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乳腺癌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刘雪薇, 王媛, 韦丹梅, 芦文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1): 34-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19
摘要1507)   HTML42)    PDF(pc) (2133KB)(865)    收藏
背景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癌因死亡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15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应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中国1990—201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拟合,进一步估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中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从14.14/10万升至52.81/10万,粗死亡率从7.22/10万升至13.40/10万。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7.07/10万,2019年为35.61/10万),标化死亡率呈平稳略减趋势(1990年为9.16/10万,2019年为8.98/10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年龄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净漂移值为2.58%〔95%CI(2.34%,2.83%)〕,局部漂移值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为3.46%〔95%CI(3.11%,3.80%)〕;死亡率净漂移值为-0.75%〔95%CI(-1.09%,-0.41%)〕,局部漂移值在15~44岁呈平稳趋势,且约60岁之后局部漂移值>0;年龄效应中乳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2000—2004年为参考时期,发病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RR值为0.79~1.47),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RR值为1.08~0.90);以1955—1959年为对照组,乳腺癌发病风险的队列效应总体上有所升高(RR值为0.27~2.48),乳腺癌死亡风险的队列效应呈先增(RR值为0.78~1.06)后降趋势(RR值为1.06~0.44)。结论 中国女性1990—2019年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乳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占主导地位。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构建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沈傲梅, 路潜, 符鑫, 韦小夏, 卞静如, 张丽媛, 强万敏, 庞冬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7): 2078-20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27
摘要1003)   HTML40)    PDF(pc) (1794KB)(356)    收藏
背景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困扰乳腺癌患者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早期评估和预测BCRL风险尤为重要,但目前仍缺乏权威公认、适宜推广的风险预测模型。目的 本研究拟基于Meta分析构建并验证乳腺癌患者BCRL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Scopus、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21年11月发表的有关BCRL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2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Meta分析结果提取合并效应量具有显著性的风险因素及合并风险值,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基于回归系数及合并风险值构建Logistic和Additive评分模型。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招募的48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模型验证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评分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共纳入49项前瞻性队列研究、32 543例乳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BCRL发生率为20.6%〔95%CI(17.9%,23.3%)〕。49项研究中报告次数>5次且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危险因素共5个,分别为:体质指数(BMI)〔RR=1.777,95%CI(1.515,2.085)〕、乳腺手术类型〔RR=1.320,95%CI(1.125,1.549)〕、腋窝手术类型〔RR=3.058,95%CI(2.325,4.020)〕、放疗〔RR=1.620,95%CI(1.214,2.160)〕、术后并发症〔RR=2.373,95%CI(1.278,4.405)〕。Logistic及Additive评分模型总分分别为0~34分、5~11分。Logistic及Additive评分模型的AUC分别为0.748〔95%CI(0.701,0.794)〕、0.737〔95%CI(0.691,0.784)〕,Hosmer-Lemeshow检验P值分别为0.185、0.763。Logistic评分模型最佳截断值为18分,灵敏度为81.7%,特异度为43.1%;Additive评分模型最佳截断值为8.5分,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42.8%。当阈值概率在20%~30%时,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 基于Meta分析构建的BCRL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可作为BCRL风险评估工具,指导BCRL的分层管理,但其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替吉奥治疗卡培他滨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王少敏*,叶孟,倪曙民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20): 2469-247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20.009
摘要887)      PDF(pc) (999KB)(496)    收藏
目的  分析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耐药后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替吉奥单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5年5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治疗的2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在卡培他滨耐药后接受替吉奥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或患者拒绝治疗。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替吉奥临床疗效评价,观察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期(OS),记录疼痛评分及CA153水平,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的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v4.02)进行毒副作用评价。结果  22例卡培他滨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替吉奥治疗后5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客观有效率(ORR)为22.7%(5/22),临床获益率(CBR)为77.3%(17/22);中位TTP为113 d(22~218 d),中位OS为20.2个月(3.8~38.2个月)。替吉奥治疗前有15例患者有疼痛表现,未经提高止痛药物剂量,治疗后10例患者疼痛减轻。开始替吉奥治疗时CA153水平与治疗过程中最低CA15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4.8±67.4)U/ml与(102.8±69.7)U/ml,t=4.174,P=0.001〕。替吉奥治疗的毒副作用均可耐受,主要毒副作用有厌食〔59.1%(13/22)〕、恶心〔50.0%(11/22)〕、乏力〔45.5%(10/22)〕、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45.5%(10/22)〕、贫血〔40.9%(9/22)〕、腹泻〔36.4%(8/22)〕、手足综合征〔27.3%(6/22)〕、转氨酶升高〔22.7%(5/22)〕及呕吐〔18.2%(4/22)〕等。毒副作用多为Ⅰ~Ⅱ级,仅3例发生Ⅲ级毒副作用。结论  替吉奥单药对于卡培他滨单药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的疗效,而且耐受性良好。因此,对于使用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后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可考虑选用替吉奥单药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5)
4. 中国女性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张浩,刘锐芮,朱琳,柏丁兮,钟懿珠,梁芸,高静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6): 3349-33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06
摘要878)   HTML4)    PDF(pc) (3761KB)(509)    收藏
背景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评价。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女性BCRL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INAHL、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样本量、水肿测量方式、水肿程度、随访时间、BCRL相关影响因素(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情况、淋巴结转移阳性情况、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愈合并发症情况、化疗情况、放疗情况)〕、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BCRL患者共2 618例,文献质量整体在中等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9,95%CI(1.95,3.45),P<0.000 01〕、体质指数〔OR=2.33,95%CI(1.91,2.85),P<0.000 01〕、高血压情况〔OR=4.76,95%CI(2.53,8.94),P<0.000 01〕、淋巴结转移阳性情况〔OR=1.22,95%CI(1.06,1.39),P=0.005〕、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OR=2.30,95%CI(1.88,2.81),P<0.000 01〕、腋窝淋巴结清扫术〔OR=8.29,95%CI(2.32,29.60),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OR=1.12,95%CI(1.06,1.19),P<0.000 1〕、术后愈合并发症情况〔OR=4.11,95%CI(3.26,5.17),P<0.000 01〕、化疗情况〔OR=3.17,95%CI(2.16,4.63),P<0.000 01〕、放疗情况〔OR=2.69,95%CI(2.32,3.13),P<0.000 01〕是BCRL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40岁、体质指数≥24 kg/m2、高血压、淋巴结转移阳性、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术后愈合并发症、化疗、放疗是BCRL的危险因素。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女性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樊娜,高鹰,魏玮,李书,陶凤然,蒋云雯,张卿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0): 3799-380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03
摘要802)   HTML13)    PDF(pc) (549KB)(614)    收藏
背景 近年来良性乳腺结节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但目前关于超声测量良性乳腺结节(BI-RADS分级2级或3级)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探究女性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年度乳腺超声筛查并首次检出良性乳腺结节的1 399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分析基线和随访期间良性乳腺结节的位置、数量、大小、回声、成分、边缘、形态、钙化、血流、导管扩张情况、对侧乳腺有无结节等超声成像特征。研究截止时间为随访测量结节有增长的时间或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1 399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7±9.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08年。截至研究截止时间,654例(46.7%)患者超声测量良性乳腺结节直径有增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HR=1.25,95%CI(1.05,1.50)〕、血小板计数>252×109/L〔HR=1.19,95%CI(1.01,1.40)〕、结节最大径<8 mm〔HR=1.62,95%CI(1.35,1.95)〕及多发结节〔HR=1.23,95%CI(1.03,1.47)〕为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良性乳腺结节患者中,年轻女性伴有血小板计数升高、初次超声测量乳腺结节最大径较小及为多发结节时,乳腺结节增长的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应重视对存在上述特征的女性进行乳腺结节监测,并缩短随访间期,以实现结节的及时控制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正念减压疗法可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基于系统评价再评价
郑卿勇, 赵亮, 隗伟, 任雪君, 王超, 孙瑞, 丛明华, 于雷, 杨敏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2): 1503-15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49
摘要776)   HTML11)    PDF(pc) (2312KB)(258)    收藏
背景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种,其治疗与康复过程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困扰。诸多系统评价(SR)发现正念减压疗法(MBSR)在乳腺癌患者心理照护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不同SR结局指标差异明显,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

