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中医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子午流注择时揿针疗法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研究
凡国华, 孙静云, 纪娟, 许文景, 赵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6): 733-7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18
摘要263)   HTML9)    PDF(pc) (1765KB)(175)    收藏
背景

骨髓抑制是肺癌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针对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治疗,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择时揿针疗法预防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42例首次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事先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和制订的分配方案,根据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揿针组(48例)及择时组(47例)。对照组给予肺癌化疗常规护理措施,揿针组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加用膈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等穴位揿针疗法,择时组在对照组遵循子午流注纳子法于当日辰时(7:00—9:00)至巳时(9:00—11:00)实施择时揿针疗法。检测分析三组化疗前1 d及化疗第3、7、14、21天反映骨髓抑制情况的血常规指标及舒适度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揿针组和择时组化疗第7、14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择时组均高于揿针组(P<0.05);血小板计数:化疗第7、14天揿针组和择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化疗第7、14天揿针组和择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第14天择时组高于揿针组(P<0.05)。

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揿针疗法能有效预防NSCLC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提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部分血常规指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ICD-11的广州市中老年人消渴病疾病负担归因于中医体质分析
赵兰慧, 高婧, 周尚成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6): 751-7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94
摘要188)   HTML6)    PDF(pc) (2049KB)(94)    收藏
背景

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章节编码,其中,消渴病编码为SD71(TM1)。目前,消渴病是临床高发疾病,中老年人是消渴病高发人群,中医体质偏颇是消渴病危险因素。目前尚未见到中医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

基于ICD-11传统医学章节及中医国家标准,测算广州市中老年人消渴病疾病负担,并归因于中医体质,评估中医体质监测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为消渴病中医防治以及体质学说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0年,调查广州市≥50岁中老年人消渴病患病率及中医体质分布。运用全球疾病负担(GBD)的综合理论,测算广州市中老年人群消渴病的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评估广州市消渴病疾病负担情况。采用相对危险度(RR)评估不同中医体质对中老年人消渴病疾病的危险性。

结果

共调查广州市中1 576名老年人,失访55名,回收有效问卷1 521份,有效应答率为96.51%。其中男782名,年龄62(56,69)岁;女739名,年龄62(55,70)岁。广州市中老年人消渴病患病率为13.08%,标化患病率为12.64%。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质分布最多的是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其中消渴病患者分布最多的是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消渴病疾病负担DALY率为86.46‰,其中YLL率为4.86‰,YLD率为81.60‰。广州市中老年人单一体质占比为48.98%,复合体质占比为51.02%。阴虚质是导致消渴病的危险体质(RR=1.73,P<0.01),导致了疾病负担33 092 DALY,DALY率为10.98‰;占消渴病中老年人群疾病负担的12.70%。就不同年龄段而言,60~69岁年龄段痰湿质(RR=1.62,P<0.05)、阴虚质(RR=1.80,P<0.05)是危险体质,其中,痰湿质导致的消渴疾病负担为18 530 DALY,DALY率为18.75‰,占该年龄段消渴病疾病负担的21.63%。阴虚质导致的消渴疾病负担为10 520 DALY,DALY率为10.65‰,占该年龄段消渴病疾病负担的12.28%。痰湿质与阴虚质联合导致的疾病负担为26 780 DALY,DALY率为27.10‰,占该年龄段消渴病疾病负担的31.26%。就不同性别而言,男性痰湿质(RR=2.29,P<0.01),女性阴虚质(RR=2.27,P<0.01)是消渴病的危险体质。中老年男性痰湿质导致的消渴病疾病负担为45 017 DALY,导致的DALY率为30.96‰,占中老年男性消渴病疾病负担的36.82%。女性阴虚质导致的消渴疾病负担为28 753 DALY,导致的DALY率为18.43‰,占中老年女性消渴病疾病负担的20.79%。

结论

广州市≥50岁中老年人消渴病患病率较高,消渴病疾病负担沉重。阴虚质、痰湿质是导致中老年人消渴病的危险体质。建议进行中医体质监测与管理,以有效降低消渴病疾病负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电针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铁死亡影响的研究
秦晓宇, 张斌森, 张笑佳, 逯晓婷, 刘鸿鑫, 王春爱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6): 723-7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49
摘要260)   HTML9)    PDF(pc) (2316KB)(72)    收藏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增加患者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和铁死亡是POCD发生的重要机制假说,而电针改善POCD患者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观察电针对老年POCD大鼠学习记忆及炎性细胞因子和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OCD的作用机制。

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2月选取18~20月龄SD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24)、模型组(n=24)和电针组(n=24)。根据术后3、7 d两个观察时间点将每组大鼠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术后3 d亚组、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每组12只。采用剖腹探查手术建立POCD模型,选取电针组大鼠百会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刺激。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海马中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海马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Fe2+,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铁蛋白重链1(FTH1)、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PCAT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术后3 、7 d大鼠组别与时间对大鼠术前认知功能训练逃避潜伏期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5),训练时间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显著(P时间<0.05),组别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不显著(P组间>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血清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血清IL-6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海马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海马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Fe2+、LPO、ACSL4、LPCAT3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FTH1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Fe2+、LPO、ACSL4、LPCAT3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FTH1低于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7 d亚组海马组织视野内细胞核双核膜结构清晰,核周隙未见明显增宽,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核内染色质浓缩边集;胞质内少量线粒体膜破裂,膜结构消失;部分内质网明显扩张;并可见部分髓鞘断裂,排列紊乱;电针组术后3、7 d亚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

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失衡和神经元铁死亡可能是POCD发生的重要病因机制;电针能够改善POCD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全身和中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元细胞铁死亡途径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绝经还是年龄增长的影响?——一项针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杨慕坤, 贾潇湘, 任正洪, 顾蓓, 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3): 280-2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06
摘要532)   HTML13)    PDF(pc) (1482KB)(129)    收藏
背景 绝经将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远期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冠心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目的 探讨绝经状态改变以及年龄增长对中年女性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规律体检的45~54岁未绝经健康女性556名,根据相关标准剔除89名,最终纳入46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期间内是否绝经,将研究对象分为未绝经组(176名)和绝经组(291名),监测两组女性BMI、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随访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状态与年龄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CIMT增厚、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46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7.6±2.3)岁;与基线相比,研究对象3年后腰围、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空腹血糖(FBG)水平降低(P<0.05)。组间比较:3年后,两组女性腰围、BMI、TG、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女性UA、TC、LDL-C水平高于未绝经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女性3年后腰围较基线水平均增加(P<0.05)。未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水平高于基线(P<0.05)。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LDL-C水平均高于基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是中年女性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OR=2.475,95%CI=1.049~5.838,P=0.038)。结论 中年女性腰围和TG的变化主要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LDL-C的变化主要受到绝经状态的影响,TC和UA的变化同时受到绝经状态和年龄增长的影响。中年女性年龄≥50岁是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绝经后UA、TC、LDL-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先于CIMT的变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应用研究
王澳龙, 朱明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2): 217-2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02
摘要174)   HTML2)    PDF(pc) (2206KB)(109)    收藏
背景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治疗CMVD方面有独特优势和显著疗效,但目前相关临床试验研究中存在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不一致等问题,探索中医药治疗CMVD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有利于未来形成高质量的循证证据。

目的

分析中医药干预CMVD随机对照试验中结局指标应用情况,提出对应的问题和建议。

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建库至2023-02-09发布的中医药治疗CMVD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应用Excel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88篇文献,其中2篇为临床试验注册方案,1篇为英文文献。Cor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结果显示,纳入文献在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对研究者、受试者实施盲法,对结局评估者实施盲法,其他偏倚方面大多数被评价为不清楚;结局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方面大多数被评价为低风险。共18篇文献对纳入的CMVD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析,其中包括气虚血瘀证6篇、痰瘀互结证3篇。对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共得到115种结局指标,总频次为571次,可分为临床疗效、理化检测、症状与体征、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远期预后、安全性检测7大类,其中临床总疗效率出现的频次最高(46次),3个月为最常用的干预节点,复合结局指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临床疗效结合理化检测(14次)。

