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2年 第25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2-05-15
    热点关注·睡眠问题研究
    邓方仪, 唐瑞, 张丽清, 蔡艺娴, 潘蓉, 潘集阳
    2022, 25(14):  1667-1673,16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0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33KB) ( )  

    失眠障碍是临床最常见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睡眠障碍,可分为多个亚型。不同亚型的失眠障碍患者在症状特征、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反应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关于失眠障碍亚型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根据失眠临床特征的分型、根据主观与客观睡眠时长的分型及根据非失眠相关临床特征的分型。本文系统地探讨了三种分型方式的优势、局限性、临床意义,以及依据不同分类方式的失眠障碍亚型在病理生理机制、治疗应答、临床结局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失眠障碍的精细化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措施的实施,能为今后制订更加切合临床实际及操作性强的分类方法提供思路,为深化、细致地探讨不同亚型失眠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宋海齐, 王莉斐, 吴淼淼, 姚易, 向友茂, 杨荣, 袁波, 廖晓阳
    2022, 25(14):  1674-16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937KB) ( )  
    背景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其影响因素众多。近年来睡眠医学高速发展,众多研究聚焦于探究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的关系。然而,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相关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且目前尚无探索睡眠障碍与高血压关系相关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学文章。

    目的

    探索并总结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方法

    文献检索来源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主题词为"高血压"和"睡眠障碍""失眠""睡眠剥夺""睡眠破碎""短时睡眠",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06-30。使用CiteSpace 5.7.R5W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本文共纳入文献4 589篇,睡眠障碍和高血压关系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年份是2018年,2011年起发文量增长速度有所提高。近10年的相关文献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关键词分别为高血压、血压、患病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危险因素、睡眠、心血管疾病、气道正压、肥胖、失眠。聚类标签分别为: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呼吸紊乱、OSA、睡眠呼吸暂停、失眠、压力、睡眠、流行病学、心力衰竭、症状。对关键词聚类图谱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近10年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相关主要研究方向分别是:(1)睡眠呼吸紊乱,尤其是OSA与高血压的关系;(2)睡眠时间与血压的关系;(3)睡眠质量与血压的关系。突现关键词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主要是对睡眠呼吸障碍、OSA和短时睡眠的研究。REDLINE是发文量最大的作者,围绕其形成了最大的作者集团。发文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机构是匹兹堡大学。

    结论

    睡眠障碍和高血压关系的关注度总体呈增长趋势。2011年与2018年该领域研究热点出现了较大变化。OSA和睡眠时间对高血压的影响是关注度最高的热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振宇, 王江敏, 魏云鹏, 应华清
    2022, 25(14):  1681-16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28KB) ( )  
    背景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居民睡眠问题十分普遍,有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但其和高尿酸血症的关联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联,并评估其量效关系。

    方法

    采用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以北京市海淀区18~79岁的常住居民(在海淀区居住6个月以上)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个人生活方式(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身体活动水平、睡眠时间)、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血尿酸、血肌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睡眠时间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睡眠时间与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的量效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 380例居民,平均年龄(46.9±16.0)岁,平均睡眠时间(7.24±1.16)h。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时间7~9 h组相比,睡眠时间<7 h组和>9 h组患病风险增高〔OR<7 h(95%CI)=1.30(1.12,1.51),OR>9 h(95%CI)=1.48(1.15,1.89)〕。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身体活动水平、BMI水平、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后,与睡眠时间7~9 h人群相比,睡眠时间<7 h和>9 h的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较高〔OR<7 h(95%CI)=1.37(1.17,1.62),OR>9 h(95%CI)=1.39(1.07,1.81)〕。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关联强度呈"U"型分布(非线性检验χ2=27.530,P<0.001)。

    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成年人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邓锐, 金鑫, 贾金忠, 韩芳
    2022, 25(14):  1687-16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9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57KB) ( )  
    背景

    睡眠研究对于推动睡眠医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对于其他医学学科,我国睡眠医学的发展起步较晚,国内缺乏对于睡眠研究领域进展的相关研究。

    目的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回顾我国睡眠研究发展进程,为未来学科发展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从中筛选出医学科学部"睡眠呼吸障碍"(代码为H0113)和"睡眠与睡眠障碍"(代码为H0916)所有立项项目,以及医学科学部其他代码和生命科学部中包含"睡眠"或"睡病"的立项项目。分析睡眠研究领域立项项目的数量与构成、资助金额、立项数量与资助金额的地域分布、机构分布情况。

