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栏目
专题研究(160)
论著(37)
论著·社区糖尿病管理研究(6)
论著·基层卫生服务研究(4)
论著·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核算专题研究(4)
更多  
全科临床质量改进专题研究(3)
论著·中老年人群健康研究(3)
论著·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3)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题研究(3)
标准·规范·指南(3)
指南·共识(3)
中国全科医疗/基层卫生服务研究(3)
中国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3)
COVID-19疫情防控研究(2)
论著·脑健康专题研究(2)
论著·基层卫生人员执业现况研究(2)
老年人合理用药专题研究(2)
论著·社区老年人群管理研究(2)
论著·质量改进(2)
论著·社区糖尿病管理专题研究(2)
论著·全-专结合专题研究(2)
述评(2)
世界全科医学工作瞭望(2)
卫生政策研究(2)
医学循证(2)
专题研究·基层骨健康(2)
卫生健康案例研究(1)
特稿(1)
思考与创新(1)
热点关注·睡眠问题研究(1)
热点关注·安宁疗护专题研究(一)(1)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1)
前沿与热点(1)
论著·重点人群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健康(1)
论著·未分化疾病专题研究(1)
论著·卫生服务利用研究(1)
论著·糖尿病管理专题研究(1)
论著·糖尿病并发症研究(1)
论著·社区精神障碍管理(1)
论著·社区儿童卫生服务研究(1)
论著·乳腺癌筛查专题(1)
论著·认知障碍专题研究(1)
论著·人群健康研究(1)
论著·慢性病共病专题研究(1)
论著·慢性病共病研究(1)
论著·临床实践与改进研究(1)
论著·精神障碍专题研究(1)
论著·健康管理·智慧医疗(1)
论著·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研究(1)
隐藏
  文章类型

图片丢失啦 社区卫生服务最新研究合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生活行为因素与抑郁症的关系:一项基于社区人群的横断面研究
赵紫淇, 刘明月, 王楠, 罗政豪, 陈新洋, 李峥, 张尚明珠, 张皓若, 陈嘉琦, 郑一展, 张秀军, 武建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33): 4148-41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587
摘要224)   HTML0)    PDF(pc) (2252KB)(8)    收藏
背景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使用人格障碍定式访谈诊断的生活行为因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生活行为因素与抑郁症的关系。

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11月在唐山市开滦区马家沟社区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分层调整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每天手机使用时长、失眠情况、锻炼身体情况、饮酒情况、是否养宠物等生活行为因素与抑郁症的关系,采用XGBoost模型与SHapley加性解释(SHAP)对变量贡献值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亚组分析探究生活行为因素与抑郁症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 189名社区居民,其中患抑郁症312名(14.25%),未患抑郁症1 877名(85.75%)。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发现每天手机使用时长≥12 h(OR=9.279,95%CI=6.182~13.929)、重度失眠(OR=10.516,95%CI=6.385~17.320)、每个星期至少喝酒1次(OR=2.100,95%CI=1.292~3.412)与抑郁症患病风险升高有关(P<0.05),几乎每天锻炼身体(OR=0.257,95%CI=0.162~0.407)、养宠物(OR=0.632,95%CI=0.475~0.842)与抑郁症患病风险降低有关(P<0.05),并在亚组分析中得出一致结论。XGBoost模型与SHapley加性解释分析得到各变量贡献值分别为失眠情况(SHAP值=0.051)、锻炼身体情况(SHAP值=0.034)、饮酒情况(SHAP值=0.024)、每天手机使用时长(SHAP值=0.018)、是否养宠物(SHAP值=0.013)。

结论

失眠情况是生活行为因素中对抑郁症影响最重要的变量,其次分别是锻炼身体情况、饮酒情况、每天手机使用时长、是否养宠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社区癌因性疲乏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33): 4117-41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241
摘要49)   HTML0)    PDF(pc) (1228KB)(4)    收藏

癌因性疲乏(CRF)是癌症幸存者普遍存在的症状之一,对癌症幸存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目前我国在CRF管理方面仍存在认识不足、筛查不规范、干预措施实施受限等挑战。为制订适用于我国社区的CRF规范化管理方案,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团队对国内外CRF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评述,并形成《社区癌因性疲乏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筛选和评价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共识,本共识专家组重点回答CRF的筛查、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运动原则以及特殊人群CRF管理注意事项等重要问题,旨在为社区医务人员提供标准化的CRF管理建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CRF的识别与干预能力,赋能患者及照护者,减轻患者疲劳状态,最终改善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失配度测算及其时空演变分析
李丽清, 彭崟, 卢祖洵, 袁岗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8): 3495-35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31
摘要520)   HTML1)    PDF(pc) (2109KB)(197)    收藏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比例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资源的需求呈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基层医疗资源的需求存在差异,部分地区面临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严重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极大影响居民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状况。

目的

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引入健康距离模型,分析2011—2021年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失配度的时空演变过程,为合理制订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从卫生物力、人力、保障资源三个层面建立基层医疗资源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获取数据,采用双层规划模型和健康距离模型测算2011—2021年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失配度。

结果

2011—2021年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整体失配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区际、省际间失配度差异不断扩大。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失配度平均值分别为0.633、0.624、0.754,分别为中度失配、轻度匹配和重度失配。2021年东、中、西部地区失配度平均值分别为0.479、0.522、0.639,分别为中度匹配、轻度匹配和中度失配。

结论

尽管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整体失配度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仍在加剧。为持续优化基层医疗配置,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效能,需注重区域间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医联体的社区"全-专结合"特色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林其意, 杨芸峰, 顾文钦, 徐莉苹, 丁宏娟, 苏瑾, 周鹏, 易春涛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8): 3554-35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60
摘要390)   HTML1)    PDF(pc) (1485KB)(838)    收藏

社区医疗活动的主体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新医改背景下,一直在探索适合的发展方式,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把全科医学与专病发展融合为一体的"全-专结合"模式,为中心学科建设的发展、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起了较大的作用。本文对枫林"全-专结合"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社区高血压患者单片复方降压药物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丹翔, 谢舒, 汪丽, 张浩, 李雪琴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8): 3566-35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70
摘要280)   HTML1)    PDF(pc) (2022KB)(150)    收藏
背景

高血压单片复方制剂(SPC)是一种能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与降压效率的强化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对于服用SPC药物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及两者的影响因素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

