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防控研究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背景下过负荷医院管理研究的范围综述
胥梓薇, 程康耀, 桂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16): 2039-20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23
摘要161)   HTML1)    PDF(pc) (1772KB)(107)    收藏
背景

过负荷医院在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其他情况相比,过负荷医院在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背景下的管理与运营具有特异性,管理模式的漏洞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的梳理与总结。

目的

对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背景下过负荷医院管理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以分析医院管理的要素及研究现状,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

方法

以Arksey和O'Malley报告的框架和原则及相关学者提供的进一步建议构建方法学框架,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06-17。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纳入25篇文献,均来自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中国方舱医院与定点医院的研究,过负荷医院管理的要素涵盖应急准备、人员管理、运营管理和服务管理。

结论

对于过负荷医院管理的研究数量增加、研究领域广泛,但研究质量不佳、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与反馈工具。今后应提高与过负荷医院相关研究质量,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完善评价指标的构建和落实,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多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脆弱人群的识别及防治展望
郑劲平, 薛武军, 巨春蓉, 马军, 曾小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2): 132-13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30
摘要286)   HTML13)    PDF(pc) (1337KB)(315)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造成重创。健康相关脆弱人群的免疫功能减退,导致疫苗的防护效果不足,并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重症和死亡风险更高,而目前尚缺乏足够有针对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治疗药物。在我国"乙类乙管"的防疫背景下,脆弱人群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因此,针对脆弱人群应该进一步优化个体免疫和防控策略,在疫苗之外,还需要补充其他预防手段,如长效中和抗体。基于此,本文将对脆弱人群的识别、免疫功能特点与预防方法进行综述,为国内健康相关脆弱人群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期待未来可以研发出更适宜脆弱人群的预防药物,降低脆弱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贵阳市≥18岁抗疫一线人员对吸入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体验的质性研究
余娜, 柏晓玲, 逄锦, 牛雨田, 胡庆, 王远芳, 杨容泽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6): 4575-45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76
摘要214)   HTML3)    PDF(pc) (894KB)(102)    收藏
背景

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以下简称吸入用新冠疫苗)是我国批准的首个吸入用新冠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好、无痛、可及性高的优势,已被列入WHO紧急使用清单和我国的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疫苗清单。由于民众对其了解甚少,因此该疫苗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研究值得关注。

目的

深入了解贵阳市≥18岁抗疫一线人员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的真实感受,为该型疫苗的推广接种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根据加强免疫接种原则选取2022年10月在贵阳市某接种点完成紧急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的受种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的确定以访谈到没有新的信息出现,即访谈资料饱和为止,本研究共访谈了17位受种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首先采用面对面访谈了解当时的接种体验,并约定接种后5~7 d进行电话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共归纳提炼出5个主题:接种便捷、接种体验好、心理负担轻、疫苗犹豫程度低以及保护效果不确定。接种便捷包括接种流程简便省时、接种速度快、接种成本低以及不影响核酸检测;接种体验好包括接种感觉舒适、留观氛围和谐、不良反应少以及不影响日常生活;心理负担轻包括减轻了接种疫苗的紧张、焦虑情绪,更好的保持心理健康以及无创接种,消除了注射恐惧;疫苗犹豫程度低包括接种可及性高、提升疫苗的接受程度以及疫情暴发提高了民众的疫情风险感知;保护效果不确定包括不知道注射与吸入哪种接种方式的保护效果更好以及不确定吸入用新冠疫苗对变异毒株是否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结论

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便捷且不良反应少,贵阳市≥18岁抗疫一线人员对其接受程度高,接种体验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成年人慢性肾脏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选择——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苏国彬, 凌曦淘, 段若兰, 张腊, 许苑, 彭钰, 侯海晶, 刘旭生, 卢富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6): 3220-32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56
摘要273)   HTML9)    PDF(pc) (881KB)(226)    收藏

慢性肾脏病(CKD)以尿检异常或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CKD患者因肾功能受损、长期使用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或合并基础疾病较多,较正常人群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且感染后重症转化率及死亡率更高。对于CKD合并COVID-19感染的治疗,合理用药尤为重要。为此,本文通过整合目前治疗COVID-19相关药物的最新研究证据,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抗血栓药物、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与中和单克隆抗体,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常用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止咳化痰及抗过敏药物等),突出在不同肾功能水平的调整用药方案,总结在CKD患者中使用相关药物的特殊考虑要点,以期供临床专业人员参考,辅助临床决策和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国四地区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吴建, 于丞丞, 杨银梅, 夏青云, 李泉漫, 付晓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2): 2763-27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31
摘要276)   HTML11)    PDF(pc) (1807KB)(216)    收藏
背景

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展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甚至死亡的风险。目前,我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且鲜少有研究者探讨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行为。

目的

分析我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8月3—14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常州市武进区、郑州市中牟县、西宁市城中区和牡丹江市林口县1 323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因素。

结果

96.60%(1 278/1 323)的老年人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疫苗,91.76%(1 214/1 323)的老年人完成了新冠疫苗全程接种,79.67%(1 054/1 323)的老年人接种了新冠疫苗加强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为60~64岁的老年人相比,年龄≥75岁的老年人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的可能性更小〔OR(95%CI)=0.27(0.11,0.62),P<0.05〕;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的可能性更大〔OR(95%CI)=2.07(1.12,3.84),P<0.05〕;感知利益水平越高的老年人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的可能性越大〔OR(95%CI)=1.39(1.07,1.79),P<0.05〕。与年龄为60~64岁、保持规律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相比,年龄≥75岁〔OR(95%CI)=0.34(0.19,0.59),P<0.05〕、未保持规律体育锻炼〔OR(95%CI)=0.64(0.42,0.96),P<0.05〕的老年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的可能性更小;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的可能性更大〔OR(95%CI)=1.59(1.05,2.40),P<0.05〕。与年龄为60~64岁、来自中部地区的老年人相比,年龄≥75岁〔OR(95%CI)=0.55(0.36,0.86),P<0.05〕、来自东部地区〔OR(95%CI)=0.47(0.34,0.64),P<0.05〕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更小;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更大〔OR(95%CI)=1.54(1.15,2.06),P<0.05〕;感知严重性水平越高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越大〔OR(95%CI)=1.06(1.00,1.1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为60~64岁、来自中部地区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年龄≥75岁〔OR(95%CI)=0.35(0.19,0.65),P<0.05〕、来自东部地区〔OR(95%CI)=0.49(0.29,0.83),P<0.05〕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更小;感知严重性水平越高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越大〔OR(95%CI)=1.09(1.01,1.18),P<0.05〕。与来自中部地区的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来自东部地区的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的可能性更小〔OR(95%CI)=0.44(0.29,0.68),P<0.05〕。