    结果

    1988—2019年,睡眠研究领域共立项399项,立项总数、资助金额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增长较明显;项目类型逐渐丰富,立项重点项目4项,但未立项重要人才类项目;项目的地域和机构分布不均衡,存在"聚集趋势"和"马太效应",高等院校是睡眠研究领域的主体。现阶段睡眠研究以基础实验类和临床应用类为主。

    结论

    睡眠研究的立项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建议从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增强睡眠研究领域的后备力量,依靠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睡眠障碍的早期预防和诊疗干预精准化,共同推动睡眠医学学科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杨思琪, 刘汉雄, 余秀琼, 童琳, 李锦, 成联超, 陈旭, 齐灵垚, 罗艳, 蔡琳
    2022, 25(14):  1694-1699,17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72KB) ( )  
    背景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可能在救治和预后方面有异于老年男性AMI患者。而目前中国关于老年AMI患者救治现状和预后的性别差异研究较少。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老年AMI患者的救治情况、院内死亡率和1年心血管死亡率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成都地区11家综合医院就诊的1 579例老年(>60岁)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 056例,女523例。比较不同性别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1年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性别患者出院后1年内心血管死亡的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出院后1年内心血管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女性吸烟、饮酒、PCI史和COPD史、典型胸痛/胸闷症状发生的比例、肌酐水平、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及降脂药物的应用比例低于男性(P<0.05),女性年龄、合并糖尿病史比例、心率、Killip分级≥Ⅱ级比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症状发作至导丝通过的时间(S-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时间(FMC-to-B时间)、院内全因死亡率高于男性(P<0.05)。女性出院后1年内心血管相关死亡率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R=1.830,95%CI(1.029,3.255),P=0.040〕、年龄〔HR=1.063,95%CI(1.031,1.095),P<0.00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HR=2.382,95%CI(1.380,4.113),P=0.002〕、心源性休克〔HR=2.474,95%CI(1.259,4.859),P=0.009〕、肌酐〔HR=1.004,95%CI(1.001,1.006),P=0.003〕和PCI〔HR=0.228,95%CI(0.135,0.386),P<0.001〕是老年AMI患者出院后1年内心血管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AMI患者院内行再灌注治疗措施的比例无性别差异,但救治效率和预后存在差异。女性AMI患者院内救治效率更低、心肌总缺血时间更长、药物使用比例更低,且院内全因死亡率和1年内心血管死亡率更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江, 屠新敏, 赵欢欢, 林晓红, 谢洋, 李素云, 王明航
    2022, 25(14):  1700-17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3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29KB) ( )  
    背景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频繁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发展为实现哮喘精准化治疗和难治性哮喘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目的

    分析不同分期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差异,探究血清生物标志物识别急性发作的潜能。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3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哮喘分期分为急性发作期组155例,非急性发作期组138例;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招募健康志愿者39例,纳入健康志愿者组。运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免疫球蛋白E(T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骨膜蛋白(Periostin)、白三烯D4(LTD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水平并比较。

    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非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IL-6、IL-8、IL-17、TGF-β2、TNF-α、HMGB1、TIgE、SIgE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非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FN-γ水平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血清Eotaxin、YKL-40水平高于非急性发作期组和健康志愿者组,非急性发作期组Eotaxin、YKL-40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5);非急性发作期组Periostin水平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5)。

    结论

    血清IL-4、IL-6、IL-8、IL-17、IFN-γ、TGF-β2、TNF-α、SIgE、TIgE、HMGB1与哮喘疾病可能相关,但其表达水平可能与疾病分期无关。Eotaxin、YKL-40可能具有识别哮喘急性发作的潜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安邦, 姜成, 尹晗, 马欢, 耿庆山
    2022, 25(14):  1707-17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1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99KB) ( )  
    背景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两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目前冠心病现患人数约1 100万,冠心病住院患者与抑郁症共病率可达51%,合并重度抑郁症为3.1%~11.2%。但目前关于甲状腺功能与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较少。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其抑郁状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1例,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PHQ-9)评估患者抑郁状态,按照是否合并抑郁将患者分为冠心病无抑郁组及冠心病合并抑郁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情况、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T3对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冠心病无抑郁组350例(62.4%),冠心病合并抑郁组211例(37.6%),其中轻度抑郁148例(26.4%)、中度抑郁46例(8.2%)、重度抑郁17例(3.0%)。冠心病合并抑郁组的FT3水平低于冠心病无抑郁组(P<0.05),而冠心病合并抑郁组与冠心病无抑郁组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抑郁组PHQ-9评分与FT3水平呈负相关(rs=-0.114,P<0.05);PHQ-9评分与年龄(rs=0.093)、hs-CRP(rs=0.090)呈正相关(P<0.05)。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T3对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FT3每增加1个标准差,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降低20%〔OR=0.8,95%CI(0.67,0.96)〕。FT3五分组分层分析也观察到类似结果,其中FT3第四分位组(4.98~5.34 pmol/L)时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最低,且单因素分析(未调整)时FT3各五分位数组间OR值下降趋势性检验显著(P<0.05)。

