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5年 第28卷 第25期    刊出日期:2025-09-05
    主编笔谈
    杨辉
    2025, 28(25):  0-C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A00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标准·规范·指南
    唐尚锋, 黄阳珍, 潘阳阳, 郑妍惜, 熊忠宝, 张康康, 宋佳, 魏艺琳, 王春盈, 董衡, 陈蔓维, 卿华
    2025, 28(25):  3089-30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1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82KB) ( )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截至2021年,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7亿人,高血压已成为导致我国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健康中国阶段,探索构建以医防融合为核心的慢性病管理路径成为重要趋势。本规范以现有高血压医防融合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为基础,制定高血压医防融合规范化服务诊疗规范,规范主要包括服务提供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内容,旨在优化高血压的基层诊疗和健康管理流程,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并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构筑基层慢病管理防治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唐尚锋, 黄阳珍, 郑妍惜, 潘阳阳, 熊忠宝, 卿华, 宋佳, 魏艺琳, 董衡, 王春盈, 陈蔓维, 张康康
    2025, 28(25):  3096-31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1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4KB) ( )  

    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已高达11.9%,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超过90%,同时,糖尿病发病群体也日趋年轻化。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健康中国"阶段,探索构建以医防融合为核心的慢病管理路径成为重要趋势。本规范以现有2型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为基础,制定2型糖尿病规范化服务诊疗规范,规范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提供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旨在优化基层2型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流程,通过早期发现和综合管理,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并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构筑基层慢性病管理防治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刘文洁, 孙煌, 罗薇, 陈旋, 彭云珠, 李锐洁, 马米尔
    2025, 28(25):  3104-31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5KB) ( )  
    背景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尽早评估病情并尽快给予治疗,可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的诊断评估工具对于此类患者尤其重要,心音描记技术(ACG)作为一种高效且无创的床旁筛查工具可用于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目的

    探究可穿戴式心音心电远程监测设备在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用于动态监测评估心脏功能的可行性。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自身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0—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于入院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及出院当天测量患者心音心电指标包括机电激活时间百分比(EMAT%)以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体重;于出入院当天测量患者心脏彩超指标,分析各指标随治疗情况改变的趋势及指标间变化的一致性。

    结果

    入选60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住院天数(7.9±3.2)d。单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的EMAT、EMAT%、NT-proBNP、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MAT=6.978,P<0.01;FEMAT%=3.108,P<0.05;FNT-proBNP=8.678,P<0.01;F体重=27.246,P<0.01),组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MAT、EMAT%、NT-proBNP、体重在入院当天、入院第2天、第3天、第5天及出院当天测量的5个时间点均依次降低(P<0.01)。研究对象出院前后心脏彩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时间校正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EMAT与NT-proBNP变化是否一致,结果显示在该6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EMAT与NT-proBNP变化一致(入院第1天β=67.724,P<0.01;入院第2天β=56.876,P<0.01;入院第3天β=38.503,P<0.01;入院第5天β=23.969,P<0.01;出院当天β=16.851,P<0.05),随病情好转而改变(P<0.05)。

    结论

    可穿戴式心音心电远程监测设备与床旁心脏彩超测量LVEF以及检测NT-proBNP等项目相比,具备无创、便捷、经济等特点,所采集的心音、心电学参数可随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变化而改变,该装置或可用于远程评估和监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纪冰, 姜嘟嘟, 陈晨, 郑艳玲, 石建伟, 方力争, 杜雪平
    2025, 28(25):  3110-31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6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40KB) ( )  
    背景

    带状疱疹(HZ)的及早诊断和治疗对降低HZ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防治研究相对匮乏。

    目的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医院的分级诊疗背景为基础,构建一套完整的HZ社区全科诊疗路径,为规范化开展社区HZ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法整理2003—2023年国内外HZ预防、诊断和相关性疼痛评估工具集合及治疗措施;通过焦点小组会议法,邀请来自上海市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从事HZ相关工作或研究的12名专家,梳理并构建社区HZ诊疗路径流程和操作细则。

