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教育专题研究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国内外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研究进展
张柏松, 胡丹, 夏修龙, 张超, 魏添添, 刘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698-270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59
摘要1682)   HTML29)    PDF(pc) (2384KB)(472)    收藏
背景

我国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简称订单定向项目)政策从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入手,为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医疗服务质量等做出了卓越贡献。综合了解订单定向医学生队伍现状,对评价该项免费培养政策的执行效果,以及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长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的

对我国订单定向项目相关研究及国外相似项目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归纳总结项目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并比较国内外研究的异同。

方法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7—9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进行中文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设定为2010-07-01至2021-07-01;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01-01至2021-07-01。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相关信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对文献进行分类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443篇,其中关于我国订单定向项目的文献427篇,关于国外相似项目的文献16篇。纳入文献的研究主题包括培养方式、招生录取、培养过程、就业发展4大类。在427篇我国订单定向项目相关文献中,102篇(23.9%)对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方式进行论述。10篇(2.3%)对订单定向医学生招生录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订单定向医学生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较高(>75.0%~90.9%),农村生源比例较高(57.6%~84.2%)。270篇(63.2%)文献以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为切入点,重点对其学习情况、职业认同感和履约意愿进行研究,发现订单定向医学生学习成绩和职业认同感低于普通临床医学生。对订单定向医学生履约意愿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42.4%~98.4%),依据样本量加权得到平均履约意愿为66.2%。仅有25篇(5.9%)对订单定向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其平均履约率为93.6%。与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相比,订单定向医学生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进程较快。在纳入的16篇国外相关文献中,11篇(68.8%)对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与国内研究相似。

结论

目前订单定向研究数量较多,主题丰富,研究发现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执行较好,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基层卫生人才。但目前研究多着眼于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阶段,对于已投身基层的医学生了解不足。未来研究应将重点放在订单定向医学生完成合同期后的留任情况、就业后的职业发展进程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发挥的实际作用3个方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设计、实施及未来走向分析
刘晓云, 贾宗林, 刘民, 范德胜, 胡丹, 黄明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691-26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99
摘要1552)   HTML64)    PDF(pc) (2129KB)(1767)    收藏

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是面向农村基层培养高质量全科医学人才的医学教育政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脱贫攻坚"战略、推进"健康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设计科学且合理,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有效结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我国各地区在招生、培养、就业和履行合同等环节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执行策略。该政策为农村基层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订单定向医学生履行合同情况良好,职业发展趋势积极正向,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做出了贡献。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培养期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部分地区无法有效落实编制和履行合同、基层全科医生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和服务周期短等诸多挑战。本文对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设计理念和执行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建议进一步扩大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多方有效协作,践行契约精神,共同推动该政策的有效落实,从而为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就业与履约:基于四所医学院校的五年跟踪分析
程晓冉, 张笑天, 王静雅, 张众, 窦丽娣, 刘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713-27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29
摘要1441)   HTML22)    PDF(pc) (2331KB)(476)    收藏
背景

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是改善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目前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已经完成履约。需要对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履约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时改进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稳定并提高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履约率。

目的

了解中西部四所医学院校2015—2019届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就业及履约情况,并分析订单定向医学生履约的影响因素,以提出进一步完善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的建议。

方法

选取青海大学、广西医科大学、九江学院、赣南医学院四所医学院校建立订单定向医学生队列,并选取同届的其他临床医学五年制毕业生为对照。毕业前对毕业生开展基线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工作期望等;此后每年开展一次线上随访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履约情况等。本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21年7月,采用的资料为四所院校2015—2019届毕业生的基线调查资料和2020年9月的随访调查资料,共纳入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2 041例、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1 579例。比较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与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就业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履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基线调查中,2.26%(46/2 038)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2020年随访调查中,86.04%(228/265)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选择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2018年对2015届和2016届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随访调查中,43.67%(290/664)的毕业生表示合同期满后不愿意继续留在乡镇卫生院工作。97.48%(1 546/1 586)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落实了编制,比例高于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P<0.05)。5届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总体履约率为97.84%(1 589/1 6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基线调查时期望的工作地点为农村、工作有编制、履约地点为家乡所在区(县)是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履约的促进因素(P<0.05)。

结论

订单定向医学生就业较为顺利,履约率高。订单定向医学生招生应侧重有农村工作意愿的学生,并尽量与生源地所在区(县)签订合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基层服务困境及对策建议的质性研究
王寅生, 余昌胤, 肖雪, 张年, 袁成菊, 蒲海峰, 魏来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6): 2021-20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48
摘要1356)   HTML27)    PDF(pc) (2400KB)(571)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的持续开展,基层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得到不断的充实,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简称定向毕业生)的服务现状成为当前关注焦点。

目的

探讨定向毕业生在履约期内服务基层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方法

于2021年1—3月选取贵州省2010级和2011级已在基层卫生院工作的定向毕业生73例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内容包括:介绍单位发展概况和个人工作职责、个人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个人能力存在的"短板"、现阶段继续教育情况、当前的生活条件、医院对定向毕业生的重视情况、今后工作打算等。遵循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梳理出127个概念、21个范畴、7个主范畴(工作环境、政策保障、家庭因素、未来规划、心理与认知、工作匹配、成长需求)。形成4条脉络:工作实际脉络(基层医疗条件、环境、管理等因素制约了定向毕业生工作开展,其希望得到更多的组织支持和合适的岗位安排)、家庭因素脉络(部分定向毕业生基层服务期间受到家庭距离、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兼顾家庭照顾的责任)、内在需求脉络(定向毕业生易产生心理和认知上的落差,认为个人能力和发展受限,希望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政策驱动脉络(政策因素贯穿定向毕业生基层服务的各环节,部分政策的落实和推广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结论

贵州省定向毕业生在基层服务期间主要存在业务开展、能力提升、家庭照顾、经济待遇等方面的困难,建立反馈联络机制、长效培训指导、异地生源调配、加快医共体建设、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及明确服务期满后安排等措施有助于改善当前定向毕业生的服务现状,使其能够在基层"留得住、有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订单定向医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影响研究
李明月, 左延莉, 张发斌, 王子岳, 程昊哲, 刘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706-27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28
摘要1263)   HTML20)    PDF(pc) (2531KB)(297)    收藏
背景

为加强农村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我国于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2015年,国家要求订单定向毕业生在毕业后须参加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

