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中国全科医学2022-29
P. 1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3593·
以短暂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利培酮片等口服药物。 和 PP3M 治疗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的非劣效性研究结
换药剂量:棕榈酸帕利哌酮的月剂量是 RLAI 针 果显示,PP6M 组与 PP3M 组双盲期复发事件相当,
剂剂量的 2 倍。RLAI 每 2 周 25 mg 的注射剂量与每 符合非劣效性标准 [50] 。
个月棕榈酸帕利哌酮的等效剂量为 50~75 mg eq, 长效针剂适用人群及转换时机的专家推荐/经验:
RLAI 每 2 周 37.5 mg 的注射剂量与每个月棕榈酸帕利 长效针剂对于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提高依从性、降
哌酮的等效剂量为 75~100 mg eq,RLAI 每 2 周 50 mg 低复发率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而更长间隔剂型的开
的注射剂量与每个月棕榈酸帕利哌酮的等效剂量为 发,为患者及照料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于所有计
100~150 mg eq。 划或已经开启使用长效针剂的患者,应“以终为始”
患者换药时或换药完成初期,需注意观察患者的 制定长效针剂治疗方案,在使用较短治疗间隔的长
症状波动和不良反应情况,通过适当延长两种药物 效针剂治疗达到稳定后,可以考虑转为治疗间隔更
的交叉时间,有利于顺利完成药物转换。如出现严 长的长效针剂(如≥ 1 个月剂型);对于现有长效
重不良反应,则应及时进行专业评估及治疗。 针剂治疗疗效确切、症状稳定且患者 / 监护人或医生
3.4 患者使用更长间隔针剂有哪些获益,以及适用 认为有相应必要性,可以在医患沟通基础上选择更
人群及转换方法是什么? 长间隔长效针剂;考虑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及病情
【推荐意见】 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应叮嘱患者定期到医疗
病情稳定患者转换更长间隔针剂治疗,有助于提 机构复诊,监测不良反应,适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
高依从性、改善转归、降低复发率并降低照料负担; 疗方案或剂量的调整。
在使用更长间隔的针剂(如≥ 1 个月剂型)时,应 目前国内已获批治疗间隔 >1 个月的抗精神病
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推荐强度:A) 药只有 PP3M,以 PP1M 转为 PP3M 为例,具体转
《精神分裂症长效针剂专家共识》 [63] 提到:如 换方法 [78-79] :PP3M 仅可在患者已接受 PP1M 至少
果患者病情稳定,长效针剂可以改用较长的剂型(如 4 个月充分治疗,临床判断患者病情稳定后使用;
≥ 1 个月剂型)。多项循证数据支持病情稳定患者 为确保维持剂量一致,建议在开始本品给药前的最
换用更长周期针剂。 后 2 次 PP1M 给药强度保持一致:PP1M 75 mg eq
RLAI 转为 PP1M: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 对等于 PP3M 263 mg eq,PP1M 100 mg eq 对等于
持续 6 个月的干预性研究表明,既往使用 RLAI 治疗 PP3M 350 mg eq,PP1M 150 mg eq 对等于 PP3M 525 mg
仍然有症状的非急性期患者转换到 PP1M 后,1/3 的 eq;给药时间可能为计划中下一次 PP1M 每个月给药
患者 PANSS 评分改善了 50% [45] 。另外一项回顾性、 时间点的 7 d 前或 7 d 后(图 1)。
纵向队列研究对比 RLAI 与 PP1M 治疗患者的医疗模 3.5 特殊人群使用长效针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式、医疗资源及医疗花费的差异,发现与 RLAI 相比, 【推荐意见】
PP1M 治疗的患者住院率、急诊就医次数以及住院时 (1)≥ 65 岁老年患者或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用
间更低 [77] 。 药,应结合肝肾功能情况,参考相应产品说明书调
PP1M 转为 PP3M:3 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事后分 整药物剂量。(推荐强度:C)
析比较帕利哌酮口服、PP1M 和 PP3M 的疗效,与 (2)目前所有长效针剂均无儿童或青少年、孕
PP1M 相比,PP3M 更晚出现停药和更低的复发风 妇及哺乳期适应证。(推荐强度:D)
险 [18] 。有研究显示,从 PP1M 转换到 PP3M 后仍然 (3)建议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稳定期或维持
能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较长治疗间隔的抗精神病 期接种新冠疫苗。(推荐强度:C)
药长效针剂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复 3.5.1 老年患者 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共病躯体疾
发和再住院,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 病、联用多种药物者,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出发,起
家属的照料负担 [46-49] 。因此,对于部分患者适时转 始剂量应为成年人常规起始剂量的四分之一至二分
换为治疗间隔更长的针剂治疗,可能会给他们带来 之一 [14] 。
更大的获益。 在老年(≥ 65 岁)和年轻成年人(18~64 岁)
PP3M 转为每 6 个月注射 1 次棕榈酸帕利哌酮 受试者中几类常见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的
(PP6M):2022 年一项随访 12 个月,对比 PP6M 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未发现存在差异,因此仅考虑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