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最新文章合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中青年楼宇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姚岗, 张诚, 徐健, 潘文雷, 陈晨, 朱敏, 王朝昕, 黄蛟灵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773-27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10
摘要1184)   HTML12)    PDF(pc) (3095KB)(629)    收藏
背景

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而中青年楼宇人群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较低。上海市率先探索家庭医生楼宇服务,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故研究中青年楼宇人群的健康需求尤为有意义。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青年楼宇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浦东新区、静安区选取典型楼宇作为调查点,然后在各楼宇内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中青年人群(18~59岁)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及就诊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了解,以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基本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楼宇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发放问卷2 366份,回收有效问卷2 27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03%。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基本服务,一般有需求/比较有需求/非常有需求者占比为87.65%(1 874/2 138);对个性化服务有需求者占比为70.59%(1 874/2 05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自评社会阶层、对自身健康状况了解度、自评健康状况、患慢性病情况、自评心理健康状况、患常见病时首选就诊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经历、对家庭医生了解度、对家庭医生信任度、对家庭医生楼宇服务了解度、对家庭医生楼宇服务内容了解度是中青年楼宇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基本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社会医疗保障情况、常用药情况、患慢性病情况、患常见病时首选就诊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经历、对家庭医生楼宇服务了解度、对家庭医生楼宇服务内容了解度是中青年楼宇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楼宇人群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较高,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改变宣传策略,提升家庭医生团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楼宇人群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青年楼宇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徐健, 姚岗, 潘文雷, 戴芳芳, 黄倩, 刘蕊, 李欣, 周良, 黄蛟灵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782-27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09
摘要1161)   HTML14)    PDF(pc) (2906KB)(239)    收藏
背景

上海市正逐步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至楼宇功能社区,目前中青年楼宇人群的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尚不知晓。研究中青年楼宇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和调整家庭医生楼宇服务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中青年楼宇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浦东新区、静安区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楼宇,在选中楼宇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中青年人群(18~59岁)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272份,本研究以其中有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经历的1 137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涉及的主要调查内容为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和经济学特征、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了解度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包括基本服务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两方面,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楼宇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39.61%(425/1 073)的受试者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满足/完全满足其基本服务需求,39.01%(419/1 074)的受试者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满足/完全满足其个性化服务需求。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职业类别、年收入、自评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了解度、对家庭医生信任度、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价是中青年楼宇人群基本服务需求满足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收入、患慢性病情况、对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了解度、对家庭医生团队组成了解度、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价是中青年楼宇人群个性化服务需求满足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约40%的楼宇人群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满足其基本服务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可概括为楼宇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4个方面。建议加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并针对楼宇人群特点和差异化需求,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同时,着力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丰富签约服务内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签约服务情境下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的开发与信效度检验
马志强, 张宝丽, 郭乐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477-4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45
摘要1134)   HTML15)    PDF(pc) (4392KB)(552)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启动和落实,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逐渐成为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的基础。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并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日常考核和评价机制,能够正向激励全科医生的工作并促进签约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目的

编制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为科学评价我国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提供适用的工具。

方法

基于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通过文献回顾并参考相关岗位胜任力量表进行了测量题项拟定和初始量表设计。并于2021年4—8月对全国主要省级行政区域的基层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集了402份有效问卷数据。将有效样本(n=402)平均随机分为两部分,样本A(n=201)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B(n=201)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最终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

结果

最终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量表包括4个维度(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21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9,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7、0.850、0.812、0.811。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著(近似χ2=2 319.759,P<0.001),KMO检验值为0.92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4个共同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80%。一阶验证性因子显示4个维度相关系数为0.68~0.72,量表因子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为:χ2/df=1.31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39,比较拟合指数(CFI)=0.976,拟合优度指数(GFI)=0.913,规范拟合指数(NFI)=0.907。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我国签约服务情景下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国内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评估指标研究进展
马文翰, 史大桢, 赵亚利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7): 791-7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92
摘要1030)      PDF(pc) (932KB)(1237)    收藏

随着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与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成为基层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评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国外方面以英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为代表,认为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主的传统评估指标正在被一些更加关注团队组织环境、内部关系、心理状态、持续改进的模型所替代。国内近些年开始以家庭医生团队为对象构建评估指标。研究方法多样,但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模型支撑,且未对构建的指标进行信效度检验;指标维度较单一,尤其是缺乏团队关系、情感心理、持续改进方面的指标。结合国际经验,研究者建议以投入-中介-产出-再投入(input-mediator-output-input,IMOI)模型为理论依据,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估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青年楼宇人群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潘文雷, 徐永清, 吕晓, 徐健, 姚岗, 邵洁, 刘蕊, 李欣, 石建伟, 黄蛟灵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790-27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11
摘要999)   HTML11)    PDF(pc) (2386KB)(499)    收藏
背景

我国中青年楼宇人群的亚健康检出率逐年增加,其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比呈上升趋势。上海市于2018年6月率先试点基于"楼宇健康驿站"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但针对中青年楼宇人群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不足。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青年楼宇人群焦虑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浦东新区、静安区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楼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选中楼宇内抽取中青年人群(18~59岁)开展问卷调查,本研究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回答完整的2 198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以SAS得分评价受试者的焦虑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人口学和经济学特征、健康及生活方式情况对受试者SAS得分的影响。

