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26期    刊出日期:2023-09-15
    指南·共识
    《乌司他丁用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专家共识》专家组
    2023, 26(26):  3207-32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5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33KB) ( )  

    乌司他丁具有抑制蛋白水解酶、调控炎症反应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但也被应用于休克、脓毒症、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种急性中毒、重症中暑、重度烧伤、严重创伤等其他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及心搏骤停患者,而且已被临床常见急危重症诊治相关的多个指南/专家共识推荐。然而,目前关于乌司他丁的适应证及其用法、用量等尚缺乏统一意见。因此,为推动乌司他丁的规范化应用,《乌司他丁用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专家共识》专家组针对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适应证及在常见急危重症中的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乌司他丁在临床工作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苏国彬, 凌曦淘, 段若兰, 张腊, 许苑, 彭钰, 侯海晶, 刘旭生, 卢富华
    2023, 26(26):  3220-32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5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81KB) ( )  

    慢性肾脏病(CKD)以尿检异常或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CKD患者因肾功能受损、长期使用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或合并基础疾病较多,较正常人群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且感染后重症转化率及死亡率更高。对于CKD合并COVID-19感染的治疗,合理用药尤为重要。为此,本文通过整合目前治疗COVID-19相关药物的最新研究证据,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抗血栓药物、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与中和单克隆抗体,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常用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止咳化痰及抗过敏药物等),突出在不同肾功能水平的调整用药方案,总结在CKD患者中使用相关药物的特殊考虑要点,以期供临床专业人员参考,辅助临床决策和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郑思婷, 何春渝, 周均, 孔叶, 杨薪瑶, 周海英, 魏晓霏
    2023, 26(26):  3230-323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8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47KB) ( )  
    背景

    自我管理可满足脑卒中患者及其家人的长期康复需求,但目前相关证据内容缺乏,临床尚无科学、规范的自我管理方案。

    目的

    评价和总结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世界卒中组织(WSO)、中国卒中协会、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美国国立指南库(NGC)、医脉通,获取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研究证据,文献类型主要包括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类实验性研究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采用2017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 Ⅱ)及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制定的2016版文献评价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质量分级,总结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

    结果

    共纳入36篇文献,其中指南9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5篇,类实验性研究5篇,随机对照研究13篇,汇总为组织管理、评估、运动指导、健康教育、社会心理支持及监测与随访6个方面,共34条最佳证据。

    结论

    本研究汇总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自我管理的证据包含组织管理、评估、运动指导、健康教育、社会心理支持及监测与随访6个方面,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临床情境,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需求选择最佳证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自我管理干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慢病专项研究·2型糖尿病
    陈伦文, 周阳, 闫国栋, 沈怡, 孙晨, 蔡婉丽, 褚敏捷, 肖静
    2023, 26(26):  3238-32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77KB) ( )  
    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患者恶性肿瘤高发,且T2DM病程和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可能加速恶性肿瘤的发生。

    目的

    分析T2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10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首次治疗或确诊的T2DM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09-30。通过身份证信息与南通市肿瘤登记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联动匹配,获得患者的肿瘤发生与全死因信息。按性别分别计算T2DM患者中恶性肿瘤粗发病率(CIR)和标准化发病比(SI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T2DM病程和药物的使用对T2DM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12 006例,其中男6 328例(52.71%)、女5 678例(47.29%);经过56 371人年的观察(男性29 543人年,女性26 824人年),共观察到合并恶性肿瘤组601例和单纯T2DM组11 405例。T2DM患者恶性肿瘤CIR:男性1 093.24/10万,女性1 032.51/10万。T2DM患者并发各类癌症的前5顺位,男性依次为结直肠癌、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女性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男性T2DM患者结直肠癌(SIR=2.03)、前列腺癌(SIR=2.24)、胰腺癌(SIR=1.75)、肾癌(SIR=4.25)、甲状腺癌(SIR=3.50)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而肺癌(SIR=0.61)、食道癌(SIR=0.22)的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女性T2DM患者乳腺癌(SIR=2.59)、结直肠癌(SIR=1.57)、胰腺癌(SIR=2.10)、子宫内膜癌(SIR=2.83)、肾癌(SIR=3.67)、甲状腺癌(SIR=4.00)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而食道癌(SIR=0.27)的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与T2DM病程1~<3年的患者相比,男性T2DM病程<1年、5~<10年、≥10年分别增加91%〔HR=1.91,95%CI(1.15,3.20)〕、123%〔HR=2.23,95%CI(1.37,3.64)〕和71%〔HR=1.71,95%CI(1.04,2.80)〕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女性T2DM病程5~<10年、≥10年分别增加79%〔HR=1.79,95%CI(1.10,2.92)〕、99%〔HR=1.99,95%CI(1.24,3.19)〕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单独使用胰岛素能分别增加男、女性72%〔HR=1.72,95%CI(1.25,2.36)〕和116%〔HR=2.16,95%CI(1.53,3.05)〕的T2DM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且男性单用胰岛素与T2DM病程存在交互作用,随着病程的逐年增加,使男性T2DM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平均减缓6%〔HR=0.94,95%CI(0.90,0.98)〕(P交互=0.006)。

