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2年 第25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2-01-05
    述评
    杨辉, 韩建军, 许岩丽, 高晓欢, 汪洋, 杨允利, 曹新阳
    2022, 25(01):  1-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37
    摘要 ( )   PDF for PC (1508KB) ( )  
    目的

    以近10年(2010—2020年)为阶段,梳理我国全科医学行业的自身优势和不足,以及其发展面临的环境机会和挑战。

    方法

    以Donabedian的概念模型为框架,检验和评估中国全科医学基本医疗服务系统的质量特征;以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为框架,分析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数据来源于2010—2020年全科医学发展相关的统计报告、期刊论文、政策与工作指南等。

    结果

    (1)全科行业的结构质量:近10年来我国全科医学发展政策是以往相关政策的承袭和发展,并在全科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分级诊疗、区域医共体等方面继续加强,全科的财政政策和管理政策仍有提升空间。全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飞速发展,不过人力资源倒置问题未彻底解决,需要采用全职等量的算法来计划和评估人力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呈现稳定增长,但仍低于医院的增长速度。全科医学服务的卫生经济学数据尚需补充。(2)全科行业的过程质量:2020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诊疗的人次数为20.45亿人次,即我国平均每人每年访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1.5次,高于2010年每人每年平均1次的访问频率,但仍低于患者对医院门诊的访问频率(平均每人每年2.7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2020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服务有明显影响,门诊诊疗人次数下降约20%。全科医学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医学、社区、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期待随着学科发展,全科研究可以在创新和评判思维、对临床服务的循证支持、对服务质量和患者结果改善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3)全科医学服务的结果:全科医学服务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数据不足。从居民和患者的体验和观点来看,已获得全科服务或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有较好的体验和较高的满意度,不过尚缺乏普遍社区居民对全科医学服务感知和观点的数据。全科医生自身对行业工作的体验和看法存在较大差异,性别、年龄、职称、城乡、地理位置等影响医生的体验和满意度。全科人力资源存在不稳定性,收入、工作和时间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4)中国全科医学的主要优势在于有力的政策推动和政府领导,集中化体制表现出的卓越资源动员能力,能快速启动和发展全科医生队伍;中国拥有已经成熟起来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以及临床医学服务的中坚力量,并显示出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传统和有机结合。(5)中国全科医学存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共性问题,其自身特点包括学科发展较晚、人才队伍质量有待提高、工作压力大且职业倦怠显现,全科医生代沟对教育和实践的影响。全-专之间关系处于脱离依附和走向融合的交界点。全科师资特别是社区临床带教的教育胜任力不足。全科团队建设和管理需要从形成期向激荡期和绩效期推进。(6)健康中国和全面小康的国家战略,全球通过《阿斯塔纳宣言》重申的初级保健在可持续发展和全民健康覆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和健康素养的提升,是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机会。(7)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疾病负担改变和社会经济变化,加上全科人力资源的老化和动态过程、城乡二元化和地区差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倒置三角等,是中国全科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加强全科医学倡导功能,建立广泛社区的协作网络,发展全科医学职业组织等。

    结论

    中国的全科医学事业发展处于上升期。人力数量上有飞速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性强,在基本医疗可及性上有快速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增加。作为知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科业内和社会期望较高,同时存在明显压力,人力存在不稳定因素,全科医生的自我身份认同仍有提升空间。对全科医学的经济投入仍需明朗。当前,中国全科医学处于前所未有的促进环境中,医学界和全科同仁务必抓住机会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化挑战为机会",为全民健康赢得更好结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俣, 刘珏, 刘民, 梁万年
    2022, 25(01):  14-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1KB) ( )  

