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2022-28-中国全科医学
P. 28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3481·
◆在技术手段创新方面: � (3)家庭病床: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拓宽
通过信息技术全面支撑,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平台、 发展空间,实现 7 个部门的后台整合,做成“出
家庭医生工作平台、签约服务支持平台和家庭医生 生一件事”的服务模块。
费用管理平台的互通互联,借助平台的综合评价指 � (4)健康管理中心:所开展的整合型健康管理
标及《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2020 版)》(沪 动态服务,以及其标准和规范的落地,也是未来
卫基层〔2020〕007 号)进行质控管理来实现的。 工作的一大重点。
◆政策创新方面: 上海基层卫生发展趋势在于创新,基层卫生事业
� (1)首要是优化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全科医生 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及智能装备的支撑拓宽了发展
培养力度,推动高级职称单列评审,畅通职业发 的广度和深度,只有在科技引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
展渠道,其中“全科 + 专科”、多点执业、执业 下考虑发展,才能拓宽思路,提升服务质量;而社
加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区卫生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创新需要全科医生作为推
� (2)上海已经实现了“全科 + 儿科”的全覆盖, 动者和牵头者,创造出新的健康服务模式,这是机遇,
这种模式值得进一步在全国推广,也得到了积极 也是发展的契机。
响应,通过医联体全科规范化培训,实现了人才
跟进,拓宽了全科发展空间。 拥抱变化,更好更强
� (3)在医保支持和引导下,从有效签约、有效 于德华 上海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同
服务、有效控费 3 个维度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 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党委书记
行考核,促进医保从成本支付转向价值支付。
� (4)为构建医养融合多元化服务模式,上海市 1993 年 11 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
出台政策支持养老机构下设医疗部门,目前医养 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正式建立 [13] 。时隔多年,
结合机构持续增加,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 当前我国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发展迅速,硬件建设
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签约全覆盖,并开发出 得到很大改善,团队建设和服务能力提高,服务项
各种“为老服务一键通”的服务模块。 目开展日益完善,中国的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建设
� (5)上海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首批试点城市 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为医疗卫生改革和
之一,提高了对失智、失能老年人的服务,制度 建设“健康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人口结
在执行过程中应保证评估体系完备、服务质量 构的变化及居民健康观念、卫生服务需求的转变,
优良。 全科医学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挑战。
2 实现出生人口提升计划,需具体落实重点工作 1 新时代的任务与挑战
要实现出生人口提升计划,需要做到强化全生命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作为推进“健康
周期服务,优生优育,综合防治出生缺陷,做好宫 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出了
颈癌、乳腺癌筛查,注重生殖健康等。上海市的工 明确要求。实现“健康中国”目标,需要创新和发展
作开展情况和开展计划包括: 健康卫生工作模式:观念上要从“被动医疗”转变
� (1)疫苗计划: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号召, 成“主动健康”,从“碎片化”服务转化为“协同化”
通过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三大关键措施积极消 服务;尤其是要构建主动健康管理的一体化连续服
灭宫颈癌,未来将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力度,提高 务模式。主动健康的发展过程需要立足政策的扶持,
疫苗产能来进一步落实工作。 以全科医生和社区基层卫生力量作为“主力军”,提
� (2)儿童自闭症的三级防治体系:去年,针对 高群众主动健康的健康管理水平,其所要求拓展的服
儿童早期发展提供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开始试 务及配套的资源都对全科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点,从 18~24 个月开始社区启动筛查、预防评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疾病,
和医疗机构就诊服务,试点验收成果也在全国推 例如多病共存,逐渐增多。有研究显示,81% 的社
行。此后,对儿童早期发展进行的养育回应性照 区就诊患者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常见的疾
顾也将利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建立的服务包落 病组合为心血管系统疾病 + 代谢性疾病,女性多于
实到实际工作中。 男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