    结论

    除食道癌和男性肺癌外,T2DM患者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增加57%~325%,且与T2DM病程和使用胰岛素有关,男性T2DM病程5~<10年,女性T2DM病程≥10年的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较大,但胰岛素的使用和T2DM病程的增加对T2DM患者并发恶性肿瘤有拮抗的交互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费思杰, 张强, 刘方方, 白璐, 孙彩红, 信彩凤
    2023, 26(26):  3246-325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8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82KB) ( )  
    背景

    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一直备受关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性是反映长期血糖波动的指标。因此探讨HbA1c变异性与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新发心房颤动(AF)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HFpEF患者中,HbA1c变异性与其新发AF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T2DM合并HFpEF患者317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截至2022年2月,平均随访时间3.4年。根据随访期内有无新发AF,将患者分为AF组(34例)与非AF组(283例)。HbA1c变异性以HbA1c测量标准差(HbA1c-SD)和HbA1c变异系数(HbA1c-CV)表示。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HbA1c变异性与T2DM合并HFpEF患者新发AF的关系。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绘制HbA1c变异性预测T2DM合并HFpEF患者新发A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结果

    AF组患者HbA1c-SD、HbA1c-CV高于非AF组(P<0.05)。依据HbA1c变异性中位数分为低HbA1c变异性患者(HbA1c-SD≤0.34%,HbA1c-CV≤4.74%)和高HbA1c变异性患者(HbA1c-SD>0.34%,HbA1c-CV>4.74%)。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HbA1c变异性患者新发AF发生率高(PHbA1c-SD<0.001、PHbA1c-CV=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SDHR=2.22,95%CI(1.37,3.61),P=0.001〕、HbA1c-CVHR=1.65,95%CI(1.01,2.67),P=0.001〕是T2DM合并HFpEF患者新发AF的独立影响因素。HbA1c-SD预测T2DM合并HFpEF发生A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713,0.855),P=0.001〕,最佳截断值为0.36%,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73.1%。HbA1c-CV预测T2DM合并HFpEF发生AF的AUC为0.694〔95%CI(0.591,0.797),P<0.001〕,最佳截断值为4.97%,灵敏度为73.5%,特异度为72.1%。

