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34期    刊出日期:2023-12-05
    卫生政策研究
    顾晗昕, 刘洋, 刘远立
    2023, 26(34):  4231-42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9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87KB) ( )  
    背景

    老年人跌倒会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制定有效的社区老年人跌倒干预政策是解决这一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举措。

    目的

    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比较不同国家现行社区老年人跌倒干预政策的内容构成、重点举措和实施策略。

    方法

    根据人口老龄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选取亚洲、北美洲、欧洲的6个国家(日本、新加坡、泰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为样本国家,查阅其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政府部门及其直属机构,以及欧洲跌倒预防网络、美国老龄问题委员会、日本跌倒预防协会、德国健康保险协会等非政府机构官网,以"老年人,跌倒/坠落/意外伤害,预防"为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2022年6月发布的全国性社区老年人跌倒干预政策文本,从需求型、供给型、环境型等政策工具维度和教育预防策略、评估策略等伤害预防策略维度进行文本分析。

    结果

    24份政策文本中,政策工具维度共212个编码参考点,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占比分别为45.3%(96/212)、40.6%(86/212)和14.1%(30/212)。在高收入国家中,美国和德国应用供给型政策工具下的公共服务工具较多,占比分别为40.5%(17/42)和13.8%(8/58);新加坡重点应用供给型政策工具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具〔24.1%(7/29)〕。在非高收入国家中,俄罗斯、泰国应用环境型政策工具最多,应用比例分别为51.3%(20/39)和55.6%(10/18)。供给型政策工具中公共服务被使用最多,占17.5%(37/212);环境型政策工具中,技术标准使用最多,占10.8%(23/212);需求型政策工具中,医保支付被使用最多,占4.7%(10/212)。此外,伤害预防策略维度共105个参考点,教育预防策略占比最高,为31.4%(33/105),工程策略占比最低,为5.7%(6/105)。高收入国家进入多部门协作政策执行阶段,非中高收入国家处于卫生部政策制定阶段。

    结论

    六国侧重应用供给型政策工具下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型工具的应用重点可以概述为医保经办干预服务、财政基金筹建干预项目、价格补贴吸引服务购买;环境型工具重规划、组织、宣传及标准制定。结合六国开展干预工作的优先事项和具体措施,可充分借鉴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循证、规范技术标准、财政激励、医保经办、价格补贴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我国社区老年人跌倒干预政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锦玲, 曾志嵘
    2023, 26(34):  4239-42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7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29KB) ( )  
    背景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推进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既往研究较少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演变逻辑和发展趋势,较难全面回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如何产生、演变和走向等问题。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发布现况、演进逻辑及未来走向,以期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及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9年12月—2022年3月,检索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及省级相关官方网站,以及中国知网、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等平台,以获取1997年1月—2022年3月国家层面发布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相关政策(n=98)。借助政策取向分析模式,对纳入政策进行分析。

    结果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变迁历经了4个核心阶段:以"转型建框"为中心的初步探索阶段(1997—2002年)、以公共卫生网底为抓手的规范建设阶段(2003—2008年)、以机制改革为重点的繁荣发展阶段(2009—2016年)、以提质赋能为核心的深化变革阶段(2017—202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变迁遵循着以下演变逻辑:动力机制由市场化向专业化与社会社群联动治理演变,目标取向由规模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变,执行策略选择由以权威工具为主向多种工具协同转变,政策话语由以经济学话语为主向多元化话语规则转变。

