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2年 第25卷 第25期    刊出日期:2022-09-05
    述评
    王丹, 刘跃华, 朱学敏, 杨昊鹏, 索靖东, 申贤磊, 梁万年
    2022, 25(25):  3075-30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1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030KB) ( )  

    失智症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本文介绍了WHO"2017—2025年公共卫生领域应对失智症全球行动计划"(简称"全球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并系统阐述了"全球行动计划"的7个优先行动领域,分别为:将失智症作为公共卫生重点、友好意识、控制危险因素、诊疗与护理、人员支持、建设信息系统、研究与创新。本文检索的2009年至今25个国家(地区)发布的国家(地区)层面的应对失智症行动计划,分别从预防、干预、研究、支持、实施、立法和评估等方面进行了优先行动领域的部署。目前,我国尚缺乏国家层面的失智症行动计划,结合WHO和25个国家(地区)的优先事项和具体措施,建议我国在制定失智症国家行动计划时,应充分考虑WHO成员国在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减少危险因素、制定长期护理保险、营造友善社会氛围、建设国家监测系统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热点关注·体医融合
    胥祉涵, 王世强, 李丹, 王一杰, 王少堃, 郭凯林
    2022, 25(25):  3083-30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5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30KB) ( )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相关指南的不断更新,T2DM患者的身体活动建议日趋完善,但在日常活动过程中仍有难点有待解决。2022年2月,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2010年《运动和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针对不同年龄段T2DM患者的身体活动、最佳活动时机、医疗干预与身体活动的有效性、身体活动和饮食注意事项等方面提供了新的临床指导建议。本文对2022年指南的主要内容及重点更新内容进行解读,并提出对我国临床工作者开展T2DM患者运动/身体活动干预的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高原, 寇现娟
    2022, 25(25):  3089-30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2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34KB) ( )  

    体医融合推动了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蓬勃发展,但我国的体医融合起步较晚,目前尚存在诸多不足,探索适合我国的体医融合背景下的糖尿病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体医融合背景下糖尿病防治体系,对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介绍了美国糖尿病预防项目(DPP)的提出与实施过程,归纳了美国糖尿病防治中医疗保险福利体制、转诊合作创新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医疗和体育数据共享的体系构架,并结合我国的糖尿病防治开展现状和不足,给出了体医融合背景下我国开展糖尿病防治的建议,包括:加快DPP的发展,普及体医融合观念;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医疗保险条例的矛盾/冲突;推动体医融合模式创新,改善转诊服务的运行;填补复合型人才培养空缺,凸显人力资源竞争优势;搭建医疗和体育数据共享的"桥梁",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老年人健康问题研究
    宋俊敏, 杨鹏, 刘刚, 赵志广, 万丹婷, 王海瑞, 徐子茜, 王东海, 夏俊杰
    2022, 25(25):  3097-31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2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34KB) ( )  
    背景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公布的老年人跌倒风险自评表(FRQ)是目前少有的应用于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的自评价量表,此量表操作简便,应用价值广。跌倒功效量表(MFES)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领域。对两者进行评估效能的比较很有意义。

    目的

    通过与MFES对比,评估美国CDC公布的FRQ在中国社区老年人群跌倒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3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就诊或接种疫苗的≥65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FRQ、MFES三部分。分别以既往1年跌倒≥1次及≥2次为状态变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FRQ和MFES两个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比较。

    结果

    203例被调查老年人中,58例(28.6%)既往1年发生过跌倒。跌倒组FRQ得分高于非跌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组MFES得分与非跌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Q得分≥4分的高风险组跌倒发生率高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S得分≤112分的高风险组跌倒发生率与低风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既往1年跌倒≥1次为状态变量时,FRQ和MFE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5%CI(0.68,0.81)〕和0.59〔95%CI(0.50,0.68)〕;以既往1年跌倒≥2次为状态变量时,AUC分别增加到0.80〔95%CI(0.70,0.90)〕和0.65〔95%CI(0.52,0.78)〕。分别以4分和112分作为跌倒风险的区分标准,FRQ和MFES的灵敏度分别为81.0%和53.5%,特异度分别为51.7%和60.0%。

