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健康公平性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新医改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变化与公平性研究
陈可心, 王文龙, 虎昭言, 高保锴, 乔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2): 2734-27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40
摘要231)   HTML6)    PDF(pc) (1609KB)(105)    收藏
背景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实现健康公平"是我国新医改以来的核心目标,农村中老年人是推进健康老龄化的重点人群,但有关该人群在医改十年间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纵向研究较少。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在医改十年间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变化,探究影响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因素。

方法

基于2009年基线调查数据及2015、2019年随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45岁中老年人群获得的调查数据,通过χ2检验分析新医改前后该人群的卫生服务利用变化,利用集中指数及其分解法衡量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结果

2009、2015、2019年农村中老年人的两周就诊率分别为13.14%(973/7 406)、10.14%(943/9 302)、12.75%(1 066/8 360),3次调查的两周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0,P<0.001)。2009、2015、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中老年人住院率分别为13.27%(983/7 406)、18.07%(1 681/9 302)、22.93%(1 917/8 360),3次调查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657,P<0.001)。2009年,农村中老年人两周患病未就诊原因排名第一位的是经济困难〔58.35%(353/605)〕,2015年与2019年两周患病未就诊中老年人未就诊原因排名第一位的均为自感病轻〔34.47%(121/351)、34.21%(117/342)〕。2009、2015、2019年农村中老年人需住院未住院原因排名第一位的均为经济困难,占比分别为83.82%(228/272)、60.98%(75/123)、41.22%(54/131)。3次调查两周就诊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56 5、0.012 8、0.018 6,住院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45 8、-0.011 0、0.002 0。经济水平、患慢性病、年龄及家庭规模是农村中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和住院服务利用不公平性的主要贡献因素。

结论

历经医改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中老年人群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明显提高,但门诊卫生服务利用仍需提升。卫生服务利用趋于回归公平,但仍存在亲富不平等。经济水平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的首要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新医改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失能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文龙, 高保锴, 虎昭言, 陈可心, 乔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2): 2740-27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42
摘要208)   HTML5)    PDF(pc) (1785KB)(55)    收藏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剧,失能人群数量相应增加。失能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支出负担。国内相关研究多关注中老年人的失能状况,但缺乏对农村失能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及影响因素变化的纵向研究。

目的

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失能中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并探究影响公平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2009年基线数据和2015、2019年随访数据,筛选年龄≥55岁的失能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集中指数(CI)分析新医改前后样本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变化,通过对CI分解分析影响公平性的因素。

结果

2009、2015、2019年分别纳入失能中老年人1 351、1 521、685例。2009、2015、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失能中老年人两周就诊率的CI分别为0.119 9、0.052 1、0.060 9。新医改政策实施后,失能中老年女性(CI分别为0.108 2、0.084 1)不公平程度较失能中老年男性(CI分别为-0.022 9、0.029 5)更为严重。2009年(新医改政策实施前)影响失能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主要贡献因素为中高、高等收入,贡献率分别为2.586 5%、3.626 9%。除经济因素之外,2015年(新医改政策实施后)婚姻状况(在婚)、文化程度(小学)、家庭规模(中规模)也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贡献率分别为0.478 6%、0.398 4%、-0.339 2%;2019年家庭规模(大规模)、年龄(70~74岁)也成为主要贡献因素,贡献率分别为-0.953 4%、0.694 3%。

结论

新医改十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失能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依旧存在亲富性不公平。造成不公平的贡献因素由新医改前单一的经济因素逐渐演变为由年龄、家庭规模、经济因素等多方面因素互相影响的局面。年龄、职业因素对于失能中老年男性公平性的贡献要高于对失能中老年女性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新医改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卫生服务利用变迁及其公平性研究
高保锴, 虎昭言, 王文龙, 陈可心, 乔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2): 2748-27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41
摘要210)   HTML4)    PDF(pc) (1822KB)(171)    收藏
背景

将健康政策切实转化为民生福祉是我国医改的初心和使命。对于医改成效的考量作为研究热点之一,国内主要集中在横截面数据的现况研究,基于不同时点的纵向面板数据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探索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在医改十年间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变迁,并剖析产生不公平的主导因素。

方法

基于"农村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2009年基线数据和2019年随访数据,采用直接标准化法对比分析新医改前后样本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变化,通过对集中指数(CI)的计算和分解来衡量公平性情况及各因素对不公平性的贡献度。

结果

2009年共纳入已婚育龄妇女4 935例,2019年共纳入已婚育龄妇女3 509例。新医改前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两周患病就诊率稍有增加,增幅为1.29%;慢性病患病就诊率明显降低,降幅为18.77%;需住院者住院率、妇科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明显提高,其增幅分别为10.44%、8.53%、24.05%、36.52%、23.62%。2009年产后访视率CI为-0.034 5,2019年两周患病就诊率CI为-0.016 9,其他指标在两次调查中CI均为正数。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家庭规模及年龄是不公平产生的主要因素。

结论

新医改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全面改善且更趋于公平,但仍略偏向于高收入群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新医改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进展与成效
乔慧, 谢永鑫, 肖文文, 高保锴, 陈可心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2): 2726-27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33
摘要346)   HTML8)    PDF(pc) (1684KB)(79)    收藏
背景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道世界性难题。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为近14亿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一浓缩了各方利益博弈交锋的十年医改,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其改革成效的探讨和实证已然成为学界热议之题。

目的

梳理并分析新医改进程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数据变迁及其背后所映射的发展成效。

方法

选取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基线数据,以及后续2015年及2019年的随访数据。选取自评不健康率、慢性病患病率作为衡量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选取两周就诊率、住院率作为衡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指标。利用集中指数及其分解法探索新医改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

结果

新医改十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的自评不健康率总体下降,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2009、2015、2019年的自评不健康率分别为20.37%(4 107/20 160)、17.75%(3 216/18 114)、19.51%(3 527/18 074),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3.01%(2 623/20 160)、19.45%(3 523/18 114)、26.28%(4 750/18 074);卫生服务利用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2015、2019年的两周就诊率分别为6.43%(1 296/20 160)、5.66%(1 026/18 114)、8.06%(1 457/18 074),住院率分别为8.89%(1 792/20 160)、10.66%(1 931/18 114)、13.23%(2 392/18 074)。健康公平性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得到一定改善:2009、2015、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自评不健康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24 1、-0.095 2、-0.098 0,慢性病患病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01 3、-0.081 5、-0.081 0,两周就诊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68 8、-0.011 3、-0.051 2,住院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39 0、-0.029 4、-0.061 2。公平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则从较为单一的经济收入为主导的现象逐步演变为由年龄、经济收入、患慢性病情况、文化程度等多因素多方面互相影响的局面。

结论

新医改十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逐步得到改善,但应进一步关注由于老龄化、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医疗改革新问题和不公平现象。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现状研究
寇儒欣, 梅康妮, 秘玉清, 陈彤, 邓神根, 邢家润, 王芊芊, 王梦雪, 李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9): 2339-23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6
摘要319)   HTML14)    PDF(pc) (1417KB)(278)    收藏
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围绕创新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和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多项重大改革举措。

目的

分析和评价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为科学、公平分配全科医生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于2022年6月,以2017—2021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源,提取2016—2020年全国、各省份、各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全科医生数、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人数、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的人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执业(助理)医师数,以及2016—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各省份年末总人口数据;从中国政府网的国情栏目中提取各省份土地总面积数据。使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使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差异性。

