取南
    2022, 25(32):  4052-40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4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12KB) ( )  
    背景

    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绝大部分患者存在步态异常。在临床康复中,对于步态的评估多采用量表及平衡仪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作为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下肢疾病的评估。但国内外对于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在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中的应用较少。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动态足底压力的分布规律,为指导康复评估和步态训练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35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志愿参与本研究的步态正常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ByGait-G6060-5步态分析系统测量仪分别采集两组受试者足底压力参数,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步长、步宽、步速、足角、总触地时长、足底各分区〔踇趾(T1区),第二至第五脚趾(T2区),第一跖骨(M1区),第二跖骨(M2区),第三跖骨(M3区),第四跖骨(M4区),第五跖骨(M5区),足底中部(MF区),足后跟内侧(MH区),足后跟外侧(LH区)〕压力占比、足底压力Ad值、足底压力中心在横向(身体左右方向)的最大偏移距离(COP-X偏移)、足底压力中心在纵向(身体前后方向)的最大偏移距离(COP-Y偏移)。

    结果

    研究组步长短于对照组,步宽、总触地时长长于对照组,步速慢于对照组,足角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区、M4区、M5区足底压力占比高于对照组,MH区、LH区足底压力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侧足底压力Ad值占比低于健侧(P<0.01)。对照组左侧与右侧足底压力Ad值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COP-X方向、COP-Y方向的偏移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步长短、步宽大、步速慢、足角大、双足总触地时长长,步行时患侧下肢负重较少,且主要以前足和足外侧缘负重,双足压力中心轨迹在横向和纵向的偏移均增大,步行时晃动大,稳定性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重点人群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健康
    卢跃伦, 骆国钢, 谢海风, 戴子一
    2022, 25(32):  4059-40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620KB) ( )  
    背景

    临床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越来越普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但是,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少,疗效一般,缺少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施罗斯疗法联合正骨推拿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施行正骨推拿,1次/周,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正骨推拿的基础上联合施罗斯疗法,90 min/次,3次/周,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脊柱旋转角度(ATR)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obb角均小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ATR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TR均小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显效率为30.0%(6/20),有效率为95.0%(19/20);治疗组显效率为85.0%(17/20),有效率为95.0%(19/20)。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与单纯实施正骨推拿相比,施罗斯疗法联合正骨推拿能更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Cobb角和ATR,推荐在临床上联合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董佳兴, 王连成, 张金钗, 王帅, 张亚杰
    2022, 25(32):  4065-40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1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95KB) ( )  
    背景

    脊柱侧凸是脊柱常见的畸形之一,门诊物理治疗是轻度侧凸患者最常采取的治疗方式。有效的治疗需要保证充足的治疗时间和频次,但线下医疗资源有限,还可能会受到患者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远程康复则可解决时空等因素的限制,使训练更为简单方便。

    目的

    探讨远程康复联合门诊治疗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院康复科门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AIS患者58例。依据AIS患者及其家长治疗意愿将其分为线上组(n=18)、结合组(n=20)及线下组(n=20)。线上组通过微信和腾讯会议APP进行远程脊柱侧凸特定物理运动疗法(PSSE)治疗,结合组采用门诊+线上方式进行特定PSSE治疗,线下组采用门诊方式进行特定PSSE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主弯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BD)、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脊柱矢状轴(SVA)、躯干旋转角(ATR)、Raimondi值、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顶椎双侧椎旁肌肌肉激活率(MAR)、顶椎双侧椎旁肌均方根肌电值比值(RMSR)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SRS-22)量表评分的变化。

    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主弯Cobb角、TK、SVA、ATR、Raimondi值、SS、顶椎椎旁肌MAR、RMSR及SRS-22量表评分中自我形象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合组在改善ATR、治疗满意度方面优于线上组和线下组,在改善主弯Cobb角方面优于线上组;结合组与线下组椎旁肌MAR的改善优于线上组(P<0.05)。

    结论

    远程康复联合门诊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减缓轻度AIS弯弧的进展,改善脊柱矢状位异常、体态异常及椎体旋转,提高顶椎椎旁肌MAR并改善顶椎双侧椎旁肌平衡性,对轻度AIS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积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流行病学研究
    沈定毅, 李小攀, 孟凡萍, 陆静珏, 周一心, 吕军
    2022, 25(32):  4072-40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9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67KB) ( )  
    背景

    我国居民精神障碍死亡相关流行病学分析较少,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健康信息化较为完善,能够为深层次分析居民更小分类的疾病特征和死亡原因提供数据支撑,且分析上海市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趋势有助于了解当地女性精神障碍疾病负担。

    目的

    分析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居民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其趋势。

    方法

    整理2005—2021年浦东新区全人口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当地女性居民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并采用Joinpo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1 165例,占同期总死亡人数的0.32%,粗死亡率为4.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5/10万。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粗死亡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3.05%,P=0.002),2012—2021年呈上升趋势(APC=7.66%,P=0.012);标化死亡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6.79%,P<0.001),2005—2021年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4.93%,P=0.009);减寿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3.79%,P<0.001),2012—2021年呈上升趋势(APC=6.93%,P=0.011)。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年龄为50.8~105.8岁,死亡年龄分布以≥80岁为主(79.48%),且≥80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0.98%,P=0.027);70~79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为16.57%,其死亡比例(AAPC=-5.13%,P=0.026)、粗死亡率(AAPC=-7.20%,P=0.003)和减寿率(AAPC=-6.89%,P=0.005)整体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高龄(≥80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高龄女性居民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值得当地重点关注,促进高龄女性精神健康有益于提高当地女性健康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凡英, 吕武, 杜坤, 周劲帆, 黄国林, 冯洁
    2022, 25(32):  4079-40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5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604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及人均寿命的提升,提高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是各界关注的问题。恶性肿瘤是影响健康和增加医疗负担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岑溪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统计2016—2020年岑溪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分析当地恶性肿瘤流行趋势。