    结论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应促进双协同治理框架和机制创新,加强专业系统间协同及其与社会社群治理体系的有效协同联动;促进以健康为核心的社区价值医疗和信任医疗,建立和完善基层特色服务能力和质量评价标准;促进政策工具的多元化运用和匹配性,适应社区卫生健康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练璐, 陈家应, 王萱萱, 李亚慧, 朱亚
    2023, 26(34):  4246-42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8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24KB) ( )  
    背景 随着"强基层"措施的推进,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数量已得到较大增长,但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与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仍有差距。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城乡间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现状,探讨提升中国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策略。方法 于202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8 537名医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使用课题组既往开发的基层医生卫生服务能力指标体系,选取其中医疗服务部分的指标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从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及中医药服务4个方面评价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具备情况、满足工作需要情况。比较不同地区、机构层级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具备情况和满足工作需要情况的差异。结果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 46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2%。有6 954名(82.1%)、4 283名(50.6%)、4 800名(56.7%)、4 464名(52.7%)基层医生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以及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方面,地区分布上,中部地区基层医生各项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均高于东、西部地区(P<0.017);在机构层级上,除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以外,农村地区基层医生各项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均高于城市地区(P<0.05),村卫生室基层医生危急重症应急处置能力、中医药服务能力具备率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P<0.005)。在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工作需要率方面,基层医生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医疗服务协同能力,危急重症应急处置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满足工作需要率分别为97.2%(4 233/4 357)、96.2%(4 269/4 436)、95.2%(3 227/3 388)、92.3%(3 954/4 284);东部地区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工作需要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P<0.05),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村卫生室(P<0.005)。结论 目前中国基层医生团队中高素质人才缺乏,基层医生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以及中医药服务能力仍有待加强,中部地区、农村地区和村卫生室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整体较高,但满足工作需要率较低,需要针对各地区医疗能力的短板,从完善政策和培训方式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对各地基层医生给予更多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洁, 胡凌娟, 怀晴雨
    2023, 26(34):  4254-42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32KB) ( )  
    背景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全国流行期间,我国医疗资源的空间集聚效应凸显,各省份医疗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国内学者多运用定量方法对当前全国各省份医疗水平进行评价,应用综合方法评价全国各省份医疗水平者较少。

    目的

    了解我国各省份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以期为医疗卫生事业决策者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11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有关医疗水平评价的文献。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数据源,提取/计算各评价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未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纳入统计范畴)的医疗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共检索出合格文献6篇,从医疗资源、医疗服务、医疗保障3个方面选取13个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构建评价体系。KMO值为0.733,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示,χ2=346.908、P<0.001,提示数据适用于主成分分析;按照特征根>1.000的标准可提取4个主成分,分别为医疗资源规模和医疗服务质量(F1)、医疗机构工作效率(F2)、传染病控制能力(F3)、其他因素(F4),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012%。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建立各主成分线性模型后,基于4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得到可用于评价医疗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Y=0.439 85×Y1+0.158 54×Y2+0.154 40×Y3+0.087 34×Y4。医疗水平综合得分位列前3位的省份分别为北京市(151.908分)、上海市(124.379分)、天津市(78.673分)。TOPSIS贴近度排名结果显示,北京市和上海市处于靠前水平(贴近度分别为0.767、0.646),以贴近度0.400和0.201为节点,可以将31个省份分为3个梯队,第1梯队有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3个省份,第2梯队有浙江省、四川省等25个省份,第3梯队包括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3个省份。

    结论

    中国的医疗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发展不平衡问题,31个省份医疗水平分布整体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特征。政府应加大对河北省等医疗水平排名靠后省份的政策倾斜力度,发挥区域卫生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利用远程医疗和医疗大数据实行定点帮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郝爱华, 曾韦霖, 李观海, 夏英华, 陈亮
    2023, 26(34):  4261-42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3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77KB) ( )  
    背景

    目前,从居民角度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研究较多,但少有学者基于全科医生视角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现状相关研究。

    目的

    了解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从供方视角,探寻影响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的因素。

    方法

    于2021年7月5—31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全科医生及其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特征下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采用R 4.2.2软件建立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是否>2 000人的影响因素。

    结果

    筛选出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100人以上的有效样本3 252个。2020年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中位签约人数为1 400(2 499)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用工形式、工作年限、工作单位、执业地区、接受培训情况、年收入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员数量、管辖人口数、希望医共体内医院专科医生加入团队情况、住院床位资源情况、上级部门指导情况不同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零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全科医生执业地区水平上具有聚集性(P<0.05)。两水平Logistic回归全模型结果显示,以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为参照,大专〔OR(95%CI)=2.79(1.84,3.74)〕和中专/高中〔OR(95%CI)=2.83(1.80,3.86)〕学历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大;以无职务者为参照,职务为单位负责人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小〔OR(95%CI)=0.66(0.33,0.99)〕;以临聘人员为参照,用工形式为正式在编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大〔OR(95%CI)=2.02(1.53,2.51)〕;以人员数量为≤3人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参照,人员数量为4~6人〔OR(95%CI)=1.31(1.05,1.57)〕、7~10人〔OR(95%CI)=2.06(1.75,2.37)〕、11~19人〔OR(95%CI)=3.67(3.31,4.03)〕和≥20人〔OR(95%CI)=3.46(2.74,4.18)〕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大;以管辖人口数为≤2 000人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参照,管辖人口数为2 001~9 999人〔OR(95%CI)=2.37(2.12,2.62)〕、10 000~29 999人〔OR(95%CI)=2.92(2.65,3.19)〕和≥30 000人〔OR(95%CI)=2.86(2.55,3.17)〕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大;以有住院床位资源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参照,无住院床位资源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大〔OR(95%CI)=1.38(1.14,1.62)〕(P<0.05)。

