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何宇福, 佟文英, 王芳, 李丽霞, 何俊冰, 邵义明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9): 1034-10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47
摘要347)   HTML7)    PDF(pc) (1635KB)(120)    收藏
背景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然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进一步评估二甲双胍是否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等临床结局。

目的

系统评价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初始血浆乳酸水平和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以及其他数据库中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试验组(MET组)为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成年患者,对照组(NM组)为入院前未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成年患者,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3-03-15。由2名研究人员筛选、提取数据及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共12 320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纳入文献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为7~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MET组患者死亡率(OR=0.61,95%CI=0.46~0.80,P<0.001)、血管升压药的使用率(OR=0.83,95%CI=0.69~0.98,P=0.03)低于NM组;MET组与NM组患者初始血浆乳酸水平(MD=0.31,95%CI=-0.12~0.75,P=0.16)、血清肌酐水平(MD=-0.81,95%CI=-0.48~0.13,P=0.25)、初始血糖水平(MD=32.94,95%CI=-10.12~76.01,P=0.13)、机械通气(OR=0.90,95%CI=0.77~1.06,P=0.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并可减少相应患者血管升压药的使用率,为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提供了全新的证据。但对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能否降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以及减少去甲肾上腺素最大剂量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测研究
邹琼, 吴曦, 张杨, 万毅, 陈长生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8): 961-9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60
摘要185)   HTML2)    PDF(pc) (2245KB)(130)    收藏
背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早期发现DN对预防相关疾病非常重要。目前大多研究基于传统的统计预测方法,数据需满足其所要求的前提假设条件。近年来已无法很好满足其在DN预测领域的需求,有必要尝试开展机器学习等新方法在DN预测领域的应用。

目的

利用LASSO回归和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的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构建DN预测模型。

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23年4—8月,数据来源于公开的伊朗133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以是否患DN为因变量,分别用8∶2和7∶3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SSA-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与分析,并与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比预测性能以分析较优的DN模型。基于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F1-score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指标进行模型评价。

结果

剔除9例1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纳入的有效样本量为12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73例(58.9%)被诊断为DN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糖尿病持续时间、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T2DM患者DN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测试集=8∶2时,训练集(n=100)中有59例DN患者,测试集(n=24)含有14例DN患者。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糖尿病持续时间、HbA1c、LDL和SBP共5个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LR)、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83.33%、79.17%、79.17%、87.50%、95.83%。F1-score分别为0.846 2、0.800 0、0.800 0、0.888 9、0.960 0。训练集∶测试集=7∶3时,训练集(n=88)中有52例DN患者,测试集(n=36)含有21例DN患者。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BMI、糖尿病持续时间、LDL、HDL、SBP和DBP这7个影响因素。LR、KNN、SVM、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86.11%、86.11%、86.11%、72.22%、91.67%。F1-score分别为0.871 8、0.871 8、0.864 9、0.705 9、0.909 1。

结论

LR、KNN和SVM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7∶3时性能较好,BP神经网络和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8∶2时性能较好。相较于BP神经网络模型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SS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更佳,可及时准确识别T2DM DN患者,实现DN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从而预防并减缓对其身体带来的危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健康教练技术联合可穿戴设备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高媛, 周敏, 秦满粉, 许玄, 杨丽萍, 付亚红, 黄莹, 王薇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8): 908-9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31
摘要182)   HTML7)    PDF(pc) (1463KB)(78)    收藏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负担,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服务模式在T2DM患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31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对照组实施基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常规管理措施;干预A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常规管理;干预B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进行管理。比较三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血糖、血脂控制状况及自我管理行为上的差异。结果 研究实施期间共失访15例,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300例,三组各100例。三组在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2-DSCS)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SDSCA)评分上干预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低血糖发生例数、总胆固醇(TC)、HDL-C、2-DSCS和SDSCA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除低血糖发生次数之外,时间在各项指标上的主效应显著(P<0.05)。各组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HbA1c、空腹血糖(FBG)、2 hPG、TC水平低于同组干预前,2-DSCS评分及SDSCA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B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干预A组和对照组;干预B组HDL-C水平、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B组2 hP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B组SDSCA评分高于干预A组(P<0.05)。干预9个月后:干预B组FBG、2 hP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B组FBG、2 hPG水平低于干预A组;干预B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B组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干预A组(P<0.05)。干预12个月后:干预B组FBG、2 hPG、HbA1c、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B组FBG、2 hPG、HbA1c水平低于干预A组;干预B组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A组(P<0.05)。结论 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改善T2DM患者糖脂综合控制状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短期及长期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与验证研究
韩俊杰, 武迪, 陈志胜, 肖扬, 森干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9): 1054-10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71
摘要299)   HTML12)    PDF(pc) (1686KB)(194)    收藏
背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其发生风险进行预测与验证,有助于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或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目的

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DN的风险因素,构建T2DM患者发生DN风险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5 8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DN将患者分为DN组(481例)和非DN组(5 329例)。对其中481例DN患者和非DN患者依据性别、年龄(±2岁)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将匹配后的962例T2DM患者根据2∶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641)和验证组(n=321)。收集患者的基础数据,如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采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

结果

DN组与非DN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肌酐、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B、24 h尿微量总蛋白、定性尿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ASSO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5个与T2DM患者发生DN风险相关的预测变量,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血清肌酐、高血压、定性尿蛋白是T2DM患者并发DN的危险因素(P<0.05)。训练组DN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66(95%CI=0.839~0.894),验证组DN发生风险的AUC为0.849(95%CI=0.804~0.889)。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拟合度较好(训练组P=0.748;验证组P=0.986)。DCA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15~0.95时,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T2DM患者发生DN风险更有益。

结论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血清肌酐、高血压、定性尿蛋白可能是T2DM患者并发DN的危险因素,建立了包含该5个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T2DM患者发生DN的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中国全科医生的糖尿病医患沟通技能培训设计与开发
姚弥, 林恺, 樊洁婷, 纪欣鑫, 王颖, 董爱梅, 韩晓宁, 齐建光, 迟春花, Haroon Shamil, Jackson Dawn, Cheng KK, Lehman Richard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7): 816-8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900
摘要265)   HTML5)    PDF(pc) (1628KB)(156)    收藏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在基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管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和改善患者健康结局,这需要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互相协作。全科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与糖尿病患者建立长期的照护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本文总结了本研究团队在多种理论框架指导下的全科医生糖尿病沟通技能培训的设计和开发:基于系统综述发现的循证依据,通过定性研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患者与全科医生的沟通体验和想法,以及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理念获取全科医学对于医患沟通培训内容的优先排序,旨在为高质量的基层糖尿病管理提供新思路,并为基于证据和医学教育框架设计全科医生相关培训项目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质指数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分析与预测研究
李子悦, 方珈文, 林凯程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9): 1126-11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04
摘要167)   HTML12)    PDF(pc) (2262KB)(63)    收藏
背景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威胁人们健康水平,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沉重负担。随着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预计糖尿病疾病负担将持续上升,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的

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预测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状况,旨在为中国2型糖尿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3年5月,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中提取1990—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DALYs率、标化DALYs率、死亡人数、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等疾病负担指标的数据,采用联结点回归模型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其变化趋势。基于1990—2016年数据(训练集),构建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DALYs率和死亡率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利用2017—2019年数据(测试集)进行模型评价。用预测值与实际值得到的相对误差、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误差(MASE)及均方根误差(RMSE)判断模型预测效果,选择最佳模型预测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

结果

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标化DALYs率AAPC=2.85%,标化死亡率AAPC=2.32%,均P<0.05),标化DALYs率从80.21/10万增至181.54/10万,标化死亡率从1.25/10万增至2.39/10万;男性和女性的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9年男性标化DALYs率增长了173%,女性增长了89%,男性标化死亡率增长了146%,女性增长了58%;DALYs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明显增加,DALYs率在30岁后迅速增加,高峰基本维持在65~69岁(1990年337.47/10万,2019年711.09/10万)和70~74岁年龄组(1990年323.64/10万,2019年730.47/10万),人群死亡率在45岁后迅速增加,高峰维持在95岁以上(1990年12.78/10万,2019年33.29/10万);与全球相比,我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DALYs率和死亡率整体增速均较高。在1990—2019年中均有4个时间拐点,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在2000—2004年和1996—2004年增速最快。经ARIMA模型预测得到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到2024年分别达到205.142/10万(95%CI=189.775/10万~220.508/10万)和2.621/10万(95%CI=2.343/10万~2.900/10万)。