结论

在开展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高龄和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通过加强新冠疫苗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阿兹夫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何梅, 李荟, 母立峰, 杨明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0): 2476-24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17
摘要393)   HTML15)    PDF(pc) (1584KB)(241)    收藏
背景

阿兹夫定是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用抗病毒药物,但其对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极为匮乏。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使用阿兹夫定后肝肾功能的变化,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使用阿兹夫定提供用药参考。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某三甲综合医院2022 - 12- 26—31使用阿兹夫定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按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终末期组,观察各组患者使用阿兹夫定后肝肾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总胆红素(TB),血肌酐(Scr)、eGFR〕变化;对eGFR<60 mL·min-1·(1.73 m2-1的患者应用D_FR =D_NL ×[1-F_k(1-K_f)]公式校正阿兹夫定维持剂量,按是否遵循此公式给药将其分为校正组和未校正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变化。

结果

336例使用阿兹夫定的患者中19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按eGFR水平分组后各组年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降钙素原峰值、降压药、襻利尿药及阿兹夫定维持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发生ALT升高有73例(38.4%),其中升高1倍正常上限值以内的有68例(93.2%);eGFR降低有58例(30.5%),其中下降至下一肾功能分级的有7例(12.1%);无论肾损伤分级如何,使用常规剂量或校正剂量阿兹夫定后eGFR、ALT、AST、TB、ALP、白蛋白未见恶化(P>0.05);因中重度肾损伤患者使用阿兹夫定均进行剂量校正,未能比较此类人群若不校正剂量的安全性。

结论

使用阿兹夫定易引起ALT升高、eGFR降低,但具有临床意义的损伤分别为2.6%、3.7%;中重度肾损伤患者使用校正阿兹夫定剂量后,未见肝肾功能损伤加重,但此结论还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确认。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背景下基层卫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严雨格, 黄蛟灵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6): 2027-20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90
摘要346)   HTML7)    PDF(pc) (2324KB)(221)    收藏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卫生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各国学术界对新冠感染期间基层卫生工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基层卫生制度不同导致研究侧重点有差异。

目的

了解新冠感染背景下国内与国际上基层卫生相关研究的进展、热点、趋势及差异性,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07-05,检索新冠感染发生后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收录的基层卫生相关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均限定为2020-01-01至2022-06-30,纳入CNKI文献282篇、WOS文献1 755篇。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实现作者共现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

结果

从文献时序分布上看国内相关研究文献量在疫情发生初期增速较快,后增速逐渐下降,趋于平缓;国际上研究起始稍滞后,但保持较高增速至今。作者合作以小团队与个人为主,无大规模跨团队合作。国内研究热点偏重疫情防控相关体制及机制探讨与管理实践,国际研究关注疫情影响下就医方式的转变、患者就医需求的满足。国内与国际上的研究均重点关注疫情影响下发生的心理问题。

结论

新冠感染背景下国内与国际的基层卫生相关研究既有共通点也各有侧重,国内研究在不断细化、多样化的进程中可吸收国际经验,重视相关研究力量建设,健全该领域知识体系,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疫情下基层卫生的服务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心肌炎和感染后状态管理专家共识(第二版)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影像学组,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4): 1692-17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83
摘要576)   HTML12)    PDF(pc) (1769KB)(290)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已被证实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很常见。为帮助临床医师合理诊治COVID-19相关心血管问题,共识组建议:(1)对于因COVID-19住院或伴有心脏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常规检测心肌肌钙蛋白,以评估心肌损伤,判断有无心脏并发症;非心脏原因所致心肌损伤的患者预后较差;(2)COVID-19相关急性心肌炎较为罕见,对怀疑心肌炎的患者应根据危险分层进行诊治;(3)COVID-19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所有感染者应更加严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接受规范的心血管疾病一级或二级预防;(4)COVID-19后3个月时有持续心脏相关症状或新发相关症状,且至少持续2个月,但心血管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可考虑为"COVID-19后状态",此类患者应以康复治疗为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华俏丽, 刘慧玲, 徐晓花, 郑丹文, 王前, 刘云涛, 周鑫, 杨荣源, 丁邦晗, 郭建文, 张忠德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0): 1234-12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70
摘要477)   HTML14)    PDF(pc) (1692KB)(229)    收藏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然而感染者出院后是否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

目的

对新冠感染出院患者进行极早期认知功能筛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08-20至2020-09-30,随机抽取武汉市新冠感染定点医院病历管理系统中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的成年新冠感染出院康复者,同时通过新闻媒体招募同意调查的康复者,共计纳入新冠感染康复者574例。依据8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8)评分,将纳入者分为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组(AD8≥2分)、无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组(AD8<2分)。由4名调查人员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展开问卷调查,采用一般信息调查表采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及既往疾病史,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新冠感染分型、出院至本次调查的间隔时间、随访时存在的各类症状,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状况、生活质量,最终完成认知功能筛查的康复者311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评价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新冠感染分型等变量对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模型评估焦虑水平和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量效关系。

结果

311例新冠感染康复者中,170例(54.7%)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141例(45.3%)不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230例(23.9%)存在出院后遗留症状。是否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性别、年龄、失眠、疲倦乏力、胸闷、气短、食欲减退、广泛性焦虑症、PTSD阳性、SF-36各项条目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95%CI)=2.658(1.528,4.625)〕、高龄〔OR(95%CI)=3.736(1.083,12.890)〕、有广泛性焦虑症〔OR(95%CI)=5.081(1.229,21.008)〕是新冠感染康复者发生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模型显示,焦虑程度和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线性量效关系,即焦虑水平越高,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越大(非线性检验P=0.13)。

结论

新冠感染康复者的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女性、有广泛性焦虑症状可能更易发生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应及时干预新冠感染康复者,尤其是老年女性的精神心理问题,缓解其焦虑症状,可能有助于改善康复者认知功能,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与慢性病管理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7): 780-7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W0005
摘要536)   HTML33)    PDF(pc) (1347KB)(444)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各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常规医疗服务减少情况,慢性病管理工作也相应受到影响。2022年12月,中国调整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方案,医疗卫生系统面临挑战,基层医疗压力增加。在此情况下,本文基于其他国家经验,建议中国基层医疗应注重开展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并为复杂和高需求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主动服务,加强对远程医疗的应用与研究,强化基层服务的社区连接,重点完善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西安市2021—2022年跨年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指标研究
王海, 王卓莉, 裴红红, 潘龙飞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7): 2132-213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26
摘要497)   HTML15)    PDF(pc) (1719KB)(311)    收藏
背景