目的

了解订单定向毕业生参加住培情况,分析住培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影响,探究住培对订单定向毕业生培养和农村基层卫生人力的意义,为订单定向毕业生的高质量培养提供政策建议。

方法

2015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3个省份共抽取4所承担订单定向培养项目的高校,建立订单定向毕业生队列,并按照班级1∶1选取同年毕业的普通临床毕业生作为对照,每年进行追踪随访。利用描述性分析展示订单定向毕业生参加住培的情况、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并与普通临床毕业生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参加住培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影响。

结果

2015—2019届订单定向毕业生中分别有86.69%(228/263)、86.78%(361/416)、87.79%(381/434)、91.08%(388/426)、94.43%(356/377)表示毕业后愿意参加住培,同届普通临床毕业生毕业后愿意参加住培的比例分别为72.20%(200/277)、58.75%(151/257)、70.42%(169/240)、73.23%(145/198)、61.03%(83/136);2015—2019届订单定向毕业生实际参加住培的比例分别为99.02%(202/204)、97.10%(301/310)、94.99%(322/339)、89.91%(285/317)、69.45%(241/347),同届普通临床生的参加比例分别为67.57%(100/148)、66.12%(80/121)、74.79%(89/119)、43.33%(39/90)、34.62%(27/78)。2015—2017届订单定向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99.23%(259/261)、94.86%(351/370)、91.74%(311/339),同届普通临床生的通过率分别为97.74%(173/177)、95.87%(116/121)、88.24%(105/119)。Cox回归结果显示,校正人口学变量、家庭经济状况、学医意愿、医学教育情况、参加住培相关因素后,参加住培组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概率是未参加住培组的1.23倍〔95%CI(1.02,1.49),P=0.031〕。

结论

订单定向毕业生住培参加意愿、住培参加比例、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较高。参加住培能提高医学毕业生的能力,对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促进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中国全科医生对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的感知、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
余旻毅, 冯晶, 郑艳玲, 雷子辉, 申鑫, 李欣妍, 屈歌, 甘勇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1): 3949-39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94
摘要1263)   HTML7)    PDF(pc) (2280KB)(206)    收藏
背景

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会对职业认同产生明显影响,目前尚无关于中国全科医生对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的感知、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中国全科医生对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的感知、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于2021年3—5月,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 632例全科医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心理资本、职业认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的关系;采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心理资本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结果

共回收4 376份有效问卷(94.47%)。4 376例全科医生中,624例(14.26%)过去1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总得分为(102.89±16.94)分,职业认同总得分为(33.93±8.95)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与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职业认同呈负相关,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P<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对职业认同有负向预测作用(低频度,b=-0.071;中频度,b=-0.054;高频度,b=-0.042;P均<0.001),心理资本对职业认同有正向预测作用(b=0.330,P<0.001),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与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

中国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和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应重视全科医生的职业环境、职业现状和心理健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张年, 余昌胤, 朱纪明, 黎飞, 陈玲丽, 蒲海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486-4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33
摘要1056)   HTML16)    PDF(pc) (2869KB)(1071)    收藏
背景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简称定向医学生)的免费培养工作是缓解农村地区基层医生匮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目的

探索我国定向医学生培养的研究热点、研究动态和未来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02-15,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检索2010-01-01至2021-12-31发表的关于定向医学生培养相关论文,统计其发文量,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598篇文献,关于定向医学生培养研究的文献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历年顶峰(n=81)。该领域存在5个大的作者群,发文量排在前3位的机构为赣南医学院〔113篇(18.9%)〕、广西医科大学〔40篇(6.7%)〕及新乡医学院〔28篇(4.7%)〕。关键词词频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订单定向"(70次)、"定向生"(57次)、"人才培养"(44次)。关键词聚类图谱得到"#0学习动力""#1教学模式""#2定向培养""#3影响因素""#4全科医学""#5基层""#6医学院""#7医学生"8个聚类主题。最强突现词显示,排在前3位的突现词是"职业认同""专业认同""农村基层"。关键词时区分布图谱显示我国定向医学生的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的演化路径:定向医学生在校教育培养阶段,定向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培养教育阶段,定向医学毕业生基层工作现状阶段。

结论

我国定向医学生培养领域的研究日益蓬勃,政策是推动定向医学生培养的重要因素,研究机构与作者间缺乏跨区域、跨机构协作,研究热点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其主题可归纳为定向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动力及基层就业意愿与影响因素三类,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定向医学生基层工作现状与长期工作意愿、培养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深度访谈在全科医学研究中的设计与应用
徐志杰, 汪洋, 钱熠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22): 2797-28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97
摘要1046)   HTML36)    PDF(pc) (2176KB)(2921)    收藏

深度访谈是通过与被调查者深入交谈以了解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探讨特定现象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深度访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科医学研究,了解其基本理念和掌握设计与应用过程是掌握该方法的关键。本文按照实施深度访谈研究的前、中、后3个阶段全面阐述其研究过程。在正式开展深度访谈研究前,研究者需要了解深度访谈有关研究目的和过程的基本理念、特点和局限性,并且明确该方法适用于哪些研究。在深度访谈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重点从访谈对象的招募、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完善、访谈资料的收集、访谈资料的分析4个阶段掌握研究的主要步骤。在完成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参照定性研究常用的报告规范撰写研究论文,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研究过程的透明性。此外,本文推荐了5个在全科医学研究中适用于深度访谈的方向,并介绍了可供研究者掌握深度访谈方法的学习资源。通过对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介绍,旨在帮助全科医学和基本保健领域的研究者掌握一种适合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为提升我国该领域定性研究的质量提供方法学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洋葱模型的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连国华, 陈亮, 张向杰, 张辰, 程菊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1): 3955-39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46
摘要996)   HTML10)    PDF(pc) (2094KB)(435)    收藏
背景

社区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的好坏。但目前对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尚不明确,应用性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构建适合社区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于2021年1月,采用文献研究法,基于洋葱模型构建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始条目池。于2021年2—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全科医疗和管理领域专家52名,开展两轮专家咨询,根据函询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完善;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结果

两轮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52/52),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判断依据系数为0.904,对指标的熟悉程度系数为0.916。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基本条件(0.085 7)、临床业务能力(0.436 1)、公共卫生能力(0.244 5)、人文素养(0.110 4)、职业发展(0.082 7)、其他方面(0.040 6)。一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54,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02,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41(P<0.001)。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用于评价或考核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项混合方法研究
夏瑀, 林齐睿, 郑芳芳, 张锦枝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6): 2028-20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53
摘要957)   HTML26)    PDF(pc) (2614KB)(1107)    收藏
背景