结论

我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与死亡人数升高,且增速高于全球。我国男性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逐渐高于女性,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DALYs率和死亡率有年轻化趋势,ARIMA模型显示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预计将持续上升。为减轻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应该对重点人群(男性、中老年人群)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对糖尿病防治的知晓度,可以通过提倡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体质量管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知悉程度与使用现状的影响因素研究
贾丽燕, 赵能江, 闫冰, 张智海, 占娜, 林远冰, 刘建平, 杨叔禹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5): 589-5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61
摘要179)   HTML9)    PDF(pc) (2075KB)(112)    收藏
背景

基层医师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实践指南是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了解基层医师对指南的知悉程度与使用现状,可为基层指南推广与培训、提高基层医疗质量提供新思路。

目的

调查、了解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的知悉程度与参考使用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09-22—10-29,通过线上调查方式向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基层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发放电子问卷,并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扩散至更多医师。问卷包括3部分:基本信息、医师使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现状与需求、医师对糖尿病指南认知现状与需求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知悉程度与使用现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基层医师填写的有效问卷382份。35.34%(135/382)的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非常熟悉或比较熟悉,28.80%(110/382)的医师经常参考使用糖尿病中医类指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专业方向、所在科室、每周诊疗糖尿病患者数量、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疗效评价、医师所在单位是否可以购买指南推荐的中药饮片或中成药、对指南知悉程度的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指南参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知悉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对中医药疗效评价为"非常有效"(OR=5.783,95%CI=1.283~26.102),医师所在单位可以购买指南推荐的中药饮片或中成药(OR=2.399,95%CI=1.548~3.717),既往接受过糖尿病防治指南的专题培训(OR=1.751,95%CI=1.149~2.667)3个因素;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参考情况的影响因素为医师对指南的知悉程度[非常或比较熟悉(OR=15.721,95%CI=7.584~32.557)、一般熟悉(OR=5.392,95%CI=2.841~10.237)],工作年限≤5年(OR=14.083,95%CI=1.390~142.594),不同专业[中医专业(OR=6.869,95%CI=1.483~31.849)、中西医结合专业(OR=6.613,95%CI=1.551~28.219)],不同地理区域[东北部(OR=2.962,95%CI=1.064~8.240)、东南部(OR=2.686,95%CI=1.004~7.178)]4个因素。

结论

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的知悉程度和参考使用情况尚需提高。对指南的知悉程度、工作年限、专业方向、地理区域是影响医师参考使用指南的重要因素。今后应加强对基层医师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具有中医专业背景的基层医师应加强中医防治糖尿病相关指南的培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多重用药管理规范
曾森祥, 杨锐, 邓勋, 杨睿涛, 杨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5): 597-6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65
摘要365)   HTML58)    PDF(pc) (1954KB)(245)    收藏
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持续的高血糖易损伤全身血管,影响心、肾、眼和神经等器官组织,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此类患者需要进行降糖、调脂、降压、抗血小板和降低尿蛋白等综合治疗。多重用药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老年人有较好的疾病控制作用,但如果应用不合理、不科学,也会带来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本文针对老年T2DM合并ASCVD患者多重用药管理进行分析,重点阐述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保证药物使用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规范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影响的Meta分析
董晨阳, 李然, 刘若亚, 黄志扬, 杨阳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5): 577-5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50
摘要196)   HTML7)    PDF(pc) (2503KB)(94)    收藏
背景

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缺乏足够的安全运动意识,运动依从性不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运动干预管理以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值得参考的策略就是利用社区卫生工作者为患者提供运动干预的管理。目前关于运动干预管理方面的研究缺乏,且通常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仅提及运动而没有具体的运动管理措施,尚缺少相关的定量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影响及具体的运动干预方案。

方法

计算机检索8个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采取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10-17。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预先确定的亚组为干预周期(3个月、6个月、>6个月)、运动频率(3次/周、>3次/周)和单次运动时间(≤30 min/次、>30 min/次)。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有受试者1 079例,其中干预组550例,对照组5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模式下的运动干预较对照组更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MD=-1.07,95%CI=-1.31~-0.83,P<0.000 01)、空腹血糖(MD=-1.26,95%CI=-1.57~-0.96,P<0.000 01)、餐后2 h血糖(MD=-1.47,95%CI=-1.90~-1.04,P<0.000 01)、总胆固醇(MD=-1.02,95%CI=-1.52~-0.51,P<0.000 1)、低密度脂蛋白(MD=-0.62,95%CI=-0.87~-0.37,P<0.000 01)和三酰甘油水平(MD=-0.71,95%CI=-1.13~-0.28,P=0.001),而对高密度脂蛋白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MD=0.09,95%CI=-0.02~0.21,P=0.1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3次/周的运动频率相比,>3次/周的运动频率对总胆固醇的改善更显著(P=0.02);与≤30 min/次的单次运动时间相比,>30 min/次的单次运动时间对餐后2 h血糖的改善更显著(P=0.001);与6个月以及更长时间的干预周期相比,干预周期为3个月的运动干预对糖化血红蛋白(P<0.000 01)、三酰甘油(P=0.008)的改善更显著。Egger's检验显示糖化血红蛋白(P=0.34)、空腹血糖(P=0.281)未表现出显著的发表偏倚。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为低级证据,餐后2 h血糖和血脂相关结局指标为极低级证据。

结论

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社区卫生工作者在今后针对2型糖尿病的运动干预管理中,推荐按照>30 min/次、>3次/周、持续≥3个月的有氧运动干预来制订运动方案。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异常的情况,则建议运动干预周期最好持续6个月及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价值共创视角下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实践与思考
牛路瑶, 营心语, 张树琴, 安志新, 季婧雅, 刘跃华, 高月霞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5): 563-5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13
摘要187)   HTML20)    PDF(pc) (1721KB)(144)    收藏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防控重大疾病,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近20年来,价值共创理论在健康服务领域应用发展较好,不同国家(地区)探索低成本、高效果的方案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但目前在国内慢性病管理领域较为缺乏。本文基于价值共创视角,以基层社区为研究分析点,进一步总结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经验,从主动健康、组织引导、数字技术、激励考核4个方面提出展望,为优化完善基层糖尿病管理的服务体系,建立基于价值共创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实现慢性病管理的共创、共治、共享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框架的社区2型糖尿病临床惰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李殿江, 潘恩春, 王苗苗, 孙中明, 文进博, 樊宏, 沈冲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5): 570-5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69
摘要184)   HTML6)    PDF(pc) (1751KB)(89)    收藏
背景 自2009年起,社区2型糖尿病(T2DM)健康管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国得到推广实施,但由于临床惰性(即发现问题未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的影响,造成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克服临床惰性以提高血糖控制率是优化糖尿病健康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的 识别社区T2DM健康管理过程中临床惰性发生的关键失效模式,系统分析关键失效模式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措施。方法 立足社区实情,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框架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文献归纳分析法初步明确社区T2DM健康管理流程、临床惰性发生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01-01—2023-06-30。在此基础上,应用德尔菲法,选择16名专家于2022-01-10—02-25期间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社区T2DM健康管理过程中临床惰性发生的关键失效模式、发生原因和干预措施。结果 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91和0.729。最终通过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量化确定了社区T2DM健康管理过程中临床惰性发生的10个关键失效模式,按RPN从大到小,依次为未(及时)胰岛素治疗、未(及时)戒酒、未(及时)常规转诊、未(及时)戒烟、未(及时)紧急转诊、未(及时)三联治疗、未(及时)控制体质量、未(及时)调整膳食结构、未(及时)二联治疗和未(及时)发现低血糖,并从患者、医生及卫生系统层面阐明了关键失效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制定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论 制定的临床惰性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为优化社区T2DM健康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长链非编码RNA NEAT1、miRNA-182-5p与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贺佳, 李永平, 魏枫, 刘美岚, 吴亚玲, 韶龙格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3): 300-3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68
摘要182)   HTML5)    PDF(pc) (1780KB)(116)    收藏
背景