    结论

    高HbA1c变异性(HbA1c-SD>0.34%,HbA1c-CV>4.74%)与T2DM合并HFpEF患者新发AF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并在预测该类患者发生AF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孔德先, 邢煜玲, 孙文文, 张智敏, 周霏, 马慧娟
    2023, 26(26):  3252-32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0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03KB) ( )  
    背景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近年来引起肝脏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T2DM)是MAFLD进展的驱动因素。预估葡糖糖处理率(eGDR)是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简易评估指标,但与MAFLD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eGDR与T2DM合并MAFLD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 434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集患者肘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腹部超声检查患者肝脏情况。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将T2DM患者分为合并MAFLD组(n=734)和未合并MAFLD组(n=700)。根据eGDR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T1组(eGDR≤5.09,n=477)、T2组(5.09<eGDR≤7.11,n=478)、T3组(eGDR>7.11,n=479)。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GDR与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合并MAFLD的影响因素。评价eGDR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谷氨酰转移酶(GGT)的相乘交互作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联合预测模型、FBG、HbA1c对T2DM合并MAFLD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合并MAFLD组患者年龄、病程、HDL-C、eGDR低于未合并MAFLD组,BMI、饮酒、高血压及吸烟比例、空腹血糖(FBG)、尿酸(UA)、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GT、ALB水平高于未合并MAFLD组患者(P<0.05)。T3组高血压比例、年龄、BMI、FBG、HbA1c、血清肌酐(Scr)、TG低于T1、T2组,GGT水平低于T1组,HDL-C、ALB高于T1、T2组(P<0.05);T2组高血压比例、BMI、FBG、HbA1c、TG低于T1组(P<0.05)。合并MAFLD组eGDR与年龄、FBG、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未合并MAFLD组eGDR与年龄、病程、FBG、Scr、TG、ALB呈负相关(P<0.05),与HDL-C、AST、GGT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DR〔OR=0.814,95%CI(0.772,0.858),P<0.001〕、T1组〔OR=1.310,95%CI(1.003,1.712),P=0.048〕、T2组〔OR=2.554,95%CI(1.941,3.359),P<0.001〕是T2DM合并MAFLD的影响因素(P<0.05)。BMI(P交互<0.001)、GGT(P交互=0.033)、高血压(P交互<0.001)与eGDR存在交互作用。联合预测模型预测T2DM合并MAFLD的AUC为0.743,大于FBG(Z=3.227,P=0.001)、HbA1cZ=1.877,P=0.061)。

    结论

    合并MAFLD的T2DM患者eGDR低于未合并MAFLD患者。eGDR是T2DM合并MAFLD的危险因素。eGDR联合预测模型可以作为评估T2DM合并M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卢作维, 曹宏伟, 刘涛, 张娜娜, 陈艳艳, 史勤利, 刘向阳, 王琼, 赖敬波, 李晓苗
    2023, 26(26):  3259-32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69KB) ( )  
    背景

    我国糖尿病肾病(DKD)的发病率及其所致终末期肾病(ESRD)在透析患者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DKD防控已刻不容缓,强化的多因素干预措施可延缓或者阻止DKD的病程进展,因而通过建立个性化的风险预测模型,可延缓或者阻止DKD病程进展,从而实现DKD的有效防治。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一个基于诺模图(Nomogram)的列线图模型,根据预测变量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从微量白蛋白尿(MAU)进展为大量白蛋白尿(CAU)的风险。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2020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白蛋白尿患者1 263例,并根据入院时间将入组病例分为开发队列906例和验证队列357例。应用LASSO回归从收集的基线数值中筛选预测变量,并根据筛选的预测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模型的Nomogram。模型的验证和评估主要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H-L检验),并根据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价该模型的实际临床净收益。

    结果

    基于LASSO回归惩罚收缩方法筛选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胱抑素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7个预测变量,依据这些预测变量构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SBP≥140 mmHg、HbA1c≥7.0 mmol/L、LDL-C≥1.8mmol/L、Cys-C>1.09 mg/L及合并DR是T2DM患者MAU进展为CAU的危险因素(P<0.05),而eGFR分层处理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模型的内外部验证显示该模型预测效能较优,开发队列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95%CI(0.782,0.846)〕,验证队列的AUC为0.768〔95%CI(0.713,0.823)〕,校准曲线和H-L检验(开发队列P=0.065;验证队列P=0.451)均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拟合度,另外DCA结果显示当开发队列和验证队列的阈值概率分别为0.08~0.74和0.14~0.70时,该模型临床有效性较高。

    结论

    本研究开发了一个包含糖尿病病程、SBP、HbA1c、LDL-C、Cys-C、eGFR及是否合并DR 7个变量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T2DM患者MAU进展为CAU的临床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人群健康研究·儿童健康
    张利峰, 张凝凝, 秦秀群, 杨翊, 钟冬梅, 刘劭菲, 戴雨珅, 王晓丹, 王明飞
    2023, 26(26):  3269-32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6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57KB) ( )  
    背景