了解江苏省淮安市使用SPC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自我效能和药物满意度对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的作用。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2022年6—12月江苏省淮安市387例服用SPC类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中文版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8条目(MMAS-8)、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评价表、药物治疗满意度量表第二版(TSQM-Ⅱ)中文版对纳入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患者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组(125例)和血压未控制组(2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控制情况的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自我效能和药物满意度对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的作用。

结果

共收集调查问卷415份,有效问卷387份,问卷有效率为93.25%。387例服用SPC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32.30%。血压控制组未婚/离异/丧偶及超重或肥胖的比例低于血压未达标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血压控制组的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药物满意度得分均高于血压未达标组[(6.45±1.10 )与(6.00±1.50)分,(32.10±6.65)与(30.65±6.66)分,(52.45±8.83)与(48.27±11.85)分,P<0.001)]。超重或肥胖(OR=1.717,95%CI=1.058~2.787,P=0.029)、服药依从性(OR=1.461,95%CI=1.202~1.775,P<0.001)、自我效能(OR=1.052,95%CI=1.011~1.095,P=0.013)及药物满意度(OR=1.025,95%CI=1.000~1.051,P=0.048)是SPC药物使用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药物满意度两两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4,0.226,0.280,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和药物满意度都与服药依从性呈线性正相关(路径系数为0.29,0.13,P<0.05),服药依从性与血压控制情况呈正相关(路径系数为0.15,P<0.05)。

结论

江苏省淮安市服用SPC药物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相对较差。患者超重或肥胖,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药物满意度均可影响SPC药物使用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患者视角的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异
黄传应, 刘力滴, 张鹏, 张亚琳, 杨荣, 杨梓钰, 伍佳, 程玉, 代华, 廖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8): 3541-35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79
摘要283)   HTML0)    PDF(pc) (1709KB)(303)    收藏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供需不匹配,不均衡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同质化建设,准确了解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差异至关重要。

目的

对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比较,并分析不同患者特征对医疗服务质量体验的影响。

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对成都市22个区(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注册全科医生的已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欧洲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成本(QUALICOPC)患者体验问卷和成都实际情况编制"成都市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患者问卷",包含患者基本特征及医疗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4个维度,使用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患者2 153例,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维度得分分别为(0.45±0.26)(0.68±0.41)(0.48±0.41)(0.37±0.40)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维度得分分别为(0.45±0.27)(0.69±0.39)(0.46±0.42)(0.29±0.38)分,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性维度得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0.05)。目前工作状况(乡镇卫生院:β=-0.031,P=0.00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β=-0.028,P=0.003)、有无签约医生(乡镇卫生院:β=0.128,P<0.00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β=0.169,P<0.001)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综合性的影响因素。

结论

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可及性、协调性、连续性水平较高,乡镇卫生院综合性维度得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工作状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性服务体验有负向预测作用,有签约医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综合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实施建议(2025版)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8): 3473-34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139
摘要235)   HTML14)    PDF(pc) (1294KB)(93)    收藏

全科医疗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基石,其医疗质量直接影响到分级诊疗体系的运行效果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也是我国医改成功与否的关键。为全面落实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强化诊疗规范,加强全科医学临床质量的评价、考核与改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质量,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基于国内实践,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实施建议(2025版)》。本实施建议阐述医疗质量控制的要素与内涵、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目的与实施原则、质量控制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并详细介绍开展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旨在为促进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社区人群社会支持与抑郁症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赵紫淇, 陈嘉琦, 朱红敏, 郑一展, 王欢, 胡佳琪, 刘明月, 王楠, 罗政豪, 陈新洋, 李峥, 张尚明珠, 张皓若, 宣小庆, 武建辉, 张秀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9): 3660-366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609
摘要359)   HTML0)    PDF(pc) (1168KB)(34)    收藏
背景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使用人格障碍定式访谈(SCID)诊断的抑郁症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的关系及改进策略。

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11月,收集参加健康体检的河北省唐山市开滦区马家沟社区居民2 549名,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其社会支持水平,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使用SCID对其进行抑郁症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支持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采用Lasso回归分析各变量的重要性,并对二者关系做进一步亚组分析。

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社区居民2 189名,其中患抑郁症312名(14.25%),未患抑郁症1 877名(85.75%)。高水平社会支持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12.07%(225/1 864),中等水平社会支持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19.84%(51/257),低水平社会支持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52.94%(36/68)。在Lasso回归分析中,社会支持(系数=1.082)是对抑郁症影响最大的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社会支持水平下降与抑郁症患病风险增加相关(P<0.05)。与高水平社会支持相比,中等水平社会支持与低水平社会支持者的抑郁症患病风险较高[OR(95%CI)分别为1.535(1.072~2.198)、4.993(2.823~8.830)],且这种关系在不同年龄、性别、幸福感亚组中均存在。

结论

社区人群中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与抑郁症患病风险降低相关,应采取措施提高社区人群社会支持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社区老年人睡眠健康与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9): 3608-36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205
摘要507)   HTML20)    PDF(pc) (1127KB)(281)    收藏

老年人睡眠不良与多种健康结局密切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若在现有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基础上强化睡眠健康与康复管理,将有助于预防、延缓诸多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从而节约大量医疗资源。然而,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未建立完善的睡眠健康与康复管理体系。为填补这一领域空白,由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牵头发起,联合国内多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制订《社区老年人睡眠健康与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该共识立足于睡眠康复相关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多学科专家临床实践经验、我国基层康复资源情况及未来基层医疗发展趋势,围绕老年人的睡眠生理变化、基层睡眠健康与康复管理目标与要求、康复筛查与评估、康复管理内容、康复管理流程等方面形成共识性意见。本共识的发布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老年人睡眠健康与康复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社区中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研究
李玲, 李雅萍, 钱时兴, 聂婧, 陆春华, 李霞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30): 3773-37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111
摘要337)   HTML7)    PDF(pc) (1094KB)(104)    收藏
背景

认知障碍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通过整合多维度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能够提高认知障碍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能力。

目的

基于"生物标志物-遗传-环境"多维度视角,探索并构建社区中老年人群发生认知障碍风险的预测模型。

方法

纳入2021年4—9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 243例社区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个人疾病史以及体格检查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确定是否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采用连接酶反应技术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位点rs429358和rs7412,确定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采用两步法自我认知筛查工具(TCS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风险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体格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中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判断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

