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5, Vol. 28 ›› Issue (35): 4385-4396.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227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
收稿日期:2025-07-10
修回日期:2025-08-30
出版日期:2025-12-15
发布日期:2025-10-15
基金资助: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Working Committee of Chines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ssociation
Received:2025-07-10
Revised:2025-08-30
Published:2025-12-15
Online:2025-10-15
摘要: 为深入贯彻全周期康复理念,进一步规范虚拟现实(VR)技术在肿瘤相关性失眠(CRI)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与管理,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联合肿瘤学、心理学、康复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及数字医疗技术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制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肿瘤相关性失眠居家康复的专家共识(2025年版)》。本共识围绕VR技术在CRI居家康复中的干预机制、干预方案、干预实施流程、疗效评价指标及安全性评估等核心方面提供规范化指导,旨在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流程框架和多样化的可选方案,使VR技术在CRI居家康复患者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提升临床实践的科学性与安全性,推动肿瘤康复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助力患者实现全周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 序号 | 核心问题 | 推荐意见 | 证据质量 | 推荐强度 |
|---|---|---|---|---|
| 1 | 虚拟现实(VR)技术在改善肿瘤相关性失眠(CRI)中的主要干预机制有哪些? | 【推荐意见1】 VR技术通过注意力分散、沉浸式多模态放松诱导、认知重构以及实时生物反馈与自我调节等多重核心机制协同作用,有效干预CRI。这些机制从心理和生理层面缓解患者的过度唤醒状态和非适应性认知,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构成一个有机整合的干预框架 | B | 强推荐 |
| 2 | 针对CRI,VR技术居家康复的推荐干预方案(包括内容、时长、频率、疗程)是什么? | 【推荐意见2】 针对CRI,VR技术居家康复可根据患者具体需求和情况,选择以下干预方案:VR自然场景模拟干预,推荐为1次/d,15~20 min/次,持续3~4周;VR引导的身心实践(如正念冥想与呼吸训练),推荐1次/d,30 min/次,持续6周;VR辅助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推荐1~2次/d,15~30 min/次,持续3~6周;VR结合生物反馈(VR-BF),推荐1次/d,15~30 min/次,持续7~10 d或更长。这些方案各有侧重,共同为CRI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居家康复选择 | C | 弱推荐 |
| 3 | VR技术在CRI居家康复中的实施流程包括哪些步骤? | 【推荐意见3】 VR技术在CRI居家康复中的实施流程应包括干预前筛查评估、设备调试及干预、安全管理与监督、定期评估与调整4个核心阶段 | D | 强推荐 |
| 4 | 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估VR技术居家康复对CRI的疗效?推荐使用哪些评价指标? | 【推荐意见4】 应采用主观与客观指标相结合、全面覆盖睡眠核心问题、共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多维度评价体系评估VR技术居家康复对CRI的疗效。推荐首选睡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进行初筛,警惕主观认知偏差;对于肿瘤的脆弱人群,推荐居家监测核心方案为"体动记录仪连续佩戴≥7 d+同步睡眠日记",前者客观追踪睡眠效率(SE)、觉醒时间(WASO)等参数,后者通过记录上床/起床时间及夜间症状等校准设备静卧误判;此组合可动态评估治疗反应,替代重复多导睡眠监测(PSG)。PSG作为睡眠医学诊断的金标准,建议对疑似器质性共病的CRI患者采用,但无法实现长期居家监测。此外,为全面了解VR干预的综合效果,还应结合共病症状量表[如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简明疲乏量表中文版(BFI-C)]和生活质量量表[如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进行评估,以明确VR干预对患者整体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 A | 强推荐 |
| 5 | VR技术应用于CRI居家康复的安全性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评估和管理? | 【推荐意见5】 VR技术应用于CRI居家康复时,需全面关注并管理其生理、心理社会及技术3方面的安全性风险。生理方面,应警惕晕动病、视觉系统负荷和心血管影响;针对晕动病,推荐通过虚拟现实晕动病问卷(CSQ-VR)及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等客观指标评估;针对视觉系统负荷,建议限制VR技术干预单次时长≤30 min,首次使用建议10 min,增加休息和眨眼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针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建议筛查基线血压、避免高频动态场景。心理社会方面,需警惕沉浸式环境可能加剧焦虑/抑郁或诱发创伤闪回,推荐VR技术干预前后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PHQ-9、GAD-7等量表进行评估监测;建议照护者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防范现实感混淆与社交回避问题。技术方面,应确保硬件符合安全规范,建议设备具备高分辨率(每只眼睛≥2 K)、高刷新率(90~120 Hz)、最小延迟(<45 ms)和宽视场角(中央≥60°,整体理想≥100°);并严格保护患者数据隐私,进行匿名化、加密、访问控制 | B | 强推荐 |