结果

2 198例中青年中,没有焦虑1 328例(60.42%),轻度焦虑409例(18.61%),中度焦虑274例(12.46%),重度焦虑187例(8.5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受教育程度、自评社会阶层、自评健康状况、体检频率、疲劳程度、患慢性病情况、规律用药情况是中青年楼宇人群SAS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上海市中青年楼宇人群的焦虑水平相对较高,焦虑程度受人群特征的影响。在为中青年楼宇人群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应加强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优化路径: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刘瑞明, 陈琴, 肖俊辉, 曾理斌, 王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7): 782-7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4
摘要988)   HTML33)    PDF(pc) (1018KB)(1305)    收藏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选择,也是当前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为有效推进签约服务工作,国家陆续推出各项政策,全国各地也在积极进行实践探索,成效明显。但是,签约服务仍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执行难"是签约服务深度推进的一大困境。通过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结合签约服务政策执行过程,发现签约服务仍存在法治性不足、政策执行人员水平不高、激励不足、政策环境影响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需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提升执行人员素质和职业认同、建立医患互信、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等角度进行政策创新,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IMOI模型的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有效性评估指标构建
马文翰, 常艺, 徐超, 赵亚利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9): 2404-24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73
摘要984)   HTML19)    PDF(pc) (3448KB)(325)    收藏
背景

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工作正在成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提供形式,但是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团队的、能够反映团队整体有效性的评估工具。

目的

在投入-中介-产出-再投入(IMOI)模型基础上建立一套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有效性评估指标,以指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自我改进与持续发展。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个人访谈法,初步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2021年5—7月,采用德尔菲法分别对24、21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合课题组分析与专家建议确定评估指标。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7.5%(21/24)、100.0%(21/21),专家权威系数为0.88~0.91。两轮专家咨询的指标重要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138(P<0.001)、0.255(P<0.001),可行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263(P<0.001)、0.257(P<0.001)。最终构建了71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评估指标,其中一级指标7个(团队建设、成员素质、团队关系、团队过程、团队服务结果、认知及满意度、团队再发展,权重分别为0.155、0.155、0.097、0.141、0.155、0.155、0.141)、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48个。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IMOI模型的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有效性评估指标,从团队视角反映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有效性,可为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考评与发展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签约服务情境下基于扎根理论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马志强, 郭乐, 李钊, 葛柏麟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460-4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76
摘要973)   HTML36)    PDF(pc) (1701KB)(661)    收藏
背景

当下医疗卫生资源存在"供需错配"现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突破困境、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因此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并确保培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目的

探讨签约服务情境下全科医生胜任力的概念及其结构维度,挖掘胜任力的隐性部分,以构建系统且全面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为全科医生培养的"量质并举"和签约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对江苏省镇江市、泰州市、苏州市和广东省佛山市1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38位提供签约服务的全科医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依据扎根理论对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以构建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

结果

签约服务情境下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由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4大维度、10项胜任特征构成。其中,全科服务能力和学习发展能力是全科医生胜任力的外在表现和外在驱动,属于胜任力的外显层面,决定了全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能力水平;人文执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全科医生的内在特质与能力,属于胜任力的内隐层面,决定了全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能力潜质。

结论

本研究充分挖掘胜任力的内隐层面,构建出完整且全面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可为签约服务情境下全科医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也可为后续运用量化实证研究方法建立全科医生胜任力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连续性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柳松艺, 孟文奇, 彭海波, 姜晓利, 李子鑫, 于倩倩, 尹文强, 陈钟鸣, 孙葵, 郭洪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312-43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19
摘要923)   HTML17)    PDF(pc) (2162KB)(511)    收藏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自2016年全面推行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进一步的工作开展需要"质""量"并重,重点提高居民的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而目前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连续性的评价尚不明确。

目的

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连续性的评价,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策略。

方法

于2021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菏泽市抽取9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9所乡镇卫生院的1 193例签约居民。采用汉化版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CAT)的连续性维度对纳入居民展开入户调查,量表共包含15个条目。比较不同特征签约居民的PCAT连续性维度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签约居民PCAT连续性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0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04%。其中,签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居民541例(49.27%),签约乡镇卫生院的居民557例(50.73%)。签约居民的PCAT连续性维度平均得分为(3.38±0.51)分。得分最高的条目是"D5您的家庭医生是否耐心听您叙述病情",为(3.64±0.59)分;得分最低的条目是"D15如果很容易给您换一个家庭医生,您是否愿意",为(2.98±0.9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机构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是否患慢性病是签约居民PCAT连续性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连续性评价总体较好,医患双方建立了长久、稳定的联系。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应关注签约居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及慢性病患病情况,以针对性提供其所需要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评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的内容分析及优化路径探索
刘智敏, 冯磊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453-4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78
摘要892)   HTML15)    PDF(pc) (1377KB)(695)    收藏
背景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越来越成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的重要保障,而签约服务协议是实现"人人享有家庭医生"的前提,但协议内容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尚待考量。

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内容,期望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化管理水平。

方法

结合调查目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7月在重庆市主城九区中的每个区随机抽取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终选取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协议作为研究对象。以签约主体、签约服务、签约收费机制、签约主体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分析框架,通过内容分析的方式,对协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重庆市不同区域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中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较为相似:基本医疗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等诊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供健康咨询、预防接种等。重庆市不同区域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中对于服务年限、个性化服务等的规定存在差异:有12份协议规定签约期限为1年,1份协议的签约期限由签约双方协商决定,1份协议未标明签约年限。协议中对于签约主体、签约双方的权利义务的界定范围模糊:6份协议的签约双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级指导医院、家庭医生与户主或家庭成员代表,6份协议的签约双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与户主或家庭成员代表,1份协议的签约双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户主,1份协议未明确签约主体。

结论

重庆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应当进一步明确签约服务对象,完善签约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结合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经验,提升履约实效,使签约服务"提质增效",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向好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IMOI模型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评估指标的系统综述
马文翰, 史大桢, 赵亚利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7): 797-8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35
摘要888)   HTML18)    PDF(pc) (940KB)(795)    收藏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是当前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提升团队服务质量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果的重要手段。有关团队服务有效性的评估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目的