    Omicron(B.1.1.529)变异株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从南非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Omicron感染病例。目前Omicron变异株在部分非洲国家已成为主导毒株,且传播速度快。尽管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多数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但病例数量的快速增长可能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沉重压力。此外,Omicron变异株的变异来源、传播特征、疫苗抗性等尚不明确,给各国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来源、传播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流行现状、疫苗对其保护效果、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Omicron变异株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全科临床质量改进专题研究
    张倩倩, 金花, 于德华
    2022, 25(01):  20-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39
    摘要 ( )   PDF for PC (1165KB) ( )  
    背景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在评价视角、内容上的共性与差异,以期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建库至2020年10月15日发表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的关于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分析纳入的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在评价视角、内容上的共性与差异,采用描述分析法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英文研究62项,中文研究16项。分别有10项英文研究、7项中文研究,从社区卫生服务特征的主要维度(首诊、人性化、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出发,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其中,国外研究多以服务的协调性(7/10)、人性化(6/10)和可及性(5/10)作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国内研究则侧重于从服务的人性化(6/7)、综合性(4/7)和可及性(4/7)角度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分别有52项英文研究、9项中文研究对具体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质量进行评价。其中,国外研究多将慢性病管理〔2型糖尿病(12/5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1/52)、高血压(7/52)、呼吸系统疾病(7/52)、慢性肾脏病(5/52)〕作为评价内容,其他常见评价内容还包括抗菌药物使用(5/52)、肿瘤筛查(5/52)、安全用药(5/52)、儿童保健(5/52)及老年照护(5/52)等;国内研究则多将慢性病管理〔糖尿病(3/9)、高血压(3/9)〕、孕产妇保健管理(3/9)等作为评价内容。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已愈发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充分重视。与国外研究相比,从涉及的社区卫生服务特征维度来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存在对首诊、协调性服务质量评价关注度不足的问题;从涉及的具体社区卫生服务内容来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对常见病与多发病诊疗质量的评价。下一步,需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的突破口,通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健全并不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金花, 易春涛, 史玲, 宋徽江, 陈宇革, 潘莹, 于德华
    2022, 25(01):  29-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3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76KB) ( )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诊疗活动中,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对于保障全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提升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简称"质控中心")为例,从实践角度出发,对2018—2020年"质控中心"开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回顾。2018—2020年,"质控中心"在明确组织目标和任务,设置组织架构,配置组织人员,建立上海市市、区两级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组织网络和运行体系,并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督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每年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状况进行了调研、指导、督查等。"质控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及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进行的有益实践与探索,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需从完善全科临床质控网络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化全科临床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动态开展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强化对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的监管力度四方面出发,不断巩固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金花, 易春涛, 倪衡如, 顾雯烨, 顾江涛, 陈宇革, 于德华
    2022, 25(01):  35-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3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05KB) ( )  
    背景

    加强临床质控督查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可对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状况进行系统评估,进而发现问题。

    目的

    通过对2019、2020年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方法

    2019、2020年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由上海市市、区两级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专家采用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督查标准(基层医疗机构版)》,对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工作。于2021年5月采用描述性分析法比较和分析2019、2020年上海市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结果,并对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2019、2020年,上海市分别有243家和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全科临床质控督查。2019、202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平均标准总得分分别为(87.32±5.97)、(86.67±5.36)分。相较于2019年,2020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条件(99.80%比99.93%)、全科医生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91.90%比93.44%)、全科医生诊疗能力(85.72%比85.82%)、全科医生慢性病管理与处置能力(80.95%比81.07%)、全科医学教学与科研(28.87%比29.99%)6个维度上的得分率升高,在全科医疗质量管理维度上的得分率降低(86.36%比85.76%)。从内容上看,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人员配备〔提及176次(22.03%)〕、全科医生应诊能力〔提及154次(19.27%)〕、住院病史质量〔提及92次(11.51%)〕、家庭病床病史质量〔提及91次(11.39%)〕、硬件配置〔提及91次(11.39%)〕5个方面。问题被提及率方面,排在前5位的问题顺次为:全科高级职称人数占注册全科医生人数比未达标〔提及84次(10.51%)〕、科研薄弱〔提及66次(8.26%)〕、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不足3.5名〔提及61次(7.63%)〕、基本临床操作技能欠佳〔提及40次(5.01%)〕和家庭病床数量不足〔提及36次(4.51%)〕。

    结论

    以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提升初见成效。下一步,可通过深化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内涵、提升全科医生诊疗能力、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刘美岑, 杨凌鹤, 陈新月, 刘远立, 尤莉莉
    2022, 25(01):  43-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07KB) ( )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至今已开展10余年,是我国迄今为止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的最大范围的人群干预实践,了解这一人群干预实践的利用情况及其管理效果非常重要。

    目的

    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管理效果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方法