    推进分级诊疗是解决儿科医疗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关键,但目前尚缺乏儿童分级诊疗执行现状的相关研究。

    目的

    总结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就医行为,包括就诊次数和就诊机构,并探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3—7月、2022年2—7月分别在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门诊及同一行政区的天河区石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儿童家长进行2次问卷调查。按照调查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2019年组(n=419)和2022年组(n=307)。本研究以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指导,自行设计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基层首诊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9年组的419例儿童,第1次(首诊)、第2次、第3/4次就诊者分别为301例(71.84%)、87例(20.76%)、31例(7.40%),首诊、第2次、第3/4次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比例分别为47.49%、27.12%、16.13%;2022年组的307例儿童,第1次、第2次、第3次就诊者分别为219例(71.34%)、72例(23.45%)、16例(5.21%),首诊、第2次、第3/4次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比例分别为41.04%、39.77%、4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近的医疗机构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OR=0.220,95%CI(0.147,1.056),P<0.001〕、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OR=0.584,95%CI(0.365,0.936),P=0.025〕、家长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较轻、一般〔OR(95%CI)=0.399(0.207,0.768)、0.388(0.226,0.665),P=0.006、0.001〕、儿童年龄3岁以下相比7~13岁〔OR=0.537,95%CI(0.309,0.930),P=0.027〕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可能性较低;家长对分级诊疗认知比较了解〔OR=2.139,95%CI(1.284,3.564),P=0.003〕及家长对分级诊疗态度比较赞同〔OR=2.841,95%CI(1.937,5.779),P=0.004〕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可能性更高。

    结论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多次就诊现象较普遍,基层就诊比例较低。家长的文化程度、分级诊疗的认知及态度、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儿童年龄及最近的医疗机构是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基层首诊的影响因素。加强儿童常见病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及性并完善其儿科诊疗条件是促进儿童常见病基层诊治的可能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牛国辉, 李停停, 朱登纳, 王军, 刘红星, 王鑫, 张萌萌, 谢加阳
    2023, 26(26):  3276-32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4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51KB) ( )  
    背景

    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国内鲜有大样本分析该类患儿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

    目的

    探究GDD患儿临床资料的性别差异。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首次住院治疗的799例GD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资料、母亲妊娠期和围生期资料、患儿脑电图、患儿颅脑MRI和患儿Gesell量表结果及共患病情况,分析GDD患儿临床资料的性别差异。

    结果

    男GDD患儿568例,女GDD患儿231例,男女比例为2.46∶1。男性患儿首次就诊月龄〔19.0(8.8,33.0)个月〕晚于女性患儿〔12.7(6.8,27.0)个月〕(P<0.05);女性患儿以运动发育迟缓(51.1%,118/231)为主要就诊原因,男性患儿以语言发育迟缓(41.4%,235/568)为主要就诊原因。不同性别患儿主要就诊原因、出生季节、出生胎龄、出生胎龄体质量关系、出生体质量分类、精细动作分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宫内窘迫、脑电图异常、小头畸形比例低于女性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比例高于女性患儿(P<0.05)。

    结论

    GDD患儿的部分临床资料存在性别差异,GDD患儿中以男性为主,女性患儿临床症状较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沈裕, 陈健, 寿铁军, 俞蓓蓉
    2023, 26(26):  3282-32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2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64KB) ( )  
    背景

    儿童非故意伤害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原因,但多数是可预防的,各地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不同,根据当地特征制订相适应的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目的

    分析宁波市单中心儿童非故意伤害的临床特征,为制订相适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1年7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0~17岁非故意伤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户籍、来院方式及院前应急救护情况、就诊时间、来院时长、受伤地点、发生原因、受伤部位、治疗结局、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参考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非故意伤害进行分类,并根据患儿的年龄将其分为婴儿期(n=1 225)、幼儿期(n=5 116)、学龄前期(n=4 447)、学龄期(n=3 219)和青春期(n=1 766),比较患儿不同临床资料在非故意伤害类型上的差异。