以投入-中介-产出-再投入(input-mediator-output-input,IMOI)模型为框架,对国内外评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有效性的指标进行分类归纳,了解各结构中指标的核心维度。

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国内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评估指标构建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采用指标映射法将指标按照IMOI模型结构分类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纳入14篇研究,其中国外4篇、国内10篇。按照IMOI模型分析,投入(I)主要与组织环境、团队建设、团队中个人素质等相关,中介(M)关注团队突生状态和团队过程,结果(O)则以服务结果、个人反馈为主,再投入(I')指标缺乏。

结论

国内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评估指标构建相关研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质量仍需提高。依照IMOI模型构建指标可以很好地评估团队有效性,但需要进一步补充指标内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我国中央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
徐萍萍, 赵静, 李春晓, 李林峰, 刘森元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440-4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22
摘要861)   HTML16)    PDF(pc) (2012KB)(774)    收藏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合理有序就医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学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评价,较少有学者利用工具聚焦代表性政策对各篇进行定量评价。

目的

定量评价我国中央层面的6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分析政策优劣,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方法

于2022-04-30,以"家庭医生"为关键词在北大法宝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并在国务院网站进行相关内容检索,检索时限为2015-01-01至今。采用ROSTCM 6.0软件进行文本挖掘,然后以其结果为依据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央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并基于政策一致性评价(PMC)指数模型对其进行量化评价。

结果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检索获得相关政策32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排名前5位的高频关键词为"签约服务"(274次)、"健康"(272次)、"医疗"(264次)、"家庭医生"(225次)、"签约"(180次),以其为依据共选择中央层面有代表性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6篇,分别标记为P1~P6。政策量化评价结果显示:依据PMC指数得分和政策等级,政策排名为P1>P3>P2>P6>P4>P5;3篇政策为优秀等级,3篇政策为可接受等级;在政策内容、政策性质、政策评价、政策领域、作用方式等方面,各维度的得分比较高。

结论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内容的覆盖面较为广泛,政策比较成熟。建议注重政策时效长期、中期与短期的有机结合,多角度完善激励方式,提升家庭医生职业荣誉感,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与政策作用方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扎根理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影响机制研究
孟文奇, 柳松艺, 姜晓利, 彭海波, 李子鑫, 于倩倩, 尹文强, 孙葵, 陈钟鸣, 郭洪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0): 1192-11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19
摘要857)   HTML25)    PDF(pc) (1351KB)(444)    收藏
背景

当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中"签而不知""签而不约"等问题突出,因此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迫在眉睫。

目的

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方法

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潍坊、菏泽、济南三地市的24名家庭医生、8名机构管理者、25名签约居民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家庭医生访谈提纲内容包括签约政策执行现状、工作现状等;机构管理者访谈提纲内容包括绩效分配、监督管理等问题;机构管理者访谈提纲内容包括签约获得感、希望获得的服务等问题。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经过三级编码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及影响机制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

通过三级编码得到"居民健康意识弱"等90个概念,"签约知晓情况"等24个范畴,"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等8个主范畴。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执行偏差、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及居民特征3条脉络。

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受相关政策执行偏差、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及居民特征三方面共同影响,因此要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执行路径,提高家庭医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通向健康中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比较研究
刘锐,杨旦红,吴欢云,李国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5): 3139-31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63
摘要853)      PDF(pc) (1179KB)(2300)    收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分级诊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基石。本文通过剖析上海市“1+1+1”签约服务模式、厦门市“三师共管”签约服务模式、杭州市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定远县“按人头总额预付”签约服务模式、盐城大丰区“基础包+个性包”签约服务模式、深圳罗湖模式6种国内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从签约服务的主体、方式、内容、医联体的形式、签约服务费用的支付、医保支付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政策逻辑和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瓶颈,提出城市和乡村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想模式,希望为各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的影响及其启示
李心言, 韩优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447-4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29
摘要840)   HTML14)    PDF(pc) (1374KB)(879)    收藏

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施分级诊疗、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基石。但是,家庭医生"签而不约"等问题制约了这一制度的发展。国际上许多国家已在签约模式中不同程度地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然而,国内目前尚缺乏基于家庭医生签约背景引入竞争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入竞争机制这一发展方向入手,梳理了各国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预约诊疗服务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果质量的影响
周其如, 李举双, 郝春, 汪永刚, 沈睿, 朱敏贤, 程新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0): 1198-12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8
摘要827)   HTML12)    PDF(pc) (1388KB)(161)    收藏
背景

现阶段,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民签约率较高,但签约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问题仍有待改善。

目的

全面了解广东省梅州、河源两市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履约、续约现状,并探索预约诊疗服务对签约服务结果质量的影响。

方法

于2021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梅州市和河源市的11个区(县),由各区(县)卫生健康局提供可调查乡镇卫生院名单,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乡镇卫生院的分管院长或公卫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广东省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指导中心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广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所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进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设置因变量为结果质量指标(一般人群/重点人群的有效签约率、履约困难机构数和续签率低机构数),比较不同预约诊疗服务提供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约诊疗服务对签约服务结果质量的影响。

结果

100家乡镇卫生院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中位数分别为69.0%(60.0%,85.0%)、31.8%(29.1%,54.5%);重点人群/一般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已达2025年工作目标的机构数分别为42家(42.0%)、30家(30.0%)。这100家乡镇卫生院面临履约落实困难的机构共78家(78.0%),其中未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存在履约落实困难的机构共38家(90.5%);存在续约率低问题的机构共50家(50.0%),其中未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面临履约落实困难的机构18家(4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达标机构中,是否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对重点人群及一般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无影响(P>0.05);在所调查的100家机构中,是否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对签约机构履约困难存在影响〔OR(95%CI)=0.28(0.08,0.98),P<0.05〕,对签约居民续约率低无影响(P>0.05)。

