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2022-35-中国全科医学
P. 91

·444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注:矩形面积代表该测量工具使用频次占所有使用测量工具比例,无法显示完全的文字以英文小写字母表示;a= 认知功能(PSEQ),
           b= 感知的健康,b1= 整体感知效果问卷(GPE),b2=GIC/GRC/CGIS,c= 进一步干预(MQS),d= 提供护理服务(PSI),e= 精神病学结局(COW/
           SOWS),f= 角色功能(WAI),g1=Likert Scale,g2=PPT,g3=BPI-SF,h1=ADL,h2=MBI,h3=WDI,h4=PSFS,i1=EQ-5D,i2=NHP,i3= 其他
           Qol 量表,j1=SAS/SDS,j2=BDI,j3=HADS,j4=FABQ,j5=TSK,j6=PCS,j7=HSCL-25,j8=CSQ,j9=PHQ-9,k1= 肌肉电生理指标测量工具,
           k2= 骨盆及脊柱参数测量工具,k3= 影像学测量工具,l1= 呼吸相关指标测量工具,l2= 围术期指标测量工具
                                  图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 RCT 评价结局指标测量工具报告频次矩形树状图
           Figure 3 Rectangular tree map of the frequency of measurements used in RCTs about low back pain treated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指标和医院相关结局报告的差异可能与RCT注册情况、                           结局指标分类标准有利于汇总不同疾病的结局指标,形
           研究人员认知以及国情有关,中医 RCT 几乎未在临床                          成较大集合,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如张英等                     [28] 比
           研究注册平台注册,缺乏报告规范且中医从业人员对                             较了肺炎相关疾病结局指标的异同,发现相同生理病理
           于循证医学概念认知不足           [24] ,而纳入中医文献中超过              基础的不同疾病间存在共性结局指标,而特异性结局指
           90% 的研究国家为中国,由于在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                          标和疾病特点及干预措施有关,因此可考虑构建相同病
           方式上与其他国家相异          [25] ,加上医疗保健、卫生经济               种 COS,减少研究浪费和使用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
           学、人文医疗等概念仍在构建与进步中,因此中医研究                            COMET 推荐的结局分类标准           [29] ,对不同干预措施报
           在这两个结局中存在缺失。纳入的西医文献干预措施以                            告的结局进行比较和分类,其标准对结局表达一致性较
           手术为多(53%),因此关于围术期指标较多,关注了                           好,且适用于不同疾病,有利于临床数据分类、报告,
           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中医学的特点包含辨证论治,证候                            减少临床中因选择不同结局指标框架使研究难以比较及
           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之一,临床中以改善证候相关的体                            合并的问题。
           征和症状为治疗要点         [26] ,因此中医证候 / 症状积分作                  经过测量属性评价的工具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为评价中医疗效的测量工具应用在临床研究中。目前腰                            本研究中使用其他测量工具的研究以中医为多(西医
           背痛的治疗尚缺少构建腰背痛证候积分的框架论述,作                            5%、中医 9%、中西医结合 6%),大多是临床较少
           为结局指标应用不普遍,使用证候积分的研究仍存在缺                            应用的测量工具,容易造成研究结果间的可比性差,
           乏统一、通用评价标准的问题,且尚未被国内外学术界                            相同结果难以在 Meta 分析中合并,导致临床试验资源
           认可  [27] 。                                          未能充分利用;此外,大部分测量工具为自我研制,
           3.4 临床试验相关结局指标研究的方法学要点 规范                           未经过测量属性评价,导致评价干预效果存在测量误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