结果

中国全科医生数由2016年的209 083人增长到2020年的408 820人,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数较2016年增长了95.53%。2020年,在执业(助理)医师中,全科医生占比已达10.01%(408 820/4 085 689),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2.90人。2016—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在人口维度上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35、0.231、0.225、0.177、0.157,在经济维度上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78、0.170、0.161、0.147、0.136,在地理维度上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22、0.726、0.729、0.714、0.707;相较于地理维度的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人口维度与经济维度的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更小。人口维度的泰尔指数由2016年的0.046降至2020年的0.020,经济维度的泰尔指数由2016年的0.022降至2020年的0.013,地理维度的泰尔指数由2016年的0.482降至2020年的0.428。

结论

近5年来,中国全科医生数量快速上升,全科医生已成为执业(助理)医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生注册率也在逐渐升高,全科医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但每万人口全科医生配比依旧不理想,不同区域之间的全科医生资源配置还存在很大差异,地理维度的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与人口、经济维度的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相比水平较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EQ-5D-3L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研究
李培雯, 贺嘉慧, 马喜民, 乔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9): 2361-23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70
摘要396)   HTML6)    PDF(pc) (1443KB)(186)    收藏
背景

探讨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对于优化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作为主观评价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判断并影响其求医行为。目前,国内关于HRQoL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索HRQoL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为政策/计划的制定、农村卫生服务的优化提供参考与依据。

方法

于2019年7—8月,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样本县(海原、彭阳、西吉、盐池县)"农村居民家庭卫生健康询问调查"2019年数据,选取年龄≥15周岁且重要信息(如性别、年龄、HRQoL指标、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等)完整的9 310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调查对象社会经济学与人口学特征、卫生服务可及性、慢性病患病情况、HRQoL、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五方面的资料,基于欧洲五维三水平健康量表(EQ-5D-3L)测量调查对象HRQoL,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健康效用值及直观式测量表(VAS)评分对其门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结果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的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率为10.85%(1 010/9 310),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为18.86%(1 756/9 310);健康效用值的均值为(0.965±0.090),VAS评分的均值为(69.97±17.84)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健康描述系统自我照顾能力维度上存在问题者与在其他维度上存在问题者相比,利用门诊卫生服务、住院卫生服务的可能性更高〔OR(95%CI)分别为3.197(2.633,3.883)、4.802(4.059,5.681),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各项混杂因素后,健康效用值和VAS评分均是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门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此外,是否患有慢性病亦对农村居民门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有明显影响(P<0.05)。

结论

HRQoL和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主导因素。HRQoL作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用来辅助评估与监测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果,并可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人工智能算法偏见与健康不公平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陈龙, 曾凯, 李莎, 陶璐, 梁玮, 王皓岑, 杨如美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9): 2423-24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07
摘要665)   HTML23)    PDF(pc) (1462KB)(388)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为疾病诊疗带来重要价值。然而,人工智能中存在算法偏见现象,可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公平。算法偏见是人为偏见的技术化体现,其形成与人工智能开发过程密切相关,主要源于数据收集、训练优化和输出应用3个方面。医护工作者作为患者健康的直接参与者,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算法偏见,避免其引发健康公平问题。医护工作者需保障健康数据真实无偏见、优化人工智能的公平性和加强其输出应用的透明度,同时需思考如何处理临床实践中算法偏见引发的不公平现象,全面保障患者健康公平。本研究就健康领域中算法偏见的形成原因和应对策略展开综述,以期提高医护工作者识别和处理算法偏见的意识与能力,为保障信息化时代中的患者健康公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社区中医药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郭黛瑶, 蒲川, 彭杨, 邱岚, 胡歆瑀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9): 2369-23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5
摘要450)   HTML10)    PDF(pc) (1484KB)(165)    收藏
背景

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居民疾病谱发生转变,国家对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日益重视。了解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现况及影响因素,对未来更好地发挥出社区中医药服务应有的价值起着关键作用。

目的

从需方角度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社区中医药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12-01在重庆市9个中心城区采用配额抽样法按人口比例抽取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偶遇抽样法在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周边社区抽取居民展开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840份,有效问卷806份,有效率为96.0%。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分析框架将影响个人服务利用行为的因素归纳为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要素三类,同时新增个人中医文化维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4个维度因素对居民社区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影响。

结果

受访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率仅为35.9%(289/806)。倾向特征(年龄、婚姻状况)、使能资源(医保类型、近2周个人医疗支出、机构能否满足家庭基本医疗需求、机构是否提供中医药服务)、需要因素(是否患慢性病、近2周自觉身体状况、是否需要社区中医药服务)、个人中医文化(中医转诊意愿、中医药文化相信程度、社区中医药文化氛围)共4个层面12个指标是居民利用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居民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受到多维度、多因素的影响,故而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我国流动老年人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健康公平性研究
闵淑慧, 胡依, 成晓芬, 郭芮绮, 李贝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6): 1938-19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61
摘要791)   HTML29)    PDF(pc) (1383KB)(259)    收藏
背景

我国流动老年人规模不断增大,"年龄"和"流动"的双重弱势导致其存在健康脆弱风险和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低的问题。目前,针对流动老年人与收入相关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不公平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了解流动老年人的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健康状况,评价其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公平性,为减少与收入相关的卫生不平等情况提供建议。

方法

于2022年4月,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 2018)中选取年龄≥60岁的老年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n=5 840)。以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反映流动老年人的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以自评健康、近1年患病情况反映流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同时收集流动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经济学特征及流动特征作为解释变量。采用修正集中指数(EI)衡量流动老年人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状况与收入相关的不平等程度,采用基于Logit模型的分解分析量化每个决定因素对总不公平的贡献。

结果

流动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接受率为72.12%(4 212/5 840),EI=0.021(P>0.05);健康档案建立率为30.99%(1 810/5 840),EI=-0.054(P<0.05);家庭医生签约率为16.83%(983/5 840),EI=-0.057(P<0.05)。自评健康良好者占82.29%(4 806/5 840),EI=0.199(P<0.05);近1年患病者占29.02%(1 695/5 840),EI=0.123(P<0.05)。EI分解结果显示:对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公平贡献最高的因素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健康档案、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的贡献率分别为74.354%、53.383%),其次为流动范围(对健康档案、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的贡献率分别为43.474%、32.063%);对健康状况不公平贡献率最高的因素亦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对自评健康、近1年患病情况的贡献率分别为59.561%、66.641%),其次为户籍类型对自评健康的影响(贡献率为36.347%),流动范围对近1年患病情况的影响(贡献率为14.153%)。

结论

流动老年人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和不良健康结果均倾向于低收入人群,收入是引起流动老年人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应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宣传工作,重点关注经济地位较低的流动老年人群。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宁夏回族自治区试点县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
马喜民, 李培雯, 贺嘉慧, 杨甲飞, 乔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7): 830-8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59
摘要531)   HTML13)    PDF(pc) (1548KB)(230)    收藏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中老年人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公平性问题备受关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地理位置偏远,中老年人健康状况更加不容乐观,但针对该地区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医改试点县(海原县、盐池县)中老年人的健康公平性,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健康不公平的贡献程度,为改善中老年人健康和完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3月,从"农村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2019年随访数据中,筛选出常住家庭(在相应县居住≥1年)的中老年人(年龄≥45岁)为研究对象(n=5 908)。以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饮用水类型、家庭人均年收入为自变量。采用集中指数分析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采用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健康不公平的贡献程度。