近年来,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的心理健康逐渐受到重视,心理问题被认为是导致其无法完成规定时长培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全科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对住培政策及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

了解全科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并从受访者处对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挖掘,旨在提高住培管理者及社会对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解释性序列设计的混合研究方法。于2021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全体在岗全科住培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全科住培学员SCL-90总得分及各因子得分情况,比较不同年级全科住培学员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症状指数的差异。2021年2—6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法,目的性、异质性抽取已接受心理健康评估的全科住培学员作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以了解诱发情绪或心理问题的主要生活事件及其与住培或专业之间的联系、全科住培学员希望得到的帮助及其对住培方案的建议。应用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84例全科住培学员SCL-90平均总得分为(149.61±50.55)分,平均总症状指数为(1.66±0.56)。其中29例(34.5%)总分≥160分;分别有45例(53.6%)、33例(39.3%)、29例(34.5%)、22例(26.2%)、19例(22.6%)、18例(21.4%)、16例(19.0%)、12例(14.3%)、12例(14.3%)全科住培学员的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敌对、精神病性、躯体化及恐怖因子分≥2分。不同年级全科住培学员抑郁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8.4%(15/31)的二年级学员抑郁因子分≥2分。最终对21例全科住培学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其中14例(66.7%)SCL-90总得分≥160分。共提炼出4个主题:个人问题对心理状况的影响、工作中人际交往带来的伤害与益处、与住培基地相关的心理压力、与专业选择相关的信心缺乏。

结论

全科住培学员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可能与个人因素、住培期间遇到的问题紧密相关。应将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作为住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全科住培学员的存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进而助力其顺利完成培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河北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估情况及对策建议
张敏, 宋世彬, 李术君, 张金佳, 钱卫国, 周志山, 王荣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8): 3544-35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92
摘要920)   HTML10)    PDF(pc) (2087KB)(195)    收藏
背景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是我国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河北省已连续开展5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规范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确保培训质量,是提高我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

目的

了解2020年河北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估情况,分析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方法

于2020年7月27—31日,对河北省23家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进行评估。主要评估依据为中国医师协会制定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估指标》,评估内容包括基本条件、培训管理、师资队伍、过程管理、质量控制、保障措施6个方面。同时,在每家基地随机抽取2~3名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员的一般情况、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了解度、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满意度、对助理全科医生执业前景的看法及农村执业意愿。

结果

23家基地中,15家(65.2%)合格,8家(34.8%)基本合格,无不合格基地。13家(56.5%)基地尚未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11家(47.8%)基地的教学查房次数达标且落实规范,10家(43.5%)基地开展的小讲课和病例讨论次数达标且落实规范,8家(34.8%)基地2019年首次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85%,12家(52.2%)基地2019年首次助理全科医生结业考核通过率≥85%。共对50例在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对轮转科室设置满意者45例(90.0%)、对培训内容设置满意者45例(90.0%),对临床培训基地满意者46例(92.0%),对基层实践基地满意者43例(86.0%),对教学师资满意者47例(94.0%);认为助理全科医生执业前景较好者39例(78.0%);愿意到农村地区执业者26例(52.0%)。合格基地、基本合格基地学员的年龄、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相关政策了解度、对基层实践基地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河北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的全科医学科独立设置率较低,整体培训质量欠佳,学员对基层实践基地满意度不高。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应加强全科医学科的设置和内涵建设,加强基层实践基地建设,规范过程管理,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罗晓, 何茜, 李海冰, 涂丽, 张海玲, 穆琼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5): 3184-31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70
摘要905)   HTML14)    PDF(pc) (2519KB)(634)    收藏
背景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较高,调查其离职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减少基层卫生人才流失提供思路。目前,完成"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逐步履约进入基层工作,而针对该部分全科医生离职意向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调查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回归基层工作后的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吸引卫生人才留任、建设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贵州省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5+3"模式培养并履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2015—2017级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于2021-01-20至2021-02-10对其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一般情况、职业满意度、离职意愿、服务期满后职业方向。共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6%。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贵州省"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整体离职意愿得分为(3.98±0.98)分,具有离职倾向者229例(73.6%)。不同性别、单位地理位置、每日工作量者的离职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位负责人对待下属的方式、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对当前收入满意程度、家人对工作的支持程度、当地激励政策执行程度是"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服务期满后,计划留任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12例(3.9%),计划去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21例(6.7%),计划离开基层去上级医院工作者196例(63.0%),计划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者60例(19.3%)。

结论

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离职意愿较高,预计服务期满后基层全科人才流失较多,需从提高收入、重视全科医生心理需求、优化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全科宣传等方面着手改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区(县)级医院实用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分析:基于临床试验违规问题
戚蒙莎, 万静, 刘淑芸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344-43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26
摘要901)   HTML3)    PDF(pc) (2317KB)(247)    收藏
背景

区(县)级医院是基层卫生服务的牵头医院,负责当地医疗及其教学、培训、研究工作。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目的

总结近10年文献中出现的临床试验违规问题,以此为基础探讨区(县)级医院培养实用新型科技创新人才的路径。

方法

于2022年1月,以"临床试验" "医学伦理" "违规问题"为中文关键词,"Clinical Trial" "Ethical Issues" "Clinical Trial" "Ethical Problems"为英文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百度文库,以及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linicalKey数据库,获取发表时间为2010-01-01至2021-12-31的关于临床试验违规问题的相关文献。从文献中提取临床试验伦理违规问题并依据问题性质进行归类。采用系统聚类方法依据组间连接对违规问题进行聚类分析。采用根因分析确定主要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找出相应对策。

结果

共纳入71篇文献,提取出125个临床试验伦理违规问题。125个问题依据相互之间关联度归类整理得出27小类,5个类别问题,其中排在前三位的类别问题为受试者保护问题(42个,33.6%)、临床试验方案问题(33个,26.4%)及知情同意方面的问题(31个,24.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5个问题可聚类为真实性(造假)与合规性(违规)两大类问题。根因分析结果显示:导致造假、违规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研究者科研能力不足,伦理知识欠缺;其次是对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及伦理审查体系不完善的监管问题。