随着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威胁全民健康,目前非编码RNA与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lncRNA NEAT1)及微小RNA(miRNA)-182-5p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

探讨T2DM合并MAFLD患者lncRNA NEAT1、miRNA-182-5p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49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测定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采集外周血,测定lncRNA NEAT1、miRNA-182-5p。将T2DM患者其分为T2DM合并非MAFLD组(n=82)与T2DM合并MAFLD组(n=154)。进一步根据肝纤维化指数(FIB-4)将T2DM合并MAFLD组分为肝纤维化低危亚组(n=55)、肝纤维化中危亚组(n=69)、肝纤维化高危亚组(n=30)。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肝纤维化高危亚组lncRNA NEAT1、miRNA-182-5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合并M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的影响因素。

结果

健康对照组年龄、颈围(N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T2DM合并MAFLD组、T2DM合并非MAFLD组,白蛋白(Alb)高于T2DM合并MAFLD组、T2DM合并非MAFLD组(P<0.05);T2DM合并MAFLD组BMI、腰围(WC)、VFA、SFA、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血尿酸(SUA)、lncRNA NEAT1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非MAFLD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非MAFLD组,总胆固醇(T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M合并非MAFLD组HOMA-IR、lncRNA NEAT1高于健康对照组,miRNA-182-5p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MAFLD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MAFLD组(P<0.05)。肝纤维化低危亚组VFA、SFA、AST、lncRNA NEAT1低于肝纤维化中危亚组、肝纤维化高危亚组,PLT、miRNA-182-5p高于肝纤维化中危亚组、肝纤维化高危亚组,BMI、WC、NC低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TC高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P<0.05);肝纤维化中危亚组PLT、miRNA-182-5p高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AST、lncRNA NEAT1低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纤维化高危亚组患者lncRNA NEAT1与miRNA-182-5p呈负相关(rs=-0.438,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NEAT1(OR=1.326,95%CI=1.087~1.616)、VFA(OR=1.019,95%CI=1.006~1.033)、miRNA-182-5p(OR=0.083,95%CI=0.027~0.257)、PLT(OR=0.956,95%CI=0.942~0.970)、AST(OR=1.048,95%CI=1.022~1.075)是T2DM合并M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的影响因素。

结论

外周血lncRNA NEAT1、miRNA-182-5p与T2DM合并MAFLD患者并发肝纤维化密切相关,为该病的早期预测及诊治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联研究
代愉恒, 高畅, 梁新袖, 卢莎, 华雯, 郑钜圣, 胡文胜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2): 156-1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21
摘要246)   HTML6)    PDF(pc) (1636KB)(85)    收藏
背景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孕妇常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进而严重影响妊娠期健康及分娩结局。肠道菌群与妊娠健康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与GDM合并HDP的关联还有待研究。目的 探究GDM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并发HDP的关联。方法 以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204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仅确诊GDM的孕妇作为GDM组(n=181),同时确诊GDM和HDP的孕妇作为GDM合并HDP组(n=23)。收集入组孕妇的临床资料与炎症检测指标,并留取同期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采用LEfSe分析,在门、科和属水平分别对两组孕妇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进行比较,识别各组明显富集的菌群;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GDM合并HDP相关的肠道菌群特征;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肠道菌群与炎症指标的关联。结果 两组肠道菌群组成及主要门水平上的菌群相对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结果:科水平分析显示,与GDM组相比,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在GDM合并HDP组明显富集(P<0.05),而柔膜菌纲RF39未分类菌科(Mollicutes RF39 unclassified family)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降低(P<0.05);属水平分析显示,与GDM组相比,小杆菌属(Dialister)、肠杆菌属(Intestinibacter)、真杆菌属(Eubacterium)和副萨特氏菌属(Parasutterella)在GDM合并HDP组明显富集(P<0.05);与GDM合并HDP组相比,嗜木聚糖真杆菌属([Eubacterium] xylanophilum group)、Ruminiclostridium 6、柔膜菌纲RF39未分类菌属(Mollicutes RF39 unclassified genus)和毛螺菌科未分类菌属(Lachnospiraceae unclassified genus)在GDM组明显富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illonellaceaeOR=1.06,95%CI=1.01~1.11)、DialisterOR=1.26,95%CI=1.10~1.45)、IntestinibacterOR=2.07,95%CI=1.12~3.84)丰度上升是GDM孕妇合并HD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achnospiraceae unclassified genusOR=0.24,95%CI=0.08~0.75)丰度上升是GDM孕妇合并HDP的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eillonellaceae与单核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s=0.149,P<0.05);Dialister与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s=0.151、0.163、0.171,P<0.05)。结论 VeillonellaceaeDialisterIntestinibacter丰度上升是GDM孕妇合并HDP的独立危险因素,Lachnospiraceae unclassified genus丰度上升是GDM孕妇合并HDP的保护因素,其中VeillonellaceaeDialister与多项炎症指标呈正相关,肠道菌群可能是GDM合并HDP的重要风险因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林令君, 郭俊, 王俊伟, 高杨, 陈惠盈, 万永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3): 357-3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1
摘要439)   HTML10)    PDF(pc) (2191KB)(188)    收藏
背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多数患者病情重,疾病进展快。性能良好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尽早采取干预措施。目的 系统评价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发表的关于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23-05-15。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数据,使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对模型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7.0软件对模型中预测因子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含13个模型,其中12个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0.7。7个模型进行了模型校准,8个模型进行了验证。PROBAST评估结果显示,纳入的13篇文献中有1篇为低偏倚风险,其余12篇均为高偏倚风险;模型适用性方面,1篇为低适用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95%CI=1.04~1.24)、糖化血红蛋白(OR=1.56,95%CI=1.26~1.94)、足溃疡史(OR=5.93,95%CI=2.85~12.37)、足截肢史(OR=7.79,95%CI=2.74~22.17)、单丝试验敏感性减弱(OR=1.59,95%CI=1.42~1.78)、足真菌感染(OR=6.14,95%CI=1.71~22.04)、肾病(OR=2.09,95%CI=1.65~2.65)是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仍存在不足,未来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可重点关注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足溃疡史、足截肢史、单丝试验敏感性、足真菌感染、肾病等预测因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全科医生视角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监测和管理中阻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杨海燕, 李婷, 金光辉, 路孝琴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1): 98-1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88
摘要235)   HTML3)    PDF(pc) (2036KB)(156)    收藏
背景

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升高,全科医生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慢性肾脏病(C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存疾病,但目前我国对基层医疗中2型糖尿病合并CKD综合防治的相关研究证据较少。

目的

基于全科医生视角了解社区在2型糖尿病合并CKD监测和管理中存在的阻碍因素。

方法

于2022年5—7月,在北京市某城区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抽取全科医生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基于理论域框架(TDF)制订访谈提纲。采用NVivo 11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主题。

结果

本研究共访谈13名全科医生,受访者从事全科岗位工作的年限为8~22年。研究总结出与TDF中6个领域有关的阻碍因素,分别为知识/技能、对结果的信念、动机和目标、医疗背景、资源、行为规范。经过再次提炼,发现缺乏系统的CKD相关知识和技能、基层医务人员激励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缺乏通畅转诊流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欠佳等是社区在2型糖尿病合并CKD监测和管理中存在的阻碍因素。

结论

全科医生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监测和管理中存在不同层面的阻碍因素,需要加强全科医生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机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有效转诊流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防治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邓煜璇, 黄学君, 江妍霞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3): 262-26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78
摘要384)   HTML18)    PDF(pc) (1400KB)(224)    收藏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造成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降低血糖,还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多项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临床疗效,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患者药物安全性。本文综述了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旨在深入了解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2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研究:基于离散选择实验
刘志刚, 刘世蒙, 郑吕云, 薛文静, 曹晨晨, 刘静, 陈英耀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1): 67-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2
摘要254)   HTML4)    PDF(pc) (1920KB)(178)    收藏
背景

随着糖尿病防治策略的不断完善,临床指南推荐一线降糖药物的同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偏好选择适当的二线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目的