    结论

    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血清FT3水平较无抑郁患者低,且重度抑郁亚组患者FT3的下降水平更为显著。FT3可能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建议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评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展鹏, 杨晓钟, 陈梦雪, 张梦辉, 王宏刚
    2022, 25(14):  1713-17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6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57KB) ( )  
    背景

    国外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IBDSI)可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进行疾病活动的自我评价,但该量表目前尚未在国内得到验证。

    目的

    探究IBDSI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IBD患者102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9例,克罗恩病(CD)患者43例。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评估UC病活动度,克罗恩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评估CD疾病活动度。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填写由本院消化内科医生翻译的中文版IBDSI。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CDIA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包括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肠道并发症、全身并发症)评估UC、CD疾病活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结果

    59例UC患者改良的Mayo评分:临床缓解1例,轻度8例,中度46例,重度4例;IBDSI评分(26.27±15.16)分。43例CD患者CDAI评分:缓解期11例,轻度8例,中度22例,重度2例;IBDSI评分(26.95±16.19)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呈正相关(P<0.05)。CD患者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C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子量表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836、0.710、0.786(P<0.05);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全身并发症子量表评价CD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911、0.806、0.785、0.867、0.734(P<0.05)。

    结论

    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UC和CD的疾病活动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有助于初步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益德, 田宗祥, 李争, 李风森
    2022, 25(14):  1718-17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1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992KB) ( )  
    背景

    作为肺结核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高负担国家,我国关于结核相关阻塞性肺疾病(TOPD)的相关研究仍非常匮乏。

    目的

    比较TOPD与COPD临床特征及肺功能的差异,探讨TOPD患者影像学特征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临床医学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临床诊断为TOPD的患者(TOPD组)387例和COPD患者(COPD组)364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具体设定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匹配比例为1∶2。比较TOPD组与COPD组的临床资料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进一步描述TOPD患者影像学表现,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影像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PSM匹配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D组患者发病年龄低于COPD组,住院天数长于COPD组(P<0.05);TOPD组FEV1/FVC、FEV1%pre均低于COPD组(P<0.05)。影像学表现:TOPD患者结核瘢痕发病部位多见于右肺上叶、右肺下叶,并且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征象。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受累叶数与FEV1/FVC、FEV1%pre、FVC%pre均呈负相关(rs=-0.202,P=0.011;rs=-0.456,P<0.001;rs=-0.442,P<0.001)。

    结论

    与COPD患者相比,TOPD患者具有年龄偏低、住院时间更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更甚等特点,此外结核受累叶数与肺功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卢潘萍, 廖予妹, 张喆琳
    2022, 25(14):  1724-1729,17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1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51KB) ( )  
    背景

    随着子宫内膜癌(EC)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升高,如何早期有效筛查EC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在绝经后出血(PMB)女性E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PMB就诊的患者168例。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36例和EC组32例。患者均行阴道三维超声检查,使用VOCAL软件计算子宫内膜体积(E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子宫内膜厚度(ET)、阴道出血、年龄、体质指数(BMI)和糖尿病史计算恶性风险模型评分。绘制三维超声、恶性风险模型、二者联合预测PMB女性E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EC组患者BMI、反复出血频率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P<0.05);EC组患者ET、EV大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VI、FI、VFI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P<0.05)。三维超声(即EV、VI、FI、VFI联合)、恶性风险模型及二者联合预测PMB女性EC的AUC分别为0.883〔95%CI(0.817,0.949)〕、0.723〔95%CI(0.629,0.817)〕、0.949〔95%CI(0.908,0.989)〕。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AUC高于三维超声、恶性风险模型(Z值分别为4.762、2.613,P值分别为0.032、0.018)。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84.4%、96.3%、0.807。