表1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肿瘤相关性失眠居家康复的专家共识(2025年版)》推荐意见概要表
Table 1 Recommendations summary of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Home-based Rehabilitation for Cancer-related Insomnia(2025 Edition)
| 序号 | 核心问题 | 推荐意见 | 证据质量 | 推荐强度 |
|---|---|---|---|---|
| 1 | 虚拟现实(VR)技术在改善肿瘤相关性失眠(CRI)中的主要干预机制有哪些? | 【推荐意见1】 VR技术通过注意力分散、沉浸式多模态放松诱导、认知重构以及实时生物反馈与自我调节等多重核心机制协同作用,有效干预CRI。这些机制从心理和生理层面缓解患者的过度唤醒状态和非适应性认知,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构成一个有机整合的干预框架 | B | 强推荐 |
| 2 | 针对CRI,VR技术居家康复的推荐干预方案(包括内容、时长、频率、疗程)是什么? | 【推荐意见2】 针对CRI,VR技术居家康复可根据患者具体需求和情况,选择以下干预方案:VR自然场景模拟干预,推荐为1次/d,15~20 min/次,持续3~4周;VR引导的身心实践(如正念冥想与呼吸训练),推荐1次/d,30 min/次,持续6周;VR辅助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推荐1~2次/d,15~30 min/次,持续3~6周;VR结合生物反馈(VR-BF),推荐1次/d,15~30 min/次,持续7~10 d或更长。这些方案各有侧重,共同为CRI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居家康复选择 | C | 弱推荐 |
| 3 | VR技术在CRI居家康复中的实施流程包括哪些步骤? | 【推荐意见3】 VR技术在CRI居家康复中的实施流程应包括干预前筛查评估、设备调试及干预、安全管理与监督、定期评估与调整4个核心阶段 | D | 强推荐 |
| 4 | 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估VR技术居家康复对CRI的疗效?推荐使用哪些评价指标? | 【推荐意见4】 应采用主观与客观指标相结合、全面覆盖睡眠核心问题、共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多维度评价体系评估VR技术居家康复对CRI的疗效。推荐首选睡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进行初筛,警惕主观认知偏差;对于肿瘤的脆弱人群,推荐居家监测核心方案为"体动记录仪连续佩戴≥7 d+同步睡眠日记",前者客观追踪睡眠效率(SE)、觉醒时间(WASO)等参数,后者通过记录上床/起床时间及夜间症状等校准设备静卧误判;此组合可动态评估治疗反应,替代重复多导睡眠监测(PSG)。PSG作为睡眠医学诊断的金标准,建议对疑似器质性共病的CRI患者采用,但无法实现长期居家监测。此外,为全面了解VR干预的综合效果,还应结合共病症状量表[如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简明疲乏量表中文版(BFI-C)]和生活质量量表[如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进行评估,以明确VR干预对患者整体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 A | 强推荐 |
| 5 | VR技术应用于CRI居家康复的安全性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评估和管理? | 【推荐意见5】 VR技术应用于CRI居家康复时,需全面关注并管理其生理、心理社会及技术3方面的安全性风险。生理方面,应警惕晕动病、视觉系统负荷和心血管影响;针对晕动病,推荐通过虚拟现实晕动病问卷(CSQ-VR)及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等客观指标评估;针对视觉系统负荷,建议限制VR技术干预单次时长≤30 min,首次使用建议10 min,增加休息和眨眼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针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建议筛查基线血压、避免高频动态场景。心理社会方面,需警惕沉浸式环境可能加剧焦虑/抑郁或诱发创伤闪回,推荐VR技术干预前后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PHQ-9、GAD-7等量表进行评估监测;建议照护者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防范现实感混淆与社交回避问题。技术方面,应确保硬件符合安全规范,建议设备具备高分辨率(每只眼睛≥2 K)、高刷新率(90~120 Hz)、最小延迟(<45 ms)和宽视场角(中央≥60°,整体理想≥100°);并严格保护患者数据隐私,进行匿名化、加密、访问控制 | B | 强推荐 |
图1 VR技术在CRI居家康复中实施流程图注;IS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VAS=视觉模拟评分法,VR=虚拟现实。
Figure 1 Flowch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home-based rehabilitation for cancer-related insomnia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贾杰. 积极推进全周期、多功能肿瘤康复[J]. 康复学报,2025,35(2):105-111.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20] |
|
| [21] |
|
| [22] |
|
| [23] |
|
| [24] |
|
| [25] |
|
| [26] |
|
| [27] |
|
| [28] |
|
| [29] |
|
| [30] |
|
| [31] |
|
| [32] |
|
| [33] |
|
| [34] |
|
| [35] |
|
| [36] |
|
| [37] |
|
| [38] |
|
| [39] |
|
| [40] |
|
| [41] |
|
| [42] |
|
| [43] |
|
| [44] | |
| [45] |
|
| [46] |
|
| [47] |
|
| [48] |
|
| [49] |
|
| [50] | |
| [51] |
|
| [52] |
|
| [53] |
牟云平,王月莹,袁金金,等. 2018《AASM临床实践指南:使用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要点解读[J]. 上海护理,2022,22(6):1-5.