结果

海原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30 0、0.002 9、0.011 4、0.032 7,盐池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00 4、-0.000 1、0.037 4、0.037 4。集中指数分解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饮用水类型、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是中老年人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其中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健康不公平的贡献较大。年龄对海原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1.92%、-152.57%、-27.76%、7.80%,对盐池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贡献率分别为-334.79%、1 117.94%、-45.45%、-25.44%;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对海原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贡献率分别为35.41%、-0.31%、2.08%、22.03%,对盐池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贡献率分别为86.88%、-165.24%、37.13%、1.50%。

结论

整体而言,宁夏回族自治区试点县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较好,但偏向收入较高的人群,年龄对中老年人健康不公平贡献程度最大。社会应重视中老年人健康;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定期为中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并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以提升中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卫生行政部门应调整相关卫生政策,以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最终实现健康公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西藏自治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吴晓凡, 尹悦, 干颖滢, 曾宇琦, 王书平, 闫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6): 1953-19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60
摘要533)   HTML6)    PDF(pc) (1219KB)(108)    收藏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维护当地居民健康的"守门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偏远地区,目前缺乏对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的研究。

目的

分析西藏自治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优化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2020年的《西藏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并从西藏自治区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网络直报系统获取2015—2020年西藏自治区基层卫生的人力数据。描述性分析2015—2020年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并利用基尼系数和集聚度评价2020年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

结果

2015—2020年,西藏自治区基层床位数由3 393张上升至3 867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0.37人上升至0.61人,基层病床使用率由30.9%下降至11.5%,基层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由13.80人次降至9.95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床日由0.44 d下降至0.10 d。2020年,西藏自治区基层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3,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从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及注册护士数的卫生资源与人口集聚度差值看,拉萨市分别为-6.93、-4.50、-2.50、-6.15,昌都市分别为0.05、-0.21、-0.80、-0.22,山南市为-0.88、0.10、0.47、-0.05,其余地级市卫生资源与人口集聚度差值均大于0。

结论

西藏地区基层卫生人员呈现"低增长、低质量、低效率"趋势。建议重视地域特征,完善基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依托地理分级标准,促进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打破基层用人机制,改革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援藏体制机制,建立基层财政投入新模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石永强, 郭铭杰, 张智勇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726-27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71
摘要1139)   HTML16)    PDF(pc) (2191KB)(139)    收藏
背景

门诊服务是老年人可利用的重要医疗卫生资源,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的门诊服务需求将会更加突出,合理配置门诊服务资源,满足老年群体需求成为提升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关键。

目的

探析影响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建议。

方法

2021年,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中选取≥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基于安德森行为模型构建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体系,研究老年人过去1个月内的门诊服务利用次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倾向性特征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能力资源因素包括医保参与、家庭人均收入、医疗机构平均距离,需要因素包括罹患慢性病、健康状况自评,通过零膨胀负二项(ZINB)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次数的因素。

结果

9 551例老年人中,8 038例(84.16%)过去1个月没有利用过门诊服务,749例(7.84%)曾利用1次门诊服务,367例(3.84%)曾利用2次门诊服务,397例(4.16%)曾利用≥3次门诊服务。不同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医保参与情况、家庭人均收入、罹患慢性病、健康状况自评的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INB模型拟合结果的Logit回归部分结果表明,年龄大、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参与医保、罹患慢性病、健康状况自评差是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概率的促进因素(P<0.05);ZINB模型拟合结果的负二项回归部分表明,70~74岁高龄会减少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次数,而医疗机构平均距离为>1~10 km,健康状况自评为好、不好、很不好是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次数的促进因素(P<0.05)。

结论

老年人未能充分利用门诊服务,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会受到倾向性特征、能力资源、需要因素的共同影响。建议对于门诊服务利用不充分的弱势群体、服务需求水平高的高需群体进行合理的门诊服务资源倾斜,以满足其门诊服务需求。同时着重关注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和自我感知健康状况,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意识和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状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范潇茹, 陈莎, 施予宁, 郝春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9): 2371-23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20
摘要858)   HTML19)    PDF(pc) (2539KB)(496)    收藏
背景

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情况严重,已成为我国卫生体系面临的重要问题。慢性病患病数量与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相关,但目前我国尚缺乏该方向研究的全国性调查。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患病情况和特征,分析患慢性病数量对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

方法

于2021年4—10月,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库中获取16 674例≥45岁受访者的问卷资料。问卷中设置了14种慢性病,以受访者自我报告患≥2种慢性病为存在慢性病共病。选取的卫生服务利用指标为受访者过去1年是否利用过住院服务、过去1个月是否利用过门诊服务,选取的医疗费用指标为过去1年的住院总费用和住院自付费用、过去1个月的门诊总费用和门诊自付费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患病数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慢性病患病数量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结果

在16 674例中老年人中,9 561例(57.34%)患≥2种慢性病(慢性病共病),2 624例(15.74%)在过去1年利用过住院服务,2 588例(15.52%)在过去1个月利用过门诊服务。不同慢性病患病种数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率、门诊服务利用率,以及住院总费用、住院自付费用、门诊总费用、门诊自付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患病种数是中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患1、2、3、4、≥5种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率分别是未患慢性病者的1.882倍〔95%CI(1.547,2.290)〕、2.939倍〔95%CI(2.429,3.555)〕、4.231倍〔95%CI(3.490,5.130)〕、5.723倍〔95%CI(4.680,7.000)〕、8.671倍〔95%CI(7.173,10.482)〕,门诊服务利用率分别是未患慢性病者的1.684倍〔95%CI(1.421,1.995)〕、2.481倍〔95%CI(2.101,2.931)〕、3.691倍〔95%CI(3.115,4.374)〕、3.774倍〔95%CI(3.134,4.544)〕、5.577倍〔95%CI(4.698,6.620)〕。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增加1种慢性病,第50、75、90百分位数下的住院总费用和住院自付费用增加,且对上百分位数费用水平的影响更大〔住院总费用第90百分位Coeff(95%CI)=1 248.43(219.20,2 277.66),住院自付费用第90百分位Coeff(95%CI)=706.36(266.87,1 145.86)〕;每增加1种慢性病,各百分位数下的门诊总费用和门诊自付费用均增加,且对上百分位数的影响更大〔门诊总费用第90百分位Coeff(95%CI)=196.33(31.06,361.61),门诊自付费用第90百分位Coeff(95%CI)=128.56(26.83,230.28)〕。

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情况严重,慢性病患病种数增加与更高的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相关。政府应重视初级保健,以管理与慢性病共病有关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费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丽清, 赵灵, 李佳文, 卢祖洵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0): 1261-12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26
摘要664)   HTML8)    PDF(pc) (1077KB)(251)    收藏
背景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长期呈"倒三角"状态,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情况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但目前对于两者协调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如何通过组合产生作用的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明确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开展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中国统计年鉴》。以全国31个省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的耦合协调度为结果变量,以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财政补助收入、床位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9个变量为条件变量,开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