    结果

    分级诊疗背景下社区HZ诊疗路径包括预防环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环节、治疗环节和随访环节;构建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HZ首诊诊断、分级诊疗与随访工作,由综合医院承担特殊鉴别诊断和非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以社区全科医生为路径中轴线的社区HZ诊疗路径。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分级诊疗背景下社区HZ诊疗路径,能够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HZ的诊疗规范,为在全国推广HZ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提供了临床和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燕芳红, 彭国恬, 张国莉, 孙瑞仪, 马玉霞, 韩琳
    2025, 28(25):  3119-31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11KB) ( )  
    背景

    慢性病管理是老龄化社会的重大挑战,医联体是当前我国解决老年慢性病问题的有力抓手。目前,已有研究分别汇总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及医联体管理实践现状,政府部门组织相关机构与专家也制定了相应指南和技术方案。然而,从疾病管理的角度来看,指南推荐证据、实践现状、患者需求3个视角中具体管理内容的匹配现状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明确医联体内老年慢性病管理内容的证据资源,从"指南-实践-需求"3个视角分析服务资源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匹配现状。

    方法

    基于Arksey and O&apos;Malley范围综述框架,于2023年1月—2024年4 月围绕"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开展分析,系统检索发表的医联体内老年慢性病管理的相关文献,指南或技术方案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其他类型文献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2022年12月。经去重、筛选后提取资料,采用描述性方式和内容分析法汇总管理内容及责任机构,对比服务资源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结果

    共纳入来自14个省市地区的35篇文献,涵盖12类39项管理内容,以城市地区为主要研究现场,约80%地区相关文献从单一视角探索。纳入9篇指南和技术方案的文献阐述了6类19项管理内容,21篇实践现状的文献介绍了9类24项管理内容,6篇文献分析了12类32项患者需求,3个视角下管理内容差别较大,且指南和实践两个视角下各主体的责体有所区别。

    结论

    管理内容的供需匹配结果提示未来研究可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医联体内慢性病管理自主服务资源的高效利用路径,而各管理内容的责任机构匹配结果提示未来研究应在夯实双向转诊通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并确定患者及家庭参与慢性病管理的责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潘琦, 任菁菁, 马方晖, 胡梦杰
    2025, 28(25):  3127-31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59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44KB) ( )  
    背景

    人工智能(AI)是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广泛,将AI应用于全科医疗辅助诊断和慢性病管理,对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提高全科医师专业技能和临床决策能力有作用。

    目的

    调查各省(区、市)全科医师对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认知及对构建辅助诊疗系统的需求,为建立更贴合临床应用的辅助诊疗系统提供参考。

    方法

    2024年3—4月通过国内全科医师微信群选取全国各省(区、市)全科医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全科医师的基本信息、对AI辅助诊疗系统的应用态度及认知、AI辅助诊疗应用于日常诊疗(临床接诊、辅助诊治、转诊随访、应用形式)的需求,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数据收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呈现和描述。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82名全科医师,覆盖27个省(区、市),其中综合医院占52.36%(200/38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47.64%(182/382)。调查显示,57.69%(220/382)认为医生与AI应相辅相成;77.75%(297/382)的医师愿意尝试或继续使用AI辅助诊疗技术;AI应用优势以提升诊疗效率[89.01%(340/382)]、减轻临床工作负担[84.29%(322/382)]、减少误诊[80.10%(306/382)]为主,但仍存在过度依赖AI诊疗、涉及伦理问题、AI算法易出现诊断偏差、数据安全性欠佳、医疗事故无法划分医疗责任等弊端,分别占75.13%(287/382)、64.14%(287/382)、63.09%(241/382)、57.33%(219/382)、53.66%(205/382);在临床接诊需求调查中,全科医师最需要AI提供与主诉相关的"致命性疾病"警示[61.25%(234/382)]和"紧急需要处理的阳性体征"提示[62.04%(237/382)],同时对"伴随症状"询问提示[58.90%(225/382)]和"系统性思维导图"参照提示[62.57%(239/382)]也有较高需求;辅助诊治环节中,快速精准影像结果评估[67.80%(259/382)]和"处方审核"诊疗辅助提示[67.01%(256/382)]成为最受期待的功能,个体化"推荐用药"辅助提示[63.88%(244/382)]和"医保提醒"提示[66.49%(254/382)]也备受关注;在转诊随访管理方面,全科医师对个体化推送患者"健康教育"内容[70.42%(269/382)]、及时提示患者按照随访时间预约复诊[72.25%(276/382)]和利用智能设备远程监护功能[71.46%(273/382)]需求最高;系统应用形式上,全科医师偏好设置"回顾患者历史就诊记录"功能[73.04%(259/382)]和设置"语音转文字录入"功能[71.73%(259/382)];最希望未分化疾病病种率先纳入AI辅助诊疗系统方面,37.43%(143/382)的全科医师建议优先将发热纳入AI辅助诊疗系统。