目的

对MBSR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SR进行再评价,从而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照护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PsycINFO、JB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MBSR在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应用效用的SR,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7月。2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研究相关信息,分别应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2(AMSTAR 2)量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声明、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GRADE)及定性系统评价证据分级(CERQual)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规范及证据质量评估。

结果

共纳入14篇SR。AMSTAR 2结果显示整体方法学质量不高,仅有1篇为高质量研究,2项关键条目信息严重缺失。PRISMA声明显示报告质量缺陷主要在研究方案注册、研究间偏倚风险评估及资金来源方面。14篇SR共包括15项结局指标及73个证据体;GRADE分级结果显示,无高级别证据,31个中级证据,28个低级证据,6个极低级证据;CERQual分级结果显示,8个低级证据。MBSR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疲乏及压力等,且短期疗效明显,但长期疗效尚不确定。

结论

目前关于MBSR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SR证据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规范程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显示MBSR可短期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长期效果不确定,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马佳慧, 刘国莲, 郑连花, 白亚茹, 买娟娟, 姚文莲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8): 3515-35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77
摘要752)   HTML21)    PDF(pc) (2538KB)(283)    收藏
背景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提高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是改变社区女性健康结局的重要手段,但个体行为存在异质性,如何有效提高其防治行为有待探索。

目的

了解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银川市、中卫市的5个县(区)内15个乡镇/街道的1 355例社区女性为调查对象。本研究所用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和"宁夏地区妇女'两癌’防治知信行现况调查问卷"中的乳腺癌防治行为部分。基于调查结果对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进行潜在类别分析,进而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类别的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327份(97.93%)。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显示,1 327例社区女性根据乳腺癌防治行为可分为防治行为积极组522例(39.34%)、高危行为-就医积极组449例(33.83%)、高危行为-就医消极组229例(17.26%)、防治行为一般组127例(9.57%)4个类别。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总中位得分为9.00(7.00,11.00)分。其中防治行为积极组中位得分为11.00(11.00,12.00)分,高危行为-就医积极组中位得分为9.00(8.00,10.00)分,高危行为-就医消极组中位得分为6.00(5.00,6.00)分,防治行为一般组中位得分为8.00(6.00,9.00)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 008.493,P<0.001)。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防治行为积极组与防治行为一般组相比,所在市为中卫市、已生育者更容易归为防治行为积极组,医保类型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自费及其他,已接受过激素替代治疗者更容易归为防治行为一般组(P<0.05);高危行为-就医积极组与防治行为一般组相比,已生育者更容易归为高危行为-就医积极组,医保类型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已接受过激素替代治疗者更容易归为防治行为一般组(P<0.05);高危行为-就医消极组与防治一般组相比,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 000~2 999元者更容易归为高危行为-就医消极组,医保类型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者更容易归为防治行为一般组(P<0.05)。

结论

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其防治行为处于中等水平,社区应重点关注高危行为-就医消极组人群,对防治行为积极组、高危行为-就医积极组以及防治行为一般组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提高宁夏社区女性乳腺癌防治行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共同决策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功能锻炼依从性的部分中介效应
曾洁,金蕾,李倩,武文婧,史宝欣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7): 847-8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95
摘要631)      PDF(pc) (1130KB)(493)    收藏
背景 共同决策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但缺乏探讨功能锻炼依从性是否在共同决策与生活质量间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目的 调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共同决策参与现状,并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共同决策与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间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9年1—4月,便利抽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27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共同决策问卷-9条目版、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乳腺癌生活质量评测量表中文版(FACT-B)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共同决策与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关系,并通过AMOS 25.0软件分析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中介效应,建立共同决策、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我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共同决策总得分中位得分为27(18,34)分,功能锻炼依从性中位得分为49(46,53)分,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89.38±9.073)分。共同决策与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均呈正相关(P<0.05)。功能锻炼依从性在共同决策与生活质量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P<0.05),共同决策对生活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391,中介效应为0.299,总效应为0.690,中介效应占共同决策对生活质量总效应的43.3%。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共同决策参与程度较低,共同决策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存在直接影响,也通过中介变量功能锻炼依从性间接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乳腺癌相关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孙潇越, 王凤玲, 王爱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9): 3710-37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98
摘要628)   HTML25)    PDF(pc) (2021KB)(374)    收藏

乳腺癌和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重要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乳腺癌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然而其发病机制及最佳治疗、预防策略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关于乳腺癌相关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证据文献,旨在梳理乳腺癌相关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以及解决以上问题的潜在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步行活动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健康的潜在影响:创伤后成长不同维度的中介作用研究
付十, 陈晨, 喻梦珠, 金长琴, 何淦, 楚翘, 何亚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7): 2089-20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97
摘要603)   HTML10)    PDF(pc) (1345KB)(179)    收藏
背景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首位的癌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尽管现有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健康有促进作用,但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尚待阐明。

目的

探讨步行活动与乳腺癌患者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关系,并探索创伤后成长不同维度在其中的潜在中介效应。

