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肺癌最新文章合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多原发肺癌诊断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洪子强, 金大成, 白向豆, 崔百强, 苟云久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7): 3435-34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31
摘要1062)   HTML41)    PDF(pc) (2781KB)(2670)    收藏

随着CT和肺癌筛查的广泛应用,多原发肺癌(MPLC)(即同个患者中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恶性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但如何准确鉴别MPLC和肺内转移(IM)仍是一个难题。组织学特征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很好地鉴别MPLC和IM,但常需要进行分子分析,如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的应用有助于鉴别MPLC和IM。而对于MPLC的治疗,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疗和局部消融发挥着重要作用。NGS和新疗法(如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MPLC的诊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研究就近年来MPLC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糖尿病对肺癌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
程小龙1,韩一平1,2*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15): 1779-178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73
摘要931)      PDF(pc) (1092KB)(1319)    收藏
肺癌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肿瘤相关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两病共存的现象并不少见。糖尿病和降糖药物均可能对肺癌的发病风险及预后产生影响,但其具体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糖尿病和肺癌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共同高危因素、糖尿病及降糖药物对肺癌的影响和机制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4)
3. 系统免疫炎症营养指数与非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谢剑华, 刘苗苗, 彭丽丽, 张荣三, 张洪珍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7): 2082-20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2
摘要905)   HTML18)    PDF(pc) (1676KB)(387)    收藏
背景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数量居于我国肺癌患者数量的首位,其中大多数老年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该类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存率将会降低整体肺癌患者的死亡率。探索识别接受非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作用,并为后续根据分层采取不同诊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营养指数(SIINI)与非手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01至2018-06-30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初治的、年龄≥65岁的231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基础疾病、体质指数(BMI)、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根据治疗前血常规、血清白蛋白、BMI计算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后营养指数(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和SIINI〔基于临床回顾性数据探索发现,将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BMI以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BMI×血清白蛋白水平)的计算方式得出〕。绘制各指标判断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价值,若AUC<0.5,则根据中位数取临界值,根据各指标临界值分为高、低水平。治疗结束后通过门诊复查、电话或短信等形式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20-02-01。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并采用Graphpad 8.0.2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NLR、dNLR、PLR、PNI、SII、ALI和SIINI的临界值分别为3.30、2.51、179.99、273.65、736.54、46.05和102.89。不同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NLR、dNLR、PLR、ALI、SII、PNI、SIINI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70岁与≥76岁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中分化患者与高分化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生存曲线与Ⅰ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6岁(P<0.001)、高分化(P<0.001)、临床分期Ⅲ期(P=0.012)、临床分期Ⅳ期(P<0.001)和SIINI(P=0.001)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不同NLR、dNLR、PLR、ALI、SII、PNI、SIINI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临床回顾性数据探索发现综合免疫、炎症、营养等形成的新指标SIINI是预测非手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相较于NLR、dNLR、PLR、PNI、SII、ALI,其在预后判断方面可能更具有应用价值及深层次的研究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宋平安, 陈晓亮, 姚远, 高瑾, 杨洋, 崔洪春, 张毅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2): 241-2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67
摘要854)   HTML19)    PDF(pc) (2058KB)(444)    收藏
背景

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近年来逐步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改变了该病的治疗格局。大部分PD-1抑制剂相关研究排除了70或75岁以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得老年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相对较少。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PD-1抑制剂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胸外科和肿瘤科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65岁及以上的晚期NSCLC患者,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3例。本研究中PD-1抑制剂均为已经在中国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单抗,包括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整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获取长期生存数据,随访至2022-03-15,收集患者PD-1抑制剂的疗效资料、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和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毒副作用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老年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63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65,89)岁。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期间的最佳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无患者完全缓解,14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21例患者疾病稳定,28例患者疾病进展。PD-1抑制剂单药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2.2%(14/63),疾病控制率(DCR)为66.7%(14/21)。预后数据提示63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3(2.0,4.6)个月。中位OS为10.2(6.1,14.3)个月。接受PD-1单药治疗期间,63例老年晚期NSCLC中46例患者出现了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73.0%),其中3级以上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4.3%(9/63)。常见的毒副作用类型有乏力、腹泻、皮疹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3.8%(15/63)、19.1%(12/63)、15.9%(10/63)和14.3%(9/6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质状态评分和转移病灶数目是老年晚期NSCLC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56、0.48)。

结论

PD-1抑制剂单药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具有初步的疗效和可耐受的安全性。ECOG体质状态评分和转移病灶数目可能是影响该类患者PFS的潜在风险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不同体液标本活检在肺癌微小残留疾病监测中的应用最新进展
闫星, 刘山梅, 刘长宏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3): 280-2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41
摘要854)   HTML14)    PDF(pc) (1268KB)(773)    收藏

肺癌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后复发是其难以攻克的主要原因。微小残留疾病(MRD)作为实体瘤复发的"桥头堡",被描述为治疗原发肿瘤后,在没有任何癌症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患者的生物液体中仍然存在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衍生物。2021年中国达成了首个"肺癌MRD的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旨在通过液体活检监测以评估肺癌患者MRD状态,进而完善其术后个体化治疗。本文综述了几种热点液体(外周血、尿液、唾液、痰液、胸腔积液)标本在肺癌MRD检测中的进展,并探讨其指导肺癌MRD精准治疗的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安徽省常模的构建
王爱梅, 章新琼, 王婷婷, 章靓, 刘雪伟, 汪静雯, 马颖, 周文秀, 尹大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3): 1603-16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18
摘要813)   HTML12)    PDF(pc) (2905KB)(297)    收藏
背景

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影响其运动目标的确立和克服困难的信念,了解其现状对肺癌患者运动行为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但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测评工具的常模,使得测量结果缺乏参照标准。

目的

建立安徽省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常模。

方法

将安徽省按地理位置划分为皖北、皖中、皖南3个区域,于2021年1—8月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600例肺癌患者,采用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建立该量表的均数、百分位数和划界常模。