西安市2021—2022年跨年期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发生在一个超大城市且病例数众多、规模较大的本土疫情,有必要对该次疫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疾病特征,探索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以及预测指标。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收治于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总IgG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比值(IgG∶L%)、总IgM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比值(IgM∶L%)、总IgG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IgG∶L#)、总IgM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IgM∶L#),将患者分为轻型及普通型组、重型及危重型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发生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指标的AUC。

结果

最终纳入69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分为轻型及普通型组(n=678)和重型及危重型组(n=21),轻型及普通型组年龄、基础疾病、D-二聚体、IgM∶L%、IgM∶L#低于重型及危重型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重型及危重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8,95%CI(1.031,1.105),P<0.001〕、D-二聚体〔OR=1.612,95%CI(1.026,2.533),P=0.038〕以及IgM∶L#〔OR=1.034,95%CI(1.006,1.063),P=0.018〕是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百分比〔OR=0.918,95%CI(0.844,0.997),P=0.043〕是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建立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联合预测模型,P=-5.031+0.065×年龄-0.086×淋巴细胞百分比+0.738×淋巴细胞计数+0.477×D-二聚体+0.034×IgM∶L#,联合检测预测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AUC为0.912〔95%CI(0.858,0.965)〕,截断值为0.04,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83.18%,预测价值优于年龄(Z=5.314,P<0.001)、淋巴细胞百分比(Z=-1.987,P=0.047)、D-二聚体(Z=2.273,P=0.023)和IgM∶L#(Z=0.161,P<0.001)。

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存在炎症反应与细胞免疫功能失衡,该失衡与年龄、D-二聚体均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D-二聚体、淋巴细胞百分比、IgM∶L#在内的联合指标可有效预测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
皇甫晓娟, 李小娟, 陈敏, 刘吉红, 翟蕊, 蔡志鹏, 李俐涛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3): 348-3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80
摘要746)   HTML26)    PDF(pc) (2466KB)(242)    收藏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球范围蔓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有研究报道COVID-19可导致血栓性疾病,而脑卒中与血栓事件密切相关。

目的

评估COVID-19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从而为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的科学防治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关于COVID-19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影响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Meta分析评价COVID-19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采用漏斗图评价文献发表偏倚。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12篇文献质量为高质量,6篇文献质量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未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RR=4.16,95%CI(2.82,6.13),P<0.000 01;MD=0.78,95%CI(0.35,1.20),P=0.000 3;MD=1.34,95%CI(0.83,1.84),P<0.000 01;MD=6.66,95%CI(4.54,8.79),P<0.000 01〕,年龄低于未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MD=-2.04,95%CI(-3.48,-0.61),P=0.005〕。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和未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51,95%CI(-2.69,7.71),P=0.34〕。对合并COVID-19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绘制漏斗图,结果显示两侧基本对称分布。

结论

COVID-19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病死率,PT、D-二聚体等凝血系统指标的改变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预后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等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张炜宗, 袁红, 孙金栋, 於华敏, 史明娟, 胡海强, 何海英, 叶利, 章慧慧, 白幸华, 沈超峰, 屠思佳, 汪洋, 王刚, 赵晓峰, 余涛, 李彩荣, 张志, 周栋徕, 蔡梦阳, 宁乐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5): 607-6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11
摘要653)   HTML22)    PDF(pc) (2686KB)(270)    收藏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世界大规模流行,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的灾难性公共卫生危机;目前关于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的结论尚不统一。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搜索已发表的关于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10-01。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Meta回归探索可能的异质性来源。

结果

最终纳入80篇文献,共405 157例患者,其中存活组349 923例(86.37%),死亡组55 234例(13.63%)。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均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49,95%CI(1.41,1.57),P<0.001〕、年龄大〔WMD=10.44,95%CI(9.79,11.09),P<0.001〕、呼吸困难〔OR=2.09,95%CI(1.80,2.43),P<0.001〕、疲劳〔OR=1.49,95%CI(1.31,1.69),P<0.001〕、肥胖〔OR=1.46,95%CI(1.43,1.50),P<0.001〕、吸烟〔OR=1.18,95%CI(1.14,1.23),P<0.001〕、脑卒中〔OR=2.26,95%CI(1.41,3.62),P<0.001〕、肾脏疾病〔OR=3.62,95%CI(3.26,4.03),P<0.001〕、心血管疾病〔OR=2.34,95%CI(2.21,2.47),P<0.001〕、高血压〔OR=2.23,95%CI(2.10,2.37),P<0.001〕、糖尿病〔OR=1.84,95%CI(1.74,1.94),P<0.001〕、肿瘤〔OR=1.86,95%CI(1.69,2.05),P<0.001〕、肺部疾病〔OR=2.38,95%CI(2.19,2.58),P<0.001〕、肝脏疾病〔OR=1.65,95%CI(1.36,2.01),P<0.001〕、白细胞计数升高〔WMD=2.03,95%CI(1.74,2.32),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WMD=1.77,95%CI(1.49,2.05),P<0.001〕、总胆红素升高〔WMD=3.19,95%CI(1.96,4.42),P<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WMD=13.02,95%CI(11.70,14.34),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WMD=2.76,95%CI(1.68,3.85),P<0.001〕、乳酸脱氢酶升高〔WMD=166.91,95%CI(150.17,183.64),P<0.001〕、尿素氮升高〔WMD=3.11,95%CI(2.61,3.60),P<0.001〕、肌酐升高〔WMD=22.06,95%CI(19.41,24.72),P<0.001〕、C反应蛋白升高〔WMD=76.45,95%CI(71.33,81.56),P<0.001〕、白介素6升高〔WMD=28.21,95%CI(14.98,41.44),P<0.001〕、红细胞沉降率升高〔WMD=8.48,95%CI(5.79,11.17),P<0.001〕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肌痛〔OR=0.73,95%CI(0.62,0.85),P<0.001〕、咳嗽〔OR=0.87,95%CI(0.78,0.97),P=0.013〕、呕吐〔OR=0.73,95%CI(0.54,0.98),P=0.030〕、腹泻〔OR=0.79,95%CI(0.69,0.92),P=0.001〕、头痛〔OR=0.55,95%CI(0.45,0.68),P<0.001〕、哮喘〔OR=0.73,95%CI(0.69,0.78),P<0.001〕、体质指数降低〔WMD=-0.58,95%CI(-1.10,-0.06),P=0.029〕、淋巴细胞计数降低〔WMD=-0.36,95%CI(-0.39,-0.32),P<0.001〕、血小板计数降低〔WMD=-38.26,95%CI(-44.37,-32.15),P<0.001〕、D-二聚体升高〔WMD=0.79,95%CI(0.63,0.95),P<0.001〕、凝血酶原时间升高〔WMD=0.78,95%CI(0.61,0.94),P<0.001〕、白蛋白降低〔WMD=-1.88,95%CI(-2.35,-1.40),P<0.001〕、降钙素原升高〔WMD=0.27,95%CI(0.24,0.31),P<0.001〕、肌钙蛋白升高〔WMD=0.04,95%CI(0.03,0.04),P<0.001〕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Meta回归结果显示,国家对性别、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哮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尿素氮的异质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男性、年龄大、呼吸困难、疲劳、肥胖、吸烟、脑卒中、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白介素6、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可能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肌痛、呕吐、腹泻、头痛、哮喘、体质指数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D-二聚体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升高、白蛋白降低、降钙素原升高、肌钙蛋白升高可能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真实世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研究
石伟娟, 王凤燕, 杨宇琼, 谢清秀, 李玉琪, 李时悦, 陈荣昌, 张冬莹, 郑劲平, 梁振宇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5): 550-5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83
摘要759)   HTML11)    PDF(pc) (1985KB)(291)    收藏
背景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旨在切断COVID-19传播链。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COVID-19流行期间,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的频率有所下降,但防疫措施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探究COVID-19疫情背景对未就诊和已就诊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阻肺随访队列,该队列从2016年初开始招募患者,每3个月访视1次,收集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选取队列中随访时间窗在2017年6—8月(Ⅰ组)、2018年6—8月(Ⅱ组)、2019年6—8月(Ⅲ组)、2020年6—8月(Ⅳ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收集Ⅰ组患者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Ⅱ组患者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Ⅲ组患者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Ⅳ组患者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的急性加重频率和性别、年龄、症状评分等基本临床资料。Ⅳ组患者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为COVID-19疫情前数据,2020年2—5月为COVID-19疫情后数据。分别比较Ⅳ组患者与Ⅰ~Ⅲ组患者同期急性加重频率的差异,分析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在COVID-19疫情前后的变化。