    于2019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5个市10个区/县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的1 527例≥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获取其一般资料、国家基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健康管理效果。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自报的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0.34%(1 375/1 522),随时查看居民健康档案率为52.80%(725/1 373),规范血糖检测率为83.69%(1 262/1 508),规范随访率为90.18%(1 377/1 527),最近1次随访中入户随访和就诊时随访比例分别为29.24%(443/1 515)和61.06%(925/1 515)。管理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居家自测血糖率为53.57%(818/1 527),最近6个月规范服药率为89.26%(1 363/1 527),最近1次随访时血糖控制满意率为65.23%(996/1 527),总体服务满意度为95.15%(1 453/1 527)。在年龄≥65岁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中医药服务接受情况患者的过去1年自测血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过去1年随访次数患者的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随时查看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中医药服务接受情况、过去1年血糖检测次数及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的总体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35~64岁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随时查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接受中医药服务情况、过去1年血糖检测次数及过去1年随访次数的患者过去1年自测血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随时查看健康档案情况患者的血糖控制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和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的总体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影响了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社区的健康管理活动,其规范实施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和总体服务满意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惠娟, 刘晓云
    2022, 25(01):  50-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6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97KB) ( )  
    背景

    新医改以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尤其是在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但其实施效果尚缺少需方证据支持。同时,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特征尚不明确,若下沉的主要是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患者,这将带来医疗服务公平性的问题。

    目的

    从需方角度分析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变化及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0年7—9月,利用全国第五次(2013年数据)和第六次(2018年数据)卫生服务调查中北京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将调查对象中年龄≥15周岁、在过去两周内有过就诊经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Chow检验,分析北京市居民基层就诊行为的变化特征。

    结果

    在≥15岁的北京市调查居民中,基层就诊率从2013年的60.89%(1 527/2 508)上升到2018年的64.40%(4 125/6 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P=0.002)。2018年女性、≥60岁、居住在城区、非低收入家庭、具有城镇职工医保、患≥2种慢性病者基层就诊率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区、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情况是2013年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情况是2018年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Chow检验结果显示,基层就诊率增加的居民主要是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OR(95%CI)=1.56(1.24,1.97)〕和居住在城区的居民〔OR(95%CI)=1.27(1.01,1.58)〕(P<0.05)。

    结论

    2013—2018年,北京市居民基层就诊率升高,主要是城区居民、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基层就诊行为增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英, 郭艳芳, 刘峥, 赵仁成, 袁青, 王一茸, 雷林
    2022, 25(01):  55-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14KB) ( )  
    背景

    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目前社区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如何有待深入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利用或参加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2018年9—11月深圳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户籍、婚姻状况、月收入、职业类型、在深居住年限、是否购买医保、疾病确诊医疗机构级别等对服务利用度的影响。

    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10 042例,其中自我报告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1 132和402例。1 132例高血压患者中,530例(46.82%)表示参加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的高血压随访管理,其中436例(82.31%)表示医生提供了测量血压服务,399例(75.25%)表示医生提供了用药指导服务;402例糖尿病患者中,194例(48.26%)表示参加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的糖尿病随访管理,其中(共计193例,1例缺失)173例(89.37%)表示医生提供了测量血糖服务,154例(79.62%)表示医生提供了用药指导服务;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均表示医生进行戒烟或少吸烟、戒酒或少饮酒指导的比例较低,均低于40%。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月收入、在深居住年限、有无医保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的因素(P<0.05),年龄、职业类型、月收入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的因素(P<0.05)。

    结论

    不到一半的社区慢性病患者利用或参加了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女性、18~44岁中青年、中低收入、在深居住年限较短和无医保的高血压患者、体力劳动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利用率较低。建议针对上述重点人群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教育,同时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健康教育的意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社区糖尿病管理研究
    杨斯曼, 张曦, 周梦萍, 刘世兴, 谢昱婷, 匡莉
    2022, 25(01):  62-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3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14KB) ( )  
    背景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疾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全科医疗综合、连续等特点与糖尿病治疗的特点较为契合,但目前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与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

    目的

    探究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首诊/第一线照护、连续性、可及性、综合性、协调性及以患者为中心)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我监测和定期复查)的影响,为今后通过强化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来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更加精确的方向。

    方法

    于2019年8—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患者一般信息调查表、中文版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量表(ASPC)、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治疗依从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24份。2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得分为(80.57±11.27)分,ASPC总得分为(72.95±11.40)分。不同性别、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ASPC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总得分、定期复查依从性得分(P<0.10);2型糖尿病患者ASPC服务可及性、协调性服务维度得分对其药物治疗依从性得分有影响(P<0.10);2型糖尿病患者ASPC协调性服务维度得分可影响其饮食治疗依从性得分(P<0.10);2型糖尿病患者ASPC总得分及除协调性服务维度外的其他各维度得分对其自我监测依从性得分有影响(P<0.10)。