    方法

    2016—2020年岑溪市恶性肿瘤发病资料来源于岑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数据。依据《中国肿瘤登记指导手册》和《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ICD-O)第3版对恶性肿瘤进行编码分类。统计性别和年龄别粗发病率、标准化发病率、累积发病率(0~74岁)、截缩发病率(35~64岁)。人口标准化率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以下简称中标率)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计算(世界标准化发病率以下简称世标率)。

    结果

    2016—2020年岑溪市共新发恶性肿瘤4 205例,总人群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98.77/10万,中标率为85.48/10万,世标率为82.54/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9.08%、35~64岁截缩发病率为165.08/10万。2016—2020年岑溪市男性合计粗发病率高于女性合计粗发病率(χ2=161.703,P<0.001)。0~34岁居民,总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均未超过34.00/10万;35~39岁,总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分别为64.02/10万、83.94/10万、43.75/10万;75~79岁,总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分别为437.83/10万、597.17/10万、292.76/10万,达到峰值。2016—2020年,岑溪市总人群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前三位依次为肝癌(23.47%)、肺癌(17.53%)、鼻咽癌(10.70%);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三位为肝癌(30.94%)、肺癌(20.84%)、鼻咽癌(12.51%);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为乳腺癌(16.44%)、肺癌(12.12%)、肝癌(11.31%)。

    结论

    2016—2020年岑溪市恶性肿瘤总体标准化发病率(中标率:85.48/10万,世标率:82.54/10万)均明显低于全国(中标率:190.64/10万,世标率:204.8/10万)和世界(世标率:201.0/10万)水平;男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高于女性;在75~79岁年龄段,总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达峰值;总人群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前三位依次为肝癌、肺癌、鼻咽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廖佳, 魏双翼, 刘刚
    2022, 25(32):  4085-40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8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04KB) ( )  
    背景

    近年来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已成为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深圳市30~69岁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订慢性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2014—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及死因资料来源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死因监测系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统计,4类主要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C00-C97)、糖尿病(E10-E14)、心脑血管疾病(I00-I99)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J30-J98)。计算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2014—2020年,深圳市30~69岁户籍人口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2.70%,P>0.05;APC=-2.00%,P>0.05),4类慢性病合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比例(76.58%~82.63%)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20%,P<0.05)。其中,恶性肿瘤(APC分别为-1.90%、-0.90%,P均>0.05)、糖尿病(APC分别为3.80%、2.20%,P均>0.05)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APC分别为-1.30%、-0.60%,P均>0.05)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34.22%~48.85%)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70%、-4.60%,P<0.05)。女性糖尿病(APC分别为-17.00%、-17.00%,P<0.05)、心脑血管疾病(APC分别为-7.10%、-6.10%,P<0.05)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14—2020年深圳市30~69岁户籍人口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0.17~12.45%波动,早死概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5.10%,P<0.05)。女性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8.70%、-5.40%,P<0.05);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2.78%~17.09%波动,女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6.59%~8.13%波动,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早死概率。

    结论

    2014—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2.78%~17.09%波动,女性早死概率在6.59%~8.13%波动,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早死概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知识窗
    陈冉, 杨皓然, 史会连, 刘琼, 汤婷
    2022, 25(32):  4091-40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4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4149KB) ( )  
    背景

    肝硬化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对患者身体机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逐渐被学术界重视。定期回顾全球肝硬化营养领域研究热点,有助于推进我国肝硬化营养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与总结1991—2021年肝硬化营养领域相关研究并做可视化分析,探究该领域的发展情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肝硬化营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检索1991—2021年肝硬化营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中合作网络和共现网络两个功能,对肝硬化营养研究的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突现关键词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

    结果

    1991—2021年肝硬化营养研究的文献共1 520篇,发文量呈波浪式上升,2020年及2021年发文量均突破100篇。美国是发文量(424篇)和中介中心性(0.32)均位居第一的国家。机构分布:梅奥诊所(美国)发文量(25篇)及中介中心性(0.08)位居第一,其次是岐阜大学(日本)、克利夫兰诊所(美国)、奥尔胡斯大学附属医院(丹麦)等。机构间形成以美国梅奥诊所、克利夫兰诊所为中心的美洲合作网络和以德国柏林查理特医科大学、瑞典卡罗斯卡学院为中心的欧洲合作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共纳入891位作者,以TANDON P、KAWAGUCHI T为代表;高频关键词包括营养状况、肝移植、身体成分等,关键词突现分析中肌肉减少症的突现程度最高(突现强度26.170 9)。

    结论

    有关营养评估、肝移植和身体成分等内容的研究是肝硬化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肝硬化伴肌肉减少症患者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对此类患者的营养管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