结论

中医药治疗CMVD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整体偏低,结局指标存在缺乏规范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缺乏远期预后监测等问题,未来还需要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合中医药治疗特色,构建规范的CMVD中医药核心指标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徐健, 戴芳芳, 潘文雷, 黄倩, 陆萍, 王剑峰, 贾环, 杨宇琪, 黄蛟灵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4): 4343-43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8
摘要296)   HTML27)    PDF(pc) (2470KB)(278)    收藏
背景

社区中医药服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利"抓手"。国内学术界在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缺乏对研究成果的梳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相关文献,可以从宏观层面把握该领域研究进展和热点,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我国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方法

于2022-05-02,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我国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主题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2022年4月。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分布及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

结果

共纳入文献1 440篇,国内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的发文整体呈递增趋势,2000—2005年发文75篇(5.2%),2006—2011年发文382篇(26.5%),2012—2022年发文983篇(68.3%)。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作者依次是施永兴(25篇)、鲍勇(16篇)、刘登(14篇)。中心度排名前5位的高频关键词依次为"中医药""中医""社区""全科医生""全科医学"。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12个聚类标签,聚类规模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社区""中医药""全科医生"。时间线分布提示"社区""中医药""全科医生""中医护理"等聚类在该领域具备研究热点。从突现词来看,"家庭医生"突现值最高(8.07),"老年人""糖尿病""家庭医生""医联体""中医全科""医养结合"是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关注我国社区中医药服务现状、聚焦中医全科和社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是研究热点。未来该领域将更多地关注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的数字化紧密型中医医联体和中医全科医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更好发挥社区中医药服务在"医养结合"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针刺干预偏头痛优势方案构建研究:基于熵权TOPSIS法
王喆, 董志浩, 郑好, 孔文程, 张玉宽, 张秋月, 韩晶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4): 4336-43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96
摘要301)   HTML6)    PDF(pc) (1915KB)(123)    收藏
背景

随着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性逐渐得到认可。目前国内有相当数量的针灸临床研究通过临床试验的方法而突出、验证各种针刺干预方案的优势,通过整合、筛选其中的优势方案而指导临床实践已成为针灸研究的新方向。

目的

运用基于Meta分析的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进行多指标决策(MCDM),从多维度筛选偏头痛针刺干预优势方案,对针刺干预优势方案构建思路进行探索。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2022年4月以前发表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基本特征〔作者、发表年份、样本量、治愈率、有效率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并运用改良Jadad评分对RCT进行质量评价。根据纳入RCT的特点归纳偏头痛针刺干预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Meta分析。根据Meta分析结果提取各方案的治愈率、有效率的相对危险度(RR)和VAS的平均差(MD),并以每项研究样本量为权重计算各方案的治疗次数、改良Jadad评分的加权平均值,共同纳入MCDM分析,并采用熵权法确定不同决策指标的权重,最终运用TOPSIS法对偏头痛针刺干预优势方案进行筛选。

结果

共纳入17项RCT,根据Meta分析结果归纳为8种偏头痛针刺干预方案(通元针法、治神六穴、骨边刺、常规针刺、胆经腧穴、头部腧穴、透刺法、四关穴)。各方案TOPSIS法最终评价结果显示,以头部腧穴为主的针刺干预方案最佳,该优势方案针刺头部腧穴以风府、头维、头临泣、太阳、率谷、风池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平均治疗次数为11次,其主要优势在于治疗时间短、VAS降低明显。

结论

本研究所筛选构建的偏头痛针刺干预优势方案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基于Meta分析的熵权TOPSIS法为针刺干预偏头痛优势方案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后学习记忆障碍大鼠BDNF/TrkB/PI3K/Akt通路的影响及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
苏凯奇, 吕转, 吴明莉, 罗萌, 高静, 聂晨晨, 刘昊, 冯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3): 4187-41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15
摘要237)   HTML7)    PDF(pc) (1088KB)(162)    收藏
背景

学习记忆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康复。电针神庭、百会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具有确切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十分明确。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后学习记忆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2021年5月—2022年3月选取60只8周龄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取24只大鼠分为空白组(n=12)、假手术组(n=12),其余36只大鼠构建MCAO/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电针组于神庭、百会穴进行电针治疗,采用进行Zea-Longa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BDNF、TrkB、PI3K、Akt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BDNF、TrkB蛋白水平及PI3K、Akt蛋白磷酸化水平。

结果

术后2 h模型组、电针组Zea-Longa评分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模型组Zea-Longa评分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13天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穿越平台有效区域次数低于空白组、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占比分别为0、0、(36.7±6.3)%、(24.0±2.2)%,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BDNF、TrkB、PI3K、Akt mRNA水平低于空白组、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BDNF、TrkB、PI3K、Akt mRNA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DNF、TrkB蛋白水平均下降(P<0.01,P<0.001),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下降(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DNF、TrkB蛋白水平和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

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上调BDNF/TrkB/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记忆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近十年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分析
瞿慧, 李缓, 唐若涵, 杜宇征, 赵琦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0): 3734-37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07
摘要356)   HTML12)    PDF(pc) (837KB)(150)    收藏
背景

针刺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非药物方法之一,目前已发表的针刺治疗OSAHS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局指标存在一定缺陷,限制了研究证据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分析针刺治疗OSAHS RCT的结局指标具有参考价值。

目的

分析近10年针刺治疗OSAHS RCT的结局指标,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Clinical Trials.gov中针刺治疗OSAHS的RCT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01-01—2022-11-18,检索方式为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后梳理结局指标。

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相关文献共2 085篇,通过剔重、多重筛选后纳入文献12篇,结局指标可分为9类:中医病证指标、临床症状指标、临床疗效指标、神经影像学指标、多导睡眠图指标、其他检查指标、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安全性指标。结局指标报告频次最高的是多导睡眠图指标,其次是临床症状指标。

结论

针刺治疗OSAHS RCT的结局指标存在主次不分、临床症状指标多样、血清学指标应用不足、安全性评价有限、缺乏中医特色辨证指标规范和远期疗效及经济学评价等问题。建议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强中医辨证论治特色指标和现代科技化指标与临床研究的联系,统一OSAHS辨证规范,强化开展经济、安全的临床研究意识,建立针刺治疗OSAHS的核心指标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绝经激素治疗中医患共同决策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周俞余, 高川, 崔埔安, 王亚平, 何仲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3): 4181-41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19
摘要202)   HTML11)    PDF(pc) (880KB)(101)    收藏
背景

绝经激素治疗(MHT)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但其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做出符合女性需求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但目前对MHT中的医患共同决策(SDM)质量的调查有待补充。

目的

分析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的SDM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对更年期群体更优质的临床照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月抽取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为一般人口资料、治疗相关信息及SDM质量调查。采用中文版共同决策问卷患者版(SDM-Q-9)评估患者的SDM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SDM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SDM质量的平均分为89.75分。有子女,MHT效果主观感受非常好,有潮热多汗、失眠、情绪波动症状,医生建议使用MHT的患者SDM质量得分更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子女(β=0.26,P=0.005)、潮热多汗(β=0.19,P=0.044)、失眠(β=0.23,P=0.017)、医生建议使用(β=0.21,P=0.025)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SDM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解释SDM质量23.7%的变异。