    结论

    强化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各维度均有助于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治疗依从性、定期复查依从性。可通过强化可及性、协调性维度,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可通过强化协调性维度,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可通过强化首诊/第一线照护、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及以患者为中心维度,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尚未发现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依从性之间的联系。未来,可能需要从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运动相关的资源、环境支持等方面寻找切入点,进而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依从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蒋媛, 蒋灵俊, 刘素珍, 李航
    2022, 25(01):  70-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32KB) ( )  
    背景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根本原因。尽早规律、持续地监测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各类慢性并发症,是降低糖尿病不良后果的根本,也是社区糖尿病管理务必重视的内容。

    目的

    了解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状况,分析糖尿病患病及监测相关情况与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水平的关系。

    方法

    于2019年5—11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参与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的7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般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和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问卷(自我观测和专项筛查)的调查。

    结果

    785例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中,103例(13.1%)没有罹患任何慢性并发症,435例(55.4%)同时罹患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慢性并发症自我观测行为总均分为(2.58±0.86)分,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行为得分仅为(1.33±0.67)分;患者慢性并发症专项筛查行为总均分为(2.77±0.57)分,其中视网膜检查、周围神经病变检查、下肢血管病变检查行为得分分别为(1.88±0.99)、(1.46±0.84)、(1.47±0.84)分。614例(78.2%)患者在医生建议下进行专项筛查,主动定期筛查者仅有78例(9.9%);分别有139例(17.7%)和385例(49.0%)患者对自我观测异常和专项筛查结果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确诊时间、慢性并发症罹患情况、对自我观测异常情况的处理是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自我观测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糖尿病确诊时间、最近一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慢性并发症罹患情况、参加专项筛查的原因、对专项筛查结果的处理情况是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专项筛查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水平不高,且受患者糖尿病确诊时间、罹患慢性并发症情况、最近一次检测的HbA1c水平、参加专项筛查的原因及对监测结果的处理方式影响。在社区管理中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相关情况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患者主动、规律地对慢性并发症进行自我观测和专项筛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早诊断与早治疗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梦妍, 王蕾, 陈英耀, 方红, 夏庆华, Russell L Rothman, 徐望红
    2022, 25(01):  79-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95KB) ( )  
    背景

    医疗不信任可降低患者的医嘱遵从度和服药依从性,影响临床结局,可通过有效的干预得以改善,但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评估健康素养干预和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医疗不信任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基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开展的一项整群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上海市闵行区和长宁区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尿病管理系统中招募T2DM患者800例,以社区为群随机分入对照组和3个干预组。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护理,3个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实施基于提高糖尿病教育伙伴关系(PRIDE)工具包的健康素养干预、运动干预、健康素养+运动干预(综合干预)。基线时和干预实施3、6、12个月后及干预结束12个月后对患者开展调查,调查工具包括汉化版健康素养管理表(c-HeLMS)、汉化版糖尿病计算能力测试量表(c-DNT-5)、汉化版医疗不信任指数量表(c-MMI)。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最终纳入780例患者。c-MMI量表在本人群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26。c-MMI的中位得分为31(7)分,医疗不信任(≥30分)率为65.9%(514/780)。随访期间,四组患者的c-MMI得分及医疗不信任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健康素养干预组在3、6个月时医疗不信任风险下降,OR(95%CI)分别为0.42(0.23,0.78)和0.46(0.24,0.88);运动干预组在6、12、24个月时医疗不信任风险下降,OR(95%CI)分别为0.50(0.25,0.99)、0.43(0.22,0.86)、0.37(0.19,0.72);综合干预组在6个月时医疗不信任风险降低,OR(95%CI)为0.30(0.16,0.56)。

    结论

    基于PRIDE工具包的健康素养干预和步行运动干预均可有效降低T2DM患者的c-MMI得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医疗不信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社区老年人群管理研究
    闫蕊, 赵守梅, 张馨心, 吕雨梅
    2022, 25(01):  87-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45KB) ( )  
    背景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日益严重,养老问题日渐突出,社区养老可有效解决当前社会养老问题。

    目的

    运用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8—12月,依据便利抽样原则选取大庆市某3个社区为研究现场,方便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500例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老年人一般资料、身心健康水平、家庭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采用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其中,159例(32.5%)社区老年人愿意选择社区养老。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养老观念、社区养老了解度、孤独感得分、代际关系得分是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养老了解度、养老观念、孤独感得分、社会网络、健康自评、教育程度、居住方式为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筛出的前3位关键影响因素均为社区养老了解度、养老观念及孤独感得分。Logistic回归模型的灵敏度为94.34%,特异度为95.7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0.974,0.996);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为88.05%,特异度为97.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0.968,0.992)。两个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5,P=0.268)。

