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5, Vol. 18 ›› Issue (23): 2856-2859.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6

• • 上一篇    下一篇

10年间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演变

雷晓燕,崔梅花,马志琳,戴立娜   

  1. 100049北京市,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消化科(雷晓燕现工作单位为武汉市普仁医院消化科);通信作者:崔梅花,100049北京市,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消化科;E-mail:cuimeih@sina.com
  • 出版日期:2015-08-15 发布日期:2015-08-15

  • Published:2015-08-15 Online:2015-08-15

摘要: 目的 探讨过去10年间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的演变。方法 通过航天中心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为U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临床类型、疾病分期、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治疗方式。比较前5年(2003-2007年)和后5年(2008-2012年)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的演变。结果 共纳入115例患者,发病高峰年龄段分别为20~29岁(17例,占14.8%)及50~69岁(52例,占45.2%)。前5年纳入患者49例,后5年纳入患者66例,前、后5年患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2,P<0.05)。115例患者临床类型以初发型为主,占55.6%(64/115);疾病分期多处于活动期,占93.9%(108/115);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81.5%(88/108);病变范围以广泛结肠型为主,占51.3%(59/115)。115例患者均行内科药物治疗,其中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者97例(84.3%),包括单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者33例(28.7%),单用5-氨基水杨酸(5-ASA)者55例(47.8%),SASP+5-ASA者9例(7.8%);局部保留灌肠者80例(69.6%)。前、后5年患者微生态制剂、止泻药使用率和局部保留灌肠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3.997、4.054,P<0.05)。结论 20~29岁及50~69岁是UC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初发型、轻中度活动期、广泛结肠型多见,病变范围呈扩大化,氨基水杨酸制剂仍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微生态制剂、局部保留灌肠逐渐应用于治疗。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住院病人, 临床演变, 回顾性研究, 数据说明,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