    结果

    共收集15 773例患儿临床资料,平均年龄为(5.3±3.6)岁,男女比为1.56∶1。幼儿期伤害以跌倒/坠落伤、烧烫伤、腔道异物、中毒、钝器伤、电击伤为主,学龄前期以道路交通伤害为主,学龄期以锐器伤为主;患儿以农村户籍为主(9 329/15 773,59.15%),跌倒/坠落伤、道路交通伤害、烧烫伤、腔道异物、锐器伤、电击伤、溺水患儿以农村户籍为主;跌倒/坠落伤、道路交通伤害、溺水患儿以自驾来院为主;跌倒/坠落伤、道路交通伤害、烧烫伤、中毒、锐器伤、电击伤、溺水患儿以无院前应急救护为主。患儿非故意伤害多发生于夏季(4 301/15 773,27.27%),道路交通伤害、烧烫伤多发生于夏季,钝器伤、电击伤多发生于秋季,咬伤多发生于春、秋季,7月和2月分别为患儿非故意伤害高发与低发月份,12:00和20:00为1日的就诊高峰期;道路交通伤害的来院时长低于其他类型的非故意伤害(P<0.05);非故意伤害主要发生在家庭(14 396/15 773,91.27%);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是跌倒坠落伤(12 375/15 773,78.46%),道路交通伤害(835/15 773,5.29%)和烧烫伤(583/15 773,3.70%);非故意伤害发生部位多为头部(5 015/15 773,31.79%),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患儿以头部伤害为主,幼儿期、青春期患儿以双上肢为主;溺水患儿的住院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高于其他类型的非故意伤害(P<0.05)。

    结论

    宁波市儿童非故意伤害多发于幼儿期,农村男童为主,主要为跌倒坠落伤和道路交通伤害,夏季高发,受伤以头部为主,儿童的不同特征会影响非故意伤害类型的发生,不同非故意伤害类型也会影响患儿的来院方式、来院时长、院前应急救护情况和住院结局。因此,应根据儿童特征针对性地开展宣教工作来减少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发生,也要根据患儿非故意伤害类型制订合理的临床治疗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王晓雯, 肖统领, 王祎, 杨莹, 夏晓爽, 李新
    2023, 26(26):  3290-32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9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62KB) ( )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急性肾损伤(AKI)是AIS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可能是导致肾损伤和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AIS患者中关于Hcy与AKI关系的研究尚少。

    目的

    探讨AIS患者Hcy水平与AKI的发生关系,为AIS患者AKI的防治提供更多思路。

    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1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AIS患者1 20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院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基线临床资料。依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将患者分为3类:Hcy正常者(Hcy≤15 μmol/L,n=618)、轻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者(Hcy为16~30 μmol/L,n=459)及中重型HHcy者(Hcy>30 μmol/L,n=125)。动态监测患者入院7 d内肾功能和尿量变化,参照2021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指南的AKI诊断标准,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Hcy分别作为连续变量与分类变量对AIS后发生AKI的影响。采用亚组分析探讨各亚组人群中Hcy与AIS后发生AKI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究Hcy与AIS后发生AKI的非线性关系。

    结果

    1 202例AIS患者中150例(12.48%)发生AKI(AKI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变量后Hcy每升高1 μmol/L,AIS后发生AKI的风险增加〔OR=1.035,95%CI(1.019,1.052),P<0.05〕;以Hcy正常者为参照组,轻型和中重型HHcy者发生AKI的风险均增加〔OR=1.770,95%CI(1.150,2.724),P<0.05;OR=2.927,95%CI(1.671,5.126),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Hcy作为连续变量时,在女性、年龄≥75岁、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无脑卒中病史、入院时为中重度脑卒中及脑卒中类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A)或心源性栓塞型(CE)的AIS患者中,AKI的发生风险随Hcy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0.05)。Hcy作为分类变量时,在男性、<75岁、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脑卒中病史、无冠心病及入院时为轻度脑卒中的AIS患者中,轻型HHcy者较Hcy正常者发生AKI的风险升高(P<0.05)。在女性、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无论年龄大小、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脑卒中病史、入院时为中度或中重度脑卒中及脑卒中类型为LAA、SAA或CE的AIS患者中,中重型HHcy者较Hcy正常者发生AKI的风险升高(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显示,Hcy与AKI发生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且呈上凸型曲线(P=0.026)。当入院时Hcy<17 mmol/L时,AIS后发生AKI的风险随Hcy的升高快速升高;当入院时Hcy≥17 mmol/L时,AIS后发生AKI的风险随Hcy的升高而缓慢上升。