结论

广东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履约情况与机构是否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密切相关,在之后的服务过程中建议丰富预约形式和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提质增效",增强居民的信任和主动利用服务的动力,同时从医患双方注入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动力,以便提供持续、有效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国内外多重慢病健康服务整合研究进展
李婵姣, 何安宁, 黄仙红, 倪紫菱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2): 184-1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02
摘要825)   HTML21)    PDF(pc) (1645KB)(4652)    收藏

随着疾病谱的逐渐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经严重威胁我国及全球健康和经济发展。慢病的致病因素多且病程长,患者常出现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慢病的累积状态,即多重慢病。多重慢病问题日益凸显且存在年轻化趋势,有效整合以疾病为中心、以治疗为根本的碎片化、非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对解决该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多重慢病健康服务整合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当前多重慢病的健康整合服务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构建以多重慢病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整合服务模型及探索真实世界的多重慢病整合服务效果定量评价实践是未来多重慢病整合服务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我国高效、可持续的多重慢病服务整合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赵盼盼,王屹亭,林振平,何小菁,刘汝刚,钱东福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7): 812-8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22
摘要747)      PDF(pc) (1397KB)(1531)    收藏
背景 我国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科学的服务质量评价是进一步针对性提升服务质量的前提,而当前国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区域碎片化问题,尚缺乏权威、可靠、具有指导性的评价工具。目的 编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价量表,为评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供适用的工具。方法 在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与内容的指导下,参考国内外相关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现场访谈和专家咨询,设计初始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价量表。于2019年6月,以初始量表进行预测试,根据样本(n=308)的项目分析结果,修订形成最终量表。于2019年7月,将最终量表用于正式调查,有效样本(n=1 746)被随机分为两部分,样本1(n=843)用于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样本2(n=903)用于维度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最终量表包括6个维度(可及性、横向连续性、纵向连续性、综合性服务、技术性、经济性)24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0,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5~0.912。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著(近似χ2=12 492.540,P<0.05),KMO检验值为0.880,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0.347%。维度间相关系数低于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χ2/df=7.877,残差均方根(RMR)=0.041,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87,比较拟合指数(CFI)=0.870,拟合优度指数(GFI)=0.840,规范拟合指数(NFI)=0.854。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我国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价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孙彩霞,司驷骏,蒋锋,刘庭芳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4): 4378-43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49
摘要728)   HTML12)    PDF(pc) (1581KB)(1680)    收藏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所有区(县)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但现行绩效考核指标难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构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推进。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国内外文献及使用成熟的评估工具,并经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指标池,设计了德尔菲专家咨询表。于2020年3—5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在该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30名,经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表均全部收回且有效,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30名专家权威程度系数(Cr)为0.850~1.000,平均值为0.913,均达到可接受标准。第一轮专家咨询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44(P<0.05)、0.254(P<0.01)和0.268(P<0.01),第二轮专家咨询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58、0.354和0.495(P均<0.01),专家意见逐渐趋于一致,评价结果稳定、可靠。最终构建的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59项三级指标。结论 咨询专家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且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经两轮咨询,专家对一、二、三级指标的评价意见趋于一致,有足够的协调性,本研究构建的我国家庭医生签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可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
郭亚红, 郭浩乾, 宁艳花, 姜婷, 李美曼, 吕兄兄, 孔维娟, 刘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3): 2876-28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63
摘要719)   HTML33)    PDF(pc) (1380KB)(494)    收藏
背景

近年来,随着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合作等健康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但是,老年人对"互联网+"技术使用存在局限性,从而影响老年人使用移动医疗。开发基于家庭成员的远程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覆盖面和效率。

目的

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老年人的签约问题,构建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

方法

2020年6月—2021年2月,根据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和前期基础研究,初步拟定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德尔菲法,选择15名专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形成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终稿。

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8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3和0.226(P<0.001)。最终建立了包含服务对象、管理团队成员、家庭照顾者的选择及培训内容、实施方式和管理内容5个部分,共46项条目的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