结果

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61,达到(0.6,1.0]的协调发展区间;中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0,处于(0.4,0.6]的过渡调和区间;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38,处于[0,0.4]的失调衰退区间。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组态分析结果显示,存在4种条件组态可以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组态1: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财政补助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组态2:~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财政补助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组态3: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财政补助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组态4:~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财政补助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表示"且",~表示"非")。又可将4种条件组态归纳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驱动型、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权衡型、经济发展驱动型3种路径。

结论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且地区差异明显,注册护士数、地区生产总值及地方财政收入是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且不同因素组合均可产生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的高度协调发展状态。因此,各地区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高协调发展实现路径,以推动基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医疗资源与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与管理效果的关系研究
刘美岑, 杨凌鹤, 陈新月, 刘远立, 尤莉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1): 43-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6
摘要1059)   HTML34)    PDF(pc) (1107KB)(774)    收藏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至今已开展10余年,是我国迄今为止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的最大范围的人群干预实践,了解这一人群干预实践的利用情况及其管理效果非常重要。

目的

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管理效果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方法

于2019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5个市10个区/县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的1 527例≥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获取其一般资料、国家基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健康管理效果。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自报的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0.34%(1 375/1 522),随时查看居民健康档案率为52.80%(725/1 373),规范血糖检测率为83.69%(1 262/1 508),规范随访率为90.18%(1 377/1 527),最近1次随访中入户随访和就诊时随访比例分别为29.24%(443/1 515)和61.06%(925/1 515)。管理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居家自测血糖率为53.57%(818/1 527),最近6个月规范服药率为89.26%(1 363/1 527),最近1次随访时血糖控制满意率为65.23%(996/1 527),总体服务满意度为95.15%(1 453/1 527)。在年龄≥65岁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中医药服务接受情况患者的过去1年自测血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过去1年随访次数患者的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随时查看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中医药服务接受情况、过去1年血糖检测次数及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的总体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35~64岁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随时查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接受中医药服务情况、过去1年血糖检测次数及过去1年随访次数的患者过去1年自测血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随时查看健康档案情况患者的血糖控制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和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的总体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影响了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社区的健康管理活动,其规范实施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和总体服务满意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徐英, 郭艳芳, 刘峥, 赵仁成, 袁青, 王一茸, 雷林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1): 55-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3
摘要936)   HTML22)    PDF(pc) (1114KB)(330)    收藏
背景

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目前社区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如何有待深入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利用或参加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2018年9—11月深圳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户籍、婚姻状况、月收入、职业类型、在深居住年限、是否购买医保、疾病确诊医疗机构级别等对服务利用度的影响。

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10 042例,其中自我报告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1 132和402例。1 132例高血压患者中,530例(46.82%)表示参加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的高血压随访管理,其中436例(82.31%)表示医生提供了测量血压服务,399例(75.25%)表示医生提供了用药指导服务;402例糖尿病患者中,194例(48.26%)表示参加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的糖尿病随访管理,其中(共计193例,1例缺失)173例(89.37%)表示医生提供了测量血糖服务,154例(79.62%)表示医生提供了用药指导服务;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均表示医生进行戒烟或少吸烟、戒酒或少饮酒指导的比例较低,均低于40%。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月收入、在深居住年限、有无医保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的因素(P<0.05),年龄、职业类型、月收入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的因素(P<0.05)。