利用离散选择实验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线降糖药物选择偏好,为T2DM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0月—2022年1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海南省和山西省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疾病治疗相关信息和离散选择实验选择集(通过文献研究、焦点小组讨论和预试验,纳入血糖控制效果、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半年内体重变化、能否保护心血管、服药方式和自付费用/月7个属性,每个属性又包括若干水平)。采用混合Logit回归模型量化T2DM患者对二线降糖药物相关属性偏好程度,回归系数反映T2DM患者对二线降糖药物各属性水平偏好的方向和大小。采用支付意愿(WTP)反映不同属性水平变动后患者愿意支付或获得补偿的货币值。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443份,回收有效问卷1 388份,有效回收率为96.2%。7个属性对T2DM患者用药偏好均有影响(P<0.05),对用药偏好影响排在前三的分别为血糖控制效果、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和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排在最后的是半年内体重变化。当血糖降低幅度由0.5%升高为2.5%时,T2DM患者每月愿意支付411.16元;而当半年内体重变化由增加3 000 g转换为降低2 000 g时,T2DM患者每月仅愿意支付96.78元。

结论

T2DM患者选择二线降糖药物更偏好血糖控制效果好、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无低血糖事件的风险、保护心血管、服药方式为口服和半年内体重降低2 000 g的二线降糖药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5年生存情况分析
蔡光云, 蔡燕君, 王李滨, 刘德懿, 韦诗诗, 王宏, 田朝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1): 91-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46
摘要298)   HTML12)    PDF(pc) (2081KB)(106)    收藏
背景

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加剧,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及糖尿病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是目前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最常见的模式,但这种慢性病共病最常见模式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5年生存情况及其常见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西院区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患者(≥60岁)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医保信息网、患者死亡信息网、患者健康管理信息登记平台及电话访视收集研究对象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情况、就诊记录等基线资料,以及随访情况及死亡信息等。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是否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分为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根据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分为血脂正常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单纯脂蛋白紊乱组;根据是否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及是否合并血脂异常分为正常组、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非单纯脂蛋白紊乱组、非单纯脂蛋白异常+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单纯脂蛋白紊乱组,单纯脂蛋白紊乱+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老年患者5年粗生存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老年体检患者5年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收集资料完整且诊断明确的老年患者3 463例,其中,男1 486例(42.91%),女1 977例(57.09%),至随访截止日期共死亡287例(8.29%);生存组老年体检患者的性别、体育锻炼情况、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情况、血脂情况、BMI、腰围、空腹血糖水平、红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血清肌酐水平、血尿氮素水平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老年体检患者的5年粗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30,P=0.001);血脂正常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单纯脂蛋白紊乱组老年体检患者的5年粗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90,P<0.001);正常组、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非单纯脂蛋白紊乱组、非单纯脂蛋白异常+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单纯脂蛋白紊乱组、单纯脂蛋白紊乱+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老年体检患者的5年粗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00,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常体育锻炼情况、BMI、腰围、空腹血糖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血清肌酐水平是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老年体检患者5年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相对于普通人群,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有血脂异常的人群5年的粗生存率更低,特别是存在脂蛋白异常的人群,生活方式、营养状况、肝肾功能也对5年生存情况产生明显影响;在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管理时,除积极降压、降糖及减低胆固醇、三酰甘油外,还要关注患者的脂蛋白水平、营养状况、肝肾功能及生活方式的改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全专精准管理"的糖尿病"1358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
姚裕忠, 马晓骏, 宋懽, 钟瑜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4): 4308-43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62
摘要623)   HTML22)    PDF(pc) (1617KB)(307)    收藏
背景

社区糖尿病诊治能力欠佳、并发症筛查率低、血糖规范监测率低、血糖达标率低等难点问题是全科医生在开展糖尿病患者管理时需着重思考和破解的问题。让全科医生成为全科中的专科医生,实现"全专精准管理",需探索、创新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

目的

了解基于"全专精准管理"的糖尿病"1358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

方法

以2020年5—7月到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且已与本社区全科医生签约的21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6例和干预组10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随访管理,干预组患者接受基于"全专精准管理"的糖尿病"1358模式"。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认知和行为水平、关键指标达标情况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体验。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管理相关认知和行为、关键指标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1个月内空腹血糖(FPG)监测、1个月内餐后2 h血糖(2 hPG)监测、1个月内血糖综合监测、6个月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开展自我血糖监测、记录血糖日记、规范用药、遵医嘱饮食、1年内周围血管并发症筛查、1年内尿白蛋白/肌酐筛查、1年内颈动脉斑块筛查、1年内眼底筛查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规律运动、每周足部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FPG达标率、HbA1c达标率、ABC综合达标(HbA1c、血压、总胆固醇均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2 hPG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认为社区诊疗能力良好、社区药物基本满足需求、社区具备血糖相关指标检测设备、社区能解决基本健康问题、社区能开展并发症筛查、社区专病咨询指导方便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全专精准管理"的糖尿病"1358模式"在增强患者健康信念、规范患者血糖监测行为、提高患者关键指标达标率、提升患者社区就诊体验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在社区推广应用。该模式或可突破社区糖尿病专科资源不足的瓶颈,进一步提升社区全科医生的糖尿病专病管理水平与服务内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糖尿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体验与血糖控制效果的关系研究
杨慧, 胡汝为, 刘汝青, 卢俊峰, 吴兢兰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4): 4290-42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87
摘要341)   HTML19)    PDF(pc) (1426KB)(240)    收藏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的就诊主观体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但较少有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的具体服务过程及项目客观体验与血糖控制效果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验与血糖控制效果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中心城区抽取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1个家庭医生团队,招募于2019年9—11月到相应家庭医生团队处就诊的33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患者的基本情况、空腹血糖(FPG)水平、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CAT)得分等信息。根据FPG水平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根据PCAT得分评估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糖尿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体验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结果

纳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73.2%(246/336)。血糖控制良好者的PCAT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血糖控制不良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PCAT总分对血糖控制效果有影响〔OR(95%CI)=0.12(0.06,0.23)〕,PCAT各维度得分对血糖控制效果亦有影响(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性别、医疗保险类型、高血压病史的糖尿病患者,PCAT总分对血糖控制效果均有影响(P<0.05)。

结论

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验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保护因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体验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陈艳艳, 石敏, 王奕, 付建芳, 张颖, 刘向阳, 张伟清, 拓胜军, 刘丽文, 李泽平, 周洁, 李晓苗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5): 4412-44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67
摘要325)   HTML14)    PDF(pc) (882KB)(195)    收藏
背景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此外,长期暴露于高血糖环境严重损害全身微血管系统,然而,有关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性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楚。

目的

探讨T2DM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21年6—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50例T2DM患者,其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及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检查。获取左心室二维整体纵向应变(GLS),评估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定义为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受试者根据微血管并发症受累数目分为单纯T2DM组(单纯T2DM组,n=76)、T2DM伴1种并发症组〔T2DM+C(1)组,n=37〕和T2DM伴2~3种并发症组〔T2DM+C(2~3)组,n=37〕。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生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微血管并发症和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

结果

T2DM+C(1)组、T2DM+C(2~3)组GLS低于单纯T2DM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受累数目与GLS呈负相关(rs=-0.34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心率、尿微量白蛋白、左心室缩短分数多因素调整后,与单纯T2DM组相比,T2DM+C(1)组〔OR=0.744,95%CI(0.601,0.920)〕、T2DM+C(2~3)组〔OR=0.707,95%CI(0.525,0.952)〕GLS降低(P<0.05)。基于高血压分层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上述相同的混杂因素后,无论在有或无高血压的T2DM患者中,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GLS降低仍独立相关〔有高血压:OR=0.556,95%CI(0.321,0.963);无高血压:OR=0.739,95%CI(0.558,0.979),P<0.05〕。

结论

住院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可能已经受损,微血管并发症受累数目增加与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密切相关,且不受是否患高血压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惰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殿江, 潘恩春, 孙中明, 文进博, 王苗苗, 武鸣, 沈冲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4): 4296-43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78
摘要408)   HTML16)    PDF(pc) (1433KB)(175)    收藏
背景