结果

慢阻肺患者Ⅰ组共162例、Ⅱ组共157例、Ⅲ组共167例、Ⅳ组共159例。Ⅰ组、Ⅱ组患者在2—5月急性加重频率比10月至次年1月高(P=0.013,P=0.016);Ⅳ组患者10月至次年1月急性加重频率高于2—5月(P=0.001);Ⅳ组患者10—12月的每月急性加重总频率与Ⅰ~Ⅲ组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2—4月的每月急性加重总频率低于Ⅰ~Ⅲ组(P<0.001)。Ⅳ组患者每月的急性加重未就诊频率与Ⅰ~Ⅲ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患者10—12月每月急性加重已就诊频率与Ⅰ~Ⅲ组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月每月急性加重已就诊频率低于Ⅰ~Ⅲ组(P<0.05)。

结论

COVID-19防控措施对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率起着积极的作用,提示慢阻肺患者即使疫情过后也应减少聚集活动,保持社交距离,外出戴口罩,勤洗手。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防控工作人员正确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认知和技能现况调查
姜文迪, 王金金, 李珊珊, 杨洋, 郝帅, 童智慧, 蔡文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0): 3726-37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55
摘要688)   HTML13)    PDF(pc) (2426KB)(154)    收藏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变异株传播速度增快、隐匿性增强,方舱医院SARS-CoV-2防控工作人员正确穿、脱个人防护装备(PPE)技能不仅直接影响入舱人员自身健康,还关乎方舱医院整体感染控制质量。

目的

分析方舱医院SARS-CoV-2防控工作人员对正确穿、脱PPE的认知和技能。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2-04-10至2022-05-10进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第四分院的SARS-CoV-2防控工作人员460名,通过自制网络调查问卷评估其对正确穿、脱PPE的认知,通过现场考核评估其正确穿、脱PPE的技能。

结果

共发放网络调查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回收有效率为83.5%;对于《正确穿、脱PPE认知评价量表》评分,医生、护士第一次更衣区、第二次更衣区、前置脱衣区和第一次脱衣区、第二次脱衣区、手卫生消毒维度评分高于公安和消防人员(P<0.05)。460名方舱医院SARS-CoV-2防控工作人员均完成正确穿、脱PPE技能现场考核;对于《正确穿、脱PPE技能考核表》评分,医生、护士第一次更衣区、清洁区入污染区更衣步骤维度评分低于公安和消防人员,医生第一次更衣区维度评分低于护士(P<0.05)。

结论

不同岗位的方舱医院SARS-CoV-2防控工作人员对正确穿、脱PPE的认知和技能掌握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且对穿、脱PPE认知和技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应注意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培训和督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贾冬霞, 彭君臣, 刘思泰, 李兰, 郑航, 侯良平, 杨献正, 黄强培, 高超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3): 4117-41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2
摘要555)   HTML20)    PDF(pc) (2610KB)(305)    收藏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蔓延流行给全球生命健康及疾病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COVID-19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是一类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研究发现RAASi可能增加COVID-19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本研究旨在明确RAASi治疗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

系统评价RAASi治疗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纳入公开发表的、采用RAASi治疗与非RAASi治疗的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结局指标为总体死亡率、危重症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心肌损伤发生率、肾损伤发生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的17项研究共包含5 689例患者,其中2 168例接受了RAASi治疗(RAASi治疗组),3 521例未接受RAASi治疗(非RAASi治疗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RAASi治疗组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总体死亡率低于非RAASi治疗组〔OR=0.54,95%CI(0.41,0.72),P<0.000 1〕;RAASi治疗组与非RAASi治疗组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危重症发生率〔OR=0.92,95%CI(0.79,1.08),P=0.30〕、ARDS发生率〔OR=0.81,95%CI(0.57,1.13),P=0.22〕、心肌损伤发生率〔OR=1.03,95%CI(0.83,1.27),P=0.82〕、肾脏损伤发生率〔OR=1.13,95%CI(0.78,1.66),P=0.5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RAASi治疗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可降低总体死亡率,且不增加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危重症、ARDS、心肌损伤及肾脏损伤发生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与BA.5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研究
吴俣, 刘珏, 刘民,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0): 3721-37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38
摘要1624)   HTML73)    PDF(pc) (1930KB)(526)    收藏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Omicron仍是全球优势株,约占全球基因序列的99%。全球多个地区正在经历第7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引起,目前对于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明确,给各国家和/或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发现与流行现状、潜伏期、传播力、临床症状、病死率、疫苗对其保护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量子点标记技术的免疫层析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IgG抗体研究
于仁峰, 邹小仓, 邹大阳, 李琳昊, 王可慧, 贺晓明, 徐雅晴, 秦日辉, 莫冬冬, 段佳慧, 余涛, 刘威, 郭金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4): 1741-17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66
摘要806)   HTML13)    PDF(pc) (3967KB)(343)    收藏
背景