结论

不到一半的社区慢性病患者利用或参加了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女性、18~44岁中青年、中低收入、在深居住年限较短和无医保的高血压患者、体力劳动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利用率较低。建议针对上述重点人群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教育,同时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健康教育的意识。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李丽清,周绪,赵玉兰,卢祖洵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2): 2777-27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34
摘要563)   HTML10)    PDF(pc) (1355KB)(994)    收藏
背景 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合理及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将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目前,对于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鲜有研究。目的 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明确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为促进两者间良性互动、实现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14—2019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收集衡量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水平的相关指标,基于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等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全国仅6个省(直辖市)实现协调发展。总体上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并出现倒退现象,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1%、-1.69%、-0.45%。从地理分布看,东部地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为0.63,处于初级协调阶段(0.6,1],协调发展等级提升受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滞后制约;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5和0.44,均处于勉强协调阶段(0.4,0.6],经济发展落后成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结论 为实现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各地区需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两者间良性互动,达到优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北京市失能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服务利用现状的混合方法学研究
赵春艳,余晓英,杨姗姗,邵爽,杜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3): 1676-16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42
摘要632)   HTML7)    PDF(pc) (948KB)(549)    收藏
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迅速增加,以全科医生团队为基础、面向家庭的上门医疗服务成为世界新趋势。目前我国的上门医疗服务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运作机制。目的 基于失能老年人的视角,探讨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构建合理化社区上门服务体系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018年5—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8名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顾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内容包括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情况、了解程度、利用情况及其满意度和具体意见建议等。2018年7—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北京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70名失能老年人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照顾资源、对上门医疗服务项目内容的利用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质性研究发现上门医疗服务能部分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但患者担心上门医疗费用较高且无法医保结算、上门医疗服务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影响了上门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量性研究结果显示:370例失能老年人平均年龄(80.9±8.4)岁,202例(54.6%)中度、重度失能,256例(69.2%)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168例(45.4%)需要聘请保姆照顾;314例(84.9%)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但仅76例(20.5%)实际利用过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利用程度较高的前5项服务项目依次是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49(13.2%)〕、康复型家庭病床〔26(7.0%)〕、治疗型家庭病床〔22(5.9%)〕、化验标本采集〔22(5.9%)〕、定期性家访〔21(5.7%)〕;56例(15.1%)不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不愿意接受上门服务的前5位原因依次是担心收费较高〔39(69.6%)〕、担心费用无法报销〔23(41.1%)〕、不了解服务项目内容〔21(37.5%)〕、认为服务内容少或能力有限〔14(25.0%)〕、担心泄漏个人隐私〔14(25.0%)〕。结论 北京市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负担沉重,对上门医疗服务需求迫切,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呈现“高意愿,低利用”的现状,建议推动医保支付和社会保险改革,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上门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老年人自评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研究
郝爱华,陈楚天,郎玲玲,徐宁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7): 818-8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32
摘要546)      PDF(pc) (975KB)(794)    收藏
背景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超过世界均值,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是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重点人群。目的 探索自评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为建设保障老年人口健康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是由北京大学主持的大型跨学科数据调查项目,调查样本覆盖全国28个省市的150个区县、450个村居、约1.8万余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是一套代表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跟踪调查数据库。CHARLS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结构和经济支持、健康状况、体格测量、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险、工作、退休和养老金、收入、消费、资产,以及社区基本情况等。本研究利用2015年CHARLS追踪调查数据,选取60岁及以上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变量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中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收入、消费、资产中的收入;体格测量中的身高、体质量;健康状况中的一般健康状况和疾病史;生活方式中的体育锻炼、社交活动、吸烟、饮酒;医疗服务利用情况中的是否门诊就诊、是否住院等。以Andersen 模型为理论框架,使用SPSS 20.0软件通过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选取的研究变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 089名老年人应答了自评健康状况,其中3 266(79.87%)名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差;自评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中,265(8.11%)名过去1年应住院而未住院。8 340名老年人应答了最近4周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其中1 681名老年人有门诊就医经历,门诊服务利用率为20.16%;8 344名老年人应答了过去1年住院情况,其中1 382名老年人有住院经历,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率为16.5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戒烟者、自评健康状况差者门诊服务利用率分别是仍然在吸烟者、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1.505、2.636倍(P<0.05);≥80岁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率是60~69岁老年人的1.666倍,不饮酒者住院服务利用率是每月饮酒超过1次者的1.613倍,已戒烟和从未吸烟者住院服务利用率分别是仍然在吸烟者的2.204、1.698倍,自评健康状况差者住院服务利用率是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2.630倍(P<0.05)。结论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整体欠佳,自评健康状况显著影响卫生服务利用,应进一步加强自评健康在卫生服务利用中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冯桂平,蒋廷凯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1): 3959-39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68
摘要393)      PDF(pc) (1045KB)(480)    收藏
背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覆盖全生命周期,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这意味着必须注重生命早期经历对健康的长远影响。目的 探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状况的影响机制,分析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中介作用。方法 基于CHARLS 2014生命历程调查问卷,CHARLS 2015家户问卷数据,“流调用抑郁量表”简表(CES-D 10量表),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KHB分解的方法对儿童期逆境与中老年健康状况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样本人群共计18 587例,其中13 289例(71.50%)中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不健康,12 096例(65.08%)未能积极参与生活,5 810例(31.26%)心理健康状况为不健康,12 337例(66.37%)在儿童时期经历过至少一种不良经历,12 319例(66.28%)在儿童期具有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4 015例(21.60%)在儿童期缺乏医疗护理。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儿童期健康是中老年人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期不良经历、儿童期医疗护理缺乏是中老年人自评健康、心理健康及积极参与生活的影响因素(P<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期医疗护理缺乏与中老年自评健康状况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5.84%和5.34%,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期医疗护理缺乏与中老年心理健康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8.74%和5.25%,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期医疗护理缺乏与中老年积极参与生活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5.54%和5.98%。结论 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期医疗护理缺乏通过影响中老年时期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集中指数分解在慢性病患病和就诊公平性评价中的应用
吴騻,何利平,李晓梅,喻箴,孟金良,母凤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2): 2841-28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23
摘要402)      PDF(pc) (1018KB)(422)    收藏
背景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重较大,但有关慢性病患病和就诊不公平性来源的研究较少。目的 评价云南省昭通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和就诊的公平性,为改善人群健康水平及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7—11月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昭通市3个地区(昭阳区、鲁甸县及盐津县)的9 988名常住农村居民,入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成员过去1年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慢性病就诊情况等。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和就诊的公平性采用集中指数(CI)及其分解进行分析。结果 昭通市农村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及就诊率分别为15.75%(1 573/9 988)、13.02%(1 300/9 988)。影响慢性病患病率CI的主要变量为人均收入水平、年龄、婚姻状况,贡献率分别为-130.57%、43.03%、20.95%;影响慢性病就诊率CI的主要变量为人均收入水平、年龄、是否有医保、婚姻状况,贡献率分别为-99.77%、37.49%、30.48%、27.48%。标化后的慢性病患病和就诊结果的CI分别为-0.115 4、-0.118 2,呈倾贫性。结论 昭通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和就诊情况存在倾贫性不公平。造成慢性病患病和就诊水平不公平的第一位贡献因素是收入水平,第二位贡献因素是年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低收入人群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李红美,高原,毛琪,陈安琪,徐爱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0): 2576-25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28
摘要459)      PDF(pc) (1045KB)(592)    收藏