结论

未来解决造假与违规问题,可采取医教协同开展科技创新伦理思政实践教育的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单位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满意度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刘军林, 冯巩, 杜直前, 贺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8): 3537-35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81
摘要885)   HTML13)    PDF(pc) (2291KB)(873)    收藏
背景

人才队伍是影响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核心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目前关于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生单位满意度、职业发展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尚少。

目的

了解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生单位满意度、职业发展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科学建议。

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采用分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榆林、宝鸡和商洛3个市9个县(区)193所乡镇卫生院的1 736例基层医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卫生院基层医生基本信息、单位满意度、职业发展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对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 AU及R语言软件进行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基层医生单位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发展满意度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回归方法进行中介分析,利用乘积系数检验法中的Bootstrap抽样法对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进行进一步检验。

结果

共发放问卷1 736份,获得有效问卷1 72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48%。研究对象单位满意度中的管理水平满意度、管理制度满意度、福利待遇满意度、发展前景满意度、对单位认同感维度得分分别为(1.94±0.93)、(2.55±1.21)、(2.17±0.73)、(1.91±0.80)、(1.57±0.72)分,单位满意度总平均得分为(2.03±0.52)分;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1.98±0.45)分;职业发展满意度平均得分为(2.42±0.49)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发展满意度与单位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在福利待遇、单位发展前景、对单位认同感与职业发展满意度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P<0.05)。采用Bootstrap法进一步验证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在单位满意度的3个方面,包括单位福利待遇(中介效应值为0.020)、单位发展前景(中介效应值为0.022)、对单位认同感(中介效应值为0.012),和职业发展满意度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P<0.05)。

结论

工作满意度在单位满意度与职业发展满意度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建议通过提高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生的福利待遇、单位发展前景、对单位的认同感,增强其工作满意度,以提高其职业发展满意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北京市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门诊医患沟通技能水平现状调查
赵铁夫, 张彬, 马涵英, 韩红亚, 马立萍, 高绪霞, 罗天翔, 罗鸿池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8): 3539-35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37
摘要866)   HTML4)    PDF(pc) (1343KB)(190)    收藏
背景

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对全科医学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目的

分析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现状。

方法

2022年4—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75名作为测评对象。测评人员作为同行者参与门诊患者就诊全过程,按照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对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评。将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前期接受测评的三级医院专家门诊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任职方式,以及就职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性,并比较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与美国通科医生的SEGUE总得分。

结果

75名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为12~24分,平均总得分为(17.8±2.6)分;在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9±0.9)、(6.5±1.7)、(3.1±1.1)、(2.6±0.9)、(1.7±0.5)分。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在SEGUE准备和结束问诊维度上的得分高于三级医院专家门诊医生(P<0.05);就职于一级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在准备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就职于二级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P<0.05),就职于一级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在准备、信息收集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就职于三级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P<0.05);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低于美国通科医生(P<0.05)。

结论

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的临床沟通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临床沟通能力低于美国通科医生。全科医学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并让其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海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基层工作情况及职业规划调查研究
林芸芸, 黄珊珊, 宋艳玲, 张云波, 刘学军, 顾申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494-5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60
摘要847)   HTML14)    PDF(pc) (1958KB)(683)    收藏
背景

我国从2010年开始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在基层的工作情况和职业规划,以及基层用人单位对其各方面的评价情况,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目的

全面了解海南省正在履约的经"5+3"模式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简称"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在基层的工作情况(包括服务能力、岗位满意度、专业能力提升意愿等)及其职业规划状况,探讨其履约期满后留任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今后调整优化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政策提供依据,为医学院校确立全科医学院(系)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04-25至2021-05-06,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海南省19个市(县)的"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309例及其所在单位的经"3+2"模式培养的助理全科医生56例、转岗全科医生2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邀请其对服务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其对岗位的满意度及专业能力提升意愿。同时邀请"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所在单位的管理者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共1 574例对其服务能力进行评价。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履约期满后留任意愿的影响因素。于2021年5月7—8日,分别从海口市、琼中县、三亚市选取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线下调研组到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市(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随机抽取的38例"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共同参与座谈会,了解"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结果

309例"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自评服务能力总得分为(19.31±2.59)分,低于经"3+2"模式培养的助理全科医生〔(20.46±2.72)分〕和转岗全科医生〔(20.77±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岗位满意度总得分为(39.77±4.66)分,低于经"3+2"模式培养的助理全科医生〔(41.59±4.56)分〕和转岗全科医生〔(41.10±5.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专业能力提升意愿总得分为(7.80±2.25)分,低于转岗全科医生〔(9.10±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的管理者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对"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服务能力的评分为(20.29±3.43)分,高于其自我评价结果(t'=5.735,P<0.001)。36.89%(114/309)的"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表示在履约期满后愿意留任。职称、个人月收入、"一名全科医生的情怀"是"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履约期满后留任愿意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专题座谈会上各方反馈的信息:"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在工作岗位上有较高的热情,且富有团队精神;一半以上"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同时"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在基层工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薪酬待遇水平整体偏低,基层全科医疗执业环境欠佳,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疗工作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高,有关政策落实存在偏差,以及知识更新、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条件限制。

结论

"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服务能力较强、对岗位的满意度较高,但其专业能力提升意愿及履约期满后留任愿意不强;其所在单位的管理者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对其服务能力普遍表示认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基层卫生人才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偏低,存在政策落实有偏差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切实落实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河南省非订单定向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学员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兵, 杨珊, 王璁, 陈金京, 徐志伟, 刘晓宇, 段红艳, 王留义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5): 3178-31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92
摘要804)   HTML11)    PDF(pc) (2301KB)(488)    收藏
背景

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医生数量的新增、保持和流失,是全科人力动态规划、管理和评价的重要考量,也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绩效指标。探讨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住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针对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了解河南省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分析学员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从而为完善培训管理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选取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326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为学员的基本信息、全科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及结业后从事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由学员自行填写。

结果

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77例(28.4%),从事非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194例(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全科住培基地所在区域是学员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影响因素(P<0.05)。与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相比,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比例更高〔70.1%(54/77)比32.0%(62/194),P<0.0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比例更高〔49.4%(38/77)比6.2%(12/194),P<0.05)〕。194例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中,从事内科学工作者78例(40.2%),从事急诊及危重症医学工作者33例(17.0%),从事外科学工作者17例(8.8%)。不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单位安排〔34.5%(67/194)〕,所在单位没有全科医学科〔29.9%(58/194)〕,薪酬低〔26.8%(52/194)〕。