结果

共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19%。安徽省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总分为(67.66±14.90)分,效能期望维度得分为(63.09±18.13)分,结果期望维度得分为(73.48±14.10)分。本研究按性别、年龄分组(19~35岁为青年组,36~59岁为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建立了安徽省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均数常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有无规律运动习惯、有无伴随疾病、医院级别、科室类别、BMI、地区划分是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以上述变量为依据建立分类常模;以5%为间隔,建立5分位至95分位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百分位常模;以(-s)、(-0.5s)、(+0.5s)、(+s)为界点,将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按照量表总分由低到高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5种状态。

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安徽省的常模,可为研究该人群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提供参考标准,也为进一步探讨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李佳容,廖宇,李建伟,刘飞奇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5): 630-632,6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18
摘要705)      PDF(pc) (2223KB)(1378)    收藏
头晕是门诊就诊的常见未分化疾病之一,但其病因复杂多样,诊治难度高。目前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极其少见,专科医师易关注头晕症状,而忽视重要的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导致无典型症状的肺癌患者漏诊。本文报道了1例2019-09-25因头晕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最终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并对诊治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当头晕患者出现治疗效果不佳且合并异常的实验室检查——低钠血症时,需警惕以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小细胞肺癌,以期更多的非典型肺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避免出现疾病的漏诊及误诊,从而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肺癌靶向治疗原发耐药的机制及临床对策
梁文华, 黎才琛, 梁恒瑞, 赵毅, 李凤, 钟然, 熊珊, 李坚福, 程博, 陈子盛, 刘晞雯, 蔡修宇, 谢展鸿, 王炜, 刘君, 何建行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8): 901-9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53
摘要698)      PDF(pc) (1888KB)(1908)    收藏
针对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基于小分子抑制剂的靶向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极大成效,但仍面临着原发耐药/不敏感的问题。初始治疗的有效比例及疗效深度决定了患者的远期生存。本文梳理了关于原发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突变亚型结构、原发T790M、合并突变、免疫状态等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目前有效药物的证据,提出了多基因分型、精准靶向、“鸡尾酒”疗法等克服原发耐药的管理策略,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同行们的临床实践及科研方向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癌九例临床特点分析
张国华,王玉华,张令令,高兰,罗俊丽,赵绵松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7): 3383-33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55
摘要693)      PDF(pc) (1097KB)(282)    收藏
目的 总结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RA合并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治疗与预后。结果 RA合并肺癌患者9例,占同期住院RA患者的0.57%(9/1 561),其中男4例、女5例。RA确诊年龄25~80岁,平均确诊年龄(53.7±19.6)岁;肺癌确诊年龄58~89岁,平均确诊年龄(73.8±10.8)岁。RA确诊到肺癌确诊病程为3~50年,平均(20.1±19.5)年。9例患者均有关节肿痛,2例出现关节畸形;9例患者中3例以咳嗽、咳痰为肺部主要首发症状。8例患者测定类风湿因子,5例升高;9例患者中7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升高,6例癌胚抗原(CEA)升高。9例患者中7例为腺癌,2例为低分化鳞癌。9例患者中8例为ⅣA期患者,1例无分期。9例患者中6例给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给予化疗和/或靶向治疗。9例患者中8例确诊肺癌时为Ⅳ期,且8例患者中5例死亡,3例虽经积极治疗仍出现脑转移及胸椎转移。结论 RA合并肺癌患者以腺癌为主,病死率高,预后差,对RA患者应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肺癌患者并发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李周华,季爽,胡先纬,尤青海,费广鹤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6): 3310-33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99
摘要691)   HTML6)    PDF(pc) (1379KB)(407)    收藏
背景 肺癌患者常并发肌肉减少症,但对于肌肉减少症与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 调查肌肉减少症在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情绪状况、生命质量等临床预后的影响,为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整体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2019年12月—2020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情况、肿瘤病理类型、体力状况(PS)评分、患病时长、治疗情况、合并症情况、体质指数(BMI),测量患者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四肢肌肉量并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根据亚洲老年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OP)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46例)、无肌肉减少症组(41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2002)评价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患者的情绪状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肺癌并发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肌肉减少症与生命质量和情绪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为52.9%(46/87)。肌肉减少症组患者年龄、长期吸烟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NRS2002评分、有营养不良风险比例高于无肌肉减少症组,BMI、四肢肌肉量、SMI低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史〔OR=5.515,95%CI(1.234,24.646)〕、患病时长〔OR=1.132,95%CI(1.007,1.272)〕、BMI〔OR=0.676,95%CI(0.519,0.880)〕、NRS2002评分〔OR=1.773,95%CI(1.012,3.108)〕均是肺癌并发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肌肉减少症患者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疲倦、疼痛、气促及食欲丧失得分高于无肌肉减少症组患者(P<0.05),QLQ-C30总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低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并发肌肉减少症与焦虑量表得分、抑郁量表得分及疲倦、疼痛、气促、食欲丧失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QLQ-C30总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肺癌患者病程及吸烟史越长、NRS2002评分越高、BMI越低,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越高;肌肉减少症的发生与肺癌患者较差的生命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症状之间等不良临床预后具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热疗对巨噬细胞M2极化作用及其对肺癌细胞侵袭、迁移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饶紫琦,刘菁,陈炳林,邓永然,刘文其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7): 2207-22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18