|
| [54] |
|
| [55] |
|
| [56] |
|
| [57] |
|
| [58] |
|
| [59] |
|
| [60] |
|
| [61] |
|
| [62] |
|
| [63] |
|
| [64] |
|
| [65] |
|
| [66] |
|
| [67] |
|
| [68] |
|
| [69] |
|
| [70] |
|
| [71] |
|
| [72] |
|
| [73] |
|
| [74] |
|
| [75]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科检验检测学组联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科创新诊疗技术及装备学组.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设备基于视觉健康使用的专家共识(2022)[J].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22,(2):125-128. DOI: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2.02.012.
|
| [76] |
|
| [77] |
|
| [78] |
|
| [79] |
|
| [80] |
|
| [81] |
|
| [82] |
|
| [83] |
|
| [1] |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 社区癌因性疲乏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3): 4117-4124. |
| [2] |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全科医学分会, 浙江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全科未分化疾病专委会, 全科未分化疾病专家协作组,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水肿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2025)[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1): 3861-3878. |
| [3] |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 社区老年人睡眠健康与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9): 3608-3618. |
| [4] | 张红石, 曲子涵, 孙雪峰, 王宇峰, 丛德毓, 张野.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腹部推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7): 3399-3409. |
| [5] | 王慧, 胡银环, 冯显东, 刘莎, 汪洋帆. 人工智能在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挑战与前景[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5): 3209-3216. |
| [6] |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 江西省结核病重点实验室.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治疗专家共识[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2961-2967. |
| [7]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浙江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全科未分化疾病专家协作组. 消瘦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2025)[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1): 2577-2594. |
| [8] | 尹营营, 赵宽, 王彩莲, 汤立晨, 何红波, 刘向欣, 潘昱, 杨海龙, 杨阳, 周波, 谢可, 林铮, 喻林珍, 骆艳丽, 陆峥, 王小平, 任涛, 邹韶红, 魏镜, 冯威, 袁勇贵. 肿瘤患者心身症状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09-1822. |
| [9] |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妇科肿瘤学组. 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全专结合管理专家共识[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8): 911-922. |
| [10] | 张文杰, 李军, 陈恒文, 谭雨晴, 解紫从, 武佶, 孟超, 李赵陵, 张乐松.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的收集与确定[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4): 407-412. |
| [11] |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智能全科医生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2): 135-142. |
| [12] | 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基层健康治理专家共识2024[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1): 13-19. |
| [13] | 卢娜, 刘华清, 季蕴辛, 郭蓉娟, 贺丹军, 焦志安, 林越瑞, 田峰, 张桂青, 徐治, 安钢辉, 张燕, 袁勇贵. 考试焦虑障碍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34): 4225-4233. |
| [14] | 杨天祎, 司徒炫明, 曲木诗玮, 王思远, 江山, 杨汀. 30秒坐立试验联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评分对运动性低氧的预测价值及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33): 4119-4124. |
| [15] |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32): 3969-3986.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