    结论

    全科医师对AI技术用于临床诊疗应用意愿总体较高。AI辅助诊疗系统对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疗计划、转诊指征、随访管理、应用形式均有一定需求。未来通过改善信息技术的局限性、明确AI法律框架和指导原则、加强全科医师AI素养等方式,构建适用于中国全科医师的AI辅助诊疗系统,从而提高全科医师的疾病首诊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余孜孜, 刘杜丽, 李熙敏, 阮春怡, 尹向阳, 蔡乐
    2025, 28(25):  3137-31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83KB) ( )  
    背景

    我国高血压控制情况仍不理想,患者数量持续增加,自我管理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减轻疾病负担,高血压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但目前缺乏明确各因素间路径大小及间接作用的研究。

    目的

    分析云南省大姚县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和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2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大姚县35岁及以上的农村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医疗服务可及性)、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自我管理情况(遵医嘱服药、自我监测血压及近2周内采取降压措施)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地位(SEP),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高血压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526份,回收有效问卷2 499份,有效回收率为98.9%。云南省大姚县高血压患病率、遵医嘱服药率、自我监测血压率和采取降压措施率分别为53.7%、84.5%、82.0%和88.3%,其中男性分别为52.4%、82.2%、80.8%和87.8%,女性分别为55.0%、86.8%、83.2%和88.8%。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χ2趋势=224.142,P<0.001);自我监测血压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χ2趋势=4.012,P<0.05);文化程度和SEP越低者其高血压患病率越高(χ2=28.036,χ2趋势=12.147,P<0.001);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好者其自我监测血压率较高(χ2=10.137,P<0.05)。SEM结果显示,SEP、体型(包括超重或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高血压家族史对高血压患病产生直接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16、0.06和0.15;性别通过SEP、年龄通过SEP和缺乏体力活动对高血压患病产生间接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23和0.35;SEP、有饮酒行为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包括患病年限和并发症)对自我管理产生直接作用,路径系数为0.20、-0.17和0.53;性别通过饮酒行为对高血压自我管理产生间接作用,路径系数为0.06。

    结论

    大姚县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自我管理情况总体较好。应加强老年人、低SEP和不良生活方式者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范博阳, 张玉, 孙雯宁, 张慧芳, 王英杰, 张奥, 赵洋, 王海鹏
    2025, 28(25):  3144-31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6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49KB) ( )  
    背景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其病程长且难治愈,推行全周期的医防融合服务是防治关键。但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割裂,医防融合服务供给仍存在缺口。基层医生是医防融合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在提供医防融合服务过程中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患者接受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因此,探究基层医生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行为意向至关重要。