背景 相比较中高收入人群而言,低收入群处于经济与社会资源获取的劣势地位。《201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低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健康问题成为困扰低收入人群的重要问题。目的 了解低收入人群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为有效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出建议。方法 2018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徐州市邳州区、常州市武进区、苏州市姑苏区、淮安市金湖县、镇江市扬中市的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惯用的收入五分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将总人数平均分成五组,分别为最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本次研究将最低收入组纳入低收入组,最高收入组纳入高收入组,其余纳入中等收入组。使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来 测量低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使用患病率、就诊及住院情况来反映其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结果 低收入组EQ-5D各维度自评有健康问题的比例均高于中等收入组及高收入组,VAS自评得分均低于中等收入 组及高收入组(P<0.05)。中等收入组自我照顾、疼痛/不适维度中自评有健康问题的比例高于高收入组,VAS自评得分低于高收入组(P<0.05)。低收入组两周患病卧床率均高于中等收入组及高收入组(P<0.05),中等收入组两周患病休工/休学率高于高收入组(P<0.05)。低收入组中患者自感疾病严重比例均高于中等收入组及高收入组(P<0.05)。低收入组两周就诊率高于中等收入组(P<0.05)。低收入组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比例高于中等收入组,遵医嘱治疗比例均低于中等收入组及高收入组,未治疗比例低于高收入组(P<0.05);中等收入组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治疗比例高于中等收入组(P<0.05)。低收入组就诊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均高于中等收入组及高收入组,到县、区属医院就诊比例低于中等收入组,到市级、省属医院就诊比例低于高收入组(P<0.05);中等收入组就诊 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高于高收入人群,到市级、省属医院就诊比例低于高收入人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及是否患慢性病是影响其是否就诊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及城乡是影响其是否到基层卫生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低收入人群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差距明显。年龄在45~64岁之间、患有慢性病的低收入人群更有可能在罹患疾病时利用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中国全科医生配置公平性研究
乔冠华,廖鹏,贾金忠,李文卓,陈畑至,王志锋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3): 1606-16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74
摘要358)      PDF(pc) (968KB)(488)    收藏
背景 当今社会面临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等问题,实施全科医生制度是保障和维护居民健康的重要途径。足够数量的全科医生是居民获得全科服务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全科医生数量有长足的发展,但是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了解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全科医生的情况,并引导各个地区合理配置全科医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环节。目的 分析中国全科医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2013—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数据网站中各地区生产总值,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5个不同的经济水平组,结合2013—2017年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及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各地区全科医生数量,对各组全科医生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集中指数分析历年公平性变化趋势,并通过泰尔指数分解配置总体差异。结果 2012—2017年,中国全科医生数量从10.98万人增至25.27万人,增幅为130.15%。最高经济水平组的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经济水平组,2017年达到每万人口3.61人。同期,全科医生集中指数先下降后上升,2015年最低(0.192 1)。分解的泰尔指数贡献率显示,不同经济水平组间历年差异贡献率均超过70%。结论 中国全科医生数量明显增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全科医生数量及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医生比例均较高;全科医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分布公平性差,且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经济水平组之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杨勇,李硕,王溪,郭艺玮,马勇,石学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3): 1615-16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91
摘要435)      PDF(pc) (1003KB)(587)    收藏
背景 作为全球第二大常见致死病因,脑卒中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会影响其医疗费用的支出,但目前关于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并探讨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加强患者经济保护、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库”(2010—2015年),于2018年10月采用机械抽样法在数据库中抽取城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 485例,收集其基本情况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基本情况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的年均住院次数为1(0)次,次均住院天数为11.0(6.0)d,次均住院费用为6 070.06(8 289.87)元。不同性别、年龄、险种类型、卒中类型、医院级别、地区、城市类别的患者,年均住院次数、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险种类型、卒中类型、医院级别、地区、城市类别、次均住院天数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患者住院费用较女性高1.8%,年龄每增长1岁患者住院费用上升0.07%,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较居民医疗保险患者高20.1%,卒中类型为入脑前动脉未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I63.2)、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I63.3)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脑梗死(I63)患者高40.8%、38.8%,二级、三级医院就诊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基层医院就诊患者高72.1%、121.1%,东部地区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中部、西部地区高23.5%、34.0%(P<0.05);住院次数也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住院次数每增加1次患者住院费用上升57.7%(P<0.05)。结论 不同特征脑卒中患者的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存在差异,住院费用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通过提高医院诊疗技术、缩短住院天数、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方式来实现费用控制,降低患者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张华宇,苗豫东,屈晓远,王留义,王菊珍,顾建钦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4): 409-4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83
摘要503)      PDF(pc) (1127KB)(739)    收藏
背景 全科医生资源配置是评价卫生公平性的基础性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关于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单一年份或区域性数据,缺乏对全国性数据动态变化趋势的研究。目的 对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优化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加强对全科医生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4—2017年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年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收集2013—2017年全国及各地区全科医生数,并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从145 511人增加到252 717人,增加了107 20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1.07人增加到1.82人,增加了0.75人。我国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比较接近绝对公平线,按服务面积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偏离绝对公平线程度较大。2013—2017年按服务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9、0.26、0.25、0.24、0.24,按服务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3、0.72、0.72、0.72、0.73。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按服务面积配置公平性,按服务人口配置公平性在正常状态,而按服务面积配置公平性呈高度危险状态,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不同区域间全科医生资源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2013—2016年山东省全科医生配置现状及公平性趋势研究
程艳敏,徐燕飞,温楠,马霞,王凡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4): 414-4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19
摘要360)      PDF(pc) (1002KB)(598)    收藏
背景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大力发展全科医生队伍是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目的 分析2013—2016年山东省全科医生配置现状及公平性趋势。方法 查阅2014—2017年《山东省卫生计生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获取全科医生数量、人口、地理面积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全科医生配置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山东省全科医生数从7 709人增加到11 377人,年均增长率为13.85%。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0.80人增至1.14人,年均增长率为12.53%。2013—2016年每年全科医生均以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为主。全科医生配置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从0.282 3下降到0.205 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从0.290 4下降到0.259 2;按人口分布的泰尔指数从0.125 3下降到0.068 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泰尔指数从0.136 3下降到0.106 9。不论是按人口分布配置还是按地理面积分布配置,组内差异对全科医生配置总差异的贡献率均在94%以上。结论 山东省全科医生队伍逐年壮大,但增速有限,培养模式有待优化;全科医生配置公平性总体良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是公平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中国全科医生发展趋势及公平性研究
付英杰,王健,孟彦,俞乐欣,闫卫华,孔悦佳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 7-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87
摘要443)      PDF(pc) (1367KB)(869)    收藏
背景 全科医生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落实基层首诊和推进分级诊疗是当前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用近期数据对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公平性。方法 以2013—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描述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从人口、地理面积、经济3个维度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 2012—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由109 794人增长至252 712人,年均增长率为18.14%。2012年和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1和0.26,按经济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和0.1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4和0.72。泰尔指数分析的结果为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其中,按人口和经济分布的不公平性主要来源于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组,按地理面积分布的不公平性主要来源于低人均GDP组。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资源配置总量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科医生按人口、经济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经济因素对我国全科医生配置公平性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郑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现状及满意度研究
张田,苗豫东,顾建钦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 45-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92
摘要343)      PDF(pc) (1074KB)(286)    收藏
背景 郑州市于2008年提出的“片医负责制”初步构建了多区域、深层次、广覆盖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但相关研究表明存在社区间发展不均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不断推进,签约居民的满意度及对服务的利用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目的 探讨郑州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抽样法,于2018年9—10月选取郑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1 000例为研究对象,在扩展型欧洲满意度量表(EUROPEP量表)的基础上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签约居民的基本情况,签约居民对10项基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签约后居民在社区医疗支出、健康素养、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次数的变化情况,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签约居民对10项基本服务的满意度处于一般以上水平,其中利用较多的服务为基本医疗服务〔(10.16±0.33)次〕、公共卫生服务〔(8.51±0.27)次〕,利用较少的服务为优先转诊服务〔(3.40±0.13)次〕、长期处方服务〔(2.57±0.08)次〕;多数签约居民认为签约后社区医疗支出没有变化(57.9%)、健康素养提升(71.7%)、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次数增加(53.3%);EUROPEP量表30个条目中,“认真耐心地倾听您对病情的诉说(37.6%)”“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36.6%)”“给您提供预防疾病的相关服务(35.7%)”等有关医患沟通和预防保健维度的“非常满意”应答率较高,而“能够得到其他员工(如护士、药剂师)的帮助(15.1%)”“全面地给您提供诊断和治疗(12.2%)”“在候诊室里等待看病的时间(8.4%)”等有关服务组织、技术支撑维度的“非常满意”应答率较低。学历是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患慢性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得分较高(P<0.05)。结论 郑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在落实基本医疗,能够增强居民预防保健意识、促进医患有效交流,但服务组织还不够完善,应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资源配置与业务开展现状