    结论

    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价值较高,在临床筛查工作中可以初步分流部分患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泽霖, 焦瑞, 武思羽, 王正, 周广伟, 李静, 刘新秀, 孟爱宏
    2022, 25(14):  1730-17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2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34KB) ( )  
    背景

    急性加重是慢性气道疾病患者肺功能显著下降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增加医疗经济负担。早期识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不同炎症表型和哮喘-慢阻肺重叠(ACO)并及时给予精准治疗在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生存质量方面显得颇为重要。

    目的

    比较不同炎症表型AECOPD及AC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为进一步指导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ECOPD和ACO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2%为临界值分组,EOS%≥2%为EOS组,EOS%<2%为非EOS组,ACO患者作为ACO组,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情况。

    结果

    EOS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血清白蛋白(FAR)、肺部及全身激素的使用率、激素应用总量低于非EOS组,激素疗程、住院时间短于非EOS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非EOS组(P<0.05);EOS组的体质指数(BMI)、FEV1%pred、肺功能重度程度、NE绝对值、NLR、肺部及全身激素的使用率、激素应用总量低于ACO组,激素疗程短于ACO组,年龄、男性患病率、吸烟率、EOS%≥2%比例高于ACO组,住院时间长于ACO组(P<0.05)。

    结论

    EOS可能作为评价AECOPD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EOS%≥2%的AECOPD患者急性加重诱因考虑多由非感染因素引起,治疗上应用抗生素应该更加慎重。ACO和EOS%≥2%的AECOPD患者临床特征存在差异,把握两者独特的临床特点,对慢性气道疾病的早期识别和精准的治疗决策具有积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孟灿灿, 程燕, 焦丽艳, 张志伟, 刘卫刚, 杨直堂
    2022, 25(14):  1736-17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75KB) ( )  
    背景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绝大多数,不同部位的梗死治疗效果及预后有所差异,血小板活化在其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的

    探讨P-选择素(CD62P)和血栓素B2(TXB2)表达水平对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例,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n=23)和后循环脑梗死组(n=21),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检测血常规指标。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3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D62P、TXB2水平。治疗第3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结果

    治疗前,前循环脑梗死组和后循环脑梗死组CD62P、TXB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30天,后循环脑梗死组NIHSS评分、CD62P、TXB2水平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前循环脑梗死组治疗第30天mRS评分低于后循环脑梗死组(P=0.001)。

    结论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CD62P、TXB2水平高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且疗效、预后较差,提示血小板活化水平可能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中起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诊疗新技术研究
    于仁峰, 邹小仓, 邹大阳, 李琳昊, 王可慧, 贺晓明, 徐雅晴, 秦日辉, 莫冬冬, 段佳慧, 余涛, 刘威, 郭金鹏
    2022, 25(14):  1741-17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6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967KB) ( )  
    背景

    基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控传染的重要方法。建立方便快捷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对于防控SARS-CoV-2的传播十分必要。

    目的

    建立基于量子点标记技术的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抗SARS-CoV-2 N蛋白IgG抗体的方法,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过SARS-CoV-2或者是否接种过SARS-CoV-2灭活疫苗。

    方法

    2020年8月将制备好的鼠抗人二抗和抗N蛋白抗体固定至硝酸纤维素(NC)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T)和质控线(C),然后将量子点标记的SARS-CoV-2 N蛋白均匀喷洒在玻璃纤维上,干燥后组装、切割、包装成试纸条。用该试纸条分别检测35例COVID-19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初筛结果作为对照,计算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的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并利用N蛋白抗体标准品检测试纸条灵敏度。

    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试纸条特异度为100.00%,灵敏度为94.29%,灵敏性为8.53~17.06 ng/ml抗体浓度。

    结论

    采用量子点标记技术检测血清中的抗N蛋白IgG抗体,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及特异度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哈艳, 袁伟珵, 孟翔杰, 田俊峰
    2022, 25(14):  1749-17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2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384KB) ( )  
    背景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检测病毒的重要手段,传统TEM检测常依靠专家手工观察,操作步骤繁琐,且已有机器学习方法易受到背景、噪声的影响,导致病毒检测方法准确率差、效率低且耗时长。