    结论

    与MFES相比,FRQ能够更加灵敏地筛选出跌倒高风险人群,同时具有更简便的操作和社区适用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陆伟伟, 陆志辉, 黄怡茗, 吴晓琼, 付腾飞, 张键
    2022, 25(25):  3101-31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7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87KB) ( )  
    背景

    儿童期不良经历(ACEs)对中老年慢性病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但ACEs对老年时期自评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尤其是以我国人群为样本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

    探索我国老年人群的自评健康状况,研究ACEs对老年时期自评健康的影响。

    方法

    于2021年10月申请获取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4年和2018年中≥60岁受试者(n=7 579)的ACEs与自评健康数据。提取的ACEs共10种,按照事件发生数量分为高危组(≥4种)、低危组(1~3种)、零ACE组(0种),自评健康状况分为好、中、差3级。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Es分组和ACEs种类对自评健康的影响。

    结果

    7 579例研究对象中,分别有1 672例(22.06%)、4 474例(59.03%)、1 433例(18.91%)自评健康状况为好、一般、差;1 922例(25.36%)经历过≥4种ACEs(高危组),5 283例(69.71%)经历过1~3种ACEs(低危组),374例(4.93%)未经历过ACEs(零ACE组)。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点、ACEs种类(父母离婚、父母暴力、父母抑郁、父母残疾、成长环境危险、童年孤独、童年饥饿、霸凌)、ACEs分组的研究对象自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危ACEs组导致更差的自评健康等级是零ACEs组的1.358倍〔95%CI(1.110,1.663)〕,高危ACEs组导致更差的自评健康等级是零ACEs组的2.151倍〔95%CI(1.735,2.667)〕(P<0.05)。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父母离婚、父母暴力、父母抑郁、父母残疾、成长环境危险、童年孤独、童年饥饿、霸凌是导致自评健康更差的因素(P<0.05);校正年龄、性别、居住地点因素后的统计结果保持不变。

    结论

    我国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整体尚可,未来可通过对经历过父母离婚、父母暴力、父母抑郁和残疾、不安全的成长环境、童年孤独、童年饥饿、霸凌者进行干预,以改善老年期自评健康结果,促进健康老龄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思蒙, 马立安, 张军伟, 周丽梅, 徐媛媛, 张颖, 王晨瑜, 王丽娜
    2022, 25(25):  3107-31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04KB) ( )  
    背景

    社区轻度认知障碍(MCI)者的衰弱发生率较高,且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较为常见,PIM是否参与MCI人群的衰弱发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讨PIM对社区老年MCI者衰弱的影响。

    方法

    于2021年3—7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合肥市包河区抽取老年MCI者23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指标及躯体功能状况,采用衰弱综合评估工具(CFAI)评估受试者的衰弱情况,采用《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评估受试者的PIM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IM涉及药物数量和类别对老年MCI者衰弱的影响。

    结果

    老年MCI者的衰弱发生率为59.1%(136/230),PIM发生率为59.1%(136/230),衰弱老年MCI者的PIM发生率高于非衰弱者〔80.9%(110/136)比27.7%(26/9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M涉及药物数量为1种和≥2种者的衰弱发生风险分别是无PIM者的4.591倍〔95%CI为(1.903,11.076)〕和8.859倍〔95%CI为(2.589,30.321)〕;有神经系统类PIM者的衰弱发生风险是无该类PIM者的5.310倍〔95%CI为(1.011,27.877)〕,有心血管系统类PIM者的衰弱发生风险是无该类PIM者的3.108倍〔95%CI为(1.173,8.241)〕。