2 243名中老年受试者中,认知正常组1 868人(83.28%),认知障碍风险组375人(16.72%)。两组年龄、受教育年限、腰臀比、锻炼、适宜睡眠、饮酒、吸烟、高血压、脑卒中、HHcy和E4携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64,95%CI=1.040~1.088,P<0.001)、吸烟(OR=1.746,95%CI=1.277~2.386,P<0.001)、高血压(OR=2.584,95%CI=1.761~3.793,P<0.001)、脑卒中(OR=1.451,95%CI=1.048~2.008,P=0.025)、HHcy(OR=2.421,95%CI=1.827~3.207,P<0.001)和E4携带(OR=2.034,95%CI=1.473~2.808,P<0.001)是社区中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受教育年限长(OR=0.922,95%CI=0.893~0.952,P<0.001)、适宜睡眠(OR=0.614,95%CI=0.470~0.802,P<0.001)是认知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43(95%CI=0.712~0.771)。

结论

受教育年限、吸烟、适宜睡眠、高血压及脑卒中病史、HHcy及携带E4携带是中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基于"生物标志物-遗传-环境"多维度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为社区中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风险筛查提供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中国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城乡差异比较
褚艺婧, 严雨格, 顾杰, 席彪, 祝墡珠, 黄蛟灵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5): 3161-31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35
摘要285)   HTML7)    PDF(pc) (2007KB)(234)    收藏
背景

目前世界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医务人员流失率不断上升,医务人员的留用意愿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的

调查中国城镇与乡村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5—10月,在27个省和4个市中抽取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8家乡镇卫生院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工作因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因素、心理反应和留用意愿,收集各项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问卷3 769份。调查显示,留用意愿得分较低的是江西省(19.8±3.7)分,得分较高的是西藏自治区(23.9±3.8)分。其中,年龄增长、女性、在婚状态、月收入水平高、基层服务年限<20年、单位支持功能自评高、执业地点在城镇、工作满意度得分高和个人成就感得分高显著正向预测留用意愿(P均<0.001);而职业类别为管理人员、患者健康问卷得分高、情感耗竭得分高和去人格化得分高显著负向影响预测留用意愿(P均<0.001)。城乡比较显示,城镇医务人员更关注职业发展通道和岗位福利,而乡村人员对工作保障及编制稳定性需求更突出(P均<0.001)。

结论

总体城乡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城镇和乡村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因素有所不同,可以针对不同点提出相应措施来提高其留用意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糖尿病基层医防融合服务规范
唐尚锋, 黄阳珍, 郑妍惜, 潘阳阳, 熊忠宝, 卿华, 宋佳, 魏艺琳, 董衡, 王春盈, 陈蔓维, 张康康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5): 3096-31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15
摘要606)   HTML7)    PDF(pc) (1444KB)(602)    收藏

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已高达11.9%,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超过90%,同时,糖尿病发病群体也日趋年轻化。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健康中国"阶段,探索构建以医防融合为核心的慢病管理路径成为重要趋势。本规范以现有2型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为基础,制定2型糖尿病规范化服务诊疗规范,规范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提供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旨在优化基层2型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流程,通过早期发现和综合管理,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并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构筑基层慢性病管理防治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高血压基层医防融合服务规范
唐尚锋, 黄阳珍, 潘阳阳, 郑妍惜, 熊忠宝, 张康康, 宋佳, 魏艺琳, 王春盈, 董衡, 陈蔓维, 卿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5): 3089-30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14
摘要675)   HTML14)    PDF(pc) (1382KB)(467)    收藏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截至2021年,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7亿人,高血压已成为导致我国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健康中国阶段,探索构建以医防融合为核心的慢性病管理路径成为重要趋势。本规范以现有高血压医防融合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为基础,制定高血压医防融合规范化服务诊疗规范,规范主要包括服务提供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内容,旨在优化高血压的基层诊疗和健康管理流程,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并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构筑基层慢病管理防治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分级诊疗背景下带状疱疹社区全科诊疗路径构建
纪冰, 姜嘟嘟, 陈晨, 郑艳玲, 石建伟, 方力争, 杜雪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5): 3110-31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61
摘要310)   HTML5)    PDF(pc) (1740KB)(382)    收藏
背景

带状疱疹(HZ)的及早诊断和治疗对降低HZ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防治研究相对匮乏。

目的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医院的分级诊疗背景为基础,构建一套完整的HZ社区全科诊疗路径,为规范化开展社区HZ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法整理2003—2023年国内外HZ预防、诊断和相关性疼痛评估工具集合及治疗措施;通过焦点小组会议法,邀请来自上海市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从事HZ相关工作或研究的12名专家,梳理并构建社区HZ诊疗路径流程和操作细则。

结果

分级诊疗背景下社区HZ诊疗路径包括预防环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环节、治疗环节和随访环节;构建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HZ首诊诊断、分级诊疗与随访工作,由综合医院承担特殊鉴别诊断和非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以社区全科医生为路径中轴线的社区HZ诊疗路径。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分级诊疗背景下社区HZ诊疗路径,能够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HZ的诊疗规范,为在全国推广HZ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提供了临床和理论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层医生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范博阳, 张玉, 孙雯宁, 张慧芳, 王英杰, 张奥, 赵洋, 王海鹏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5): 3144-31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62
摘要476)   HTML3)    PDF(pc) (1749KB)(318)    收藏
背景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其病程长且难治愈,推行全周期的医防融合服务是防治关键。但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割裂,医防融合服务供给仍存在缺口。基层医生是医防融合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在提供医防融合服务过程中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患者接受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因此,探究基层医生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行为意向至关重要。

目的

调查山东省基层医生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行为意向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防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8月在山东省开展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的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择烟台市、潍坊市以及聊城市,在每个地市随机选择1个区和1个县/县级市作为样本地区,选取481名基层医生进行调查。研究者自制"基层医生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提供调查问卷",经专家咨询后修改完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医防融合服务认知问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服务环境评价问卷、基层医生医防融合服务提供行为意向问卷。采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83.16%(400/481)的基层医生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提供行为意向处于高水平。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49)、大专学历(OR=2.736)、医防融合认知水平较高(OR=3.549)、所就职医疗卫生机构环境较好(OR=8.264)的基层医生提供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的行为意向更强(P<0.05)。

结论

当前基层医生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行为意向较强,但仍应建立完善的医防融合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医防融合工作政策文件与服务指南,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基层医生的认知,设立医防融合专项资金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环境,针对特定人群增加医防融合培训次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社区老年人婚姻状况和社会支持及生活习惯与认知障碍的关联:基于湖北老年记忆队列基线调查
崔宇阳, 程桂荣, 曾燕, 黄招兰, 谭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6): 3240-32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667
摘要383)   HTML8)    PDF(pc) (1080KB)(406)    收藏
背景

