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9, Vol. 22 ›› Issue (31): 3845-3849.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96
杨林,曹茜,孙雨丹,贺鹭*
YANG Lin,CAO Qian,SUN Yudan,HE Lu*
摘要: 背景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行为生活方式作为慢性病危险因素中的可控因素,对于慢性病的防控至关重要。目的 初步确定山西省常见慢性病的种类,探讨常见慢性病与居民日常行为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为慢性病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6—9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山西省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聚类,比较不同生活行为方式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结果 共发放问卷3 800份,回收有效问卷3 496份,有效回收率为92.00%。山西省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9.99%(1 398/3 496),其中按照疾病别患病率顺位将高血压〔20.68%(723/3 496)〕、糖尿病〔8.67%(303/3 496)〕、类风湿关节炎〔6.61%(231/3 496)〕、高脂血症〔5.84%(204/3 496)〕确定为常见慢性病。潜在类别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4类:行为生活方式基本健康组〔59.98%(2 097/3 496)〕,吸烟、饮酒组〔19.99%(699/3 496)〕,饮食不健康组〔12.01%(420/3 496)〕及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组〔8.01%(81/3 496)〕。4组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不同(P<0.05);4组居民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西省居民的行为生活方式有明显的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应针对不同类别人群的行为生活方式进行差异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