    结论

    管辖人口、团队人员数量多为签约创造了有利条件;有职务、有住院床位资源、学历高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了解度高,对签约人数控制得较好;与临聘人员相比,正式在编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可能承担了更多的签约任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文鹏, 韩梦琦, 王雨欣, 王国平
    2023, 26(34):  4269-42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4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39KB) ( )  
    背景

    2020年中国鼻咽癌新发病例6.2万例,占全世界鼻咽癌病例比例约为80%。分析鼻咽癌的发病与死亡的趋势并预测其未来20年的变化,可为鼻咽癌的防治提供一定价值的科学依据。

    目的

    评估中国居民鼻咽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队列对鼻咽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影响。

    方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提取中国鼻咽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鼻咽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来分析影响中国鼻咽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使用R软件BAPC包预测中国未来20年鼻咽癌的发病率、死亡率。

    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居民鼻咽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1.82,P<0.01),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2.45,P<0.01)。鼻咽癌发病和死亡风险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RR值为0.09~2.24、0.10~4.43,女性分别为0.13~1.84、0.12~4.44),但在55岁以后鼻咽癌发病风险有所降低(男性RR值为2.24~2.99,女性为1.84~2.33);随年份推移,鼻咽癌发病风险增大(RR值男性为0.61~1.81、女性为0.84~1.33),女性鼻咽癌死亡风险降低(RR值为0.79~1.42),男性鼻咽癌死亡风险在2005年后有所增加(RR值为0.95~0.99);出生越晚的人群,鼻咽癌发病和死亡风险越低(男性RR为0.57~3.47、0.12~3.49,女性为0.31~2.64、0.19~2.46)。预测结果显示,未来20年中国鼻咽癌发病率仍会上升,预测2039年男性鼻咽癌发病率为21.32/105、女性为4.95/105;未来20年中国鼻咽癌死亡率会下降,预测2039年男性鼻咽癌死亡率为1.88/105、女性为0.53/105

    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居民鼻咽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鼻咽癌的发病风险方面,年龄效应和时期效应占主导地位;鼻咽癌的死亡风险方面,年龄效应占主导地位;预测未来20年中国鼻咽癌的发病率仍会上升、死亡率会下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梁晓仙, 杨瑾, 金菊珍, 周静, 胡瑾, 盖云, 丁晓云, 汪俊华, 王子云
    2023, 26(34):  4277-42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5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9KB) ( )  
    背景

    中老年人的晚睡行为可能影响其血脂代谢,但二者的关联性仍需深入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中心性肥胖、睡前加餐和吸烟人群睡眠时型与血脂异常的关联性。

    方法

    对2022年3—8月在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40~65岁人群开展问卷调查(n=697),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睡眠情况,采用"清晨型-夜晚型量表"的单项问题来评价睡眠时型。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睡眠时型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关联,在总人群中以性别、中心性肥胖、睡前加餐进行分层分析,在男性人群中以是否吸烟进行分层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排除夜班工作的影响。

    结果

    纳入体检者中,睡眠时型为清晨型偏好393人(56.4%)、夜晚型偏好304人(43.6%),检出血脂异常334人(47.9%)。剔除夜班人群后的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型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OR(95%CI)=1.54(1.10,2.16)〕(P<0.05),夜晚型人群患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的风险高于清晨型人群〔OR(95%CI)分别为1.48(1.04,2.12)、1.79(1.18,2.72)〕(P<0.05)。在总人群中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人群和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夜晚型人群患低HDL-C血症的风险分别是清晨型的1.80倍〔95%CI为(1.12,2.91)〕(P<0.05)和1.73倍〔95%CI为(1.02,2.81)〕(P<0.05);在睡前加餐人群中,夜晚型人群患高TG血症的风险是清晨型的3.43倍〔95%CI为(1.30,8.99)〕(P<0.05),在女性人群、非中心性肥胖人群中睡眠时型对血脂异常及其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在男性人群中以吸烟分层,结果显示:在吸烟的男性人群中,夜晚型人群患低HDL-C血症的风险是清晨型的1.83倍〔95%CI为(1.03,3.26)〕(P<0.05),在吸烟和不吸烟的男性人群中,睡眠时型对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和非HDL-C异常均无明显影响(P>0.05)。