方法

2019年4—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在上海市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社区管理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招募256例患者,其中235例完成问卷填答,应答率为91.8%。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长问卷(IPAQ-long)中文版评估步行活动水平;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简版(PTGI-SF)评价患者创伤后成长程度;采用20条目正负情绪量表(PANAS)评估患者情绪健康程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创伤后成长不同维度在步行活动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的中介作用。

结果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步行活动通过促进创伤后成长中的个人力量维度进而促进乳腺癌患者的积极情绪,间接效应值为0.07〔95%CI(0.02,0.13)〕;步行活动通过促进创伤后成长的生命欣赏维度进而降低消极情绪,效应值为-0.13〔95%CI(-0.21,-0.05)〕。中介作用模型结果显示,步行活动通过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个人力量维度(β=0.21,P<0.01)进而促进积极情绪(β=0.34,P<0.01);此外,步行活动通过促进创伤后成长的生命欣赏维度(β=0.35,P<0.01)进而降低消极情绪(β=-0.37,P<0.01)。

结论

创伤后成长在步行活动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鉴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癌症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工作,在未来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中,医师应重点将步行活动作为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方式之一。同时,建议将运动干预与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心理干预相结合,以提升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疗现状及展望
樊紫瑜,房煊,张晟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0): 3806-38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96
摘要581)   HTML5)    PDF(pc) (517KB)(179)    收藏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组织学类型多样。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是第二大常见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学亚型(占5%~15%),近三十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升高。E-钙黏蛋白表达缺失是乳腺ILC最主要的分子特征,可导致细胞间缺乏黏附性、肿瘤呈特殊弥漫性浸润生长,这给临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带来了一定挑战。尽管多数乳腺ILC患者激素受体呈阳性表达、对内分泌治疗反应良好,但也存在内分泌治疗耐药问题。此外,近年研究证实乳腺ILC患者预后并非如既往研究报道的那样良好,仅基于肿瘤分期及分子分型的治疗原则似乎并不完全适用于乳腺ILC,可能有必要将其作为独立的临床实体行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乳腺ILC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病理学及分子特征、诊断、治疗、预后、未来治疗方向等,以供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并优化乳腺ILC的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乳腺癌皮肤转移患者误诊为皮脂腺囊肿伴感染一例诊断过程分析
李孝彬,王斌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0): 2604-26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64
摘要565)      PDF(pc) (1791KB)(237)    收藏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皮肤转移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且容易造成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于2019-02-25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8医院的乳腺癌皮肤转移患者的诊断经过以及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的文献分析。初步探讨了乳腺癌皮肤转移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机制,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乳腺癌皮肤转移的认识,当诊断困难时需结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病理学检查辅助诊断,从而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造成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乳腺癌自然史及肿瘤生长速度的研究进展
高鹰,魏玮,张鹏,张卿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0): 3794-37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02
摘要554)   HTML8)    PDF(pc) (1201KB)(227)    收藏
在发达国家,乳腺癌早期筛查已作为卫生服务的一部分。乳腺癌筛查效果受筛查间期的影响较大,筛查间期又取决于目标人群的乳腺癌自然史及肿瘤生长速度。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乳腺癌自然史的研究,并针对肿瘤进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即肿瘤生长速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目前乳腺癌自然史进展模型多采用不可检测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和死亡及其基础上考量更多肿瘤生长特征、参数构建的多状态模型;乳腺肿瘤生长速度采用临床前期逗留时间和肿瘤体积倍增时间进行评估;乳腺肿瘤生长速度又受年龄、BRCA 1/2基因突变、乳腺癌家族史和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及肿瘤组织病理学、临床信息等诸多特征的影响。了解乳腺肿瘤的生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制定最佳的乳腺癌筛查策略、提高早期筛查效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肿瘤的生长速度又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有效评估肿瘤增长情况也可为临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及制定个性化筛查间期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线血脂水平对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吴文霞,张萌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6): 3316-33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09
摘要550)   HTML4)    PDF(pc) (1470KB)(183)    收藏
背景 血脂异常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研究发现血脂代谢水平还可能与乳腺癌分期、病理特点、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紧密相关,但多项研究结果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基线血脂代谢水平对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检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电子病历系统中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02例,均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病史。收集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高血压史、体质指数(BMI)〕;空腹血标本检验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病理结果包括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组织分级。将患者按照肿瘤分期进行分组,即乳腺癌分期Ⅰ~Ⅱ期为组1,Ⅲ期为组2。记录患者DFS和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DFS和OS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血脂对乳腺癌OS及DFS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 组2 TG水平高于组1,而HDL-C水平低于组1(P<0.05)。TG和HDL-C预测肿瘤分期Ⅲ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9 mmo/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6,95%CI(0.562,0.690)〕和1.14 mmol/L〔AUC为0.599,95%CI(0.531,0.668)〕。TG≥1.39 mmol/L和HDL-C<1.14 mmol/L患者Ⅲ期比例高于TG<1.39 mmol/L和HDL-C≥1.14 mmol/L者(P<0.05)。TG≥1.39 mmol/L患者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TG<1.39 mmol/L者(P<0.05)。HDL-C<1.14 mmol/L患者肿瘤T分期高于HDL-C≥1.14 mmol/L者(P<0.05)。HDL-C≥1.14 mmol/L患者总生存率(98.1%)高于HDL-C<1.14 mmol/L患者(90.9%)(χ2=4.669,P=0.031);HDL-C<1.14 mmol/L患者无病生存率(77.4%)低于HDL-C≥1.14 mmol/L患者(89.8%)(χ2=3.859,P=0.049)。矫正绝经状态、BMI、血压和血糖水平后,基线HDL-C<1.14 mmol/L为复发转移〔HR=2.907,95%CI(1.024,8.255),P=0.045〕和死亡〔HR=8.718,95%CI(1.148,66.198),P=0.036〕的影响因素。结论 HDL-C<1.14 mmol/L是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差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自制手指爬墙运动指导表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周春兰,李晓瑾,李文姬,马兰兰,吴艳妮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6): 625-62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6.004
摘要517)      PDF(pc) (1830KB)(278)    收藏