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鳏寡孤独现象的加剧导致慢性疾病增多,进一步加重了社会负担。

目的

探讨老年人婚姻状况与认知障碍患病的关联性及社会支持和生活习惯对此关联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和孝感市9 466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为研究队列,依据婚姻状况分为有配偶组(7 055例)和无配偶组(2 411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中文版来评定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全人群及年龄和性别分层后的婚姻状况与认知障碍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分析婚姻状况、社会支持和生活习惯两者或三者联合与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的关联性。

结果

相较于有配偶老年人,无配偶是患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9,95%CI=1.227~1.376,P<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从未结婚(OR=1.679,95%CI=1.448~1.947,P<0.001)和丧偶(OR=1.282,95%CI=1.206~1.362,P<0.001)是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和年龄分层分析显示,从未结婚(OR=2.316,95%CI=1.680~3.193,P<0.001)与丧偶(OR=1.731,95%CI=1.405~2.131,P<0.001)是老年男性患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丧偶是老年女性患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3,95%CI=1.002~1.351,P=0.047);65~74岁组老年人中,从未结婚(OR=1.953,95%CI=1.390~2.746,P<0.001)和丧偶(OR=1.315,95%CI=1.120~1.545,P=0.001)是患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75岁年龄组中,丧偶是患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70,95%CI=1.238~1.747,P<0.001)。婚姻状况、社会支持和生活习惯三者联合与认知障碍关联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有配偶和有社会支持且健康生活习惯的老年人,有配偶和有社会支持但不健康生活习惯(OR=1.262,95%CI=1.169~1.363,P=0.002)、有配偶和无社会支持但健康生活习惯(OR=1.650,95%CI=1.479~1.841,P<0.001)、有配偶和无社会支持且不健康生活习惯(OR=1.777,95%CI=1.575~2.005,P<0.001)、无配偶和有社会支持且健康生活习惯(OR=1.284,95%CI=1.189~1.397,P<0.001)、无配偶和有社会支持但不健康生活习惯(OR=1.999,95%CI=1.768~2.260,P<0.001)、无配偶和无社会支持但健康生活习惯(OR=1.680,95%CI=1.500~1.882,P<0.001)、无配偶和无社会支持且不健康生活习惯(OR=2.422,95%CI=2.141~2.740,P<0.001)的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

结论

无配偶特别是从未结婚和丧偶老年人群的认知障碍患病率显著增高,无论何种婚姻状况,无社会支持且不健康生活习惯均与认知障碍显著关联。建议制定老年健康管理策略时,重点关注婚姻状况、社会支持和生活习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品牌战略:理念及路径
刘旭初, 王午喜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49
预出版日期: 2025-07-04

18. 探讨全科-专科-基层实践基地联合门诊教学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李金宏, 王宇, 徐耀铭, 刘洋, 侯静晖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2): 2726-27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62
摘要340)   HTML1)    PDF(pc) (1286KB)(77)    收藏
背景

全科门诊教学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临床培训基地的全科门诊教学活动仅由全科医学科医生和全科住院医师来完成,与专科医生和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生联系不够紧密,如何优化门诊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全科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目的

探讨全科-专科-基层实践基地联合门诊教学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民医院进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住院医师24名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在通辽市人民医院进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住院医师23名为试验组。对照组由全科医疗科指导老师进行全科门诊教学培训,每2周1次,试验组在全科医疗科指导老师基础上,增加专科和基层实践基地指导老师,进行全科-专科-基层实践基地联合门诊教学培训,每2周1次,两组培训时间均为2年;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住院医师采用迷你临床演练(mini-CEX)评估量表联合全科接诊技能评价表进行考核,对比两组培训效果。

结果

试验组mini-CEX评估量表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人文关怀、临床判断、卫教咨询、组织效能、整体表现7个考核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全科接诊技能评价表的病史采集完整、病史询问技巧、体格检查、健康宣教、接诊时间合理5个考核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全科-专科-基层实践基地联合门诊教学活动通过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强化全科住院医师临床诊疗思维、沟通协作能力及综合服务意识,有效提升了全科住院医师培训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南京市社区认知症服务中心认知初步筛查服务开展现况研究
石佳瑞, 王梓力, 张薛晴, 宋玉磊, 徐桂华, 柏亚妹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2): 2784-27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31
摘要788)   HTML1)    PDF(pc) (1761KB)(213)    收藏
背景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认知症早诊早治服务的发展,而社区认知初步筛查是认知症早诊早治服务体系的基础,也是认知筛查流程的首要关卡,其筛查质量直接影响老年人脑健康水平和认知筛查整体效率。

目的

了解南京市认知初步筛查服务的开展现况,为推动认知症服务中心的高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3年12月—2024年8月,对南京市全部社区认知症服务中心进行走访,以面向周边老年人群开展认知症早期筛查服务的12家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机构调查表,收集机构的基本情况及认知初步筛查服务开展情况。

结果

机构基本情况方面:9家(75.0%)机构依托养老服务机构运行;12家机构的认知初步筛查服务平均开展时间为(16±6)个月;平均年筛查服务量为(245±235)人次;配置的认知初步筛查服务人员中,护士占比最高[36.8%(21/57)],仅4家(33.3%)机构同时配置了医生和护士。服务内容方面:2家(16.7%)机构采取多样化筛查方式进行认知筛查,认知早期干预服务种类为3~7种,4家(33.3%)机构已打通合作机构网络,5家(41.7%)机构计划打通合作机构网络,但仍有2家(16.7%)机构将筛查范围局限于所在小区;8家(66.7%)机构开展早期干预服务,9家(75.0%)机构提供早期随访服务。服务开展成效方面:12家机构的平均年认知症高风险人群筛出率为28.85%,8家机构的平均年认知症早期干预率为60.97%,9家机构的平均年认知症早期随访率为70.94%。资金来源方面,12家机构的认知初步筛查项目资金均来自机构自身或政府项目补贴。

结论

南京市社区认知症服务中心认知初步筛查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认知症早期防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工作人员配置不全面、认知初步筛查服务不规范、认知初步筛查服务进展缓滞、资金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仍需健全认知防控机制、加强认知防控保障、强化社会支持以推进认知症服务网络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研究
赵晓晴, 郭桐桐, 张欣怡, 李林虹, 张亚, 嵇丽红, 董志伟, 高倩倩, 蔡伟芹, 郑文贵, 井淇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2): 2776-27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51
摘要993)   HTML11)    PDF(pc) (2036KB)(141)    收藏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认知障碍发病率越来越高,但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构建精准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帮助社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预警与干预潜在患者,减轻社会医疗压力。