摘要683)   HTML7)    PDF(pc) (2618KB)(937)    收藏
背景 热疗是一种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修复、促进其凋亡、提高机体免疫等作用阻碍其发生、发展。但是,对于热疗是否可以通过干预巨噬细胞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研究并不多。目的 通过体外模拟热疗产生的温热作用,探讨在热疗条件下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肺癌细胞(LLC)的调控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实施。10 000 ng/L的干扰素γ(INF-γ)和100 000 ng/L的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48 h成为M1型巨噬细胞,20 000 ng/L 白介素(IL)-4诱导RAW264.7细胞48 h成为M2型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检测M1、M2巨噬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86、CD206的表达率和细胞因子IL-10、IL-12的分泌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热疗温度(41 ℃、42 ℃、43 ℃)干预对M2型巨噬细胞在24 h、48 h和72 h的增殖活性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M0、M2型巨噬细胞及热疗(42 ℃)后M2型巨噬细胞Arg-1、Fizz-1、Ym-1 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2型巨噬细胞及热疗(42 ℃)后M2型巨噬细胞Arg-1、Fizz-1、Ym-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Transwell法检测LLC+M2、LLC+M2+热疗(42 ℃)中LLC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IFN-γ和LPS可诱导RAW264.7细胞向M1型极化,IL-4可诱导RAW264.7细胞向M2型转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2型巨噬细胞CD86、CD206的表达率高于M0型巨噬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P<0.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M2型巨噬细胞IL-10的分泌水平较M0、M1型巨噬细胞高(P<0.001);M1型巨噬细胞IL-12分泌水平较M0、M2型巨噬细胞高(P<0.001)。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42 ℃时热疗抑制巨噬细胞的能力高于41 ℃及43 ℃时(P<0.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M0型巨噬细胞相比,M2型巨噬细胞的Ym-1、Arg-1、Fizz-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01)。热疗(42 ℃)后M2型巨噬细胞的Ym-1、Arg-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01)。Transwell法检测结果显示,M2型巨噬细胞与LLC共培养后LLC侵袭、迁移数量增加(P<0.001);热疗(42 ℃)后LLC侵袭、迁移数量减少(P<0.001)。结论 热疗可能通过下调M2型巨噬细胞的Arg-1、Ym-1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LLC的侵袭与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糖尿病对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研究
程小龙,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6): 654-6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178
摘要667)      PDF(pc) (1112KB)(601)    收藏
背景 肺癌与糖尿病(DM)均是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的常见病,临床上二病共存的现象越来越常见,DM可能对肺癌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目的 探讨DM对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12-01至2016-12-31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内科及胸外科住院治疗的肺癌合并DM患者189例(DM组)及肺癌不合并DM患者19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65岁和≥65岁进行亚组分析。绘制不同特征患者PFS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分析肺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DM组男性、≥65岁、有吸烟史、有其他合并症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65岁DM亚组的男性、有吸烟史、有其他合并症患者的比例高于<65岁对照亚组(P<0.05)。DM组患者中位PFS〔11.0个月,95%CI(8.7,13.3)个月〕长于对照组〔9.0个月,95%CI(7.8,10.1)个月〕(χ2=4.197,P=0.040)。<65岁DM亚组患者PFS〔11.0个月,95%CI(8.5,13.5)个月〕长于<65岁对照亚组〔7.0个月,95%CI(6.9,9.1)个月〕(χ2=7.257,P=0.007)。≥65岁DM亚组患者中位PFS〔11.0个月,95%CI(6.5,15.5)个月〕与≥65岁对照亚组中位PFS〔12.0个月,95%CI(6.0,18.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09)。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期、治疗方案是肺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P<0.05),DM与分期是<65岁肺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P<0.05),分期与治疗方案是≥65岁肺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DM是肺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尤其对于<65岁肺癌患者PFS有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张玉双,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1): 2607-26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50
摘要660)      PDF(pc) (1412KB)(2405)    收藏
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85%,所以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随机对照试验被认为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金标准,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应用于实际临床时,常无法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近年来,基于真实诊疗环境下的真实世界证据逐渐被药品监管机构采纳。本文旨在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差异,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肺癌临床循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EGFR-TK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李勇, 龙勇, 赵冲, 张冠卿, 苏彦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8): 1007-10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413
摘要637)   HTML12)    PDF(pc) (2713KB)(208)    收藏
背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疗法已成为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绝大部分接受EGFR-TKIs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获得性耐药。EGFR-TK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策略可能会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收录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7月,筛选出联合用药治疗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分组,采取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为联合给药组,仅采取EGFR-TKIs治疗组为单药组。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国家、研究类型、样本量、疾病分期、性别、平均年龄、治疗方案、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中位随访时间、病理类型、基因突变类型、结局指标),并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质量评价,运用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1 5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给药组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HR=0.61,95%CI(0.54,0.70),P<0.001〕效果优于单药组。PFS亚组分析显示,两组年龄≥65岁和发生脑转移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生存期、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给药组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RR=1.77,95%CI(1.62,1.94),P<0.001〕高于对照组。