结论

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及基地所在区域是影响因素。建议加大全科医学理念宣传,加快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以此增加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近十年中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研究的系统评价
侯姝羽, 曾欣, 王婷婷, 牟彪, 雷玉, 吴富菊, 罗晓红, 邹川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28): 3476-34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32
摘要798)   HTML24)    PDF(pc) (1389KB)(197)    收藏
背景 随着居民疾病谱的改变和国家分级诊疗的推进,全科医生在疾病诊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持续变化,需要全科医生不断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给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决策和疾病管理。目的 分析近十年(2013—2022年)我国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研究的发展现状、培训质量与研究质量。方法 2023年1月,以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ERIC、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8个中英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获取有关中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培训研究,进行阅读、分析、整理和总结,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2022年12月。利用医学教育研究质量量表(MERSQI)对文献的研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本综述共纳入文献49篇,其中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38篇。继续教育的培训主题集中于心脑血管疾病(22.4%)、急救相关内容(6.1%)、精神疾病(6.1%);培训形式较为单一,以传统的专家授课为主(69.3%),仅6.1%采用技能培训的形式,4.0%的研究采用PBL/TBL教学的培训形式;通常缺乏严格的评价:有31项(63.2%)研究采用问卷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其中19项未经信效度检验。研究设计中,单组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占比最大(53.1%),随机对照前后测占比26.5%,对照前后测占比最小(4.1%)。明确提及进行伦理审批的研究有9项(18.3%),大多数研究未进行伦理审批(81.7%)。评估集中于针对全科医生培训前后的知识和技能提升(85.7%),较少涵盖实际行为改变(14.2%)及对于患者和医疗机构的获益(22.4%)。结论 近10年全科继续教育研究的关注度不足,但发展空间较大。未来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拓展培训主题、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利用信效度佳的评估工具,并关注培训后所带来的实际行为改变,以此让患者获益,多维度提升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全科医学师资对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现状看法的定性研究
尤丛蕾,姚弥,齐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4): 4364-43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02
摘要787)   HTML70)    PDF(pc) (1379KB)(1268)    收藏
背景 开展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简称全科继教)是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全科医学师资是全科继教不可或缺的参与方。了解全科医学师资对全科继教现状的看法有助于发现当前我国全科继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可为现存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视角。目的 从全科医学师资角度出发,了解我国全科继教现状及全科医学师资对现状的看法,探索全科继教师资的内涵,旨在为改善和提高全科继教的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采用滚雪球式抽样、目的性抽样法选取符合全科医学师资标准且具有丰富全科继教培训经验的全科医学师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视频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应用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结果 共纳入10例全科医学师资,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9~49岁,平均年龄(38.7±5.8)岁;8例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例在三级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从事全科继教培训工作的年限为4~12年,平均年限(7.8±2.8)年。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5个主题:全科医生方因素影响全科继教培训效果;全科继教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不足;教学理论对于全科继教教学较为重要,但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缺少相关内容;立足基层需求、改进教学方式,以提升全科继教培训效果;全科继教培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结论 我国全科继教面临师资管理水平较低、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明确全科继教师资内涵,并完善全科继教师资培训体系和考核标准,对于探索有效的全科继教培训模式和提升全科继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2020年全科医生转岗运行情况研究
陈红, 沙玛·木拉提, 李奇凤, 徐培兰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339-4343,43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18
摘要785)   HTML6)    PDF(pc) (2349KB)(374)    收藏
背景

目前,全科医生仍然是基层医疗紧缺人才。转岗培训是培养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2020年全科医生转岗运行情况。

方法

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通过查阅2013—2021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获得新疆地区2012—2020年全科医生的数据,通过查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10—202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培训学员名单获得实际转岗培训全科医生数,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处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名额分配数据。

结果

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5 980名全科医生,其中1 765名(29.52%)为转岗培训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各地州转岗培训全科医生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每万名居民配置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相关要求,新疆地区2012年需配置的全科医生数为6 696名,2020年为7 254名;而在本区全科医生实际配置过程中,全科医生数由2012年1 925名(0.86名/万居民)上升到2020年5 980名(2.47名/万居民),其中,转岗培训全科医生人数由2012年占总全科医生数的35.84%(690/1 925)逐渐下降至2020年的1.07%(64/5 980)。2012年给出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名额最多,共293个,2017年分配名额最少,为11个;2012—2020年,喀什地区的分配名额最多,共计248个,克拉玛依市分配名额最少,仅4个。

结论

转岗培训为培养全科医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各种政策的实施下,虽然全科医生的总量已达到每万人口的目标,但全科医生的总量尚未达到7 000人,仍然是医学紧缺人才。应继续加强实施相关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孙力, 刘志军, 葛敏, 王珍, 王敏, 刘鑫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8): 3550-35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27
摘要770)   HTML6)    PDF(pc) (2074KB)(409)    收藏
背景