目的  探讨自制手指爬墙运动指导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5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中心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住院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按照常规出院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制手指爬墙运动指导表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于术后出院前和干预后1、2、3个月,患者每月返院化疗时,以患肢前位爬高、前位抬高、侧位爬高、侧位抬高为评价指标,记录患者患肢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1例患者脱落,患者创口出现皮下积液,可能与患肢过度锻炼有关。两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式、职业、人均收入、医疗方式、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前位爬高、前位抬高、侧位爬高、侧位抬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出院前及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前位爬高、前位抬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侧位爬高、侧位抬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3个月干预组患者前位爬高、前位抬高、侧位爬高、侧位抬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前位爬高、前位抬高均高于出院前及干预后1、2个月(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侧位爬高、侧位抬高均高于干预后1、2个月(P<0.05)。结论  自制手指爬墙运动指导表有助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超声弹性成像和钼靶X线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方开峰,丁关保,韩路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5): 1959-19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67
摘要508)   HTML3)    PDF(pc) (1659KB)(406)    收藏
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有效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非常重要。目的 探究超声弹性成像、钼靶X线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于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的女性疑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或穿刺活检前均行超声弹性成像、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与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的相关性。绘制超声弹性成像、钼靶X线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最终经金标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者9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与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呈正相关(rs=0.452,P=0.003)。当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时,其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灵敏度为88.1%,特异度为92.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95%CI(0.912,0.995)〕;当钼靶X线最佳截断值为4b级时,其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灵敏度为72.4%,特异度为83.3%,AUC为0.855〔95%CI(0.805,0.893)〕;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UC大于钼靶X线(Z=3.337,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较钼靶X线高,且超声弹性成像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对临床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张阳1,程春燕2,崔盼盼2,陈长英1,2*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20): 2479-248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75
摘要492)      PDF(pc) (1039KB)(471)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FCR)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8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患者的FCR水平、焦虑抑郁程度、社会支持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为(36.8±10.7)分,≥34分者171例(63.3%),生理健康维度得分为(19.3±5.5)分,社会家庭维度得分为(17.5±6.2)分。HADS得分为(16.6±7.4)分,焦虑分量表得分为(8.9±4.3)分,抑郁分量表得分为(7.8±3.9)分。PSSS得分为(59.9±13.9)分,家庭内支持维度得分为(21.7±5.1)分,家庭外支持维度得分为(38.2±9.8)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疗效评价的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HADS得分与FoP-Q-SF得分呈正相关(r=0.665,P<0.01);PSSS得分与FoP-Q-SF得分呈负相关(r=-0.46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3.908)、婚姻状况(t=-3.218)、HADS得分(t=11.327)、PSSS得分(t=-4.672)是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FCR检出率较高,年龄、婚姻状况、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乳腺癌患者FCR水平的重要因素。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乳腺癌保乳术术中冰冻切片分析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晓,李莹,荆怡,杨晓楠,张晟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33): 4058-40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10
摘要472)      PDF(pc) (1186KB)(509)    收藏
背景 乳腺癌保乳术联合全乳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是其最主要的缺点是在切除边缘或附近可能存在微小残留病灶。多项研究证明乳腺癌保乳术术中冰冻切片分析手术切缘情况可以防止再次手术,并可以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率。目的 探究乳腺癌保乳术术中冰冻切片分析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08-01至2016-10-31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癌保乳术术中冰冻切片分析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62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阴性情况,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肿块距离乳头距离诊断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的价值,以及影响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位点数的相关因素。结果 629例患者中,初次切缘阳性195例(31.0%),其中初次切缘阳性扩切后为阴性者92例(47.2%),初次切缘阳性扩切后为阳性者7例(3.6%),初次切缘阳性即选择全乳切除术者96例(49.2%);初次切缘阴性434例(69.0%)。患者保乳成功者526例(83.6%)。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与初次切缘阴性患者肿块距离乳头距离、肿物沿导管病变、病理类型、淋巴结有无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距离乳头距离〔OR=0.830,95%CI(0.700,0.982),P=0.030〕、肿物沿导管病变〔OR=0.232,95%CI(0.103,0.521),P<0.001〕、病理分型〔浸润性非特殊癌:OR=0.268,95%CI(0.090,0.798),P=0.018〕、淋巴结有无转移〔OR=0.154,95%CI(0.075,0.318),P<0.001〕是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绘制肿块距离乳头距离诊断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的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572〔95%CI(0.520,0.624)〕,最佳截断值为4.55 cm,灵敏度为0.815,特异度为0.333。195例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患者中,99例、55例、22例、19例患者切缘阳性位点数分别为1、2、3、≥4个。未绝经、术前未行乳腺MRI患者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位点数高于已绝经、术前行乳腺MRI患者(P<0.05)。结论 肿块距离乳头距离、肿物沿导管病变、病理分型(主要为浸润性非特殊癌)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是乳腺癌保乳术初次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同时,未绝经和术前未行乳腺MRI者更易发生多个初次切缘位点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虚拟现实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
金艾香,陈肖敏,章小飞,陈杰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24): 2987-29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26
摘要467)      PDF(pc) (1659KB)(898)    收藏
目的 在乳腺癌康复护理理论与奥马哈系统基础上,建立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虚拟现实技术(VR)平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VR结合奥马哈康复自然语言采集和反馈患者信息,依据患者手术类型和术后恢复阶段,完成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核心功能。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应用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和对照组(应用传统康复训练),各60例。比较两组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得分及平均得分。结果 开发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术后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通过3个月的临床试验,观察组SF-36各维度得分及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操作简便、利于患者锻炼,将成为乳腺癌术后更有效的生理和心理康复治疗方法,也为康复训练和康复评定同步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MRI检查联合钼钯检查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戴丽娟,时高峰,杨丽,李敏,周岩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30): 3683-36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16
摘要458)      PDF(pc) (1855KB)(515)    收藏