目的

构建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风险的预测模型,分析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实证参考。

方法

于2024年4月,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库中选取≥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n=7 334),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和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抑郁、认知功能数据。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5 133)和验证集(n=2 201),采用LASSO回归十折交叉验证法筛选最佳预测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认知障碍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等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

结果

老年人的认知障碍检出率为14.48%(1 062/7 334)。LASSO回归筛选出9个潜在预测变量,分别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类型、运动、社交、ADL、抑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以60~69岁为参照,70~79岁的OR(95%CI)=1.238(1.109~1.504),≥80岁的OR(95%CI)=2.231(1.546~3.222)],受教育程度[以文盲为参照,小学及以下的OR(95%CI)=0.209(0.173~0.254),初中的OR(95%CI)=0.059(0.038~0.090),高中/职高的OR(95%CI)=0.043(0.021~0.089),大专及以上的OR(95%CI)=0.038(0.005~0.280)],婚姻状况[以有配偶为参照,无配偶的OR(95%CI)=0.691(0.562~0.851)],居住地类型[以城市为参照,农村的OR(95%CI)=2.144(1.617~2.842)],社交[以无社交为参照,有社交的OR(95%CI)=0.746(0.624~0.892)],ADL[以无障碍为参照,有障碍的OR(95%CI)=1.529(1.171~1.997)],抑郁[以无抑郁为参照,抑郁的OR(95%CI)=1.580(1.319~1.891)]是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7个预测变量,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CI=0.805~0.836)和0.839(95%CI=0.817~0.861);Hosmer-Lemeshow检验χ2=5.022(P=0.755)和χ2=3.963(P=0.86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存在显著一致性。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包含年龄、居住地类型等共7个指标的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准确度和区分度均较好,可用于预测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老年人功能受损评估量表在社区老年人中的信效度检验
于文华, 李建国, 段文燕, 高旭妍, 李夏夏, 张子龙, 张丽, 马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4): 3000-30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11
摘要877)   HTML6)    PDF(pc) (1354KB)(220)    收藏
背景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人功能下降比例逐年增加,及早识别功能下降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前期已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并验证老年人功能受损评估量表(FIST)。

目的

在社区老年人中评价FIST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

方法

2022年3—8月选取145名来自北京市不同社区的≥60岁老年人,采用量表接受率、量表合格率和量表完成时间评价量表可行性,采用Cronbach's α和分半信度系数评价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效标效度。

结果

FIST包含3个维度,共16个条目:个人生活功能(6个条目)、家庭生活功能(5个条目)和社会活动功能(5个条目)。FIST的量表接受率和量表合格率均为100%,量表完成时间为1~2 min。FIST总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24,个人生活功能、家庭生活功能、社会活动功能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588、0.817、0.892。FIST校正条目的总相关系数为0.058~0.898,删除某条目后的Cronbach's α为0.910~0.928。FIST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0.911,Guttman分半系数为0.709;个人生活功能、家庭生活功能、社会活动功能3个维度的Spearman-Brown系数分别为0.703、0.709、0.932,Guttman分半系数分别为0.646、0.695、0.822。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初始特征值>1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8.61%,各条目的因子负荷范围为0.585~0.940。FIST总分与巴氏指数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76(P<0.001)。

结论

FIST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社区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的评估工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我国村医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具备情况调查研究
陈秀芳, 李思清, 胡丹, 高淑红, 陈家应, 张朝阳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9): 2384-23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16
摘要375)   HTML2)    PDF(pc) (1506KB)(160)    收藏
背景

村医是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失能老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最便捷的提供者,随着分级诊疗政策推进,村医的康复服务能力引起关注。

目的

了解村医社区康复服务能力掌握情况,分析其康复服务能力存在的不足,提出能力提升策略。

方法

于2020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方式,抽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5个省份的部分村医展开调查,内容涉及村医的康复功能评定、社区康复指导能力的具备情况,以及各项能力满足工作需要情况。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 916份,接受调查的村医中,分别有2 391名(61.1%)、3 704名(94.6%)、2 365名(60.4%)村医具备康复功能评定能力、社区康复指导能力、社区康复服务综合能力;东、中、西部村医的康复功能评定能力具备率、社区康复指导能力具备率和社区康复服务综合能力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西部地区村医各项能力具备率均较低;不同学历和执业资质村医的康复功能评定能力具备率与社区康复服务综合能力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村医的能力具备率较高,全科医师的能力具备率较高;报告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提供肌力分级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关节活动评定、常见病患者康复指导、慢性病患者康复指导、伤残患者康复指导6种服务能力的村医占比分别为73.5%(2 880/3 916)、73.8%(2 891/3 916)、74.1%(2 900/3 916)、96.3%(3 773/3 916)、95.9%(3 754/3 916)、89.1%(3 490/3 916),在能力满足工作需求方面,三种康复功能评定能力满足工作需要的比例均未超75.0%,三种患者康复指导能力满足工作需要率分别为92.4%(3 487/3 916)、91.7%(3 441/3 916)、85.6%(2 987/3 916)。

结论

我国村医的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具备情况总体上较好,但西部地区村医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存在不足;村医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可基本满足村民需求,但随着急性期在医院、恢复期回社区的连续性康复服务模式逐步形成,农村居民对村医的社区康复服务将会有更高的需求,应通过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村医康复服务能力,补齐能力短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上海市社区全专结合临床诊疗技术建设实践
刘洪亚,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9): 2390-23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68
摘要447)   HTML3)    PDF(pc) (1555KB)(658)    收藏

发展社区全科与专科相协作的"全专结合"临床诊疗技术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能级、促进就医秩序更加合理、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政府关于社区卫生发展的文件及已发表文献,结合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专结合的临床诊疗技术状况调研结果,发现全市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展全专结合临床诊疗技术;围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结合自身医疗特色,筛选优势病种开展全专结合的临床诊疗技术服务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临床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社区全专结合的临床诊疗技术发展中,存在社区缺乏开展全专结合的临床诊疗技术人才、部分专家对社区开展专科服务认识不足、全科医生在职培训困境、社区专科药物不足、对社区特色技术的品牌宣传不够等难点。社区全专结合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需要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开展全专结合能力培训,增加专科及专病诊疗用药品种,多途径进行社区特色技术宣传,开展全专结合服务方式的探索创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成效研究
杨娟, 龚静, 刘波, 吴颖敏, 陈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9): 2414-24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32
摘要537)   HTML5)    PDF(pc) (1599KB)(854)    收藏
背景