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SDM质量较好,有子女、潮热多汗、失眠、医生建议使用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SDM质量的影响因素,医生应更主动将患者纳入SDM中,使患者意识到自己是第一健康负责人,与医生共同做出符合患者需求与价值观的SDM。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的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婧, 周尚成, 高三德, 邹冠炀, 陈颖尧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2): 4043-40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54
摘要195)   HTML7)    PDF(pc) (839KB)(241)    收藏
背景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特色,但就医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仍有待阐明和评价。

目的

评价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2年5—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广州市4个行政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各随机抽取一家区属中医院作为调研场所,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对在基层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健康效用值积分体系计算健康效用值,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对EQ-5D-5L健康效用值和视觉模拟标尺(EQ-VAS)评分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共完成6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45%。630例就诊患者中29.4%(185/630)因日常养生保健就诊;38.4%(242/630)因初感不适、疾病初起就诊;34.6%(218/630)因已经患病、防止病情进一步变化就诊;10.6%(67/630)因病后康复理疗就诊。最近一次接受中医治未病服务患者的前3位中医病种是不寐、胃脘痛、痹病。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患者EQ-5D-5L健康效用值为0.942(0.893,1.000),EQ-VAS评分为80(70,90)分。按困难频率对各个维度排序依次为疼痛/不舒服(50.2%)、焦虑/沮丧(46.9%)、日常活动(14.4%)、行动能力(9.9%)和自我照顾(6.0%)。影响EQ-5D-5L健康效用值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列从大到小依次是最近一次接受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主要病因(0.366)、年龄(0.281)、中医病种共病情况(0.145)、职业(0.111)和学历(0.098)。影响EQ-VAS评分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列从大到小依次是婚姻状况(0.378)、对中医治未病了解程度(0.353)、年龄(0.176)、月收入(0.092)。

结论

广州市基层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患者的HRQoL处于中等水平,患有肺癌、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乳腺癌等中医病种、60岁以上、患有2种及以上中医病种、从事体力劳动、学历较低的中医治未病就诊患者健康效用值较低,不在婚状态、对中医治未病非常不了解、年龄超过60岁、较高月收入者自评健康状态较差。应将HRQoL作为一个重要的结局评价指标加以合理运用,关注中医治未病就诊患者中HRQoL较差的群体,加强中医治未病理念和内涵的宣传推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居民门诊中医疾病谱分析
尹朝霞, 孔憧宇, 邹先辉, 李创, 黄茵, 冯阳, 王云飞, 公为洁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5): 3112-31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01
摘要367)   HTML11)    PDF(pc) (1311KB)(225)    收藏
背景

中医药发展已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鲜有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诊疗疾病谱的研究。

目的

分析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居民门诊就诊的中医诊疗疾病谱,以了解深圳市社康中心的中医药诊疗能力,为推动我国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2年5—6月,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信息平台"杭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业务系统"中提取2021-01-01至2021-06-30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在深圳市10个区社康中心门诊就诊且产生诊疗费用的记录,选取以中医诊疗为就诊目的、产生相匹配诊疗费用、第一诊断为《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诊断的诊疗记录纳入研究(n=385 138)。基于TCD中的病名分类对疾病谱进行分析,主要涉及科别类目、专科系统分类目、中医疾病名称。

结果

纳入的385 138条诊疗记录中,男170 077人次(44.16%),平均年龄(37.5±8.2)岁;女215 061人次(55.84%),平均年龄(36.7±9.4)岁。疾病谱涵盖TCD所有7个科别类目,依次为:内科219 445条(56.98%)、儿科79 201条(20.56%)、耳鼻喉科47 965条(12.45%)、妇科30 620条(7.95%)、外科5 797条(1.51%)、骨伤科1 407条(0.37%)、眼科703条(0.18%)。除各科别类目中瘤病类、癌病类,眼科中眦病类、黑睛病类、瞳神病类、外伤眼病类外,疾病谱涵盖7个科别类目下的所有专科系统分类目。各科别类目下,数个疾病谱累计诊疗量占据该科别类目≥90.00%总诊疗量。疾病谱排名前5位系统疾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208 701条(54.19%)、肌肉骨骼系统疾病73 369条(19.05%)、妇科系统疾病30 620条(7.95%)、心脑血管系统疾病27 539条(7.15%)、消化系统疾病19 162条(4.98%)。<15岁和15~24岁患者以与呼吸道、消化道有关的疾病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痹病、眩晕病、头痛病、不寐病、乏力等患者逐渐增多;45岁前以感冒病为首位疾病,45岁后以肌肉关节疼痛的痹病为首位疾病。

结论

深圳市社康中心的中医诊疗疾病谱较广,但病种集中、单一,以内科疾病为主,疾病谱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妇科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五大类系统疾病,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拓展社康中心中医诊疗能力,以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眼针带针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后心率变异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张迪, 李鸿鹏, 马江, 聂谦, 孙剑峰, 吴志鹏, 张宏才, 赵珏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6): 4535-45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81
摘要428)   HTML8)    PDF(pc) (994KB)(168)    收藏
背景

已知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常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短期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常用的冠状动脉病变手术方式,但术后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复发性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ACE发生,但易合并消化道出血,不能持续有效地改善PCI预后。而眼针可有效减少胸痛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疗法可增强心脏和血管功能,二者相结合的眼针带针运动在PCI术后的应用有待探索。

目的

探讨眼针带针运动对冠心病(CHD)患者PCI后HRV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2例PCI后中、低危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分配比例随机分为眼针带针运动组或药物治疗组。眼针带针运动组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眼针带针运动,药物治疗组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受试者均完成了2周干预。收集患者以下资料:(1)基线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呼吸频率、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教育水平、职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患基础疾病数量。(2)主要指标: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PCI后24 h内和2周干预结束当天HRV。记录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5 min内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HF)、低频(LF)、低频/高频比值(LF/HF)。采用MACE评估干预后2、4、8周的预后。通过电话和门诊会诊记录心源性或全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重度心力衰竭、复发性心肌梗死、再次PCI、胸痛等情况。(3)次要指标: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I(hs-TnI)。(4)安全性指标:PCI后皮下血肿、皮肤病变、肌肉酸痛、呼吸异常、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局指标均在PCI后24 h内和2周干预结束当天测量。

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LF/HF、SDNN、SDANN、SDNN index、LF、HF、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F/HF、SDNN、SDAN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药物治疗组CRP高于眼针带针运动组(P<0.05);两组NT-proBNP、CK-MB和hs-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带针运动组MACE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

眼针带针运动在改善PCI后CHD患者的HRV方面比药物治疗更有效,MACE发生率更低,术后短期预后更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医工结合的中医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疗效机制研究:思路与前景
王旭, 魏戌, 朱立国, 冯天笑, 王志鹏, 师彬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3): 4118-41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82
摘要223)   HTML11)    PDF(pc) (885KB)(173)    收藏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目前骨伤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也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主要优势病种。中医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手段,但现阶段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研究仍不够深入,阻碍了手法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与国际化推广。医工结合是近年来相关科学技术进步与中医药现代化需求相结合而产生的全新研究思路,有助于实现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研究现代化,促进中医手法的国际化推广。本文将从机械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神经工程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在中医手法中的应用现状为思路,梳理近年来"医工结合"研究模式下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的现代化研究,为后续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慢性病患者的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六维健康调查简表第一版和三水平五维健康量表结果比较研究
王葳, 谢诗桐, 周佳孟, 潘婕, 朱文涛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5): 3096-31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06
摘要435)   HTML8)    PDF(pc) (1352KB)(290)    收藏
背景

我国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加,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评价慢性病预防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选择合适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测量工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评估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Q-11D)、六维健康调查简表第一版(SF-6Dv1)和三水平五维健康量表(EQ-5D-3L)测量慢性病患者健康效用值的效度、一致性和相关性,探索较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量表。