背景 非肿块型乳腺癌不具有典型的乳腺癌特征,在早期筛查中的检出率低于肿块型乳腺癌。目的 探索MRI检查联合钼钯检查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价值。目的 探索MRI检查联合钼钯检查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临床触诊、钼靶检查初诊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两组患者MRI检查和钼钯检查结果;分析基于BI-RADS分类的MRI检查和钼钯检查结果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MRI检查和钼钯检查各征象及参数单独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MRI检查和钼靶检查各征象及参数联合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拟合方程,并绘制其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53例恶性患者被纳入恶性组,29例良性患者被纳入良性组。MRI检查中,恶性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于良性组,强化方式中不均匀强化比例、动态增强曲线(TIC)类型中流出型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钼靶检查为集簇状微钙化比例高于良性组(P<0.05)。基于BI-RADS分类标准,MRI检查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1.13%(43/53),特异度为65.52%(19/29),符合率为75.61%(62/82);钼钯检查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灵敏度为66.04%(35/53),特异度为72.41%(21/29),符合率为68.29%(56/82)。MRI检查中,ADC值、TIC类型、强化方式的符合率均>70.0%(ADC值为76.30%,TIC类型为77.80%,强化方式为74.39%);钼钯检查征象中(局灶性不对称致密影、集簇状微钙化、腺体结构扭曲或紊乱、混合征象)仅微钙化征象的符合率>60.0%(70.73%)。联合诊断模型的拟合方程为Logit(P)=-6.369×ADC值+2.580×TIC类型+1.856×强化方式+1.927×集簇状微钙化征象。联合诊断模型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最佳截断值为0.708,AUC为0.919,灵敏度为84.91%,特异度为93.10%。结论 MRI检查和钼靶检查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均各有不足,而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MRI检查结果中的ADC值、TIC类型、强化方式及钼靶检查结果中的集簇状微钙化征象进行拟合,其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伍雁琦,罗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8): 1028-10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44
摘要458)      PDF(pc) (1357KB)(739)    收藏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的扩增状态,乳腺癌被分为多个分子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也不同,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与HER2阴性(-)乳腺癌相比,更具侵袭性,且预后更差。激素受体(HR)+/HER2+乳腺癌由于在HR与HER2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交互转导通路,以致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治疗相互影响、制约。如何合理而有效地治疗HR+/HER2+乳腺癌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难点之一。本文简述了HR+/HER2+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以及在抗HER2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剂等方面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参白扶正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研究
罗悦琼,廖大忠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25): 3107-31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25.015
摘要457)      PDF(pc) (973KB)(507)    收藏
目的 探讨参白扶正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多线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与试验组(n=48),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帕替尼治疗,试验组给予口服参白扶正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糖类抗原153(CA153)、白介素8(IL-8)、VEGFR2、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IgG、IgA、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与肿瘤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F-I、CA153、IL-8及VEGFR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IGF-I、CA153、IL-8及VEGFR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D4+、CD4+/CD8+、NK、IgG及IgA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FS、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白扶正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VEGFR2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miR-155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段卫明1,姚利2,陶敏1*,陈子兴2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22): 2763-276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22.015
摘要452)      PDF(pc) (910KB)(409)    收藏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6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0%甲醛溶液固定和石蜡包埋的TNBC术后标本72例。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和随访数据,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miR-155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测定Ki-67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55、Ki-67对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72例患者的中位miR-155相对表达量为0.899(1.236)。以该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miR-15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不同年龄、肿瘤分级、临床分期、Ki-67表达水平及是否绝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iR-155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复发患者25例(34.7%),复发患者miR-155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Ki-67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0.636,miR-155和Ki-67联合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为0.829。结论  术后复发TNBC患者的miR-155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miR-155可能是预测TNBC术后复发的有效标志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乳腺癌组织中GSTP1和BRCA1及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钱小英,林海锋,周安喜,卓曼云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24): 2952-29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141
摘要430)      PDF(pc) (1161KB)(400)    收藏
目的 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分析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每例患者乳腺癌组织甲基化基因数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乳腺癌组织中甲基化基因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直径≥20 mm、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的GSTP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癌组织直径<20 mm、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P<0.05);年龄<50岁、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BRCA1基因甲基化性阳率高于年龄≥50岁、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组织(P<0.05);组织学Ⅲ级、乳腺癌Ⅱ~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组织学Ⅰ~Ⅱ级、乳腺癌Ⅰ期、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基因数目高于高于癌旁组织,而且其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能影响乳腺癌病情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多模态超声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研究
吴芳,成静,曹春丽,马婷,童彩霞,曹玉文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0): 3878-38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21
摘要416)      PDF(pc) (2091KB)(217)    收藏
