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家庭医学的方法学精华特刊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改进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研究报告内容的CRISP共识声明
Phillips William R., Sturgiss Elizabeth, Glasziou Paul, olde Hartman Tim C., Orkin Aaron M., Prathivadi Pallavi, Reeve Joanne, Russell Grant M., van Weel Chris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04): 385-3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A0025
摘要298)   HTML11)    PDF(pc) (1460KB)(183)    收藏

基本医疗(初级保健)是一门独特的临床专业和研究学科,具有其自身的视角和方法。该领域的研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来调查各种主题。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的多样性对其研究内容的报告提出了挑战,尽管已有大量报告指南问世,但没有一项指南专门针对基本医疗(初级保健)学科的需求而设。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研究报告内容的条目共识(CRISP)清单,旨在指导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研究的报告,包括提供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相关人群(从业者、患者和社区)所需的信息。CRISP清单完善了现有指南,有利于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研究结果的报告、传播和应用。先前的CRISP研究,探索了在该领域改善研究内容报告的可能性。工作组通过对国际化、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社区的调查,确定了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研究报告中需要包含的基本条目。工作组开展了一项包含两轮德尔菲的研究,对必要的条目达成了共识,并汇总成清单。CRISP清单包含24个条目,涵盖了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研究报告中的研究团队、患者、研究参与者、健康状况、临床接触、护理团队、干预、研究测量、照护环境,以及研究结果的实施等方面。并非全部条目都适用于每种研究设计或主题。CRISP指南为设计和报告以下三类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1)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2)其他研究人员在基本医疗(初级保健)人群和环境中开展的研究,(3)旨在应用于基本医疗(初级保健)实践中的研究,从而改进对临床服务和研究过程背景的报告。这对于解释研究结果并将其应用于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的不同人群和环境至关重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应用CRISP清单,提升我国全科医学和基本医疗研究报告的质量
杨辉, 汪洋, 陈庆奇, 刘晨曦, 顾杰, 赵洋, 秦江梅, 曹新阳, Sturgiss Elizabeth, Phillips William R., 许岩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04): 393-4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A0026
摘要299)   HTML18)    PDF(pc) (1524KB)(263)    收藏

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研究报告内容的条目共识(CRISP)工作组于2023年提出了CRISP清单,以支持改善上述领域研究报告的质量、实用性和传播性。《中国全科医学》英文版的学术编辑团队对CRISP清单进行了中文翻译,并通过这篇述评,在回顾我国全科医学和基本医疗研究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该领域的科研报告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以作者为中心""过度重视塑造权威性""盲目生搬国际经验""缺乏对方法学的透明报告""在论文中压入大量冗繁信息"以及"遮蔽关键信息"等。最后,编辑团队推荐和鼓励中国的全科医学和基本医疗服务研究的作者、编辑和学术评议专家尝试使用CRISP清单,在改善中国全科医学和基本医疗研究报告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该工具在学科发展研究、临床研究、卫生服务研究、卫生政策研究、教育和培训研究以及社区流行病学研究等亚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实证研究在临床实践指南制订中的思考及方法学建议
高一城, 于子津, 曹蕊, 刘芷含, 方锐, 李媛媛, 邓迎杰, 向文远, 费宇彤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04): 402-4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11-1
摘要170)   HTML4)    PDF(pc) (1454KB)(318)    收藏

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学理论在真实的制订情境下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对于实际情况的考量,致使其对于指南制订的指导性下降。本文深入剖析了指南制订中理论与实践相关的多方面难点,包括指南制订时方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偏差、缺乏大样本的指南方法学相关的实证研究、方法学理论在实证运用后对于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建议的报告内容不足且形式不规范的问题。为提高未来指南制订方法学的指导性,本课题组提出了多项方法学建议,包括倡导开展对方法学理论进行验证的实证研究、促进大样本实证研究和对比研究开展、规范实证研究后对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建议的报告内容和形式,以期为指南制订方法学研究者及指南制订小组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肺部听诊音数据库建库技术及方法研究
张冬莹, 叶培韬, 李洽胜, 简文华, 梁振宇, 郑劲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36): 4598-46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63
摘要397)   HTML19)    PDF(pc) (1435KB)(391)    收藏

当前无论是物理听诊器亦或是电子听诊器的肺音听诊结果仍然主要依靠医生专业的听诊鉴别能力,尚未能够实现智能诊断判读。当患者在家受到肺部疾病影响时,无法自行发现肺部异常而耽误治疗;当处于呼吸道传染病救治过程中,入耳式的听诊器容易受到污染而造成院内感染。尽管听诊音包含了丰富的健康状态信息,由于缺乏标准化的采集方法、分类标准和分析工具,使得听诊音的客观分析和应用在实践中受到了限制。本研究通过采用统一的听诊音采集设备和流程进行肺部听诊音数据采集、整理、数据库设计,使用软件MatlabR2017a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建立了健康群体和肺部疾病患者群体的肺部听诊音数据库,制订一套标准的听诊音分类、标注规范、音频特征信号参数,构建一个用于存储、管理和分析肺部听诊音数据的系统,为肺部疾病的筛查、监测以及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转化等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本研究为肺部听诊音音频数据库建库积累了经验,为音频类数据库管理和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支持后续医学人工智能辅助听诊应用于肺部疾病筛查与监测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混合方法研究报告标准和案例解析
张乐, 景城阳, 褚红玲, 廖星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31): 3865-38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49
摘要765)   HTML7)    PDF(pc) (1353KB)(4706)    收藏