方法

根据中国人口的性别及年龄比例进行配额抽样,2021年2—4月,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及华南7个地理区域展开调查,每个分区选取2~6个具有代表性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共28个),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收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与患慢性病情况,并依次收集CQ-11D、SF-6Dv1和EQ-5D-3L的自报结果,从中筛选慢性病患者,对3个量表的效用值测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Bland-Altman图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3个量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并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性别和年龄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692例慢性病患者,CQ-11D、SF-6Dv1和EQ-5D-3L测量总体慢性病患者的效用均值分别为(0.855±0.168)、(0.793±0.132)和(0.876±0.136)。患病人数前三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n=275)、关节炎(n=128)和高脂血症(n=124)。直方图显示EQ-5D-3L具有明显的天花板效应,CQ-11D分布范围更广泛;Bland-Altman图显示3个量表间的一致性相对较好,95%一致性区间(LOA)内的点均在95%左右;CQ-11D与视觉模拟评分(VAS)的相关性最高(P<0.001),3个量表间的ICC范围为0.528~0.625,显示出中等水平的相关性(P<0.001),其中Bland-Altman图和ICC分析结果均显示SF-6Dv1与EQ-5D-3L的一致性最好。对3种不同慢性病的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总样本结果相似。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中,男性患者3个量表的效用值均高于女性(P<0.05)。高脂血症患者中,3种量表测量效用值最小值均在≥60岁人群。

结论

在慢性病患者中,EQ-5D-3L的天花板效应较为明显。CQ-11D测量3种慢性病效用值范围分布较为广泛,并且未观察到天花板效应,同时与VAS的相关性最高,相对适合测量中国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偏好研究:基于离散选择实验
严豪, 陈思思, 聂瀚林, 黄正伟, 胡寒旭, 赵伟菡, 杨勇, 石学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6): 1958-19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3
摘要429)   HTML9)    PDF(pc) (1335KB)(148)    收藏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中西医并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行动。

目的

分析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偏好,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推广与使用提供政策建议。

方法

于2021年7—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我国东、西部抽取共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当天在岗的卫生技术人员319例进行问卷调查。319份问卷中295份通过一致性检验,问卷有效率为92.5%。本研究离散选择模型问卷共纳入7个属性,采用高效正交设计,获得18个选择集,并均匀地分为3个问卷版本,每个版本的问卷包括6个选择集(含退出选项)及1个一致性检验题。此外,还调查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专业技术职称等。采用条件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进行偏好分析。采用支付意愿将属性水平变动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效用的变化进行货币化展示。

结果

条件Logit模型中,是否在医疗保险范围内、单次操作时长、对收入的影响、对工作负担的影响、对职称(岗位)晋升的帮助、技术疗效、对患者支出的影响均对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偏好存在影响(P<0.05)。潜在类别模型显示,中医药适宜技术观望类(16.2%)退出选项系数为-3.660(P<0.001),中医药适宜技术支持类(83.8%)退出选项的系数为2.189(P<0.001)。中医药适宜技术观望类更愿意使用可提升疗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β=1.275),中医药适宜技术支持类对使用疗效不变的技术无明显偏好(β=0.054)。

结论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更偏好使用能够增加收入、保持工作负担不变、减少或保持患者费用、有助于晋升、在医疗保险范围内且疗效更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医保报销目录、将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与技术人员晋升制度挂钩能够有效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积极性,对不同类的卫生技术人员应采取差异化激励手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介导miR-124-3p/GSK-3β/Cyp-D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张国庆, 童婷婷, 王颖, 李奎武, 张利达, 吴晓晴, 李成龙, 汪俊丽, 张君宇, 韩为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4): 3050-30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56
摘要258)   HTML24)    PDF(pc) (1659KB)(116)    收藏
背景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溶栓后的再灌注损伤对患者影响较大,针刺是治疗本病的特色疗法,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miR-124-3p/糖原合成酶激酶β(GSK-3β)/亲环素D(Cyp-D)信号通路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影响,探讨其防治CIRI的可能机制。

方法

2022年6—8月,将10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和电针+激动剂组,每组20只。造模前干预7 d,电针组、电针+激动剂组选取通督调神穴组:百会、风府、大椎穴进行电针干预,1次/d,连续7 d;造模前24 h电针+激动剂组和抑制剂组分别侧脑室注射miR-124激动剂和抑制剂(5 nmol)。除假手术组,余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大鼠右侧脑皮质,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量表(mNSS)、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UNEL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GSK-3β、p-GSK-3β、Cyp-D、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流式细胞检测MPTP开放程度,MPTP阳性细胞率越高,代表MPTP开放程度越大。

结果

除假手术组,各组大鼠均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及相对脑梗死体积均增加,线粒体结构破坏严重,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GSK-3β、Cyp-D阳性表达分别减弱和增强,miR-124-3p及Cyp-D、Cyt-C、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p-GSK-3β/ GSK-3β值降低,Cyp-D、Cyt-C、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高,MPTP开放程度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mNSS评分及相对脑梗死体积均降低,线粒体结构破坏减轻,p-GSK-3β/GSK-3β增加,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电针+激动剂组GSK-3β mRNA表达增高(P<0.05);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激动剂组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GSK-3β、Cyp-D阳性表达分别减弱和增强,miR-124-3p及Cyp-D、Cyt-C、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Cyp-D、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PTP开放程度降低(P<0.05)。与电针组比较,抑制剂组p-GSK-3β阳性表达增强,Cyp-D阳性表达减弱,miR-124-3p及Cyp-D、Cyt-C、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GSK-3β mRNA表达增高,Cyp-D、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PTP开放程度降低(P<0.05);电针+激动剂组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GSK-3β阳性表达减弱,Cyp-D阳性表达增强,miR-124-3p、Cyt-C、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Cyp-D、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增高,MPTP开放程度增加(P<0.05)。

结论

"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可减轻CIRI大鼠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介导miR-124-3p/GSK-3β/Cyp-D信号通路、抑制MPTP开放进而减轻细胞损伤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从机制上进一步验证了"通督调神"针法治疗CIRI的疗效,同时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促进临床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社区中医药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郭黛瑶, 蒲川, 彭杨, 邱岚, 胡歆瑀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9): 2369-23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5
摘要450)   HTML10)    PDF(pc) (1484KB)(165)    收藏
背景

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居民疾病谱发生转变,国家对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日益重视。了解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现况及影响因素,对未来更好地发挥出社区中医药服务应有的价值起着关键作用。

目的

从需方角度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社区中医药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12-01在重庆市9个中心城区采用配额抽样法按人口比例抽取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偶遇抽样法在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周边社区抽取居民展开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840份,有效问卷806份,有效率为96.0%。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分析框架将影响个人服务利用行为的因素归纳为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要素三类,同时新增个人中医文化维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4个维度因素对居民社区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影响。

结果

受访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率仅为35.9%(289/806)。倾向特征(年龄、婚姻状况)、使能资源(医保类型、近2周个人医疗支出、机构能否满足家庭基本医疗需求、机构是否提供中医药服务)、需要因素(是否患慢性病、近2周自觉身体状况、是否需要社区中医药服务)、个人中医文化(中医转诊意愿、中医药文化相信程度、社区中医药文化氛围)共4个层面12个指标是居民利用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居民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受到多维度、多因素的影响,故而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表面肌电图分析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许明珠, 林润, 温华能, 王逸潇, 刘璐, 王碧涵, 陈科汛, 禤春宇, 崔韶阳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7): 2162-21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64
摘要410)   HTML7)    PDF(pc) (1932KB)(240)    收藏
背景

脑梗死常导致患者下肢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研究显示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可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但研究尚少,且评价方法有待补充。