背景 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决定了其生物学行为、预后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不同。针对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采用个体化治疗的方式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超声特征与其分子亚型有相关性,而如何在众多超声征象中甄选出预测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敏感指标是目前研究的难点。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多模态超声特征,包括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IQ)检查,术后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两组:管腔上皮型组,包括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患者;非管腔上皮型组,包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患者。分析管腔上皮型组和非管腔上皮型组多模态超声特征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 管腔上皮型组含Luminal A型11例、Luminal B型49例,非管腔上皮型组含HER2过表达型18例、三阴型13例。管腔上皮型组和非管腔上皮型组二维超声指标中肿块边界、边缘特征,超声造影指标中增强边界、增强范围、周围放射状增强特征及VTIQ中边缘弹性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维超声指标中肿块边界、边缘特征(肿块毛刺、肿块分叶),超声造影指标中肿块周围呈放射状,肿块边缘区VTIQ值是乳腺癌分子亚型为管腔上皮型的独立超声特征(P<0.05)。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形态、血供特点及弹性特征不同,二维超声边缘毛刺、分叶征象,超声造影中周围放射状增强及VTIQ中边缘区硬度优势的超声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关系密切,可用来初步预测管腔上皮型乳腺癌,为乳腺癌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超声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量化技术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筛查诊断价值研究
王磊,邓克学,隋秀芳,张杰,张行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8): 2309-23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95
摘要414)      PDF(pc) (1551KB)(620)    收藏
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超声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量化技术和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查是早期乳腺癌的常用筛查诊断手段,但二者各具优缺点,超声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应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超声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以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ARFI和SMI检查,其中ARFI采用量化技术进行处理,ARFI和SMI检查之后行病理检查。分别比较ARFI检查、SMI检查、ARFI+SMI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6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124例、良性病变36例;早期乳腺癌确诊率为72.3%。ARFI检查、SMI检查、ARFI+SMI检查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程度分别为中、中、优(Kappa=0.569、0.529、0.880,P<0.05)。ARFI检查筛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8%和88.9%,SMI检查筛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2%和86.1%,ARFI+SMI检查筛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2%和97.2%。不同检查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查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ARFI+SMI检查的灵敏度高于ARFI、SMI检查(P<0.05)。结论 ARFI检查和SMI检查均是早期乳腺癌筛查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而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筛查诊断的灵敏度,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进行筛查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关联: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周静, 贾建国, 林艺鑫, 吴爽, 戴世龙, 王明君, 张青松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2): 150-1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07
摘要411)   HTML20)    PDF(pc) (1451KB)(139)    收藏
背景 早期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然而,有研究发现单纯分析超重/肥胖与女性乳腺癌的关联可能并不科学,因为超重/肥胖可分为不同代谢表型。目前关于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乳腺癌关联的结论并不一致。目的 通过队列研究分析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度和2008年度在开滦总医院及其附属共11家医院首次参与健康体检的女性开滦职工为研究对象(n=23 406),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代谢综合征和BMI的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代谢正常体质量正常(MHNW)组(n=12 739)、代谢异常体质量正常(MUNW)组(n=1 060)、代谢正常超重/肥胖(MHO)组(n=6 394)和代谢异常超重/肥胖(MUO)组(n=3 213)。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以首次参加体检为随访起点,以新发乳腺癌、死亡或随访时间结束(2020-12-31)为随访终点。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代谢表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3.26±1.85)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为353例,总人群发病密度为11.38例/万人年。MHNW组、MUNW组、MHO组、MUO组发病例数分别为154、21、113、65例,发病密度依次为9.08、15.37、13.27、15.49例/万人年,乳腺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2%、2.01%、1.67%、1.9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MHNW组相比,MHO组、MUO组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2%(HR=1.42,95%CI=1.11~1.82)、59%(HR=1.59,95%CI=1.17~2.17)。按照绝经状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前,与MHNW组相比,MUO组发病风险增加69%(HR=1.69,95%CI=1.01~2.83);绝经后,与MHNW组相比,MUNW组、MHO组和MUO组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85%(HR=1.85,95%CI=1.09~3.14)、50%(HR=1.50,95%CI=1.06~2.13)、55%(HR=1.55,95%CI=1.05~2.28)。结论 超重/肥胖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合并代谢异常者乳腺癌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绝经后,体质量正常但代谢异常者乳腺癌发病风险也增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薯蓣皂苷对耐三苯氧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
谌海燕,丁晓庆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9): 3570-35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70
摘要382)      PDF(pc) (1404KB)(467)    收藏
背景 三苯氧胺(TAM)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当前乳腺癌耐药TAM(TAM-R)细胞治疗困难,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薯蓣皂苷(Dio)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设想研究Dio对乳腺癌TAM-R细胞生长的影响,期望为治疗提供参考。目的 研究Dio对乳腺癌TAM-R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培养TAM-R细胞,分别针对细胞生长与凋亡,自噬、凋亡、代谢标志物以及自噬情况等多项指标进行相应实验。具体为细胞计数器测定六组(对照组、Dio 0.625 μg/ml组、Dio 0.800 μg/ml组、Dio 1.000 μg/ml组、Dio 1.250 μg/ml组、Dio 2.500 μg/ml组)不同剂量的Dio处理TAM-R细胞5 d细胞生长情况;测定六组(对照组、TAM 10-7 mol/L组、Dio 1 μg/ml组、Dio 2 μg/ml组、TAM 10-7 mol/L+Dio 1 μg/ml组、TAM 10-7 mol/L+Dio 2 μg/ml组)不同剂量TAM和Dio处理TAM-R细胞3 d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四组(对照组、Dio 0.80 μg/ml组、Dio 1.25 μg/ml组、Dio 2.50 μg/ml组)不同剂量的Dio对TAM-R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凋亡标志物Bax、Bim以及pAMPK、p53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术观察六组(对照组、Rapamycin 20 nmol/L组、Chloroquine 10 μmol/L组、TAM 10-7 mol/L组、Dio 1 μg/ml组、TAM 10-7 mol/L+Dio 1 μg/ml组)Dio及其抑制剂、诱导剂处理的TAM-R细胞的自噬情况。结果 六组TAM-R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Dio浓度组TAM-R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六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AM 10-7 mol/L组、Dio 1 μg/ml组、Dio 2 μg/ml组、TAM 10-7 mol/L+Dio 1 μg/ml组、TAM 10-7 mol/L+Dio 2 μg/ml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高于对照组,TAM 10-7 mol/L+Dio 2 μg/ml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高于Dio 2 μg/ml组(P<0.05)。各组LC3、Beclin-1、Bax、Bim、pAMPK、p5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术检测显示,TAM 10-7 mol/L+Dio 1 μg/ml组自噬活动高于Dio 1 μg/ml组和TAM 10-7 mol/L组。结论 Dio对TAM-R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能增强TAM对TAM-R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对自噬、凋亡标志物蛋白均有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高脂血症的临床特征及中药用药分析:基于真实世界研究
刘炳蔚, 王静, 乔雪, 牟思霖, 时光喜, 李静蔚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6): 4558-45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36
摘要367)   HTML5)    PDF(pc) (917KB)(173)    收藏
背景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可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进而影响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目的

