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2022-01-中国全科医学
P. 61

·5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表 3 2013 年与 2018 年北京市居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                近,居民就医更加方便。郑研辉等               [15] 研究结果显示,
           Chow 检验                                             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六区基层卫生
           Table 3 Chow test results of primary healthcare utilization of Beijing
           residents in 2013 and 2018                          资源的配置情况及资源可及性优于郊区。当基层医疗卫
                 自变量         Robust SE  Z 值  P 值  OR(95%CI)    生机构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有所保障时,城区居民对服
           性别(以男 *2013 年为参照)                                   务价格的变动更为敏感,基层较低的医事服务费和药物、
             女 *2018 年         0.12  1.50  0.134  1.17(0.95,1.42)  药品可及性增加可以引导部分患者到基层就诊。医保的
           年龄(以 <60 岁 *2013 为参照)                               差异化补偿政策是城镇职工医保患者更多地利用基层卫
             ≥ 60 岁 *2018 年    0.13  1.68  0.093  1.20(0.97,1.48)
                                                               生服务的可能原因之一。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实施
           收入(以非低收入 *2013 年为参照)
                                                               后,北京市医保部门同步调整、完善了医疗保险报销政
             低收入 *2018 年       0.19  1.33  0.185  1.23(0.91,1.66)
                                                               策,将医事服务费纳入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
           医保类型(以城乡居民医保 *2013 年为参照)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报销比例比三级医院分别高
             城镇职工医保 *2018 年    1.19  3.75  <0.001  1.56(1.24,1.97)
           城郊(以郊区 *2013 年为参照)                                  出 20 个百分点和 5 个百分点。差异化医保补偿方式对
             城区 *2018 年        0.15  2.05  0.041  1.27(1.01,1.58)  居民基层就诊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16] 。与城乡居民医保
           慢性病患病情况(以未患慢病 *2013 年为参照)                           相比,城镇职工医保更高的基层门诊报销比例促使更多
             患 1 种慢性病 *2018 年  0.13  -1.64  0.102  0.74(0.52,1.06)  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更多地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未
             患≥ 2 种慢性病 *2018 年  1.18  -0.14  0.890  0.97(0.68,1.40)
                                                               来建议通过城乡居民医保的差异化补偿方式引导郊区居
              注:各变量非交叉项系数及检验结果与表 2 中 2013 年结果一致,               民就诊,提升基层机构报销比例,扩大不同机构间报销
                                                2
           因此仅列出交叉项系数及检验结果;Chow 检验模型 R =0.035
                                                               比例差距。
           此外,≥ 60 岁老年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可免除                              根据经济学生产理论,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效率取决
           医事服务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等措施                            于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对于医疗服务而言,关键的生
           共同作用使得居民基层就诊率上升               [4] 。                 产要素是医院硬件资本和医生人力资本                 [17] 。因此,建
               但是,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的增加,基层医                          议优化基层卫生资源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优质医疗卫生
           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面临工作量及医疗风险的进一步                            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转移和发展。通过提供落户、增加
           增加,为适应工作负荷的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                            收入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流向并扎根郊区;通过落
           快能力建设,以提高自身承接常见病诊治的能力。应完                            实多点执业政策,促进区域间卫生人才合理流动;建立
           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吸引更多                            对口支援机制,鼓励上级医疗机构定期选派卫生技术人
           的全科医生补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                            才到郊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
           量的卫生服务;同时,应进一步将人才补助政策向基层                            3.3 本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本研究利用重复横断面
           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在分配制度上给予基层医疗卫生机                            数据对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后居民基层就诊率的变化
           构更多的自主权,以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进行分析,数据较为可靠。已有研究多从供方角度分析
           3.2 2013—2018 年居住城区、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患                      改革前、后就医流向和医疗费用结构的变化,缺少对影
           者下沉到基层就诊 新医改后,北京市居民下沉到基层                            响患者机构选择的个人特征及其变化的分析。本研究从
           就诊,若下沉到基层的主要是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患者,                            需方角度,分析改革前后患者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
           如低收入患者,将引起新的医疗服务公平性的问题。研                            及其变化,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提供依据。本研究存
           究发现,居住在城区、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患者基层就                            在一定的局限性,受限于横断面数据的性质,不能控制
           诊行为增加,未发现 2013—2018 年不同收入人口基层                       个体层面的时间趋势变化。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采取微
           就诊率变化存在异质性。新医改后并非是低收入患者更                            观纵向数据,进一步分析居民就诊行为的变化,并对影
           多地利用基层卫生服务,说明改革并未引起新的医疗服                            响路径进行量化分析。
           务公平性问题。这可能与北京市新医改政策向低收入人                                作者贡献:王惠娟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数据整
           群倾斜有关。在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社会救助                            理、统计学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论文撰写;王惠娟、
           对象的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提高了 10 个百分点,封顶线                          刘晓云负责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论文的修订、文
           提高了 50%,使得低收入患者的医疗服务得到了有效的                          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刘晓云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保障,改革实施后社会救助对象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                                本文无利益冲突。
           救助政策范围内人均负担减少了 30% 左右               [14] 。          参考文献
               居住在城区、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患者下沉到基层                          [1]YIP W,FU H,CHEN A T,et al. 10 years of health-care reform
           就诊可能与城区具有优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                                 in China:progress and gaps in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J].
           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城区更加集中,与居民距离更                                Lancet,2019,394:1192-1204.
                                                                                                   (下转第 78 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