结论

本文聚焦老年健康管理的现实问题,构建的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既顺应了"互联网+医疗"技术发展,又能实现老年人参与远程健康管理,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作为社区老年人远程护理管理的工具。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健康中国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付英杰,王健,俞乐欣,闫卫华,孔悦佳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9): 2296-23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52
摘要703)      PDF(pc) (983KB)(1238)    收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新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实现基层首诊、推进分级诊疗、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健康中国为背景,通过梳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文献,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供方、需方及运行机制3个角度,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及质量不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接受度不高,全科医生培养与培训机制不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欠缺,医保支付机制导向性不强,沟通宣传机制和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建议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签约服务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社区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内部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张璟瑜,刘利霞,王小刚,叶静雪,廖晓阳,谭雪,代晓怡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5): 3244-32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47
摘要700)   HTML4)    PDF(pc) (1568KB)(914)    收藏
背景 成都市武侯区自2014年开始“基层医疗转型”,开展以人为中心主动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PCAC)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家庭医生团队为单位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同时团队长在团队内部进行二次考核,但是目前缺乏科学、合理、有效、易于操作的团队内部使用的考核指标体系。目的 构建一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内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为家庭医生团队合理、科学地评价团队内部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初步建立家庭医生团队内部签约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于2019年12月—2020年3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两轮专家咨询,确定了家庭医生团队内部签约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100.0%(35/35)和100.0%(25/25)。两轮专家咨询的熟悉程度分别为(0.71±0.05)和(0.74±0.13),判断依据分别为(0.79±0.12)和(0.88±0.1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09)和(0.81±0.10)。两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77(χ2=322.054,P<0.001)和0.215(χ2=242.762,P<0.001)。最终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面对面服务(0.400 0)、非面对面服务(0.100 0)、面对面/非面对面服务(0.500 0)〕、10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内部考核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内部考核指标体系,可客观、科学地评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内部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基于医生代理理论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策略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4): 381-3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14
摘要699)      PDF(pc) (1084KB)(492)    收藏
医生-患者关系可以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医生代理理论是研究医生行为的经济管理学理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签约患者和家庭医生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合同契约的方式加以规范。家庭医生的效用取决于自己的收入及签约患者的总健康,而收入和患者总健康取决于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本文运用医生代理理论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的行为,并从供方角度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策略,建议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改革、落实签约服务费发放,提高家庭医生的绩效收入,并与患者服务质量挂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患者预约门诊现况分析
李琳,宋贝贝,丁静*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36): 4539-454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80
摘要693)      PDF(pc) (705KB)(607)    收藏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预约门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5-06-01至2016-05-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的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患者200例为调查对象。根据履约情况,将其分为履约组(100例)和爽约组(1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月坛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预约就诊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离异或丧偶)〔OR=1.997,95%CI(1.124,3.549)〕、预约过程满意度〔OR=0.242,95%CI(0.133,0.439)〕是慢性病患者履约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爽约组患者爽约原因主要为临时有事无法就诊65例(65.0%)、遗忘51例(51.0%)。结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患者预约门诊履约率偏低,家庭医生应更多关注离异或丧偶患者,提高预约门诊服务满意度,完善预约门诊就诊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履约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下签约服务核心团队配置研究
王小刚,杨梓钰,代晓怡,谭雪,张军,杨敏容,林曦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3): 1542-15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17
摘要692)      PDF(pc) (971KB)(1585)    收藏
背景  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CAC)模式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体验和服务效率为目标,在PCAC模式下,如何进行团队成员配置、职责分工、团队运行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PCAC模式下家庭医生核心团队的人员配置和职责分工。方法  于2018年1—2月选取成都市武侯区已开展PCAC模式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24个,向206例团队成员发放问卷,调查其对团队各岗位职责分工的认知;于2017年11月记录并梳理各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目前各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分工。结果  分别有62.1%(128/206)、30.6%(63/206)的成员了解医生助理、健康促进师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工,92.2%(190/206)、79.1%(163/206)的成员认为团队配置医生助理、健康促进师重要。以签约1 000名居民为基数,核心团队的人员配置为家庭医生∶医生助理∶健康促进师=1∶1∶1。家庭医生的职责包括:领导团队,管理团队,促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负责解决居民疾病问题;居民转诊的决策;为居民制定医疗计划,分析诊断结果;团队内部人员培训。医生助理的职责包括:协助团队长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完成团队长安排的工作;协助团队长监督团队工作完成质量,督促团队长,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协助团队长做好报表统计工作。健康促进师的职责包括:协助签约工作的进行;协助管理团队内部各项事务;协调团队与外部的沟通;以数据驱动进行人群管理;负责健康教育的推进工作。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对PCAC模式内涵的认知有待提高。本研究构建的核心团队任务条和各岗位职责分工可以为各社区重塑服务团队、梳理岗位职责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怡,韩相如,钱东福,林振平,何小菁,王屹亭,刘汝刚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0): 1205-12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11
摘要686)   HTML11)    PDF(pc) (959KB)(1180)    收藏
背景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且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如何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作用,提高基层用药服务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利用基层卫生资源并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于家庭医生用药服务的利用情况和满意度。方法 于2019年7月在江苏省通过典型抽样和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1 816例老年慢性病签约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自制患者问卷调查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用药服务利用情况和满意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用药服务满意度的因素。结果 经数据清理,1 583份有效问卷纳入数据分析。1 167例(73.72%)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购买药品,184例(11.62%)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买药品;1 449例(91.53%)签约患者的用药方案来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1 546例(97.66%)按医嘱服药;621例(39.23%)有自购药品行为。1 402例(88.57%)对家庭医生提供的用药服务感到满意,不同家庭总收入、合并慢性病数、购药地点、用药方案来源、自购药品行为的患者用药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购药地点患者的药费、自购药品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医生讲解易理解程度、家庭医生控制病情发展情况和家庭医生处药费易接受程度是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江苏省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用药服务利用总体情况良好。仍有 1/4 签约患者有自我购药行为,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用药服务不能完全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签约患者对药品费用满意度仍有待提高。家庭医生用药服务质量是影响签约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议继续宣传家庭医生用药服务优惠政策,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签约患者疾病负担,并着力提高家庭医生专业能力,丰富可提供药品数量和种类,增加慢病长处方用药服务,切实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基于供需视角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进展
景日泽,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5): 3131-31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89
摘要684)      PDF(pc) (994KB)(2003)    收藏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供需角度阐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政策建议。目前需方研究多集中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知晓率、签约(续签)率和意愿、满意度等方面;供方研究多集中于签约服务主体(家庭医生团队构成)、激励机制、培养和教育、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评估多基于需方角度。对此本文认为从供方研究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证研究缺乏,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和团队构成、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培养和教育等举措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家长对小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及意愿研究
钟艳熙,王俊舟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6): 2051-20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28
摘要684)   HTML1)    PDF(pc) (876KB)(598)    收藏
背景 成都市武侯区自2011年以来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尚缺乏针对小学生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解我区小学生家长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和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的服务范围和覆盖率。目的 了解武侯区小学生家长对于小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评估小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探讨影响小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家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市武侯区3所小学,并于2019年9—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被抽取的3所小学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学生家长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家长基本情况、签约服务需求及签约意愿。向2 991例小学生家长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 988份,问卷有效率为99.90%。结果 55.29%(1 652/2 988)小学生家长为一到三年级小学生的家长。544例(18.20%)家长签约家庭医生后最希望孩子可以享受健康教育服务,424例(14.19%)家长最希望孩子接受视力保健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服务;从小学生疾病诊疗需求角度,463例(15.50%)家长最希望家庭医生能联系口腔科专科资源;753例(25.20%)家长认为小学生签约家庭医生最大的优势是可及性好。2 293例(76.74%)小学生家长有意愿为孩子签约家庭服务,不同小学生所处年级、家庭平均年收入、家庭成员最高文化程度、被调查家长职业、是否知道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具体位置和是否听过或者接受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小学生家长的签约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小学生家长为孩子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因素主要为小学生所处年级、家庭平均年收入、家庭成员最高文化程度、被调查家长职业和是否听过或者接受过庭医生签约服务(P<0.05)。结论 成都市武侯区小学生家长对促进小学生健康管理的关注度高,为小学生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愿较大。高家庭年收入水平和高学历家长可能将促进签约服务的达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体系及权重研究
孙欣然,万和平,韩裕乐,苏丽娜,何碧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4): 4386-43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70
摘要679)   HTML6)    PDF(pc) (1360KB)(733)    收藏
背景 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未能有效契合功能社区人群基本健康需求。目的 探索构建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并确定其权重系数,为确定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及其实施优先级等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在前期需求调查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于2020年7—10月邀请16位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专家举行专家座谈会,初步确定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的一级项目、二级项目,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服务项目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熟悉程度为0.963、0.975,判断依据为0.881、0.881,权威系数为0.922、0.928,肯德尔系数为0.194、0.219(P<0.001)。确定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包括5项一级项目、46项二级项目,一级项目为基本服务、职业人群服务、职业人群个性化服务、学校服务、养老机构服务,权重分别为0.320、0.109、0.068、0.320、0.183,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为0.008,二级项目判断矩阵的CR分别为0.018、0.027、0.027、0.006、0.009。结论 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及其权重较为科学,结果可信,可为制定及实施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村医社医联动"签约模式在京北山区老年居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策研究
张如意, 彭迎春, 张志颖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4): 445-4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62
摘要658)   HTML14)    PDF(pc) (925KB)(258)    收藏
背景