混合方法研究是整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第三种研究范式,通过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优势,更广、更深入地分析特定问题,能够增加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适用于研究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医学研究对混合方法的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在报告规范上尚无统一标准。混合方法研究报告标准(MMARS)属于系列期刊文章报告标准(JARS)之一。本文旨在全面介绍MMARS,并通过实例应用进行MMARS的解读,为提高报告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一个严谨的基层卫生服务管理案例研究是如何产生的?
孙振宇, 陈建平, 孙伟, 钱东福, 兰青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31): 3870-38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7
摘要295)   HTML17)    PDF(pc) (1421KB)(180)    收藏

本文旨在帮助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的案例研究初学者明确案例研究的标准操作步骤,理解案例研究的"严谨性"源于对标准实施程序的严格遵守。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案例研究的发展过程,概述案例研究内涵、历史背景和适用的问题。接着逐一讲解案例研究的标准操作步骤,并辅以具体实例,阐明案例研究在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的应用。步骤1:计划启动,确定是否进行案例研究;步骤2:方案设计,选择合适的案例及案例研究类型;步骤3:工作准备,开展培训与试验性研究;步骤4:资料收集,多来源获取资料。步骤5:资料分析,据实证得出结论。步骤6:报告撰写,与读者对话。案例研究适合解决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关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与综合分析
秦晓宽, 孙凯, 冯天笑, 肖想玉, 王国辰, 苏祥飞,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31): 3857-38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51
摘要509)   HTML10)    PDF(pc) (1461KB)(202)    收藏
背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人数逐年攀升。高质量的指南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筛选和制订高质量的指南对于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

系统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方法学质量,并对高质量指南和共识推荐意见进行分析,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提供借鉴。

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指南网和相关专业网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南和专家共识,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10-31。同时手工检索当当网等获取以专著形式出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南。由2名研究人员通过一致性评价后,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 Ⅱ)对纳入的指南及共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对高质量指南和共识推荐意见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部指南及共识,最终9部评级为B级(修改后可推荐),6部为C级(暂不推荐)。推荐疗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方法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治疗方法存在争议,指南推荐意见尚需进一步完善、统一,以优化临床实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深度访谈在全科医学研究中的设计与应用
徐志杰, 汪洋, 钱熠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22): 2797-28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97
摘要1041)   HTML36)    PDF(pc) (2176KB)(2921)    收藏

深度访谈是通过与被调查者深入交谈以了解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探讨特定现象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深度访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科医学研究,了解其基本理念和掌握设计与应用过程是掌握该方法的关键。本文按照实施深度访谈研究的前、中、后3个阶段全面阐述其研究过程。在正式开展深度访谈研究前,研究者需要了解深度访谈有关研究目的和过程的基本理念、特点和局限性,并且明确该方法适用于哪些研究。在深度访谈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重点从访谈对象的招募、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完善、访谈资料的收集、访谈资料的分析4个阶段掌握研究的主要步骤。在完成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参照定性研究常用的报告规范撰写研究论文,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研究过程的透明性。此外,本文推荐了5个在全科医学研究中适用于深度访谈的方向,并介绍了可供研究者掌握深度访谈方法的学习资源。通过对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介绍,旨在帮助全科医学和基本保健领域的研究者掌握一种适合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为提升我国该领域定性研究的质量提供方法学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简版健康素养量表的开发: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
孙小楠, 陈珂, 武运筹, 汤靖琪, 王飞, 孙昕霙, 贺苗, 吴一波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23): 2931-29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2
摘要1390)   HTML31)    PDF(pc) (2499KB)(4117)    收藏
背景

健康素养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目前国内研究多倾向于运用多维度、多条目的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尚缺少简便且有效的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目的

简化健康素养量表并在中国人群中进行心理测量学检验。

方法

从"中国家庭健康指数调查(2021年)"数据中选择18岁及以上人群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 449份数据,并随机分为2个样本集,其中样本集1共3 680份,样本集2共3 769份。对调查对象进行一般资料问卷、12条目健康素养量表(HLS-SF1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家庭健康量表(FHS-SF)调查。应用经典测量理论以及项目反应理论中的Mokken模型对HLS-SF12原条目进行筛选,并对精简后的量表进行信效度等验证性分析。

结果

使用经典测量理论和Mokken模型分别简化出1个9条目版本的量表(HLS-SF9)和1个4条目版本的量表(HLS-SF4)。HLS-SF9与HLS-SF4均无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二者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13和0.842,折半信度分别为0.871和0.815。HLS-SF4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1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813%,各条目的因子载荷量均>0.81。HLS-SF9经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10.844、拟合优度指数(GFI)=0.985、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71、规范拟合指数(NFI)=0.986、比较拟合指数(CFI)=0.987和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5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LS-SF9、HLS-SF4与PSSS呈正相关(r=0.367、0.292,P<0.001),与FHS-SF呈正相关(r=0.340、0.237,P<0.001)。HLS-SF9对HLS-SF12的效标效度的一致性水平(ICC)(95%CI)为0.989(0.988~0.999),HLS-SF4效标效度的ICC(95%CI)为0.892(0.886~0.899)。