    目的

    调查山东省基层医生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行为意向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防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8月在山东省开展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的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择烟台市、潍坊市以及聊城市,在每个地市随机选择1个区和1个县/县级市作为样本地区,选取481名基层医生进行调查。研究者自制"基层医生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提供调查问卷",经专家咨询后修改完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医防融合服务认知问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服务环境评价问卷、基层医生医防融合服务提供行为意向问卷。采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83.16%(400/481)的基层医生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提供行为意向处于高水平。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49)、大专学历(OR=2.736)、医防融合认知水平较高(OR=3.549)、所就职医疗卫生机构环境较好(OR=8.264)的基层医生提供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的行为意向更强(P<0.05)。

    结论

    当前基层医生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行为意向较强,但仍应建立完善的医防融合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医防融合工作政策文件与服务指南,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基层医生的认知,设立医防融合专项资金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环境,针对特定人群增加医防融合培训次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其芬, 赵惠亮, 郭永胜, 渠景连
    2025, 28(25):  3151-31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6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970KB) ( )  
    背景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理机制复杂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世界性疾病,内皮间质转化(EndMT)作为多种慢性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近年来发现也是IPF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其相关机制却尚未明确。

    目的

    观察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对EndMT的影响,以阐明IPF过程中EndMT的相关机制。

    方法

    2021年3—6月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取HPAEC加空白血清作为对照组,5 mg/L TGF-β1刺激HPAEC 72 h作为模型组,造模后加500 nmol/L Notch信号阻断剂(DAPT)作为DAPT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tch1、Jagged1和启动子结合因子(CBF1)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Notch1,Jagged1和CBF1蛋白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法(Co-IP)检测Notch1活性胞内结构域蛋白(NICD1)与CBF1的结合情况,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和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和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以及间质细胞标志物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

    结果

    3组Notch1、Jagged1和CB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白组和DAPT组Notch1、Jagged1和CBF1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低于模型组(P<0.05)。Co-IP实验结果显示,3组NICD1与CBF1的结合情况有差异,其中空白组和DAPT组NICD1与CBF1的结合受到抑制,模型组NICD1与CBF1发生结合。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组CD31、VE-Cadherin、FSP1和α-SM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白组和DAPT组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VE-Cadherin表达高于模型组,间质细胞标志物FSP1、α-SM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

    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参与了IPF过程中的EndMT进程,阻断该信号通路可抑制EndMT。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褚艺婧, 严雨格, 顾杰, 席彪, 祝墡珠, 黄蛟灵
    2025, 28(25):  3161-31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3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07KB) ( )  
    背景

    目前世界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医务人员流失率不断上升,医务人员的留用意愿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的

    调查中国城镇与乡村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5—10月,在27个省和4个市中抽取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8家乡镇卫生院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工作因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因素、心理反应和留用意愿,收集各项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问卷3 769份。调查显示,留用意愿得分较低的是江西省(19.8±3.7)分,得分较高的是西藏自治区(23.9±3.8)分。其中,年龄增长、女性、在婚状态、月收入水平高、基层服务年限<20年、单位支持功能自评高、执业地点在城镇、工作满意度得分高和个人成就感得分高显著正向预测留用意愿(P均<0.001);而职业类别为管理人员、患者健康问卷得分高、情感耗竭得分高和去人格化得分高显著负向影响预测留用意愿(P均<0.001)。城乡比较显示,城镇医务人员更关注职业发展通道和岗位福利,而乡村人员对工作保障及编制稳定性需求更突出(P均<0.001)。

    结论

    总体城乡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城镇和乡村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因素有所不同,可以针对不同点提出相应措施来提高其留用意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春生, 王宥匀, 宋明莎, 乔慧
    2025, 28(25):  3169-31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7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29KB) ( )  
    背景