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实践教学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但目前其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经小组讨论拟定指标库,于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该领域专家32名,经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8,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65和0.61(P<0.01)。最终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临床思维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学人文精神和社区情怀,其权重分别为0.456 1、0.242 5、0.283 2、和0.305 1)、26个二级指标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全面评价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但需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细化、修正各项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开展形式及应用
季燕,严春泽,孙艳格,丁静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 88-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15
摘要743)      PDF(pc) (1049KB)(2154)    收藏
继续医学教育是全科医生更新知识、提高岗位胜任力和带教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国内外研究显示继续医学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组织形式单一、实施方法简单、满意度低等不足,其最为有效的实施形式和方法仍然存在争议。因此,应适当选择并不断丰富开展方式提高其满意度。目前继续医学教育开展形式多样,本文综述了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常见的几种开展形式,旨在为选择合适的开展形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基于基层常见病诊疗知识在线培训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开展现状及建议研究
孙欣然,万和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7): 875-8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23
摘要714)      PDF(pc) (987KB)(1924)    收藏
背景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升全科医生诊疗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设计必须满足全科医生诊疗需求及适应不同全科医生技能水平。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成绩与培训需求的因素,为组织适合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0—12月参加上海市全科医生基层常见病诊疗知识在线继续教育培训的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培训成绩、培训内容需求评价、培训内容满意度与培训形式需求评价数据。分析全科医生培训成绩在连续培训时间、城郊区、不同职称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培训内容需求在城郊区、职称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培训内容满意度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培训的全科医生3 344例,培训平均成绩为(4.80±2.67)分。连续参加2018、2019年两年培训的全科医生在2019年的成绩〔(5.09±2.60)分〕高于只参加2019年培训的全科医生〔(4.15±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全科医生成绩〔(4.97±2.68)分〕高于城区全科医生〔(4.30±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职称全科医生成绩〔(3.77±2.73)分〕低于初级职称〔(4.82±2.65)分〕、中级职称〔(4.85±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全科医生对指导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自我健康管理技能与脑卒中家庭康复的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及“急诊急救”“妇产科儿科”及“冠心病防治”方面的培训需求更高,而城区全科医生对“影像学与心电图”培训需求更高(P<0.05)。与无职称全科医生相比,初级职称全科医生对“影像学与心电图”方面的培训需求更高(P<0.008),中级职称全科医生对“急诊急救”培训需求更高(P<0.008);无职称全科医生对“营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培训需求高于初、中、高级职称全科医生(P<0.008)。全科医生对本次培训内容满意度为92.54%(844/912),培训内容满意度与培训成绩呈正相关(r=0.098,P<0.05),92.16%(762/1 198)希望接受“手机客户端线上培训。结论 比较而言,连续性定期性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更佳,城郊区、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培训内容需求存在差异。建议组织具有连续性、定期性计划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调整培训难度、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地区、职称全科医生的需求;选择熟悉基层卫生工作的师资科学制定适合基层工作需求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加强手机客户端这一便捷培训形式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能力继续教育培养探索及差异化分析
张含之, 葛许华, 陆媛, 金花, 郭爱珍, 陈宇革, 马琳琳, 潘莹,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4): 4315-43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65
摘要701)   HTML20)    PDF(pc) (1633KB)(949)    收藏
背景

当前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存在培训内容无法满足全科临床实践需求,教学师资和评价方法也存在缺乏全科医学思维和特点等不足。

目的

为解决全科医生实际工作问题,提升其岗位胜任力,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探索对全科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

方法

2020年11月,在文献阅读和前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工作坊继续教育班课程的评估反馈基础上,对第八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培训工作坊"课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参加第八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培训工作坊"的200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全科临床诊疗思维和岗位胜任力总体和各层面提升情况。

结果

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0%。培训后,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总体有较大提升和很大提升者分别占52.3%(90/172)和21.5%(37/172),岗位胜任力总体有较大提升和很大提升者分别占56.4%(97/172)和22.1%(38/172)。不同职称、工作类型全科医生培训后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提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134名(77.9%)、134名(77.9%)、133名(77.3%)、127名(73.8%)、114名(66.3%)全科医生认为"识图读片""全科临床诊疗思维""检验指标解读""常见皮肤病、五官科疾病诊治""科研培训"可使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有较大以上提升。"识图读片""全科临床诊疗思维""常见皮肤病、五官科疾病诊治"课程版块可使不同职称、工作类型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培训"课程版块可使不同性别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化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对于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岗位胜任力都有明显提升作用。在提升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和岗位胜任力培训设计方面,还需注意培训中各类知识技能的整合、受培训对象的实践经验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2014—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变化调查研究
唐慧芸, 方佳良, 沙婧婧, 吴晓飞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332-43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83
摘要700)   HTML22)    PDF(pc) (2431KB)(290)    收藏
背景

从2011年4月起,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成为上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大基础性工程之一,家庭医生是落实该制度的"主力军",持续了解其执业信心水平对于推动我国家庭医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目的

了解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及其未来3年的执业信心水平,分析2014—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变化情况,旨在为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于2020年12月,以2014年参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调查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样本来源地,选取在职并且正在从事家庭医生相关工作的全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对其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根据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原《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2017年6月22日第E2~E3版内容和顾湲家庭医生工作室明确的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调查内容自行设计。比较不同特征家庭医生2020年信心指数及其未来3年的执业信心水平差异,分析全体及不同特征家庭医生未来3年执业信心变化趋势,探讨2014—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

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1%。2020年家庭医生平均信心指数为(51.96±28.42),2023年家庭医生平均信心指数预测值为(54.03±26.5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位所在地为城镇/城郊结合地区、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或职称考试成为全科医生、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未同时担任院内行政职务或从事院内行政工作者相比,单位所在地为郊区、通过转岗培训成为全科医生、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下、同时担任院内行政职务或从事院内行政工作者2020年信心指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位所在地为城镇/城郊结合地区、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者相比,单位所在地为郊区、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下者2023年信心指数预测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所在地为城镇地区、男性、年龄为23~29岁、从事家庭医生相关工作≤1年或>5年、受教育程度为本科、拥有中级职称、未同时担任院内行政职务或从事院内行政工作者2023年信心指数预测值高于2020年信心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高于2014年(24.65±22.75)及2017年(48.20±2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2020年信心指数较2014、2017年明显升高,处于中立水平;2023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预测值仍处于中立水平。不同特征家庭医生当下和未来3年的执业信心水平存在差异。家庭医生对行业及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需要持续的政策和社会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全科医师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探讨及反思
刘英,黄莉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2): 2837-28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20
摘要651)      PDF(pc) (982KB)(1409)    收藏
全科医师立足于基层医疗,旨在提高、满足基层居民卫生服务的全面需求。正是由于全科医师的定位及服务人群的特殊性,相对于专科医师来说,人文素质教育在全科医师培养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如今,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全科医师的人文素质培养,但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不足。本文进一步强调了全科医师培养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比国内外全科医师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反思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情况分析
季燕,孙艳格,严春泽,丁静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2): 2831-28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10
摘要624)      PDF(pc) (1007KB)(573)    收藏
背景 继续医学教育(CME)可以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但存在组织形式单一、满意度低等问题,通过统计分析北京市西城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坛社区)医务人员CME现状、发现CME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有效提高CME效果。目的 统计分析月坛社区医务人员的CME情况,探讨影响医务人员参加CME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开展在线CME项目、解决工学矛盾、提高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5年11月—2018年10月月坛社区561例参加CME医务人员的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必修课程(包括市级必修课、区级必修课和全员必修课)、课程项目(区级慢性病课程、区级传染病课程和单位自管课程)、培训/会议(包括培训、会议或交流,分别统计主动参加类和被动参加类)、主办或承办项目(国家级、市级、区级CME项目)。由2名研究员独立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合并,如存在不一致,则重新核对。采用非结构访谈法对参加过CME的10例医务人员进行访谈,内容为影响医务人员参加CME的主要原因。结果 必修课包括市级必修课、区级必修课和全员必修课,3年共计561人次参加课程,其中市级必修课总时长为8 376学时(面授课程221学时,在线课程8 155学时),区级必修课3 366学时(均为面授课程),全员必修课3 366学时(均为在线课程)。课程项目包括区级慢性病课程、区级传染病课程和单位自管课程,全部以面授课的形式开展。共开展课程79次,平均2.2次/月,其中慢性病课程57次(72.2%),传染病课程22次(27.8%)。共计4 068人次医务人员参加课程,平均52人次/次,慢性病课程34人次/次,传染病课程96人次/人。每年第三季度(5月、6月和7月)为CME黄金期,开展CME项目较多,且签到率较其他季度高。培训/会议分为被动参加类、主动参加类,均为面授项目。参加培训/会议共计104项,平均4.3项/月,共计244人次参加。2017年度被动参加类29次(85人次)、主动参加类17次(26人次),2018年度被动参加类38次(92人次)、主动参加类20次(67人次)。主办(承办)项目21项,均以面授形式开展.接受小组访谈的 10 例医务人员均认为工学矛盾为影响其参加CME的主要原因。结论 月坛社区CME项目丰富,以传统面授课程为主,医务人员参加CME项目积极性高,工学矛盾为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适当开展在线CME项目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贵州省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蒲海峰, 王寅生, 余昌胤, 陈玲丽, 肖雪, 张年, 陈楚颖, 朱纪明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8): 3551-35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90
摘要620)   HTML8)    PDF(pc) (1700KB)(288)    收藏
背景