京北山区的老年居民慢性病高发、经济基础薄弱、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有限、距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路途较远。目前京北山区家庭医生团队由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共同组成,二者在山区老年居民签约服务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

了解京北山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并对山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出适宜建议。

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019年9—10月,选取北京市怀柔区北部山区的8个乡(镇),按比例抽取每个乡(镇)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医生、乡村医生及签约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抽取社区医生141例、乡村医生133例、老年居民345例。老年居民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希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服务的方式及内容、认为获取健康资讯最有效的渠道、对该服务模式的满意度等;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开展签约服务中互联网使用情况、为老年居民提供的服务内容等。同期,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4例社区医生、24例乡村医生、16例老年居民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了解调研对象对联动签约服务模式中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职责的认知、对该签约服务模式的看法、对互联网在该模式中应用的看法、对该签约模式发展的建议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量性研究结果显示,京北山区老年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签约服务内容前3位依次为下乡开展大课堂宣传〔199(57.7%)〕、下乡体检〔197(57.1%)〕、送医送药下乡巡诊〔169(49.0%)〕;老年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服务的方式或渠道前3位依次为门诊诊疗服务,上门医疗服务、在社区组织健康宣教讲座;老年居民认为获取健康资讯最有效的前3种渠道依次是乡村医生/村中喇叭宣传〔253(73.33%)〕、社区医生就诊时面对面宣传〔134(38.84%)〕、张贴或发放宣传资料〔126(36.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居民对服务态度、服务效果、服务项目、沟通能力的满意度是其对"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综合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出诊服务、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服务、长期处方服务开展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使用网络在线与居民交流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性研究发现老年居民对网络在线服务需求较低,对乡村医生依赖性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有限;社区医生与老年居民交流少,主要以协调医疗资源为主。