虽然2型糖尿病(T2DM)不能被彻底治愈,但遵循指南对T2DM患者进行及时的社区管理可以使其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这已成为共识。然而由于T2DM相关临床惰性的影响,患者血糖长期处于不达标状态。了解社区T2DM患者临床惰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提高糖尿病控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调查社区T2DM患者接受健康管理过程中临床惰性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1—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和淮安区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社区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未达标(HbA1c≥7.0%)的T2DM患者过去3个月未升级治疗定义为存在临床惰性。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T2DM患者临床惰性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3 346名HbA1c未达标的社区T2DM患者,社区T2DM患者临床惰性总体检出率为93.96%(3 144/3 346),其中男性检出率为94.84%(1 139/1 201),女性检出率为93.47%(2 005/2 145)。不同饮食控制情况、体育锻炼情况、血糖监测周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脂异常(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肿瘤病史情况的社区T2DM患者临床惰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饮食〔OR(95%CI)=0.585(0.382,0.894)〕、血糖监测周期≤1周〔OR(95%CI)=0.470(0.344,0.644)〕、有糖尿病并发症〔OR(95%CI)=0.606(0.423,0.868)〕、有血脂异常(史)〔OR(95%CI)=0.725(0.532,0.988)〕、有冠心病史〔OR(95%CI)=0.659(0.458,0.949)〕及脑卒中史〔OR(95%CI)=0.699(0.511,0.955)〕的社区T2DM患者出现临床惰性的可能性更小(P<0.05)。

结论

社区T2DM患者接受健康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临床惰性问题,临床惰性的出现情况与其饮食控制情况、血糖监测周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合并疾病(史)情况有关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2022 ISPAD临床实践共识指南: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运动》解读
程经纬, 乔军军, 尹振, 胡俊鹏, 王庆贺, 柳杨青, 汪艳芳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0): 3719-37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27
摘要577)   HTML37)    PDF(pc) (1028KB)(344)    收藏

身体活动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因其血糖变化的复杂性需要更精准的运动处方指导,但此类人群的运动指南相对较少。随着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不断研究探索,2022年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ISPAD)更新了关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运动的指南。本指南将服务人群更精准地面向1型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患儿,从运动类型、运动时机、运动时血糖波动、胰岛素调整及营养补充等角度全面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对《2022 ISPAD临床实践共识指南: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运动》指南的主要内容及重点更新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国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提供更科学的运动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医防融合背景下慢性病随访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程晓冉, 张笑天, 李明月, 程昊哲, 汤皓晴, 郑汇娴, 张柏松, 刘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8): 3482-34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75
摘要676)   HTML20)    PDF(pc) (1276KB)(350)    收藏
背景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两种主要慢性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慢性病随访来控制病情。而目前对医防融合下慢性病不同随访形式、随访内容对患者病情控制和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了解不足。

目的

探讨医防融合背景下慢性病随访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选取河南宜阳县、湖北咸丰县和山西阳曲县作为研究现场,采集2017-01-01—2022-06-30的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并于2022年7月开展患者调查,收集患者接受基本公共卫生随访的情况和健康行为、病情控制情况。最终从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获得102 769名高血压患者数据、26 586名糖尿病患者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 172名高血压患者数据、456名糖尿病患者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次数达标情况、随访形式、随访内容对患者健康行为和病情控制的影响。

结果

2021年高血压患者随访达标(随访次数≥4次/年)率为90.83%(67 709/74 545),糖尿病患者随访达标率为83.35%(13 390/16 065)。随访形式包括入户随访〔25.74%(408/1 585)〕、机构就诊时随访〔58.80%(932/1 585)〕、电话或网络随访〔15.46%(245/1 585)〕,随访内容包括血压/血糖测量〔91.15%(1 484/1 628)〕、生活方式指导〔74.14%(1 207/1 628)〕、询问疾病情况〔70.02%(1 140/1 628)〕、了解用药情况〔69.29%(1 128/1 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次数达标的患者血压控制率(OR=1.09,P<0.05)和血糖控制率(OR=1.31,P<0.05)更高,吸烟饮酒率更低(OR=0.83,P<0.05),有定期锻炼习惯的比例更高(OR=1.30,P<0.05);随访形式为机构就诊时随访的患者戒烟戒酒率(OR=2.38,P<0.05)、有定期锻炼习惯的比例(OR=1.62,P<0.05)高于网络或电话随访患者,入户随访的患者戒烟戒酒率(OR=2.33,P<0.05)、有定期锻炼习惯的比例(OR=2.54,P<0.05)高于网络或电话随访患者;主要随访内容为接受生活方式指导、询问疾病情况、了解用药情况的患者血压控制率更高(OR值分别为1.61、1.34、1.62,P均<0.05),戒烟戒酒比例更高(OR值分别为3.59、3.54、2.91,P均<0.05),有定期锻炼习惯的比例更高(OR值分别为3.16、2.15、2.45,P均<0.05)。

结论

每年接受至少4次慢性病随访,以就诊时随访、入户随访为随访形式,为患者提供血压/血糖测量、生活方式指导、询问疾病状况和了解用药情况等随访服务,与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水平、戒烟戒酒和定期锻炼生活习惯形成有正相关关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糖尿病足溃疡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及BP神经网络模型
张娟, 李海芬, 李小曼, 姚苗, 马惠珍, 马强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2): 4013-40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75
摘要304)   HTML12)    PDF(pc) (871KB)(172)    收藏
背景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足溃疡(DFUs)首次复发与再次复发率逐年上升,且早期复发风险高于远期风险。导致DFUs复发的风险因素较多,目前缺乏系统的筛选,因此需要探索DFUs复发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识别复发高危人群。

目的

探讨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和BP神经网络(BPNN)模型在DFUs复发风险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内分泌科和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DFUs患者390例作为开发模型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后1年内DFUs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16例(29.7%)和非复发组274例(70.3%)。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病史评估和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糖尿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FSBS)评估患者糖尿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采用慢性病风险感知问卷评估患者DFUs风险感知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FUs患者出院后1年内DFUs复发的影响因素;将患者按照7∶3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运用Logistic回归变量筛选策略,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SVM和BPNN模型;绘制各模型预测DFUs复发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

两组DFUs患者BMI、独居、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受累足趾截肢史、足溃疡分级、踝肱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溃疡位置在脚底、足趾受累、足部存在行走障碍、骨髓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足部自我管理行为、DFUs风险感知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0.394,95%CI(0.285,0.546),P<0.001〕、糖尿病病程〔OR=1.635,95%CI(1.303,2.051),P<0.001〕、吸烟史〔OR=0.186,95%CI(0.080,0.434),P<0.001〕、足溃疡分级〔OR=2.139,95%CI(1.133,4.038),P=0.019〕、糖化血红蛋白〔OR=2.289,95%CI(1.485,3.528),P<0.001〕、溃疡位置在脚底〔OR=3.148,95%CI(1.344,7.373),P=0.008〕、足部自我管理行为〔OR=0.744,95%CI(0.673,0.822),P<0.001〕和DFUs风险感知水平〔OR=0.892,95%CI(0.845,0.942),P<0.001〕是DFUs患者1年内DFUs复发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SVM和BPNN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DFUs复发风险的正确率分别82.43%、94.87%、87.17%,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937、0.820。Logistic回归、SVM和BPNN模型预测DFUs复发风险的ROC曲线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41,P<0.05);SVM模型预测DFUs复发风险的ROC曲线AUC高于Logistic回归和BPNN模型(Z=5.937,P=0.013;Z=3.946,P<0.001)。

结论

SVM模型预测DFUs患者出院后1年内DFUs复发风险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等指标均较好,为相对最优的模型,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
费思杰, 张强, 刘方方, 白璐, 孙彩红, 信彩凤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6): 3246-325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83
摘要295)   HTML15)    PDF(pc) (882KB)(167)    收藏
背景

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一直备受关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性是反映长期血糖波动的指标。因此探讨HbA1c变异性与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新发心房颤动(AF)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HFpEF患者中,HbA1c变异性与其新发AF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T2DM合并HFpEF患者317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截至2022年2月,平均随访时间3.4年。根据随访期内有无新发AF,将患者分为AF组(34例)与非AF组(283例)。HbA1c变异性以HbA1c测量标准差(HbA1c-SD)和HbA1c变异系数(HbA1c-CV)表示。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HbA1c变异性与T2DM合并HFpEF患者新发AF的关系。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绘制HbA1c变异性预测T2DM合并HFpEF患者新发A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结果