    结论

    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在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偏低,提示未来可通过改变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改善老年人家庭关系等方法提高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嘉音, 刘东玲, 王子辰, 刘雪冰, 张琼文, 张玲利
    2022, 25(01):  94-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6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00KB) ( )  
    背景

    随着身体功能衰退及疾病进展,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和医疗事务的沟通决策能力有所下降,对将来临终意愿表达造成一定影响,尽早对老年患者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将会保障其医疗决策自主权。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ACP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阶段现状,对ACP推广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ACP相关行为现状、行为改变阶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5—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的41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问卷(ACPES)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所处ACP行为改变阶段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84份(93.7%)。部分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已有ACP相关行为,其中42例(10.9%)患者和家人/亲友谈论过医疗决策代理人,39例(10.1%)患者和家人/亲友谈论过医疗照护,23例(6.0%)患者和决策代理人谈论过决策灵活性,12例(3.1%)患者询问过医生问题,没有人全部参与4项主要ACP相关活动。292例(76.0%)患者处于行为改变前意识阶段,92例(24.0%)患者处于行为改变思考阶段。不同一般情况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ACPES知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自评疾病严重程度、近5年住院经历、近5年做医疗决定经历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ACPES思考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近5年住院经历、近5年做医疗决定经历是老年慢性病患者ACPES思考阶段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部分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已有ACP相关行为,且对ACP行为有一定的思考,建议医护人员在开展ACP健康教育时,将ACP看作由多个行为组成的持续过程而非单一行为,并与患者已有的ACP相关行为结合,引导其理解整个ACP行为过程,制定与行为阶段匹配的针对性干预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梦梦, 王玉环, 唐雪婷, 赵淑华, 周佳
    2022, 25(01):  100-1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0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28KB) ( )  
    背景

    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且经济欠发达地区,老龄化势态严峻。如何在自身综合实力较弱、居家照护服务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推动积极老龄化社会构建?优先关注失能群体,从家庭功能视角提升家庭抗逆力,逐步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的居家照护体系显得至关重要。

    目的

    分析家庭功能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抗逆力间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提升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抗逆力水平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方法

    于2020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431户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家庭开展入户调查。采用自设问卷对居家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护者和家庭核心成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认知状态评价量表、家庭抗逆力评估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以评估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家庭功能状况和家庭抗逆力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家庭功能及其5个维度(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和亲密度)与家庭抗逆力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对家庭功能及其5个维度在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抗逆力间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检验。

    结果

    按照1∶1∶1的比例,对431户家庭中的居家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护者、家庭核心人物进行抽取,共纳入居家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护者、家庭核心人物各431例。431例居家失能老年人中,轻度失能者202例(46.9%),中度失能者173例(40.1%),重度失能者56例(13.0%)。431户家庭中,功能良好家庭200户(46.4%),功能中度障碍家庭188户(43.6%),功能重度障碍家庭43户(10.0%);高抗逆力家庭223户(51.7%),低抗逆力家庭208户(48.3%)。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功能及其5个维度、家庭抗逆力呈负相关(P<0.05);家庭功能及其5个维度与家庭抗逆力呈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及其5个维度在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抗逆力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7.2%(家庭功能)、38.7%(适应度)、47.1%(合作度)、48.2%(成长度)、24.2%(情感度)、25.3%(亲密度)。

    结论

    家庭功能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抗逆力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对于失能程度较重的老年人,除加大医疗帮扶外,还应调动其家庭内部优势资源,进而改善其家庭功能,提高其家庭抗逆力,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照护负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史路平, 姚水洪, 王薇
    2022, 25(01):  109-1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15
    摘要 ( )   PDF for PC (1320KB) ( )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轻度认知障碍(MCI)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了解其患病率对于推进健康老龄化有重要意义,但近10年尚缺乏大样本调查数据对全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进行全面报道。