    结论

    老年MCI者的衰弱发生率和PIM发生率均较高,PIM对衰弱有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应加强老年MCI者衰弱的筛查及衰弱药源性归因的识别,积极推进社区药物审查及药物管理,以减少MCI人群PIM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其衰弱发生、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段园霞, 潘志刚, 顾杰, 苏瑾
    2022, 25(25):  3114-31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9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29KB) ( )  
    背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高、易诱发脑卒中,而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核心策略。目前,社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探索上海市社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19年7—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至上海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2018年度健康体检的老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HA2DS2-VASc和ORBIT评分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集其房颤患病与用药情况、疾病认知情况、共病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风险等信息。依据问卷调查结果排除既往无房颤相关就诊经历及瓣膜性房颤患者,分析NVAF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根据CHA2DS2-VASc评分量表的推荐意见: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应进行抗凝治疗。本研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302例NVAF患者,其中89例(29.5%)正在服用抗凝药物,120例(39.7%)例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93例(30.8%)患者未服用上述两类药物中的任一类药物。CHA2DS2-VASc评分结果显示,302例NVAF患者中,合并脑卒中高风险者占92.4%(279/302)。其中正在服用抗凝药者占30.5%(85/279),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者占40.1%(112/279),未服用上述两类药物中的任一类药物者占29.4%(82/27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房颤类型、房颤症状发生情况、房颤病程、首次因房颤就诊时抗凝药开具情况、房颤危害知晓情况、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和出血风险为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房颤类型、首次因房颤就诊时抗凝药开具情况、房颤危害知晓情况为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率仍不理想,需进一步规范该类人群的抗凝治疗,尤其是高龄和对房颤危害认知不足的患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晨曦, 高静, 廖琴, 何佳丽
    2022, 25(25):  3122-31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6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57KB) ( )  
    背景

    衰弱老年人的躯体症状群可增加不良结局风险,我国相关研究以横断面为主,忽视了对衰弱老年人躯体症状群变化轨迹的探讨。

    目的

    探讨成都市养老机构衰弱老年人不同时间点躯体症状群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成都市6所养老机构的206例衰弱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基线(T0)、6个月(T1)、12个月(T2)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对其进行调查。对不同时间点上发生率≥20%的症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GMM)识别养老机构衰弱老年人躯体症状群在3个时间点的变化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在3个时间点均分别提取了5个因子,3个时间点均有神经系统症状群、能量不足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及消化道症状群,此外,T0和T1还包含衰老相关症状群,T2还包含其他症状群。3个时间点上各症状群M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MM拟合得到"高下降""低上升""中维持""高上升"4条躯体衰弱症状异质性轨迹,4条轨迹占比分别为16.5%、12.5%、66.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慢性病数量多是"高下降"和"高上升"轨迹的独立预测因素,服药种类多是"高上升"轨迹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

    结论

    养老机构衰弱老年人的躯体症状群存在不同变化轨迹,且不同轨迹的独立预测因素不相同,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可根据其症状群变化轨迹及独立预测因素动态调整护理措施,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护理服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基层卫生服务研究
    杨凌鹤, 刘美岑, 陈新月, 廖子锐, 昝子晴, 连隽, 杨思琪, 张思琪, 尤莉莉, 刘远立
    2022, 25(25):  3130-31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0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11KB) ( )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至今已开展13年,是我国迄今为止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的最大范围的人群干预实践,了解该人群对干预实践的反馈,对于推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评受益率与满意度,为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式,于2019年11—12月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5市10区(县)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抽取2 419例≥35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般人口学信息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情况。