    结论

    在40~65岁人群中,夜晚型睡眠偏好可能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是否为中心性肥胖、睡前是否加餐、是否吸烟人群的睡眠时型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秦凤银, 张绮珊, 赖锦佳, 黄奕敏, 韩郭茵, 孙兴兰, 王芬, 谭益冰
    2023, 26(34):  4283-42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7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38KB) ( )  
    背景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是我国正大力推广的国民健康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居民对其的参与率较低,严重影响了筛查效能。筛查意向是筛查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但关于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却较少。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现状,探索影响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的因素。

    方法

    于2022年3—5月,便利抽取广东省居民648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脑卒中健康知识量表、社区医疗服务信任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的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6%。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平均总得分为(101.30±14.98)分,其中352名(58.7%)居民筛查意向处于较高水平,248名(41.3%)居民筛查意向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性别、居住状态、高血压患病情况、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吸烟情况、脑卒中高危筛查知晓情况、所在社区既往脑卒中高危筛查开展情况、既往脑卒中高危筛查接受情况、自感终身发生脑卒中风险水平、自感1年内发生脑卒中风险水平不同的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得分与其脑卒中健康知识量表得分、社区医疗服务信任度量表得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高血压患病情况、高脂血症患病情况、所在社区既往脑卒中高危筛查开展情况、自感终身发生脑卒中风险水平、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社区医疗服务信任度量表得分、脑卒中健康知识量表得分是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广东省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部分居民的筛查意向水平仍有待提高。社区应重点关注筛查意向较弱的男性居民,加强脑卒中健康知识尤其是危险因素的科普宣传,帮助居民科学认识自身脑卒中发生风险和高危筛查的重要性。国家层面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筛查设备和医疗设施的投入力度,重视社区医护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能力,提升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同时还应重视社会支持水平对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水平的正向影响,通过加大社会面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筛查的氛围,有效提高居民参与脑卒中高危筛查的意向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社区糖尿病管理研究
    杨慧, 胡汝为, 刘汝青, 卢俊峰, 吴兢兰
    2023, 26(34):  4290-42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8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6KB) ( )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的就诊主观体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但较少有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的具体服务过程及项目客观体验与血糖控制效果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验与血糖控制效果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中心城区抽取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1个家庭医生团队,招募于2019年9—11月到相应家庭医生团队处就诊的33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患者的基本情况、空腹血糖(FPG)水平、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CAT)得分等信息。根据FPG水平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根据PCAT得分评估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糖尿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体验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结果

    纳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73.2%(246/336)。血糖控制良好者的PCAT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血糖控制不良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PCAT总分对血糖控制效果有影响〔OR(95%CI)=0.12(0.06,0.23)〕,PCAT各维度得分对血糖控制效果亦有影响(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性别、医疗保险类型、高血压病史的糖尿病患者,PCAT总分对血糖控制效果均有影响(P<0.05)。

    结论

    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验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保护因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体验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殿江, 潘恩春, 孙中明, 文进博, 王苗苗, 武鸣, 沈冲
    2023, 26(34):  4296-43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7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33KB) ( )  
    背景

    虽然2型糖尿病(T2DM)不能被彻底治愈,但遵循指南对T2DM患者进行及时的社区管理可以使其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这已成为共识。然而由于T2DM相关临床惰性的影响,患者血糖长期处于不达标状态。了解社区T2DM患者临床惰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提高糖尿病控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调查社区T2DM患者接受健康管理过程中临床惰性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1—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和淮安区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社区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未达标(HbA1c≥7.0%)的T2DM患者过去3个月未升级治疗定义为存在临床惰性。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T2DM患者临床惰性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3 346名HbA1c未达标的社区T2DM患者,社区T2DM患者临床惰性总体检出率为93.96%(3 144/3 346),其中男性检出率为94.84%(1 139/1 201),女性检出率为93.47%(2 005/2 145)。不同饮食控制情况、体育锻炼情况、血糖监测周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脂异常(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肿瘤病史情况的社区T2DM患者临床惰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饮食〔OR(95%CI)=0.585(0.382,0.894)〕、血糖监测周期≤1周〔OR(95%CI)=0.470(0.344,0.644)〕、有糖尿病并发症〔OR(95%CI)=0.606(0.423,0.868)〕、有血脂异常(史)〔OR(95%CI)=0.725(0.532,0.988)〕、有冠心病史〔OR(95%CI)=0.659(0.458,0.949)〕及脑卒中史〔OR(95%CI)=0.699(0.511,0.955)〕的社区T2DM患者出现临床惰性的可能性更小(P<0.05)。