AF组患者HbA1c-SD、HbA1c-CV高于非AF组(P<0.05)。依据HbA1c变异性中位数分为低HbA1c变异性患者(HbA1c-SD≤0.34%,HbA1c-CV≤4.74%)和高HbA1c变异性患者(HbA1c-SD>0.34%,HbA1c-CV>4.74%)。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HbA1c变异性患者新发AF发生率高(PHbA1c-SD<0.001、PHbA1c-CV=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SDHR=2.22,95%CI(1.37,3.61),P=0.001〕、HbA1c-CVHR=1.65,95%CI(1.01,2.67),P=0.001〕是T2DM合并HFpEF患者新发AF的独立影响因素。HbA1c-SD预测T2DM合并HFpEF发生A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713,0.855),P=0.001〕,最佳截断值为0.36%,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73.1%。HbA1c-CV预测T2DM合并HFpEF发生AF的AUC为0.694〔95%CI(0.591,0.797),P<0.001〕,最佳截断值为4.97%,灵敏度为73.5%,特异度为72.1%。

结论

高HbA1c变异性(HbA1c-SD>0.34%,HbA1c-CV>4.74%)与T2DM合并HFpEF患者新发AF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并在预测该类患者发生AF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2型糖尿病治疗负担的概念框架及应对方式:基于视频记录分析
林恺, 姚弥, 陈章, 纪欣鑫, 林润琪, 陈永松, Sim MOIRA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4): 4302-43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64
摘要383)   HTML11)    PDF(pc) (1467KB)(203)    收藏
背景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会经历较高的治疗负担。国内外对此类特定疾病治疗负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的

基于临床诊疗场景的视频记录,总结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治疗负担的概念框架,并探索全科医生积极应对的方式。

方法

使用广东省某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2019年的全科医学教学门诊视频记录,并结合现有治疗负担的概念框架,通过观察记录表、田野笔记、编码提取、主题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展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25份视频记录中,提取与2型糖尿病治疗负担相关的医患沟通共49段。原概念框架中6个主题均被不同程度地提及。同时,分析发现2个新的主题(医疗信息负担和药物引起的低血糖)被反复提及,最终形成包含经济负担、药物负担、医学管理负担、生活方式改变负担、医疗系统负担、时间/旅途负担、医疗信息负担7个可观察维度的改良2型糖尿病治疗负担概念框架,并对各维度子主题进行内涵拓展。对应诊过程的分析提示,接受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可采取"健康教育、强化沟通、共同决策、动机访谈"技能积极回应部分治疗负担(药物负担、医疗信息负担、时间/旅途负担、生活方式改变负担)。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改良的2型糖尿病治疗负担概念框架,结合临床诊疗中对概念维度的识别,全科医生可运用医患沟通技能对患者的治疗负担进行积极回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2014—2021年河北省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研究
田美玲, 马国娟, 杜立燕, 肖远革, 张赛, 张翠, 唐增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6): 3320-33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25
摘要257)   HTML7)    PDF(pc) (844KB)(172)    收藏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GDM不仅增加了母体子痫前期、2型糖尿病等近远期并发症,同时也增加了胎儿畸形、巨大儿等风险的发生率,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目的

探讨河北省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2021年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提供的来自孕产妇监测信息系统(22家监测医院)中的住院分娩信息,收集资料包括孕妇分娩医院、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妊娠次数、产次、产检次数、分娩季节、本次妊娠期并发症以及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体质量及是否入住NICU等资料。

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366 212例孕妇,其中确诊GDM者25 995例,患病率为7.1%。2014—2021年河北省孕妇GDM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χ2趋势=6 921.4,P<0.001);高龄孕妇GDM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χ2趋势=779.0,P<0.001);城市孕妇GDM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χ2趋势=5 057.1,P<0.001)。河北省不同地区GDM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 919.785,P<0.001)。2014—2021年河北省城市孕妇GDM患病率为10.6%(19 200/180 369),高于农村孕妇的3.7%(6 795/185 843)(χ2=6 779.019,P<0.001)。2014—2021年河北省一级医院孕妇GDM患病率为0.7%(34/4 731),二级医院孕妇GDM患病率为3.7%(6 733/180 923),三级医院孕妇GDM患病率为10.6%(19 228/180 558),不同等级医院孕妇GDM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872.800,P<0.00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妊娠次数、产次、产检次数者GDM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35、35~<40、≥40岁孕妇GDM患病率均高于<18岁孕妇(P<0.05),35~<40、≥40岁孕妇GDM患病率均高于18~<35岁孕妇(P<0.05);大学及以上学历孕妇GDM患病率均高于高中及初中、小学及以下孕妇(P<0.05);妊娠次数≥2次的孕妇GDM患病率高于1次妊娠者;经产妇GDM患病率高于初产妇(P<0.05);产检次数≥8次孕妇GDM患病率高于产检次数<8次的孕妇(P<0.05)。2014—2021年河北省分娩于春季(3~5月)的孕妇GDM患病率为7.27%(6 583/90 546),夏季(6~8月)为6.95%(6 360/91 521),秋季(9~11月)为7.08%(6 632/93 729),冬季(12~次年2月)为7.10%(6 420/90 416),不同季节的孕妇GDM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0,P<0.05)。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宫缩乏力、分娩方式、巨大儿的孕妇GDM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4—2021年河北省孕妇GDM患病率为7.1%,且GDM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高龄、城市、高学历、多次妊娠、经产妇GDM患病率增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预估葡萄糖处理率与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孔德先, 邢煜玲, 孙文文, 张智敏, 周霏, 马慧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6): 3252-32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03
摘要389)   HTML251)    PDF(pc) (903KB)(258)    收藏
背景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近年来引起肝脏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T2DM)是MAFLD进展的驱动因素。预估葡糖糖处理率(eGDR)是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简易评估指标,但与MAFLD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eGDR与T2DM合并MAFLD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 434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集患者肘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腹部超声检查患者肝脏情况。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将T2DM患者分为合并MAFLD组(n=734)和未合并MAFLD组(n=700)。根据eGDR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T1组(eGDR≤5.09,n=477)、T2组(5.09<eGDR≤7.11,n=478)、T3组(eGDR>7.11,n=479)。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GDR与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合并MAFLD的影响因素。评价eGDR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谷氨酰转移酶(GGT)的相乘交互作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联合预测模型、FBG、HbA1c对T2DM合并MAFLD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合并MAFLD组患者年龄、病程、HDL-C、eGDR低于未合并MAFLD组,BMI、饮酒、高血压及吸烟比例、空腹血糖(FBG)、尿酸(UA)、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GT、ALB水平高于未合并MAFLD组患者(P<0.05)。T3组高血压比例、年龄、BMI、FBG、HbA1c、血清肌酐(Scr)、TG低于T1、T2组,GGT水平低于T1组,HDL-C、ALB高于T1、T2组(P<0.05);T2组高血压比例、BMI、FBG、HbA1c、TG低于T1组(P<0.05)。合并MAFLD组eGDR与年龄、FBG、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未合并MAFLD组eGDR与年龄、病程、FBG、Scr、TG、ALB呈负相关(P<0.05),与HDL-C、AST、GGT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DR〔OR=0.814,95%CI(0.772,0.858),P<0.001〕、T1组〔OR=1.310,95%CI(1.003,1.712),P=0.048〕、T2组〔OR=2.554,95%CI(1.941,3.359),P<0.001〕是T2DM合并MAFLD的影响因素(P<0.05)。BMI(P交互<0.001)、GGT(P交互=0.033)、高血压(P交互<0.001)与eGDR存在交互作用。联合预测模型预测T2DM合并MAFLD的AUC为0.743,大于FBG(Z=3.227,P=0.001)、HbA1cZ=1.877,P=0.061)。

结论

合并MAFLD的T2DM患者eGDR低于未合并MAFLD患者。eGDR是T2DM合并MAFLD的危险因素。eGDR联合预测模型可以作为评估T2DM合并M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低碳饮食治疗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顾蕴杰, 宋静, 殷峻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6): 3308-33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0
摘要450)   HTML10)    PDF(pc) (864KB)(104)    收藏
背景

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通常较差,低碳饮食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然而鲜有关于低碳饮食治疗在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低碳饮食治疗应用于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80例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0.5 μg/L)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在医院的就餐方式将患者分为普通饮食组(55例)和低碳饮食组(25例)。通过倾向性评分的方法将普通饮食组和低碳饮食组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比,配对指标为年龄、糖尿病病程,卡钳值设置为0.3。对比两组患者住院第1天和出院时的血糖控制〔包括平均血糖、变异系数(CV)、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百分比、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百分比及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的百分比〕、降糖药的使用(包括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及注射剂量、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的人数比例)。