结论

京北山区老年居民签约服务的开展离不开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的共同努力,现阶段呈现出对乡村医生近距离服务的高度依赖,对社区医生高水平技术和医疗资源平台的需求。建议以老年居民需求为导向,发挥乡村医生地利人和的优势,发挥社区医生技术和平台优势,优化"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殷东1,张家睿1,王真1,翟春城1,时宇1,谢奉哲1,王景慧1,张淑娥2,孙涛1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7): 753-76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7.001
摘要656)      PDF(pc) (1351KB)(2965)    收藏
为进一步激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从工作资源配置、签约服务内容优化、团队绩效考核机制探索、签约服务医保支付方式转变、签约服务意愿和满意度5个方面进行阐述。虽然目前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医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签约服务认可度较低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要注重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加强区域医疗服务协同、优化签约服务内涵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9)
32. 社区高血压签约患者参与慢病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江长勇,杨梅,胡薇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 323-3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81
摘要654)      PDF(pc) (1103KB)(1421)    收藏
背景 目前基层慢病健康管理中,患者总体参与度不高或被动(甚至被迫)接受健康管理,管理质量差强人意。目的 探索社区高血压签约患者参与慢病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下一步家庭医生签约慢病健康管理工作中调整健康管理的服务手段和激活患者参与健康管理的干预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患者参与健康管理的能动性及潜力,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慢病管理质量。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成都市武侯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具有可比性的3家机构,分别是晋阳、火南、华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其高血压签约患者系统中,根据患者建档编号随机各选取12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高血压签约患者参与慢病健康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高血压签约患者的基本资料、患者参与慢病健康管理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49份,有效回收率为96.9%。不同性别患者参与慢病健康管理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高血压病程、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子女情况、特殊家庭情况、高血压诊断分级、目前工作状况、焦虑程度、小区内设置健康宣传栏情况、小区内开展健康讲座情况、患者接到健康教育宣传单情况、辖区有无主题公园/街道情况、辖区有无健身室或运动场地情况、对高血压知晓情况、健康满意程度、高血压治疗期望患者参与慢病健康管理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高血压签约患者参与慢病健康管理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诊断分级、目前工作状况、焦虑程度及个人家庭因素(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子女情况、特殊家庭情况)、社区健康支持因素(小区内设置健康宣传栏情况、小区内开展健康讲座情况、患者接到健康教育宣传单情况、辖区有无主题公园/街道情况、辖区有无健身室或运动场地情况)、个人健康素养水平(对高血压知晓情况、健康满意程度、高血压治疗期望),要想激活患者能动性,提升慢病管理质量,一方面需要基层医疗机构以健康教育为抓手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包括社会保障、社区建设及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上海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偏好研究
孙辉,王美凤,罗雅双,金春林,王海银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1): 3930-39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95
摘要654)      PDF(pc) (1051KB)(982)    收藏
背景 上海市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然而“签而不约”现象普遍存在。目的 量化分析上海市慢性病患者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偏好,为优化慢性病签约服务内涵、提升签约服务效率及调整签约服务包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4—7月在上海市松江区对慢性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离散选择试验(DCE)的方法编制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DCE问题(共包括定期随访频率、药品供应可及性、家庭医生诊疗水平、健康管理活动、转诊服务便捷性、预约就诊时间弹性、医患共同决策氛围7个属性,每个属性有3个水平)。开展问卷调研的同时,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性访谈,以了解其对于签约服务的其他需求。采用混合Logit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患者对不同签约服务的偏好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为82.7%。混合Log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对不同签约服务的偏好依次为:在社区完全能配到二、三级医院药品(β=0.57,P<0.05),高水平的家庭医生诊疗(β=0.43,P<0.05),经常性的健康管理活动(β=0.36,P<0.05),高频次的定期随访(β=0.31,P<0.05),良好的医患共同决策氛围(β=0.12,P<0.05),高通畅的转诊服务便捷性(β=0.06,P<0.05),高弹性的预约就诊时间(β=0.04,P<0.05)。慢性病患者对签约服务的其他需求包括:实时健康咨询、专科医疗服务、医保报销、健康体检、康复指导、个性化健康评估等。结论 上海市慢性病患者偏好较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药品供应可及性(在社区完全能配到二、三级医院药品)、家庭医生诊疗水平(高水平)、健康管理活动(经常,6次/月)。应加强患者偏好评估,把握偏好变化,不断优化慢性病签约服务内涵,从而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促进卫生资源的高效供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分级诊疗视角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肖蕾,张太慧,张雅莉,李家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25): 3063-30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25.007
摘要648)      PDF(pc) (940KB)(2611)    收藏
近年来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签而不约”的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分别从供方和需方角度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全科医生总体数量严重不足、收入与工作量不符,签约服务缺乏配套支持,考核机制不合理;居民对签约服务缺乏深入了解,对全科医生不信任,医保政策未充分发挥引导患者作用。建议进一步提升全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壮大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提升签约服务吸引力;制定签约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医防融合下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研究
钟宇,刘露霞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9): 2412-24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25
摘要645)   HTML11)    PDF(pc) (1504KB)(1228)    收藏
背景 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签约中还存在辖区资源整合、履约服务、协同服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提质增效是当前重要的服务抓手。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345”模式,形成了资源合、共签约、服务深、同管理的大健康良好格局,有一定借鉴意义。目的 介绍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及其成效。方法 2017年10月—2019年9月,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家庭医生工作室为责任单元,抓住签约服务这个“牛鼻子”,以区域“大健康”服务为理念,在街道牵头,多部门参与下,齐抓共管,围绕一个网格体系、两种协同机制、三类宣传联动、四条共管路径、五项内涵清单,对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服务工作汇总分析。结果 截至2019年9月,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率为28.08%(5 086/18 109),高于中心整体签约率〔22.98%(14 352/62 453)〕,工作室续约率达91.41%(4 649/5 086),解约人群中84.67%(370/437)属于拆迁搬离渝中区。签约人群预约服务构成比中预约门诊、预约市级检查、预约上门服务分别提升159.07%(2 744/1 725)、12.41%(149/1 201)、21.92%(260/1 186);预约转诊和预约专家服务分别下降48.36%(118/244)、24.55%(108/440)。201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控制率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评估构成比、专家评估构成比、预约检查构成比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2019年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服务满意度分别为87.03%、92.5%,高于非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服务满意度(分别为42.91%、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345”新模式,提升了百姓依从性、获得感和满意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内涵分析——基于厦门市“三师共管”模式
吕韵,景日泽,王德猛,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6): 1995-20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91
摘要640)   HTML2)    PDF(pc) (1186KB)(1551)    收藏
福建省厦门市以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以构建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和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创设了具有厦门特色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厦门市“三师共管”模式在打造“多快好省”品牌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签约服务费用筹资与分配机制、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及非经济激励机制,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及签约率的大幅提高,产生了良好的医患联动,从而形成并完善了一整套柔性引导“患者愿意去、基层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的制度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梅,江长勇,沈海英,胡薇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6): 2057-20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30
摘要631)   HTML3)    PDF(pc) (867KB)(660)    收藏
背景 儿童口腔患龋率高,事态严峻。而目前我国口腔医疗服务供给体系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对于群体性的口腔保健服务供给不足。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全面、持续、协调的口腔预防保健服务后续推进及儿童龋齿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月,分层选取成都市武侯区内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进行儿童保健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偶然抽样方法,采集其基本信息、儿童及家长口腔情况和保健干预情况、口腔就医习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家长儿童口腔保健签约服务意愿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11份,实际回收3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4%。39.6%(120/303)的儿童发生过口腔疾病问题,11.6%(35/303)的儿童接受过窝沟封闭或涂氟预防措施,36.3%(110/303)的儿童接受过儿童口腔卫生指导,68.3%(207/303)的儿童家长有意愿接受儿童口腔保健签约服务。孩子是否曾经做过窝沟封闭或者涂氟等预防措施、是否接受过专业口腔卫生指导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不同情况的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孩子是否做过窝沟封闭或者涂氟等预防措施是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儿童做过窝沟封闭或者涂氟等预防措施的家庭、接受过专业口腔卫生指导的家庭及家长具备口腔健康知识的家庭,更愿意签约儿童口腔保健服务。大力持续深入开展学校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结合儿童健康管理与学校卫生工作,以健康教育与预防性门诊干预为主,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签约服务,覆盖全龄儿童,进一步降低患龋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基于全科医生视角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现状调查研究
郝爱华, 曾韦霖, 李观海, 夏英华, 陈亮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4): 4261-42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35
摘要627)   HTML39)    PDF(pc) (1377KB)(659)    收藏
背景