结论

联合用药可延长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的PFS,但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大,同时患者在总生存期、客观缓解率以及疾病控制率方面并未受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Rothman-Keller法的个体肺癌发病风险评估研究
李亚文,张露,郑倩雯,蒋敏,朱彩蓉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3): 1566-15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01
摘要635)      PDF(pc) (964KB)(561)    收藏
背景  预防肺癌发病是减轻我国肺癌负担的途径之一,加强肺癌的一级预防工作及探索预防新途径尤为重要。疾病风险评估可根据个体情况预测发病风险,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其生活行为,降低发病风险,在社区卫生和健康管理领域应用广泛,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  建立适用于我国人群的肺癌发病风险评估模型,了解个体肺癌发病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收集整理国内外发表的我国人群肺癌流行病学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03-31。通过文献评阅明确肺癌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定量关系,构建基于Rothman-Keller法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纳入模型主要因素有12个,包括吸烟、被动吸烟、所在地区年平均PM2.5、职业暴露(石棉、粉尘)、肺部疾病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BMI、新鲜蔬菜食用情况、烹调油烟,根据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可评估个体肺癌发病相对风险和未来5年发病风险。结论  该模型可用于肺癌的一级预防,间接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河北省不同吸烟特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分析
王闻慧,刘霄,张丽丽,张云淑,栗克清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4): 467-4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19
摘要631)      PDF(pc) (915KB)(1626)    收藏
背景 现今睡眠问题十分普遍,其中老年人群睡眠质量问题更为突出。有研究显示睡眠与尼古丁暴露相关,不同吸烟程度人群的睡眠质量可能呈现不同特点,但吸烟对老年人群睡眠质量的影响特点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河北省老年人群吸烟情况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吸烟程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年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所有调查对象均完成了一般人口学资料、吸烟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填写等。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轻度吸烟组、中度吸烟组、重度吸烟组。比较四组的睡眠质量不同维度特点,分析吸烟指数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吸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5 343例研究者,平均年龄(68.4±7.0)岁,其中不吸烟组3 973例(74.36%)、轻度吸烟组536例(10.03%)、中度吸烟组512例(9.58%)、重度吸烟组322例(9.77%)。四组老年人年龄、性别、城乡、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医保、家庭月总收入、饮酒频率、患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老年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损害得分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城乡、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医保、家庭月总收入、体育锻炼情况、饮酒频率、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疾病后,吸烟者相对于不吸烟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OR(95%CI)=2.452(1.738,3.461)〕;与不吸烟组相比,轻度吸烟、中度吸烟、重度吸烟的人群患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OR(95%CI)轻度吸烟=1.622(1.032,2.549),OR(95%CI)中度吸烟=2.753(1.833,4.137),OR(95%CI)重度吸烟=3.554(2.304,5.483)〕。结论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吸烟人群睡眠障碍比不吸烟人群更为普遍。吸烟者的睡眠问题因其吸烟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吸烟指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八种中药注射剂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网状Meta分析
洪晓华,王光耀,刘体勤,符芳,莫春梅,荣震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6): 3311-33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821
摘要625)      PDF(pc) (1571KB)(1280)    收藏
背景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了极大压力和负担。中药注射剂(CMI)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于NSCLC的治疗,并在增效减毒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目前还缺少中药之间直接或间接比较。目的 系统评价CMI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方案治疗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VIP),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3月,搜集有关临床常用的8种CMI(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艾迪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方案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软件gemtc和Stata 14做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个RCT、49个半RC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8种CMI与对照组近期疗效间直接比较,艾迪注射液、苦参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8种CMI与对照组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间直接比较,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8种CMI之间间接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优于苦参注射液(P<0.05)。8种CMI与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间直接比较,艾迪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8种CMI与对照组提高化疗生活质量间直接比较,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高化疗近期疗效的概率:华蟾素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降低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的概率:华蟾素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减少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的概率:参芪扶正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苦参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改善化疗生活质量的概率:康艾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苦参注射液。结论 综合网状Meta所纳入各项结果分析和测量指标排序结果,在增强抗癌临床效果方面,华蟾素注射液和康艾注射液较其他6种CMI相对有效;在降低毒副作用方面,参芪扶正注射液和华蟾素注射液较其他6种CMI相对有效;综合各项指标,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方案治疗NSCLC时,可优先考虑华蟾素注射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水平评估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的效果研究
夏国庆,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35): 4322-43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72
摘要622)      PDF(pc) (1117KB)(1112)    收藏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其临床特点为肿瘤倍增速度快、早期发生转移、治疗后易复发、预后差。在诊断时,仅有约30%的患者处于局限期(LD)。尽管SCLC对于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及肿瘤的扩散。故找出影响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对于SCLC分层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将起到一定作用。目的 分析评价初治SCLC患者化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对化疗后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上海长海医院呼吸内科收治并病理证实为SCLC患者103例,对其行4~6周期的初始化疗治疗。于化疗前及化疗后检测血清NSE、Pro-GRP水平。对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17-07-31,记录患者无疾病进展期(PFS)。结果 103例患者化疗周期结束后完全缓解(CR)7例(6.8%),部分缓解(PR)18例(17.5%),疾病稳定(SD)53例(51.4%),疾病进展(PD)25例(24.3%)。CR+PR、SD患者化疗后NSE、Pro-GRP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PD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NSE、Pro-G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R、SD、PD患者化疗后NSE、Pro-G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相关检验,化疗前NSE、Pro-GRP水平与疗效无相关关系(rs=0.019,P=0.845;rs=0.171,P=0.086);化疗后NSE、Pro-GRP水平与疗效存在相关关系(rs=0.342,P<0.001;rs=0.350,P<0.001)。化疗后NSE<参考范围上限(ULN)与NSE≥ULN者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ULN与Pro-GRP≥ULN者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期、有无肿瘤转移、化疗后NSE水平、化疗后Pro-GRP水平者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HR=2.19,95%CI(1.29,3.72)〕、化疗后NSE水平〔HR=2.67,95%CI(1.62,4.44)〕是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化疗后NSE、Pro-GRP水平对SCLC患者化疗效果有很好的监测作用,化疗后NSE水平可以预测SCLC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SHOX2基因甲基化水平对肺癌和良性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研究
夏冬平,史小武,周颖,朱珊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35): 4358-43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13
摘要594)      PDF(pc) (1169KB)(899)    收藏