    目的

    探讨增强图卷积神经网络(EGCN)对TEM图像中的病毒形态自动识别问题,以提高TEM病毒检测的效率。

    方法

    EGCN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像素间的局部特征信息,并结合样本特征之间的最近邻关系利用图卷积网络(GCN)进行图特征学习。在模型优化中联合优化群体超分类损失和分类交叉熵损失以提高EGCN模型对病毒类别信息特征的提取能力,较CNN对TEM病毒图像特征具备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

    结果

    通过不同方法在15类TEM病毒图像数据集上开展实验,EGCN达到3.40%的top-1错误率、1.88%的top-2错误率、96.65%的精确度和96.60%的召回率,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表明EGCN模型可以有效避免TEM图像中背景、噪声等的影响,提高对病毒识别的准确率。

    结论

    EGCN可以有效解决病毒形态识别任务,为病毒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尹丽达, 王佳森, 贺永超, 李爱群
    2022, 25(14):  1757-17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60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740KB) ( )  
    背景

    现阶段,心血管疾病仍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每年约有1万人死于院外心脏骤停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5%。早期除颤为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评价。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搜集有关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AED对患者周存活出院率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包含29 605例患者,文献质量总体在中等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了AED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率高于现场第一反应者未使用AED的院外心脏骤停者〔OR=0.47,95%CI(0.45,0.50),P<0.001〕;专业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AED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出院率高于非专业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AED的院外心脏骤停者〔OR=0.72,95%CI(0.65,0.81),P<0.001〕。

    结论

    现场第一反应者早期除颤可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出院率,且接受过早期除颤培训的专业急救第一反应者予以早期除颤较非专业急救第一反应者可有效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出院率。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蕾, 吕健, 谢雁鸣
    2022, 25(14):  1765-17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0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4680KB) ( )  
    背景

    小儿消化不良(即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复发率较高,严重的小儿消化不良会影响儿童营养摄入,进而影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乃至心理健康。

    目的

    对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外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a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21年5月,筛选出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使用肠炎宁颗粒或肠炎宁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金双歧或吗丁啉);对照组为中成药常规治疗(小儿喜食片)或西医常规治疗(金双歧或吗丁啉),且不含肠炎宁颗粒,用药剂量、给药方式和疗程不限;主要结局指标为显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应用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和RevMan 5.3评价软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包含1 150例患儿,试验组575例,对照组5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显效率高于中成药常规治疗〔RR=1.57,95%CI(1.27,1.94),P<0.000 1〕;肠炎宁颗粒+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显效率高于西医常规治疗〔RR=1.60,95%CI(1.13,2.26),P=0.008〕;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中成药常规治疗〔RR=0.18,95%CI(0.09,0.37),P<0.000 01〕;肠炎宁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炎宁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P<0.05)。

    结论

    基于现有数据和方法,肠炎宁颗粒单用或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显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欲得到更有力的证据,还需采用大样本、设计严谨、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试验方案提高证据质量级别。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新进展
    潘婷, 孙铁英
    2022, 25(14):  1772-17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3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357KB) ( )  

    药物引起的肺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间质性肺疾病(ILD),已有不少研究探讨药物诱导的ILD(DIIL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但DIILD中仍有很多亚型,根据病理不同可分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机化性肺炎(OP)、过敏性肺炎、弥漫性肺泡损伤等,每一亚型的治疗和管理策略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阐明。本文聚焦于DIILD中较为常见的OP亚类,定义药物诱导的OP(DIOP),对药物中最常见的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了解抗肿瘤药物潜在的致OP机制,研究DIOP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旨在更好地指导抗肿瘤药物诱导的OP相关诊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谢馨, 陈艳, 何志旭, 黄佩, 陈青华
    2022, 25(14):  1779-17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2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662KB) ( )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其具有侵袭、浸润和转移的基本生物学特征。WASP家族作为一类新型的肌动蛋白调节蛋白,是参与维持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基本形态的关键成分,在维持细胞基础结构、细胞运动、细胞信号传导等在内的各种细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介导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本文综述了WASP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提示WASP家族在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对于WASP家族在各种肿瘤中的机制研究、预后预测、甚至治疗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玲, 张会娟
    2022, 25(14):  1789-17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65KB) ( )  

    由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分泌过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所致的库欣综合征又称为库欣病,其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垂体腺瘤,但部分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法进行手术,药物治疗作为二线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对库欣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得到了很大进展,作用于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药物既能控制肿瘤增殖也能抑制ACTH分泌,为库欣病的药物治疗奠定了理论和临床实践基础。本文致力于论述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导向药物及其相应作用机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库欣病治疗的了解,为制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