    结论

    Hcy无论作为连续变量还是分类变量均是影响AIS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监测患者Hcy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并预防AKI,改善患者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田萌, 宋玉磊, 张薛晴, 马云云, 梁晓, 石佳瑞, 殷海燕, 罗丹, 徐桂华, 柏亚妹
    2023, 26(26):  3297-33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9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64KB) ( )  
    背景

    伴睡眠障碍的主观认知下降(SCD)老年人认知衰退及痴呆转化风险增高,但SCD老年人睡眠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SCD老年人睡眠分型及其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究SCD老年人潜在睡眠分型,并分析不同睡眠分型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22年5—8月,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市、常州市、南通市、徐州市社区SCD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观认知下降问卷(SCD-Q9)、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进行调查。根据PSQI各维度得分对SCD老年人睡眠分型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CD老年人睡眠分型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87例SCD老年人,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SCD老年人睡眠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睡眠相对良好型(69.7%,200/287)、睡眠不足型(21.9%,63/287)、入睡困难-药物催眠型(8.4%,24/287)。不同睡眠分型SCD老年人性别、智能手机使用、PHQ-9得分、FRAIL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睡眠相对良好型为参照,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睡眠不足型:女性,OR=2.479,95%CI(1.279,4.808)〕、智能手机使用〔睡眠不足型:是,OR=0.269,95%CI(0.090,0.808)〕、PHQ-9得分〔睡眠不足型:OR=1.755,95%CI(1.416,2.175);入睡困难-药物催眠型:OR=1.992,95%CI(1.540,2.576)〕是SCD老年人睡眠分型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SCD老年人睡眠存在明显的群体异质性,且应多关注女性、使用智能手机、有抑郁倾向SCD老年人的睡眠状况,早期开展不同睡眠分型的精准化干预,以改善睡眠质量,预防和延缓认知障碍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闫海浩, 张飞飞, 党懿
    2023, 26(26):  3303-33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9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68KB) ( )  
    背景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重要指标,且已有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会对ASCVD患者的临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关于RC与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R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ACS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OCT技术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根据OCT检查结果有无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将患者分为TCFA组(25例)和无TCFA组(11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CS患者冠状动脉内TCFA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C对TCFA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C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TCFA组患者糖尿病史比例、RC水平高于无TCF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RC水平〔OR=5.241,95%CI(1.195,22.995),P=0.028〕是ACS患者冠状动脉内TCFA的危险因素。RC预测ACS患者冠状动脉内TCF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95%CI(0.579,0.798),P=0.003〕,最佳截断值为0.475 mmol/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0%和65.0%。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与斑块破裂、TCFA、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s=0.213、0.249、0.186,P<0.05)。结论 RC水平升高可能是ACS患者冠状动脉内TCFA的危险因素,对ACS患者斑块易损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与冠状动脉内的炎症进展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顾蕴杰, 宋静, 殷峻
    2023, 26(26):  3308-33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64KB) ( )  
    背景

    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通常较差,低碳饮食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然而鲜有关于低碳饮食治疗在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低碳饮食治疗应用于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80例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0.5 μg/L)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在医院的就餐方式将患者分为普通饮食组(55例)和低碳饮食组(25例)。通过倾向性评分的方法将普通饮食组和低碳饮食组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比,配对指标为年龄、糖尿病病程,卡钳值设置为0.3。对比两组患者住院第1天和出院时的血糖控制〔包括平均血糖、变异系数(CV)、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百分比、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百分比及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的百分比〕、降糖药的使用(包括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及注射剂量、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的人数比例)。