目的 探究SHOX2基因甲基化水平在肺癌和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武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呼吸科住院的肺癌患者和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其中肺癌患者173例作为肺癌组,良性肺部疾病患者194例作为良性肺病组,进行常规血清学检查,并检测肿瘤标志物,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SHOX2基因甲基化,采用??CT法计算SHOX2基因甲基化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肺癌的临床价值,并分析??CT值与肺癌病理类型、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T值均低于良性肺病组,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21片段抗原(Cyfra21-1)、癌胚抗原(CEA)均高于良性肺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ProGRP、血清Cyfra21-1、△△CT值是肺癌的影响因素(P<0.05)。△△CT值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最佳临界值为2.69时,灵敏度为58.2%,特异度为93.1%;血清ProGRP诊断肺癌的AUC为0.711,最佳临界值为32 ng/L时,灵敏度为63.5%,特异度为77.4%;血清Cyfra21-1诊断肺癌的AUC为0.677,最佳临界值为2.92 μg/L时,灵敏度为56.1%,特异度为72.3%。血清ProGRP诊断肺癌的AUC大于血清Cyfra21-1(Z=3.569,P=0.038)。??CT值联合血清ProGRP诊断肺癌的AUC为0.860,均大于△△CT值、血清ProGRP、血清Cyfra21-1诊断肺癌的AUC(Z=4.046、5.607、8.215,P<0.05)。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患者△△CT值均低于腺癌、大细胞癌、其他未知病理类型(P<0.05)。Ⅲ期患者??CT值低于Ⅰ期、Ⅱ期(P<0.05);Ⅳ期患者△△CT值低于Ⅰ期、Ⅱ期、Ⅲ期(P<0.05)。结论 SHOX2基因甲基化水平对肺癌和良性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且与肺癌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诊断肺癌的辅助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研究
王万敏,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6): 683-6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27
摘要590)      PDF(pc) (1067KB)(561)    收藏
背景 肺癌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我国均具有高流行率,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在我国较为常见。有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在抗肿瘤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风险。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于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HBsAg阳性肺癌患者61例(HBsAg阳性组),其中预防性抗病毒29例(干预亚组),未预防性抗病毒32例(对照亚组)。并收集同期住院未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61例(HBsAg阴性组)。比较干预亚组、对照亚组与HBsAg阴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干预亚组与对照亚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结果 第1、3次住院时对照亚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HBsAg阴性组(P<0.05)。第1次住院时HBsAg阴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干预亚组(P<0.05)。第1、3、5次住院时干预亚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与对照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对照亚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造成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升高。给予HBsAg阳性肺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抗肿瘤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绝对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敏感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厄洛替尼耐药及机制研究
崔青松,朴红梅,崔晶刚,王富佳,安昌善*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9): 1076-108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9.011
摘要568)      PDF(pc) (924KB)(450)    收藏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敏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对厄洛替尼耐药的机制,观察c-Met及其下游信号通道蛋白是否参与HGF诱导不同基因型NSCLC细胞对厄洛替尼耐药。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择人NSCLC细胞株PC-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敏感株〕、H292(EGFR野生型,敏感株)及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细胞,通过ELISA法检测PC-9、H292、MRC-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GF水平。用MRC-5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PC-9、H29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Met及其下游通道蛋白表达情况。将56只雌性、SPF级BALB/c裸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7只。在PC-9细胞诱导模型中,对照组(C组)和厄洛替尼处理组(E组)裸鼠皮下接种PC-9细胞悬液,MRC-5诱导组(H组)、MRC-5和厄洛替尼处理组(HE组)裸鼠皮下接种PC-9+MRC-5细胞悬液;当移植瘤直径达到4 mm时,C组和H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E组和HE组采用厄洛替尼灌胃。在H292细胞诱导模型中,C组、E组裸鼠皮下接种H292细胞悬液,H组、HE组裸鼠皮下接种H292+MRC-5细胞悬液;模型建立后灌胃方式同PC-9细胞诱导模型。给药结束后处死裸鼠,比较PC-9、H292细胞诱导模型中各组移植瘤重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Met及其下游通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9、H29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到HGF,MRC-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GF水平为(1 262±90)pg/ml。Western blotting法结果显示,MRC-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GF能活化PC-9、H292细胞中p-Met、p-Akt、p-Stat3、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活性。PC-9细胞诱导模型中:E组移植瘤重量小于C组(P<0.05);HE组移植瘤重量小于H组,大于E组(P<0.05)。H292细胞诱导模型中:E组移植瘤重量小于C组(P<0.05);HE组移植瘤重量小于H组,大于E组(P<0.05)。c-Met、p-Met分别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在PC-9、H292细胞诱导模型中:C组、H组、E组、HE组c-Me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HE组p-Met表达水平分别高于C组、E组(P<0.05)。Stat3定位于细胞质,p-Stat3定位于细胞核。在PC-9、H292细胞诱导模型中:C组、H组、E组、HE组Stat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HE组p-Stat3表达水平分别高于C组、E组(P<0.05)。Akt、p-Akt均定位于细胞质。在PC-9、H292细胞诱导模型中:C组、H组、E组、HE组Ak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HE组p-Akt表达水平分别高于C组、E组(P<0.05)。Erk1/2定位于细胞质,p-Erk1/2定位于细胞核。在PC-9、H292细胞诱导模型中:C组、H组、E组、HE组Erk1/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HE组p-Erk1/2表达水平分别高于C组、E组(P<0.05)。结论  MRC-5细胞分泌的HGF能够在裸鼠体内诱导敏感NSCLC细胞PC-9、H292对厄洛替尼耐药,HGF通过激活c-Met及其下游通道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不同基因型NSCLC细胞对厄洛替尼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电话随访失访原因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郑希,徐丹,黄玥,邱培,唐小军,袁勇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4): 1702-17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23
摘要568)      PDF(pc) (1066KB)(373)    收藏
背景 随访有利于及时发现肺癌术后出院患者的迟发并发症及复发,然而较多患者会在随访中失访。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电话随访失访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及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7例,收集相关可能影响术后随访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然后根据电话随访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失访患者35例(13.1%),其中电话号码错误或不存在11例(31.4%),电话无人接听5例(14.3%),手机关机3例(8.6%),电话停机3例(8.6%),电话无信号1例(2.8%),不愿应答12例(34.3%)。单因素分析显示,完成随访与失访患者电话类型及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0,P=0.019;Z=7.823,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电话类型及TNM分期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电话随访失访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对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电话号码更改、医疗服务和效果未达患者预期、对随访电话的不信任等为可能的失访原因,仅预留固定电话和TNM分期晚期是增加失访率的危险因素。对术后失访高危患者,医疗机构应采取更多应对措施,从而提高随访应答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一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杵针疗法的循证护理
胡月,蒋运兰,楚鑫,杨淑艳,沈音丽,唐欣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5): 4514-45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46
摘要566)      PDF(pc) (1457KB)(786)    收藏
背景 癌因性疲乏(CRF)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杵针疗法兼具针灸与按摩的双重功效,符合干预CRF的中医理论和思路,但缺乏一线临床的直接证据。目的 评价对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RF进行杵针护理干预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CRF探索新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9-02-2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炎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循证护理的思路,结合杵针疗法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患者的个人意愿,提出CRF的杵针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并对重要文献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实施CRF杵针护理干预并评估效果。结果 经文献检索及筛选后共纳入7篇重要参考文献,均为杵针护理干预CRF提供了理论支持,但缺乏杵针护理干预CRF的直接病例研究。按照患者的个体化杵针护理干预方案完成治疗并对患者的CRF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杵针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CRF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停止杵针护理后的远期疗效尚不够理想。结论 在处理该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RF问题中,杵针护理干预安全有效,长期实施可能实现CRF的远期缓解,有望成为CRF新的中医护理干预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张孝钦,陈玄一,邬盛昌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 183-1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33
摘要565)      PDF(pc) (1328KB)(540)    收藏