基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控传染的重要方法。建立方便快捷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对于防控SARS-CoV-2的传播十分必要。

目的

建立基于量子点标记技术的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抗SARS-CoV-2 N蛋白IgG抗体的方法,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过SARS-CoV-2或者是否接种过SARS-CoV-2灭活疫苗。

方法

2020年8月将制备好的鼠抗人二抗和抗N蛋白抗体固定至硝酸纤维素(NC)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T)和质控线(C),然后将量子点标记的SARS-CoV-2 N蛋白均匀喷洒在玻璃纤维上,干燥后组装、切割、包装成试纸条。用该试纸条分别检测35例COVID-19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初筛结果作为对照,计算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的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并利用N蛋白抗体标准品检测试纸条灵敏度。

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试纸条特异度为100.00%,灵敏度为94.29%,灵敏性为8.53~17.06 ng/ml抗体浓度。

结论

采用量子点标记技术检测血清中的抗N蛋白IgG抗体,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及特异度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北京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保障政策研究
康良钰, 商伟静, 刘珏,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0): 1172-11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91
摘要725)   HTML27)    PDF(pc) (1261KB)(412)    收藏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给慢性病医疗服务的保障带来了影响和挑战。为保障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满足其医疗服务需求,疫情应对和常态化防控期间北京市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推行"长处方"政策、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开展"送药上门"服务5个方面。本文梳理和总结了疫情应对期间和常态化防控阶段北京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保障的政策和相关措施,通过评价政策实施效果和与国内外比较发现,未来可以考虑从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养、重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精准化健康管理、继续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探索慢性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疫情持续状态下的社区慢性病管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城中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特点及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控策略分析研究
张冬莹, 姚弥, 刘曼玲, 郭发刚, 吴江, 王宝记, 肖宝军, 徐静, 赖艳梅, 郑劲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1): 1383-13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98
摘要862)   HTML20)    PDF(pc) (993KB)(282)    收藏
背景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城中村暴发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关注。城中村内道路错综,人口密集且人员结构复杂、跨区域流动频繁,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挑战。

目的

城中村因其空间环境、人口结构特征、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且居民就医行为特点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的区域性暴发,了解我国城中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特点及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在此类区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为应对常态化防控、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基层防控工作及应对未来传染病发生的防控提供借鉴。

方法

通过舆情分析、文献检索、城中村基层疫情防控人员和疫情防控专家在线访谈等方法,总结城中村疫情发生及防控现状,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要漏洞。

结果

基于相关资料共提炼出6个关注点:(1)摸底排查量大面宽,是城中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没有严格闭环管理,病毒携带者未被及时管控,存在疫情传播扩散风险;(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感防控工作不到位,院感发生风险大;(4)属地管理原则在排查密切接触者环节存在漏洞,对于生活与工作场所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密切接触者,只排查其生活场所容易导致工作场所的次密切接触者可能存在被感染风险未被及时排查而扩散疫情;(5)超负荷工作成常态,凸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缺口大;(6)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居民麻痹大意,公共场所不戴口罩、人群聚集现象屡见不鲜,健康教育仍需深入并强调居民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者在城中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承担着社区健康管理、门诊诊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新冠疫苗接种、隔离酒店驻守、联防联控等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增设发热哨点诊所,早发现早隔离,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征用出租屋满足隔离医学观察需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感防控,开通绿色救助通道,保障特殊群体就医,组织志愿者增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强调居民是保持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提高个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全科医学+"医共体模式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区网格化防控专家建议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基层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全科医学分会, 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 广东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0): 1162-11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51
摘要873)   HTML25)    PDF(pc) (1309KB)(293)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共体内全科医生团队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医共体建设,发挥全科医生团队在疫情防控中的"桥梁"和网格化管理作用,进一步巩固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成果,本项目组织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在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证据、广泛征集意见、充分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科医学+"医共体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优势和构建经验进行汇总,形成了本专家建议(第一版试行)。本专家建议的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医共体的内涵、组织结构、职责与分工、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培训与考核等,可以为各地区建设"全科医学+"医共体并发挥其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基于卫生政策分析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研究
周瑞, 姚能亮, 陈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0): 1155-11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7
摘要1008)   HTML56)    PDF(pc) (618KB)(424)    收藏
背景

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能,是其充分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

目的

通过梳理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系统总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各地开展具体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

于2021年8月,浏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下设委机关的官方网站,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防控""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主要检索词,采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将同时符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主题的政策文件按发布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并采用人工精读、分析和总结的方式,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结果

共纳入34份政策文件。34份政策文件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等官方网站,发文单位主要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等。政策文件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以下8个方面:病例早发现、早报告;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医院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会同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和送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

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各地方应该在政策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切实发挥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感染的COVID-19潜伏期研究
吴俣,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1): 1309-13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78
摘要1381)   HTML62)    PDF(pc) (441KB)(1007)    收藏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始至今,COVID-19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断进化和变异,产生传播力和毒力变化的变异株,如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以及Omicron(B.1.1.529)变异株。深入研究不同变异株感染所致的COVID-19潜伏期有助于追溯传染源,确定密切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为及时调整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感染SARS-CoV-2野生株和不同变异株的COVID-19潜伏期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感染SARS-CoV-2野生株的潜伏期在4~8 d,中位潜伏期约为5.5 d。感染Beta、Gamma变异株的潜伏期与野生株基本类似,约为5 d。感染Alpha、Delta和Omicron变异株的潜伏期则低于其他毒株,分别为4 d、4 d和3 d。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社区卫生应急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及提升需求的调查研究
林永兴, 朱颖, 李温馨, 李娜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4): 424-4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45
摘要751)   HTML14)    PDF(pc) (960KB)(397)    收藏
背景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社区卫生应急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成效,当前针对社区卫生应急人员的核心应急能力及提升需求的研究尚少。

目的

了解浙江省社区卫生应急人员应对COVID-19的核心应急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能力提升需求。

方法

2020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浙江省6个县(区)抽取社区卫生应急人员749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参考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人员基本情况和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问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心应急能力量表、能力提升需求问卷三部分。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99份(有效率回收率为93.3%)。社区卫生应急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得分为(118.38±27.60)分,得分率为62.3%;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预防能力(66.4%)、准备能力(63.7%)、救援能力(62.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卫生应急人员学历(b=4.55)、身体素质胜任应急工作情况(b=9.26)、COVID-19知识培训次数(b=4.29)、参加应急预案/技术方案编写情况(b=6.43)、参加应急拉练情况(b=6.35)、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情况(b=4.62)、现场应急处置经验(b=5.32)及疫情防控工作参与项目数(b=1.16)是社区卫生应急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能力提升需求调查显示,需求最高的是卫生应急响应与处理知识,得分为(4.09±0.86)分;现场指导和短期集中培训分别是最受欢迎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方式,得分分别为(4.17±0.84)、(3.93±0.92)分。