    近年来,我国卫生政策方向已从"健康扶贫"转向"健康防贫",农村居民是医疗健康领域"防贫"工作的重要对象。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在不同健康贫困脆弱性下的卫生服务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推动医疗健康领域"防贫"治理提供现实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6—7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县(海原、盐池、西吉、彭阳县)开展现场入户调查,问卷收集农村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等信息;运用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量化居民健康贫困脆弱性,以0.5为界值将农村居民划分为健康贫困脆弱组与非健康贫困脆弱组;结合安德森模型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健康贫困脆弱性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17 477名,其中男9 154名(52.4%),女8 323名(47.6%);农村居民健康贫困脆弱性测度及分组结果显示,健康贫困脆弱居民占29.9%(5 229 /17 477),非健康贫困脆弱居民占70.1%(12 248/17 477);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健康贫困脆弱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5%(185 /5 229),非健康贫困脆弱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率为4.5%(556 /12 248);不同健康贫困脆弱性分组居民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家庭常住人口数、家庭年收入、因病住院情况、自评健康状况等特征指标下的门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贫困脆弱居民中,职业分组为其他(OR=1.571,95%CI=1.084~2.276,P=0.017)、因病住院(OR=4.426,95%CI=3.193~6.136,P<0.001)、自评健康状况分组为一般(OR=11.499,95%CI=1.549~85.390,P=0.017)和差(OR=13.256,95%CI=1.760~99.823,P=0.012)是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促进因素,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0.256,95%CI=0.073~0.902,P=0.034)、家庭人口数≥6人(OR=0.264,95%CI=0.074~0.947,P=0.041)是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阻碍因素;非健康贫困脆弱居民中,女性(OR=1.282,95%CI=1.063~1.547,P=0.009),年龄分组为36~55岁(OR=1.689,95%CI=1.043~2.736,P=0.033)和56~75岁(OR=1.763,95%CI=1.063~2.926,P=0.028)、婚姻状况为已婚(OR=2.682,95%CI=1.464~4.915,P=0.001)和离婚、丧偶或其他(OR=2.782,95%CI=1.412~5.481,P=0.003),因病住院(OR=2.458,95%CI=2.019~2.992,P<0.001),自评健康状况为一般(OR=3.555,95%CI=2.165~5.836,P<0.001)和差(OR=5.473,95%CI=3.274~9.151,P<0.001)是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促进因素,家庭常住人口数为2~3人(OR=0.578,95%CI=0.373~0.895,P=0.014)、4~5人(OR=0.441,95%CI=0.274~0.710,P=0.001),≥6人(OR=0.357,95%CI=0.209~0.609,P<0.001)是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阻碍因素;安德森模型的3个维度中需求因素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影响最显著,倾向特征和使能资源也具有重要影响。

    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当前健康贫困脆弱性较高,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亟须综合施策,前瞻性干预健康贫困脆弱居民,完善基层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焦姝婷, 赵亚利
    2025, 28(25):  3180-31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8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22KB) ( )  
    背景

    随着国家对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视,本科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也备受关注。

    目的

    运用Kano模型,探索本科《全科医学概论》课程质量改革的关键要素并构建课程质量优化策略。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1—12月选取220名完成2023年秋季学期《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学习的医学生(首都医科大学2021级临床医学、儿科学及眼视光医学专业的5年制及长学制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内容需求问卷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现状,并进行属性归类、Better-Worse系数分析和平均满意系数(ASC)值分析。

    结果

    全部学生有3项必备因素,20项期望因素,4项魅力因素。临床医学学生特有需求中必备因素7项,期望因素1项,魅力因素5项;儿科学和眼视光医学学生特有需求中,必备因素5项,期望因素3项,魅力因素3项。5年制学生特有需求中必备因素1项,期望因素2项,魅力因素3项;长学制学生特有需求中,必备因素4项,期望因素2项,魅力因素3项。

    结论

    遵循"务必满足必备因素,优先满足期望因素,有选择性满足魅力因素,适当精简和调整无差异因素"的原则,构建出提升高校全科医学课程质量优化的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稳稳, 李诺雅, 张雅丽, 张金佳, 张敏, 刘华雷, 席彪, 王荣英
    2025, 28(25):  3187-31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2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37KB) ( )  
    背景