目前,从居民角度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研究较多,但少有学者基于全科医生视角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现状相关研究。

目的

了解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从供方视角,探寻影响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的因素。

方法

于2021年7月5—31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全科医生及其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特征下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采用R 4.2.2软件建立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是否>2 000人的影响因素。

结果

筛选出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100人以上的有效样本3 252个。2020年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中位签约人数为1 400(2 499)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用工形式、工作年限、工作单位、执业地区、接受培训情况、年收入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员数量、管辖人口数、希望医共体内医院专科医生加入团队情况、住院床位资源情况、上级部门指导情况不同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零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全科医生执业地区水平上具有聚集性(P<0.05)。两水平Logistic回归全模型结果显示,以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为参照,大专〔OR(95%CI)=2.79(1.84,3.74)〕和中专/高中〔OR(95%CI)=2.83(1.80,3.86)〕学历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大;以无职务者为参照,职务为单位负责人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小〔OR(95%CI)=0.66(0.33,0.99)〕;以临聘人员为参照,用工形式为正式在编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大〔OR(95%CI)=2.02(1.53,2.51)〕;以人员数量为≤3人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参照,人员数量为4~6人〔OR(95%CI)=1.31(1.05,1.57)〕、7~10人〔OR(95%CI)=2.06(1.75,2.37)〕、11~19人〔OR(95%CI)=3.67(3.31,4.03)〕和≥20人〔OR(95%CI)=3.46(2.74,4.18)〕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大;以管辖人口数为≤2 000人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参照,管辖人口数为2 001~9 999人〔OR(95%CI)=2.37(2.12,2.62)〕、10 000~29 999人〔OR(95%CI)=2.92(2.65,3.19)〕和≥30 000人〔OR(95%CI)=2.86(2.55,3.17)〕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大;以有住院床位资源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参照,无住院床位资源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可能性更大〔OR(95%CI)=1.38(1.14,1.62)〕(P<0.05)。

结论

管辖人口、团队人员数量多为签约创造了有利条件;有职务、有住院床位资源、学历高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了解度高,对签约人数控制得较好;与临聘人员相比,正式在编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可能承担了更多的签约任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成都市武侯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研究
罗晓露,黄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3): 1559-15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19
摘要625)      PDF(pc) (975KB)(1249)    收藏
成都市武侯区自2014年开始试点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CAC)模式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8-06-30武侯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率为31.0%,重点人群签约率为55.0%,有效签约率为5.1%。根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数据:2017年7月—2018年6月签约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关键指标达标率、并发症筛查率高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P<0.05);2018年1—6月签约居民的主动预约率、预约到诊率、固定就诊率高于2017年7—12月(P<0.05);2017年7月—2018年6月签约居民的上转人次、下转人次以及专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次高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P<0.05),但远程协同服务人次间无差异(P>0.05)。同时,社区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居民的就诊满意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目前,武侯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存在人员配置不足、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医保等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进一步的工作也将重点围绕上述问题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化工作量测算及应用研究
李婕,朱先,曾志嵘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6): 2022-20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99
摘要618)   HTML3)    PDF(pc) (880KB)(665)    收藏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推进,亟需一套科学、公平、实用、可操作的绩效管理模式,而工作量的测算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 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供给的规律和特点,核定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选用科学合适的方法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化工作量进行测算,对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科学、动态的绩效管理。方法 于2018年选取广州市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客观观察和主观评估等研究方法,测算并校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量,并对标化工作量在绩效和补偿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 将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分成6大类152项。以为居民当面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含发放居民健康卡)为1个标准点数值,综合考虑时间因素、体力因素、技术因素和压力含量因素,确定了包括152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点数值,并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结合岭回归估计建立RBRVS工作量函数关系式,拟合优度在89%以上,并以标化工作量为基础进行绩效分配的模拟。结论 以标准化工作量点数表为基础的绩效分配,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标化工作量的应用使得绩效收入分配和财政补偿方案更加简单、易行,可以对机构实现更为精确有效的补偿,充分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鼓励医生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