目的

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部的90例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靳三针组、镜像组、靳三针+镜像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靳三针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靳三针治疗,镜像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膝关节镜像训练,靳三针+镜像组则在基础治疗上增加靳三针治疗和膝关节镜像训练。三组均治疗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采用sEMG评估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肌肉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MS)〕和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评估下肢运动功能。

结果

镜像组与靳三针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股直肌、腓肠肌治疗4周后RMS、M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靳三针+镜像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股直肌、腓肠肌治疗4周后RMS、MF均高于靳三针组、镜像组(P<0.05)。靳三针+镜像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股直肌、腓肠肌治疗4周后RMS、MF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靳三针+镜像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LE评分高于靳三针组、镜像组(P<0.05)。

结论

与靳三针、镜像疗法单独治疗相比,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能更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肌肉神经系统功能及运动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社区养老场所中医治未病服务需求调研
严正, 蒋海弦, 李芸佳, 李勤, 李天舒, 沈福来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0): 1218-12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45
摘要627)   HTML10)    PDF(pc) (1441KB)(152)    收藏
背景

中医治未病服务理论体系和干预技术成熟,应对不同健康状态下的健康需求均具备一定经济和文化优势,在离居民更近的社区养老场所内提供治未病服务,既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亦可提升老年人享受健康服务的体验。

目的

探索供需双方对在社区养老场所开展治未病服务的认知、态度和需求,以明确在社区养老场所内提供治未病服务时应主推的服务内容与需配套的运行条件。

方法

于2020-07-31至2020-08-10,采取目的抽样法,在上海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的、各日均服务人次最多的社区养老场所,使用项目组成员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对提供健康服务的医护人员(供方)和享受服务的老年人(需方)进行调查。供方问卷主要调查在社区养老场所开展治未病服务的观点和建议,由医护人员自行填写;需方问卷主要调查老年人健康需求、对治未病服务及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治未病服务的接受程度,由前述医护人员采用对老年人进行问询后代为填写。

结果

供方调查结果显示,81.6%(93/114)的受访者表示听说或了解治未病概念,41.2%(47/114)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过健康服务项目,91.2%(104/114)认为社区养老场所适合提供健康服务。需方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常见主诉和病症为高血压(57.0%,138/242)、糖尿病(40.1%,97/242)、腰背痛(30.2%,73/242)等健康问题;56.2%(136/242)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接受过中医健康服务,其中52.5%(71/136)表示满意;74.8%(181/242)被调查者没听说过或不太了解治未病,50.4%(122/242)对在社区养老场所接受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有兴趣。对供需两方的调查结果均显示适合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的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排名前5者为中医四诊、运动保健、起居调摄、饮食调养和情志调理。

结论

社区养老场所人群健康需求与社区疾病谱一致,该场所人群对治未病服务有需求和兴趣;社区家庭医生作为供方对在此场所开展服务同样有兴趣和意愿。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技术可行性,但是需要强化宣传、明确收费、便捷服务提供方式,并配套地选好服务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选用现状研究
彭思扬, 李少红, 田煜坤, 孟令昊, 方瑞英, 朱文增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1): 1340-13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38
摘要938)   HTML38)    PDF(pc) (929KB)(243)    收藏
背景 中药和针刺等中医药疗法在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原因之一是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中缺乏公认、统一的结局指标,进而导致在开展Meta分析等二次研究时由于指标不同而无法合并数据。构建中医药治疗MG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有助于临床研究设计与高质量循证证据积累。目的 描述中医药治疗MG的RCT中结局指标的选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推动构建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4-01,检索中医药治疗MG的所有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对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并统计使用频次,根据结局指标功能属性划分指标域,分析结局指标选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 共纳入186篇文献,涉及71个结局指标,各指标共计选用724次,全部结局指标大致可分为7个大类: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133次)、重症肌无力生活质量量表(20次)、中医证候积分(70次)、安全性指标(66次)、血生化指标(224次)、肌力变化(3次)与其他(208次)。根据结局指标的功能属性可归纳为7个指标域。单篇文献最少选用1项、最多选用12项结局指标,高频使用的指标包括有效率、重症肌无力绝对和相对评分法、中医证候积分等。纳入文献中仅2篇明确报告了主要结局指标与次要结局指标。单篇文献随访次数为2~7次,多数研究(83.33%,155次)选择随访3次,大部分研究(93.55%,174次)未报告是否在结局指标评价时使用盲法。结论 目前中医药治疗MG的RCT中结局指标选用存在较多问题,包括主次结局指标区分不明确、缺少国际公认指标、对安全性不够重视、结局指标数量与评价时间点差异大、评价存在偏倚、未纳入卫生经济学评价、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不规范等。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构建中医药治疗MG的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选择国际公认的结局指标与安全性指标并明确主次、选择合适的治疗周期与评价时间点、临床研究注册、实施盲法、规范报告等具体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现状调研、分析与工作建议
闫雨蒙, 苏祥飞, 赵春霞, 冯雪, 段笑娇, 刘鹏伟, 李博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1): 1299-13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10
摘要865)   HTML31)    PDF(pc) (906KB)(179)    收藏
背景

2014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对中医13个专科领域的240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项目进行制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本部分工作。

目的

为了解中医领域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现状,从方法学角度对项目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本项目组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进行调研。

方法

2020年6—12月,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为调研对象,每个项目组人员填写一份问卷,汇集项目组整体意见。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文件的方式下发通知至各项目组进行调查,网络端收取调查结果。围绕调研主题,问卷内容包括5大方面: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认识、指南制修订程序和方法学应用、指南制修订工作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指南实施推广和应用情况、指南制修订工作情况整体调研。问卷为半结构化设计,共30个结构化问题、4个开放性问题。调研完成后对结果进行数据汇总与描述性分析。

结果

本调研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8份,调研结果提示,在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认识上,大多数项目组(94.45%,187/198)认为本领域内依然需要更多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依旧存在覆盖面不广、临床应用情况不佳等现状;指南制修订程序和方法学应用方面,99.49%(197/198)的项目组在指南制修订过程中遵照学会制修订技术方案,99.49%(197/198)的项目组有方法学专家全程参与;指南制修订工作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方面,项目组认为难点主要集中于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支持(89.39%,177/198)、缺乏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方法学工具(70.20%,139/198)、临床分型标准难以统一(66.16%,131/198)、方药选择与用量无固定标准(60.61%,119/198)方面;指南实施推广和应用情况方面,71.21%(141/198)的项目组认为推广应用情况符合预期,但也存在一些推广应用难点;指南制修订工作情况整体调研方面,绝大多数(96.97%,192/198)项目组表示在指南制修订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等资源。

结论

多数项目组认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指南制修订时注重循证方法学应用,同时,各项目组在制修订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建议应重视指南制修订工作,加大相关资金支持;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过程中,需要有方法学专家全程参与并把控质量;增加循证医学与临床诊疗指南制订相关培训;严格遵循最新技术方案与方法学流程;在指南制修订过程中注意体现中医药诊疗特色,以临床实用、适用为目标,以期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质量,促进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运动针法可有效提高急性非特异性腰痛有效性:一项Meta分析
费静雯, 林蕙泽, 张萍萍, 柳兰萍, 王翔, 申江红, 朱可欣, 杨涛, 于金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9): 1044-10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09
摘要565)   HTML14)    PDF(pc) (2621KB)(236)    收藏
背景