    结果

    86.26%(2 072/2 402)的调查对象认为其所接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其健康改善具有帮助。分别有97.15%(2 349/2 418)、94.09%(2 275/2 418)、88.16%(2 129/2 415)、87.81%(2 118/2 412)、61.36%(1 469/2 394)、95.04%(2 297/2 417)、83.67%(2 013/2 406)、82.34%(1 981/2 406)、95.53%(2 310/2 418)的高血压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医护人员服务水平、体格检查、健康教育、中医药治疗、随访服务、高血压并发症筛查、血压控制效果及总体服务表示满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自评健康状况、是否在基层首次发现血压异常、过去1年内接受不同随访服务次数的高血压患者的自评获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是否在基层首次发现血压异常、过去1年内接受不同随访服务次数的高血压患者总体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评受益率及满意度较高,应注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提供及城乡同质化,以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闫温馨, 刘珏
    2022, 25(25):  3135-31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8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548KB) ( )  
    背景

    以人为本的基层卫生服务量表(PCPCM)已在国外研究中被证明能够用于全面、准确、快速地评估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目前,PCPCM已被我国香港学者汉化和修订成中文版,但中文版PCPCM在内地文化背景和医疗环境下的适用性与测量学性能尚未见文献报道。

    目的

    评价中文版PCPCM的信效度,旨在为内地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提供可靠的工具。

    方法

    于2021年12月8—20日,采用方便抽样法,连续选取至河南省、上海市、黑龙江省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PCPCM对其进行调查,并邀请10名相关领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全科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专家对量表进行评价。对中文版PCPCM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83份。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43~0.923(P均<0.001);各条目的临界值(CR值)为28.270~36.055(P均<0.001);逐一剔除各条目后,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0~0.973(<0.974)。信度方面,中文版PCPCM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4,Guttman折半系数为0.952,各条目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667~0.913,重测信度系数为0.874,各条目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724~0.88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00~1.000,全体一致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818,平均S-CVI为0.973,K*为0.79~1.0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960,Bartlett's球形检验χ2=4 538.461、P<0.001,表明数据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根>1.000的标准可提取1个公因子,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8.715%,各条目在公因子上的载荷值为0.826~0.925。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初始模型拟合指标不理想。根据指标提示添加误差变量e1和e2、e3和e9、e10和e11间的相关关系后,修正模型各拟合指标处于可接受范围〔χ2/df=2.983,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34,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894,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81,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66,相对适配指数(RFI)为0.954,增值拟合指数(IFI)为0.977,非归准适配指数(TLI)为0.969,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77,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90~0.900〕。已知族群效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户口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省份的患者PCPCM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由我国香港学者汉化的中文版PCPCM在内地文化背景和医疗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测量学性能,但该工具的跨文化适用性,以及居民将量表内容概念化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晓燕, 黄贇聪, 黄倩, 顾杰, 陈海英, 唐岚, 王朝昕, 黄蛟灵
    2022, 25(25):  3143-31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89KB) ( )  
    背景

    2020年3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提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以局部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结合的原则,应对疫情零星散发。

    目的

    探索并构建一套普适、规范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2021年1—4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中心城区、郊区、城郊结合地区选取1家发热哨点诊室,通过实地考察、对来自3家发热哨点诊室的10名工作人员进行两轮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获得原始资料,借助ROST CM6软件整理访谈资料,采用Charmaz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范式分析资料。采用目的抽样法,邀请熟悉发热哨点诊室运行特征的专家(发热哨点诊室管理者、高校研究人员、相关协会学者、卫生发展研究机构人员等)12名作为函询对象,于2021年5—6月采用专家函询法对其进行两轮函询,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检验各级指标逻辑一致性,最终形成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而成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组成。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1,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65(χ2=163.768,P<0.001)、0.320(χ2=130.323,P<0.001)。最终形成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功能和职责、诊室设置要求、人员配备、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13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构成,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33 7、0.056 4、0.392 6、0.377 8、0.139 5。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CR值)为0.056 5、0.032 5、0.042 4(<0.100 0)。

    结论

    将扎根理论运用于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后续随着政策的迭代,可借助扎根理论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宇春, 阴丽霞, 高丽平, 丁兰, 丁静, 杜雪平, 于爽
    2022, 25(25):  3150-31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9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05KB) ( )  
    背景