背景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评判依靠肺部CT病灶前后对比,缺乏有效的短期疗效考核手段。如果某项检测指标能动态实时监测化疗疗效以指导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该检测指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晚期NSCLC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为肺癌组,同时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结合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SCLC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者CTCs表达情况,随访截至2018年12月,统计其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CTCs表达情况与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CTCs阳性率为78.0%(39/50),对照组CTCs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34,P<0.001)。CTCs阳性与CTCs阴性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s阳性患者远处转移率高于CTCs阴性患者,临床分期晚于CTCs阴性患者(P<0.05)。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CTCs阳性率低于化疗前〔36.0%(18/50)与78.0%(39/50),χ2=4.432,P=0.035〕。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CTCs动态变化情况与化疗第2周期结束后RECIST 1.1评价对晚期NSCLC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致性(Kappa=0.528,P<0.001)。影像学评估为疾病进展的18例患者,CTCs阳性14例,远处转移12例;CTCs阴性4例,均无远处转移,两者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01)。CTCs阳性患者PFS和OS均短于CTCs阴性患者(P<0.05)。结论 应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结合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CTCs具有可行性。CTCs阳性表达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CTCs与晚期NSCLC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敏感的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的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于TCM模式构建肺癌手术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及应用研究
戴安,杜晶晶,刘思雨,修艳丽,王晶茹,王璐,廖蕾,王晴,林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5): 4508-45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22
摘要556)      PDF(pc) (1052KB)(890)    收藏
背景 肺癌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外科手术水平和技术的提升,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周期呈现增长趋势,但是术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持续的康复照护未引起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的重视。目的 探讨基于TCM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6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胸外科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基于TCM模式实施康复护理方案。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于术前及术后30 d,采用中文版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调查患者生活质量,手持肺功能测量仪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最大通气量(MVV);于术后30 d,采用护理满意度得分仿真尺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30 d,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水平、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FEV1、PEF、M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试验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TCM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服务整体满
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最佳证据总结
王婷婷,章新琼,王爱梅,韩世钰,张洪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9): 3671-36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05
摘要555)   HTML5)    PDF(pc) (1511KB)(639)    收藏
背景 围术期运动能够有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健康结局,但国内外众多的运动干预方案存在差异,尚无围术期运动最佳证据总结。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相关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临床指南文库、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关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方面的相关证据,包括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7月。由接受过循证医学系统培训的研究者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证据总结1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14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纳入文献总体质量较高;从运动的必要性、运动人群、运动前评估、术前运动方案、术后运动方案、注意事项、效果评价7个方面汇总了22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的最佳证据,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运动管理,全面评估患者,并结合患者的偏好,围绕运动人群、运动前评估、术前运动方案、术后运动方案、注意事项、效果评价等内容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替吉奥联合奈达铂二线或多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马迪,郝学志,邢镨元,李峻岭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31): 3833-3836,384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31.014
摘要552)      PDF(pc) (629KB)(507)    收藏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奈达铂二线或多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行一线化疗失败的17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奈达铂进行二线或多线治疗,21 d为1个周期。随访至2015-01-31,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后续治疗、生存状况及毒副作用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中,二线化疗6例(占35.3%),三线及以上化疗11例(占64.7%)。共完成57个化疗周期,疗效评价中获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及病情进展的患者数分别为0例、2例(占11.8%)、9例(占52.9%)、6例(35.3%),客观有效率为11.8%(2/17),疾病控制率为64.7%(11/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95%CI(0.4,6.1)〕。截至2015-01-31,有3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生存,中位总生存期为14.0个月〔95%CI(5.1,31.4)〕。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疲乏的患者数分别为13例(76.5%)、12例(70.6%)、12例(70.6%)、9例(52.9%)、9例(52.9%),且69.2%及以上为Ⅰ~Ⅱ度。除1例患者出现Ⅳ度骨髓抑制外,其他患者的毒副作用均在可耐受范围内,无化疗相关致死事件发生。结论 替吉奥联合奈达铂二线或多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生存期较长,且毒副作用较低,应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非小细胞肺癌肾上腺转移瘤供血动脉分析
张峤1,黄伍奎2,韩虎3,张健4,单莉1*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11): 1383-138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21
摘要541)      PDF(pc) (942KB)(388)    收藏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肾上腺转移瘤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4年4月-2016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NSCLC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均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统计供血动脉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共有18支供血动脉,其中主要来源为肾上腺下动脉(10支),以单支供血动脉为主(7例)。不同供血动脉支数者瘤体最大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12例患者共行23次TACE治疗,单支供血动脉者行10次TACE治疗,平均(1.4±0.2)次;双支及以上供血动脉者行13次TACE治疗,平均(2.6±0.2)次。不同供血动脉支数者TACE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6,P=0.004)。结论  NSCLC肾上腺转移瘤的供血动脉来源主要为肾上腺下动脉;双支及以上供血动脉者,TACE治疗次数更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云南省纳西族居民烟草暴露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
刘颖楠,王旭明,申静蓉,崔文龙,何连菊,左春梅,蔡乐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2): 4099-41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19
摘要530)   HTML3)    PDF(pc) (1313KB)(281)    收藏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较高,治疗费用高昂,因COPD带来的疾病经济负担较重。目的 对云南省纳西族居民归因于吸烟和被动吸烟的COPD经济负担进行分析。方法 于2018年7—8月,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抽取年龄≥35岁的纳西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查。测算人均直接疾病经济负担、人均间接疾病经济负担、COPD患者的总经济负担、归因于吸烟/被动吸烟的经济负担。结果 共发放问卷2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531份,有效回收率为97.35%。云南省纳西族居民COPD的患病率为17.66%,吸烟率为40.58%,被动吸烟率为38.29%;其中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01);女性被动吸烟率高于男性(P<0.001)。吸烟者〔OR=1.903,95%CI(1.507,2.404)〕和被动吸烟者〔OR=2.195,95%CI(1.718,2.805)〕患COPD的可能性高于非吸烟者和非被动吸烟者。云南省纳西族COPD患者的人均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疾病经济负担分别为2 827.82元、105.00元和2 932.82元,总疾病经济负担为6 407万元;其中归因于吸烟、被动吸烟的经济负担分别为1 718万元、2 011万元;男性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经济负担低于吸烟,而女性则相反。结论 吸烟和被动吸烟给当地带来了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加大控烟力度、降低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有助于减轻COPD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子午流注择时揿针疗法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研究
凡国华, 孙静云, 纪娟, 许文景, 赵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6): 733-7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18
摘要530)   HTML13)    PDF(pc) (1765KB)(722)    收藏
背景