近年陆续出现了多项运动针法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但尚缺乏新的关于运动针法治疗ANSLB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运动针法治疗ANSL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PubMed、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筛选运动针法治疗ANSLB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RCTs、交叉研究、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1-03-25。采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的17篇文献研究类型均为RCTs,共涉及1 22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610例,采用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616例,采用阳性对照或空白对照/安慰针/假针。Meta分析结果:(1)运动针法对照西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D=-1.54,95%CI(-2.43,-0.65),P=0.000 7〕、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MD=-3.08,95%CI(-4.92,-1.24),P=0.001〕低于对照组,腰椎关节活动度(ROM)大于对照组〔MD=-1.42,95%CI(-1.62,-1.22),P<0.000 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7,95%CI(1.19,1.35),P<0.000 01〕,但两组患者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11,95%CI(-19.12,8.91),P=0.48〕;(2)运动针法对照假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MD=-1.70,95%CI(-2.05,-1.35),P<0.000 01〕、RMDQ评分〔MD=-3.06,95%CI(-4.50,-2.70),P<0.000 01〕低于对照组;(3)运动针法对照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MD=-1.60,95%CI(-2.06,-1.14),P<0.000 01〕、RMDQ评分〔MD=-3.00,95%CI(-4.31,-1.69),P<0.000 01〕低于对照组;(4)运动针法对照推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D=-1.50,95%CI(-1.65,-1.35),P<0.000 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9,95%CI(1.09,1.30),P=0.000 1〕。1篇文献报道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4/30)。

结论

现有文献证据表明运动针法能有效减轻ANSLBP患者疼痛、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腰椎ROM及总有效率,且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RCTs进一步证实。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构建《非特异性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临床问题
柳兰萍, 杨越, 黄漫, 马晓晶, 叶永铭, 刘晓旭, 林蕙泽, 朱可欣, 郭盛楠, 费宇彤, 杨涛, 于金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9): 1037-10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6
摘要514)   HTML22)    PDF(pc) (1213KB)(320)    收藏

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临床实践证实针灸疗法对非特异性腰痛具有积极疗效,但针灸治疗方法多样,尚缺少科学、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南。临床问题的确定是制定临床实践指南的最关键的一步。《非特异性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成功构建临床问题,本文就该指南临床问题的构建流程、经验进行总结,以供针灸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专家问卷调查和结果研究
曾令烽, 杨伟毅, 梁桂洪, 肖萧, 罗明辉, 潘建科, 韩燕鸿, 黄和涛, 赵金龙, 徐南俊, 周光辉, 张献泉, 梁伟雄, 欧爱华, 刘军,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关节退变与损伤专业委员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4): 2986-29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46
摘要494)   HTML13)    PDF(pc) (950KB)(285)    收藏
背景 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人的全生命周期均应关注骨骼健康,及早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意义。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中医症状评估研究相对欠缺或不足。目的 针对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分析,形成专家共识意见。方法 2021年10月—2022年9月,采取德尔菲法,在既往文献梳理以及第一轮"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2021年12月首届岭南骨与关节疾病学术会议及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关节退变与损伤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等专家建议,对第二轮专家问卷进行编制优化;对岭南地区骨伤科专家予以征询意见,并对调研结果数据分析统计。结果 在岭南地区选择192位具有扎实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治技能的专家。受访专家从事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临床康复学等,覆盖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等;其中男性专家115位、女性专家77位,正高级职称31位、副高级职称76位、中级职称85位,开展本专业时间跨度均≥6年。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1±0.04)。调研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以及意见协调程度比较高,即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中医症状条目的样本均数与变异系数"畸形驼背"为(88.93±13.46,15.14%),"全身骨痛"为(89.45±14.56,16.28%),"近5年发生过骨折"为(85.68±17.44,20.36%),"腰背疼痛"为(84.51±15.27,18.07%),"变矮身高"为(82.94±16.14,19.46%),"关节重着"为(80.21±14.43,17.99%),"身体困重"为(76.17±17.22,22.60%),"倦怠"为(75.26±14.69,19.52%),"齿摇发脱"为(74.87±15.87,变异系数21.20%)等。结论 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专家问卷调研专家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平均较佳,且分布区域较广,有着较好的代表性。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中医症状优选条目依次为:"畸形驼背""全身骨痛""近5年发生过骨折""腰背疼痛""变矮身高""关节重着""身体困重""倦怠""齿摇发脱"等。采取德尔菲法可以较好地总结本领域专家对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的建议,为后续疾病早期诊断以及评估量表研制提供合理的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药临床诊治分析
曾奕斐, 张董晓, 东浩, 付娜, 张红凯, 冯硕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15): 1893-18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45
摘要566)   HTML3)    PDF(pc) (1805KB)(301)    收藏
背景

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临床多易发生误诊、漏诊,为其早期诊治带来极大挑战。

目的

探讨副乳腺PCM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5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中医药临床诊疗资料,对15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本文共纳入15例女性副乳腺PCM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妊娠后2~5年内发病,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发病特点与乳腺部位的PCM相类似,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5例患者经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联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局部病灶消失,且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副乳腺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副乳腺PCM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基于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研究
姚俊杰, 商强强, 王宇峰, 栗嘉徽, 刘畅, 庞婷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7): 3450-34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04
摘要354)   HTML4)    PDF(pc) (1298KB)(82)    收藏
背景

临床中,中医保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有明确疗效,其起效机制和生物力学效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

应用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对气滞血瘀型LDH患者治疗前后的步态进行分析,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验证中医综合疗法的作用优势。

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住院治疗且入院诊断为LDH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下肢疼痛侧、基线BMI、住院时间、患者治疗前后的腰痛相关量表评分,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收集步态分析相关参数。

结果

4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18例下肢疼痛侧在左侧,8例下肢疼痛侧在右侧,14例下肢疼痛侧为双侧。患者平均年龄(52.3±15.2)岁,平均BMI(25.2±4.2)kg/m2,平均住院时间(17.5±6.2)d。治疗后共35例有效或显效,5例无效,总体有效率为87.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升高(P<0.05);患者治疗后步频、步速、步幅、步行周期、摆动相占比、胫骨和足底冲击力升高,支撑相占比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内收外展、髋关节旋转、膝关节内外翻、膝关节旋转、踝关节旋转活动度下降(P<0.05);患者治疗后骨盆侧倾指数、骨盆侧斜指数、髋关节内收外展指数、髋关节屈伸指数、髋关节旋转指数、膝关节旋转指数、踝关节内外翻指数、踝关节屈伸指数、踝关节旋转指数升高(P<0.05)。40例LDH患者经中医综合治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在随访过程中有5例患者症状反复或再次入院治疗。

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LDH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增加步行状态中的动态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2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 杨丽虹, 苏佩玲, 包崑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6): 647-6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58
摘要1245)   HTML58)    PDF(pc) (1769KB)(736)    收藏

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我国肾小球疾病的24.9%,已跃居第二位且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药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中,然而目前尚无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本指南按照国际指南制订方法与步骤,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强度使用GRADE方法,通过访谈国医大师以及广东省名中医,确定指南范围、形成临床问题提纲;基于访谈结果和现有中西医肾病指南、权威教材以及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回顾的结果拟定临床问题、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及中医证型的调查清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家调查;然后针对临床问题检索到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并举行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关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聚焦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以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大学生最佳睡眠时长的研究
马方晖, 朱燕波, 刘雯琼, 吴新瑞, 张千, 赵心源, 李玉琼, 龙利群, 陈皮皮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6): 718-7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01
摘要1038)   HTML15)    PDF(pc) (1963KB)(195)    收藏
背景

睡眠时长与大学生健康密切相关,但关于大学生最佳睡眠时长尚无定论,同时缺乏睡眠时长与中医体质的量效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大学生睡眠时长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大学生睡眠时长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1—6月,采用立意抽样结合滚雪球抽样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43所高校在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中医体质量表-41条目简短版(CCMQ-41)评估大学生中医体质状况,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测查大学生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和生活行为方式。以睡眠时长为自变量,中医体质得分为因变量,控制相关混杂变量,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中医体质状况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 003份,有效回收率为98.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气郁质得分呈负相关(r=-0.067,P=0.034)。控制混杂因素后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9种中医体质得分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平和质得分最高点、偏颇体质得分(特禀质除外)最低点的睡眠时长约为8 h;当睡眠时长>8.5 h时,平和质得分呈现降低趋势,气虚质、气郁质得分有增加趋势(P值均<0.05)。