结论

简化后的健康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能够快速测评中国人群健康素养的有效工具,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精度(HLS-SF9)或测评时间(HLS-SF4)的需求采取针对性选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横断面研究的基本设计和实施步骤
李雪迎, 康晓平, 迟春花, 王熙诚, 尚美霞, 周国鹏, 高畅, 潘子涵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13): 1584-15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905
摘要550)   HTML20)    PDF(pc) (1567KB)(266)    收藏

横断面研究是经典的研究设计方法之一,在临床各个专业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在全科医学研究中大量科学问题的解答采用了横断面研究设计。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对人群健康特征,疾病特征或卫生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还包括了面向社区人群的疾病筛查诊断方法构建等多种研究场景。在全科医学领域中,横断面研究可以做现况描述和比较分析,关联因素分析以及社区筛查诊断方法探索。开展横断面研究应包括研究设计和研究实施两个阶段,研究设计包括准确提炼研究目标,明确研究人群,研究因素及结局指标等临床要素以及确定样本获取方式,明确样本量的确定依据及合理的统计分析策略等方法学要素。研究实施,则需要通过完备的研究方案和病例报告表呈现研究设计思路,在伦理批准的前提下开展数据收集工作,同时注重数据管理工作质量并严格执行方案中的统计分析方法,求证医学问题。横断面研究的特点是相比于随访观察研究所需要的研究周期相对较短,不同基础的研究团队都能找到适合的研究方向,通过了解健康医疗现状,从探讨关联因素创建筛查方法等角度,服务社区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初级卫生保健领域量表的设计与开发:实用步骤与统计方法
王飞, 汤靖琪, 孙小楠, 孙昕霙, 黎俊, 孟星星, 吴一波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13): 1573-15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9
摘要527)   HTML13)    PDF(pc) (1640KB)(608)    收藏

本文概述了在初级卫生保健领域设计和开发有效、可靠问卷的统计学方法和实用步骤。回顾了一系列关于问卷编制和量表设计的研究,并制定了一套在初级卫生保健领域进行量表设计的标准化流程。该流程涉及量表设计过程中关键且实用的步骤及统计学方法,并结合以往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案例加以说明。建议的初级卫生保健领域问卷的七步编制方法为:(1)定义测量的构念;(2)生成条目池;(3)选择评分系统和响应格式;(4)预测试(评估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等);(5)通过项目分析剔除条目;(6)量表的初次评价,包括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以及因素分析或Rasch分析;(7)量表的再次评价,重新检验量表的性质,包括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总的来说,量表设计类研究应严格按照量表编制的标准步骤,综合使用Rasch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这可以使量表的测量结果更加客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初级保健领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的设计特征与方法学质量:范围综述
钟锦佳, 李文涛, 黄亚芳, 吴浩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10): 1271-12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61
摘要403)   HTML13)    PDF(pc) (1940KB)(129)    收藏
背景

近年来初级保健领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发展迅速,但关于其设计特征与方法学质量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

系统总结、分析初级保健领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的设计特征与方法学质量。

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建库至2023-02-21发布的初级保健领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采用叙述性总结和描述方法分析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预测模型类型、样本量、缺失值处理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类型、模型性能评价指标及预测效能、模型验证方法等。

结果

最终纳入30篇文献,涉及106个预测模型,其中发表时间为2021~2023年17篇;研究主题涉及呼吸系统疾病6篇,肿瘤4篇,门诊预约3篇;26篇文献样本量>1 000(占86.67%,95%CI=68.36%~95.64%);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处理缺失值者7篇;65个预测模型使用基于树的机器学习算法,其中随机森林使用频率最高(占32.08%,95%CI=23.53%~41.95%);61个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或一致性(C统计量)作为区分度评价指标(占57.55%,95%CI=47.57%~66.97%),但仅14个预测模型报告了校准度指标(占13.21%,95%CI=7.67%~21.50%);106个预测模型多数区分度良好,但92个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占86.79%,95%CI=78.50%~92.33%);仅7篇文献所涉预测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

结论

近3年来初级保健领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逐渐增多,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门诊预约等;预测模型在样本量、缺失值处理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多数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但大部分预测模型未进行外部验证,总体偏倚风险较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2021年中国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报告: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部分
《中国全科医学》定性和混合方法研究质量评价小组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10): 1173-11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52
摘要342)   HTML5)    PDF(pc) (1356KB)(332)    收藏
背景

全科医学具有显著的跨学科领域特征,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均适用于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近年来我国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相关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稳步增长,但整体文献质量尚未经过系统评估。

目的

探明我国基层卫生与全科医学领域发表的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方法

于2022年8月—2023年4月,由4名研究人员采用质量评估项目(CASP)中的定性研究评价工具和混合方法研究评价工具(MMAT)分别对我国2021年全科医学与基层卫生领域发表的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进行分析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研究人员两两分组,独立进行信息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35篇定性研究文献及9篇混合方法研究文献。定性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65.71%(23/35)的研究未充分考虑伦理学问题;94.29%(33/35)的研究未讨论招募参与者的问题;82.86%(29/35)的研究未充分考虑研究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42.86%(15/35)的研究样本量<20人,且25.71%(9/35)的研究未讨论资料饱和问题。混合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8/9的研究未明确报告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类型,且8/9的研究未能有效整合研究的不同组成部分以共同回答研究问题。