分析真实世界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高脂血症的临床特征及中药处方用药规律。

方法

基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22年3月接受内分泌治疗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23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科研大数据搜索平台导出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内分泌治疗药物、中药处方等,建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表。根据内分泌治疗期血脂水平将基线血脂正常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同时将血脂异常中高脂血症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方剂分析"对导出的处方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用药规律的分析,通过"新方分析"获取新处方。

结果

238例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基线血脂正常的患者97例(40.8%),其中42例(回访205人次)患者在行规范化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出现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患者中51~60岁年龄段发病人次占比最多,为37.6%(77/205);血脂异常患者接受依西美坦治疗占比最高,为42.0%(86/205)。42例(回访205人次)基线血脂正常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107人次内分泌治疗期出现血脂异常,其中99人次出现高脂血症,以高胆固醇血症最多见49.5%人次(49/99);三种高脂血症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高脂血症患者内分泌治疗药物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临床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高脂血症中药处方总计为189种中药,用药频次最高的为甘草(408次);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气药(22.6%);大数据平台收集的中药归经主要分布在脾、肺、肝经等,药性主要为寒、平、温,药味主要为甘、苦、辛;"黄芪-甘草"组合频次最高;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分析,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及3个新处方。

结论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高脂血症的高发年龄为51~60岁,以高胆固醇血症最为多见。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高脂血症的病位在脾,用药主要为健脾祛湿、益气和中之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光动力疗法联合拉帕替尼抑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基础研究
孙蓓,张丽,刘晓东,佟仲生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1): 2551-25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65
摘要362)      PDF(pc) (2336KB)(403)    收藏
背景 光动力疗法(PDT)对增生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在抗肿瘤治疗中表现出高效、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拉帕替尼(LAP)是一种口服片剂,主要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HER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属于双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然而目前PDT与LAP联用的协同效应还不是很明确。目的 探讨新型光敏剂5-氨基乙酰丙酸(5-ALA)用于PDT对人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系SKBR3的抑制情况,并分析其具体机制,同时讨论PDT联合LAP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以期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12月。将对数生长期的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系SKBR3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干预)、LAP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梯度(0.50、1.00、2.00、5.00、10.00 μmol/L)的LAP〕、PDT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梯度(0.25、0.50、1.00、2.00、4.00 mmol/L)的5-ALA,后给予激光照射〕、LAP+PDT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梯度(0.50、1.00、2.00、5.00、10.00 μmol/L)的LAP,再加入不同浓度梯度(0.25、0.50、1.00、2.00、4.00 mmol/L)的5-ALA,后给予激光照射〕,分别计算LAP和5-AL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确定最佳给药浓度及后续研究LAP组、PDT组、LAP+PDT组给药浓度,分别比较各组在最佳给药浓度下24、48 h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将对数生长期的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系SKBR3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干预)、LAP组(加入1.00 μmol/L的LAP)、PDT组(加入1.00 mmol/L的5-ALA,后给予激光照射)、LAP+PDT组(加入1.00 μmol/L的LAP,再加1.00 mmol/L的5-ALA,后给予激光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Rhodamine123法检测各组绿色荧光强度及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ER2表达水平。结果 LAP的IC50为1.65 μmol/L,选取1.00 μmol/L(LAP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40.12%)为后续研究LAP组、LAP+PDT组给药浓度。5-ALA的IC50为1.57 mmol/L,选取1.00 mmol/L(PDT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41.23%)为后续研究PDT组、LAP+PDT组给药浓度。当LAP为1.00 mmol/L,5-ALA为1.00 μmol/L时,LAP+PDT组细胞生长抑瘤率为79.71%。联合治疗Q≈1.23。LAP组、PDT组、LAP+PDT组24、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PDT组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大于LAP组(P<0.05);LAP+PDT组24、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大于LAP组、PDT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AP组、PDT组的细胞主要表现为凋亡,LAP+PDT组则出现了明显的凋亡和坏死,早期凋亡占比很低。LAP组、PDT组荧光强度有所降低;LAP+PDT组的荧光强度降低最明显。LAP组、PDT组、LAP+PDT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DT组、LAP+PDT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LAP组(P<0.05);LAP+PDT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PDT组(P<0.05)。LAP组、PDT组、LAP+PDT组HER2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DT组、LAP+PDT组HER2表达水平均低于LAP组(P<0.05);LAP+PDT组HER2表达水平均低于PDT组(P<0.05)。结论 新型光敏剂5-ALA用于PDT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系SKBR3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PDT联合LAP的抑制作用更强,其机制与降低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HER2表达水平有一定关系。因此,PDT联合LAP有望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生存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年轻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不同分子亚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吕琪,吴军刚,贾春梅,陈菲,王婧婕,胡田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 358-3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91
摘要362)      PDF(pc) (1871KB)(531)    收藏
背景 对比中外乳腺癌流行病数据,发现中国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平均发病时间比西方国家早5~10年,其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目前关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不同分子亚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8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49例,均为女性,年龄22~75岁。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年轻组(≤35岁)91例,中老年组(>35岁)15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肿块最大径、形态、纵横比、边界、边缘、内部回声、钙化灶、后方回声、血流情况。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抗原(Ki-67)免疫组化结果,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样型,比较年轻组不同分子亚型之间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两组肿块最大径、内部回声、钙化灶、后方回声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中Luminal A型6例,Luminal B型53例,HER2过表达型22例,基底样型10例。年轻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钙化灶比例高于Luminal A型、基底样型(P<0.05)。结论 年轻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声像图以肿块最大径大、内部回声不均匀、易伴钙化及后方回声衰减少见为特征;且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其分子亚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现况及内容研究
王惠雪,李惠萍*,杨娅娟,苏丹,张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6): 639-64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6.002
摘要359)      PDF(pc) (817KB)(450)    收藏
目的  对国内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为构建适合我国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6月,通过计算机检索得到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以纳入的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为分析单位,提取相关的文献指南内容,根据内容提取主题。结果  共纳入4篇英文临床实践指南和1篇中文临床实践指南,其中仅有1篇尚未更新。最终析出16条涉及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的推荐意见,按照提及频次由高到低前4项内容依次是:锻炼(5次)、压缩服装的使用(4次)、感染(蜂窝织炎)的处理(4次)、皮肤护理(4次)。结论  国内关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的指南和规范较少,研究人员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本土的针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的临床实践指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14)
33.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施华球*,谢瑞莲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2): 165-17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09
摘要355)      PDF(pc) (720KB)(390)    收藏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集的乳腺组织(对照)及乳腺癌组织,其中对照女性16例,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38例,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25例,Luminal-B型乳腺癌患者31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31例,三阴乳腺癌患者58例。取对照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IRAK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IL)-6、IL-8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表达水平。培养乳腺癌细胞株HMEC、MCF7、MB415、MB436、MB468、BT549、SUM159,采用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方法诱导乳腺癌细胞株产生紫杉醇耐受性,检测未经处理的细胞株和紫杉醇耐受细胞株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经shRNA或空白序列NC-shRNA转染紫杉醇耐受乳腺癌细胞株,采用q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yclin A相对表达水平,凋亡相关基因p53、c-myc、Bcl-2、c-erb-2相对表达水平,迁移相关基因Cullin 1、Bcl-6和KLF6相对表达水平,采用ALDEFLUOR实验检测醛脱氢酶(ALDH)活性。结果 各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不耐受患者(P<0.05),三阴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P<0.05)。对照者及各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L-6、IL-8、CXCL-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耐受的各乳腺癌细胞株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未经紫杉醇处理的细胞株(P<0.05)。经shRNA转染的紫杉醇耐受的各乳腺癌细胞株Cyclin D1、PCNA、Cyclin 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p53、c-myc、Bcl-2、c-erb-2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Cullin 1、Bcl-6相对表达水平、ALDH活性均低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KLF6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P<0.05)。结论 IRAK1在紫杉醇耐受的乳腺癌细胞,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IRAK1表达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诱导癌细胞凋亡,IRAK1抑制剂可用于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的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基于综合医院-社区协作模式的乳腺癌防治流程构建研究
