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2022-28-中国全科医学
P. 3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3485·


           性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就医选择、就医态度等也成                            经济能力常常是主要的考察对象。医保报销起付线差异、
           为重要的研究分支        [4] 。因此,以智慧医疗作为慢性病                  报销比例影响着慢性病患者人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
           管理的切入点,有必要厘清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                            偏好;同时当不同病种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医疗机
           因素,从而明晰智慧医疗服务模式下慢性病患者就医行                            构的报销状况出现差异时,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也会
           为的优化策略,改善慢性病医疗服务资源利用状况。                             发生明显改变      [17] 。此外,知识能力作为能力资源的要
           1 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相关理论                                     素之一也越来越重要。有研究显示,分级诊疗、医保利
               为厘清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相关理论研究及影响因                          用及认知情况等会影响慢性病患者群体的首诊选择                      [18] 。
           素,首先以“就医行为”“慢性病”为关键词在中国知                            知识能力还体现在患者自身的健康素养上,尤其是在智
           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文献检索平台检索相关研                            慧医疗背景下通过使用互联网等工具获取医疗服务的移
           究论文,人工选取有价值的近 5 年内国外及国内核心期                          动健康素养(e-health)。移动健康素养的是互联网工
           刊水平及以上文献为对象,梳理国内外慢性病就医行为                            具与医疗服务结合的产物,患者移动健康素养的提升不
           领域研究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                                      仅能够帮助其高效地获取医疗服务,同时还能促进其掌
               针对就医行为本质特征的阐释,主要有以下几种理                          握和理解健康知识,有助于优化就医行为                  [19] 。
           论进路:动机理论基于内因和外因的二分法,认为患者                            2 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就医行为由自身需求出发,同时又受到社会环境的影                                 针对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究包含了大量的实证检
           响 [5] ;在个体层面,计划行为理论将就医行为视为患                         验。从影响因素的内容来看,对就医行为的研究文献涉
           者个人的主观态度与理性表现的结合                 [6] ;消费者行为         及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在研究
           理论则基于经济学的视角,强调通过实证方法考察人们                            对象上包含了社会、家庭、个人 3 个层面,表现出立体
           在就医过程中的决策行为,该理论认为就医行为在本质                            性的复杂特征。(1)有研究指出经济因素与我国居民
           上是消费医疗服务的过程           [7] 。                         就医行为的特征密切相关。有实证研究发现,在医疗服
               上述理论侧重从个体行为视角探讨患者就医行为的                          务利用情况上,不同阶层居民的医疗费用呈现出明显差
           本质特征,而 Anderson 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则为就                       异;经济条件好的居民在门诊和住院过程中所花费的医
           医行为研究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及实证思路                    [8] 。基于      疗费用明显高于经济状况差的居民,其原因在于不同经
           文献检索发现,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就医行为的研究,                           济状况的居民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偏好不同,同时院
           并被不断地拓展。基于Anderso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方对医疗服务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需求诱导                   [20] 。(2)
           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理论框架包含环境因素、人群特征、                           在家庭层面,家庭成员结构及家庭特定成员的受教育程
           就医行为、健康结果 4 个部分,其中就医行为包含倾向                          度影响着患者就医行为选择。例如,家庭成员中母亲的
           特征、能力资源、健康需求 3 个维度               [9-10] 。倾向特征       受教育程度及健康素养对于儿童患者的就医选择至关重
           指的是患者群体的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所导致的就医行                            要 [21] 。此外,家庭所处社区的共同信念也会形塑人们
           为差异性;能力资源指患者群体利用医疗健康服务的能                            的疾病认知,从而影响其就医行为               [22] 。需要指出的是,
           力,包括家庭月收入、是否参加医保等;健康需求则主                            尽管这部分研究揭示了家庭特征与就医行为的关联,然
           要源自慢性病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               [11] 。现阶段实证研          而特定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社区的共同信念等这些
           究中对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挖掘大多基于该理论框架。                            特征无不与家庭经济条件密切相关。(3)基于患者个
           国内外不少研究已经从上述 3 个维度阐释并丰富了该理                          体的研究视角对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实现了一定的整
           论模型的内涵:(1)在倾向特征上,个体人口社会学                            合,Anderson 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揭示了患者寻求医
           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是常见的影响因                            疗保健服务的求医行为模式。该模式指出,一个人决定
           素,被作为客观变量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中                   [12] 。也有      利用医疗保健服务要涉及预置、能力和需要三方面的因
           研究发现,社会网络、信念及自评健康状况等非客观因                            素 [23] 。通常来讲,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变化,人
           素也能够影响个体在寻求医疗服务时的倾向特征                     [13-14] ,  们对医疗服务的预置、能力和需要也是不断变化的。对
           倾向特征层面上可供探索的影响因素有所拓展。(2)                            我国居民而言,能力和需要两个维度的因素起着决定性
           在健康需求上,疾病特征是决定慢性病患者健康需求的                            作用,且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差异。一项针对农村首诊意
           首要因素,因而慢性病患病人群的就医行为与疾病特征                            愿的调查结果显示,经济能力的差异导致的农村居民首
           高度相关    [15] 。例如,一项针对糖尿病群体的研究显示,                    诊选择差异十分明显,经济状况不佳的农村居民倾向选
           由于糖尿病患者群体的健康状况差异性较大,其健康需                            择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居民则
           求也存在差异,最终使得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医疗机构、                            倾向选择到二、三级医院首诊;此外,健康状况较差的
           就医频次等就医行为上呈现差异             [16] 。(3)在能力资源上,         农村居民多倾向到村卫生室接受治疗                [24]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