    功能性便秘(FC)是儿童常见健康问题,也是儿童父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诊中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尽管便秘不是急症,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影响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目的

    了解基层医生的儿童FC诊疗水平,为针对性提高基层医生的儿童FC诊疗与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选取在日常诊疗中能接触到儿童患者的医生130例。采用本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医生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对≥6个月儿童FC诊断中常见症状的认知,以及对儿童FC的推荐治疗方法、推荐治疗药物、药物治疗时机及治疗持续时间等。

    结果

    108例(83.1%)基层医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其中全科医生34例(31.5%)、儿科医生30例(27.8%)、中医科医生30例(27.8%),平均每月门诊接触儿童患者(10.1±4.4)例。对于儿童FC的诊断:当≥6个月患儿出现排便次数少、大便坚硬、排便时出血、大便失禁、排便困难、排出稠便前哭泣症状时,分别有40.7%(44/108)、39.8%(43/108)、23.1%(25/108)、9.3%(14/108)、39.8%(43/108)、23.1%(25/108)的基层医生会考虑将其诊断为FC;51.9%(56/108)的基层医生认为同时存在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两种症状时可诊断为FC;25.0%(27/108)的基层医生认为,同时存在排便次数少、大便坚硬、排便时出血、排便困难4种症状时可诊断为FC。对于儿童FC的治疗:37.0%(40/108)的基层医生推荐将药物治疗作为儿童FC的首选治疗方法;63.0%(68/108)的基层医生推荐将非药物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其中88.2%(60/68)推荐腹部按摩,85.3%(58/68)推荐高纤维饮食,82.4%(56/68)推荐如厕训练,72.1%(49/68)推荐增加液体摄入量。75.9%(82/108)的基层医生推荐使用乳果糖治疗;27.8%(30/108)的基层医生推荐联合应用柠檬酸钠、十二烷基磺基乙酸钠、山梨糖醇的微灌肠为直肠治疗方法,64.8%(70/108)的基层医师建议在患儿排便特别困难时进行直肠给药。基层医生认为,患儿开始治疗到有阳性反应的平均时间为(4.1±2.6)d;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1.2±4.3)d;88.9%(96/108)的基层医生认为,便秘平均平均治疗(46.0±9.3)d可终止;当排便频率和/或稠度恢复正常/患者不再有不适时,88.9%(96/108)的基层医生会考虑停止治疗。

    结论

    尽管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认识,但总体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提升现有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认知和综合管理能力,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FC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对儿童FC的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患病率、提升治愈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社区骨关节炎管理专题研究
    刘茜, 张含之, 邱梦思, 于德华
    2022, 25(25):  3157-31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90KB) ( )  
    背景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开展骨关节炎的疾病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提高疾病的整体防治水平,但目前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效果不佳。

    目的

    分析目前国内外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情况和策略进展,比较其优缺点,为我国社区骨关节炎管理提供更为优化的策略,以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诊疗效果和预后。

    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主题检索"骨关节炎"与"管理"、"骨关节炎"与"模式"、"骨关节炎"与"策略",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主题检索("Osteoarthritis")AND("Management"OR"Mode"OR"Strategy")获得发表时间为2010-01-01至2020-01-01的文献。剔除重复及涉及骨关节炎自我管理的文献,对入选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