结论

我国2021年发表的基层卫生及全科医学领域的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仍存在部分限制,尤其是在定性研究的伦理性、可靠性及信息饱和程度等方面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整合方面受限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科研方法学的培训,并严格遵循科研设计和报告规范,以改善科研工作和所得证据的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2021年中国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方法学质量评价报告:定量研究、系统综述和指南/共识部分
《中国全科医学》定量研究、系统综述和指南/共识质量评价小组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7): 773-7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51
摘要447)   HTML9)    PDF(pc) (1535KB)(158)    收藏
背景 在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正在实施的当下,我国全科医学和基层卫生领域的科研产出近年来增长迅速,但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尚不清楚。目的 对我国学者2021年发表的全科医学和基层卫生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定量研究、系统综述和指南类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以呈现该领域科研论文总体的方法学质量特征。方法 自《2021年中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科研论文生产力研究》中收集的3 122篇论文中选取449篇论文,组织由22位来自不同机构的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学领域研究人员组成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以2人1组的形式,在1位循证医学方法学专家的培训和指导下,使用6种适用于不同研究设计(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干预前后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临床指南/共识)的质量评价工具,对其中的320篇论文(71.3%)进行质量评价,并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报告质量评价结果。结果 114篇横断面研究论文质量问题主要为研究人群是否代表目标人群(41.2%)、调查工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否可以确证(32.5%)、该调查是否具有临床意义(26.3%)3个条目;25篇队列研究论文质量问题在是否对队列进行了充分随访(44.0%)和各组之间的共同干预是否相似(56.0%)两个条目较为集中;34篇干预前后研究质量问题主要存在于是否在干预前后多次测量目标结局(97.1%),样本量是否足够大、足以对研究结果产生信心(82.4%)以及研究参与者能否代表符合条件的人群(61.8%)3个条目;122篇随机对照试验质量问题多集中于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实施盲法(25.4%~61.5%),对随机分配的充分隐藏(41.8%)及其他偏倚风险(72.1%)3个条目;19篇系统综述质量问题主要存在于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助来源(100.0%)、综述方法是否在综述开始前制定(94.7%)、是否合理的讨论和解释了异质性(84.2%)和是否考虑了个别研究的偏倚风险(84.2%)4个条目;6篇临床指南/共识的质量均评价较低。结论 我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近年的科研成果在总体上方法学质量仍有限,在横断面研究、干预前后研究、随机对照试验、临床指南/共识等类别的研究中表现得尤为严重。这凸显了在我国这一研究领域加强系统性的基础科研培训、增强对科研和循证报告规范的重视,以及开发务实的制订指南的方法学规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医生参与医患共享决策行为特征的混合方法研究
杨林宁, 郑红颖, 徐于睿, 杨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7): 843-8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48
摘要703)   HTML16)    PDF(pc) (2023KB)(1305)    收藏
背景

医患共享决策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其临床实施过程并不理想,医生是推进医患共享决策实施过程的主体之一,但目前鲜见对共享决策过程中医生行为的研究。

目的

探讨医生参与医患共享决策的过程及主要的行为特征,为医患共享决策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的聚敛式设计,同时收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定量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5—12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在职临床医生360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现况,并对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行为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医生共享决策行为的分布特征;定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6—12月选取定量研究中的23例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索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过程和体验,明确医生在决策各环节的主要行为特征。

结果

定量研究结果:325例(90.3%)医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参与共享决策行为的平均得分为(80.44±14.88)分。医生在解释治疗方案优缺点〔(4.38±0.74)分〕、提供多种治疗方案〔(4.30±0.84)分〕两项行为上的参与度较高,在告诉患者需要共同做一个重要的决定〔(3.72±1.22)分〕、共同决定选择某一治疗方案〔(3.74±1.03)分〕两项行为上的参与度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行为特征可分为3组,分别为"知情同意组""患者部分参与组""共享决策组"。定性研究结果:医患共享决策过程中医生的参与行为包括创建决策意识,提供信息,检查患者对信息的理解,澄清患者价值观,共同权衡(治疗方案的评价),决策制定与实施。混合研究结果:在决策进程中,医生更关注信息的提供,忽视了医患沟通层面促进患者参与的行为要素,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各行为特征不同。

结论

医患共享决策的行为是有限实施的,医生对共享决策的行为过程存在误解。可从知识和态度层面入手,帮助医生明晰共享决策的过程,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医生对共享决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对患者决策价值的认同,从而推动医患共享决策在临床的真正实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主编荐语:研究方法与全科医学合作伙伴关系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    0, (): 126-126.   DOI: 10.3760/cma.j.issn.1007-9572.2023.01.101
摘要212)   HTML12)    PDF(pc) (1366KB)(26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全科医学研究中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要点及案例解析
褚红玲, 刘逸舒, 汪洋, 田懋一, 杨振华, 曾琳, 李楠, 武阳丰, 赵一鸣, 迟春花, 陈亚红, 詹思延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1): 118-1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96
摘要1458)   HTML67)    PDF(pc) (2151KB)(1956)    收藏