结论

浙江省社区卫生应急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对能力提升需求较大,管理者应结合其实际需求,加强现场实践类型的培训,注重实践技能的锻炼,以提升社区卫生应急人员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核心应急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研究
吴俣, 刘珏, 刘民,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1): 14-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48
摘要2122)   HTML134)    PDF(pc) (1421KB)(1579)    收藏

Omicron(B.1.1.529)变异株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从南非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Omicron感染病例。目前Omicron变异株在部分非洲国家已成为主导毒株,且传播速度快。尽管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多数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但病例数量的快速增长可能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沉重压力。此外,Omicron变异株的变异来源、传播特征、疫苗抗性等尚不明确,给各国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来源、传播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流行现状、疫苗对其保护效果、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Omicron变异株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氧合指数及弥散指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评估研究
王俊,姜淑庆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5): 4481-44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08
摘要403)   HTML1)    PDF(pc) (1412KB)(99)    收藏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后短时间( 1~2 h) 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但其并未给出客观参考指标,而通常使用的氧合指数在该类患者临床应用中存在不足,故而探寻更有参考价值的预后评估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氧合指数和弥散指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0-01-25至03-14在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COVID-19并发ARDS患者39例,其中2例因24 h内死亡脱失,以患者28 d的预后结果分为生存组(n=11)和死亡组(n=26),记录呼吸机参数设置与对应的血气数值,分析氧合指数、弥散指数与患者28 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生存组最差氧合指数、入ICU时弥散指数、最差弥散指数高于死亡组(P<0.05)。入ICU时氧合指数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46.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4,AUC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最差氧合指数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3.8%,特异度为100.0%,AUC为0.862,AUC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时弥散指数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7.7%,特异度为100.0%,AUC为0.734,AUC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差弥散指数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0.8%,AUC为0.902,AUC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OVID-19患者发生ARDS时,弥散指数是比氧合指数灵敏度高且可信度高的预后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研究
程昊哲,王子岳,张柏松,王惠娟,魏添添,程晓冉,李明月,胡丹,刘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1): 4003-40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98
摘要497)   HTML6)    PDF(pc) (1473KB)(396)    收藏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卫生工作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于2010年发文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从2015年起至今已有数届订单定向医学生完成了本科学业,其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情况值得关注。目的 调查订单定向毕业生和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分析订单定向毕业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订单定向医学生队列研究”项目,本次随访调查于2020年9月采用电子问卷形式开展,有效随访我国中西部4所医学院校2015—2019届共1 631例订单定向毕业生和1 009例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基本工作情况、疫情期间工作情况等。结果 在调查期间处于工作状态的毕业生中,订单定向毕业生的疫情防控工作参与率高于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70.18%(1 113/1 586)比51.58%(293/568),P<0.05〕。订单定向毕业生中,男性参与率高于女性(P<0.05),2015—2016届参与率高于2017—2019届(P<0.05),已婚者参与率高于未婚/离异/其他婚姻状况者(P<0.05)。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订单定向毕业生中,参与较多的服务类别为健康宣传与教育〔88.59%(986/1 113)〕、社区防疫与管理〔85.62%(953/1 113)〕、核酸检测与筛查〔67.30%(749/1 113)〕,面临的常见挑战为缺少防护设备〔77.72%(865/1 113)〕、工作量和/或工作压力太大〔41.87%(466/1 113)〕、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37.56%(418/1 113)〕,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日常临床工作量、日常公共卫生工作量增多的人员占比分别为57.50%(640/1 113)和62.26%(693/1 113)。结论 订单定向毕业生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承担了多项重要工作,对全国的疫情防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同时存在着防护设备不足、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改善基层卫生设施,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防护与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真实世界中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探究
戴菊华,林博之,孙新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6): 3338-33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02
摘要570)      PDF(pc) (1349KB)(411)    收藏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早期,胶体金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首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但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干扰因素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临床如何分析解读SARS-CoV-2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方法 收集2020年3—6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同时送检SARS-CoV-2 IgM/IgG抗体和核酸的8 678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检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包括SARS-CoV-2抗体和核酸检测结果、类风湿因子、补体、免疫球蛋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 IgM/IgG抗体,抗体阳性复核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SARS-CoV-2核酸检测采用RT-PCR方法。使用嗜异性抗体阻断试管(HBT)处理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的标本,然后再次进行检测。结果 (1)8 678例受检者标本中,8 677例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 IgM抗体阳性者25例(0.288%),SARS-CoV-2 IgG抗体阳性者5例(0.058%),SARS-CoV-2 IgM和SARS-CoV-2 IgG抗体同时阳性者0例。使用化学发光法复核后,仅3例受检者SARS-CoV-2抗体阳性,27例抗体均为阴性。1例受检者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同时抗体IgM和IgG均为阴性。(2)30例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抗体阳性者均无流行病学史,且同时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感染SARS-CoV-2或既往感染SARS-CoV-2的可能,其中有10例SARS-CoV-2 IgM抗体阳性者进行2次以上动态监测结果仍为阳性,其余20例受检者未进行动态监测。(3)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 IgM抗体假阳性率为0.288%,SARS-CoV-2 IgG抗体假阳性率为0.058%。采用HBT对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抗体阳性的标本进行处理后,25例SARS-CoV-2 IgM抗体阳性的标本中,除1例结果仍为阳性外,其余结果均转为阴性;而5例SARS-CoV-2 IgG抗体阳性的标本结果依然为阳性。(4)30例SARS-CoV-2抗体阳性者的类风湿因子、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在参考范围内。结论 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可出现假阳性,SARS-CoV-2 IgM抗体阳性绝大多数是嗜异性抗体干扰所致,SARS-CoV-2 IgG抗体阳性者可能还存在其他潜在未知的干扰因素。嗜异性抗体对胶体金法的干扰大于化学发光法。因此,非疑似COVID-19患者或确诊COVID-19患者不宜进行SARS-CoV-2抗体检测指导临床,一定要考虑实验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随访性调查研究
王茜鑫,曹洁,杨延国,徐飞,夏磊,胡晓文,刘寰忠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6): 3343-334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03
摘要549)   HTML7)    PDF(pc) (1424KB)(244)    收藏
背景 2020年9月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指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康复后心理状况随访至关重要。目前已有横断面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康复后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但仍缺乏其动态随访研究。目的 动态随访调查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2周及3个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2—4月于安徽省两家定点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CL)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 发放问卷125份,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2周(收回有效问卷121份)的抑郁、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躯体化症状发生率分别为9.92%(12/121)、26.45%(32/121)、1.65%(2/121)和4.96%(6/121)。出院后3个月(收回有效问卷85份)的抑郁、失眠、PTSD和躯体化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6.47%(31/85)、83.53%(71/85)、8.24%(7/85)和18.82%(16/85)。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2周及出院后3个月时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有无家人心理支持、是否需要心理援助以及是否接受心理援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2周及出院后3个月时的经济状况、身心是否受损以及是否在乎周围人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CES-D总分、ISI总分、SSS总分和PCL总分均高于出院后2周(P<0.05)。在以抑郁症状为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以及是否需要心理援助是患者出院后2周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P<0.05)。身心是否受损是患者出院后2周及3个月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在乎周围人看法是患者出院后3个月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在乎周围人看法的患者患抑郁症状的可能性是不在乎周围人看法患者的3.997倍〔OR(95%CI)=3.997(1.708,9.351),P=0.001〕。在以失眠症状为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身心是否受损以及是否需要心理援助是患者出院后2周失眠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在乎周围人看法是患者出院后3个月失眠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在乎周围人看法的患者患失眠症状的可能性是不在乎周围人看法患者的10.255倍〔OR(95%CI)=10.255(2.796,37.611),P<0.001〕。结论 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存在明显的抑郁、失眠、PTSD和躯体化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且随访期越长症状发生率越高,需要精神科专业人员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思考、判断与决策
Leon Piterman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5): 3171-31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93
摘要554)   HTML15)    PDF(pc) (1455KB)(237)    收藏