    结果

    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普通饮食组和低碳饮食组分别纳入22例患者。低碳饮食组患者CV、TAR百分比均低于普通饮食组〔CV(26.03±7.61)%与(33.79±12.46)%;TAR百分比(20.19±17.57)%与(30.43±15.74)%〕(P均<0.05),TIR百分比高于普通饮食组〔(77.79±17.36)%与(67.05±17.59)%〕(P<0.05)。低碳饮食组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及剂量、口服降糖药种类均少于普通饮食组(P<0.05)。低碳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4例(18.2%)与5例(2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P=0.709)。

    结论

    与普通饮食相比,低碳饮食有利于降低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异性,延长TIR,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而不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者低血糖的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殷海燕, 宋玉磊, 徐桂华, 杜世正, 罗丹, 张薛晴, 柏亚妹
    2023, 26(26):  3314-33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65KB) ( )  
    背景

    老年人进行阅读、益智游戏等脑力活动可以减缓认知功能的衰退,但具体脑力活动类型对认知功能及各认知域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常见脑力活动类型对其认知功能及各认知域的影响。

    方法

    2022年5—8月采用分层便利采样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市、常州市、南通市、徐州市4地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对老年人社会学人口资料、脑力活动频次、脑力活动类型、认知功能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究脑力活动与认知功能不同认知域的关系。

    结果

    共发放问卷782份,回收有效问卷75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93%。758例老年人中南京市123例、常州市197例、南通市240例、徐州市198例。社区老年人进行过脑力活动的情况:学习新知识170例、玩棋牌228例、阅读228例、唱歌59例、益智游戏57例、辅导孙辈功课42例、绘画16例、演奏乐器47例、练习书法30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新知识、阅读、辅导孙辈功课、益智游戏、演奏乐器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学习新知识(B=0.250)、阅读(B=0.590)、益智游戏(B=0.585)、辅导孙辈功课(B=0.711)、演奏乐器(B=0.643)是老年人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认知域的影响因素(P<0.05);学习新知识是老年人抽象(B=0.219)、延迟回忆/记忆(B=0.727)认知域的影响因素(P<0.05);阅读是老年人命名(B=0.095)、注意(B=0.207)、语言(B=0.290)、抽象(B=0.241)、延迟回忆/记忆(B=0.377)认知域的影响因素(P<0.05);益智游戏(B=0.290)、演奏乐器(B=0.278)是老年人语言认知域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阅读共进入了7次回归方程,对MoCA总分的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25,高于其他脑力活动类型。

    结论

    脑力活动如阅读、学习新知识、益智游戏、辅导孙辈功课和演奏乐器均可以维持或改善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不同类型的脑力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领域特异性,这对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预防与干预有着积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田美玲, 马国娟, 杜立燕, 肖远革, 张赛, 张翠, 唐增军
    2023, 26(26):  3320-33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2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44KB) ( )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GDM不仅增加了母体子痫前期、2型糖尿病等近远期并发症,同时也增加了胎儿畸形、巨大儿等风险的发生率,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目的

    探讨河北省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2021年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提供的来自孕产妇监测信息系统(22家监测医院)中的住院分娩信息,收集资料包括孕妇分娩医院、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妊娠次数、产次、产检次数、分娩季节、本次妊娠期并发症以及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体质量及是否入住NICU等资料。