全科医学研究既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也重视患者的精神感受;既关注医生的职业胜任力,也重视医生的从业动力;既关注医疗服务的质量,也重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和合作。这些问题通常需要借助定性研究方法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但是,一方面,定性研究通常被认为样本量小、主观性强,主要用于问题的探索;另一方面,全科医学领域目前仍以定量研究为主导。因此,整合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混合方法研究,结合两者优势,可以更广、更深入地分析特定问题,适用于研究复杂问题,为全科医学研究指出了一条融合临床医学和社会学两大部分的途径。然而,混合方法研究在国内全科医学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设计与实施的规范性亟待提高。因此,本文计划以一项混合方法研究实例介绍开始,对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为拟开展混合方法研究的全科医生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2021年中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科研论文生产力研究
曹新阳, 汪洋, 徐志杰, 许岩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232-4240,42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01
摘要1042)   HTML58)    PDF(pc) (2583KB)(659)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化,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研究近年在我国发展迅速,论文发表数量迅速增加。

目的

归纳和分析发表于2021年的我国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研究领域的科研论文,探究其在论文发表数量、发表期刊、地域、机构、研究类别、研究方法、作者数量上的特点。

方法

本文结合了范围综述方法和文献计量技术,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我国科研机构研究者于2021年发表的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进行了系统检索和定量分析。

结果

在2021年,我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发表的原创研究论文为3 122篇。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表的论文量占比为57.69%,但其论文多数为单一作者撰写;在此类机构中,东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表的论文占比为80.12%;研究类别以临床研究(58.23%)和卫生服务研究(27.07%)为主;VOSviewer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显示其研究主题聚焦于"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些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多使用随机对照试验(40.87%)和横断面调查(36.71%);该领域绝大多数的论文均发表于非核心且非SCI/SSCI期刊(76.75%),仅有6.98%的论文发表于SCI/SSCI期刊。

结论

我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的生产力水平目前已发展至全球首位,其中,东部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出了主要贡献。其研究主题较贴近机构实践及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但该领域目前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研究者缺乏合作、大量使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研究可能存在质量隐忧、国际SCI/SSCI期刊对我国该领域研究的认可度较低。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检测阴性设计:基本原理、方法、衍生设计、优劣势及应用
巫婷, 刘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6): 4601-46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77
摘要1202)   HTML39)    PDF(pc) (3136KB)(1617)    收藏

检测阴性设计是一种简便、快速且有效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疫苗上市后效果评价,有助于国内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卫生机构评估疫苗上市后效果及其他干预措施效果,其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实时检测阴性设计、整群随机检测阴性设计等新型衍生设计类型的出现,该研究设计被逐步应用于疾病危险因素探索、干预措施效果评估等。然而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为缺乏。本研究介绍了检测阴性设计的定义、基本原理、方法、设计实施要点,以及实时检测阴性设计、整群随机检测阴性设计等最新衍生设计类型、优势、局限性,在疫苗上市后效果评价以及其他干预措施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检测阴性设计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449-24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9572.2022.20.101
摘要290)   HTML13)    PDF(pc) (953KB)(299)    收藏
图表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关键因素思考
王天园, 李博, 赵国桢, 胡晶, 王宏, 冯硕, 张会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519-25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65
摘要826)   HTML17)    PDF(pc) (2137KB)(585)    收藏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相关临床研究。本文通过阐述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要点,为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提供方法学参考,促进相关临床研究质量的提升,并根据中药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试验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对临床研究设计基本要素进行讨论分析,尤其是对结局指标的选择研究,为中医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提供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全科医学科研的范畴、研究需求和适用方法
Eva Hummers-Pradier, Martin Beyer, Patrick Chevallier, Sophia Eilat-Tsanani, Christos Lionis, Lieve Peremans, Davorina Petek, Imre Rurik, Jean Karl Soler, Henri E.J.H. Stoffers, Pinar Topsever, Mehmet Ungan, Paul van Royen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9): 1027-10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06
摘要2081)   HTML112)    PDF(pc) (1403KB)(2385)    收藏