在过去的10 d 里,博伊尔夫人,一位59 岁的遗孀,已经是第三次来诊所看病了。她长期患有广泛性焦虑症,伴有频繁发作的躯体化症状,目前服用150 mg 的文拉法辛才能控制住。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以来,她笃信自己会被这种病毒消灭掉。她丈夫3 年前死于运动神经元疾病,她曾看到过丈夫挣扎着喘不上气的样子,后来也在电视上看到过几次患者使用呼吸机的镜头,这让她坚信这就是等待着她的命运结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罗飞,李树仁,郝潇,白玉豪,苑可心,谢悦陶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0): 2589-25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24
摘要759)   HTML20)    PDF(pc) (1361KB)(305)    收藏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最初被认为主要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随着研究深入,目前已经发现SARS-CoV-2感染会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心脏是继肺部感染之后的一大目标靶器官。临床上经常能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心脏损伤,其中心肌炎在COVID-19心肌损伤中占1%~7%,这类患者临床预后常较差。令人遗憾的是,目前COVID-19是如何引起心肌损伤,又是如何进展为心肌炎,其相关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目前仍未知。从目前资料分析发现,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介导打击机制较为学者认可外,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介导引发心肌损伤等机制目前仍是推测性的,鉴于心脏MRI、心内膜活检的应用受限,而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尸检等基础研究资料较少,因此,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医生而言仍是一大挑战。本文就COVID-19相关心肌炎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增进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进而降低总体死亡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指标相关性的Meta分析
王继婷,李俊,田塬,李亚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0): 2594-26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48
摘要701)   HTML6)    PDF(pc) (2119KB)(531)    收藏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其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预后。目的 探索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的相关性,从而确定预后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价值,为临床COVID-19的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收集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或死亡组和存活组的COVID-19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包含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计数(LYM)、白介素-6(IL-6)、D-二聚体(D-dimer)预后相关指标,文献检索时间是建库至2020-09-03。采用改良Jaded评分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1 476例患者,Jadad评分均在4~5分,均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组患者的PCT〔SMD=-2.28,95%CI(-3.60,-0.98),P<0.001〕、CRP〔SMD=-2.23,95%CI(-3.38,-1.07),P<0.001〕、IL-6〔SMD=-2.97,95%CI(-4.94,-1.00),P<0.001〕、D-dimer〔SMD=-1.22,95%CI(-2.66,0.21),P=0.008〕高于非重症组。死亡组患者的PCT〔SMD=-4.11,95%CI(-9.98,1.76),P=0.007〕、CRP〔SMD=-2.73,95%CI(-4.21,-1.25),P<0.001〕、IL-6〔SMD=-3.79,95%CI(-4.90,-2.67),P<0.001〕、D-dimer〔SMD=-0.68,95%CI(-1.46,0.09),P=0.009〕高于存活组。重症组患者的LYM低于非重症组〔SMD=1.41,95%CI(0.34,2.48),P<0.001〕,死亡组患者的LYM低于存活组〔SMD=2.08,95%CI(0.93,3.22),P<0.001〕。结论 重型COVID-19患者的PCT、CRP、IL-6、D-dimer高于非重型COVID-19患者,LYM低于非重型COVID-19患者;死亡组COVID-19患者的PCT、CRP、IL-6、D-dimer高于存活组,LYM低于存活组,提示PCT、CRP、IL-6、D-dimer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YM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CT、CRP、IL-6、D-dimer过高以及LYM过低将不利于病情转归,可作为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基于应急管理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刘珏,梁万年,刘民,杨维中,刘霞,吴敬,王亚东,单广良,韩辉,周蕾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7): 2122-21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28
摘要584)   HTML22)    PDF(pc) (1277KB)(593)    收藏
背景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陆续发生了多起聚集性疫情,均已得到控制。科学评估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有助于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更好地应对疫情。然而目前尚缺乏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的工具。目的 构建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提供工具。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2月,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从应急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评估的角度,采用文献研究、多轮专家咨询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本研究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发现报告能力、精准防控能力、公众防护能力、医疗救治效果、疫情防控效果)、27个二级指标和10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专家一致性系数为0.710~0.912,该指标体系用于评价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满分赋值100分,分数越高防控效果越好。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可为评估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和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俎明,石岩岩,宁静,陆浩平,赵志伶,程秦,沈宁,葛庆岗,丁士刚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5): 1874-18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35
摘要537)   HTML3)    PDF(pc) (1092KB)(488)    收藏
背景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但目前关于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 分析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于2020-01-28至2020-02-28共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中鼻咽拭子样本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RNA检测结果为阳性的COVID-19患者207例,选取其中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分队接管的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17例作为观察组,未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结果、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肌酐、凝血功能指标、炎性指标、降钙素原、心肌损伤指标、胸部CT检查结果、临床分型、最高体温、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情况、发病至治疗时间、住院时间;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咳痰发生率、D-二聚体、降钙素原异常率、临床分型为重型及危重型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乏力发生率、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OR=0.739,95%CI(0.569,0.960)〕是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而降钙素原〔OR=7.349,95%CI(1.213,44.513)〕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COVID-19患者呼吸道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较轻、乏力发生率较高、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同等治疗情况下住院时间较短;白蛋白是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而降钙素原是危险因素,临床应注意加强对白蛋白及降钙素原的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2021年美国NIH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指南与中国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对比分析
李树仁,赵文静,李健超,孟阳,郝潇,张倩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4): 1735-17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98
摘要652)   HTML9)    PDF(pc) (1406KB)(452)    收藏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已经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也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抗病毒以后,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相应的器官支持治疗。本文通过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21年1月发布的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和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治疗方面的比较,提出了COVID-19 临床治疗的选择策略,为临床医生在COVID-19 的治疗上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大流行的盘点: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的对比
