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脆弱人群的识别及防治展望
郑劲平, 薛武军, 巨春蓉, 马军, 曾小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2): 132-13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30
摘要286)   HTML13)    PDF(pc) (1337KB)(332)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造成重创。健康相关脆弱人群的免疫功能减退,导致疫苗的防护效果不足,并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重症和死亡风险更高,而目前尚缺乏足够有针对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治疗药物。在我国"乙类乙管"的防疫背景下,脆弱人群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因此,针对脆弱人群应该进一步优化个体免疫和防控策略,在疫苗之外,还需要补充其他预防手段,如长效中和抗体。基于此,本文将对脆弱人群的识别、免疫功能特点与预防方法进行综述,为国内健康相关脆弱人群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期待未来可以研发出更适宜脆弱人群的预防药物,降低脆弱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我国全科医师在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现状及展望
马云笛, 任菁菁, 邱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2): 138-1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16
摘要223)   HTML10)    PDF(pc) (1300KB)(195)    收藏

传染病防控关系民生大计。全科医师作为基层医疗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在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在结合我国全科医师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其在防治工作中的不足以及应发挥的作用展开探讨,认为应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强大的防控体系信息平台,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发展机制、加大基层医疗的财力和物力投入以及加强医学继续教育和定期演练,以增强我国全科医师的岗位吸引力和社区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现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郭佳, 孙华君, 陈营, 张佳雯, 张雅欣, 马莹, 杜汋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8): 3489-34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77
摘要447)   HTML15)    PDF(pc) (1255KB)(314)    收藏
背景

当前我国学者不断探索基于医防融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但其量化评估研究匮乏,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尚处于初级阶段。

目的

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现场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政策归纳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现场评价指标体系。于2022年6—8月,运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咨询结果确定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结果

初步构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现场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组成。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1;三级指标重要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9(χ2=8.76,P<0.05)、0.275(χ2=4.15,P<0.05),三级指标可行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4(χ2=19.63,P<0.05)、0.248(χ2=12.43,P<0.05)。最终形成包括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现场评价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均为0.200 0。

结论

本评价指标体系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升医防融合服务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但也要视具体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以使其能够切实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状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医防融合背景下慢性病随访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程晓冉, 张笑天, 李明月, 程昊哲, 汤皓晴, 郑汇娴, 张柏松, 刘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8): 3482-34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75
摘要699)   HTML21)    PDF(pc) (1276KB)(382)    收藏
背景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两种主要慢性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慢性病随访来控制病情。而目前对医防融合下慢性病不同随访形式、随访内容对患者病情控制和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了解不足。

目的

探讨医防融合背景下慢性病随访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选取河南宜阳县、湖北咸丰县和山西阳曲县作为研究现场,采集2017-01-01—2022-06-30的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并于2022年7月开展患者调查,收集患者接受基本公共卫生随访的情况和健康行为、病情控制情况。最终从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获得102 769名高血压患者数据、26 586名糖尿病患者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 172名高血压患者数据、456名糖尿病患者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次数达标情况、随访形式、随访内容对患者健康行为和病情控制的影响。

结果

2021年高血压患者随访达标(随访次数≥4次/年)率为90.83%(67 709/74 545),糖尿病患者随访达标率为83.35%(13 390/16 065)。随访形式包括入户随访〔25.74%(408/1 585)〕、机构就诊时随访〔58.80%(932/1 585)〕、电话或网络随访〔15.46%(245/1 585)〕,随访内容包括血压/血糖测量〔91.15%(1 484/1 628)〕、生活方式指导〔74.14%(1 207/1 628)〕、询问疾病情况〔70.02%(1 140/1 628)〕、了解用药情况〔69.29%(1 128/1 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次数达标的患者血压控制率(OR=1.09,P<0.05)和血糖控制率(OR=1.31,P<0.05)更高,吸烟饮酒率更低(OR=0.83,P<0.05),有定期锻炼习惯的比例更高(OR=1.30,P<0.05);随访形式为机构就诊时随访的患者戒烟戒酒率(OR=2.38,P<0.05)、有定期锻炼习惯的比例(OR=1.62,P<0.05)高于网络或电话随访患者,入户随访的患者戒烟戒酒率(OR=2.33,P<0.05)、有定期锻炼习惯的比例(OR=2.54,P<0.05)高于网络或电话随访患者;主要随访内容为接受生活方式指导、询问疾病情况、了解用药情况的患者血压控制率更高(OR值分别为1.61、1.34、1.62,P均<0.05),戒烟戒酒比例更高(OR值分别为3.59、3.54、2.91,P均<0.05),有定期锻炼习惯的比例更高(OR值分别为3.16、2.15、2.45,P均<0.05)。

结论

每年接受至少4次慢性病随访,以就诊时随访、入户随访为随访形式,为患者提供血压/血糖测量、生活方式指导、询问疾病状况和了解用药情况等随访服务,与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水平、戒烟戒酒和定期锻炼生活习惯形成有正相关关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创新模式构建研究
邓宏宇, 吴淼淼, 杨正, 贺洋, 朱林林, 赵茜, 代华, 伍佳, 廖晓阳, 张永刚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2): 2720-27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50
摘要364)   HTML12)    PDF(pc) (1311KB)(305)    收藏
背景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工作,以强化基层慢性病管理,各县域医共体试点慢性病管理模式构建情况不尽相同。新都区作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在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维度的探索,为我国基层紧密型医共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目的

结合国际整合型医疗模式的经验,分析新都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创新模式及其成效。

方法

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都区在区卫生健康局牵头下,构建了"1个中心,2个整合,3个变革,4个保障"的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模式,强化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管理工作。

结果

截至2022年6月,全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人数较建设初期增长50.87%;其中糖尿病、高血压管理人数分别增长55.28%、49.04%;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7%的人群比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的人群比例也在近1年内分别增长了70.69%、115.28%;全区基层门诊量在一年内增长了14.30%,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量增长达36.01%;1年内医共体内下转患者增长了14.55%;并打造了一批基层医防融合转型示范单位。

结论

新都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防融合的创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基层慢性病管理提质增效有明显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合作与分工:关于"医防融合"的思考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2): 2711-27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W0006
摘要574)   HTML25)    PDF(pc) (1514KB)(327)    收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持续升高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再次将与疫情防控密切相关的预防活动提升到全社会关注的层面。健康的预防与治疗间的关系是一个长久话题,但COVID-19疫情高峰期后,中国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要"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再次引起医学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和反思。医疗和预防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实现"医"与"防"的协调与平衡?"医防融合"的全科解决方案如何?这些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本文从明确治疗和预防的概念入手,分析导致二者被拆分的原因,进而探索二者有效衔接、相互协同之道,并为全科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呼吁全科同仁贡献全科智慧,助推"医防融合"对健康中国的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国内家庭医生团队医防融合实践策略研究
赵琳琳, 邵爽, 罗琪, 陈小垒, 杜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2): 2715-27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46
摘要472)   HTML33)    PDF(pc) (1251KB)(254)    收藏

以家庭医生团队(简称家医团队)为主体的医防融合机制是破除"医"与"防"实施隔阂的关键方式。本文对医防融合的定义及内涵进行阐述,综述我国家医团队发展历程,系统梳理各地依托家医团队医防融合的典型实践策略,重点分析国内依托家医团队开展的医防融合实践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转变"重医轻防"理念,加强组织管理,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多元化服务形式等举措。本研究期于为今后"医""防"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防融合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