本文对《欧洲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和基本医疗保健科研纲要》的中文译稿进行了重点摘登。该文件由欧洲全科医学科研网络制订,包括7部分内容:序言、导言、方法、结果、独立章节,讨论和启示。作为在欧洲发展全科医学科研的核心指南,该文件对欧洲的全科医学学科和科研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的全科医学体系和以此为基础而构建的学科理论共识与我国全科医学当前的实际情况可能更为接近。因篇幅所限,本文刊登了其中最重要,对中国研究者也最实用的5部分内容,包括:(1)导言——全科医学的核心能力/特征以及全科医学科研的意义;(2)结果——全科医学的6个核心领域(基本保健管理、"以人为本"的照护、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综合的方法、以社区为导向、整体的方法)的科研范畴,研究需求和适用方法;(3)独立章节——如何发展基本的科研能力和避免常见的科研失误;(4)讨论——未来的全科医学科研重点;(5)启示——科学协会、研究机构、患者参与、科研工作、期刊、科研政策在发展学科方面应注重的问题。因欧洲的全科医学体制和我国较为相似,且存在一定的科研发展代差,该文件在当前阶段也可为我国全科医学研究者所用,基于全科医学学科的视角,从概念、分类学、范围和科研方法等方面,为我国全科医学科研的发展提供参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北美基层医疗健康科研网络体系早期的创建和发展:一项基于历史视角的文献综述
汪洋, 徐志杰, LI Li, 匡莉, 许岩丽, 韩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8): 3525-35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91
摘要1011)   HTML31)    PDF(pc) (1829KB)(1283)    收藏
背景 发展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研究对于发展这一学科至关重要。回顾历史,基层医疗健康科研网络体系(PBRNs)对于欧美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目的 归纳1977—1994年北美地区PBRNs的规模、组织形式和目标、研究问题和方法设计、数据收集、资金来源及其他发展经验的历史信息。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历史视角的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北美地区PBRNs文献数据库、PubMed Central、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 6个文献数据库进行了4个阶段的迭代检索。纳入的非原创性研究需要涉及与本研究目的相关的经验性信息;纳入的原创性研究则需要由PBRNs实施,且基于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和跨机构合作完成。结果 最终纳入27篇介绍PBRNs发展经验的非原创性研究、74篇由PBRNs产出的原创性研究、2篇提供了总结性经验的灰色文献。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PBRNs在发展初期得到了基层卫生、全科医学或相关学科学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PBRNs的成员包括管理者、研究者、联络员、实践者等,规模一般在50~300人。PBRNs的共同目标为发展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知识、培养科研型全科医生和改进基层卫生实践;其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横断面调查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患者及医生特点,并从多个诊所临时或稳定地收集数据。PBRNs的资金需求包括研究基金(来自政府、私人基金会、商业公司)、维护资金(来自学会、学术机构)、数据收集资金(来自全科医生)。北美PBRNs构筑的核心经验包括:争取充足的初始资金,由首席科学家和全科医生共同进行严谨的设计,发展平等、团结和沟通的文化,以及减少临床医生的科研工作负担等。结论 在基层卫生系统中建设早期PBRNs的成功要素包括:争取学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建设足以凝聚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组织体系,确立发展基层卫生学科、科研及实践的共同目标,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确定科研问题和对象,对研究进行严谨的共同设计,创建可靠且使基层医生负担较低的数据收集方法,以及获得充足的初期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家庭医学与社区卫生案例研究的基础
Sergi Fàbregues,Michael D Fetters(著),赵新月,汪洋(译),韩建军,许岩丽,杨辉(审校)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6): 3139-31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34
摘要691)      PDF(pc) (1274KB)(739)    收藏
本文的目的是向家庭医学研究者介绍案例研究,是一种在社会和健康科学中常用的严谨研究方法,与临床病例报告相差较大。本文首先概述了社会和健康科学中的案例研究,包括其定义、潜在应用、历史背景和核心特征。然后通过一个教学计划的案例研究,介绍实施案例研究项目过程的10个步骤,该教学计划旨在教授国际家庭医学住院学习者敏感检查的技能。进行案例研究的步骤包括:进行文献综述、制定研究问题、确保案例研究合适、确定案例研究设计的类型、界定案例的界限并选择案例、准备数据收集、收集和组织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案例研究报告、评估质量。案例研究是一种高度灵活和强大的研究工具,对家庭医学研究者来说应用广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家庭医学定性研究的基本原理
Wayne A Babchuk(著),马兰,汪洋(译),韩建军,许岩丽,杨辉(审校)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6): 3145-31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35
摘要658)      PDF(pc) (1303KB)(737)    收藏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有兴趣进行定性研究的家庭医学研究人员进行定性研究提供做分析的简明的指导。本文结合流行的方法学研究教材中概述的定性研究方法,以少数族裔健康差异研究为示例,概述了全科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可应用的定性研究的详细过程。这个研究过程定位于更大的定性研究框架,以适用于新的定性研究设计,使研究的可执行性更强。本文提供了一个用于指导定性数据分析的10步过程,包括:(1)汇总要分析的数据;(2)重新熟悉数据;(3)开始或开启编码步骤;(4)生成类别并为其分配代码;(5)从类别生成主题;(6)验证的策略;(7)解释并报告来自参与者的发现;(8)解释并报告来自文献中的发现;(9)数据和发现的可视化展示;(10)优势、局限性、确定界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这项工作为新研究人员进行定性数据分析提供了清晰易懂的指导原则,且本原则适用于广泛的主题、学科和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课程开发:如何入门?
Jill Schneiderhan,Timothy C Guetterman,Margaret L Dobson(著),张亚男(译),韩建军,许岩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5): 3023-30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25
摘要490)      PDF(pc) (1249KB)(612)    收藏