张良年,朱希倩,陈洁如,杨琦,徐先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30): 3748-37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36
摘要508)      PDF(pc) (1160KB)(276)    收藏
背景 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口腔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情况和业务开展情况,过去15年间有不同机构均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研,但最近一次调研距今已有6年,为了更准确、更高效地合理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口腔科资源,并建设符合需求现状的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模式,开展新一轮摸底调研十分必要。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社区口腔科资源配置情况及业务开展现状,为今后建设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模式提供基础。方法 2017年5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5家社区口腔科负责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每个机构调查1人。调查问卷包含3个部分:(1)社区口腔科概况及其2014—2016年运营情况;(2)2014—2016年社区口腔科医务人员概况;(3)2014—2016年社区口腔科服务开展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调查有效率为100.0%。结果 浦东新区45家社区全部开设有口腔科。2014—2016年,各社区口腔科平均年门诊量分别为10 105、9 927、9 828人次,逐年下降;而3年间的平均年业务总收入分别为834 483.9、860 954.1、929 379.4元,逐年增加。截至2016-12-31,浦东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24名口腔科医生和41名口腔科护士,其中14家社区未配备口腔科护士。口腔科医生以本科学历为主,占69.7%;职称以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各占41.8%、50.0%。口腔科护士中,57.5%护理人员为大专学历;职称上初级职称护士和中级职称护士各占50.0%。45家社区口腔科均开展了一级预防;42家社区口腔科开展了二级预防;22家社区口腔科对三级预防有全面的了解。结论 浦东新区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的总体业务呈萎缩状态,口腔科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且预防工作以一、二级预防工作为主,三级预防保健工作较为缺乏,需要提高社区口腔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加强对社区口腔科的硬件支持,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上海市药物使用联动机制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利用结构的影响:基于中断时间序列模型
汤真清,何江江,唐密,张天晔,钟姮,李莉丽,万和平,金春林,杨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8): 3415-34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28
摘要349)      PDF(pc) (1076KB)(464)    收藏
背景 为吸引居民签约,满足居民个性化的用药需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对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的签约居民,如其确需延续上级医院用药医嘱,在回到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时,家庭医生可根据上级医院用药医嘱开具相同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除外。形成“基本+补充”的药品使用联动机制,简称延伸处方政策)。其目的是提高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的便捷度,减轻上级医院门诊配药负荷、居民和医保基金的经济负担。目的 探索延伸处方政策对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利用结构的影响。方法 通过上海市社区信息化平台(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云管理平台),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市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高血压患者在延伸处方政策实施前后(2016—2017年)的相关数据〔产出指标(延伸处方数量、延伸处方金额、患者病种、药物配送成功率、配送周期)和结果指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次数、医疗费用、处方数量、药物费用)〕。以2017年1月为政策干预点,运用中断时间序列模型(ITS)分析实施延伸处方政策后结果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6—2017年延伸处方数量上升明显,截至2017年底,延伸处方数量累计总数超过90万张,延伸处方累计金额已超过1.9亿元。开具延伸处方患者多为慢性病,共45个病种。大部分药物配送成功率均超过90.00%,配送周期除政策初期(2016年1—3月)配送时间较长外,其余配送周期基本控制在5 d以内。二、三级医院高血压患者就诊次数、医疗费用、处方数量和药物费用均有下降趋势(代表斜率变化的β3的P值均<0.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就诊次数、医疗费用、处方数量和药物费用改革前后的趋势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代表斜率变化的β3的P值均>0.05)。结论 根据阶段性评估结果以及签约居民多样的实际用药需求,延伸处方政策的实施能够减轻二、三级医院的慢性病患者就诊压力,有其继续存在和推广价值;建议继续作为引导签约居民主动利用家庭医生提供诊疗服务的激励措施之一,用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合理用药需求,引导科学就医,优化诊疗秩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中老年慢性病人群卫生服务未利用状况及公平性研究
李安琪,陈鸣声,王中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2): 2728-27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19
摘要298)      PDF(pc) (1042KB)(588)    收藏
背景 人口老龄化加剧,中老年人群中慢性病罹患率持续增加,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且目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症状管理较差、依从性一般,部分中老年人群中出现有卫生服务“需要”却“未利用”的现象。目的 了解中老年慢性病人群卫生服务未利用状况,并分析其卫生服务未利用的公平性。方法 于2018年2月,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中,选取中老年人(≥45岁)的人口经济学特征、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健康状况和功能等指标。以卫生服务未利用(包括门诊服务未利用、住院服务未利用、体检服务未利用)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人群卫生服务未利用的影响因素,计算集中指数(CI)分析中老年慢性病人群不同经济水平的卫生服务未利用公平性。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中老年人4 509例,其中3 274例(72.61%)患慢性病。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门诊服务未利用、住院服务未利用发生率分别为20.62%(675/3 274)、5.47%(179/3 274),高于无慢性病者(P<0.05);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体检服务未利用发生率为60.11%(1 968/3 274),低于无慢性病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就业/退休状态、收入水平、居住地区、自报健康状况、患慢性病情况、抑郁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是中老年人门诊服务未利用的影响因素(P<0.05);就业/退休状态、自报健康状况、BMI是中老年人住院服务未利用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社会医疗保险、收入水平、居住地区、患慢性病情况、吸烟情况是中老年人体检服务未利用的影响因素(P<0.05)。中老年慢性病人群的门诊服务未利用集中在高收入人群(CI=0.022),住院服务和体检服务未利用集中在低收入人群(CI分别为-0.060、-0.048)。结论 中老年人群的体检服务未利用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卫生服务未利用的重要因素。中老年人群应提高慢性病防治意识;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模式、鼓励基层就诊,培养全科医生,并针对中老年慢性病人群进行差异化补偿,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减少卫生服务未利用现象,实现健康公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大洋彼岸的涛声——美国新版初级卫生保健质量评估策略对中国全科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的启示
汪洋,韩建军,许岩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6): 1889-18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93
摘要502)      PDF(pc) (1352KB)(1036)    收藏
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正处于改革阶段,发展基层保健已成为其近年改革的关键环节。2018年12月美国家庭医生学会(AAFP)发布了《基层保健质量评估策略的愿景和原则》(《原则》),包括区分质量评估与绩效评估、定义质量评估和绩效评估、强调全科医学学科特性、对信息数据系统进行规范等6项核心原则,从而为未来全新的美国基层保健质量评估标准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传统绩效支付模型的局限性、质量改进方法学、全科医学学科理论等相关背景知识,对该《原则》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深度解析,并将其与英国、欧盟、澳大利亚的质量评估体系进行横向对比,指出了其对传统绩效支付模型的理论突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剖析了《原则》对目前中国全科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的影响,提出了制订中国全科医疗服务核心绩效指标、相关学会及机构应对中国全科医生的自主质量改进提供支持两项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混合研究
王泳仪,王伟,严非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 32-3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63
摘要361)      PDF(pc) (1028KB)(663)    收藏
背景 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主体模式,随子女流动的老年人口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41万。但目前关于流动老年人口就医行为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量性资料来源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项目中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n=752)卫生服务利用数据。质性资料来源于2015年9—12月上海市30例流动老年人个人深入访谈资料,内容包括上海市流动老年人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分析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752例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中,728例(96.8%)自评身体健康/基本健康,174例(23.1%)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484例(64.4%)有医疗保险。平常患轻症时,选择就医者427例(56.8%),在本地找/买药或自我治疗者279例(37.1%),从老家带药者18例(2.4%),不处理等待自愈者20例(2.7%),其他8例(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原因、本地朋友数量是流动老年人口在患轻症时是否就医的影响因素(P<0.05)。个人深入访谈发现异地医保报销问题、经济收入、怕麻烦、不能独自一人到医疗机构就医影响流动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结论 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良好,卫生服务利用度较高。流动原因、本地朋友数量影响流动老年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度。建议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的建设,提高流动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可及性;发挥社会团体作用,重视家庭支持,引导流动老年人口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继续推进建立简便快捷的流动老年人口异地就医结算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全民健康覆盖内涵下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现状及其公平性差异研究
许建强,郑娟,李佳佳,徐凌忠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34): 4163-41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34.001
摘要363)      PDF(pc) (1227KB)(621)    收藏
目的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内涵,分析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现状、公平性差异,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部分)居民数据(12 006户家庭,33 060例居民,其中城市6 006户家庭,10 391例居民,农村6 000户家庭,22 669例居民),结合收入5分法,比较不同城乡类别、收入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公平性。结果 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低于农村居民(P<0.05);两组居民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住院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降低,两周患者就诊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升高(P<0.05);城市不同收入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公平性分析发现,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上方的指标分别是城乡两周患病〔集中指数(CI)=-0.091 5〕、农村两周患病(CI=-0.117 9)、城乡慢性病患病(CI=-0.118 4)、农村慢性病患病(CI=-0.168 2)、城市两周就诊(CI=-0.006 4)、城乡/城市/农村住院利用(CI值分别为-0.094 1、-0.001 5、-0.112 4);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下方的分别是城市两周患病(CI=0.012 9)、城市慢性病患病(CI=0.006 4)、城乡/农村两周就诊(CI值分别为0.062 5、0.080 0)。结论 农村低收入居民两周卫生服务需要高于高收入居民,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两周就诊公平性差于城市。仍需强基层,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弥合城乡差异,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应继续细化医疗保险补偿对象的划分,重点提高农村中低收入居民的补偿水平,加强该人群疾病风险保护,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负担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全民健康覆盖内涵下城乡居民卫生支出现状及其公平性差异研究