完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简称定向全科医生)基层履约岗位胜任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加强继续医学教育是提升定向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举措。

目的

了解贵州省定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需求,为完善定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1—12月,采用目的性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贵州省9个市(州)39家乡镇卫生院的42名定向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分析,提取、归纳其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需求。

结果

经过三级编码,最终梳理出定向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相关的145个概念、23个范畴、5个主范畴,形成1条故事线:定向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实状况是主要阻碍因素,能力素质是外在驱动力,政策制度是重要保障,自身需求是内在动力,完善培训过程管理是关键环节。

结论

贵州省定向全科医生自身培训意愿有待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质量、培训内容与需求结合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支持力度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适合定向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及培训形式,以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师资教学目标认知和制定现况的质性研究
尹朝霞, 刘彩云, 张宝双, 陈艳丽, 公为洁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8): 3533-35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01
摘要604)   HTML15)    PDF(pc) (1354KB)(979)    收藏
背景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支柱,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师资对教学目标认知及制定方面的研究较少。

目的

了解国内优秀全科医学师资对教学目标的认知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及对教学目标的建构与撰写情况等方面内容,探讨在开展与院校教育不同、专业性强、重在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全科住培工作的过程中全科医学师资如何通过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教学。

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所在地区全科医学发展水平高、工作单位为国内知名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所在科室为国家级全科住培基地,且从事全科住培带教工作5年及以上、职称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曾获得院级及以上教学荣誉、目前仍参与教学查房并在教学活动中制定教学目标的优秀全科医学师资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2—6月,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应用NVivo 12软件并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

结果

共纳入8名全科医学师资。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4个子主题:全科医学师资能较好掌握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教学目标制定缺乏制度保障(包括2个子主题:缺乏理论基础、缺乏规范制定教学目标的环境);全科医学师资对教学目标在岗位胜任力培养中的作用认知不足(包括2个子主题: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存在缺陷、制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指导意义不大)。

结论

即使是优秀的全科医学师资,在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和制定上仍存在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应重视和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加强相关理论培训,以教学目标为"抓手"促进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同质化发展和建设,进而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将舒缓医学融入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的实践与探索
李晓京,乔爱春,李丽琪,翟艳萍,冯玫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8): 3479-34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82
摘要603)      PDF(pc) (1035KB)(411)    收藏
舒缓医学是全科医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慢性病及终末期疾病人数持续上升,舒缓医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但目前我国舒缓医学教育相对滞后,且尚未将舒缓医学内容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本文阐述了将舒缓医学融入山西省全科医生培养及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具体做法和培训结果,并讨论了实践中的体会,认为将舒缓医学理念及知识融入全科医学的培训工作为全科医生的培养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弥补了全科医生舒缓医学专业知识的欠缺,进一步提高了全科医学师资的带教能力和全科医生职业素养、提升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加快了向基层输送全面的、合格的、规范化的全科医生的步伐。本文所做的实践探索,旨在为未来我国全科医生舒缓医学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社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
牛耿,苏叶,李玉莹,孙玉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7): 2116-21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96
摘要545)      PDF(pc) (1101KB)(1373)    收藏
背景 社区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能力的测评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针对社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测评工具。目的 编制社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并检测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专家咨询、小样本预试验等方法形成量表初稿。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7年3—6月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龙华区、罗湖区、宝安区、大鹏新区、龙岗区、福田区等区的172个社区医院的614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结果 社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包括4个维度、29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4个公因子,分别为评估能力、计划能力、实施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学习能力,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256%。4个维度得分之间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的r值为0.672~0.810,各维度得分与量表总分的r值为0.854~0.936。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33,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57~1.000。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68,4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87、0.907、0.943、0.906。结论 社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价社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县域-综合医院合作框架下全科医生分层递进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的实施
朱文华, 方力争, 黄丽娟, 陆国强, 张艳, 金梦绮, 祝悦, 俞晓明, 盛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9): 2412-24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7
摘要544)   HTML6)    PDF(pc) (1435KB)(1354)    收藏