卫生信息化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十二五"以来,四川省高度重视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期实现卫生信息赋能基层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提升。然而,目前还缺乏对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况研究。

目的

总结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成效。

方法

2023年5—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143个县/区/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1 02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从信息人员、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调查问卷发布在省级统一的基层卫生健康平台中,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人员填写。

结果

人员方面,40.95%(421/1 028)的机构有信息人员,平均每家机构有(0.48±1.12)个兼职人员,有(0.25±1.08)个专职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完成信息标准化建设,形成省级统筹建设格局。系统建设上,配置医院管理系统(HIS)、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系统的分别占98.83%(1 016/1 028)、99.61%(1 024/1 028)、99.32%(10 21/1 028);平均使用了(2.28±2.63)个临床服务类系统、(2.56±1.97)个医疗管理类系统、(10.00±20.81)个院外/上级条块系统。技术应用上,健康档案电子化率达94.93%(2 021/2 129),电子病历总使用率达77.43%(796/1 028),32.60%(1 091/3 347)的机构中医馆接入四川省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健康档案调阅、诊间签约、诊间随访、配置基本公卫服务终端的机构分别占83.46%(858/1 028)、56.91%(585/1 028)、68.77%(707/1 028)、81.91%(842/1 028),医联体上下级机构间开展业务协同的占74.12%(762/1 028)。

结论

"十二五"以来,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整体较好,呈现出基础设施全面夯实、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多样化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统筹融合的发展趋势,信息化逐步适应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新技术应用持续扩展基层卫生信息化生态应用场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魏戌, 尹煜辉, 王旭, 于若文, 章轶立, 孙凯, 王辉, 谢世明, 李琰, 秦晓宽, 尹逊路, 李玲慧,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9): 2354-23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024
摘要345)   HTML2)    PDF(pc) (1500KB)(89)    收藏
背景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慢性退行性骨与关节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基层骨健康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疾病防治效率的关键问题,亟需找出其薄弱点以便于精准优化与有效提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应对老龄化社会中慢性肌肉骨骼疾病负担加重及基层骨健康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方法

2024年9月—2025年1月,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有关基层骨健康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查阅、梳理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网站相关政策法规和指导纲要,初步了解骨健康服务能力评估的研究现状,归纳分析影响评价结果的维度框架。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文献与政策,经半结构化访谈和头脑风暴法初步构建指标体系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筛选优化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结果

研究邀请了来自全国21个地区、不同专业领域的24位专家,专家积极系数达100.0%,权威程度为0.906,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提示研究结果可信。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含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为资源配置、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与保障,权重分别为0.198、0.490、0.312。"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维度的权重值最高(0.490),提示应将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作为基层骨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任务。此外,人才培养、服务效率、医疗协作等维度的指标权重也相对较高,对提升服务能力意义重大。

结论

本研究形成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进一步评估我国基层骨健康医疗服务能力现状及卫生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中成药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
杨江, 李建生, 陈耀龙, 刘辉国, 王建新, 喻佳洁, 李慧茹, 肖琼华, 谢洋, 李素云, 王明航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20): 2464-24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080
摘要1069)   HTML17)    PDF(pc) (1714KB)(4676)    收藏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当前治疗面临诸多挑战。中成药治疗成人CAP疗效明确,但缺乏高质量循证指南。为此,课题组组织多学科专家,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照临床实践指南研制规范,通过文献调研、德尔菲法问卷遴选出6个临床问题,系统检索并整合当前最佳循证证据。在综合评估证据质量、患者意愿、价值取向及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两轮德尔菲调研及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中成药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于2023年发表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本次修订对证据进行了系统更新,新增药物经济性及推荐理由,共形成14条推荐意见,涵盖9种中成药,并依据首部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报告规范完成改编,以提升指南临床适用性、可及性及可操作性,促进中成药在成人CAP治疗中的合理使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夯实基层骨健康服务根基 助力推进健康中国计划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9): 2345-23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094
摘要181)   HTML3)    PDF(pc) (1049KB)(7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的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研究
李杰, 杜汋, 邵屾, 潘东, 张雅欣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6): 1980-19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11
摘要407)   HTML5)    PDF(pc) (1994KB)(90)    收藏
背景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及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基层中医诊疗发展尚不均衡,不同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差距较大。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情况,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采用全面调查方法收集天津市16个行政区域(Dis)(Dis1~6为市内六区,Dis7~10为环城四区,Dis11为滨海新区,Dis12~16为远郊五区)共计27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数据,并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变动规模报酬(BCC)模型、固定规模报酬(CCR)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SFA)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通过文献研究将DEA模型的投入指标设为中医类执业医师数、中医科床位、中医诊疗设备台数;产出指标设为中医医疗收入、中医诊疗人次数、以中医为主的出院人次数、上门中医药服务人次数。SFA模型除产出指标增添总收入一项外,余与DEA所设指标一致。

结果

各区中有7个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情况有效,Dis9 DEA弱有效,8个区DEA为无效。有8个区规模报酬呈递增状态,7个区规模报酬不变,Dis3呈递减状态。8个非DEA有效的区,各区3项投入指标均存在冗余情况,产出指标中各区中医医疗收入项不足现象较为严重。SFA结果中Dis1~6技术效率(0.733~0.838),均为高效区;Dis7~10技术效率(0.691~0.912),3个高效区、1个中效区;Dis11技术效率(0.885)为高效区;Dis12~16(0.399~0.849)3个高效区、2个中效区。DEA结果与SFA结果基本一致,中医类执业医师数对运营效率有正影响。

结论

天津市各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总体偏低,但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且有区域特点,整体来看Dis1~6优于Dis7~10,Dis7~10优于Dis11~16,各区应根据实际合理规划,避免资源投入过剩以及产出不足情况,尤其要加大对滨海新区及远郊五区的扶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基层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的必要性及路径探索
叶青, 陈明敏, 任菁菁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6): 1950-19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91
摘要407)   HTML14)    PDF(pc) (1607KB)(820)    收藏