结果

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普通饮食组和低碳饮食组分别纳入22例患者。低碳饮食组患者CV、TAR百分比均低于普通饮食组〔CV(26.03±7.61)%与(33.79±12.46)%;TAR百分比(20.19±17.57)%与(30.43±15.74)%〕(P均<0.05),TIR百分比高于普通饮食组〔(77.79±17.36)%与(67.05±17.59)%〕(P<0.05)。低碳饮食组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及剂量、口服降糖药种类均少于普通饮食组(P<0.05)。低碳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4例(18.2%)与5例(2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P=0.709)。

结论

与普通饮食相比,低碳饮食有利于降低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异性,延长TIR,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而不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者低血糖的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八段锦联合认知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干预的临床研究
杨柳, 王晓云, 闫慧楠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3): 2848-28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8
摘要558)   HTML26)    PDF(pc) (1189KB)(306)    收藏
背景

目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干预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八段锦联合认知训练在老年糖尿病认知衰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该人群的管理提供借鉴。

目的

探讨八段锦联合认知训练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认知衰弱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4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认知衰弱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八段锦运动联合认知训练,3次/周,持续1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运动与健康教育。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个人月收入、医保类型、合并慢性病数量。比较两组基线、干预6周、干预12周时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衰弱表型量表(FP)评分、步速、握力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结果

研究期间,对照组失访3例,试验组失访2例,最终共纳入79例患者(对照组39例、试验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对MoCA评分、FP评分、步速、握力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12周时试验组患者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于基线和干预6周时的MoCA评分(P<0.05);干预12周时试验组患者FP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基线和干预6周时的FP评分(P<0.05);干预12周时试验组患者步速、握力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基线和干预6周时的步速、握力(P<0.05);干预12周时试验组患者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基线时的HbA1c水平(P<0.05)。

结论

八段锦联合认知训练可减缓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改善患者的躯体衰弱状况,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适宜在临床和社区中推广。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车国瑜, 马啊琴, 杨澜, 李静, 王苓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4): 2968-29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45
摘要367)   HTML13)    PDF(pc) (395KB)(224)    收藏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在GDM孕妇中实施单纯的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依从性较差,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对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GDM妊娠结局中的作用,为改善妊娠结局并制定有效的GDM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2021年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并在本院分娩的878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接受GCBT的GDM孕妇为观察组(n=141),未接受GCBT干预的GDM孕妇为对照组(n=737),分析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GDM孕妇妊娠结局差异。

结果

通过1∶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观察组GDM孕妇134例,对照组GDM孕妇256例。匹配后,观察组GDM孕妇增重正常比例(50.7%,68/134)高于对照组(37.5%,96/256)(χ2=6.334,P<0.05);观察组GDM孕妇分娩孕周〔(39.0±1.1)周〕长于对照组〔(38.5±1.7)周〕(t=3.080,P<0.05),早产儿(3.7%)、巨大儿(1.5%)、低出生体质量儿(2.2%)比例低于对照组(10.5%,5.9%,9.0%)(P<0.05)。

结论

GCBT可降低GDM孕妇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巨大儿的发生可能,为建立GDM多学科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风险: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
陈伦文, 周阳, 闫国栋, 沈怡, 孙晨, 蔡婉丽, 褚敏捷, 肖静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6): 3238-32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9
摘要470)   HTML21)    PDF(pc) (877KB)(232)    收藏
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患者恶性肿瘤高发,且T2DM病程和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可能加速恶性肿瘤的发生。目的 分析T2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10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首次治疗或确诊的T2DM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09-30。通过身份证信息与南通市肿瘤登记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联动匹配,获得患者的肿瘤发生与全死因信息。按性别分别计算T2DM患者中恶性肿瘤粗发病率(CIR)和标准化发病比(SI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T2DM病程和药物的使用对T2DM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12 006例,其中男6 328例(52.71%)、女5 678例(47.29%);经过56 371人年的观察(男性29 543人年,女性26 824人年),共观察到合并恶性肿瘤组601例和单纯T2DM组11 405例。T2DM患者恶性肿瘤CIR:男性1 093.24/10万,女性1 032.51/10万。T2DM患者并发各类癌症的前5顺位,男性依次为结直肠癌、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女性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男性T2DM患者结直肠癌(SIR=2.03)、前列腺癌(SIR=2.24)、胰腺癌(SIR=1.75)、肾癌(SIR=4.25)、甲状腺癌(SIR=3.50)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而肺癌(SIR=0.61)、食道癌(SIR=0.22)的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女性T2DM患者乳腺癌(SIR=2.59)、结直肠癌(SIR=1.57)、胰腺癌(SIR=2.10)、子宫内膜癌(SIR=2.83)、肾癌(SIR=3.67)、甲状腺癌(SIR=4.00)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而食道癌(SIR=0.27)的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与T2DM病程1~<3年的患者相比,男性T2DM病程<1年、5~<10年、≥10年分别增加91%〔HR=1.91,95%CI(1.15,3.20)〕、123%〔HR=2.23,95%CI(1.37,3.64)〕和71%〔HR=1.71,95%CI(1.04,2.80)〕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女性T2DM病程5~<10年、≥10年分别增加79%〔HR=1.79,95%CI(1.10,2.92)〕、99%〔HR=1.99,95%CI(1.24,3.19)〕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单独使用胰岛素能分别增加男、女性72%〔HR=1.72,95%CI(1.25,2.36)〕和116%〔HR=2.16,95%CI(1.53,3.05)〕的T2DM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且男性单用胰岛素与T2DM病程存在交互作用,随着病程的逐年增加,使男性T2DM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平均减缓6%〔HR=0.94,95%CI(0.90,0.98)〕(P交互=0.006)。结论 除食道癌和男性肺癌外,T2DM患者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增加57%~325%,且与T2DM病程和使用胰岛素有关,男性T2DM病程5~<10年,女性T2DM病程≥10年的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较大,但胰岛素的使用和T2DM病程的增加对T2DM患者并发恶性肿瘤有拮抗的交互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梁珊珊, 周智华, 李成程, 陈慧靖, 周尚成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6): 2013-20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09
摘要1263)   HTML35)    PDF(pc) (1897KB)(663)    收藏
背景

中国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须耗费大量医疗资源。针对局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糖尿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疾病负担仍在加重。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发病情况,为评价和制定糖尿病相关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借鉴。

方法

于2022年8月,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描述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变化趋势。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

结果

2019年中国糖尿病粗发病率为265.45/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4.31/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63.12%、15.93%;粗死亡率为12.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9.44/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105.41%、2.61%。1990—2019年中国人群因糖尿病导致的YLL率由204.71/10万降至178.45/10万,YLD率由260.74/10万增至316.30/10万,DALY率由465.46/10万增至494.76/10万。2019年男性糖尿病DALY率相比于1990年增长21.08%,女性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6.68%;2019年YLL率、YLD率、DALY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标化发病率预计呈下降趋势,2030年男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11.45%,女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18.60%。

结论

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疾病负担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高,应关注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男性、中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应对该人群给予足够重视。虽然预测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在下降,但是患病人数仍在增加,因此不可放松防控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目标范围内时间与长期血糖变异性的关系研究
方福生, 刘星宇, 闫双通, 王宁, 李春霖, 田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6): 1979-19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47
摘要747)   HTML5)    PDF(pc) (1354KB)(267)    收藏
背景

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血糖管理的新指标,与短期血糖波动相关,是否与长期血糖变异性相关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IR与长期随访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系数、HbA1c变异性评分(HVS)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行动态血糖监测(CGM)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基线TIR水平,将其分为TIR≥85%组(n=141)和TIR<85%组(n=59)。对受试者随访观察(12.5±1.1)年,比较两组长期随访期间HbA1c变异系数和HVS。采用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IR与HbA1c变异系数、HVS的关系。