    目的

    了解近10年中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公共服务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2021年1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PubMed、Ovid、Springer Link、EmBase等数据库,获取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中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的原始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患病率相关数据,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模型合并效应指标。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7篇文献,样本量共计137 599。近10年中国老年人群MCI总体患病率为19%〔95%CI(17%,21%)〕。人口学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分别为17%〔95%CI(15%,19%)〕和19%〔95%CI(17%,21%)〕;城市和农村地区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分别为16%〔95%CI(11%,22%)〕和23%〔95%CI(16%,30%)〕;有配偶和无配偶的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分别为16%〔95%CI(14%,19%)〕和24%〔95%CI(20%,28%)〕;60~64岁老年人群MCI患病率为13%〔95%CI(9%,17%)〕,65~69岁为12%〔95%CI(9%,15%)〕,70~74岁为17%〔95%CI(13%,20%)〕,75~79岁为26%〔95%CI(20%,31%)〕,80~84岁为33%〔95%CI(24%,42%)〕,≥85岁为42%〔95%CI(22%,62%)〕;我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随教育程度增长而降低,文盲组(受教育年限<1年)MCI患病率为30%〔95%CI(25%,35%)〕,大学组(受教育年限>12年)的患病率下降为10%〔95%CI(7%,13%)〕。空间分布结果:各省份之间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差异明显(15%~37%),各区域之间差异明显(17%~22%)。时间分布结果:近10年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呈增长趋势(11%~28%)。

    结论

    近10年中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不同省份、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另外,女性、受教育程度低、高龄、农村、无配偶群体患病率偏高。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曾丽, 蒋运兰, 卢宇彤, 李洁, 廖诗沁, 刘明婷
    2022, 25(01):  115-1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29KB) ( )  
    背景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年人口规模未来还将持续快速增长。血脂异常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上升,老年人血脂异常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受样本量、研究设计方案、调查地域、调查对象群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状况研究结果不一。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获取有关中国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9个横断面研究,样本总量101 831,患病人数45 7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为47.0%〔95%CI(40.0%,54.0%)〕,高胆固醇(TC)、高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9.7%〔95%CI(13.8%,25.5%)〕、20.8%〔95%CI(16.2%,25.4%)〕、15.3%〔95%CI(10.7%,19.8%)〕、20.2%〔95%CI(7.9%,32.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LDL-C血症患病率为17.2%,高于女性的9.0%(P<0.001);女性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48.8%)、高TC血症患病率(24.0%)、高TG血症患病率(23.4%)、低HDL-C血症患病率(20.4%)均高于男性(分别为39.5%、12.9%、19.0%、14.7%)(P<0.001)。年龄方面,老年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60~69岁为39.9%,70~79岁为31.8%,≥80岁为31.4%)(P<0.001);60~69岁老年人高TC血症患病率(12.9%)、高LDL-C血症患病率(10.0%)均高于70~79岁(分别为12.1%、9.4%)与≥80岁老年人(分别为9.5%、6.5%),70~79岁老年人高TG血症患病率(19.3%)、低HDL-C血症患病率(10.5%)均高于60~69岁(分别为16.4%、9.7%)与≥80岁老年人(分别为15.5%、9.5%),≥80岁老年人各类血脂异常患病率均低于60~69岁、70~79岁老年人(P<0.001)。西部地区老年人高TG血症患病率为20.0%,高于东部地区老年人的19.7%(P<0.001);东部地区老年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49.3%)、高TC血症患病率(23.0%)、高LDL-C血症患病率(21.3%)、低HDL-C血症患病率(13.5%)均高于西部地区老年人(分别为36.8%、11.4%、7.8%、7.8%)(P<0.001)。

    结论

    中国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段、地区老年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及各型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差异。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新进展
    巴涛, 王晓丽, 常向云
    2022, 25(01):  122-1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9
    摘要 ( )   PDF for PC (1087KB) ( )  

    饮食干预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措施。间歇性禁食(IF)是一种正常能量和能量限制(或完全禁食)交替进行的膳食模式,主要类型包括隔日禁食、周期性禁食、限时禁食、斋月禁食等。现有研究表明,IF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并促进健康。然而,何种IF方案对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的干预效果更佳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在介绍IF常见方案的基础上,针对IF在减轻体质量,改善血糖、血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及IF疗法的安全性进行综述,旨在为IF的深度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发现,IF不仅对减重有益,还有助于降低血糖和体脂,改善血脂谱,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IF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实施时仍需关注个体差异,结合个体实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崔艳如, 岑秋宇, 魏娟芳, 王文春, 张安仁
    2022, 25(01):  127-1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30
    摘要 ( )   PDF for PC (1089KB) ( )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间歇性禁食(IF)作为一种周期性能量限制的饮食干预方式,已被证明有广泛的健康益处,有助于减轻体质量、改善葡萄糖调节、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反应等,进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目前,我国学者对IF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关注不足。本文通过对IF对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发现IF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用于防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介导的代谢益处可能与激发"代谢转换"、增强白色脂肪褐变、促进自噬及重塑肠道菌群等有关。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