陈戈,朱吉,马恰怡,毕芳芳,王洁,李黎,谈玉婷,王磊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19): 2291-22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06
摘要352)      PDF(pc) (1498KB)(353)    收藏
目的 以区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通过整合优化国内外常用乳腺癌防治筛查工具,构建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基于综合医院-社区协作模式的乳腺癌防治流程,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各层级医疗机构分工明确的乳腺癌防治流程。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性研究汇总当前国内外乳腺癌防治相关指南,并采用专家咨询法、头脑风暴法及流程图法构建基于综合医院-社区协作模式的乳腺癌防治流程。结果 乳腺癌防治流程主要包括3个步骤。第1步,通过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宣教,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癌意识;第2步,由社区全科医生进行Gail-2风险评估和临床乳腺检查,筛选出社区乳腺癌高危人群,并将乳腺癌高危人群向上转诊;第3步,通过综合医院专科医生进行乳腺X线检查或其他乳腺相关检查,进行乳腺癌的初步诊断与治疗,并开具康复处方进行癌后康复。结论 乳腺癌防治流程的建立,实现了乳腺癌临床指南的落地实施,形成了切实可用的执行方案,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社区全科医生与综合医院专科医生的合理分工,完成了乳腺癌从早发现、早诊断到早治疗的全过程,避免了多次检查、多次就诊的医疗资源浪费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全科医生乳腺癌临床防治检查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4)
35. 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循证资源的评鉴分析
丁晓彤,李惠萍,杨娅娟,苏丹,张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32): 4011-40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130
摘要349)      PDF(pc) (1095KB)(390)    收藏
目的 评价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最佳证据。方法 2017年6月,通过计算机检索各中、英文数据库及指南网站关于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及相关循证资源。数据库时间限制为:建库至2017年5月。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内容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临床实践指南3篇,系统评价9篇,其他循证资源7篇。纳入的3篇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意见和应用说明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功能锻炼的原则、指导形式、功能锻炼的内容、达标要求、注意事项等5项,纳入的16篇系统评价及相关循证资源的推荐意见和应用说明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功能锻炼的原则、指导形式、教育者、功能锻炼的内容、功能锻炼效果评价、功能锻炼参数、评价指标等7项。建议专业人员应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结合纸质材料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前应进行双侧上肢功能的评估,术后1~2 d保持肩关节静止不动,进行手指、手腕、肘关节的活动;肩关节何时锻炼存在争议,专业人员应该权衡利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如引流量、创口愈合情况、皮下积液等)谨慎地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活动,如果患者存在影响创口愈合和引流的因素,可以推迟功能锻炼1周(即术后9~10 d)。结论 国内尚未发现基于循证的科学性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指导方案,研究人员应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最新最佳证据、提供照护的临床情境、患者的要求和偏好、专业人员的判断的基础上构建循证性的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骨形态发生蛋白6表达的临床意义
丁梅,胡芬,王增辉,杨艳玲,马振玲,李宗富,李润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11): 1305-130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1.016
摘要343)      PDF(pc) (681KB)(328)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26例,其中Luminal A型149例,Luminal B型97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型72例,Basal-like型10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BMP-6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BMP-6表达情况,并对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BMP-6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sal-like型BMP-6 mRNA表达水平低于Luminal A型(P<0.05)。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BMP-6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组织(P<0.01)。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BMP-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1,P=0.02);其中Luminal A型阴性(-)率低于Basal-like型(χ2=5.17,P=0.002);Luminal A型强阳性(+++)率高于Basal-like型(χ2=8.84,P<0.001)。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患者肿瘤最大径分布、内脏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asal-like型内脏转移率高于Luminal A型(χ2=14.71,P<0.001)。结论  BMP-6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临床或可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采取不同的BMP-6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心脏损伤的评估
赵静,陈晨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35): 4313-431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35.010
摘要340)      PDF(pc) (586KB)(340)    收藏
背景与目的  心功能检查主要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及随访,但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心脏功能的损伤已经日益受到关注,故近年来心功能检查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观察乳腺癌综合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的变化,探讨两者对乳腺癌综合治疗后心脏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化疗组(75例)、放疗组(45例)及靶向治疗组(40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析各治疗方式对患者心脏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3组心率(HR)和校正后的心室复极时间(QT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及靶向治疗组的HR和QT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房室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E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室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与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比值(E/A)、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组织速度(Ea峰)、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组织速度与晚期左房室瓣环组织速度比值(Ea/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疗组、靶向治疗组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疗组LVEF、Ea峰、Ea/A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心功能均有变化。从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果分析,放疗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化疗及靶向治疗影响较大,且两者差异不明显,靶向治疗对心脏的收缩功能影响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锥形束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分析
吴志勤,余建义,阎华伟,杨桂强,林立,黄包记,王志玮,潘涵慧,金献测*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15): 1903-190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5.023
摘要328)      PDF(pc) (668KB)(442)    收藏
目的  探讨机载锥形束CT(CB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不同乳腺厚度时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的差异。方法  2016年3-10月,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化疗科接受IMRT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85例,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上的机载CBCT引导下,对IMRT治疗前摆位进行验证。把CBCT重建图像和计划图像进行匹配。计算六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在线自动校准上述误差。线下分别测量每例患者乳腺厚度(乳腺组织最大径,即乳腺组织最凸点至最近胸壁肌外缘的距离)并分组,对比分析自动骨性配准下和自动灰度配准下X轴(左右)、Y轴(上下)、Z轴(前后)及矢轴位(GX)、冠状位(GY)、横状位(GZ)的摆位误差。结果  自动骨性配准下和自动灰度配准下,85例患者X轴和GY的摆位误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骨性配准下A组(乳腺厚度≤30 mm)、B组(乳腺厚度>30~45 mm)、C组(乳腺厚度>45 mm)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灰度配准下3组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不同乳腺厚度患者摆位误差间无明显差异,两种配准方式建议首先使用灰度配准。放疗前进行CBCT引导下摆位误差校准,可以提高乳腺癌放疗的精度,从而实现精确放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男性乳腺癌诊治的现实困境及研究进展
叶增杰,梁木子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26): 3260-32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84
摘要319)      PDF(pc) (2773KB)(451)    收藏
男性乳腺癌(BCM)属于罕见疾病,约占所有乳腺癌(BC)诊断病例的1%。相对于女性乳腺癌(BCW),BCM由于其发病率低的缘故而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过去绝大多数针对BC的临床试验也通常将男性患者排除在外,从而导致BCM的诊断和治疗陷入了无临床指南可用的现实困境。此外,受到中国文化因素的影响,BCM患者通常不会主动跟医生提及BC相关的临床信息,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的搜索,对BCM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潜在风险因素、临床表现与评估、病理特征、预后影响因素、治疗及检测、治疗后的随访及展望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临床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以及治疗BCM提供一些建议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自制绷带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
陈庸,魏杨辉*,黄耀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20): 2502-250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52
摘要318)      PDF(pc) (1082KB)(332)    收藏
目的 观察自制绷带在乳腺癌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6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甲乳外科同一组临床医生施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通弹力绷带包扎30例(A组)和自制绷带包扎30例(B组)。观察两组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甲级愈合、平均拔管时间、日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舒适度。结果 A组皮瓣坏死8例(26.7%),皮下积液9例(30.0%),甲级愈合22例(73.3%);B组皮瓣坏死2例(6.7%),皮下积液2例(6.7%),甲级愈合28例(93.3%)。A组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发生率均高于B组,甲级愈合率低于B组(χ2=4.32,P=0.038;χ2=5.46,P=0.020;χ2=4.32,P=0.038)。A组腋窝平均拔管时间、胸前平均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日引流量多于B组(P<0.001)。A组注射止痛药物10例(33.3%),呼吸受限8例(26.7%),被动体位9例(30.0%);B组注射止痛药物3例(10.0%),呼吸受限2例(6.7%),被动体位2例(6.7%)。A组注射止痛药物、呼吸受限、被动体位发生率均高于B组(χ2=4.81,P=0.028;χ2=4.32,P=0.038;χ2=5.46,P=0.020)。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自制绷带可减少皮下积液发生,降低皮瓣坏死率,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日引流量,节约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