    检索到文献2 695篇,删除2 642篇,入选53篇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文献。其中5篇文献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现况调查,均提及目前国内外对骨关节炎的管理缺乏协调性和目的性,同时治疗的重点是缓解症状、延缓软骨退化、减少畸形的发生,但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且症状常反复发作;而且我国骨关节炎管理多停留在健康教育层面,管理模式单一。6篇文献内容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影响因素,结果提示目前患者及其家属对骨关节炎的认知不足,基层医院部分医生对骨关节炎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医疗资源配置不协调,多种因素导致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缺乏协调性和目的性。3篇文献内容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意义,主要强调通过社区骨关节炎管理减轻患者疼痛、延缓疾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满意度、优化医疗保健资源的使用。39篇文献内容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策略,其中22篇涉及系统性管理策略,包括社区骨关节炎多学科或综合管理模式(18篇)、社区骨关节炎分级管理(4篇),整体来说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策略借鉴了我国社区管理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成功经验,但策略大多处于建设阶段,在实践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其余17篇涉及各种非系统性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策略,其中8篇是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方式的管理模式,3篇管理模式涉及网络模式,各有2篇涉及远程电话管理、非药物管理、书面信息指南。

    结论

    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策略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治不协调、方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未来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管理可借鉴的策略包括:社区多学科或综合管理、分级管理等系统性的管理策略;充分利用医疗服务技术和工具,如电子医疗、网络远程管理、健康手册等;优化资源配置,如将骨关节炎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政府对骨关节炎管理的政策扶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邱梦思, 刘茜, 张含之, 田久鹏, 张立智, 于德华
    2022, 25(25):  3165-31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21KB) ( )  
    背景

    骨关节炎作为社区常见慢性病,其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作用,当前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不足,造成骨关节炎的诊治和管理困难。

    目的

    了解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特点,为改善该类患者的社区就医诊治提供策略。

    方法

    本研究为混合方法学研究。2019年5—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从上海市杨浦区一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医院选取骨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各5例,同时在区域内的其中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抽取12例全科医生、12例前来就诊的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多方访谈,了解访谈对象的疾病认知、疾病管理现况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从以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选取3家,对前来就诊的425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归纳的主题,除去部分具有较大主观性难以采用问卷量化的指标,设计定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患病现况、就医认知和行为、自我管理情况及慢性病APP利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骨关节炎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定性访谈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对骨关节炎认知不足、缺乏对骨关节炎的管理、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定量研究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97份(93.4%)。397例调查对象中,152例(38.3%)了解骨关节炎相关知识;152例了解骨关节炎相关知识者中,知识来源为媒体、病友的分别有79例(52.0%)、50例(32.9%);397例调查对象中,200例(50.4%)表示了解骨关节炎治疗措施,其中分别有91例(45.5%)、105例(52.5%)知晓运动和物理治疗及止痛药措施。不同性别、体质指数(BMI)、关节疼痛程度、疼痛影响睡眠情况、既往就医经历骨关节炎患者就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BMI、疼痛程度、疼痛影响睡眠情况、既往就医经历是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就医认知不足、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就医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应注重提高患者就医认知,并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全科医生诊疗技能,改善医患双方消极态度,促进患者积极就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茜, 邱梦思, 张含之, 张立智, 江容安, 钱洁, 傅喆暾, 于海燕, 刘晓东, 于德华
    2022, 25(25):  3171-31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96KB) ( )  
    背景

    骨关节炎致残、致畸率高,可合并多种身心疾病,但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前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管治不协调、方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目的

    构建并评价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多学科管理模式,以促进对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管理,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方法

    首先构建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包含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患者分级管理流程、多学科管理团队及其诊治分工,然后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多学科管理流程,并完成信息软件开发。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上海市定海、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以及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普通组和多学科组,各40例。普通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多学科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信息化的多学科管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AIMS2)评分、健康素养管理量表(HeLMS)评分、体质指数(BMI)。

    结果

    治疗前,多学科组和普通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AIMS2评分、HeLMS评分、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多学科组和普通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低于治疗前,AIMS2总分、HeLMS总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多学科组患者AIMS2总分、HeLMS总分高于普通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BMI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多学科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和体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健康素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李兵, 杨珊, 王璁, 陈金京, 徐志伟, 刘晓宇, 段红艳, 王留义
    2022, 25(25):  3178-31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9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01KB) ( )  
    背景

