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5, Vol. 18 ›› Issue (33): 4105-4107,4113.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33.018
王子元,杨凤池,姚怡明,石扩,张辉,裴一
摘要: 100069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教研室研究生(王子元,姚怡明),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杨凤池,张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石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裴一);通信作者:杨凤池,100069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心理学教研室;E-mail:yangfc316@163.com 目的 调查北京市农转非人群的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探讨其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4-7月选择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街道13个社区中符合入选标准的农转非人员,共发放问卷450份,当天回收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87份,有效回收率为86.0%,调查问卷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社区基本信息调查表。结果 北京市农转非人群的自我效能感得分〔(26.2±6.4)分〕低于全国常模〔(28.6±5.2)分〕(t=-7.332,P<0.001)。北京市农转非人群积极应对方式得分〔(2.6±0.7)分〕高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2.1±0.6)分〕(t=15.262,P<0.001)。北京市农转非人群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r=0.23,P<0.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无直线相关关系(r=-0.08,P=0.117)。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有回归关系(β=0.195,t=4.131,P<0.001)。结论 农转非人群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认识不全面,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程度有限。农转非人群对于新生活没有清晰的设想,自我效能感需要提高。农转非人群要完全融入城市生活,适应城市居民的身份需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