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2-28-中国全科医学
P. 2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3477·
疗服务; 即同病种患者同时接受多功能团队的服务。这一方
� (2)横向整合,即在不同组织之间为患者协调 面方便了患者间的交流,可以起到同伴支撑作用;
照护服务。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服务效率,使得医生有更多的时
2 整合医疗服务的实现路径 间学习、开展线上服务、关注团队建设等。有研究
提供整合医疗服务的关键点在于:有固定的服务 结果显示,从“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转变成“患者群”
人群,有统一的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系统),有 服务模式,医生的每日接诊量提升,同时患者管理
不同机构间的转诊机制,在服务模式中可以有不同 效果和医生满意度也大幅提高 [5] 。
的主导方 / 组织方(如政策、医保部门、医疗集团等)。 ◆技术应用整合方面:
分别从制度、管理、支付、服务模式、技术应用 5 个 � 常用医疗技术包括数字医疗、移动医疗、临床
层面,对医疗服务的整合路径进行分析。 决策支持、远程医疗、个人健康记录等,科技进步和
◆制度整合层面: 医疗技术应用的目标是“针对健康”,而非以往的“针
� 要有统一的信息系统,要在统一的医保制度下 对症状”“针对疾病”,这也体现出当前医疗的重
开展分级诊疗,并有明确的不同机构间的转诊机制(如 点是“健康”。
全科—专科、专科—住院)。在美国,发展迅速且使 3 基层医疗在整合医疗中的作用
用范围较广的医疗系统为 Geisinger,其在制度层面实现 基层医疗的特征包括:首诊(可及性)、长期性
了医疗机构、执业医生及医保的整合 [3] 。 (持续性)、综合性(医疗范围)、协调性(医疗
◆管理整合层面:
整合性)、“以患者为中心”(医疗导向性)。上
� 美国典型的管理式医疗(MCO),既有提供医
述特征与整合医疗的以下特征一一对应:提供个性
疗服务的功能,又兼具医保功能,实现了医疗和医
化服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提供服务;服务种类众多;
保的整合。在 MCO 中,医生有让管辖人群维持健康
为患者协调良好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关怀,
的动力,避免了提供不必要服务的问题,有利于医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健康为导向。
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4] 。
分别从制度、管理、支付、服务模式、技术应用
◆支付整合层面:
5 个层面,分析基层医疗在整合医疗中的作用。
� 医疗服务具有三大目标,即提高可及性、提升
◆在制度整合层面:
质量、控制费用,但该三项目标通常是矛盾的,开展
� (1)在整合医疗中,基层医疗作为起点,具有“守
支付方式改革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在支付方式
门人”的作用,决定了后续的医疗服务内容,且
改革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按项目付费、打折、按病
直接影响“控费”结果;
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在减少医疗成本方面,按
� (2)在健康领域里,基层医疗起到“桥梁”作用,
项目付费(fee-for-service)对医生“控费”缺乏激
如在“医养护”融合过程中,基层医疗是机构与
励;按绩效付费(pay for performance)可以实现服务
社区的“桥梁”(如帮助患者找到匹配的服务)、
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按病种付费(bundled payments
社区 / 机构与家庭的“桥梁”(如帮助社区了解
for episodes)可按照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医疗全
患者,帮助家庭掌握照护方法)。
程捆绑付费(bundled payments across the continuum of
◆在管理整合层面:
care)可以实现医疗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而按人头
� (1)基层医疗作为“首诊”,用“大门把关”
付费(full capitation)以患者健康为收益前提,是实
的方法来协调、制约医疗使用;
现整合医疗的有效手段。
� (2)针对患者的个案管理,基层医疗在监测、
◆服务模式整合方面:
协调、支持、信息 4 个方面起作用,关注患者所
� 既往的医疗模式主要为医生与患者的“一对一”
获得服务的效果,并对其进行梳理和反馈,以实
诊疗服务,受限于时间,医生的每日接诊量有限。
现服务质量改进。
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中,提供者将从单独的医生和助
◆在支付整合层面:
手转变为多功能团队,多功能团队的作用相较于单
个医生更大,故对患者的益处也就更多。相应的,随 成熟的医保体系应包括 3 类:(1)基本医疗保险,
着服务模式的转变,“患者群”的服务模式逐渐兴起, 针对患者所需的基本医疗服务,应“广覆盖”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