县域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与培训模式的设计、实施,是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与浙江省德清县合作开展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合作的核心内容。本文对该合作框架下的"分层递进"式继续医学教育和培训模式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分享借助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优质资源的信息化平台开展以县域为单位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供同道借鉴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高血压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的开发
李琳,安艳玲,刘珂珂,李军,江华,李明子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6): 726-7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71
摘要530)      PDF(pc) (1338KB)(1244)    收藏
患者教育是高血压控制的基础,结构化教育是国际上针对慢性病患者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本文介绍了《高血压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从分析、设计、教学策略、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大环节叙述了课程开发的过程,最终选择研究者所在的北京某三级医院的15名高血压患者进行试讲,分析表明了课程的可行性,该课程是规范健康管理、提升基层能力的对教育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值得在临床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
李家伟,景琳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16): 1961-196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16.022
摘要526)      PDF(pc) (473KB)(1204)    收藏
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国家规范》)要求为评价依据,结合笔者历年参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示范机构评审时的现场查看与资料查阅情况,梳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服务提供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1)提供服务时存在多种具体操作性问题;(2)活动记录和资料的归档保存不规范;(3)缺乏辖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计划缺乏针对性;(4)活动组织能力欠缺,吸引力不高,居民参与积极性较低。提出4点建议:(1)进一步加强《国家规范》培训以做实做细健康教育工作;(2)重视活动过程“痕迹”记录和资料保存规范性;(3)积极开展辖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4)提高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组织管理和宣传动员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近30年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历程与发展现况研究
李芳健, 纪泽泉, 叶慧玲, 晏平, 陈德雄, 张扣兴, 梁相, 王家骥, 胡丙杰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1): 3915-39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02
摘要515)   HTML11)    PDF(pc) (1601KB)(920)    收藏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在广东省发展近30年。1996年迄今,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先后经历探索起步、蓬勃成长、发展完善及全面发展4个阶段。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代表的广东省各高校,在国内较早探索并创建了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多目标的院校教育、转岗(岗位)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学位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医防融合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基本构建了以"5+3"学制为主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全科医学培训学员省级培训证书考核通过率达到85%以上。2020年广东省每万居民拥有全科医生4名,达到了国家"2020年每万居民拥有3名全科医生"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全面总结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教育培训的经验教训,拓宽提升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模式和路径,探索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将来广东省乃至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思路和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持续职业发展教育项目及其对我国深圳市全科医学发展的启示
李展宗,江黎黎,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4): 451-4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4.017
摘要509)      PDF(pc) (1017KB)(1109)    收藏
培养优秀的全科医生是促进其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的重要保障,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是保证全科医学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基本形成了相对成熟和有效的体系及模式,探索其发展成果及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完善。本文主要围绕全科医学持续职业发展展开探究,从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概况、全科医生持续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型、澳大利亚持续职业教育具体做法方面进行了阐述,随后立足于我国深圳市发展现状,总结梳理其中现存的不足与发展阻碍,在此基础上,借鉴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持续职业发展教育相关经验,提出可改善和促进引我国深圳市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合理且可行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基于基层常见病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研究
李颖,杨慧敏,尹德卢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34): 4246-42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34.017
摘要488)      PDF(pc) (1002KB)(614)    收藏
目的 了解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需求,从而为完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以课题组前期调研为基础,于2017年6月在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选取670例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日常工作中的常见病及希望提升的方面)。分析全科医生对不同疾病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以及不同情况全科医生的需求差异。结果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的前10种疾病中,全科医生对高血压、糖尿病的主要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为“药物治疗”“危险情况识别”,对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培训需求为“危险情况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药物治疗”“急诊急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培训需求为“药物治疗”,对胃炎、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类疾病的主要培训需求为“诊断与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培训需求为“非药物治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技术”。以高血压(常见慢性病第1位)和上呼吸道感染(常见急性病第1位)为例,不同地区、机构类别、文化程度及职称的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需求存在差异。结论 针对不同疾病,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不同;针对同一疾病,不同情况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需求也有所不同。基层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差异化明显,应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精准化,提高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虚拟现实技术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晶晶, 袁丁, 王秀玲, 亢鸿飞, 赖诚诚, 王培松, 卢广平, 高艳霞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4): 4322-43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3
摘要477)      PDF(pc) (1705KB)(882)    收藏
背景

虚拟现实技术(VR)的出现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将VR应用于医学教育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是目前临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点;将VR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有关VR应用于全科住培的文献鲜见。

目的

探讨VR在全科住培中的应用效果,为VR在全科住培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2-05-16—08-16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级58名全科住培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生成器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29),研究组采用传统理论培训与VR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培训与传统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次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急救、有机磷中毒的处理流程、院内突发呼吸困难的处理流程,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VR的了解程度;培训后分别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比较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培训技能要点掌握率自评情况及教学方式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及毕业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考核成绩≥80分为考核优秀,研究组的理论考核优秀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评电除颤及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技能操作培训技能要点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临床综合能力、模拟临床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为临床做准备以及教学对自己有帮助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采用传统理论培训结合VR技能培训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全科住培学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在全科住培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县域-综合医院合作框架下全科医生分层递进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
方力争, 黄丽娟, 朱文华, 陆国强, 张艳, 金梦绮, 祝悦, 俞晓明, 盛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9): 2408-24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5
摘要464)   HTML11)    PDF(pc) (1397KB)(492)    收藏

基层全科医生的执业后持续培养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是承担全科医生培训培养工作的重要机构。本文介绍自2020年依托浙江省德清县政府和卫生健康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德清县下属各医疗机构三方共建的区域全科医生分层阶梯式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的实践,从医教协同框架体系的建立、教学共同体的建立、分层递进培训模式的实施3方面介绍区域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过程,为县域政府与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合作框架下的区域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提供实践借鉴和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浙江省全科医师健康素养知晓及健康教育态度、行为研究
邱艳,吴林飞,任文,刘颖,刘娟娟,汤红玫,秦红莉,朱露,任菁菁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34): 4256-42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23
摘要463)      PDF(pc) (997KB)(717)    收藏
背景 健康教育是全科医师的职责之一,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目前国家已开展数次健康素养评价,然而全科医师对健康素养知晓情况尚不可知。目的 了解全科医师健康素养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开展态度、行为,为全科医师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3月采用自制问卷,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联盟内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师的基本信息,健康素养知识,健康教育行为开展、达标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态度。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208份,全科医师健康素养总体知晓率为56.2%,健康素养定义、内涵及分类知晓率分别为60.6%(126/208)、97.6%(203/208)及93.8%(195/208);65.9%(137/208)的全科医师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形式以传统形式为主,且以门诊健康教育形式最常见(91.8%,191/208)。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频次符合国家公共卫生规范最低要求的达标率最高为78.8%(164/208)。97.6%(203/208)全科医师认为有必要且愿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全科医师健康素养知晓率高,开展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开展健康教育达标情况尚可,后期可利用“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开展新型健康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