课程开发是医学教育领域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话题。由于全科医学提供照护的类型广泛、人群年龄跨度大,所以全科医学教师尤其需要为医学生、住院医师、研究员和师资发展灵活开发有效的课程。在医学教育领域中,不断变化和演变的学习环境以及不断发展的要求,需要全新且创新的课程来满足。开发医学教育课程的过程看起来令人生畏,但如果将其分解,就可以变得非常简单易行。本文侧重于采用六步法介绍课程开发流程:需求评估、确定内容、编写目的和目标、选择教育策略、实施课程、评估课程。这个流程可以为全科医学教育者以及所有希望设计(或重新设计)自己医学教育课程的医学教育者提供模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学:一项关于改善衣原体筛查的多学科合作的案例研究
Allison Ursu,Grant Greenberg,Michael McKee(著),汪洋(译),韩建军,许岩丽,杨辉(审校)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5): 3028-30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41
摘要744)      PDF(pc) (1349KB)(711)    收藏
本文旨在通过一个改善女性衣原体筛查的示例来解读质量改进方法学。医疗保健中的质量改进项目为在现实世界的医疗环境中提高患者照护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很多学术中心缺乏如何开展质量改进项目的培训计划。选择进行衣原体筛查,是因为尽管有简单的筛查和治疗方法,衣原体仍造成了沉重的健康负担。密歇根大学实施了一个多部门流程,使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模型来提高衣原体筛查率。指导质量改进项目的步骤包括以下部分:(1)组建一个具有主动性的利益相关者和领导者团队;(2)确定被认为具有较高优先级的问题;(3)为项目做好支持和资源方面的准备;(4)设定评估结果的目标和方法;(5)根据问题的影响和解决问题的努力,确定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确定优先事项;(6)制定有效解决所选定的根本原因的对策;(7)在小型项目进行试点,以评估可能的修订;(8)大规模推广,包括如何实施项目的教育工作;(9)利用反馈机制评估和修改过程。使用这个九步法,衣原体筛查率从29%增加到了60%。质量改进项目与大多数临床研究项目不同,其允许临床医生在为医学科学本身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直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这可能会吸引希望进行这种可以通过学术渠道传播的研究的临床医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在基层保健研究中进行卫生政策分析:将临床理念转化成行动
Alina Engelman,Ben Case,Lisa Meeks,Michael D Fetters(著),赵新月(译),韩建军,许岩丽,杨辉(审校)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5): 3035-30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26
摘要583)      PDF(pc) (1250KB)(430)    收藏
医疗卫生指南在基层保健工作者的日常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卫生政策研究对这些指南的制定有帮助。卫生政策分析是解释卫生机构、特殊利益和理论建构之间相互作用的多学科公共政策研究方法。本文中,会展示基层保健工作者如何在基层保健环境中使用Bardach政策分析八步法来进行高影响的卫生政策研究。在一个医学病例中,家庭医学住院医师给1位有全子宫切除病史的妇女进行了全面检查,其中包括巴氏涂片筛查性检查,与全子宫切除术后对巴氏涂片检查的建议相互矛盾,从而引发了一项采用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标准进行卫生政策分析的调查。其充分说明了如何通过使用广泛适用的Bardach卫生政策框架来检验临床照护困境,以便做出有意义的政策变化调整。Bardach框架包括:(1)界定问题;(2)收集证据;(3)构建备选方案;(4)选择标准;(5)预测结果;(6)权衡利弊;(7)决策;(8)分享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政策分析显示,没有足够的证据建议子宫切除术后进行巴氏涂片检查,这些发现有助于形成国家层面的建议。通过遵循Bardach步骤,基层保健研究人员可以用这个可行而强大的工具来进行有意义、影响临床诊疗的卫生政策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大洋彼岸的涛声:发展混合方法研究对发展中国全科医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汪洋,韩建军,许岩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3): 2771-27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94
摘要542)      PDF(pc) (1321KB)(635)    收藏
混合方法学源于实用主义哲学,以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与全科医学学科理论可以很好地契合,近年在欧美全科医学领域的影响力正日渐增加。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对科研具有迫切需求,但中国全科医学研究目前仍有待发展。全科医学从业者常面临学科研究变量复杂、缺乏本国证据、缺乏从事定性研究意愿、缺乏研究人员与资源,且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混合方法学可以在研究理论上有效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从发现新变量、提升信效度和寻找创新点等3个方面帮助中国全科医学研究者提升研究质量。本文通过对1篇近期发表的全科医学Q1区论文的拆解,探讨了在中国从事类似的混合方法研究的现实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全科医学领域混合方法研究的3项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家庭医学和社区卫生中的混合方法和调查研究
John W Creswell,Mariko Hirose(著),汪洋(译),韩建军,许岩丽,杨辉(审校)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3): 2780-27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97
摘要808)      PDF(pc) (1079KB)(1296)    收藏
许多家庭医学和社区卫生研究者将调查用作原始研究方法。本文目的是阐明调查研究将如何提供一种重要的定量研究形式,可以与定性研究有效结合,构成混合方法研究。本文首先概括了调查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关键原则。回顾了可以将调查用于混合方法研究的多种途径,援引了若干选择,如从调查研究开始,将调查用作第二种数据收集方式,或将调查和一种定性研究形式结合,用于同一个收集数据步骤。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阐明了使用调查研究进行混合方法研究的6个步骤。在使用调查的混合方法研究中,基层保健研究者应考虑以下6个步骤。步骤1:阐明混合方法研究的基本原理。步骤2:详述定量和定性数据库。步骤3:确定混合方法设计。步骤4:分析并报告定量和定性研究的结果。步骤5:展示其整合。步骤6:阐明使用混合方法的价值。拥有将调查研究整合于混合方法研究的能力,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种比单独进行调查或定性访谈更为严谨的研究途径。尽管基层保健的调查需要传统调查方法以外的技能,但其也提供了产生高度精巧的研究方法的机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基层保健研究中的半结构化访谈:关系与严谨的平衡