    结论

    社区T2DM患者接受健康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临床惰性问题,临床惰性的出现情况与其饮食控制情况、血糖监测周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合并疾病(史)情况有关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林恺, 姚弥, 陈章, 纪欣鑫, 林润琪, 陈永松, Sim MOIRA
    2023, 26(34):  4302-43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67KB) ( )  
    背景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会经历较高的治疗负担。国内外对此类特定疾病治疗负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的

    基于临床诊疗场景的视频记录,总结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治疗负担的概念框架,并探索全科医生积极应对的方式。

    方法

    使用广东省某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2019年的全科医学教学门诊视频记录,并结合现有治疗负担的概念框架,通过观察记录表、田野笔记、编码提取、主题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展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25份视频记录中,提取与2型糖尿病治疗负担相关的医患沟通共49段。原概念框架中6个主题均被不同程度地提及。同时,分析发现2个新的主题(医疗信息负担和药物引起的低血糖)被反复提及,最终形成包含经济负担、药物负担、医学管理负担、生活方式改变负担、医疗系统负担、时间/旅途负担、医疗信息负担7个可观察维度的改良2型糖尿病治疗负担概念框架,并对各维度子主题进行内涵拓展。对应诊过程的分析提示,接受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可采取"健康教育、强化沟通、共同决策、动机访谈"技能积极回应部分治疗负担(药物负担、医疗信息负担、时间/旅途负担、生活方式改变负担)。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改良的2型糖尿病治疗负担概念框架,结合临床诊疗中对概念维度的识别,全科医生可运用医患沟通技能对患者的治疗负担进行积极回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姚裕忠, 马晓骏, 宋懽, 钟瑜
    2023, 26(34):  4308-43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6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17KB) ( )  
    背景

    社区糖尿病诊治能力欠佳、并发症筛查率低、血糖规范监测率低、血糖达标率低等难点问题是全科医生在开展糖尿病患者管理时需着重思考和破解的问题。让全科医生成为全科中的专科医生,实现"全专精准管理",需探索、创新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

    目的

    了解基于"全专精准管理"的糖尿病"1358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

    方法

    以2020年5—7月到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且已与本社区全科医生签约的21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6例和干预组10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随访管理,干预组患者接受基于"全专精准管理"的糖尿病"1358模式"。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认知和行为水平、关键指标达标情况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体验。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管理相关认知和行为、关键指标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1个月内空腹血糖(FPG)监测、1个月内餐后2 h血糖(2 hPG)监测、1个月内血糖综合监测、6个月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开展自我血糖监测、记录血糖日记、规范用药、遵医嘱饮食、1年内周围血管并发症筛查、1年内尿白蛋白/肌酐筛查、1年内颈动脉斑块筛查、1年内眼底筛查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规律运动、每周足部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FPG达标率、HbA1c达标率、ABC综合达标(HbA1c、血压、总胆固醇均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2 hPG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认为社区诊疗能力良好、社区药物基本满足需求、社区具备血糖相关指标检测设备、社区能解决基本健康问题、社区能开展并发症筛查、社区专病咨询指导方便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全专精准管理"的糖尿病"1358模式"在增强患者健康信念、规范患者血糖监测行为、提高患者关键指标达标率、提升患者社区就诊体验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在社区推广应用。该模式或可突破社区糖尿病专科资源不足的瓶颈,进一步提升社区全科医生的糖尿病专病管理水平与服务内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张含之, 葛许华, 陆媛, 金花, 郭爱珍, 陈宇革, 马琳琳, 潘莹, 于德华
    2023, 26(34):  4315-43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6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33KB) ( )  
    背景

    当前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存在培训内容无法满足全科临床实践需求,教学师资和评价方法也存在缺乏全科医学思维和特点等不足。

    目的

    为解决全科医生实际工作问题,提升其岗位胜任力,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探索对全科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

