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2022-28-中国全科医学
P. 27
·348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为达到符合重点专科要求的科室建设,需做到: 领,老年医学专科和区域老年医疗中心作为支撑,
� (1)配备条件良好、长期稳定的基层实践基地; 护理院、护理站、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托底,推
� (2)促使学科规模、科室管理水平和技术经济 进医养有机结合;完善妇女和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
指标达到较高水平; 管理,以及保健网、服务网、筛查网、救治网等医
� (3)形成稳定、精良的人员结构,组建富有团 疗网络的布置,最终实现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中心、
队意识、具良好学术氛围的学术队伍,增强学科 护理中心的建设。
发展后劲。 ◆在服务创新方面:
� � (1)通过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展开以全科医
上海市基层卫生发展趋势 生为核心的整合型服务,达到配药便民、转诊通
吴乾渝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 畅、服务综合的要求。
� (2)开辟智慧健康驿站,实现社区早期健康指
伴随上海城市发展,上海的全科医学和基层卫生 导干预。
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走上了更高的台阶, � (3)首创社区发热哨点诊室,积极参与
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推进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 COVID-19 疫情防控工作。
生活空间更需要基层卫生的保驾护航。目前居民主 � (4)突出 3 个中心建设。2021 年,上海市“为
要健康指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持平,上海市居民的期 民办实事”项目建成 46 个社区示范康复中心和
望寿命达 84.11 岁,未来将进一步增加;根据户籍进 30 个以智能康复装备为标志的中西医康复结合的
行可比较的统计,婴儿死亡率及产妇死亡率分别为 现代康复港。上海市社区护理中心的规范和标准
1.42‰、1.60/10 万 [10] 。上海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 也将进一步完善,目标是打造整合型、窗口式、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共计 581.55 万,65 岁及以上的人 便捷性的社区护理中心,提供人性化、多功能、
口共计 404.90 万,老龄化占比达 23.4%,高于全国 多方位的康复护理服务。通过“全专结合 + 医防
平均水平 4.68 个百分点 [11] 。上海作为一个深度老龄 融合”,将实际技术下沉到社区,增强基层检查
化的城市,对基层的健康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 功能,实现更好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中心在提
求。2019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 供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借助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
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 支撑,开展整合型的健康管理动态服务,推进其
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 标准和规范的落实。
和产品供给体系。上海作为推进老龄化工作的试点城 � (5)重视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评估和照顾,
市,未来的大健康工作重点,一是构建积极的老年观、 目前已经在社区开展认知障碍的筛查,此项工作
推进健康老龄化,二是实现出生人口提升计划。点燃 需要专科和全科医生的通力合作。
城市健康的“星星之火”,基层卫生在其中大有可为。 � (6)在全国范围内,上海市率先开展安宁疗护
1 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走与创新结合的发展模式 服务,最大的特色是有第六保险制度的支持。除
以人口老龄化为攻克难点的上海基层卫生事业未 了着力宣传外,上海已经完成了服务标准规范的
来的发展趋势,是要跟创新结合,以科技引领时代, 2.0 版 [12] ,成立了上海的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
革新思维,从制度、服务、技术、政策 4 个方面着手, 同时积极开展学术专题活动、艺术活动,统筹全
促进基层卫生服务和健康服务产业发展。 社会资源开展集人文关怀与专业医疗于一体的
◆在制度方面: 服务。
� 上海市针对健康老龄化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实 � (7)上海“健康云”服务的互联网医疗,通过“适
施意见,通过制定、实施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老版”的推出及徐汇区云医院服务的全市远程覆
功能建设指导标准,加强功能平台建设,推动整合 盖,形成重点支持基层、支持郊区的有效手段,
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由中心支撑辐射到末端, 为均衡基层医疗力量与优质资源发展提供可能。
深入社区、机构和家庭。 (8)延伸服务至功能社区,通过多种形式的末
� 已经开展的举措包括:采用“3-2-1”三级老年 端驻医,为学校、企业、园区提供对接的医疗服务,
医疗护理机构布局,即以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为引 把治疗延伸到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