许建强,郑娟,李佳佳,徐凌忠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34): 4169-41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34.002
摘要340)      PDF(pc) (1211KB)(320)    收藏
目的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内涵,分析城乡居民卫生支出现状及其公平性差异,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部分)居民数据(12 006户家庭,居民33 060例,其中城市家庭6 006户,居民10 391例,农村家庭6 000户,居民22 669例),结合收入5分法,按城乡、不同收入组类别对居民卫生支出现状及其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 农村中位家庭医药卫生支出低于城市,中位个人门诊支出、中位个人住院支出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不同收入居民中位家庭医药卫生支出、个人中位门诊支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不同收入居民中位家庭住院支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不同收入居民中位个人门诊支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越高中位家庭医药卫生支出、中位个人住院支出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3—2016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1.81%波动下降到29.76%,2016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58%;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收入比重由4.41%上升到7.36%,而城市居民由5.29%下降到4.73%。农村家庭医药卫生支出集中曲线几乎与45°测量线相重合,集中指数(CI)值为0.016 4;城镇家庭医药卫生支出集中曲线在45°测量线下方,CI值为0.092 1;整体上城乡居民家庭医药卫生支出集中曲线在45°测量线下方,CI值为0.039 0。农村、城市、城乡居民个人门诊支出集中曲线均在45°测量线上方,城乡居民个人门诊支出CI值为-0.064 2、农村为-0.094 1、城市为-0.393 3。城乡居民整体上住院费用支出是集中于高收入居民,CI值为0.013 0;农村居民次均住院支出费用曲线基本和45°测量线重合,CI值为-0.002 6;城市居民住院费用集中曲线基本在公平线下方,CI值为0.047 1。结论 城市居民中位家庭医药卫生支出高于农村、中位个人门诊/住院支出低于农村。城市居民卫生支出公平性好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在家庭医药卫生支出、个人门诊/住院支出上均呈现为集中于低收入人群的不公平现象。应从全面健康覆盖内涵出发,将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作为全民健康覆盖工作的重点人群,改善卫生筹资策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加强农村中低收入居民的疾病风险保护,进而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负担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四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高血压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研究
马婧,徐爱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28): 3518-35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72
摘要383)      PDF(pc) (1001KB)(492)    收藏
目的 了解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医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的高血压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 利用2016年7—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开展的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行为试点监测数据,选取6个月连续监测到的高血压患者1 595例为研究对象。监测内容包括: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患病情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比较4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高血压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 1 595例高血压患者中,1 565例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为98.1%,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城乡居民医保者分别为896、88、467、114例。不同医保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就诊率、应就诊未就诊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保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保类型的高血压患者的门诊次均总费用、门诊次均自付费用、住院次均总费用、住院次均自付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保类型高血压患者门诊就诊机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城乡居民医保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比例分别为47.7%(299/627)、68.5%(37/54)、84.6%(154/182)、78.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保类型高血压患者住院机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高,但未能实现全覆盖。参加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的高血压患者对门诊卫生服务的利用度较高,参加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医保的患者门诊服务利用度仍需要增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比例较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上海市静安区高龄悬空老年人医疗、护理及养老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朱瑜,艾贺玲,罗维,陈琦,彭德荣,陶海琦,胡敏,刘登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19): 2374-23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19.022
摘要372)      PDF(pc) (1042KB)(524)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高龄悬空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及养老服务的利用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满足高龄悬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求。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在上海市静安区14个街道中选取老式住宅较为密集的临汾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彭浦镇街道为样本区;再按照1∶1∶1的比例在3个街道内随机抽取居住在老式无电梯楼房3层及以上楼层、年龄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高龄悬空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高龄悬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过去1个月内对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养老服务的利用情况。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有效问卷22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224例高龄悬空老年人中,71.9%(161/224)的老年人过去1个月内使用过医疗服务;使用医疗服务方式为门诊者占72.7%(117/161);使用医疗服务项目为用药、拿药服务者占98.1%(158/161);医疗服务中的困难为下楼困难者占77.6%(125/161)。60.3%(135/224)的老年人过去1个月内使用过护理服务。护理服务由家人和亲属提供者占68.1%(92/135),认为护理服务经济压力大者占40.0%(54/135)。25.4%(57/224)的老年人过去1个月内使用过养老服务。以市场化家政、送餐方式使用养老服务者占39.6%(21/53)。突发情况发生时,准备以自己本人电话方式应对者占52.3%(104/199)。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高龄悬空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利用率较高,养老服务利用率较低。目前存在部分高龄悬空老年人独居居住安排不合理,护理服务经济压力大、护理服务质量不高,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利用不足,紧急情况应对准备不足等问题。建议完善高龄悬空老年人医疗、护理、养老服务提供,建立紧急应对处置的长效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单纯糖尿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比较研究
宋晨晓,徐爱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15): 1785-178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47
摘要346)      PDF(pc) (1099KB)(426)    收藏
目的 比较单纯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6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行为监测中4个省份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数据,共有517例糖尿病患者,记录其慢性病患病情况、人口学特征、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调查期间糖尿病发病情况、就医行为。结果 517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糖尿病139例(26.9%),糖尿病共病378例(73.1%)。单纯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年龄、就业状况、商业医疗保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共病患者行动、自我照顾、平常活动、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抑郁无问题率小于单纯糖尿病患者,调查当日自身健康总体情况自评得分低于单纯糖尿病患者(P<0.05)。517例糖尿病患者中,有475例在调查期间发病,其中选择自我医疗或遵原医嘱持续治疗149例(31.4%,其中单纯糖尿病43例,糖尿病共病106例),选择门诊就诊326例(68.6%,其中单纯糖尿病85例,糖尿病共病241例)。门诊就诊患者中,单纯糖尿病患者就诊次数、就诊接受的服务与糖尿病共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就诊患者中,单纯糖尿病患者就诊机构类别与糖尿病共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共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更低;未于门诊就诊患者中,相比糖尿病共病患者,单纯糖尿病患者更加倾向于选择自我医疗治疗疾病;门诊就诊患者中,相比糖尿病共病患者,单纯糖尿病患者更加倾向于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2)
39.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
李志刚,杜福贻,李丽清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10): 1154-116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0.004
摘要232)      PDF(pc) (1661KB)(365)    收藏
目的 探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合理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我国201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5—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2014—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收集2005—2014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费用、机构数、床位数及卫生技术人员数,分析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发展趋势,并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费用、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增长了804.99亿元、17 110个、170 895张、385 207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91%、8.00%、25.69%、18.82%。洛伦兹曲线显示,2014年我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卫生费用、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高于按面积分布的公平性。2014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费用、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6、0.36、0.27、0.29,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84、0.73、0.70、0.73;东部地区上述指标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4、0.35、0.31、0.29,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69、0.50、0.48、0.46;中部地区上述指标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3、0.21、0.15、0.14,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0、0.38、0.30、0.27;西部地区上述指标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0、0.32、0.29、0.22,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66、0.50、0.62、0.59。结论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发展迅速。2014年我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高于按面积分布的公平性。各地区间存在发展不均衡和不公平等问题,其中中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较高。政府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人口、经济状况等制订符合地区发展的卫生政策,公平、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国际健康的公平性探析
雷光和1,张海霞2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8): 882-88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47
摘要317)      PDF(pc) (1538KB)(417)    收藏
近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健康状况仍然有较大的差异,国家与国家间的健康不公平依然存在。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近十年国际健康公平性的变化,主要通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等常用的指标来研究国际健康的公平性,探究其公平性的相关因素。客观地将我国与国际其他国家的健康状况进行对比,有利于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国际教训,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卫生事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