    方法

    2020年11月,在文献阅读和前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工作坊继续教育班课程的评估反馈基础上,对第八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培训工作坊"课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参加第八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培训工作坊"的200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全科临床诊疗思维和岗位胜任力总体和各层面提升情况。

    结果

    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0%。培训后,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总体有较大提升和很大提升者分别占52.3%(90/172)和21.5%(37/172),岗位胜任力总体有较大提升和很大提升者分别占56.4%(97/172)和22.1%(38/172)。不同职称、工作类型全科医生培训后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提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134名(77.9%)、134名(77.9%)、133名(77.3%)、127名(73.8%)、114名(66.3%)全科医生认为"识图读片""全科临床诊疗思维""检验指标解读""常见皮肤病、五官科疾病诊治""科研培训"可使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有较大以上提升。"识图读片""全科临床诊疗思维""常见皮肤病、五官科疾病诊治"课程版块可使不同职称、工作类型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培训"课程版块可使不同性别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化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对于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岗位胜任力都有明显提升作用。在提升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和岗位胜任力培训设计方面,还需注意培训中各类知识技能的整合、受培训对象的实践经验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晶晶, 袁丁, 王秀玲, 亢鸿飞, 赖诚诚, 王培松, 卢广平, 高艳霞
    2023, 26(34):  4322-43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3
    摘要 ( )   PDF for PC (1705KB) ( )  
    背景

    虚拟现实技术(VR)的出现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将VR应用于医学教育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是目前临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点;将VR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有关VR应用于全科住培的文献鲜见。

    目的

    探讨VR在全科住培中的应用效果,为VR在全科住培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2-05-16—08-16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级58名全科住培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生成器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29),研究组采用传统理论培训与VR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培训与传统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次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急救、有机磷中毒的处理流程、院内突发呼吸困难的处理流程,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VR的了解程度;培训后分别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比较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培训技能要点掌握率自评情况及教学方式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及毕业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考核成绩≥80分为考核优秀,研究组的理论考核优秀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评电除颤及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技能操作培训技能要点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临床综合能力、模拟临床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为临床做准备以及教学对自己有帮助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采用传统理论培训结合VR技能培训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全科住培学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在全科住培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王越, 陈晴, 刘鲁蓉
    2023, 26(34):  4329-43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54KB) ( )  
    背景

    我国已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阶段,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人抑郁不仅影响其晚年生活质量,同时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鲜见相关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2018年以来中国老年人抑郁检出率及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人抑郁发生率和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3年1月计算机检索2018—2022年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e)、维普网(VIP)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老年人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采用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AHRQ)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 1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3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75 599人,共检出抑郁老年人13 815人;文献的AHRQ质量评价得分为5~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抑郁检出率为20.6%〔95%CI(16.6%,24.8%)〕,女性〔OR=1.46,95%CI(1.30,1.64)〕、高龄〔OR=1.48,95%CI(1.13,1.94)〕、教育程度较低〔OR=1.52,95%CI(1.32,1.75)〕、无配偶〔OR=1.60,95%CI(1.35,1.91)〕、居住地为农村〔OR=1.38,95%CI(1.14,1.66)〕、罹患慢性病〔OR=2.75,95%CI(2.07,3.66)〕、罹患2种慢性病〔OR=1.84,95%CI(1.07,3.14)〕、罹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OR=3.86,95%CI(2.89,5.15)〕、自评健康状况差〔OR=3.47,95%CI(1.14,10.53)〕、失眠〔OR=2.62,95%CI(1.88,3.66)〕、独居〔OR=1.86,95%CI(1.56,2.21)〕、不锻炼〔OR=1.88,95%CI(1.60,2.20)〕、生活自理情况为需要或部分需要〔OR=2.96,95%CI(1.12,7.85)〕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饮酒〔OR=0.67,95%CI(0.50,0.88)〕、有朋友〔OR=0.52,95%CI(0.38,0.71)〕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中国老年人抑郁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女性、高龄、教育程度较低、无配偶、居住地为农村、罹患慢性病、罹患慢性病共病、自评健康状况差、失眠、独居、不锻炼、生活自理情况为需要或部分需要的中国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喆, 董志浩, 郑好, 孔文程, 张玉宽, 张秋月, 韩晶
    2023, 26(34):  4336-43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9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15KB) ( )  
    背景