结果

TIR<85%组患者的长期HbA1c变异系数〔(9.7±3.8)%比(8.2±4.5)%,P=0.028)〕、HVS〔(48.7±20.4)分比(32.5±20.8)分,P<0.001)〕均明显高于TIR≥85%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R与长期HbA1c变异系数(r=-0.239,P<0.001)、HVS(r=-0.400,P<0.001)呈线性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TIR对长期HbA1c变异系数、HVS有影响〔b(95%CI)分别为-0.07(-0.12,-0.03)、-0.44(-0.67,-0.21),P<0.05〕。

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IR与长期随访期间HbA1c变异系数、HVS相关。TIR越低的患者,长期血糖变异性越明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研究
董亚楠, 姜晓锐, 王凯, 宗传冲, 林国栋, 李香卿, 林春晓, 迟俊涛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7): 3411-34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22
摘要370)   HTML3)    PDF(pc) (1174KB)(209)    收藏
背景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胫骨横向骨搬运(TTT)技术可促进血管组织再生,改善微循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取得良好效果,但传统TTT技术并发症较多,需对该技术进行改良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目的

探讨改良TTT技术即骨与骨膜联合搬运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手足外科应用改良TTT技术治疗的11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后保足情况、功能性保肢情况、大截肢情况和溃疡愈合时间、并发症、足部皮温改善情况、静息痛情况及术前、术后CT血管造影(CTA)资料。随访时间截至2022-03-31。

结果

随访时间5.5~24.0个月,平均(14.21±4.06)个月。术后保足率(未截肢或踝关节以下截肢)为95.73%(112/117),功能性保肢率(未截肢或中足中段以远部位小截肢)为83.76%(98/117),大截肢率(踝关节以上截肢)为4.27%(5/117),除截肢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溃疡愈合良好,愈合时间6.0~14.5周,平均愈合时间为(9.07±2.02)周。患者术后1、2、4、8周足温高于术前(P<0.01);静息痛患者35例,静息痛患者术后1、2、4、8周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术前(P<0.01);CTA显示70.34%(94/117)的患者术后血管情况好转、微血管数量增加、足部血管网重建;在骨搬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97%(14/117),其中截骨区域皮缘坏死、下肢静脉血栓、钉道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98%(7/117)、4.27%(5/117)、1.71%(2/117)。

结论

改良TTT技术将骨与骨膜联合搬运可以通过刺激下肢微循环的重建促进创面愈合,短期内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静息痛,改善足部温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老年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周小琦, 刘新会, 张微, 李长风, 严亚琼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9): 3645-36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28
摘要495)   HTML9)    PDF(pc) (930KB)(109)    收藏
背景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肝酶指标,但目前对于肝酶指标和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病间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血清ALT、AST/ALT与T2DM、MS在社区体检老年人中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在武汉市6个区共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体检的≥65岁30 06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资料。根据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LT≤11 U/L,n=8 116)、Q2组(11 U/L<ALT≤14 U/L,n=7 008)、Q3组(14 U/L<ALT≤19 U/L,n=7 438)、Q4组(ALT>19 U/L,n=7 498);又根据AST/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ST/ALT≤1.06,n=7 386)、q2组(1.06<AST/ALT≤1.31,n=7 698)、q3组(1.31<AST/ALT≤1.62,n=7 529)、q4组(AST/ALT>1.62,n=7 447)。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三酰甘油(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和AST/ALT变化的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不同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的相关性。

结果

30 060例受试者年龄65~99岁,平均年龄(71.7±5.6)岁,其中男13 381例,女16 679例;T2DM患病率为18.26%(5 488/30 060),MS患病率为29.73%(8 938/30 060)。T2DM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G、空腹血糖(FPG)高于非T2DM受试者,吸烟、饮酒比例、AST、AST/ALT、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非T2DM受试者(P<0.01)。MS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C、TG、FPG高于非MS受试者,男性、吸烟、饮酒比例、AST/ALT、HDL-C、LDL-C低于非MS受试者(P<0.01)。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糖、TG升高、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水平升高而升高,随AST/ALT水平升高而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增加(P<0.01);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降低(P<0.01)。

结论

血清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均存在相关性,ALT的升高和AST/ALT的降低可能增加T2DM和MS患病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的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卢作维, 曹宏伟, 刘涛, 张娜娜, 陈艳艳, 史勤利, 刘向阳, 王琼, 赖敬波, 李晓苗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6): 3259-32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02
摘要489)   HTML11)    PDF(pc) (969KB)(195)    收藏
背景

我国糖尿病肾病(DKD)的发病率及其所致终末期肾病(ESRD)在透析患者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DKD防控已刻不容缓,强化的多因素干预措施可延缓或者阻止DKD的病程进展,因而通过建立个性化的风险预测模型,可延缓或者阻止DKD病程进展,从而实现DKD的有效防治。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一个基于诺模图(Nomogram)的列线图模型,根据预测变量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从微量白蛋白尿(MAU)进展为大量白蛋白尿(CAU)的风险。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2020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白蛋白尿患者1 263例,并根据入院时间将入组病例分为开发队列906例和验证队列357例。应用LASSO回归从收集的基线数值中筛选预测变量,并根据筛选的预测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模型的Nomogram。模型的验证和评估主要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H-L检验),并根据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价该模型的实际临床净收益。

结果

基于LASSO回归惩罚收缩方法筛选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胱抑素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7个预测变量,依据这些预测变量构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SBP≥140 mmHg、HbA1c≥7.0 mmol/L、LDL-C≥1.8mmol/L、Cys-C>1.09 mg/L及合并DR是T2DM患者MAU进展为CAU的危险因素(P<0.05),而eGFR分层处理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模型的内外部验证显示该模型预测效能较优,开发队列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95%CI(0.782,0.846)〕,验证队列的AUC为0.768〔95%CI(0.713,0.823)〕,校准曲线和H-L检验(开发队列P=0.065;验证队列P=0.451)均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拟合度,另外DCA结果显示当开发队列和验证队列的阈值概率分别为0.08~0.74和0.14~0.70时,该模型临床有效性较高。

结论

本研究开发了一个包含糖尿病病程、SBP、HbA1c、LDL-C、Cys-C、eGFR及是否合并DR 7个变量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T2DM患者MAU进展为CAU的临床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2022版《ADA/KDIGO共识报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要点解读
姚慧娟, 杨宇, 徐阿晶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2): 1415-14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15
摘要1125)   HTML39)    PDF(pc) (1252KB)(826)    收藏

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是肾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过早死亡的高危人群。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成立联合专家小组,根据ADA 2022年发布的糖尿病管理标准和KDIGO 2022年发布的《KDIGO临床实践指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中基于证据的CKD患者糖尿病管理建议进行整合,形成了2022版《ADA/KDIGO共识报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简称共识)。该共识不仅重新强调了已发布指南更新的CKD筛查和诊断、血糖监测、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目标和药物管理内容,还特别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上的药物治疗综合管理的重要性。该共识声明了7项核心建议,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提供了具体指导,为改善糖尿病合并CKD患者临床结局的管理提供了明确方向。本文对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简洁、实用的指导,改善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用药特点分析
陈晓敏, 张丽娜, 李友佳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0): 1271-12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36
摘要903)   HTML11)    PDF(pc) (1853KB)(317)    收藏
背景

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迅速增加。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将有助于降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目的

了解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药物上的(多重)用药特点及规律,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20-04-01至2022-03-3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40例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住院期间药品使用情况、出院用药方案,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患者出院后的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

结果

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出院诊断个数为(13.93±3.12)个,住院期间平均用药种数为(16.48±5.41)种,出院后平均长期用药种数为(8.21±2.46)种,出院后多重用药率达89.2%(214/240)。出院后,90.0%(216/240)的患者接受了降糖药物治疗,其中44.9%(97/216)的患者采用单一用药方案,58.3%(126/216)的患者使用了胰岛素;76.2%(183/240)的患者接受了降压药物治疗,其中44.3%(81/183)的患者采用单一用药方案,79.2%(145/183)的患者使用了钙通道阻滞剂;77.9%(187/240)的患者接受了调脂药物治疗,其中83.4%(156/187)的患者使用了阿托伐他汀;48.7%(117/240)的患者使用了抗血小板药物,其中使用阿司匹林者占77.8%(91/117)。35.0%(84/240)的患者同时接受了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结论

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常同时使用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药物,这从侧面反映出医务人员对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评估、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率较高,但部分药物的不合理选择与联用可能会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