    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医生数量的新增、保持和流失,是全科人力动态规划、管理和评价的重要考量,也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绩效指标。探讨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住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针对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了解河南省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分析学员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从而为完善培训管理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选取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326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为学员的基本信息、全科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及结业后从事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由学员自行填写。

    结果

    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77例(28.4%),从事非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194例(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全科住培基地所在区域是学员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影响因素(P<0.05)。与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相比,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比例更高〔70.1%(54/77)比32.0%(62/194),P<0.0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比例更高〔49.4%(38/77)比6.2%(12/194),P<0.05)〕。194例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中,从事内科学工作者78例(40.2%),从事急诊及危重症医学工作者33例(17.0%),从事外科学工作者17例(8.8%)。不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单位安排〔34.5%(67/194)〕,所在单位没有全科医学科〔29.9%(58/194)〕,薪酬低〔26.8%(52/194)〕。

    结论

    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及基地所在区域是影响因素。建议加大全科医学理念宣传,加快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以此增加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罗晓, 何茜, 李海冰, 涂丽, 张海玲, 穆琼
    2022, 25(25):  3184-31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7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519KB) ( )  
    背景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较高,调查其离职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减少基层卫生人才流失提供思路。目前,完成"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逐步履约进入基层工作,而针对该部分全科医生离职意向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调查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回归基层工作后的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吸引卫生人才留任、建设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贵州省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5+3"模式培养并履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2015—2017级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于2021-01-20至2021-02-10对其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一般情况、职业满意度、离职意愿、服务期满后职业方向。共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6%。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贵州省"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整体离职意愿得分为(3.98±0.98)分,具有离职倾向者229例(73.6%)。不同性别、单位地理位置、每日工作量者的离职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位负责人对待下属的方式、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对当前收入满意程度、家人对工作的支持程度、当地激励政策执行程度是"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服务期满后,计划留任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12例(3.9%),计划去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21例(6.7%),计划离开基层去上级医院工作者196例(63.0%),计划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者60例(19.3%)。

    结论

    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离职意愿较高,预计服务期满后基层全科人才流失较多,需从提高收入、重视全科医生心理需求、优化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全科宣传等方面着手改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工具开发
    蔡明, 胡卿茹, 贾世豪, 杨若愚, 王丽岩, 胡静芸, 王晓军, 陈晓艳, 王洪彪
    2022, 25(25):  3191-31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7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77KB) (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加快,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早期诊断筛查MCI对于降低痴呆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收集和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临床实践中常用的MCI筛查评估量表(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调查问卷,剑桥神经心理测试自动化成套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画钟试验、钟表读数试验、钟表设置试验,美国阿尔茨海默病联合登记协作组织的评估条目,8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denbrooke认知评估量表,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结合各量表的优缺点,提出将用时短且高效的8条目痴呆筛查问卷、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调查问卷与灵敏且全面的Addenbrooke认知评估量表联合使用的量表组合策略,该策略可以很好地弥补各量表的不足,适用于我国社区老年人MCI的早期筛查、识别。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春韦, 邓仁丽, 粟翠, 庄碧嗓
    2022, 25(25):  3196-32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6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585KB) ( )  

    尽早识别可能从姑息照护中获益的患者,有助于医疗服务提供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和护理服务,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无意义"的过度治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国外学者研发了多种姑息照护患者早期识别工具,这些工具多由死亡风险相关预测指标和病情恶化早期预警指标构成,部分工具已经历数次迭代更新并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已被证明可以识别出能从姑息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但其易用性、识别准确度仍有待提高;国内尚缺乏相关的研究,且识别工具的应用和研发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以适用疾病和人群为依据,对国内外姑息照护患者早期识别工具进行分类后,对各工具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情况等进行综述,并将常用工具从基本情况和应用状况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本土化识别工具的构建提供借鉴,为准确评估、针对性照护可从姑息照护中获益的患者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