结论

综合考虑体质整体健康状况,大学生每日最佳睡眠时长约为8 h;同时应控制睡眠时长不大于8.5 h,以防增加偏颇体质发生的可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研究
林蕙泽, 闫文茜, 张萍萍, 费静雯, 申江红, 柳兰萍, 王翔, 朱可欣, 杨涛, 于金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9): 1053-10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11
摘要670)   HTML21)    PDF(pc) (1460KB)(434)    收藏
背景

针灸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针灸治疗C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由于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

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CNSLBP RCT选用的结局指标情况,为针灸治疗CNSLBP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7-01-01至2022-03-15发布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以及自建库以来至2022-03-15发表的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核心结局指标集(COS)。对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对文献的临床结局指标进行归类,对文献中的结局指标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NSLBP研究的COS现状,比较其与现有针灸治疗CNSLBP文献结局指标的异同。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49篇文献均为RCT,共包含4篇英文文献和45篇中文文献。共包含4 27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 049例、对照组2 223例,年龄为18~69岁。38篇文献报告了病程。纳入的文献共包含33个结局指标,分为疼痛类指标、功能障碍指标、复合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安全性指标、患者满意度指标、疾病认知指标、心理状态指标、其他指标。单篇文献的结局指标数量为1~8个。42篇文献的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为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时点。仅有2篇文献报告了安全性指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效率"指标的使用率为77.55%(38/49)。11篇NSLBP研究的COS的指标域涵盖了疼痛类指标、功能障碍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心理状态指标、社会功能指标和患者满意度指标等,其中3篇文献对指标域重要性进行了分级,4篇文献涵盖了患者满意度指标,5篇文献涵盖了心理状态指标,9篇文献针对不同的指标域选择了不同的测量工具;1篇文献为中医治疗NSLBP研究的COS。

结论

针灸治疗CNSLBP RCT的结局指标与NSLBP研究的COS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的结局指标有所关注,但在指标域的选择上存在种类、关注方向和测量工具的差异。针灸治疗CNSLBP RCT的结局指标的现状存在主次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不明确,指标数量的选择异质性大,指标应用不规范,重视疗效指标、轻视安全性指标等问题,建议今后的针灸研究在设计结局指标时,参照目前已有的NSLBP研究的COS及常用的测量工具,同时结合研究本身的特点扩展相应的公认的结局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社区慢性颈肩痛人群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目标成就评量法
邱先桃, 任建萍, 贺梦妍, 任理仙, 曹庆春, 王锦晶, 王文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292-42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98
摘要1151)   HTML8)    PDF(pc) (2108KB)(326)    收藏
背景

颈肩痛的全球疾病经济总负担排名第21名,及时采取规范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治疗疾病,缓解患者的疼痛。运用目标成就评量法可以更加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效果评估。

目的

基于目标成就评量法分析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健康管理综合干预措施在慢性颈肩痛人群中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年8—9月,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62例慢性颈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长海痛尺表及基于目标成就评量法的调查表。将纳入的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131)和干预组(n=131)。对照组接受单纯针灸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中医健康管理措施,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2020年11月,进行干预效果评估调查。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失访9例,最终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22例颈肩痛患者。两组干预后GAS得分分别为(51.20±7.81)、(42.94±7.5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分别有92例(75.4%)、44例(36.1%)患者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情况、中医体质、自评健康状况的颈肩痛患者干预后G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体质、自评健康状况、饮酒情况是干预组颈肩痛患者综合干预后GAS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中医健康管理综合干预措施在慢性颈肩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提示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以健康管理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干预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研究
冯天笑, 李康健, 于大伟, 何海龙, 张君涛, 冯敏山, 王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9): 3664-36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20
摘要687)   HTML20)    PDF(pc) (2466KB)(312)    收藏
背景

中医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

目的

评价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临床试验报告标准(CONSORT)声明2010版及附加指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

结果

共纳入81篇文献,其中2006—2014年共发表文献28篇,年平均发表3.11篇;2015—2021年共发表文献53篇,年平均发表7.57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PEDro量表总分≥7分的高质量文献仅7篇(8.6%)。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显示,高偏倚风险文献所占比例最少,低偏倚风险文献次之,大部分条目因为报告信息不全,评分偏倚风险不确定。CONSORT声明2010版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的文题和摘要、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部分报告率不足。附加指标中采用多中心、伦理审批、干预措施质量控制、志谢报告率低。

结论

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建议今后研究者参照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NSORT声明对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规范性报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社区应用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9): 3587-36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37
摘要2188)   HTML54)    PDF(pc) (3845KB)(812)    收藏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的精神病性障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预防复发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也是决定患者预后和社会功能改善程度的核心因素。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简称长效针剂)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被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为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的方式之一。同时,社区作为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重要环境场所,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目前,国内多个管理政策及文件强调在社区精神分裂症管理中应用长效针剂,但是社区医生对长效针剂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效针剂在社区的应用,成为患者全面康复的瓶颈之一。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由13位精神科及全科医学专家组成本共识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我国社区的特征,解决社区长效针剂使用中面临的医学相关问题,以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韩思宇, 李多多, 蔡美玲, 于长禾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2): 210-2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1
摘要927)   HTML13)    PDF(pc) (2155KB)(302)    收藏
背景

正确有效地对膝骨关节炎(KOA)进行防治已成为目前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证据表明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医学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均具有临床疗效,但目前两者干预KOA的临床特点比较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比较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的差异,促进世界范围内手法医学的规范化、标准化。

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门诊招募符合要求的KOA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宫廷理筋术手法组(33例)与关节松动术手法组(34例),两组患者接受4周10次治疗,中途脱落4例,最终纳入63例患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定量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治疗前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个体访谈法,围绕两种手法治疗KOA的疗效、对推拿治疗的认知和对两种手法的评价等问题开展访谈,比较两种手法的异同,采用主题分析法构建主题框架。并通过并排比较与联合展示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混合研究的整合分析。

结果

疗效评价:定量研究显示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OMAC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定性研究显示4周治疗后,患者对两种手法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正、中、负向评价)无明显差异。认知评价:定性资料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对推拿认知感受的正、中、负向评价基本持平,经治疗后,患者对于推拿的认知感受向正向评价倾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疗效与既往是否于医院接受过推拿治疗无关,疗效与施盲的成功与否无关,施盲的成功与否与分组、既往推拿治疗情况之间无明显关联;患者对推拿的认知评价与本次治疗的疗效无关,且患者不论接受哪种手法治疗都不影响他们对推拿的认知。手法评价:第1次及4周治疗结束后,患者对于两种手法的力度大小、疼痛程度、手法特点、疗效的起效时间、自觉疗效最明显的次数等评价未见明显差别。

结论

定量与定性研究显示,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均安全有效,两者在疗效评价、认知评价、手法评价三个层面上均无明显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5-羟色胺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及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苏海霞, 付兆媛, 高永泽, 尉戎戎, 钟建春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1): 2678-26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60
摘要569)   HTML14)    PDF(pc) (2053KB)(471)    收藏