Melissa DeJonckheere,Lisa M Vaughn(著),赵新月(译),韩建军,许岩丽,杨辉(审校)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3): 2786-27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98
摘要1774)      PDF(pc) (1071KB)(5206)    收藏
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常用于定性研究,是健康服务研究中最常见的定性数据来源。这种方法通常包括研究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对话,在可灵活调整的访谈协议框架下,辅以后续问题、调查和评价。该方法允许研究者收集开放式数据,探索参与者对某一特定主题的想法、感受和信念,深入研究个人问题,有时是敏感问题。本文旨在确定和描述在家庭医学和基层保健研究环境中设计和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的基本技能。本文回顾了有关半结构化访谈的文献,以确定在家庭医学和基层保健研究环境中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技能和内容。总的来说,半结构化访谈既需要关注关系,也需要促进技能的实践。技能包括:(1)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范围;(2)确定参与者;(3)考虑道德伦理问题;(4)规划后勤方面;(5)制定访谈指南;(6)建立信任和融洽关系;(7)进行访谈;(8)记录和反思;(9)分析数据;(10)证明研究的可信程度;(11)在论文或者报告中展示研究结果。半结构化访谈为家庭医生在基层保健研究环境中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研究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进行数据收集的研究者应关注关系,并注意访谈技能,以确保质量。半结构化访谈可以成为家庭医生、基层保健从业人员和其他卫生服务研究者用来了解个人想法、信念和经验的一个强有力工具。尽管如此,对于不熟悉定性方法的研究者来说,半结构化访谈可能让人感到害怕,颇具挑战。为了阐明这一方法,本文为研究者(包括新手和资源较少的研究者)提供了实践指导,使其能够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来进行数据收集。为了在家庭医学和基层保健研究环境中更好地实施半结构化访谈,本文给出了必要步骤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发现和开展家庭医学和社区卫生研究
Michael D Fetters,Timothy C Guetterman(著),汪洋(译),韩建军,许岩丽,杨辉(审校)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2): 2645-264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05
摘要433)      PDF(pc) (1237KB)(483)    收藏
原创性研究在提升临床诊疗内涵、获得学术界认可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家庭医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仍缺乏兼具严谨性、易用性、由家庭医生主导的研究路径。基层保健工作环境和诊疗范围具有不同于专科机构的独特性,其研究类型与专科医院的研究类型有系统性的差别。本文作为适用于家庭医学和社区健康领域的方法学指南的首篇,总结了家庭医学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揭示了编写本系列论文的背景、目的、适用人群、整体结构和主旨,介绍了每篇文章的内容重点,以期为全科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阅读后续论文的指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对开始研究的重定义:家庭医学临床医生的五个问题
William Ventres,Leanne Whiteside-Mansell(著),赵新月(译),韩建军,许岩丽,杨辉(审校)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2): 2649-26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95
摘要490)      PDF(pc) (1271KB)(810)    收藏
研究对全世界家庭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诊疗中,家庭医生常对研究工作产生犹疑。产生这种顾虑主要是因为其很少接触研究过程,并且认为研究最好由学术人员进行。本文目的是通过解释如何培养好奇心,来鼓励临床家庭医生参与研究活动,提出问题进行探索。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球家庭医学日常诊疗的5步研究法,并通过介绍一个基于诊疗的成功研究对其进行了阐释。最后,希望所有家庭医生考虑将研究纳入实践当中,以扩大专业视野,便于教育下一代家庭医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基层保健研究入门:六种实用的研究方法
Michael D Fetters(著),张亚男(译),韩建军,许岩丽,杨辉(审校)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2): 2653-26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96
摘要582)      PDF(pc) (1245KB)(855)    收藏
虽然许多基层保健研究者想进行科学研究,但其大多数难以开始研究。本文的目的是帮助新手研究者找到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尝试契合和投入到可行的研究途径当中。本文讨论了6个主题:确认从临床故事中诞生的基层保健研究的重要性;了解临床故事如何变成研究主题;辨别研究过程与患者护理的相似之处;区分基层保健研究者可用的6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评估本期专刊中6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制定一系列实施基层保健研究项目需采取的步骤。本文使用“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作为假设和主题,以说明新手研究者应该如何完成研究工作表。根据以“HPV疫苗接种”为主题的工作表图解,说明如何填写工作表,同时文献示例说明实际研究中如何使用6种可行的基层保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半结构化定性访谈、课程开发、持续质量改进、卫生政策分析和案例研究。工作表练习指导新手研究者选择某种可行的研究方法。通过这些练习,新手研究者可以确定一个研究主题,选择符合研究者兴趣的研究策略,创建研究题目,制定后续步骤清单,并为实施原创研究项目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北美与欧洲初级保健科研网络的发展对中国全科医学的借鉴与启示
汪洋,姚弥,徐志杰,韩建军,许岩丽,杨辉(审校)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4): 1648-16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47
摘要769)      PDF(pc) (1398KB)(1451)    收藏
欧洲全科医学研究网络(EGPRN)始建于1974年,北美初级保健医学研究网络(PBRN)则始建于1983年,二者均有3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并极大地推动了欧美全科医学科研的发展。本文在回顾二者的发展史,现状,科研产出,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改革策略的基础上,将二者进行了对比,并进一步对“中国全科医学从业者是否需要建设全科医学科研网络”及“可能会面临的挑战”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提出了取得立足于中国的研究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汇集外部证据,内部证据,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