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6, Vol. 19 ›› Issue (23): 2762-2766.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23.004
所属专题: 精神卫生最新文章合集
宋玉萍,李慧慧,陈晓丽,姜能志,隋萍,李爱英,卢国华,李敬田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0例,根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将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各20例。患者均参加注意返回抑制试验,记录其反应时,并分析返回抑制效应。结果 对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组别主效应显著(F=94.44,P<0.01),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反应时长于单纯冠心病组;间隔时间(SOA)主效应显著(F=57.98,P<0.01);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SOA交互作用显著(F=10.09,P<0.01)。当SOA为14 ms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22.68,P<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13.90,P<0.01),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0.84,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中性面孔(F=15.19,P<0.01)。SOA为750 ms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37.89,P<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5.01,P<0.05),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7.92,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高兴面孔和中性面孔(F=6.92,P<0.05)。对返回抑制效应(无效提示反应时-有效提示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SOA为14 ms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小于单纯冠心病组(F=5.61,P<0.05);SOA为250 ms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线索效应大于单纯冠心病组(F=6.49,P<0.05);SOA为750 ms时,两组对3种不同性质的面孔图片均出现返回抑制效应。结论 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存在注意偏向,表现为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倚和解除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