骨髓抑制是肺癌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针对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治疗,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择时揿针疗法预防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42例首次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事先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和制订的分配方案,根据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揿针组(48例)及择时组(47例)。对照组给予肺癌化疗常规护理措施,揿针组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加用膈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等穴位揿针疗法,择时组在对照组遵循子午流注纳子法于当日辰时(7:00—9:00)至巳时(9:00—11:00)实施择时揿针疗法。检测分析三组化疗前1 d及化疗第3、7、14、21天反映骨髓抑制情况的血常规指标及舒适度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揿针组和择时组化疗第7、14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择时组均高于揿针组(P<0.05);血小板计数:化疗第7、14天揿针组和择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化疗第7、14天揿针组和择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第14天择时组高于揿针组(P<0.05)。

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揿针疗法能有效预防NSCLC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提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部分血常规指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合并症负担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吕亚军,黄艳红,张久荣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0): 2498-25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40
摘要529)      PDF(pc) (1061KB)(705)    收藏
背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明显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但是合并症负担是否增加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存在争议。目的 评估合并症负担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2017年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512例。采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估患者总体合并症负担,并将患者分为高合并症负担组(CCI评分≥3分)和低合并症负担组(CCI评分<3分)。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模型进行数据调整,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高合并症负担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高合并症负担193例(37.7%),低合并症负担319例(62.3%)。高合并症负担组和低合并症负担组术后死亡、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调整后,高合并症负担组和低合并症负担组各包括193例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高合并症负担组和低合并症负担组术后死亡、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高合并症负担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降低多合并症早期NSCLC患者术后死亡率以及合理范围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合并症负担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孟鑫,郭宏,王丽,周健,赵文静,隋雪峰,崔红升,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 173-1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54
摘要520)      PDF(pc) (1121KB)(482)    收藏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 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 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 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华蟾素胶囊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研究
周磊,邵燕儿,朱泽浩,李略,李海峰,王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9): 1047-105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10
摘要512)      PDF(pc) (1036KB)(691)    收藏
目的 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舟山医院呼吸科收治的76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华蟾素胶囊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组(治疗组)和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接受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125 mg/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华蟾素胶囊(500 mg/次,3次/d),均完成3个月以上药物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记录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部分缓解(PR)18例(47.4%),疾病稳定(SD)15例(39.5%),疾病进展(PD)5例(13.1%);对照组PR 8例(21.1%),SD 17例(44.7%),PD 13例(34.2%)。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7.4%(18/38),高于对照组的21.0%(8/38)(χ2=6.167,P=0.01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6.8%(33/38),高于对照组的65.8%(25/38)(χ2=4.833,P=0.031)。截止到2016年10月,治疗组PD/死亡发生率为34.2%(13/38),高于对照组的13.2%(5/38)(χ2=4.659,P=0.029)。治疗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6.467、12.482,P<0.05)。治疗组疲倦及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2.117、2.098,P<0.05)。对照组发生Ⅲ~Ⅳ级皮疹2例,两组Ⅲ~Ⅳ级腹泻患者各1例;两组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98,P<0.05)。结论 华蟾素胶囊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及降低皮疹发生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6)
34. 2005-2014年中日友好医院肺癌发病情况研究
彭艳梅,崔慧娟,徐央波,刘戴维,宋亚中,段桦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05): 565-56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5.016
摘要510)      PDF(pc) (1263KB)(680)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2005-2014年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中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性别的差异,以初步了解近10年本院住院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调查2005-2014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初次住院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癌病理类型构成、发病年龄、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2005-2014年初次住院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共4 114例,明确病理诊断3 183例,临床诊断931例。肺腺癌患者构成比最高,占52.25%(1 663/3 183),男性患者例数是女性的1.98倍(2 734/1 380)。高发年龄为56~75岁,占60.73%(2 499/4 114)。2005-2014年各年病理类型构成比(χ2= 27.277,P=0.449)、各年龄段构成比(Z=0.573,P=0.99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年龄段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P=0.879);2005-2014年各年份男女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46,P=0.69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56~65岁患者构成比与年份呈正相关(rs=0.806,P=0.005)。结论  中日友好医院近10年收治住院原发性肺癌患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腺癌构成比最高,其次是鳞癌、小细胞肺癌。高发年龄段为56~75岁;男性鳞癌比例高于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再评价研究
张小敏,章新琼,韩世钰,孔海燕,王婷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6): 3324-33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40
摘要489)      PDF(pc) (1003KB)(798)    收藏
背景 运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益,但目前研究结论各异、方法学质量良莠不齐,干扰了实践成果的转化和临床决策的应用。目的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有效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EBSCO、Ovid、Web of science、EMBase、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05-01发表的有关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运动有效性的系统评价研究,采用AMSTAR 2工具和PRISMA声明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2项研究质量中等,3项研究质量低,4项研究质量极低,条目3、7、10报告缺失(报告率<50%);PRISMA评价结果显示条目2、4、11、22、24、27完整报告率低。术前运动可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运动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长及术后胸管/肋间导管带管时长;术后运动对患者运动能力、肺功能、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有效性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有待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非小细胞肺癌运动研究的选题、研究设计及成果报告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血清尿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白海威, 米小昆, 刘青蕊, 祝琳, 王英南, 刘俊艳, 韩颖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6): 4545-455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93
摘要486)   HTML23)    PDF(pc) (1529KB)(248)    收藏
背景