    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具备完整适用的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体系及完善的职业发展和支撑体系,设有专门的非营利机构,负责统一教材,定期组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并组织统一考核,对合格者颁发证书,建立各自的师资培训、考核评价制度及规范化、系统化建设的核心指标,对住院医师和师资进行评价。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此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

    在应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8月,由10名研究者组成课题小组,通过系统综述的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从资料中提炼出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标准,通过小组讨论对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逐个、严格评价和分析,并总结出具体指标和标准,最终形成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而后向选取的39名专家发放电子问卷进行三轮咨询,就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客观评估,逐步对各级指标进行筛选,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结果

    经过3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教学条件、教学素养、医疗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18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及其评价标准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三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66%、96.66%、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专家判断依据为0.952 3,专家熟悉程度为0.910 3,专家权威系数为0.93。第一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0.21,协调性检验P<0.05;第二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0.16,协调性检验P<0.05;第三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为0.82,协调性检验P<0.05。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5、0.25、0.25、0.40、0.0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展现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体系的方法、过程,初步构建了以教学能力为评价重点的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翟佳燚, 陆媛, 潘莹, 于德华
    2025, 28(25):  3193-31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3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78KB) ( )  
    背景

    全科临床诊疗思维是一种无法直接被观察的能力,目前尚缺乏客观、全面反映学员该项能力的评价工具。

    目的

    基于建构主义视角,对师生在《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课程中引进程序性评价(PA)的课程体验访谈结果进行质性研究,旨在完善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评价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培养高质量全科人才。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9—12月参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课程实践的3名授课教师和14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制定访谈提纲开展半结构访谈,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师生课程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和10个副主题,(1)情境:课程新颖度、趣味性、实用性;(2)协作:混班制协作、师生协作、学员协作;(3)会话:多元反馈、主观评价;(4)意义建构:学员全科临床诊疗思维建构、教师能力建构。

    结论

    本研究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对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课程引进PA的课程体验进行质性研究,认为情境设计遵循"扩充信息量,加速知识领悟"原则,协作是对传统全科教学模式与文化的突破,会话中双向交流反馈,最终实现师生能力的共同建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数智医疗与信息化研究
    牛奔, 朱晓倩, 杨辰, 梁万年, 刘珏
    2025, 28(25):  3200-32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7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37KB) ( )  
    背景

    由于其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和广泛的应用潜力,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引领了医疗领域自然语言处理的新趋势。

    目的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揭示2017年以来医疗大语言模型的研究热点、主题分布及未来发展方向。

    方法

    通过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数据库,系统检索和筛选2017年1月—2024年6月关于医疗大语言模型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提取文献中的主题关键词等信息,分析并对比国内外研究的演进、热点和趋势。

    结果

    共纳入1 071篇相关文献,结果显示国外研究集中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而国内研究则相对较少,侧重于中文医学问答系统构建和医疗数据非结构化问题处理。

    结论

    深化医疗数据挖掘,拓展多场景应用,并借鉴国际大语言模型的微调和应用评估经验,促进我国医疗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发展和医学领域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慧, 胡银环, 冯显东, 刘莎, 汪洋帆
    2025, 28(25):  3209-32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50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68KB) ( )  

    人工智能心理干预具有实时性、个性化、低污名化和无地域限制等优势,能够更精准地评估和干预心理健康问题,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服务的不足。目前,人工智能已被用于干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但其实际应用效果仍缺乏有效整合。本文以抑郁症和焦虑症为例,综述了机器人、虚拟现实、游戏和应用程序等人工智能干预形式的效果。研究表明,这些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抑郁或焦虑症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然而,当前应用仍面临数据隐私安全、伦理法律问题、技术局限性、长期依存性和文化适应性等挑战。随着技术演进,未来人工智能心理干预有望拓展应用场景,融合多学科技术,并通过全球协作推动数据共享和伦理监管,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的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