亚专长全科医师既能提供优质的全科医疗服务,也能提供一定深度的某专科医疗服务,几个不同专业的亚专长全科医师组合,能为辖区居民提供较为完善、全面、又有一定深度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当前精神卫生专业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居民需求的情况下,鼓励一部分基层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的必要性日渐突显。本文分析了培养精神卫生亚专长全科医师的必要性,基层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的优势,推进基层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面临的阻力,进而提出推进基层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的建议,包括精神卫生亚专长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构建,精神卫生亚专长全科医师学习平台拓展,精神卫生亚专长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及资金支持、薪资与晋升激励政策等,以期助力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更好地维护居民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的影响因素组态与路径研究
申贤磊, 何荣鑫,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6): 1973-19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30
摘要373)   HTML3)    PDF(pc) (1784KB)(180)    收藏
背景

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难以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明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一直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的

明确影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的多重因素组合与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1月—2023年8月开展研究,数据来源于《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年鉴》等。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为结果变量,以大数据应用、医疗技术、政府关注、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健康需求6个变量为条件变量,开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

结果

高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组态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种组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可归纳为"技术-环境型""组织-环境型""技术-组织-环境型"3种模式。组态1:大数据应用*~医疗技术*~政府关注*~体系整合*医疗资源。组态2:~大数据应用*~医疗技术*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健康需求。组态3:大数据应用*医疗技术*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健康需求。组态4:大数据应用*~政府关注*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健康需求。(*表示"且",~表示"非")。4种组态解的一致性为0.926,解的覆盖度为0.612,原始覆盖度为0.314~0.396,唯一覆盖度为0.017~0.08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的组态有所不同。

结论

加大对基层的医疗资源投入,目前仍是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的普适措施,但也要注意技术条件、组织条件、环境条件各种因素的有效结合。东、中、西部地区间的驱动路径存在着明显差异,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禀赋及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驱动路径,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有针对性地改善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绩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现状及改进措施
马善军, 闫振喆, 王赟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6): 1987-19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01
摘要550)   HTML8)    PDF(pc) (1681KB)(662)    收藏

本研究对连云港市海州区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存在问题、服务能力及改进措施等内容进行综述,描述了基层中医馆在特色科室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医防融合等方面的工作现状,发现中医馆在运行中存在资源配备不均、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不足、服务能力需要提升等问题。对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中医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其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对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改进策略,以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形成医防融合特色,发挥基层医疗功能和作用,居民在社区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物联网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与管理中的应用
郦奇锋, 隆寰宇, 王泽茂, 封敏, 陈亚红, 胡征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3): 1674-16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82
摘要234)   HTML8)    PDF(pc) (1456KB)(19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社区电子健康档案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何梅亮, 刘修良, 赵梅桂, 郭艳芳, 徐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3): 1628-16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25
摘要506)   HTML8)    PDF(pc) (2021KB)(159)    收藏
背景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自推行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广东省深圳市的建档率目标已实现,使用率成为该项工作优化管理的核心指标。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用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方法

截至2022-12-31,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中共有宝安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 077 665份,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403 700份,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401 853份进行分析。摘录居民健康档案门诊记录、随访记录及体检记录信息,计算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1、2、3年使用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居民健康档案的1、2、3年使用率分别为59.30%(238 131/401 853)、74.90%(301 032/401 853)、80.10%(321 853/401 8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常住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建档时长,以及档案是否有家庭医生签约标识、老年人专案标识、高血压专案标识、糖尿病专案标识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2、3年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与21~45岁居民相比,0~1、2~3、4~6岁居民的1、2、3年使用率较高(OR>1.00,P<0.05),46~60、≥61岁居民的1、2、3年使用率较低(OR<1.00,P<0.05);与常住非深圳市户籍居民相比,常住深圳市户籍居民的1、2、3年使用率较高(OR>1.00,P<0.05);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相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自费及其他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民的1、2、3年使用率较低(OR<1.00,P<0.05);与建档<1年的居民相比,建档≥1年居民的1、2、3年使用率较低(OR<1.00,P<0.05);与无相应专案标识的居民相比,有家庭医生签约标识、老年人专案标识、高血压专案标识、糖尿病专案标识的1年使用率较高[OR(95%CI)分别为3.77(3.70~3.84)、2.73(2.53~2.94)、4.40(4.11~4.72)、3.10(2.78~3.47),P<0.05],2年和3年使用率亦较高(OR>1.00,P<0.05)。

结论

宝安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较既往有所提高,但仍有可提升空间,应重点关注非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专案标识的中老年人、未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自费/其他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非户籍居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一项整群随机对照试验
李晓泽, 孙国强, 沈蔷, 宋妍, 王虎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1): 1320-13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41
摘要880)   HTML19)    PDF(pc) (1661KB)(346)    收藏
背景 慢性病的频发与患者对健康知识及疾病风险认识不足有关,从全国范围来看,较为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依然广泛存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基层医生提供健康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居民参与健康教育积极性普遍不足,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质量及效果有待提升。目的 探究基于应用信息化知识库模型生成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中老年慢性病群体的影响,为进一步强化社区慢性病治理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选取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 390例患有4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50~70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为期1年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慢性病随访管理策略(保持原有的慢性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慢性病随访管理策略的基础上,应用信息化知识库模型生成健康教育指导方案的方式,即添加了健康教育处方指导和个体化健康管理的方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及干预,共持续12个月。在所有患者入组1年后进行终线调查。本研究主要从"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态度、自我效能、服药依从性、健康信息化接受程度"等方面来分析两组慢性病患者在基线与终线调查之间数据结果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7 390例4种慢性病患者,其中干预组患者3 673例,对照组患者3 717例。两组慢性病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慢性病患者医疗保障形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整体疾病知识、慢性病基础知识、糖尿病知识、冠心病知识、脑卒中知识知晓正确率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整体疾病知识、慢性病基础知识、高血压知识、糖尿病知识、冠心病知识知晓正确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知识知晓正确率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态度问卷、自我效能问卷、服药依从性问卷、健康信息化接受度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态度问卷、自我效能问卷、服药依从性问卷、健康信息化接受度问卷得分均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自我效能问卷、服药依从性问卷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态度问卷、健康信息化接受度问卷得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患者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态度、信息化接受度方面可看出干预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从患者自我效能与服药依从性角度方面,两组患者在干预后均有提升,干预组效果更为显著。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信息化知识库模型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有助于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ROCCIPI框架下中医药与基层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研究
李炳松, 吕奕童, 雷天楚, 刘宇宸, 甄雪梅, 王健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2): 1549-15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576
摘要460)   HTML8)    PDF(pc) (1628KB)(337)    收藏