Leon Piterman,Marika Vicziany,林楚玲(译),黄文静(译),杨辉(译)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3): 1592-15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36
摘要900)   HTML12)    PDF(pc) (1272KB)(646)    收藏
人类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瘟疫或大流行至少有20多次。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社会、科学和医学都在长足的进步,但人类仍在不断重复以前犯过的错误,漠视曾经有过的经历。本文是医学专家与历史学家合作,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与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进行比较,以澳大利亚作为比较的落脚点,目的是从比较分析中发现和强调我们仍需要不断反思的政策和作为。研究者认为,相隔百年的两次大流行所处的人类社会背景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最明显的是以信息时代为标志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然而面对病毒病原体的来袭,人类社会采取的防疫策略和所犯错误竟也非常相似。研究者特别指出的是在传染病大流行期间,当医学系统在处理急性的威胁生命的危险时,往往忽视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巨大影响,具体表现为焦虑、抑郁和物质使用障碍,特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对家庭、医护人员、失业者、年轻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者分析了大流行三个阶段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特点,并认为应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对全球社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急性和亚急性影响,以及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对当代和后代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开展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点建设与运行:武汉市基层实践
郑艳玲,尹德卢,周何军,陈田木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0): 1179-11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71
摘要466)   HTML10)    PDF(pc) (1239KB)(488)    收藏
在武汉市社会恐慌、医疗资源被严重挤兑、透支,而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建设未完成的情况下,各种类别的隔离点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落实了分级分类防控的策略。通过隔离点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中医药服务,使患者肺炎(也包括基础疾病)得到初步的诊疗,大大缓解了患者得不到救治的恐慌,同时也有效地阻断了病毒对家人的传播,缓解社区的恐慌。武汉市隔离点管理经验显示,在条件有限情况下,隔离点设置过程中要采取措施相对区分出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等区域;针对少数患有结核病、艾滋病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隔离对象,要分类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无症可辨”的中医辨证策略
丁建文,刘宝厚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 259-2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75
摘要691)      PDF(pc) (1334KB)(264)    收藏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趋于基本控制,但在全球多地COVID-19疫情仍持续蔓延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ACIC),且具有传染性。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ACIC给疫情防控及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分析了ACIC的分类、病机、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及论治原则,总结认为ACIC虽在宏观上“无症可辨”,基层医务工作者仍可通过微观辨证、辨病、辨体质及“治未病”等进行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93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蔡妙甜,李侗曾,张龙玉,徐辉,牟丹蕾,梁连春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 196-2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56
摘要489)      PDF(pc) (977KB)(267)    收藏
背景 2020年3月后,我国新增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死亡病例明显减少,但境外确诊病例快速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COVID-19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目的 探讨COVID-19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93例成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病情分型,依据住院期间最严重病情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表现、入院24 h内基线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量表(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影像学检查、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及结局。结果 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57例(61.3%)、重型22例(23.7%)、危重型14例(15.0%)。普通型、重型患者以女性为主,危重型患者以男性为主,但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5.0、62.0、81.0岁,各组>60岁患者比例分别为15.8%、54.5%及9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普通型组及重型组,危重型组SARS-CoV-2核酸转阴率较低,发病后病毒脱落持续时间较长,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间隔时间较短(P<0.05)。发热、咳嗽是最常见临床表现,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8.2%及87.1%,但各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危重型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31.6%)(P<0.05)。危重型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9.1%)及重型组(59.1%)(P<0.05)。急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并发症(58.1%),其在重型组及危重型组中发生率(77.3%、92.9%)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2.1%)(P<0.05)。中药总体使用率为75.3%,其中重型组中药使用率(90.9%)显著高于危重型组(50.0%)(P<0.05)。糖皮质激素在重型组(63.6%)及危重型组(64.3%)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5.3%)(P<0.05)。6例(6.5%)患者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拔管成功率仅为16.7%(1例)。9例患者死亡,全因病死率9.7%。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74岁〔OR(95%CI)=33.714(3.021,376.211),P=0.004〕、基线SOFA评分≥2.5分〔OR(95%CI)=15.447(1.331,179.260),P=0.029〕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更易出现肝、肾、心等脏器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年龄及基线SOFA评分可用于早期评估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基层医生自我角色定位与专家建议一致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晨斌,李艳梅,李章平,杨辉,倪云潮,林瑾,王东升,许华清,宋文兴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 17-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27
摘要502)      PDF(pc) (1333KB)(524)    收藏
背景 2019年底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基层医生作为基层疫情防控人员,其自我角色定位影响其对工作责任的认知,因此,了解基层医生角色定位及其影响因素十分必要。目的 了解COVID-19疫情下基层医生自我角色定位与专家建议的一致性,为开展基层医生针对性培训、明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角色定位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1—27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1 758名基层医生COVID-19疫情下自我角色定位情况,包括是否应该进行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确诊COVID-19并分型、上报及转诊疑似病例、治疗疑似或确诊病例、随访经过治疗的患者5个内容的角色定位,并与专家建议的疫情下基层医生角色定位比较,与专家建议一致率≥90%为一致率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层医生自我角色定位与专家建议不一致的影响因素。结果 1 758名基层医生中,1 513名(86.1%)基层医生参与一线抗疫,疫情下基层医生在参与传染病健康教育、上报或转诊疑似病例、随访经过治疗的患者的角色定位上与专家建议一致率高,分别是99.6%(1 751/1 758)、96.8%(1 702/1 758)、91.3%(1 605/1 758)。但在确诊COVID-19并分型、治疗疑似病例的基层医生角色定位上,与专家建议一致率低,分别是49.5%(871/1 758)和61.4%(1 080/1 75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确诊COVID-19并分型的角色定位上,工作在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高级职称的基层医生在自我角色定位上更易与专家建议相一致(P<0.05);在治疗疑似病例的角色定位上,工作在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高级职称、参与一线抗疫的基层医生在自我角色定位上更易与专家建议相一致(P<0.05)。结论 疫情下,多数基层医生参与一线抗疫,基层医生在确诊COVID-19并分型和治疗疑似病例的角色定位上与专家建议一致率低,建议疫情下要针对低职称、社区服务中心或卫生院的非一线基层医生进行诊断及治疗上的功能支持和角色定位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