5-羟色胺是影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道功能活动的重要脑肠肽。近年来研究发现5-羟色胺的合成、释放、与受体结合及重摄取等信号传导过程中,任一环节发生异常均有可能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发现中医药通过调节5-羟色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因此,本文对5-羟色胺的现代医学认识、5-羟色胺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5-羟色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探索5-羟色胺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潜在治疗价值,同时也为中医药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理论参考及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五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卢春键, 刘薇, 林少霞, 朱燕娴, 皮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3): 4106-41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36
摘要855)   HTML20)    PDF(pc) (3201KB)(342)    收藏
背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而以针刺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在治疗DPN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何种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的疗效较好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

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价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经预调查后确定常用的DPN中医外治法有5种,分别为针刺、中药足浴、穴位按摩、穴位注射、艾灸。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12-29,筛选关于上述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运用RevMan 5.3、Stata 15.0、ADDIS 1.16.6软件完成绘图及数据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44项RCTs,包含3 471例DPN患者。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针刺效果最佳〔OR=0.20,95%CI(0.11,0.36)〕;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率(M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中药穴位注射效果最佳〔MD=-4.50,95%CI(-5.91,-3.11)〕;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S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艾灸效果最佳〔MD=-9.03,95%CI(-12.59,-5.47)〕;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M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艾灸效果最佳〔MD=-6.34,95%CI(-9.31,-3.30)〕;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S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针刺效果最佳〔MD=-5.70,95%CI(-8.03,-3.31)〕。

结论

基于现有文献证据优先推荐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尤其是在提高总有效率和改善腓总神经SNCV方面,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伴恶性高血压的原发性IgA肾病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柯江华, 段姝伟, 刘林昌, 李爽, 柯雨景, 曲逸伦, 姚进, 陈香美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7): 3395-34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1
摘要799)   HTML11)    PDF(pc) (2985KB)(159)    收藏
背景

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同时也是引起肾实质恶性高血压(MHT)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认为伴MHT的IgAN临床病情和肾脏病变程度均比无MHT的IgAN严重,但尚不清楚IgAN患者发生MHT的中医证候特点。

目的

分析原发性IgAN患者发生MHT的中西医相关因素,探索其中医证候特点。

方法

纳入2013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518例原发性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ASS 15.0软件中的变量相关性检验进行样本量估算,最终纳入伴MHT的IgAN患者17例作为IgAN-MHT组,按照1∶5比例随机抽取同时期85例无MHT的IgAN患者作为IgAN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对93个中医证候信息进行筛选降维,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伴MHT的IgAN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

结果

IgAN-MHT组首发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或恶心呕吐比例,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比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无机磷、血镁、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慢性肾脏病(CKD) 3~5期的比例、血瘀证比例,气虚证中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胫酸腿软、头目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的比例,阴虚证中视物模糊、飞蚊症症状的比例,血瘀证中爪甲青紫、舌色紫暗症状的比例,肾内动脉硬化比例高于IgAN组;而首发临床表现为尿检异常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比例、血IgM、血IgG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低于IgAN组(P<0.05)。两组伴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病变(T病变)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MHT组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IgAN-MHT和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IgAN-MHT患者男性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和气虚证呈正相关(P<0.05),无机磷、血钾和阴虚证呈负相关(P<0.05),IgAN-MHT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血瘀证呈正相关(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OR=7.895,95%CI(1.643,37.935),P=0.010〕、视物模糊〔OR=5.499,95%CI(1.207,25.053),P=0.028〕、口干喜饮〔OR=10.079,95%CI(2.289,44.373),P=0.002〕、爪甲青紫〔OR=18.312,95%CI(2.179,153.884),P=0.007〕是伴MHT的原发性IgAN的影响因素。

结论

(1)伴MHT的原发性IgAN患者肾功能更差,肾脏病理损伤更重。(2)伴MHT的原发性IgAN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3)伴MHT的原发性IgAN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与中医气虚证、阴虚证和血瘀证具有一定相关性。(4)中医证候中头痛、视物模糊、口干喜饮、爪甲青紫是伴MHT的原发性IgAN相关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关注并改善患者的气虚、阴虚、血瘀相关症状,有可能减少IgAN患者伴MHT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张晨曦, 关胜男, 谢凯, 张康, 王海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1): 2640-26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79
摘要574)   HTML19)    PDF(pc) (2181KB)(209)    收藏
背景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病情进展迅速,具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经济负担重等问题,尽管临床诊疗方案不断优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不下,目前中医药治疗SCAP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诊疗方案,缺乏对SCAP的临床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目的

研究SCAP的临床中医症状特征,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S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汇总其症状、体征,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6例患者,其中男119例,女47例,男女比例2.53∶1;平均年龄(70.1±15.8)岁,整理病例后得出13种不同的证型,痰热壅肺证所占比例较高为34.33%(57/166),咳嗽、咳痰症状涵盖了50%以上患者。对症状和体征进行因子分析共选取出1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2.842%。通过聚类分析将公因子聚为4类,分别是痰热壅肺证、邪陷正脱证、气阴两虚证、痰湿阻肺证4个主要的SCAP临床分型。

结论

SCAP患者男性比例较大,临床证型以痰热壅肺证、邪陷正脱证、气阴两虚证、痰湿阻肺证4个证型为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研究
冯天笑, 李康健, 于大伟, 孙婉钰, 符碧峰, 冯敏山, 王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525-25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01
摘要851)   HTML12)    PDF(pc) (3160KB)(539)    收藏
背景

中医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

目的

评价近十年中医手法治疗CSR的RCT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为手法治疗CSR核心结局指标集的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计算机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手法治疗CSR的RCT,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至2021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描述纳入研究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

结果

共纳入66项RCT,按照报告的结局指标的功能属性分为7类:生活质量95次(41.48%)、症状体征64次(27.95%)、理化检查39次(17.03%)、安全性事件12次(5.24%)、经济学评估12次(5.24%)、远期预后5次(2.18%)、中医症状/证候2次(0.87%)。应用频次前5位的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及症状体征积分,指标测量范围从治疗后1 d~随访6个月,共涉及17个测量时点,以上结局指标分别以测量时点为治疗后14 d(27.08%)、治疗后14 d(26.67%)、治疗后14 d(29.17%)、治疗后28 d(28.57%)及治疗后14 d(33.33%)为主。27项RCT同时应用4个及以上的结局指标,14项RCT同时应用3个结局指标,20项RCT同时应用2个结局指标,5项RCT究应用1个结局指标。48项RCT报告了总有效率指标。

结论

目前中医手法治疗CSR的RCT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未区分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更多关注替代指标,轻视终点结局指标;忽视主观结局指标应用时的设盲;结局指标数量及组合选择异质性大;多使用复合结局指标评价结局;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不统一等。未来研究中应当做好充分的顶层设计与前期研究,积极开展手法治疗CSR核心结局指标集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阳虚质影响因素研究
孙传睿, 章轶立, 齐保玉, 方圣杰, 韩涛, 谢雁鸣,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201-22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6
摘要842)   HTML25)    PDF(pc) (1947KB)(405)    收藏
背景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体质学说对于防治PMOP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阳虚质是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研究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可以为防治PMOP提供个性化参考思路。

目的

梳理社区PMOP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随机选取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的10个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筛选PMOP患者;采用问答形式获取研究对象基本资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绝经年龄、民族、是否退休、曾经主要从事工作类型(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以脑力劳动为主、两者兼有)、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握力体重指数、骨折史、跌倒史、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夜间睡眠时间、食用剩菜习惯、饮食荤素类型(包括以荤为主、以素为主、荤素搭配);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PMOP患者432例,其中4例《中医体质量表》数据缺失,最终纳入428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频次以平和质较多(175例),偏颇体质以阳虚质较多(10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BMI)<18.5 kg/m2、经常食用剩菜、饮食以荤为主是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基于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PMOP患者偏颇体质以阳虚质居多,BMI<18.5 kg/m2、经常食用剩菜、饮食以荤为主是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