    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366 212例孕妇,其中确诊GDM者25 995例,患病率为7.1%。2014—2021年河北省孕妇GDM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χ2趋势=6 921.4,P<0.001);高龄孕妇GDM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χ2趋势=779.0,P<0.001);城市孕妇GDM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χ2趋势=5 057.1,P<0.001)。河北省不同地区GDM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 919.785,P<0.001)。2014—2021年河北省城市孕妇GDM患病率为10.6%(19 200/180 369),高于农村孕妇的3.7%(6 795/185 843)(χ2=6 779.019,P<0.001)。2014—2021年河北省一级医院孕妇GDM患病率为0.7%(34/4 731),二级医院孕妇GDM患病率为3.7%(6 733/180 923),三级医院孕妇GDM患病率为10.6%(19 228/180 558),不同等级医院孕妇GDM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872.800,P<0.00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妊娠次数、产次、产检次数者GDM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35、35~<40、≥40岁孕妇GDM患病率均高于<18岁孕妇(P<0.05),35~<40、≥40岁孕妇GDM患病率均高于18~<35岁孕妇(P<0.05);大学及以上学历孕妇GDM患病率均高于高中及初中、小学及以下孕妇(P<0.05);妊娠次数≥2次的孕妇GDM患病率高于1次妊娠者;经产妇GDM患病率高于初产妇(P<0.05);产检次数≥8次孕妇GDM患病率高于产检次数<8次的孕妇(P<0.05)。2014—2021年河北省分娩于春季(3~5月)的孕妇GDM患病率为7.27%(6 583/90 546),夏季(6~8月)为6.95%(6 360/91 521),秋季(9~11月)为7.08%(6 632/93 729),冬季(12~次年2月)为7.10%(6 420/90 416),不同季节的孕妇GDM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0,P<0.05)。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宫缩乏力、分娩方式、巨大儿的孕妇GDM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4—2021年河北省孕妇GDM患病率为7.1%,且GDM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高龄、城市、高学历、多次妊娠、经产妇GDM患病率增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高荣建, 吴海丽, 毕鑑红, 康凯, 郭星, 刘娟, 李晓丽, 孟存英
    2023, 26(26):  3325-33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1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28KB) ( )  
    背景

    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内镜下钳夹活检(EFB)是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EFB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患者病情被低估。陕北地区目前此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统计陕北地区5所医院因胃黏膜病变经ESD后的病理升级率,并分析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16—2021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榆林市第一医院、延安市中医院、子长市人民医院因胃黏膜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其术前均行EFB。本研究将病理类型分为:慢性炎性改变(CIC)、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早期胃癌(EGC)及进展期胃癌。分析患者术前EFB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将术后病理诊断发生升级者定义为病理升级。分别对术前EFB诊断为CIC、LGIN、H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41例患者。术前EFB诊断为CIC、LGIN、HGIN、EGC分别为84、75、65、17例。术前EFB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总体升级率为31.5%(76/2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分型〔OR=0.134,95%CI(0.029,0.617)〕和表面溃疡〔OR=3.595,95%CI(1.226,10.536)〕是术前EFB诊断为CIC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3.961,95%CI(1.071,14.650)〕、内镜下分型〔OR=0.311,95%CI(0.127,0.765)〕、表面发红〔OR=5.830,95%CI(1.591,21.355)〕及取材数目〔OR=0.234,95%CI(0.063,0.872)〕是术前EFB诊断为L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病灶大小〔OR=3.143,95%CI(1.003,9.852)〕是术前EFB诊断为H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若术前活检提示为CIC,但内镜下分型为平坦型或凹陷型,病灶有表面溃疡,应警惕病理被低估的可能;术前活检提示为LGIN,但患者年龄>60岁、病灶为平坦型、病灶表面发红且取活检数目只有1块时,不排除术前病理被低估,必要时可行ESD;病灶大小>2 cm时,术前活检诊断HGIN的病灶很可能为EGC,建议行ESD。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祝光宇, 程雨欣, 路雪婧
    2023, 26(26):  3330-33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9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57KB) ( )  

    最近发现的眼胶质淋巴系统更新了临床对眼内循环的认知,其是一个由神经胶质细胞终足上水通道蛋白4(AQP4)驱动并依赖视网膜动、静脉周围间隙的房水-组织液交换系统,最终起到将β淀粉样蛋白等神经毒性物质排出眼外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眼胶质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描述了生理状态下该系统具体的循环路径及其在青光眼、视盘水肿、Terson综合征(TS)等疾病过程中的障碍机制,并提出未来可确定眼胶质淋巴系统具体调控环节,针对具体环节改善该系统的功能,如利用中药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促进眼内代谢废物的清除,这将有机会为青光眼等诸多眼病和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