基于中心卫生院的案例,通过ROCCIPI框架,从7个维度识别与分析中医药融入基层乡镇卫生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精准化战略,建设内涵式能力,强化中医药意识,促进多平台交流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中医药融入现代化基层健康服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基于全专结合的社区专病诊疗技术发展策略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0): 1256-12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67
摘要518)   HTML9)    PDF(pc) (1503KB)(434)    收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一系列卫生健康相关的重要职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健康信息系统能力有效提升,然而群众对在社区接受专科诊疗的需求越发凸显。本文探讨了建设社区专病诊疗技术的意义、全专结合内涵、实施策略及方法。文章指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专病诊疗技术,能够增强社区全科医生的执业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能级及满足大众对专病诊治的需求。发展全专结合,既可以在全科工作基础上发展专病诊疗技术,也可以与上级医院协同合作,引入一系列专科技术来共同开展诊疗工作。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要根据当地诊疗需求寻找合适的专科技术,发展具有先进性的专病临床诊疗技术、围绕专病开展科学研究、逐步构筑和推广自身技术品牌,并通过开设专病门诊、配置诊疗条件等构建技术资源。在以上4个建设工作中培养人才,从而实施4+1的全专结合社区诊疗技术发展综合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研究进展
赵琳琳, 罗琪, 胡清华, 陈小垒, 杜娟, 邵爽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0): 1281-12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19
摘要886)   HTML15)    PDF(pc) (2043KB)(818)    收藏

衰弱已从强调以躯体衰弱为主的单一维度,发展为涵盖躯体衰弱、心理衰弱、社会衰弱等的多维度概念。围绕社区老年人开展多维衰弱的研究是解决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碎片化难题,提升老年人全面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多维衰弱概念的演进历程,分类阐述可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的多维衰弱评估工具,分析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的影响因素以及衰弱各维度间的相互作用,评估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对健康结局的预测价值。现有证据表明,多维衰弱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评估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可预测残疾、疾病风险、死亡等多种健康结局,且衰弱不同维度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但目前尚无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的统一评价工具,其潜在发生发展机制也未明确,后续研究可基于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探究多维衰弱的发生发展轨迹,以便于制定干预策略,为逆转或延缓社区老年人的衰弱进程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鹏, 刘力滴, 廖晓阳, 伍佳, 杨梓钰, 张亚琳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07): 869-8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45
摘要340)   HTML6)    PDF(pc) (1793KB)(126)    收藏
背景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数量缺口大,基层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低是导致人才匮乏的重要因素。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8年12月—2019年1月,对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全科医生(n=1 549)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信息、工作满意度及其对提高工作满意度的建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基层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539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35%。全科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为(114.0±17.2)分,处于"一般"水平。其中,工作流程维度的平均得分最低,为(10.6±2.5)分,处于"不满意"水平;其他维度的平均得分皆处于"一般"水平;薪酬和福利待遇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分别为(11.8±2.8)分和(11.6±2.8)分。不同性别、年龄全科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全科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全科医生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30~39岁[OR(95%CI)=0.132(0.035~0.494)]和40~49岁[OR(95%CI)=0.207(0.065~0.664)]全科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低于≥50岁者(P<0.05)。提出提高自身工作满意度建议的人数为419名,共提建议427人次。其中,"提高待遇"的建议居首位(25.53%,109/427)。

结论

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一般,全科医生对工作流程最不满意,最希望提高待遇,年龄是基层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建议针对全科医生满意度"短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如简化工作流程、实施"按劳分配"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社区全专结合门诊建设模式及优化策略
石建军, 金花, 陆媛,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10): 1249-12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24
摘要489)   HTML11)    PDF(pc) (1760KB)(779)    收藏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专业能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生时间、精力有限但医疗资源较充足,加强全科-专科医生合作,可以有效提升社区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全专结合门诊建设的典型案例,从全专结合门诊概念的来源、内涵、建设模式、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综合全专结合门诊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并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全专结合门诊实践方法,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完善全专结合门诊建设规章制度、协调统一全专结合门诊路径、注重全专结合门诊团队绩效激励、提升居民认可度、完善全专结合门诊诊疗评价标准。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职能,深化与专科医师的合作是未来全专结合门诊建设探索的重要方向。政府、医疗机构和全、专科医师的共同参与、推动,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全专结合门诊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糖尿病患者社区门诊就诊特征及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患者频繁就诊的影响因素研究
徐晓莉, 许慧琳, 刘小华, 俞丹丹, 蔡逸舟, 董琳娟, 刘念, 何丹丹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 (07): 893-8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00
摘要326)   HTML5)    PDF(pc) (2018KB)(187)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家庭医生制度构建工作的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资源被广泛利用,然而较少有使用客观就诊数据对成年糖尿病患者基层门诊医疗资源的利用倾向进行研究。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社区门诊就诊特征,分析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患者频繁就诊的影响因素,正确识别签约患者对社区门诊医疗资源的利用倾向,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3年8月调取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年糖尿病患者门诊就诊记录,强制脱敏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收集性别、年龄、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情况、触发的诊断记录、就诊频次、就诊科室数、就诊时接受中医类服务等信息。分析成年糖尿病患者社区门诊就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分析签约患者频繁就诊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获取符合研究要求的门诊记录1 281 972条,涉及糖尿病患者66 838例。其中,男32 723例(48.96%);中位年龄为71(66,77)岁;中位诊断种数为6(3,10)种;中位就诊频次为15(9,26)次,10.28%(6 871例)频繁就诊的成年糖尿病患者的就诊频次为362 068次;就诊科室数以1~2个为主[40 354例(60.38%)],就诊科室数≥5个者6 233例(9.33%);就诊时接受中医类服务者26 423例(39.53%)。签约患者62 005例(92.77%),非签约患者4 833例(7.23%),签约患者与非签约患者的性别、年龄分组、病情复杂程度、频繁就诊情况、就诊科室数、就诊时接受中医类服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分组、病情复杂程度、就诊科室数、就诊时接受中医类服务情况是签约患者频繁就诊的影响因素(P<0.05)。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病情复杂程度是影响签约患者频繁就诊的最主要因素。

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社区门诊就诊成年糖尿病患者签约率较高,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效果明显。社区门诊就诊糖尿病患者老龄化凸显,签约患者病情更复杂、中医就诊需求更强烈。签约患者频繁就诊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病情复杂程度,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患者病情高效识别频繁就诊者,从而更合理利用社区门诊医疗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