    随着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性逐渐得到认可。目前国内有相当数量的针灸临床研究通过临床试验的方法而突出、验证各种针刺干预方案的优势,通过整合、筛选其中的优势方案而指导临床实践已成为针灸研究的新方向。

    目的

    运用基于Meta分析的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进行多指标决策(MCDM),从多维度筛选偏头痛针刺干预优势方案,对针刺干预优势方案构建思路进行探索。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2022年4月以前发表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基本特征〔作者、发表年份、样本量、治愈率、有效率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并运用改良Jadad评分对RCT进行质量评价。根据纳入RCT的特点归纳偏头痛针刺干预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Meta分析。根据Meta分析结果提取各方案的治愈率、有效率的相对危险度(RR)和VAS的平均差(MD),并以每项研究样本量为权重计算各方案的治疗次数、改良Jadad评分的加权平均值,共同纳入MCDM分析,并采用熵权法确定不同决策指标的权重,最终运用TOPSIS法对偏头痛针刺干预优势方案进行筛选。

    结果

    共纳入17项RCT,根据Meta分析结果归纳为8种偏头痛针刺干预方案(通元针法、治神六穴、骨边刺、常规针刺、胆经腧穴、头部腧穴、透刺法、四关穴)。各方案TOPSIS法最终评价结果显示,以头部腧穴为主的针刺干预方案最佳,该优势方案针刺头部腧穴以风府、头维、头临泣、太阳、率谷、风池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平均治疗次数为11次,其主要优势在于治疗时间短、VAS降低明显。

    结论

    本研究所筛选构建的偏头痛针刺干预优势方案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基于Meta分析的熵权TOPSIS法为针刺干预偏头痛优势方案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文献计量学研究
    徐健, 戴芳芳, 潘文雷, 黄倩, 陆萍, 王剑峰, 贾环, 杨宇琪, 黄蛟灵
    2023, 26(34):  4343-43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70KB) ( )  
    背景

    社区中医药服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利"抓手"。国内学术界在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缺乏对研究成果的梳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相关文献,可以从宏观层面把握该领域研究进展和热点,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我国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方法

    于2022-05-02,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我国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主题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2022年4月。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分布及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

    结果

    共纳入文献1 440篇,国内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的发文整体呈递增趋势,2000—2005年发文75篇(5.2%),2006—2011年发文382篇(26.5%),2012—2022年发文983篇(68.3%)。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作者依次是施永兴(25篇)、鲍勇(16篇)、刘登(14篇)。中心度排名前5位的高频关键词依次为"中医药""中医""社区""全科医生""全科医学"。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12个聚类标签,聚类规模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社区""中医药""全科医生"。时间线分布提示"社区""中医药""全科医生""中医护理"等聚类在该领域具备研究热点。从突现词来看,"家庭医生"突现值最高(8.07),"老年人""糖尿病""家庭医生""医联体""中医全科""医养结合"是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关注我国社区中医药服务现状、聚焦中医全科和社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是研究热点。未来该领域将更多地关注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的数字化紧密型中医医联体和中医全科医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更好发挥社区中医药服务在"医养结合"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冯晓玉, 李婉玲, 吕思漫, 倪翠萍, 王浩成, 刘宇
    2023, 26(34):  4351-43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99KB) ( )  
    背景

    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工具(interRAI HC)是在国际上得到普遍使用的评估工具,在指导医务人员提供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缺乏系统分析该工具使用情况的研究。

    目的

    归纳目前国际上interRAI HC应用研究的热点,为该工具在我国社区老年人居家照护中的使用,以及研究者利用该工具开展研究提供方向。

    方法

    于2022年10月,以PubMed为检索对象,检索与interRAI HC应用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10-01。使用BICOMB 2.0软件提取文献的发表年份、刊载期刊、第一作者所在国家、主题词等,并形成高频主题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使用gCLUTO 1.0软件对生成的高频主题词词篇矩阵进行双聚类分析。绘制战略坐标图。

    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01篇,文献刊载期刊以英美学术期刊为主,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使用BICOMB 2.0软件提取主要主题词292个,确定高频主题词28个,最终将高频主题词聚为4个类群:健康风险评估、照护质量监测、心理状况评估、老年综合评估。

    结论

    InterRAI HC在指导医务人员开展老年人健康风险评估、照护质量监测、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心理状况评估、老年综合评估等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InterRAI HC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者可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推动我国社区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的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