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POAIS)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可增加手术死亡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复杂,尤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缺乏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尿酸(SUA)对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2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肺部切除手术发生POAIS的25例NSCLC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后随机选取126例未发生POAIS的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术中数据及术后病理相关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UA对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预测价值。

结果

151例患者平均年龄(64±7)岁,男性占57.62%(87/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是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影响因素〔OR=0.990,95%CI(0.982,0.998),P=0.019〕。ROC曲线结果显示,SUA预测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最佳临界值为307.40 μmol/L,灵敏度58.7%,特异度76.0%。

结论

SUA水平是NSCLC患者出现POAIS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更高的SUA水平可能预示着更低的POAIS发生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上海社区65岁以上居民肺癌危险因素现况调查
张宁,张贤,周谦君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36): 4489-44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12
摘要473)      PDF(pc) (1056KB)(594)    收藏
目的 调查上海天平街道65岁以上居民的肺癌危险因素,为制定肺癌防治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4—6月,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天平街道556例65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肺癌高危人群自查评分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9%(539/556)。自评得分中位数为85分。按照评分标准,受访者中153例(28.4%)为肺癌高危人群,其中男112例(73.2%),女41例(26.8%)。吸烟者共146例(27.1%),其中男性吸烟者130例,女性吸烟者16例,男性与女性吸烟率〔53.1%(130/245)vs 5.4%(16/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33,P<0.05)。所有吸烟者中,72例(49.3%)平均每日吸烟量达1~10支/d,67例(45.0%)吸烟持续时间为20~40年,140例(94.0%)在15岁以后开始吸烟。20.4%(60/294)女性被动吸烟量达200~299支/年。所有受访者中,5例(0.9%)有器官移植史;3例(0.6%)有结缔组织疾病;71例(13.2%)有慢性肺部疾病;261例(48.4%)油烟暴露量>151盘/年;10例(1.9%)有矿工暴露史;4例(0.8%)有石棉暴露史;8例(1.5%)有精神压抑;10例(1.9%)有肺癌家族史;46例(8.5%)有肿瘤家族史。结论 上海市天平街道65岁以上居民的肺癌危险因素较多,主要肺癌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被动吸烟、油烟暴露等。家庭医生应通过健康教育大力推进控烟,同时对于有其他危险因素的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肺癌的发生,增进社区居民的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黄文辉,朱俊卿,徐娟,贾二涛,聂晓莉,李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25): 3121-312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5.028
摘要468)      PDF(pc) (882KB)(736)    收藏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患者肿瘤发生率较高,且临床不容易发现。本文报道了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能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1)
39.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丁妍,岳萌,张玲玲,赵萌,杨会钗,刘月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18): 2131-213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18.004
摘要466)      PDF(pc) (1169KB)(643)    收藏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及治疗方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入院治疗的SCLC患者226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yn、CgA、CD56、CK、TTF-1表达情况,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26例SCLC患者Syn、CgA、CD56、CK、TTF-1的阳性率分别为86.7%(196/226)、65.5%(148/226)、80.5%(182/226)、89.4%(202/226)和91.2%(206/226);1年生存率为75.2%(170/226),3年生存率为34.5%(78/226),5年生存率为11.5%(26/22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TTF-1表达和治疗方式与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TTF-1表达和治疗方式与SCLC患者生存时间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SCLC大多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且多数表达广谱CK和TTF-1,其中TTF-1表达及治疗方式与SCLC的预后相关,是影响其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故对SCLC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血清雌激素水平和miR-365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李树坡,李鹏*,余捍东,赵晶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15): 1801-180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37
摘要457)      PDF(pc) (1112KB)(381)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雌激素水平和miR-365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以期为NSCL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接受原发性NSCLC手术切除的57例患者作为NSCLC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miR-365表达水平,分析血清雌激素水平与miR-36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血清雌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t=2.73,P=0.01),miR-365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2.65,P=0.02)。在NSCLC组中鳞状细胞癌、腺鳞癌患者miR-365表达水平高于腺癌(P<0.05),低分化患者miR-365表达水平低于高分化(P<0.05),TNM分期为Ⅰ~Ⅱ期患者miR-365表达水平高于Ⅲ~Ⅳ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miR-365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NSCLC组血清雌激素水平与miR-365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74,P=0.02)。结论 NSCLC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升高,miR-365表达水平下降,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可作为NSCLC患者早期诊断和发展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